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9.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破坏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对工矿业掠夺和控制 ②垄断控制金融 ③实行物资管制制度 ④掠夺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 4、(2011· 广东五校高三二联)以下事件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的是( ) • ①列强经济侵华 • ②洋务运动 • ③辛亥革命 •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右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 其中,X次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提高了资C地位,激发 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B.政府颁布有利政策 C.倡导使用国货 1913年的指数为1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18年
②列强忙于一战,暂 时放松经济侵略(主要)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货都被烧了、 材料5: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烧毁日货 被抵制了,那我 们用什么呢?
②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主要)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2)特点
(2)特点
①时间:
②分布:
③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④地位:
纺织业
面粉业Βιβλιοθήκη 一、黄金时期(1912-1937) 1、短暂春天(1912-1919) (1)原因 (2)特点
①时间:短 ②分布:沿 海 ③工业体系:轻重失衡 ④地位:从属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人民生活 极其艰难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 捆大捆的钱前往抢 购日用品…… 1945 1948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民 迅速萧条 族 短暂的春天 1936年 日益萎缩 工 1919年 曲 业 初步发展 折 发 发 1912年 展 展 产生 水 1927年 1895年 1949年 显著发展 平 19C70年代前后
时间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
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2)根据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最大因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
四、沉重打击(1937-1945)
日本全面侵华 原因:
五、日益萎缩(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致命打击) 三座 官僚资本主义 大山 封建主义
日军放火焚烧中国 的招商局
日本将掠夺的大量物 资,源源不断地运往 国内
C
2、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 C.中国的资本主义 D.外国的资本主义
A
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春天短暂的原因:一战结束, 列强卷土重来
三、显著发展(1927-1936) 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统一货币,实
行关税自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铁厂积货如山, 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 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为什么一战后中国会出现“积货如山”、“大
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第11课
民 族 工 业 的 曲 折 发 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十 年 (发展较快) (1)全国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推行 有利的经济政策
法币
法币,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 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 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 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 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 取代银本位的银圆。1948 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 = =
1943
= 思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 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1945 =
1948
=
大米0.00000000185两
官僚资本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 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 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 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 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 力量,通过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 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 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 了国家经济命脉。
1912-1928
1928-1949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年-1919年) 1.原因
(1)民国政府倡导使 用国货,鼓励实业 (2)反帝爱国运动的 推动,实业救国 (3)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华经济侵略 (主要原因)
材料:1914-1922年8年间,荣氏 材料三: 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 面粉系统发展为 12个厂,占当时 商品输出量 1918年同 1913 年相比 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 %,荣氏企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清华大学学生抵 业已稳操“面粉大王” ﹑“棉纱 材料一:“奖励和保护工商业, 制并烧毁日货 大王”的桂冠。可是,好景不长。 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 1922年,西方列强在医治好战争 100 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废 90 创伤后,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 80 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卷土重来。荣氏企业的产销在下 70 年 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60 的 ——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50 指 40 思考: 20世纪初的20年间荣氏企业 数 30 为 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年代后, 20 荣氏企业怎么会走下坡路呢?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八单元 第21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八单元 第21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21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纲清单](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2)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国初期——短暂春天1.原因(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2)厂矿企业增多。

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二、国民政府前十年——较快发展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概况: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三、全面抗战时期——沉重打击1.原因(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2.概况: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四、抗战胜利——陷入绝境1.原因(1)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在华特权。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归纳小结1.近代中国社会中经济成分的变化图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E 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其中洋务企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只是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二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概况: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3、限制因素: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剥削
官 僚 资 本
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 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 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2)特点: 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③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3)典型: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

##7. 一、 近 代 中 国 民 族
(二)原因(重点) (1)内战破坏 (2)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3)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官僚资本的压迫; (5)繁重的捐税负担;
(三)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回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线索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
“实业救国” 的口号与愿望
实业团体 海外华侨
材料五:20世纪初,中国商店贴出的标语。
抵制日货
材料六: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日本货都被烧 了、被抵制了, 那我们用什么 呢? 当然用国 产货了!
材料七: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国 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面粉业是当时第二大工业。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 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重工业基础薄弱
分布在沿海地区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量(万吨) ≥100 外商企业 华商企业 10—99 1—9 ≤1 0 100
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100 88.5 41
外部条件: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专题二 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专题二  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张謇
3)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 思想,实业团体建立
材料四: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国 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4)国际环境: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 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有利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②历届政府的一些鼓励性政策 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不 利 因 素
1)根本原因: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 ②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 2)具体因素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⑤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4、影响
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中国无 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结果
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经济又萧条下去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927----1937)
典型个案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于1905年由简氏兄弟创立的近代中 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1909年重新 营业后,发展较快,至1927年资本扩大 到2000万元。 状况: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2、发展表现
年均投资 万元 3000 2000 1000 0 1895-1911 1912-1918
唐山
滦县
年均办厂 家
杭州
南通 上海 宁波
100 80 60 40 20 0 1895-1911 1912-1918
纺织业 轻工业
面粉业 矿冶业
2、发展表现
(1)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 规模空前 (2)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3)火柴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 工业也有了增长

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 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材料三:一战期间中国
面粉出口增长表
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一)原因(3+1) 内因:①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
面粉业
以纺织业、面 粉业为代表的
1911年
1919年 轻工业发展快, 重工业发展慢, 没有形成完整
至于机器制造业,国内几乎是空白, 的工业体系
机器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据统计,1920年,中国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 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占7.84%,传统产业占92.16%。



1、原因: ①法币政策;

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 族 工 业 的
国民党 统治前
期:
③反帝爱国运动。 2、概况: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 好的发展局面 3、认识: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
曲 (1927 敛巨额财富,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官僚
折 -1936) 资本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

而艰难的。

(一)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 日军占据的中央银行大金库 物资
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
被日本兴中公司吞并的 龙烟炼铁厂
1.原因:
民族工业内迁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
2.影响:
①改变了西南地区工业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国际环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知识拓展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外联系
材料一: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的如火如荼。它提高了生产力,更加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 全球扩张。而此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 策,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 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 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实业救国精神推动; 一战列强放松侵略 业和卷烟业迅 速;重工业和 化学工业有所 发展;
继昌隆缫丝厂
阶级
迅速萧条 较快发展
19191927 19271936
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列强卷土重来,加强经济侵略 纷纷倒闭,难 碍 以为继 (根源),三座大山压迫。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工业产值年增 因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 长率1936年达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稳定的社会环境。 素 最高水平;面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3)举措:民族工业的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
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一定程度上保存了 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巩固训练】
1.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 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技术力量 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 ,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技术力量薄弱
1936年 棉纺织业 面粉业 机器业 100 100 100 1937年 81.7 77.5 99.6 1938年 69.8 72.5 56.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材料一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在建国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变化:由萎缩到发展。 原因:国家采取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促进其发展 材料二、1953年,国家根据对我国政治经济条件和民族资本特点的分析,确定了通过 对私人资本主义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在全行业 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 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百分之五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赎 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 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材料二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什么方式改造?这种方式有何作用? 方式:和平赎买。
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我国的面粉工业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国内所 需面粉一向依靠进口洋面。大战爆发后,各国忙于战争,农业减产,民用工业 紧缩,军食需求大增,所以不能像战前那样把面粉源源运来中国。这样,国内 市场上就出现了对国产面粉的迫切需求。更为有利的是,大战进行期间,各国 还反过来向中国购买面粉。最初是俄国,其后英国、法国、菲律宾、南洋各地, 甚至日本都成为我国面粉输出的对象。 (1)阅读材料,思考一战期间面粉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状况:发展迅速。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1949年
民族工业——指中国人创办的、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短暂发展
短暂春天
迅速 萧条
陷入 困境
1912
1919
1927
1936
1949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
原因 概况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棉纺织业发展尤 为迅速,张謇, 荣宗敬,荣德生 纺织业、面粉业 和卷烟业迅速; 重工业和化学工 业有所发展; 纷纷倒闭,难以 为继 工业产值年增长 率1936年达最高 水平;面粉,纺 织,化工较快。 作用 产生了民族资产阶 级 民族资阶独立登上 历史舞台,领导维 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2.(2011· 山东文综,11)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 (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
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数量(家) 矿冶业 72 机器业 3
A.2
C.73
B.31
D.193
D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 不得使用白银;一概使用法币; (1)原因 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和“ 币制改革 ”的促进。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仅占整个国民经济的 2%,而封建经济则占到90%。
问: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点? 比重小,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作用: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五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 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发展艰难。 问:材料五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点?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探究一】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总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具体表现为)
1、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后天畸形。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3、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小,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原因:一战期间,列强因忙于战争而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材料三、1922年,世界资本主义已逃出或正在逃出战时所陷入的危机,纷 纷叫唤要“回到市场”,重新布置向中国进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粉 厂的发展就遭到重大的打击,战时暂时取得的一些市场纷纷丢失,工厂开 始由停滞而走向下坡。 (2)阅读材料,为何一战后面粉业走下坡路? 原因: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面粉业迅速萧条。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巩固训练】
1.右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 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D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19世纪70 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年代前后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1895— 1912年 19121919 列强加强入侵,自然经济继续解体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辛亥革命和临时政府的政策;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实业救国精神推动; 一战列强放松侵略 列强卷土重来,加强经济侵略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群众性的提倡国货运动 日本的的掠夺;两次战争的破坏; 官僚资本的压制;美国资本的压制; 通货膨胀和沉重捐税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强侵华在经济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2)列强侵华在经济方式上的变化对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影响? 影响:对中国资本输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推动民族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国际环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知识拓展二】
(1)原因:
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外因 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937-1949)
内因
③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④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 ⑥繁重的捐税负担
(2)表现: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先天不足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探究一】 材料三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图一 图二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思考: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近代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点? 图一: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基础薄弱
后天畸形
图二:分布在沿海 地区
能力提升,方法培养
【探究一】 材料四
【知识拓展一】建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前后联系
材料一、 全国财经统一后,投机资本受到重创,虚假的购买力消失了,继而出 现许多私营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关店歇业增多。因此从1950年下半年起,开展了 调整工商业的工作,这一活动到1952年结束。通过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不仅使 一度呈现的私营企业生产经营萎缩的态势得到迅速扭转,而且使公私关系、劳资 关系的紧张局面得到缓和。
B B
2、“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 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为此浩劫!” 文中所言“之压迫榨取”主要是 指( ) A.外国资本主义 B.官僚资本主义 C.封建地主 D.民族资本主义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知识归纳】
阶段特征 产生 初步发展 时间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短暂春天
19121919
动 因 素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辛亥革命和临时政府的政策; 纺织业、面粉 无产阶级力量壮
2.清末至历届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列强加强入侵,自然经济继续解体; 棉纺织业发展 民族资阶独立登 尤为迅速,张 上历史舞台,领 清政府放松了限制; 謇,荣宗敬, 导维新变法和辛 3.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荣德生 亥革命
短暂春天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为中共建立,新民 主主义革命准备了 条件
迅速萧条 短暂发展
19191927 192719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