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
国际碳基金的发展及中国的选择
体减排 量购买 机构 , 它们大 多数是 通过 基金 运作 , 既
包 括政府 基金 也包括 私人基 金 。世界 银行 的雏形 碳
C ( rt y eC ro u d 是全球第 一个 为清 t 《 都议 定 书 》 出 了对 有 关 缔 约 国具 有 法 律 基 金 P F Poo p abnF n ) 京 提 约束 力 的限制 和 减少 温 室气 体 排 放 的义 务 , 且 还 洁发展 机制 C M 而运 作 的基 金 。随后 , 界银 行 以 并 D 世 确立 了联合 履约 J (o tI pe na o ) 国 际排放 及其他 机构相 继建 立 了更 多关 于温 室气体 减 排量 购 I Ji m l n met i 、 tn 贸易 I T It n tn l m s o rdn ) E (ne a oa E i inTa ig 和清 洁发展 买 的基 金 , r i s 统称 为碳 基金 。
[ 收稿 日期]0 0— 6— 8 2 1 0 0 [ 作者简介] 雷立钧 (9 0一)男 ( 17 , 满族 ) 山东潍坊人 , , 内蒙古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 博士 , 从事金融发展理论 、 商 业银行管理 、 环境金融等方面研究 .
划, 在萨尔瓦多、 尼加拉瓜、 国和越南确定了潜在 兰、 泰 挪威 、 瑞典、 荷兰和 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参与 , 另外 项 目。20 0 3年 1月 开始 向上 述 各 国发 出邀请 , 购买 还 有 l 7家 私 营 公 司也 参 与 了碳 基 金 的 组 成 。P F C 小 型 C M 项 目产生 的 C R 。奥地 利政 府创立 的奥 的 日常 工作 主要 由世界 银 行 管 理 , 此 相 同 的碳 基 D Es 与 地利地区信贷公共 咨询公司 ( P ) K C 为奥地利农业 金 还有 意大 利碳 基 金 、 兰碳 基 金 、 麦 碳 基 金 、 荷 丹 西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丶问题与前景
当前国际碳金融市场分析----现状、问题与前景卢宗辉一、引言碳金融作为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在促进世界经济低碳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碳交易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但全球金融危机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国际碳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市场成交量放大,成交额小幅增长,但碳市场价格走软。
当前碳金融市场分立,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也存在全球气候政策与减排政策的风险,加之交易成本巨大,欠发达国家在碳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未来几年,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显现,虽然全球气候政策仍然前景不明,但共识在增加,随着国际共识不断提升,国际碳金融市场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引言碳金融作为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在促进世界经济低碳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碳排放权衍生为金融资产的属性将进一步加强,碳金融将成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这将对危机后的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国际碳金融市场,对制订我国碳金融发展战略进而实现我国经济向低碳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碳交易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迅猛。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5 年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到2008年已达到1350亿美元,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
但是,2009年国际碳市场经受了最严峻的挑战,始于2008年下半年并于2009年初恶化的全球金融危机,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碳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市场成交量放大,成交额小幅增长由于工业生产暴跌,对碳资产的需求下降,从供给方来看,金融危机使金融机构和私人投资者去杠杆化,使其从风险投资转向更安全的资产和市场,注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急剧减少,同时已经注入的资源也流出,结果项目开发者发觉不可能有效地锁定日渐减少的资金和项目源。
但庆幸的是,尽管2009年全球GDP 下降了0.6%,发达国家更是下降了3.2%,碳市场仍然显示出了顽强的活力,到2009年底市值达1437亿美元,增长6%,成交8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国际碳交易发展历程
国际碳交易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碳交易的观念形成(1980年-1997年)在1980年代,科学家开始提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理论,并指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主要的致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1988年,联合国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致力于集中研究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于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通过,成为全球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
该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防止危险的人为干扰气候系统。
然而,公约没有确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措施。
第二阶段:京都议定书与碳市场的建立(1997年-2005年)1997年,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一个重要补充。
该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在指定的期限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建立了碳市场。
碳市场基于“排放权交易”(Emissions Trading)的思想,即将温室气体减排的权利转换为可交易的资产。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通过,碳交易作为一种减排手段正式引入国际气候政策的舞台。
2005年,欧洲碳市场(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碳交易市场,覆盖了欧盟28个国家的工业部门。
该碳市场采取了“顶出”机制,即政府对特定行业的排放设置一个总数,企业可以在碳市场上购买或销售排放权。
第三阶段:巴黎协定与市场机制的发展(2024年至今)202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达成历史性协议,即巴黎协定。
该协定旨在控制全球变暖在2摄氏度之内,并尽可能将其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协定要求各国制定自愿的国家贡献目标(NDCs),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巴黎协定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协定鼓励各方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减排目标,包括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执行(JI)等。
目前,碳交易已经成为国际气候政策中的主要工具之一、除了欧洲碳市场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如中国、加拿大、韩国和新西兰等。
2024年碳金融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碳金融市场分析现状导言碳金融市场是指以碳排放权为交易物的金融市场,旨在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气候变化及碳减排政策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碳金融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碳金融市场的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开始制定碳减排政策,并逐步建立起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指通过分配或拍卖碳排放配额,让企业交易碳排放权,激励企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碳金融市场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碳减排的重要工具。
碳金融市场的全球发展情况欧洲碳排放市场(EU ETS)欧洲碳排放市场是全球最大且最成熟的碳金融市场,成立于2005年。
该市场采用将碳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并允许企业交易的方式。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欧洲碳排放市场自成立以来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温室气体减排。
美国碳金融市场美国碳金融市场由各州自主建立,目前仅有几个州实行了碳市场机制。
其中,加利福尼亚州的碳市场最为成熟,并且已经跟欧洲碳排放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碳金融市场除了欧洲和美国,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在努力发展碳金融市场。
例如,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建立碳市场机制。
此外,联合国也设立了联合国碳市场,旨在促进国际碳交易。
碳金融市场的问题与挑战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碳金融市场的碳排放配额价格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政策预期、经济状况以及供需关系等。
这种价格的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并且可能阻碍市场的发展。
风险管理和监管碳金融市场涉及的交易规模庞大,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然而,由于碳金融市场的相对新鲜性和复杂性,监管的难度较大。
碳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展望随着全球碳减排目标的提高和碳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碳金融市场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展望:•全球碳市场的互联互通:各个碳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促进碳交易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随着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望出现更多碳金融衍生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
碳基金综述
碳基金综述,不少于1000字
碳基基金是一种投资基金,旨在支持和资助能够减少碳排放并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领域。
这些基金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
其碳减排目标,同时还能获得高额的盈利回报。
其中,绿色碳基金
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碳基基金,旨在关注环境问题的同时获得回报。
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
为了减少环
境破坏,许多国家和企业都采取了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碳排放交易
是一个广泛采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通过购买碳能力证书来实
现减排目标。
碳基基金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为绿色技术和
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碳基基金的投资领域广泛,包括风能和太阳能设备、低排放和
零排放汽车、节能和高效建筑、节能照明和家用电器等。
此外,碳
基金还投资于提高碳利用率的技术,例如二氧化碳捕获,以及重视
循环经济的企业。
碳基基金的投资回报以及资金流向主要取决于各国政策、市场
需求和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关注度的提高,碳基基金的
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许多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如黑石集团、高盛、摩根大通等,也已开始加入碳基基金的投资行列。
总的来说,碳基基金是一个有前途、安全、可持续的投资选择。
它是令人兴奋的机遇,为推动全球向可持续性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碳基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国际碳基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前景摘要:本文从国际碳基金数量与规模、资金来源、设立与管理模式、地理分布、投资目标、投资方式六方面介绍碳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其运行机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国际碳基金;《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减排;碳交易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0)11-0113-05碳基金是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专门基金,致力于在全球范围购买碳信用或投资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经过一段时期后给予投资者碳信用或现金回报,以改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国际碳基金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落实《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能源机制(CDM)和联合实施机制(JI)下的减排额度的融资,同时向世界碳市场提供流动性。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随着全球低碳市场迅猛发展的势头,碳基金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已成为国际低碳市场投融资的重要工具。
自2000年世界银行设立首个碳基金以来,十年间全球已有87只基金,累计担保资金从零发展到890.8亿欧元。
在碳基金的推动下,国际碳交易活动十分活跃,2008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为1263.5亿美元,相比2005年的10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26.6%。
碳基金在推动碳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环境保护与气候控制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际碳基金的发展现状(一)碳基金的数量与规模随着全球低碳市场的迅猛发展,国际碳基金也风起云涌,表现为数量急剧扩张和规模不断壮大的发展态势。
从21世纪初第一只碳基金诞生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碳基金的数量开始迅猛增长。
据统计,2005年碳基金的数量为34只,资金规模为35亿欧元左右。
到2007年,全球碳基金的数量已达58只,比2005年增长70.6%,资金规模达到70亿欧元,比2005年翻了一倍。
2008年碳基金的数量已达80只,资金规模达128.7亿美元(约合86.08亿欧元)。
另外,5只筹备中的基金规模为54.9亿美元。
碳金融发展现状
碳金融发展现状一、引言碳金融是指将碳排放权作为交易品种,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减排和节能的一种金融形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二、碳金融发展历程1. 京都议定书签署——碳市场的起点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目标,并提出了三种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实施(JI)和排放交易(ET)。
这也标志着碳市场正式启动。
2. 欧盟ETS建立——碳市场规模扩大2005年,欧盟ETS(欧洲排放交易体系)建立,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欧盟ETS采取“固定总量、分配许可证”的方式进行交易。
该政策规定欧盟各成员国每年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碳排放权,这些排放权可以在欧盟内进行交易。
3. 中国碳市场建立——国内碳金融起步2007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进气候变化应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具体方案。
2009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六个城市成为国内首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城市。
4. 全球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碳市场中。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碳市场。
三、碳金融发展现状1. 碳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全球碳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
其中,欧洲ETS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其它地区如美国、韩国、新西兰等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碳市场。
2. 碳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随着碳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入,碳金融产品也日益多样化。
除了碳排放权交易外,碳信用、碳减排证书等也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3. 碳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碳市场中,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全球范围内,欧洲ETS仍然是最具竞争力的碳市场之一,而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碳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
国际碳金融发展现状
国际碳金融发展现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金融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碳金融是指通过碳市场和碳交易等方式,将碳减排和碳汇作为金融商品进行交易和投资。
本文将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国际碳市场的发展迅速。
碳市场是碳金融的核心,通过设置碳排放配额和碳交易机制,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了碳市场,并且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其中,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已经运行了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中国于2021年启动了全国性的碳市场试点,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
碳金融产品逐渐丰富。
随着碳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碳金融产品涌现出来。
其中,碳排放配额、碳交易权证、碳资产管理产品等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碳排放配额是指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权益,可以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
碳交易权证是碳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品,可以用于套期保值和投机交易。
碳资产管理产品则是通过投资碳减排项目、碳汇项目等方式,实现对碳资产的投资和管理。
这些碳金融产品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碳减排和碳汇项目的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国际碳金融合作不断加强。
碳金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目前,各国之间在碳金融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例如,欧盟与中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碳市场互认协议,促进了碳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到碳金融合作中。
例如,世界银行成立了碳市场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碳市场建设和碳减排项目。
这些国际合作的举措有助于推动碳金融的全球发展和应用。
碳金融市场风险需要关注。
虽然碳金融发展迅猛,但也面临一些风险。
碳市场的价格波动、碳资产的流动性、碳市场的欺诈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碳金融市场也容易受到政策风险的影响,因为碳市场和碳金融都高度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规范。
2024年碳金融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碳金融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碳金融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工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碳金融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关键因素。
2. 碳金融市场的背景2.1 碳排放问题全球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使得碳排放量快速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引发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
为了减少碳排放,各国纷纷采取了减排措施。
2.2 碳金融市场的定义碳金融市场是指通过交易碳配额、碳信用证书和碳交易等手段,将减排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金融市场。
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运作需要依赖于清晰的政策框架和监管机构。
3. 碳金融市场的前景3.1 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共识增强,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市场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出减排政策,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多元化金融产品:碳衍生品、碳期货、碳信用证书等多种金融产品相继出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跨国合作加强:各国之间加强合作,推动碳交易机制的相互连通和互认,促进国际碳市场的繁荣。
3.2 国内碳金融市场的前景在国内,碳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巨大的减排潜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减排任务重大。
碳金融市场可以推动企业减排,并通过碳交易获得经济回报。
•健全的政策和监管体系: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监管举措,为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3 碳金融市场的挑战与风险•市场不确定性: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制于政府政策,不确定性较高。
•投资风险:碳金融市场的投资风险较高,需要投资者具备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监管风险:碳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监管风险和市场失灵的可能。
4. 总结碳金融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工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际碳金融市场将继续扩大规模,推动碳交易机制的相互连通和互认。
国际碳基金运行模式研究
5期10月[收稿日期]2010-05-25[作者简介]黄海沧(1965-),男,浙江龙游县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证券投资。
*本文对国际碳基金运行机制分析的范围和对象是基于2008年统计范围的84只全球碳基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尽管各国都赞同并共同行动,但考虑到造成全球变暖的区别责任、各国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优先关系,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领域,围绕率先实质减排问题,国家利益错综复杂,较量十分激烈。
为此,许多国家、地区和多边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了碳基金,它是一些国际金融组织为推动国际碳交易活动,实施一些合适的项目推动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强碳交易而专门设立的融资渠道,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减排或碳汇项目,并购买或销售从项目中所产生的可计量的真实的碳信用指标,从而促进碳市场的发展。
一、国际碳基金概述碳基金是《京都议定书》下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而新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是,国际碳市场投融资的重要工具,如世界银行碳基金、欧洲企业碳基金、英国碳基金、日本碳基金等。
目前,世界银行已经设立了10个碳基金,总额高达20亿美元[1]。
此外,挪威碳点公司、欧洲碳基金也较活跃,渣打银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等欧美金融机构在发展碳金融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创新试验。
本文所研究的国际碳基金是指一个集合性投资工具,集合投资者资金来购买碳指标,或直接投资于GHG 、CDM 和JI 项目,投资者的回报来源于基金管理国际碳基金运行模式研究*黄海沧(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浙江杭州310018)[摘要]碳基金作为碳市场的重要参与机构对碳信用的交易和碳项目的开发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国际碳基金运行模式为研究重点,概述了国际碳基金的发展现状,在对全球的碳基金从发起人、管理人、投资者以及投资渠道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国际碳基金三种典型的运行模式(即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混合型三类),为我国发展碳基金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碳金融市场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由于二氧化碳在其中占据绝对地位而得名。
这一市场既包括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包括那些开发可产生额外排放权(各种减排单位)的项目的交易,以及与排放权相关的各种衍生产品交易。
该市场的产生,主要受温室气体国际减排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推动。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该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日趋多元化,交易规模逐年成倍增长。
大量资本的介入,在推动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环境保护与气候控制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碳金融市场的源起碳金融交易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01)。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1992年6月,150多个国家制定了《框架公约》,设定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1997年12月有关国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成为具体的实施纲领。
《京都议定书》设定了发达国家(《框架公约》附录1中所列国家)在既定时期(2008-2012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实现2012年底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的水平降低5.2%,此外,《京都议定书》还规定了各国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即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和加拿大削减6%。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补充性的市场机制来降低各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即联合实施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根据联合实施机制,《框架公约》附录1名单中的国家之间可以交易和转让减排单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s,ERUs);国际排放权交易则是附录1国家之间针对配额排放单位(Assigned Amount Units,AAUs)的交易。
碳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碳金融概述 • 碳金融市场分析 • 碳金融产品与服务 • 碳金融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 • 碳金融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 碳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
望
01
碳金融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碳金融是指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 融活动,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绿 色债券、绿色投资等。
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 ,各国纷纷出台碳减排政策,碳 金融应运而生,为碳排放权交易 提供支持和保障。
碳金融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初步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 国家开始尝试碳排放权交 易,为碳金融的兴起奠定 了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气 候治理意识的提高,碳金 融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市场 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验分享
各国将在碳金融领域分享经验和做法,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全 球碳金融的发展。
标准统一
国际社会将加强在碳金融领域的标准制定和统一工作,提高全球 碳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深入 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 将更加国际化,推动全球 低碳经济的发展。
04
碳金融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风险识别
通过收集碳金融市场的相关信息,识 别潜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 风险等。
风险评估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识别出 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 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与实施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 险转移等。
实施风险应对策略
国际碳交易发展历程
国际碳交易发展历程国际碳交易指的是以碳排放权作为交易的一种贸易形式,在世界各国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中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签署后,各国开始探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形式。
2005年,欧盟推出了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 ETS),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碳交易的地区。
随后,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以及部分美国州等国家或区域也相继推出了碳交易系统。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
协议中规定了发达国家需要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协助发展中国家、非洲和小岛屿国家进行气候变化应对。
此外,协议还设立了“绿色气候基金”,并推动了全球碳市场的建立。
2012年,第二届京都议定书到期,各国考虑是否继续推行碳交易。
同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多个国家愿意延长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力,继续推行碳交易。
而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碳交易的规则受到严格监管,以保证其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到了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达成了《巴黎协定》。
协议确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并指明每个国家应采取何种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协议规定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应控制在2℃以下,力求不超过1.5℃,并要求各国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巴黎协定还鼓励各国采取市场化机制来支持气候变化行动,这也对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碳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立,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各国应当加强监管,保证碳交易市场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碳交易发展历程
国际碳交易发展历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凸显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碳交易已成为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主要方式。
而碳交易的历程也是源远流长的。
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探讨碳交易的概念,但是当时由于各种原因,碳交易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随着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署,碳交易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需要在未来减少排放量,而发展中国家则享有减排的灵活性。
这就开启了碳交易的大门。
2005年,欧盟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成为全球第一个采用碳交易体系进行减排的国家和地区。
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也纷纷推出了碳交易计划。
至今,全球已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碳交易市场,其中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国内碳市场、韩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加拿大碳交易市场等为代表的市场规模最大。
未来,碳交易将继续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随着碳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碳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碳交易将为全球环保事业注入更多力量。
- 1 -。
国际碳基金:发展、演变与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 严琼芳 洪洋
作者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版物刊名: 武汉金融
页码: 20-2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0期
主题词: 国际碳基金 《京都议定书》 温室气体减排
摘要:碳基金是指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专门基金,致力于在全球范围购买碳信用或投资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经过一段时期后给予投资者碳信用或现金回报,以帮助改善全球气候变暖。
本文从数量与规模、股东结构、设立与管理模式、地理分布、投资方式、投资对象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碳基金的运行机理、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探讨了制约国际碳基金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展望了碳基金未来的发展前景。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实,只有通过验证的排放量与信用额度方能获得登记。为了方
便交易,英国还开发了一套排放贸易的电子注册系统和实时
交易平台。所有参与者至少注册一个账户,用来记录其基本
情况及其配额、配额转移、配额供需等信息。为与欧盟气候
政策相协调,英国排放贸易机制于2006年12月3J,
术“、矗”略”。。根”据“这“项一战一略…,…联”邦”教…研…部…将。在~未”来“10…年…内”额…外”投6
入10亿欧元用于气候保护技术的研发,德国工业界也相应投 入一倍的资金用于开发气候保护技术。 2-2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
生态税是德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 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政策之一。德国生态税自1999年4月 起分阶段实行,主要征税对象为油、气、电等产品。税收收 入用于降低社会保险费。为提高工业领域蕴藏的巨大节能潜 力,德国政府计划在201 3年之前规定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与 企业的节能管理挂钩。德国联邦经济部与复兴信贷银行已建 立节能专项基金,用于促进中小企业提高能源效率。2002年 4月生效的《热电联产法》规定了以热电联产技术生产出来 的电能获得的补贴额度,政府还计划到2020年将热电联产技 术供电比例较目前水平翻一番。为充分挖掘建筑以及公共设‘ 施的节能潜力,德国政府计戈0每年拨款7亿欧元用于现有民 用建筑的节能改造。为提倡居民使用节能型家用电器。按照 欧盟规定,在德国销售的冰箱、洗衣机、烘干机和家用照明 设备都按节能多少被标注为A—G7个能耗等级,便于居民在 购买电器时有意识地选择节能电器。 2.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国家也都制定了各自详细而具有鲜明针对性的低碳经济发展 战略。例如,加拿大在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方面制定了严格 的管理制度,建筑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是否符合各项环保和 节能要求,都必须通过具有独立认证资格的第三方的监督、 检验和认证。瑞典则是一个在生活细节中注重环保的榜样, 尤其是率先在世界上将环保概念引入驾驶执照考试中,成为 全球首个实行“考驾照一先学环保驾车”的国家,并为鼓励 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法国是一个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欧洲平均水平要低21%的国家,即便 如此,法国还在朝着更高的绿色发展目标迈进。法国计划 在2020年把有机农业所占土地面积比例从现在的1%提高到 20%,并在控制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方面不断出台新政策。 日本是《京都议定书势的发起和倡导国,一直十分重视能源
碳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
完善法规制度
制定和完善碳金融相关法规制 度,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规范
碳金融市场行为。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碳金融领域的人才培养, 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 碳金融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碳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防范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确保碳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合作,学 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4.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应对措 施,如规避、转移或减轻风险。
碳金融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碳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策变化、市场波动、技术进步等,需要不 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机遇
同时,碳金融风险管理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如低碳经济的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 、国际合作的加强等,为碳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碳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碳金融概述 • 碳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 碳金融市场 • 碳金融风险管理 • 碳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碳金融概述
碳金融的定义与内涵
碳金融定义
碳金融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通过金融手段为碳 减排提供支持,促进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 动。
05
碳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建 议
国际社会对碳金融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01
02
03
国际合作
全球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 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构建全球碳金融体系。
资金支持
国际资金支持是推动碳金 融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 气候资金、绿色基金等。
碳金融发展困境及策略
机制创新
建立基于碳交易市场的激励机制, 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贴等方式, 鼓励企业参与碳交易和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
模式创新
推动碳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探索绿 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模 式,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金融 支持。
碳金融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 益严重,国际社会对碳排 放权交易的关注度不断提 高,国际碳市场将逐渐形 成全球化的趋势。
要点二
国际认可度不足
由于中国的碳金融领域发展较晚,国际社会对其认可度不 足,这使得中国在全球碳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受到限制。
碳金融发展策略
03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碳排放上限和交易机制
01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碳排放上限和交易机制,以增加企业减
少碳排放的压力和动力。
建立碳税和补贴制度
02
政府可以建立碳税和补贴制度,对高碳排放行业和企业进行惩
VS
中国碳金融发展
中国碳金融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逐渐 加快。中国于2017年启动了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 推动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碳金融市场结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碳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市场化手段,为碳排放权提供交易平台,促进企业采取 减排措施。
碳金融发展前景展
05
望
国际合作前景
全球碳市场一体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 ,各国对于碳减排的目标更加明 确,未来全球碳市场将更加一体 化,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
碳金融的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碳捕获和 存储、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将 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碳金融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为附件Ⅰ国家(即发达国家)确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规定可以通过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三种灵活机制实施项目,以完成各自温室气体减排任务。
联合履约和排放贸易适用于发达国家之间,清洁发展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清洁发展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并转让先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碳汇)项目,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可以用于抵减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
这是一个既能帮助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又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机制。
应该说,着眼于全球战略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赞同并共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但考虑到造成全球变暖的区别责任,各国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优先关系,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领域,围绕率先实质减排问题,国家利益错综复杂,较量十分激烈。
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平台来切实推进落实《京都议定书》三机制。
为此,许多国家、地区和多边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了碳基金,组建了相关组织或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减排或碳汇项目,并购买或销售从项目中所产生的可计量的真实的碳信用指标,形成了“京都碳市场”;同时,在《京都议定书》规则之外,还有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也纷纷自愿出资,加入碳基金,自觉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直接记入出资人的社会责任账户,形成了“自愿者市场”。
“京都碳市场”和“自愿者市场”统称为国际碳市场。
在国际碳基金的推动下,目前的国际碳交易活动十分活跃。
据世界银行研究统计,2006年全球碳交易量相比2005年增长了3倍,达到了收稿日期:2007-06-10作者简介:章升东,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助理工程师,硕士。
研究方向: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0640005)。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章升东1,2宋维明3何宇2(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2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北京100714;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碳基金应运而生。
国际碳基金的产生与发展对提高人类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回顾了国际碳基金产生的背景,概述了国际碳基金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国际碳基金的运行模式,并简要介绍了国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金情况。
关键词:国际碳基金;气候变化;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图分类号:F31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38X(2007)07-0047-02No.72007林业经济FORESTRYECONOMICS・绿色碳基金・Summaryonthe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CarbonFundZhangShengdong1,2SongWeiming3HeYu2(1AcademyofForestInventory,PlanningandDesign,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Beijing100714;2CarbonSequestrationManagementOffice,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Beijing100714;3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Abstract:Currently,theclimatechangehasbeenbringingheavyinfluenceonsocialproductionandlifeofthemankind,whichincreasinglyproducedsignificantimpactson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world.Inordertodealwiththeclimatechange,someInternationalCarbonFundsareputforward,whichtakeanimportantpositiveeffecttopromotehuman'sabilitytoadaptandmitigateclimatechange.Inthispaper,thebackground,statusandtheoperationmodelofInternationalCarbonFundareproducedandthefundsrelativetoclimatechangeinChinaaredescribedaswell.KeyWords:InternationalCarbonFund;climatechange;ChinaCDMFund;ChinaGreenCarbonFund基金发起方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丹麦政府和私人部门西班牙政府德国复兴银行日本政府英国政府企业和政府基金名称原型碳基金社区发展碳基金生物碳基金荷兰清洁发展机制碳基金荷兰欧洲碳基金意大利碳基金丹麦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德国碳基金温室气体减排基金英国碳基金欧洲碳基金资金规模18000万美元12860万美元5380万美元4400万欧元18000万美元8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17000万欧元6000万欧元14000万美元6600万英镑/年20000万欧元表1全球主要碳基金一览300亿美元。
有专家预测,在经过信息时代、生物时代的迅猛发展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迎来低碳时代。
国际碳基金及其催生的国际碳市场将成为新的低碳时代的“弄潮儿”。
2几个主要的国际碳基金2.1世界银行碳基金世界银行是碳市场中的先锋。
它的碳基金业务始于1999年建立的1.80亿美元的原型碳基金(PCF)。
目前,世界银行管理着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10个碳基金和融资机制。
这些基金和机制包括原型碳基金(PCF)、向小型贫困国家和社区提供碳融资的社区发展碳基金(CDCF)、为森林和土地使用项目提供碳融资的生物碳基金(BioCF)、荷兰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共同执行(JI)融资机制、意大利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丹麦碳基金、伞形碳基金以及2007年发起的欧洲碳基金(ECF)。
2.2英国碳基金英国碳基金是由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成立于2001年。
目标是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英国走向低碳经济社会。
碳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英国的气候变化税。
气候变化税(CCL)是向工业、商业及公共部门(住宅及交通部门、居民除外)征收的一种能源使用税,自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
现在每年大约有6600万英镑的气候变化税拨付给碳基金管理使用。
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3个目标,一是促进研究与开发,二是加速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
碳基金用于投资性的项目,额度一般是150万英镑;用于研究性的项目,额度一般在5万~25万英镑。
2.3德国碳基金和日本碳基金德国和日本的碳基金相似,都是由本国投资银行、政府和企业出资建立的,如德国复兴银行碳基金是为德国和欧洲有意购买交易证书企业提供的一种服务工具,基金总规模为7000万欧元,其中德国复兴银行出资1000万欧元,德国政府出资800万欧元;日本碳基金是由日本主要31家私人企业和两家政策贷款机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出资建立的。
碳基金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京都议定书》规则下的减排量,以完成本国的减排目标量,以完成本国的减排目标。
3国际碳基金运行模式以世界银行碳基金为例。
世界银行扮演的是一个中介服务的角色(见图1),世界银行利用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项目,并作为委托方,成功地连接了买方和卖方。
这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
基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不断增加的科学事实,逐渐形成的全球碳市场,使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减少碳排放的行为都是可能的并且效果相同。
于是通过国际碳基金的运作,达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赢。
4中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基金4.1政府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为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3月,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F)开始正式运营。
该基金是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由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项目收益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赠款、个人赠款、国务院批准的其它收入组成。
该基金由设在财政部的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管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外交部等部委组成的“基金审核理事会”审核基金支持项目,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所支持的项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公司碳基金发达国家政府和公司等量碳信用排放指标等量碳信用排放指标图1碳基金的运行模式(下转第46页)资金和技术目将重点关注社会效益,特别是那些有助于减少贫困、促进西部地区就业,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项目。
4.2民间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切实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促进节能减排宏观政策的落实,帮助企业通过捐资造林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开展自愿减排活动,在国家林业局的倡议和组织下,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期注入3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专门用于开展植树造林固定二氧化碳的活动。
中国绿色碳基金投资所造林的林木归农民所有,林木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将记入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账户,在网上公布。
企业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不仅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而且可以积累开发未来低碳经济的经验、培养专门人才,展现社会责任,树立绿色经营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魏殿生,徐晋涛,李怒云.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碳汇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张小全,武曙红.中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指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WorldBank.Carbonfinanceannualreport2005-carbonfinanc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2006(责任编辑赵萱)际碳汇的志愿市场,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