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旧闻录之钓田鸡

合集下载

219473249_听取蛙声一片

219473249_听取蛙声一片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的这句诗,一下子让我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我小时候住的老屋,就在一口池塘边,每逢夏日的雨后或夜晚,那就是蛙的天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句诗一点也不夸张,每个夜晚,我都是枕着蛙声入眠的。

记得有一年的夏夜,我们几个小朋友一起去河边捉青蛙,被三爷看到了,每人屁股上挨了一巴掌。

三爷说,青蛙是益虫,吃蚊子吃害虫,我们不能伤害它们,说着,把我们拿着手灯抓的半水桶青蛙全部倒入了河中。

夜里我们是不敢再抓青蛙了,但在三爷忙着的白天,我们还是偷偷地用苘麻叶钓青蛙。

对于贪吃的青蛙,也是一钓一个准。

长大后,我明白了青蛙是害虫的天敌,是庄稼人的好朋友,就很少抓捕青蛙了。

特别是来到城里后,离青蛙越来越远,几乎听不到蛙鸣了。

前天偶读艾青的《忆白石老人》,才知道齐白石给他画过一幅被青草绊住腿的青蛙,虽没有见到画,但从艾青的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白石老人画得非常有趣:“一只青蛙往水里跳的时候,一条后腿被草绊住了,青蛙前面有三只蝌蚪在游动,更显示青蛙挣不脱去的焦急。

”齐白石自小生活在农家,耳濡目染,对青蛙的体形、动作十分熟悉。

所以,他笔下的青蛙,前腿和后腿都能凸显肌肉的质感,跳跃、游泳、捕捉、鸣叫,更是鲜活如生。

我小时候经常听三爷讲故事。

私塾出身的三爷讲的那些故事,我原来以为都是胡扯,都是他瞎编乱造的。

如今看的书多了,才知道他说的都是有根据的。

例如他说的“蛤蟆说法”的游戏:一只大蛤蟆领着数只小蛤蟆,大蛤蟆让小蛤蟆排成两队。

大蛤蟆叫一声,小蛤蟆也跟着叫一声;大蛤蟆连叫几声,小蛤蟆也跟着连叫几声。

最后一只只小蛤蟆来到大蛤蟆跟前,一边点头一边叫,像是行告别礼,然后依次退下。

这在宋末元初周密的《武林旧事》和元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都是有过记载的,而且与清人袁枚《子不语》的“蛤蟆教书”,意思都差不多。

看样子,三爷是看过或者听过上面这些书的。

不过,他说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则是古代的一个美术考题,很多考生的作品都不符合题意,只有一个考生一只青蛙也没画,只在溪水里画了几只小蝌蚪,得了满分。

《下卷-八庚》(笠翁对韵)简介及原文全文

《下卷-八庚》(笠翁对韵)简介及原文全文

《笠翁对韵》下卷·八庚
关于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作者,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

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八庚原文
形对貌,色对声。

夏邑对周京。

江云对渭树,玉磬对银筝。

人老老,我卿卿。

晓燕对春莺。

玄霜舂玉杵,白露贮金茎。

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

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

功对业,性对情。

月上对云行。

乘龙对附骥,阆苑对蓬瀛。

春秋笔,月旦评。

东作对西成。

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

三箭三人唐将勇,一琴一鹤赵公清。

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

昏对旦,晦对明。

久雨对新晴。

蓼湾对花港,竹友对梅兄。

黄石叟,丹丘生。

犬吠对鸡鸣。

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

半榻清风宜午梦,一犁好雨趁春耕。

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刘羵下第,愧他多士早成名。

捉田鸡(逸野村庄记忆之二十二)wind朗诵

捉田鸡(逸野村庄记忆之二十二)wind朗诵

捉田鸡(逸野村庄记忆之二十二)wind朗诵村庄记忆之二十二捉田鸡文/图:逸野朗诵:wind老家人管青蛙叫田鸡。

天气越来越闷热,没有一丝儿风,,空气中酝酿着某种情绪,有很奇异的味道在慢慢飘散。

正是仲夏,各家的门坪上都有纳凉的人,大人们的话题永远停留在唐宋,孩子们总是皮球一样弹来弹去。

萤火虫晃晃悠悠,有时还栖息在人的头发上、鼻尖上。

唧唧尖叫的是蟋蟀,哇哇鼓噪的是田鸡。

不知道田鸡为什么如此之多,一到夏季,叫声铺天盖地。

尤其是大雨过后的夜晚,仿若整个交响乐队,真个是排山倒海,气势不凡。

这夜,月朗星清,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了。

没有风,闷热难耐。

我跟在父亲的身后,走向田间。

父亲手提一盏自制的灯,肩扛一根竹竿。

那灯外形像个小箱子,一面镶了玻璃,里头放置油灯,我们称为船灯。

那竹竿也是另有奥妙的,这在于竹竿一头小小的网罩。

父亲的腰间还有一只大竹篓,宽肚子,窄口。

我手上也拎着一只竹篓,不过,比起父亲那只来可就小多了。

父亲说这样的夜晚田鸡最多,都在田埂上排着队呐。

我以为田鸡是在田埂上比赛唱歌,可父亲笑笑,未置可否。

直至多年以后,才明白那是田鸡交配的季节,才感觉出人类的残忍。

可在那样一个饥荒的年代,生存的本能压倒一切,哪还想到其它!赤脚走在田埂上,感受着泥土、小草和露珠,凉沁沁,痒酥酥,非常地惬意。

明知道不能弄出声响,可不知不觉脚底就发出叭叭声。

父亲提醒说,你这样子,一晚上也别想捉到一只田鸡。

这才高抬起腿,屏住呼吸。

突然,父亲神情有异,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灯影下出现了一双圆圆的鼓鼓的眼睛,随即又看见一只灰褐色的大田鸡。

或许太投入,或许灯光罩住了眼睛,它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竟然一无所知,依然对准一个方向,引颈高歌不已。

它圆圆的肚子一起一伏,下巴一涨一瘪,歌声浑厚有力。

我的心激荡起来,不知是为它的命运还是为我们的运气。

父亲左手把灯稍微拎高了一点,右手稳稳地伸出竹竿。

几乎是悄无声息的,田鸡已在网罩之中。

在那非常岁月,所为也尽是非常之事。

捕田鸡

捕田鸡

龙源期刊网 捕田鸡作者:蔡松平来源:《老友》2018年第06期田鸡(我们老家叫“石卵”)长在深山溪涧的清泉里,个头大,外形浑圆,像蛤蟆,大的有三五两重,其肉质鲜嫩,可与家鸡媲美,故称田鸡。

200世纪800年代初,物资比较匮乏,市场上少有肉食和鱼类出售,我当时在永丰龙岗乡下一所学校教书,吃住都在学校。

学校老师生活十分贫苦,伙食极差。

于是老师们便萌发了去深山野涧里捕捉田鸡改善生活的念头。

六月里晴朗的夜晚,特别是遇上下雨前的闷热天气,田鸡出没频繁,喜欢出来透气、觅食。

我们便抓这样的时机去山涧里捉田鸡。

几个老师拿上手电筒、背上鱼篓出发了,那里地处高山峻岭,几乎无路可攀,藤蔓、荆棘拦路,石壁光滑,爬半天都爬不上去。

这哪是捉田鸡,简直是探险。

走进深山,来到溪涧,我们卷起裤腿,自溪涧下游逆水而上。

我们快步在溪中行走,两边山壁峭立,树荫藤蔓覆盖,只有月光透过树的缝隙留下星星点点的光线。

路越走越艰难,我们不是攀爬青苔石壁,就是扒开藤蔓匍匐前行。

终于,我们来到一个深潭里,发现几只田鸡蹲在两边稍稍光滑的石壁上,眼睛鼓鼓的,浑身黑乎乎的,脖子一鼓一鼓地透气。

我们用手电筒一照,它们眨巴着眼睛,似乎觉得十分新奇,我們伸出手要接近它们时,它们几欲逃跑,但被我们死死钳住了,然后被丢入鱼篓。

它们在里面拼命挣扎,发出“咕咕”的叫声。

我们继续攀岩爬坡而上,不到半小时就抓到好几只田鸡,鱼篓沉甸甸的。

捕田鸡也有危险的时候,当我们爬上岩去到另一个深潭里,有一个老师走在前面忽然大叫起来,原来有一条毒蛇盘踞在石壁上。

我们快步上去一看,它嘴里吐出信子,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都吓得避开,唯有一个老师胆子大,他砍了一根树枝,留下树丫,迅速地压住蛇的头,然后用手抓住蛇的颈部,用力向下一晃,蛇就松劲了。

那位老师用绳子吊住蛇的颈部,拖着它一路走。

他说,这条蛇可以卖十几块钱。

不一会儿,我们又发现一只甲鱼,轻而易举地把它抓住,大家喜出望外。

凌晨两点,我们回到学校,虽然很困,但一称田鸡有四斤,大家满心高兴。

关于蚯蚓歌声的诗句

关于蚯蚓歌声的诗句

关于蚯蚓歌声的诗句
1.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2.蛟龙失水等蚯蚓,鳞角虽有辱在泥。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见寄》3.蚯蚓结来成百合,海羊斗处即蜗牛。

——胡俨《戏作次药名十首·其六》4.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

——卢仝《夏夜闻蚯蚓吟》
5.别有鼓吹喧渡口,不教蚯蚓叠阳关。

——徐渭《蛙声》
6.佛法须偿蚯蚓债,帝魂化作杜鹃啼。

——刘克庄《饮中题一首》
7.蚯蚓缩未动,虾蟆僵如痴。

——方回《修石山》
8.龙蛰虎潜断吟啸,坐令蚯蚓鸣惊雷。

——曾国藩《憩红诗课戏题一待于后》9.回顾平生吟,真咽蚯蚓窍。

——高启《答衍师见赠》
10.盆内土须蚯蚓粪,相宜盖为按阴阳。

——贾似道《促织歌》
11.蚯蚓在堂鱼在阈,儿童捕鱼不知戚。

——彭汝砺《暴雨》。

竹鸡莽撞文言文翻译

竹鸡莽撞文言文翻译

竹鸡莽撞文言文翻译
1、翻译如下:
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

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蔽在后边操纵罗网。

刺激诱鸟让它鸣叫,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

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

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

村民结绳为环,其所行处,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

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

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少撒些谷米在上面。

鹧鸪来往飞行,猎人就用长杆粘取它。

出没在荒草中,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小路走。

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放在麂经过的地方,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

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穴,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士蜂看到必定衔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它的幼虫。

蚂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2、原文: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

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相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目既闭则不复见人。

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竿取之。

行草莽中,
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蚂蛇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少年钓》阅读题答案

《少年钓》阅读题答案

《少年钓》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少年钓①野生田鸡在我老家很常见,多隐身在山塘、沟渠和山潭里。

儿时,它还不是国家保护动物,有人高价收购,钓四鸡卖便成了我们村中少年乐此不疲的事。

②阿生是我好友,他是钓田鸡的高手,有时,我会跟阿生去钓田鸡,卖了钱,买些糖果吃。

很快,附近水域里的田鸡都被大家钓光了,我们只能去更远处。

③暑假里的一天,阿生约我去几十公里外的老虎山,说山腰上有个山潭,里面有大田鸡。

保证我能大有所获。

山高林密的老虎山人迹罕至,常有野兽出没,是未成年人的“禁区”。

我本不愿去,却禁不住他一再劝说,又想到家里糖果已不多,便同意了。

④次日,朝阳初醒。

我们便出发了,阿生还带了一把防御野兽的护身砍刀。

山路逼仄曲折。

我们艰难地在杂草灌木边前行。

我还三番五次被突然蹿出来的蛇、兔子和野猪吓得不轻,连连想打“退堂鼓”。

阿生则不断功阻我说。

“把你当亲兄弟,才让你一起来‘发财’的,你可不能不够朋友呀。

”我使不好意思当“逃兵”了。

⑤正午时分。

我们终于走到了半山腰,阿生说:“你在这歇下,我一会儿就回来。

”说完。

他把砍刀留给了我,提着钓竿和蛇皮袋,拔腿便走了。

⑥独自待在山中,我提心吊胆,生怕“神出鬼没”的野兽来袭。

左等右等,阿生总算回来了,他说:“怪了,山潭里的田鸡竟然很少,只有两只。

被我刚才钓了,要不我们再去别处?”⑦看着他身后又鼓又沉的蛇皮袋,我知道里面的田鸡,远不止两只!我如梦初醒自己被忽悠了,阿生只不过是想让我陪他走山路,给他做伴而已,他压根没想与我分享潭中田鸡。

我愤怒地一脚踢开砍刀,果断与他绝交、分开。

心中的怒火让我完全忘了独行山路的危险。

⑧路上,我心想,就这么被耍,回去少不了被人取笑,我得要钓上几只。

我决定去一处更为隐蔽的山潭看看。

经过一番苦苦找寻,那山潭终于出现在面前。

一方碧潭清波,像是遗落山间的一枚翡翠。

潭心天光云影,潭边水槽丰茂。

⑨我一眼便看到水草旁浮着一只田鸡,个头不小,我激动地抛出鱼钩,让诱饵在它面前“跳跃”。

蛤蟆与田鸡

蛤蟆与田鸡

蛤蟆与田鸡作者:张海华来源:《浙江林业》 2019年第1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名句,当时作者被贬官而在江西闲居。

那么,这里的蛙声,会是什么蛙在呜叫呢?这并不是一个故意刁难人的问题。

如果熟悉江南常见蛙类,这问题就非常简单。

这首词里已经提供足够的关于物种的信息:夏夜,在江西上饶的稻田中,蛙声多而且响亮。

符合这些条件的蛙,按照我老家浙江海宁的方言来说,主要就两类:蛤蟆与田鸡。

童年记忆:青蛙的大合唱在浙江海宁,蛙类被分为3种:小而灰色的叫蛤蟆,大而皮肤粗糙的叫癞施(即癞蛤蟆),大而皮肤相对光洁的叫田鸡。

这个分类法跟宁波略有不同,在宁波话里,“癞施”泛指各种蛙,而“喷火癞施”“癞蛤虫巴”或“蛤蚆癞施”才特指癞蛤蟆。

海宁处在杭嘉湖平原上,河网密布,阡陌纵横。

幼时,我家东边不远处就是水田。

春夏时节,常在半梦半醒的清晨,听到阵阵蛙鸣传来。

这“呱呱”的大合唱,在童年时或许还会觉得有点扰人清梦,但现在想听也难以听到了。

农忙时节,我们孩子也会下田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犹记得,我拎着秧苗,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边走边看着一只只小蛤蟆相继跳到水田里。

等我走过,小家伙们又会慢慢回到田埂上蹲坐着,有的还会继续鼓着腮帮子起劲“唱歌”,只见两个白色的泡泡在它下巴一鼓一鼓的,就像我们吹泡泡糖一般,十分有趣。

那个时候,蛤蟆是水田里最多的蛙。

钓蛤蟆,则是我小时候常干的一件事。

这钓法极为简单,但现在想起来未免有点残忍。

不用蚯蚓,也无需鱼钩,只要就地用手拍住一只蛤蟆,扯下它的一条后腿,用线系住,线的另一端系在竹竿上,这钓蛤蟆的工具就算是做好了。

然后,拿着这简陋的钓具,在田野里乱走,看到一只蛤蟆,就将拴在线上的蛤蟆腿在它眼前轻轻抖动,蛤蟆的眼睛对静止的物体是无视的,但一发现眼前晃动的小东西,就会以为是昆虫之类,立即张嘴猛扑过去。

可怜这贪嘴的小家伙,直到我拎起钓竿,它还紧紧咬着不放呢!于是,随即被我放入了塑料袋中。

河田鸡的典故

河田鸡的典故

河田鸡的典故【实用版】目录1.河田鸡的起源和历史2.河田鸡的特点和品种3.河田鸡的典故和传说4.河田鸡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5.河田鸡的现代养殖和保护正文河田鸡是我国广东省河源市特有的一种优质鸡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据传,河田鸡最早起源于河源地区的客家人,他们将野鸡驯化成了家禽。

经过数百年的选育和优化,河田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种和优良的品质。

河田鸡的特点是体型小巧、肌肉结实、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其皮薄肉嫩,口感鲜美,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河田鸡的养殖方法独特,主要以放养为主,鸡群在山林、田野、河流等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以杂粮、昆虫、菜叶等天然食物为食,因此其营养价值和口感远高于其他鸡种。

关于河田鸡的典故和传说,最著名的要数“鸡犬升天”的故事。

相传清朝时期,河源地区的一位富商,为了讨好皇上,将河田鸡和家犬一起献给皇上。

皇上品尝后,觉得河田鸡美味可口,家犬则忠诚勇敢,于是下令将河田鸡和家犬一起封为“鸡犬升天”。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河田鸡的美味,还表现了河源地区人民对河田鸡的喜爱和自豪。

河田鸡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做法多样,炖、炒、蒸、煮等各种烹饪方法都能体现其美味。

广东地区的经典名菜“白切鸡”就以河田鸡为主要食材,其制作工艺讲究,保留了河田鸡的原汁原味,让食客们能够品尝到河田鸡的鲜美口感。

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发展,河田鸡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发扬河田鸡这一优良品种,河源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建立河田鸡保护区、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加强品种选育等,以确保河田鸡的品质和数量得到有效保障。

总的来说,河田鸡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河源地区客家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侦探短篇故事

侦探短篇故事

1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天早晨,江南景贤县林芝县的县政府正忙得不可开交。

突然,他听到县政府门前响起了不满的鼓声。

他冲到大厅,请军官们把鼓手带到大厅。

过了一会儿,一个60多岁的老人被带到大厅。

他的脸上充满了泪水,他的声音是悲壮的:“志贤大人,小男子汉的儿子被杀了,你必须为小男子汉做决定!”林芝县急忙前去询问详情。

原来这位姓卢的老人住在县城的西街。

他有一个儿子叫陆秋生,以钓鱼为生。

今天,像往常一样,陆秋生早早起床,把鱼拿到菜市场卖给鱼贩子。

不料,邻居发现他死在菜市场附近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这是他每天进出菜市场的必经之路。

邻居们都跑到陆家去报告这个消息。

当他看到小巷时,他晕倒了。

醒来后,他冲到县政府去打鼓,抱怨自己的冤屈。

听了鲁老汉的话,林芝县带着县政府的逮捕和大队冲进了僻静的小巷。

一个30多岁的男人躺在地上,脖子上有个很深的伤口。

他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身边散落着一根杆子和两个空鱼篮。

鲁老汉指着那人的尸体喊道:“知贤大人,他是坏人的儿子,鲁秋生……”林志贤仔细检查了卢秋生的尸体,发现卢秋生除了颈部的伤口外没有其他伤口,现场也没有打斗的痕迹。

显然,鲁秋生生前并不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

也就是说,凶手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就自杀了。

林志贤不禁皱起眉头:凶手这么狠毒,我不知道是去找钱还是报仇?这时,他注意到卢秋生的右手紧紧地抓着他的胸口,好像拿着什么东西似的。

于是,他掰下卢秋生的手指,看到他的手掌上有一小块碎银和一枚铜钱。

当他把它抱在怀里时,他很快发现了一个小布袋,它的嘴是张开的。

袋子里有两块碎银和一些铜钱。

显然,这是鲁秋生早上卖鱼赚来的银元。

钓鸡——盗亦有道

钓鸡——盗亦有道

钓鸡——盗亦有道钓鸡——盗亦有道只听说钓鱼,钓虾,钓黄鳝,钓青蛙,钓⽼鳖,还从未听说过钓鸡的。

因⽽看到《钓鸡》的篇名⽴刻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钓鸡》见冯骥才先⽣《俗世奇⼈》⼀书。

该书以清末民初天津的市井⽣活为背景,创作素材多收集于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

故事精短⽣动,⼈物惟妙惟肖。

《钓鸡》写了偷鸡贼活时迁的奇⼈奇术。

说是民国⼗六年,天津卫地⾯上冒出来⼀位奇⼈。

这⼈有⼀套钓鸡奇术。

那年⼊冬,天津⼈开始丢鸡,开始以为闹黄⿏狼,黄⿏狼抓鸡总留下点鸡⽑,可是丢鸡的地⽅没⼈见过鸡⽑;后来认为是有⼈抓鸡,可是抓鸡的地⽅总能听见鸡嘎嘎叫,怪的是——没⼈听过鸡叫。

不多时候,家住粮店后街的⼀位姓刘的⽼江湖,瞧出了活时迁盗鸡的门道。

这“活时迁”抓鸡不⽤⼿抓,⽤线钓。

先把⼀颗黄⾖,中间打个眼⼉,⽤⼀根细线绳穿过去,将黄⾖拴在线绳⼀头;再使⼀个铜笔帽,削去帽尖,露出个眼⼉,穿在线绳另⼀头上,铜笔帽像串珠那样可在线上任意滑动,然后将黄⾖、线绳、铜笔帽全攥在⼿⾥,偷鸡的家伙就算全预备好了。

活时迁看到⼀个有鸡的地界,蹲在⼀个墙⾓,抽着旱烟,假装晒太阳。

待鸡⼀来,先将黄⾖带着线抛出去,笔帽留在⼿中。

鸡上来吞进黄⾖,等黄⾖下肚,⼀拽线,把线拉直,就劲把铜笔帽往前⼀推,笔帽穿在线中,顺线飞快⽽下,直奔鸡嘴,正好把嘴套住。

鸡愈挣,线愈紧,为嘛?⾖⼦卡在鸡嘴⾥边,笔帽套在鸡嘴外边,两股劲正好把鸡嘴摽得牢牢的,⽽且鸡的嘴套着笔帽张不开,叫不出声。

活时迁两下就把鸡拉到跟前。

出于好奇,⼜在⽹上搜索看看还有没有其它“钓鸡”的门道,果然有新的发现。

唐河县公安局少拜寺派出所曾捉住⼀伙“钓鸡”贼。

他们开车穿⾏各个乡镇,看见有鸡就将车停在村边,把事先准备好的细线抛出去。

细线的⼀端拴有两个棉花团,⼀⼤⼀⼩,⼤的有花⽣粒⼤,⼩的黄⾖⼤⼩。

他们在前⾯拉着线⾛,两个棉花团⼀摇⼀摆,像⼩⾍⼦在动,会把鸡吸引过来。

待鸡中了圈套后,他们就迅速将鸡揣⼊怀中,放到车内。

还有下放知青对⾃⼰当年“钓鸡”的回忆。

古代钓鱼书籍

古代钓鱼书籍

古代钓鱼书籍古代钓鱼是一项历史悠久、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活动。

在古代中国,钓鱼被视为一种雅趣,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然、放松心情。

在古代,虽然没有现代化的钓具和装备,但人们对钓鱼的热爱并没有减少。

古代钓鱼书籍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玉钩新咏》。

这本书是明代的作品,作者王守仁在书中详细描述了钓鱼的技巧和方法。

《玉钩新咏》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得饵咏”、“抛钓咏”和“引钩咏”。

在“得饵咏”中,王守仁介绍了如何准备钓鱼的饵料。

他提到了一些常用的饵料,比如蚯蚓、青虫和酒米等。

他指出,在钓鱼前应该先找到鱼类常活动的地方,然后根据不同的鱼种选择合适的饵料。

在“抛钓咏”中,王守仁描述了如何使用钓竿和鱼钩。

他指出,选择钓竿是非常重要的,钓竿应该柔韧、坚固并且适合使用。

同时,他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鱼钩,如三鱼钩、七鱼钩和九鱼钩等。

他教导读者如何掌握节奏和力度,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投放饵料。

在“引钩咏”中,王守仁讲述了如何引诱鱼儿上钩。

他提到了一些技巧,如鱼竿的摇动、轻轻拉线等。

他还告诫读者要保持冷静,不要急躁。

只有在鱼儿吃饵后,才能用力拉线将其钓上来。

《玉钩新咏》以其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述,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古代钓鱼的过程和技巧。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钓鱼指南,更是一本描绘了动人心弦的自然风景的书籍。

除了《玉钩新咏》,还有一些其他古代的钓鱼书籍也值得一提。

例如《玩耍新录》、《逍遥钓叟录》,它们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对于研究古代钓鱼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钓鱼书籍不仅仅是专门教授钓鱼技巧的手册,更是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书籍记录了古代钓鱼者的智慧和经验,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人们不仅可以学到钓鱼的技巧,更能体会到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思考方式。

《促织》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促织》  (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导入
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 ”——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 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 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 搜集写作素材。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 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从跌入深渊到飞上青天 —— 一只蟋蟀引发的悲喜剧
察看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
挖掘 没有
最终 成功
合乎
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
于规样款格式。,宰县严令限追比,十旬天余,杖至百,两大股腿间脓血流离,
用强迫的 方式追逼
名词作动词,用杖打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做,从事
【译文】·第二段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 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 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 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 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 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 毁坏的墙脚、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 终究 没有找到。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县官严定期限, 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 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诣,到,前往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
充满 门口
悬挂
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
翕,合
几案 点燃,状语后置 拜两次

俗世奇人—钓鸡

俗世奇人—钓鸡
第三大段59讲述了偷鸡贼是如何偷鸡而不让鸡发出声音的
俗梗概
民国十六年天津人开始丢鸡, 却没人知道是怎么丢的,偷鸡贼 被冠以“活时迁”的外号。
老刘听说了活时迁偷鸡的手 段,于是设下圈套,终于逮住了 偷鸡贼。
各大段主要内容
第一大段(1~2)描述了天津卫丢鸡的情况。 第二大段(3~4)描述老刘分析和调查偷鸡案件。 第三大段(5~9)讲述了偷鸡贼是如何偷鸡而不让鸡发出声音的。 第四大段(10~29)详细描写了老刘 是如何抓住偷鸡贼的。 第五大段(30)豹尾,写老刘的做法生效,自己也声名鹊起。
回答问题
1、天津人丢鸡事件有什么特点? 2、活时迁使用什么方法偷鸡? 3、老刘使用什么方法钓小偷? 4、什么叫“魔高一尺,道高一
丈”?
启发
聪明要用在正道上,否则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终究是 要栽跟头的。

形容气味难闻的诗句

形容气味难闻的诗句

形容气味难闻的诗句1、脓囊臭秽犹贪爱。

----《渔家傲》----2、掩鼻人间臭腐场。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辛弃疾3、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驱竖子摘苍耳》----杜甫4、江山得助,臭味许谁同,长安远,故人疏,梦到江南否。

----《蓦山溪(宣城丞厅双梅)》----李弥逊5、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伤大宅》----白居易6、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南山诗》----韩愈7、既加臭味,亦厚宾客。

----《括摸鱼儿》----林正大8、平生臭味如君少。

----《虞美人》----吕本中9、老鸱啄臭腐,盘飞使游扬。

----《谕乌》----梅尧臣10、谨详二先生出处之节,求质正于西山真先生,遂成此词以呈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

----《沁园春》----王迈11、臭味喜相投。

----《木兰花慢(饯公孙倅)》----12、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齅臭香,糗粻可捐。

----《送穷文》----韩愈13、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李曾伯14、客与桓公俱臭腐,独流传、吹帽狂生尔。

----《贺新郎(九日与二弟二客郊行)》----刘克庄15、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辛弃疾16、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问友》----白居易17、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满江红(于湖怀古)》----张孝祥18、城里无人得实年,衣襟常带臭黄烟。

----《罗道士》----张籍19、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张元干20、扬州虾蚬忽得便,腥臊臭秽逐我行。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客请虾蟆》----卢仝21、今闻馨香道,一以悟臭帑。

----《冬夜怀李侍御、王太祝、段丞》----元稹22、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创。

王维的诗教案13篇

王维的诗教案13篇

王维的诗教案13篇如果您想读一篇好文章小编的编辑建议您看看“王维的诗教案”。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

记得为每堂课写好教案课件,有助于我们准备教学。

请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王维的诗教案篇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⑴积雨:久雨。

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⑵空林:疏林。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⑶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饷:送饭食到田头。

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⑷漠漠:形容广阔无际。

唐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

”⑸阴阴:幽暗的样子。

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

夏:大。

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

鸟的宛转啼声。

黄鹂:黄莺。

⑹“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

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

亦指过幽静生活。

南朝梁何逊《苦热》诗:“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

”槿(jǐn):植物名。

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

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

其花早开晚谢。

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⑺清斋:谓素食,长斋。

晋支遁《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

”露葵:经霜的葵菜。

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⑻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

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写钓田鸡

写钓田鸡

写钓田鸡
田鸡是青蛙的俗称,是捉害虫的能手,和它交朋友可以,但是不要伤害它哦!
那天,我去外婆家玩儿。

刚到外婆家,我看见草丛中有一只田鸡,好可爱的田鸡呀!我迫不及待地向外婆跑去,说:“外婆,我想钓一只田鸡,养着它和它交朋友。

”外婆听了我的话,笑着说:“好,我的好外孙女想要和田鸡交朋友,当然要满足你了,走,我们去找钓田鸡的材料。

”听了外婆的话,我兴奋极了。

外婆带我来到河边的芦苇旁,只见外婆砍下一棵芦苇,剥下叶子,然后用刀把芦苇秆削平,再找来一根线系在末端。

接着,我们拿着铲子去挖蚯蚓,挖到后把蚯蚓系在线上。

最后,外婆找来了一个网兜,用来放田鸡。

开始钓田鸡了,我来到稻田边,把蚯蚓放在稻田里面,用手一上一下地牵动芦苇秆,来吸引田鸡上钩。

过了一会儿,一只田鸡跳了过来,它的两只眼睛盯着蚯蚓,突然,它扑了过来,一口咬住了蚯蚓,我看见了,赶紧把芦苇秆往上一拉,田鸡被我钓上来了。

不料,我正准备拿起网兜时,它却一张嘴巴摔了下去,逃跑了,我真失望。

但是我没有灰心,继续钓。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只田鸡,我马上把蚯蚓放在它面前,它两眼盯着蚯蚓,嘴巴一张一张的,好像很谗的样子,盯了一会儿,它就咬住了我的蚯蚓,这回,我赶紧拿起网兜,把田鸡装进了网兜里。

我开心极了,忙把钓到的田鸡给外婆看。

到最后,我数了数,一共钓到了三只田
鸡。

看着这三只田鸡,我很开心。

因为能和它们做几天朋友了。

不过,我还得把它们放回到大自然中去。

聊斋斗鸡的故事

聊斋斗鸡的故事

聊斋斗鸡的故事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人名叫蒋大官人,他非常爱斗鸡。

一天,他竟然买了一只价格昂贵的斗鸡,名叫赤红。

赤红非常强壮,毫无疑问成为了大官人的得力斗鸡。

有一天,大官人的朋友光头阿松来到他家,并带来了一只也非常强壮的斗鸡,名为翠绿。

大官人和阿松决定在他家斗鸡,赌上大量的金钱。

比赛开始后,赤红和翠绿都非常拼命,两只斗鸡不分上下,胜负悬而未决。

突然,赤红的主人蒋大官人灵机一动,从包里拿出一枚闻名全城的“斗鸡金丹”放入赤红的口中。

经过金丹的神奇力量,赤红的精神瞬间变得十倍强大,终于将翠绿打败了。

阿松不服输,决定再来一局。

这一次,翠绿显得异常凶猛,很快就压了赤红一头。

此时,大官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忘记把金丹给赤红了。

他赶紧给赤红塞入金丹,立刻改变了赛局。

赤红再次发挥了超乎寻常的力量,最终将翠绿打败。

阿松对于赌输了很不满意,向大官人提出了再一次的挑战。

大官人暗自慨叹,这次的赌注更大,自己的钱包也已经干瘪了。

但是,作为一个爱斗鸡的人,他又怎么能拒绝这个挑战呢?比赛开始了,前面的局面看起来非常紧张,赤红和翠绿都表现出了他们各自的强者风采,没有人能够预见到赛局的最终胜利者。

赛局到了最后一刻,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让赤红和翠绿都变得异常兴奋和敏捷,并开始打起了最后的游击战。

然而,最后的胜利者不是任何一只鸡,而是它们的主人——大官人和阿松。

赤红和翠绿打了一个平局,两个人结束了他们的较量,彼此微笑着告别。

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短暂对决并不意味着任何生物的失败。

只需要继续努力,就可以最终实现共赢的现象。

《野史》民间奇闻异事录,晚上不要看

《野史》民间奇闻异事录,晚上不要看

《野史》民间奇闻异事录,晚上不要看展开全文1、明朝有一人嗜睡,一日早晨睡醒,唤家人,不应,又唤多次,仍无回应,遂起身看个究竟,可寻遍整个屋子,不见任何人。

壶在煮水,庭叶扫半,似刚刚还在,疑之,但不急,遂出宅到街上,街上竟无一人,店铺多开,摆卖皆有,却不见任何活物,人畜不见其影,又奔寻多时,仍不见一人,仿佛镇中除他之外,皆蒸发殆尽。

心中畏寒,携带盘缠口粮欲逃之,却发现一熟悉之人原地行走,一看是卡在路枬之间,忙至前询问,而那人双目紧闭,眼眉紧锁,一声不吭,颇为诡异,推他躲开路枬,其复行,便尾随行至镇北路口,发现一大沟,然不记得曾有沟壑,上那前行之人突然加速飞奔跳入沟中,没来得及拦住,此人上前望去,吓的顿时坐在了地上,沟内全镇人畜皆在其内,血水沸腾,血肉模糊,此人吓得屁滚尿流,忙向北方逃窜,行至一个时辰,忽然小镇方向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小镇不久消失在灰烟之中。

此人呆坐半晌,离去北上。

2、清朝嘉庆年间有一巴蜀之人姓周名微,喜欢夜里夏季在河边乘凉,其朋友多劝阻,若河里出没水鬼拉你下河陪葬则何如?周微调侃曰:我从小悚成(貌似就是从小吓大的意思),何惧哉?一日晚上,复在河边乘凉饮茶,甚为舒适,周微向河边瞧去,突然从水中浮出一女子,其貌娇媚,身段婀娜,周微知其非人,笑看其为,那女子站在河边冲周微一笑,然又回河中,周微站起尾随至河边站在河边继续笑对女子,而不言语。

那女子看周微不跟来,转身回眸神情望之,周微笑而不动,那女子思量一下,一边用手召唤周微,一边用手指了指河中,周微仍不动,笑曰:就是因为你当初那么傻,才会如此。

那女子先是一惊,而后婉尔一笑,给周微作了个一揖,而后一转身消失在河中。

3、北宋有一教书先生夜里忽醒,发现其三年未见的远方好友坐榻面前,很是吃惊,其友对其说到:“请不必害怕,我虽已死,要去阴司,临行之前过来与你相见已叙旧情,过会便走。

”先生看其并无恶意,心情稍松,遂与其交谈叙事,谈到伤心处,竟然也哽咽伤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旧闻录之钓田鸡
钓田鸡这活,苏南乡下四十多岁上下的男人甚至女人,差不多都干过。

故乡河塘多,养鸭有天然优势,我家每年也都养十来只鸭子。

鸭子白天关笼子里,傍晚放水里去放风,放风之后赶回家,为了让鸭子长得快些,通常还会喂糠小鱼蚌肉和田鸡蚯蚓之类的。

蚯蚓不经吃,小鱼蚌肉费事,只有田鸡喂鸭最经济实惠。

所以,钓田鸡喂鸭,成了那个年代小孩夏日的必修课。

那个年代,抓田鸡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扑打,二是钓,三是用鱼叉叉,四是用手电筒照。

不过,鱼叉叉的和手电筒照的,通常是大田鸡,俗称青蛙,或山鸡,麻茬田鸡(背皮褐色有麻纹),可以食用,主要是人用来解馋的。

白天用鱼叉到河边或田边叉青蛙山鸡,晚上用手电到田里照田鸡,基本都是大人和大孩子的活。

小孩主要是擅长的是扑打和钓的方式。

扑打很简单,看见路边田鸡,拿根棍子,或者干脆徒手扑上去,扑打住田鸡。

不过,此类田鸡,个通常较小,最常见的,俗称牛屎田鸡,其色泽灰褐色,这种田鸡故乡最多,至今犹是。

故乡的夏日,稻田里的稻飞虱、蚊子、朦素子(一种特别小的的虫子,嗜血,最喜在傍晚时成群结队行动,一巴掌可以拍死几十只,叮咬人很痒)、牛虻、苍蝇之类很多,这些都是田鸡的美味。

我多次亲眼见过田鸡扑虫。

这种生存环境和食物链条的存在,让故乡的田鸡多的随处可见,它们自己也就成了鸭子嘴里的美味了。

钓田鸡其实非常简单。

通常有两件工具,一是钓竿,一是装田鸡的容器。

钓竿很好做,一个细小的竹棍,称手就行,一头系上线,随便什么线都行,用一般补衣服的线也行,长短适中。

钓田鸡不像钓鱼,用不着钩子,只需在线的另一头系上食饵即可。

田鸡这玩意挺怪的,咬住食物后大多不肯松嘴,有时候还得用手去把饵食从田鸡嘴里拉出来,甚至有时还会把田鸡舌头都连着拉出来,它都不松嘴,真奇怪。

我后来猜测,这跟田鸡捕食的习性有关,它需要跳起来张嘴伸舌扑食,灵活性准确性要求和对体力要求都极高,一次扑中花费甚大,所以不肯轻易放弃。


装田鸡的容器,最常见的就是塑料袋了。

再找根铁丝,折成一个碗口大多圆圈,并露出一截来,把塑料口袋开口处围套在铁丝上,露出的那截铁丝插在一根小竹棍或篱笆棒头,一个装田鸡的容器就做成了。

塑料袋的深浅大小,表明了钓田鸡人的水平和任务,深即装得战利品多,加上塑料光滑,田鸡落袋后跳不出来。

过去通常用化肥袋的内袋改造。

除了塑料袋,偶尔还用钓鱼时装鱼用的小竹篓来装田鸡。

钓田鸡的食饵更简单,蚯蚓昆虫之类多可。

但我们最常用的,还是用田鸡腿最多,先扑打一只牛屎田鸡,撕下它的腿系线头上做饵。

用牛屎田鸡的腿来钓田鸡钓山鸡牛屎田鸡,而它们咬住后还不松口,小时候觉得这些田鸡挺笨呆的,但如今想来,有些惊悚,这样饥不择食吃同类还不松口的,真是残酷。

至于为什么牛屎田鸡腿钓田鸡最好,我至今仍未明白。

早上不是钓田鸡的时候。

太阳未升起之前,到处都是露水,田鸡晚上跟稻飞虱蚊子之类战斗了一夜,吃得饱饱的,通常在睡懒觉,被早起的行人和牛惊着了,才猛然醒来,扑腾扑腾地乱蹦乱跳。

太阳升起之后,夏日的太阳很毒辣,田鸡通常畏缩躲在阴凉处不动弹,或者在补昨晚力战所耗的精神,也不适合钓田鸡,不过,这个时候,是寻找山鸡之类用鱼叉叉它们的好机会,此时它们多少有些呆傻。

只有到了傍晚,太阳西斜之后,温度开始降低,更重要的是蚊子朦素子之类的虫子活跃起来了,田鸡也跟着活跃了起来。

彼时的田鸡大概也饿了,所以,它们看到活物跳跃,就扑将上去,不管是虫子,还是同类的腿。

但太晚了也不行,怕有蛇及有毒的虫豸。

每天夏天的傍晚,乡间田埂上三三两两的,都是钓田鸡的小男孩,举着细竹棍,拎着塑料袋,一边走,一边把棍子上的钓线荡进田埂边的杂草丛中,或者稻田里的秧苗间,菜地里菜叶间。

田鸡不动的时候你很难发现它,尤其是牛屎田鸡,个小色泽灰暗,更不易发现。

钓线系着田鸡腿一抖一荡,俗称引田鸡,勾引嘴馋肚饿的田鸡上钩的意思。

一抖一抖间,突然感觉竹棍一沉,钓线拉直了,是田鸡咬饵了。

赶紧一扥,拎到空中,牛屎田鸡蹬着腿,咬着田鸡腿不松嘴,急忙伸出钓袋,接着,一抖落棍子,田鸡扑脱一下子跌进了塑料袋,徒劳地在塑料袋里挣扎。

钓田鸡接田鸡是个熟练活,手生的话,田鸡常常跌落在塑料袋外,那就白费功夫了。

不过,钓田鸡次数多了,熟能生巧,这手艺也就无可炫耀了。

随着脚步的移动,渐渐地,塑料袋里的田鸡越来越多了,层层叠叠地,都在挣扎着想跳出来,不管是否踩踏同样命运的同类。

偶尔也会钓到大青蛙麻茬田鸡的,这算是意外之喜。

太阳还未下山,塑料袋已经沉甸甸的了,有小半袋牛屎田鸡了,今天鸭子的晚餐丰富了。

回家之后,打着口语,招呼自家的鸭子过来,伸手入袋,抓住几只牛屎田鸡就往鸭群里一扔,在鸭群热烈的聒噪声中,这些落地后试图趁机跳跃逃走的,都成了鸭子嘴中美味,别看鸭子笨拙,但一摇一摆间,鸭子的嘴脖子动作极快,没有田鸡能逃脱。

不过,田鸡一直被当做益虫,人民公社期间曾受过保护,比如街上就不让卖大田鸡。

我小时候曾经看过一本连环画,说是红小兵抓偷钓田鸡的地主儿子和地主的,也算是一个时代的剪影。

不过,每年夏天,我们这班小子们,都是日复一日地钓着田鸡,但牛屎田鸡照样很多,它们吃害虫,也被人钓给鸭子吃。

或许,我们的行为,也算是自然生态链条上的一环吧,虽然今天看来,大是残酷且不环保。

不过,后来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了,我在故乡的那些晚辈们,再也没有谁钓过田鸡了,甚至,他们连钓田鸡也没有听说。

生活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