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课堂教案分享
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中,教案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
而对于科技教育领域来说,介绍一款产品的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将介绍《蝙蝠和雷达》这款科技产品课堂教案分享。
一、产品介绍《蝙蝠和雷达》是利用雷达原理制作的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卫星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模拟。
教具包含多个实物,包括控制器、信号接收器、耳机等,并配有学习手册,让学生深入了解雷达的原理和应用。
二、课堂教案1.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应能:1)了解雷达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雷达的基本信号处理方法。
3)通过实验,从中了解实际应用中雷达的性能和不足之处。
2.课前准备1)准备好《蝙蝠和雷达》教具。
2)广泛调查雷达在现代技术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课程内容1)介绍雷达原理及其应用(10分钟)让学生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以及信号处理的过程。
2)实验操作(6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蝙蝠和雷达》教具,实现卫星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模拟,并让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雷达在实际应用中性能和不足之处。
3)结论讨论(2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于雷达性能和应用的结论。
4.课后作业1)通过补充调查,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雷达在现代技术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学生可以动手制作小型雷达原型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在实现所需应用时雷达的性能差距。
5.教学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对卫星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模拟,以及雷达的原理和应用有着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
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雷达的实用性和不足之处,更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科技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6.总结本文对于《蝙蝠和雷达》这个科技产品的课堂教案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教学和实验,可以让学生对于雷达在现实应用中的运用和挑战进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让他们探究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此激发他们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强烈兴趣,让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受益匪浅。
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三篇
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三篇学情分析:教师抓住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请三个学生上来表演蝙蝠飞行的过程,使学生更直观了解课文。
2教学过程2.1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评论(0)学时重点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评论(0)学时难点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蝙蝠和雷达》教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蝙蝠和雷达》课文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这是一篇科普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告诉人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作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3篇)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自制软件、鹏博士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第二课时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多媒体在教学的设计与运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互动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和记忆。
展示案例,拓展视野
案例展示
通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 实例等,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和背景,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VS
分析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展示的案例进行分析 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知识点 的内涵和外延。
对比图片
选择或制作蝙蝠和雷达的对比图片 ,突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
视频资源剪辑与制作
பைடு நூலகம்
蝙蝠生活习性视频
剪辑或制作关于蝙蝠生活习性的 视频,展示蝙蝠的飞行、捕食、 栖息等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
了解蝙蝠。
雷达工作原理动画
制作雷达工作原理的动画视频, 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雷达的探 测、跟踪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蝙蝠超声波导航和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及其联系。
难点
如何将抽象的科学原理通过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相关 知识。
02
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
文本资料收集与整理
课文原文及解读
辅助阅读材料
收集《蝙蝠和雷达》的原文,并对文 章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中的教育价 值和科学原理。
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辅助阅读材料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
学生成果展示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业、作品等成果,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 交流,同时也为老师提供更加全面的评价依据。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通过多媒体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平台,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 到评价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布置作业及拓展任务
巩固练习
通过多媒体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蝙蝠和雷达》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蝙蝠和雷达》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上•课文名称:《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蝙蝠运用超声波的特殊方式进行定位,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蝙蝠的生活习性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内容•通过朗读课文《蝙蝠和雷达》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和定位方式。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相关课文的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 重点•把握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描述蝙蝠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蝙蝠和雷达》2.多媒体设备3.教学PPT4.学生练习本5.板书准备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蝙蝠是如何在黑暗中飞翔的吗?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2. 学习课文(25分钟)1.老师朗读《蝙蝠和雷达》,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解释生字词,理解内容。
3.学生互动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 拓展讨论(15分钟)1.讲解蝙蝠的超声波定位原理,并进行实验展示。
2.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思考蝙蝠的定位方式与人类的感知方式的异同之处。
4. 语言表达(20分钟)1.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描述蝙蝠的生活习性。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展示。
5.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蝙蝠的生活方式和超声波的定位原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六、课后作业•在练习本上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如果我有雷达眼》,描述你认为自己会如何应用雷达眼进行定位。
七、延伸阅读推荐1.《小蝙蝠飞啊飞》2.《蜻蜓的定位方式》以上为针对四年级上语文《蝙蝠和雷达》的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6.《蝙蝠和雷达》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6.《蝙蝠和雷达》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 通过讲解故事《蝙蝠和雷达》,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故事《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有关蝙蝠和雷达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Step 2:导读故事教师展示故事《蝙蝠和雷达》的标题,并出示故事中的关键词,通过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3:讲述故事教师通过展示故事的图片和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以及蝙蝠是如何使用雷达来找到食物的。
Step 4:阅读理解教师将故事中的关键句子和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Step 5:学生表达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内容,并进行合作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蝙蝠和雷达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分享。
Step 6:拓展延伸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蝙蝠和雷达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使用和应用领域。
Step 7:巩固练习教师要求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情况。
Step 8: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并提出问题或者思考,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学习。
Step 9: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在家中复述故事的内容,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对于蝙蝠和雷达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蝙蝠和雷达》,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展示图片、提问、小组合作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基本信息,理解蝙蝠是如何利用雷达识别事物的。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加深对雷达的认识,探究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蝙蝠和雷达》2.多媒体课件3.学生练习册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蝙蝠的图片,引出话题:蝙蝠是如何在黑暗中飞行的?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蝙蝠的认识,了解学生对蝙蝠的印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蝙蝠和雷达》,然后小组互动讨论。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重点讲解蝙蝠利用声音波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第三部分: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雷达和蝙蝠识别事物的原理是否相似?为什么?2.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四部分:拓展应用1.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气象预报、军事侦察等。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尝试想出更多雷达的应用场景。
五、活动设计1.学生分角色表演蝙蝠和雷达的对话,体会蝙蝠“侦察”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有创意的雷达模型,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研究雷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小议论文。
七、板书设计•蝙蝠和雷达的关系•雷达的原理和应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理解更加深入,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教案针对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进行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是一个科普性的文章,通过讲解蝙蝠是如何使用超声波来捕食的来引导学生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蝙蝠是如何使用超声波捕食,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蝙蝠模型、雷达模型、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 (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蝙蝠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蝙蝠的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蝙蝠是如何捕食的吗?步骤二:呈现课文 (10分钟)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蝙蝠和雷达》的课文,理解蝙蝠是如何通过超声波捕食猎物的。
2. 边听边读,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步骤三:解读课文 (10分钟)1.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包括蝙蝠如何发出超声波、如何接收回声等。
2.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中的生字和难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步骤四:实验研究 (15分钟)1.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暗箱,让学生轮流进入暗箱内,用手摸索前进,感受在黑暗中没有视觉的困惑。
2. 呈现一个蝙蝠模型和一个雷达模型,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摸索和听觉,尽量模仿蝙蝠在黑暗中捕食的方式进行实验。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蝙蝠使用超声波的优势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小结。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 (10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蝙蝠、研究员等角色,进行情景演练,展示蝙蝠是如何使用超声波捕食的场景。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及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蝙蝠和雷达的原理。
2.学习蝙蝠和雷达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
2.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可以用一幅蝙蝠的图片来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蝙蝠的特点。
2. 学习环节(30分钟)
教师可以以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为基础,讲授蝙蝠和
雷达的原理和应用。
3. 思考环节(15分钟)
教师可以出现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开展思考,发散思维。
如:除了蝙蝠和雷达,还有哪些动物和技术具有相似的原理?
4. 拓展环节(20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探索更多具有相似原理的现象和技术。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科学的兴趣。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学习。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互动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教学。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2.通过阅读和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科普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科学素养。
3.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多
角度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普文章的阅读与理解。
2.教学难点:通过文章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
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有关蝙蝠和雷达的知识,观察课堂中是否存在蝙蝠
和雷达的图片或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阅读理解(30分钟)
分发《蝙蝠和雷达》一文,要求学生阅读并找出文章中描述蝙蝠和雷
达原理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个原理。
3.交流讨论(20分钟)
请学生将自己的解释与他人分享,并让他们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加深对原理的认识,并提醒他们关注文中的插图和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4.实践活动(30分钟)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蝙蝠和雷达原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引导学生合理分工,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结果。
5.总结与拓展(15分钟)。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学设计
(1)理解蝙蝠夜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的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难点解析:这部分内容涉及科学知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回声定位和雷达探测的原理。
-教学策略: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原理。
(2)掌握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知道这些修辞手法,但实际运用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科技与自然的联系。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围绕第七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蝙蝠和雷达》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学习蝙蝠的夜间飞行特点和雷达的工作原理,理解科学家通过观察蝙蝠飞行发明雷达的过程。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蝙蝠和雷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模拟回声定位的原理,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现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通用5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位学生蒙上眼睛。
比赛完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全班同学谈谈眼睛的用处。
3.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
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
(多媒体演示)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
(板书: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
请打开课本第10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实验报告单)二、学习课文第4、5、6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4、5段,划出有关内容。
2.指名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师述: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
(多媒体出示这句话的内容。
)4.生齐读这句话。
5.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行吗?为什么?看了这个试验证明,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6.师范读课文第6自然段,生思考刚才的问题。
7.指名回答。
8.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9.学生根据演示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0.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用多媒体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1.师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文中哪句话读懂的,把它读一遍。
(板书:研究)12.师述:“反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反复……终于”说一句话?13.小结:通过刚才的试验和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蝙蝠探路的办法。
三、学习第7自然段1.(多媒体播放飞机夜航)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飞机没有眼睛,它怎么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呢?(靠雷达)那么雷达是怎么发明创造出来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2.学生自学第7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精选22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精选2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篇1《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重点)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难点)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我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出示蝙蝠图片,问:“(1)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时候才出来活动?(2)在漆黑的晚上,你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活动吗?那么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出示飞机图片问:“它能在夜里飞行吗?靠什么引路?”出示雷达图片问:“它是怎样引路的,它跟蝙蝠有联系吗?”通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扫除障碍,理解文意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通过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拼查问:理解生词:查问联系上下文。
2、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
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实用】蝙蝠和雷达教案三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1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变革,表现在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一次意义重大,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计算机的交互性,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常识性课文。
理解“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于这些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事物,光靠口头讲解显然无济于事,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上认识、接触、理解事物,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常识性课文,一般语言比较枯燥、平淡,教学方法不当,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使这一尴尬得以解决。
在出示《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题前,我先创设了情境:漆黑的夜晚,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亮着一红一绿两盏灯,伴着轰轰声,由远而近,划破长空。
鲜艳的色彩,强烈的音响,动感的画面,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及时提出疑问: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多媒体屏幕又分别演示了静态、动态的蝙蝠、雷达,使学生对这两个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疑问: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我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辅垫,学生对课文到底写了什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课文,已到了最佳时机,而这样好的开端,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显然是不可能的。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5篇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修养和社交能力的关键手段,通过语言规范的培养和社交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6.《蝙蝠和雷达》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6.《蝙蝠和雷达》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通过讲述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逃避危险的故事,引入雷达的发明,并阐述仿生技术的应用。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认识雷达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较强的兴趣。
但在理解蝙蝠回声定位原理和雷达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认识雷达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雷达的原理及应用。
2.难点:蝙蝠如何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逃避危险,雷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内容。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蝙蝠和雷达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蝙蝠和雷达的原理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蝙蝠回声定位原理和雷达的发明。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如“回声定位”、“雷达”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蝙蝠如何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逃避危险。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分析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回答关于蝙蝠和雷达的问题。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掌握雷达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文《蝙蝠和雷达》。
2.多媒体投影仪。
3.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蝙蝠飞行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蝙蝠的飞行特点。
(2)提问:蝙蝠靠什么找到食物?学生思考后回答。
2. 学习(1)讲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
(2)展示雷达的工作原理图,并解释各部分功能。
(3)让学生观察雷达工作视频,理解雷达的实际运作过程。
3. 操练(1)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小实验,模拟雷达的工作原理。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雷达的识别原理。
4. 拓展(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雷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雷达技术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科技发展方向。
5. 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雷达应用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雷达的工作原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蝙蝠和雷达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模仿自然中的应用。
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加强概念的理解。
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课堂的有效性。
以上是《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蝙蝠和雷达》优秀经典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优秀经典教学设计《蝙蝠和雷达》优秀经典教学设计(通用5篇)《蝙蝠和雷达》一课中,属于科普文,教学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蝙蝠和雷达》优秀经典教学设计,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我们!《蝙蝠和雷达》优秀经典教学设计篇1课文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讲述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发现目标和躲避障碍物的原理,以及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雷达的过程,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科学的知识。
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科普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理解自然科学原理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知道雷达的发明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科学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雷达的发明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科学原理,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然科学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蝙蝠和雷达的实物模型或图片,以便进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蝙蝠是如何发现目标和躲避障碍物的吗?人们又是如何根据这一原理发明雷达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蝙蝠是如何利用回声定位的?雷达是如何发明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蝙蝠和雷达的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蝙蝠和雷达的原理?”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蝙蝠
和雷达》教学设计
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变革,表现在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一次意义重大,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计算机的交互性,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常识性课文。
理解“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于这些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事物,光靠口头讲解显然无济于事,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上认识、接触、理解事物,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常识性课文,一般语言比较枯燥、平淡,教学方法不当,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使这一尴尬得以解决。
在出示《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题前,我先创设了情境:漆黑的夜晚,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亮着一红一绿两盏灯,伴着轰轰声,由远而近,划破长空。
鲜艳的色彩,强烈的音响,动感的画面,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及时提出疑问: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多媒体屏幕又分别演示了静态、动态的蝙蝠、雷达,使学生对这两个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疑问: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我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辅垫,学生对课文到底写了什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课文,已到了最佳时机,而这样好的开端,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直观演示、解决难点
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是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解决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原来抽象难懂的试验过程,一步一步清晰地、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一次蒙上蝙蝠的眼睛,第二次塞上蝙蝠的耳朵,第三次封住蝙蝠的嘴,结果第一次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而第二、
三次的结果都是蝙蝠到处乱飞,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推断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一环节的教学,如果仍沿用旧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讲解,只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学效果也未必令人满意。
而多媒体课件,界面的友好性,反馈的及时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人机交互
突破难点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解决好这个难点问题,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
由于学生已经弄懂了蝙蝠夜飞的秘密,所以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键盘操作,画出示意图。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那么,根据蝙蝠飞行示意图,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雷达工作原理图。
这时,学生灵活的双手在键盘上跳动,而老师则通过网络,随机调取任何一位学生的示意图,进行个别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当学生正确画出雷达工作示意图时,屏幕上还会出现一个圆圆的笑脸,夸它“真棒!”这时,笑意写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完全沉浸在
成功的喜悦之中。
把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的示意图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示
意图,合在一起,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
《蝙蝠与雷达》一课,有效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很好。
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视野的扩大,动画、图像、声音等媒体的参与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了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观察、想象、语言、思维等方面获得有效的训练,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