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鲸》教学设计

《鲸》教学设计

《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常识,进而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长大献身科学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常识,进而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长大献身科学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列举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形体发生变化和经历了漫长的环境变化这两方面的关系来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用具图片、幻灯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以及鲸的大小,进化等知识。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以及鲸的大小、进化等知识。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板书:14 鲸同学们,鲸是什么动物,你了解它的什么情况,请给同学们谈一谈。

自由发言。

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鲸的图片,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的发言。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胎生,形状像鱼,体长可达30多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

鲸的肉可以食用,它的脂肪可以制油,用于医药和其他工业。

鲸也叫鲸鱼。

我们这篇课文对鲸的知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扫除学习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哺”字读b(,声母是b,不读p(;“乳”字读r(,声母是r,不读l(;“立即”的“即”,读第二声j0,不读j@;“倾斜”的“倾”,读第一声q9ng,不读q!ng。

以下几个字的字形和笔顺,容易出现错误,要提醒同学注意。

“吨”字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一、屯;“齿”字上面是“止”,下面先写“人”,而“人”的“”要变成“丶”,最后再写“凵”。

《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鲸的种类、特点和习性。
难点
如何运用说明文的方法生动地介绍鲸。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鲸 的已有认知,如鲸的种类、生活 习性等,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
入课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 分析等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结束环节
总结归纳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05
课后作业与要求
作业布置
01
02
03
作业一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 堂所学知识。
作业二
阅读相关鲸的科普文章, 了解更多关于鲸的知识。
作业三
搜集有关鲸的图片,制作 一个鲸的图片展。
《鲸》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课后作业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鲸的 分类和进化过程。
提高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能够 从文章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 结。
要求与建议
要求一
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 袭。
要求二
认真对待作业,尽量独 立完成。
建议一
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 以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
讨论。
建议二
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 生活相结合,加深理解

06

《鲸》教学设计_孙乐仪

《鲸》教学设计_孙乐仪

《鲸》教学设计单位:广东省江门市紫沙小学作者:孙乐仪学科:语文《鲸》教学设计广东省江门市紫沙小学孙乐仪*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体形、进化过程、种类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如果我们一定要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颇有“耐心”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这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得干干净净。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让学生结合文本和从互联网中获取的信息,不断体验发现之喜、创造之乐。

*教学背景:《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第2—7自然段。

教师课前运用互联网收集鲸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布置学生课前运用互联网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给学生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掌握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只惟真”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2)、激发学生热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寻找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探究,启迪智慧,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故事激趣1、讲述故事,创设情境(课件出示鱼类运动会场景)教师讲述故事:今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顺利地通过了赛场大门。

五年级语文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四句:“…十六万公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五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3.指导读出感情
4.指导迁移学习4.5.6.7自然段,自读自悟鲸的生活习性,学习掌握说明方法。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3.搜集松鼠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9鲸
1、形态:大、重、长
2、哺乳动物,退化,形状像鱼
3、种类:(1)须鲸(2)齿鲸特点
4、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率
86%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
三、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讨论:鲸是怎样进化的?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找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第一段,理解鲸的特点,学习掌握说明方法。
(1)鲸的特点:大
(2)说明方法:
第一、二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附课件:


本课亮点
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需改进措施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在学文与找写作方法部分有些脱节,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对较难画的段落没有充分指导。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2023年《鲸》教学设计_2

2023年《鲸》教学设计_2

2023年《鲸》教学设计2023年《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教育。

(2)在了解鲸的特点上,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2)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像带,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来猜几则有关动物名称的谜语。

(1)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2)皮里肉儿白,肚里墨样黑,从不偷东西,硬说它是贼。

(3)像鱼不是鱼,终生海里居,远看像喷泉,近看似岛屿。

师:对,最后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昨天刚认识的新朋友——鲸,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鲸》二、探究新知。

1、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陌生的鲸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哪几方面的知识板书:形体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2、学习第一部分——鲸的形体。

(1)组织学生默读第一部分,要求:看谁能准确的概括鲸的形体特征。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大。

(3)组织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大"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163万公斤公斤(5)讲解说明方法。

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用线条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旁边做好批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6)课件展示,加深对第一部分的理解。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鲸的确很大,你们见过鲸吗下面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有关鲸的录像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鲸——被誉为"海中之王"的雄姿。

组织学生交流看后的体会。

3、学习第二部分——鲸的进化过程。

(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把它画下来。

《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佚名《鲸》(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老师先范读课文,请同学思考课文中讲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然后各小组讨论。

这是本节课小组成员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老师在板书交流、总结的要点之后,表扬并奖励回答问题完整的小组。

____在教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我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

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鲸到底有多大,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即可,所以设计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注意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请胯骨内,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所获。

在老师总结时,所有的学生对这段内容都已了如指掌。

____“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老师讲解。

而以下关于鲸怎样吃食,怎样呼吸,怎样睡觉和生长的情况,则是围绕鲸的生活习性来写的,这四个方面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所以我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分割。

____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各小组的同学对号入座,做相应的题目(学生的编号与题号相对应)。

____1、鲸用什么呼吸?说明了什么?鲸怎样呼吸?____2、鲸主要吃什么食物?鲸怎样吃食?____3、鲸的生长情况怎样?____4、鲸怎样睡觉?____以上设计,针对各合作小组1~4号学生的特点提出,让优生做较难的题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题目,然后组成“专家组”讨论,将自己分得的题目得出正确答案后回原组交流,这样,小组的所有成员就有机会掌握全部内容。

____在“专家组”讨论时,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和课后分类辅导收集信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鲸》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鲸》教案

鲸:教学设计(一)教案设计1【内容简析】这是一篇文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及生长规律。

文章简明通俗,生动有趣,运用了列数字、举实例、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准确、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鲸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抓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开展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化繁为简,变讲为导,以读代研,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兴趣。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这些方法的好处。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知道鲸是哺乳动物。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挂图,课文有关句、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鲸鱼”的了解。

2.提问:对鲸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完成下列步骤:(1)画出生字新词,自己想办法学会。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特点,在课文中标出。

2.交流自读情况。

(1)小组互帮互检,看看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交流记字的好办法;提出还有哪些不懂的字词,小组互助解决。

(2)指名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教师相机板书:鲸大小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生长特点3.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三、细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1.默读思考:课文分别介绍了鲸的哪些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2.交流体会:(1)鲸的生活习性,包括捕食、呼吸、睡觉三个方面的特点。

捕食:抓住动词“吸进”“闭上”“滤”“吞进”等,理解须鲸捕食的经过;抓住“扑上去”“咬住”“吃掉”等词语,理解齿鲸的凶猛。

呼吸:观察课文插图,理解鲸的呼吸过程。

睡觉:理解鲸的自我保护意识强,警觉性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9课《鲸》教案(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9课《鲸》教案(第二课时)
1、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2、课件出示生字以及几个学生容易读错的词语开火车认读:贪婪、饥肠辘辘、腋下、惧怕、踮起脚尖、屋檐、唾沫、皱起眉头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窃”本来是一种让人唾弃的不耻的行为,可是当它和“读”这个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了,产生了一种让人回味、难以忘怀的滋味!
4、梳理层次
6、窃读的收获是什么呢?
学生默读9-10自然段,找到关键词,说说感受。
1、说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或名人读书的故事。
关于读书的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教学内容
1、窃读记
单元序号
一单元
节次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号
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和段意。
教学重点:
认读学写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概括主要内容和分段。
教学难点:
(提示: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5)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
5、小结:正因为没钱买书而又极度渴望读书,所以作者不得不窃读。所以作者提心吊胆地读,担惊受怕地读,阅读的快乐与心灵的惧怕交融在了一起,幻化为一种复杂而又难忘的滋味,所以作者这样写,读——【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本文是关于《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关键词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品表演:
《鱼类运动会》
内容:鱼类运动会即将开始,各种鱼儿顺利进入赛场大门,鲸却被拒之门外。

2、为什么虾兵不允许鲸进入赛场?它这样做对吗?
二、新授
1、学习第2小节:
⑴自由朗读课文第2小节,讨论鲸的生活地点在哪里?
⑵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


⑶小结:
原来,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鲸的体形就变得像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⑷再读课文,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证明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①鲸和牛羊一样……鱼类。

②鲸是胎生的,……吃奶长大。

⑸这就是哺乳动物的三大特征,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哺乳动物呢?2、学习第3小节:
⑴鲸有哪些种类?你根据什么给它分类呢?
⑵出示须鲸和齿鲸的图象,学生辨析并说出原因。

3、学习第4小节:
你还想了解鲸的哪些生活习性呢?
⑴介绍吃食:
请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4小节,思考:须鲸吃什么?齿鲸吃什么?
⑵学习须鲸吃食:
①须鲸吃什么呢?
②它是这样吃虾和小鱼的?
③想象一下,鲸吃食的样子,自己读读做做。

④范读,生表演。

⑤你觉得你把鲸吃食时候的那些动作表演出来了吗?
(在“张开、吸进、滤出来、吞进”下加着重号。


试着把这些词读好,自己练读。

⑥指名读。

⑦填上表示须鲸吃食动作的词。

⑶学习齿鲸吃食:
①齿鲸吃什么呢?它又是怎么吃的?同桌两人一起来读读、做做。

②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哪些词用的特别好?为什么?
③比较词语“游过去、扑上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⑷块头这么大的鲸一顿要吃多少呢?比如说须鲸要吃多少?
⑸我们来回顾一下鲸的吃食,能读好吗?能表演出来吗?
(学生部分读,部分表演。


4、学习5、6、7小节:
⑴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分组自学5、6、7自然段:
①讨论:
三个自然段分别描写鲸哪方面的特点?
②动嘴讲讲、动笔画画、动手摆摆这三个特点。

⑵交流:
①第5小节主要讲鲸的什么呢?
②第6小节讲了什么呢?
老师这儿有几头鲸,这是它的头,这是它的尾巴,现在到了睡觉的时间了,谁来指挥一下这群鲸呢?
③那第7小节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呢?
鲸的生长速度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呢?
三、总结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来介绍鲸,用词非常准确、生动,同时还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今后介绍动物的文章中,我们也要学会像作者这样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