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化探5-油气化探野外工作方法
化探工作方法简介2003版资料
化探工作方法简介主讲赵玉明化探工作在地、物、化、遥四大专业找矿工作中占有很重要位置。
它与其它三项找矿工作比较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有效性、经济和快捷性的特点,是在覆盖区域找矿不可缺少的重要找矿方法。
一、化探工作分类及其野外工作方法(一)按工作性质和测区范围的分类1、区域化探(战略踏勘性化探)。
目的是为了发现找矿远景区(带)、大型矿田、大中型矿床的大致区域和了解区域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和火山岩)。
面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
工作比例尺:1:10万、1:20万、1:50万。
采样密度分别是:2点/Km2、0.25-1点/Km2、0.4-0.8点/Km2。
2、地球化学普查(普查化探)。
目的是在区域化深成果基础上为了查明成矿有利地区和取得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资料等,在区域异常区内优选出一定面积的找矿靶区,进一步做化探工作。
工作面积数千平方千米或数百平方千米。
工作比例尺:1:2.5万、1:5万。
采样是采集水系沉积物质,密度为2-8点/Km23、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详细化探)。
目的是在前两类化探异常区内,进一步查明异常与矿体之间的关系,或证实是不是矿化异常,为山地工程布设查证定位提供依据。
面积:0.几平方千米—几十平方千米。
比例尺:1:5千、1:1万。
采样主要是采取土壤。
密度100点----200点/Km2或>200点/Km2。
点线距为50X20~100X20m。
(二)按采样介质和野外工作方法不同进行的分类1、气体测量:寻找能产生气体的矿产。
如氡气、汞蒸气、甲烷气等2、植物测量:目前不采用。
用于沼泽、湿地、草原和森林区。
取植物样,灰化,测灰中金属含量。
3、水化学测量:目前不采用。
用于水网密集发育区,取水样,测定水中金属含量。
4、水系沉积物测量:用于区域化探和普查化探中。
比例尺:1:5万~20万之间。
测区应是水系发育(网状)或沟谷河道发育区。
采取表层以下(20cm)淤泥和粉砂为主。
采样一般粒径为-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细粒物质。
野外工作方法
1)地质测量:地质测量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它的工作过程是将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亦称为地质填图。
2、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
3、技术取样:是指为了研究矿产和岩石的技术物理性质而进行的取样工作。
4、预算标准:预算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人、财、物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达到的标准。
5、综合地层柱状图:为了概略的反映图区地层系统、各时代地层岩性组合、层序、厚度、含矿性、接触关系、时代依据和纵横变化的一种图件。
1、预算标准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地质调查工作,在人、财、物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达到的标准。
2、1:5万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应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实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预算标准。
3、踏勘工作选择路线方向的原则是基本上垂直地层或垂直于区域构造线走向。
4、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是查明测区内的地层古生物、岩石、矿床、地质构造、水文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特征。
5、区域地质调查的成果是完成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和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说明书。
6、实测地层剖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地层层序、岩石厚度及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变化特征、化石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等。
7、选择实测地层剖面的要求是地层连续出露好、地层层序完整、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岩性组合及厚度在查区具有代表性、化石丰富、通行条件好等。
8、实测地层剖面的主要分层依据是岩性特征、化石内容等。
9、实测地层剖面的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大小有关,如1/2000比例尺,一般情况下最小分层厚度是 2米,最大分层厚度是米。
油气野外调查方法
C、系统观测路线:必须全面控制调查区所有地质体、地层 和主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此类路线 应以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 路线。具体布设要求如下:
(a) 穿越路线要尽量控制地质体、地层及其间的重要接 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
(b) 当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地层走向延伸关系 不清,或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地层边界的空间延伸 情况等特征时,可布置追索路线。
根据任务书和规范要求,结合调查区 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七、调查内容
1、路线调查
(1)基本要求
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 变质岩、混杂岩)、古生物、构造、油气显 示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 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 问题。
滨岸带的斜层理
高能带水动力环境 下的海百合茎碎屑
80
埃南1
97560 97580 97575 97585 97595 97605 97600
甜参1
981132
981140 CD981148
诺木洪
172 60
971170
971178 981173
98340 98330 98320 98310 98299
CD971144
CD984035 霍参1
971155
(2)了解工区的地质条件,包括:各类地质体的特征、分布与接触 关系;主要地层单元特征与填图单元划分标志;地质构造类型与复杂程 度;地层裸露程度,覆盖物的类型、分布面积和厚度;油气苗和有用矿 产的种类与分布;确定野外工作部署与工作方法。
(3)检验已收集的资料,包括:遥感资料的解译效果,落实与补充 解译标志;测量标志的分布与保存情况;前人成果中的存在问题。
地质普查野外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与要求
地质普查野外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与要求地质普查工作主要是充分收集整理查区已有基础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开展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初步查明该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特征,并以查区及外围矿化蚀变迹象为线索,进一步了解蚀变矿化特征、分布范围,开展岩石化探扫面,圈定化探异常及其分部范围,研究异常规模、强度和元素组合特征,在充分分析研究化探异常与查区地质情况对应关系后,开展物探剖面测量,寻找矿化体,针对地表矿化蚀变带或物化探异常中心开展槽探揭露,择优进行钻探验证,寻找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
标签:地质普查野外工作主要方法技术要求0前言普查工作野外工作是实现找矿成果的基础性工作,常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有:1:10000地质测量、1:10000化探岩石测量、1:10000物探激电剖面测量、槽探工程、钻探工程等。
1 1:10000地质测量1:1000实测地质剖面。
在开展1:10000地质测量前,通过踏勘选择地层出露较全面地段实测地质剖面,确定填图单位。
岩性定名采用肉眼观察与镜下鉴定相结合办法进行;岩矿鉴定标本的块体积一般不小于3cm×6cm×9cm。
地层划分:1/万填图以岩性及其组合分层填图为宜。
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
侵入岩:观测岩体、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及矿物组分特征、规模及产状。
注重岩体、脉岩接触带观察,分析构造与岩体、脉岩之间的关系及其成矿属性。
2 1:10000化探岩石测量2.1测网布设用1:5万地形图放大的1:1万地形图为底图,按100×40米网度,室内设计好基线和测线,测线基本垂直于构造线方向,野外作业以GPS进行首级控制,闭合差不低于一级导线,基线测量要求采用附合导线,基线绝对闭合差≤15米,每隔100米设置基线点1个,以手持GPS进行采样点定位。
2.2采样2.3编录编录内容为:线号、点号、样品袋号、采样位置、采样方法、岩石时代、岩石名称、岩石成分、矿化、蚀变等特征描述、岩石风化程度及备注。
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
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油气勘探是指在地质构造或沉积盆地中寻找和发现富含可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行为。
它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对油气勘探中常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油气勘探理论:1.岩石学理论:岩石学理论是通过对沉积岩和岩石储集层的研究,了解岩石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岩石学理论可以指导勘探人员确定油气的成藏条件,寻找与储集层相关的地质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位移等。
2.地球物理学理论:地球物理学理论是通过应用物理和数学方法,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地质构造和岩石储集层等方面的信息。
地球物理学理论可以通过地震勘探、地热勘探和地电勘探等手段,获取油气藏地下结构和地层特征的信息,以及预测油气藏的分布和储量。
3.地质学理论:地质学理论是对地球历史演变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在油气勘探中,地质学理论可以帮助勘探人员识别和解释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了解油气形成的地质背景,从而确定油气贮藏的可能性和方向。
二、油气勘探方法: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和其中一地区的地质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地质调查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勘探区域的潜力和优势,以及油气形成的地质环境,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遥感探测:遥感探测是利用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遥感器,在地表获取图像和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沉积物、地表水等,为油气勘探提供广泛而有效的数据。
3.井地震勘探:井地震勘探是利用井内地震波在地下储集层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获取地下储集层的地质信息和石油、天然气的分布情况。
井地震勘探可以精确测定地震速度、波幅、波形等参数,从而确定储层的储量、孔隙度等关键评价指标。
5.地应力测定:地应力测定是通过实地测量和计算,确定地壳中的地应力状态。
地应力测定可以帮助勘探人员了解地下的构造特征,如断层带、构造应力场等,从而为油气的寻找和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油气化探方法与应用简介
油气化探方法与应用简介油气化探是运用地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观点,通过研究油气微运移现象或化探异常,达到找油气的目的,并兼顾地质研究的一种直接找矿方法。
由它的名字就可以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化,地球化学方法;探,普查勘探;即使用地球化学方法来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勘探。
油气化探包括四个测量阶段:区域概查阶段,有利地区的普查阶段,构造(圈闭)的详查阶段,井下勘探阶段。
㈠.区域概查阶段。
该阶段以大地构造单元为分区,含油气异常的固定,以1: 20万对区域内进行地球化学调查。
该阶段确定区域的背景值,以及造成异常的主要因素;航测法在区域勘探中有重要作用。
㈡.有利区域的普查阶段。
该阶段在确定的有利地区进行面积性油气化探勘探工作,比例尺介于1:20万与1:10万,取样密度不应小于10km2 3~5点。
其主要任务:①结合物探和地质资料,绘制化探异常图,缩小有利靶区;②结合构造背景,建立异常模式,预测油气藏类型。
㈢.构造(圈闭)的详查阶段。
在普查圈定的综合油气化探范围内,进行1:5万一1:10万比例尺精度的化探测量,采样点密度为10km2 20~40个点,主要任务布置石油钻探孔位提供依据,具体任务:①通过加密采样点,解剖前一阶段的综合异常,进一步缩小靶区,利用异常指标;②主要研究和运用多种直接指标的分布特征,通过各种方法绘制有一定风险的油气勘探部署图,为钻孔布置提供意见;③要有适当的油气化探基准井,排除地面干扰因素,追索化探指标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以及油气藏特征。
㈣.井下勘探阶段。
在专门的地球化学钻孔和油气钻探中,进行深层化探测量,主要任务:①系统地研究全部沉积剖面上地球异常指标的特征;②研究油气运移迹象、途径和规律;③岩层时代和油气藏关系的研究。
以上体现了油气化探由区域到局部,在背景找异常的研究方法。
谈起油气化探的方法分类,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以下分类;按研究目的层分类:空中化探;表层或近地表化探;深层化探。
按研究介质的分类:气体地球化学法;水文地球化学法;岩石地球化学法。
野外勘查工作方法一
二、野外勘查工作方法
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点、测网、剖面布设等。 预查矿区探矿工程用手持GPS或半仪器法定位。如有钻坑探工程,应用仪器定测。 预查矿区剖面一般不实测。可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经电子扫描后由电脑绘制出 剖面图。 普(详)查矿区控制测量 充分利用矿区内及附近已有的三角点、小三角点、导线 点及GPS点成果。当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可用常规仪器加密二级导线点和图根点。 困 难地区,可布设独立导线网作为矿区基本控制网。
非史密斯地层区填图
的合理程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现代地层学概念中,形成地层的力学机制不仅仅是重力,而且 包括了热力(如蛇绿岩)、机械力或构造力(如混杂岩、构造岩等 )。非重力机制或非沉积成因的地层,亦都有时空顺序,其顺 序服从各自的力学机制和成因,但不服从史密斯地层的叠覆律 ;这些非重力机制形成的地层不属于史密斯地层学的范畴,本 文称之为非史密斯地层。造山带混杂岩区主要依据构造力作用 机制不同,其非史密斯地层形成方式可区分为俯冲刮削拼贴式 、俯冲折返拼贴式和仰冲推覆式等。
3、大比例尺(1:1万或更大)
大比例尺任务是:
(1)详细查明矿区内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化标志,特别要查明具体的控矿 因素如控矿构造类型及性质,控矿岩体赋存矿体有利部位等。查明区域成矿地质 条件,控矿因素、成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提出进一步找矿的 有利区段。 (2)总结矿化规律,提出矿产勘查的具体准则,明确矿例尺大小确定。原则上在剖面图上宽度 达1mm的地质 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 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 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等,如厚度达不到图上 1mm,也应将其放大到1mm表示。 测制主干剖面时,矿区所有技术人员都应参加 。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方法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方法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探测到的各种地球化学异常来揭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
如何从地表检测出各种烃类和烃类蚀变产物、从检测到的各项组分中提取深部油气信息以及尽可能排除各种地表因素的干扰一直是油气化探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背景和异常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各种数理统计的方法,如采用区域均值加减几倍方差作为异常的下限等来确定异常的。
这些方法在小比例尺低精度油气化探的概查和普查阶段(背景较为统一)是可行的,然而在大比例尺高精度的详查和精查阶段(存在较大背景差异),异常和背景的区分需要更为科学的标准和方法。
改进应用的数学模型来确定异常是一种思路,另外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利用烃类的组成和同位素特征从成因方面对背景和异常进行精细判识是另一个发展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在检测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地表烃类和烃类蚀变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地表烃类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已有许多种,如顶空气、酸解烃、游离烃、吸附烃,吸着烃、溶解烃以及热释烃等,这些方法有些已相对成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分析实验流程并开发了相应的仪器设备。
由于不同阶段、不同成因产生的烃类不仅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地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产生的烃类以甲烷含量为主,且明显贫13C;深部油气中重烃含量相对较多,且相对富集13C),而且进入土壤先后次序以及存在的烃类-水-土壤相互作用的不同,都为从油气化探异常中提取深部油气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如包裹在土壤颗粒内部的吸着烃以早期形成的烃类为主;存在于颗粒之间的游离烃以晚期渗逸的烃类和地表形成的烃类为主。
然而由于已有的一些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在测定对象上存在明显的交叉混合现象,妨碍了许多关键信息的提取,从而影响了成因方面的研究。
如酸解烃实际上包括了土壤中颗粒物表面和内部严格意义上的吸附烃和吸着烃,这样得到的酸解烃具有较高的信噪比;活性碳吸附烃法分析测定的实际上是土壤中的游离烃,即包括了地下油气来源的烃类也包含了由地表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烃类,因此游离烃测定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易遭受气候、土壤含水饱和度以及地表各种污染(包括人为和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两方面)的影响;顶空气缺点是解吸的烃类量很小;热释烃也包括了吸附烃和部分吸着烃,并且热释温度不易控制,温度低了,烃类释放不完全,温度高了,可能产生裂解,故热释烃指标也不够稳定,应用效果不甚理想。
第七章_化探野外工作方法
• 3.不规则测网
• 即随机采样。样点不严格按点线距分布,而是大致
均匀地分布,以满足测量要求为原则。
• 可以随地形或水系分布情况布样,其他要求同规则 测网。
B-线距
A-点距
规则测网 (矩形网)
• 4.系统剖面 • 是指所采集的样品分布于测区的一系列剖 面上。 • 这是在已知探测对象为细长形状,且延伸较长 或大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时采用的方法。 • 剖面间距并无严格要求,以追索异常、反映异 常特征的变化规律为原则。 • 各剖面的方向要尽量垂直于矿体(带),但不
采样对象
应用范围
岩石、古废 石堆、断裂 碎屑物等
区域地质测量、矿产 普查、含矿区评价、 矿床勘探、矿山开采
矿产普查、含矿区普 查广泛应用。配合 1∶20万、1∶5万、 1∶1万、1∶2 000地 质填图进行
应用效果和实例 研究地球化学省、指导探矿工作 掘进、找寻盲矿体或追索矿体、 评价地质体的含矿性均取得良好 效果。 多目标地球化学扫面; 寻找松散层覆盖下的矿体是一种 有效的方法,有时寻找盲矿体也 有效。
• 2.普查化探 • 一般是在成矿特点基本查明的地区或已知矿区 外围进行。 • 其目的是发现新的矿化现象和确定其分布规律。面 积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比例尺1:5万、1:2.5万、 1:1万。 • 当比例尺较小、地形切割强烈、水系发育区, 仍采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 在地形平坦地区,只能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此时,必须加大采样密度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找矿效 果,并配合进行水化学测量、生物测量或气体测量; • 当基岩出露良好,工作比例尺大时,则可采用岩石 地球化学测量。
化探方法的应用及地质效果表Biblioteka 方法岩石测(原生晕)
土壤测 量法
研究寻找的矿种 铜、铅、锌、锡、钨、钼、 汞、锑、金、银、铬、镍、 铀、锂、铌、钽等。铁、非 金属开展了试验 能寻找的矿种较多,对有色 和稀有金属铜、铅、锌、砷、 锑、汞、钨、锡、钼、镍、 钴和贵金属金、银、黑色金 属铬、锰、钒及某些非金属 (磷)等矿种均可采用
油气物化探方法总结
石油和天然气主要生成并聚集于地下岩层中,因此,要寻找和发现油气田,必须运用各种勘探方法在沉积盆地中进行勘探,研究地下岩层的生油气条件,寻找可能的储油气构造,确定含油气层。
目前,勘探油气田的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探法四类。
地质法是油气田勘探工作中贯彻始终的基本工作方法。
主要包括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岩石及油气显示的地质调查,获取地质资料并进行分析、解释,判断一个地区有无生成油气和储存油气的条件,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进行评价,确定有利的含油气区。
在岩石出露的地区,该方法有可能直接发现油气藏。
该方法还包括通过钻井获取地下岩芯、岩屑等资料进行的地质录井工作以及实验室分析工作等。
另外,对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各种方法提供的大量间接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服务于地质。
地质法发展起了野外地质调查技术、油气地质专题研究技术等。
地球物理勘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利用电子学和信息论等领域的新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间接找油、气的方法,它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空中或地下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根据物理现象的变化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储气构造。
其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等方法,其中地震勘探方法因其数据精度高、分辨能力强而得到广泛应用。
重力勘探是以地下岩石的密度差异为依据,在地面测量由它引起的重力变化,进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矿藏的方法。
它在油气勘探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和解释、结晶基底形态的研究和解释和沉积盖层的研究和解释。
磁法勘探依据地下岩石存在着磁性的差异,在地面测量由它们引起的磁场的变化,进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矿藏的方法。
一般来说火成岩、变质岩的磁性较大,而沉积岩几乎没有磁性。
它可以用来研究大地构造单元、基底构造和沉积盖层等。
通常与重力勘探联合应用,称为重磁勘探,两者均具有效率高,勘探成本低等特点,可用于沉积盆地的“探底摸边”,因而常用于油气普查和概查。
油气勘探的十大技术形式
油气勘探的十大技术形式作者:边海军来源:《石油知识》 2013年第2期天然油气深藏于地下,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加快利用和开发油气资源的速度,一直是摆在地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油气勘探的技术十分众多,人们将主要技术总结为十种,这十大技术形式是人类地质勘探智慧的充分体现。
野外地质调查——初次“问诊”是基础野外石油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者携带简单的工具,通常包括地形图、指南针(罗盘)、小铁锤、经纬仪等,在事先选定的区域内,按规定路线和要求在野外以徒步“旅行”的方式来进行找油找气的实地考察和测量。
这项工作是找油找气的开端,也是为实施其它技术奠定基础的工作。
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是:搞清一个地区的地层状况,发现地质圈闭和调查其他地质构造状况,发现和调查油气苗状况,采集样品,提出有利的找油地区及可供钻探的地质圈闭。
地震勘探技术——给地球做“心电图”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勘探中一种应用广泛的重要方法。
它的原理是由人工震源(如钻眼放炮等)所引起的地震波,在地面或井下接收和观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信息,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等,为寻找油气田(藏)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勘探方法。
它是勘探工程中最重要的勘探方法之一,其优点是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尝试大、勘探效率高。
地震勘探技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
数据采集方法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和四维。
工作内容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成果解释三个方面。
重力勘探技术——重拳出击找情报重力勘探包括野外采集和室内资料整理。
野外资料采集是根据地质要求布置重力测线,按要求测量的网点在野外测取各个网点的重力值,记录到数据表上。
回到室内对测取的重力值进行必要的校正,消除与地下岩石密度变化无关的干扰因素的影响,这被称为“重力异常校正”。
经过校正而得出的重力值,就是与地下岩石密度变化有关的地质信息。
重力勘探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包括康式面(地壳内硅铝与硅镁分界面)和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的起伏;二是划分盆地区域构造单元,诸如凹陷、凸起、斜坡、大的火成岩侵入体;三是确定区域性深大断裂,布格重力异常图上的重力线密集带,通常是深大断裂的位置;四是研究油气聚集的构造圈闭。
化探野外工作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化探野外工作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一、《设计书》、《规范》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要认真着重领会设计任务、目的的要求。
为达到设计任务、目的而采取的工作布署、方法技术要求,质量保证措施。
对所有设计工作全部按《规范》和《设计书》要求来施工。
《规范》是总纲;《设计书》是具体要求。
《设计书》是在《规范》总纲下根据任务书要求制定的工作布署、方法技术要求,质量保证措施。
原则上《设计书》不能超越《规范》;特殊情况在《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时《设计书》也要参考《规范》中相近条款来进行设计;并经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后方可实施。
二、全面、合理、统筹布置工作:工作的布置是围绕着解决任务、目的要求去做的。
一定要明白你所做的工作的目的,预想达到的效果。
奔着预想的效果去寻找一切可能的依据。
全面性:要全面、系统考虑设计书规定的工作任务的布置,甚至要比设计书规定的工作任务还要多的工作考虑和布置。
给变更设计工作提供可能。
合理性:要依据工作区的实际情况及所掌握的以往资料提供的依据,经综合分析研究后,合情合理地布置工作。
统筹性:为快速完成任务、加速评价工作成果。
从时间上、方法上、技术上、各部门协作上、外部环境上、要统筹考虑安排布署工作。
要学会合理调配人员、设备、队伍。
达到即不窝工、又不浪费、高效快速地完成任务。
三、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常用化探工作方法:1、水系沉积物测量(次生晕);2、土壤测量(次生晕);3、岩石测量(原生晕);4、剖面测量(土壤(次生晕)、岩石(原生晕))采样点距视工作目的而定。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对不同地质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一)区域化探: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
工作面积常常是数千平方公里或更大。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野外工作人员组织、设备材料准备——熟悉地质设计及项目任务书,技术交底——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区域及矿区地质资料——编制野外工作用图——野外踏勘(了解矿区大致情况)——编制野外地质工作方案——野外踏勘(熟悉矿区地形地质概况)——剖面实则——地质填图(结合民窿调查、槽探)——填图工作总结——物化探(根据需要、也可安排在地质填图之前或和地质填图工作同时进行)——槽探(编录)——综合研究——坑探(编录)——综合研究——钻探(编录)——原始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转入室内野外地质工作制度及一般要求(一)野外地质工作报告制度1、月报2、重大事项报告3、质量“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二)野外地质工作一般要求1、严格按照技术设计、地质工作程序和相关规范、规程开展地质工作2、工作安排和工程布设严格遵守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原则3、地质工作资料整理要及时、准确、真实、客观4、及时开展综合研究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一、资料收集及人员组织熟悉地质设计、项目任务书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区域及矿区地质资料:区域地质报告、区域矿产报告、矿区发往踏勘、矿点检查、预查、普查等资料制订矿区统一图例编制野外工作用图: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图、矿体纵(水平)投影图编制野外工作方案:明确目的、任务、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程序及施工顺序、人员安排、质量保障及安全措施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二、剖面实则1、目的:研究矿区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体的基本特征,划分、统一填图单元。
2、要求:组织矿区所有地质技术人员参加,在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地质设计确定基本填图单元。
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文字记录要表述清楚、数据准确、语句通顺、层次分明。
标本、样品及时送化验室鉴定和化验。
3、剖面位置踏勘、选择:选择地质体相对出露齐全、基岩露头好的地段,剖面线方向要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
4、剖面测制:要在野外标注导线点号、打桩5、剖面图室内绘制6、剖面实测应提交的资料:实测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实测小结、剖面实测过程的各种原始记录和表格、样品标本的测试鉴定成果等。
地质化探野外工作方法
化探找矿方法讲座第一部分化探野外工作方法一、定点工作(一)定点1、当用地形图定点时,一般应先将设计的采样点标在地形图上,并编上点、线号码。
布置采样点时,应结合地形、采样条件等因素,在不影响设计书规定的采样密度情况下作适当变动:点线距的变动范围不得超过设计规定数值20%。
2、当用测网法和控制网法敷设采样网时,对于测线上相邻控制点间的测点,应自一控制点出发,用罗盘定向:计步(或用测绳)量距的方法确定,闭合于另一控制点的方向差应不大于线距的20%。
测线方向的变动不得超过20°(并不得与相邻侧线相交)。
3、工作中应尽可能按图上布设的采样点位采样,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在地形图上。
(二)当采用地形图定点和利用预先敷设的控制网定点时,对于路线、剖面和测线的起点、测线上的控制点(一般可以每五个点作一次)及终点,以及水系沉积物测量中的每一水系中末端最近源头的测点和水系中间每五个测点,均应于采样时留下测点标志和编号,以备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之用。
二、采样方法和技术(一)水系沉积物测量1、采样部位一般应选择在易于细粒物质沉积的地方,例如:河流由窄变宽处,水流由急变缓处,河流拐弯内侧凸出部位,河谷基岩凹陷处,支流汇合处以及大转石的背后等。
2、样品物质应视元素的性质、赋存状态、富集粒级、景观地球化学及所要解决的地质任务等来确定。
一般应选择能够代表汇水盆地内元素平均含量的沉积物,例如具吸附性较强的淤泥、粉砂等,如果上述样品物质不能满足找矿要求时,经过试验确定特殊的样品物质,除用于特殊分析外,采样时应避开铁、锰和有机物质。
同一景观区,所采样品性质应基本保持一致。
3、采样方法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应在采样点上下游5~10米范围内或垂直于流向采集2~3个重量大致相等的样品组合成一个样品,同一测区有几个组同时工作,必须统一采样方法。
当采样点处有河岸崩塌物、人工搬运物或其他外来物干扰覆盖时,应避开(或穿过)这些覆盖采样。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一、野外采样工作前应仔细阅读该项目设计书。
须了解的内容包括:1、工作任务: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与要求、工作量等;2、测区概况:包括测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以及自然经济状况等;3、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要求:包括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质量监控方法等;4、提交成果的内容与时间:包括工作进度安排、组织编制以及报告提交时间等。
二、依据该项目工作计划准备生产工具、设备及材料。
包括GPS、不锈钢筛、采样锹、镐、各种图件以及文具等。
三、进场后,应首先对临时工进行安全及技术培训。
对责任心不强的不能雇用。
四、手持GPS须按设计书提供的参数进行设定,或按照工区内已知三角点进行校正。
五、野外采样工作流程:1、地形图读点,存入GPS2、GPS导航到点位3、定点,保存点位4、采样,过筛,装袋,编号,标记5、记录依次完成全天取样工作,并保存航迹。
六、室内基本工作:1、样品交接2、晾晒,过筛,过称(检查样品重量)3、航迹检查4、自检,互检5、大组抽检(总样品的10%)以上各步骤均要填写相应记录卡。
七、采样基本要求:1.基本采样方法:a.水系沉积物基本采样方法:在确认定位准确的情况下,选择有利于细粒级物质聚集的水流变缓处、大石头背后、河道转弯内侧河床底部作为采样部位。
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在每个采样点沿水系或冲沟上下20至30米范围内多点(不少于3个不同的采集点)采样,并混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样。
原则上,点位误差应在100米(以5万测量为参照)范围内,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小误差。
b.土壤测量采样方法:土壤层位不同其元素含量也不同。
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可以分为有机层(A层)、淋积层(B层)、母质层(C 层),在确认定位准确的情况下,土壤测量法采样对象一般在B层或C层内采集,采样深度一般10-60cm。
要求在采样点附近一定范围内(30—50m)进行多点(不少于3个不同的采集点)采样。
2.记录内容:序号(从1依次类推),GPSID号(GPS存点时生成的顺序号),袋号,采样部位(水流变缓处、转石背后、河道转弯内侧或河床底部),采样位置坐标(该点坐标),采样方法(多点采样),样品介质(细砂或粗砂等),地质地貌特征(观察样点周围地质地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样记录:采样人、采样点位、时间、 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样:自然凉干,粉碎,分类收集; 土壤中气体的测量需现场处理; 水样:现场测量PH、EH值;有机分析需 及时萃取
最后样品确认编号和记录一致
野外资料的初步整理
原始资料和数据的整理
测线和基线的测量数据; 野外记录和路线剖面图; 采样和采样点记录; 当天完成并对比已有资料记录
可能污染源对于化探的影响
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的不同将导 致区域元素地球化学迁移条件不同;地 形高,淋滤和冲刷作用为主(背景值 低);地形低,元素富集作用为主(背 景值高);
地形相对较高地区,吸附烃含量较 高,表明油气藏的存在。
地形与吸附烃含量的关系
可能污染源对于化探的影响
岩性的影响
1、母岩性质的影响:不同母岩产生不同性 质的土壤;相同母岩在不同地表环境下 产生不同性质的土壤;
按照由大到小,由区域到局部的原则; 区域化探测量至少包括一个完整的含油 气盆地; 可以优先测量有利的局部区域;
采样点的布局
采样点和采样的密度
区域 有利地区 0.3-0.6 2-5 圈闭 0.6-2.4 10-20 油气田 2.5-5 20-60
采样点密度 (个/km2) 采样点样品 数
0.05-0.3 1-2
可能污染源对于化探的影响
取样目标层地化特征的影响
加深采样深度以避免表生作用影响; 对于表生作用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探 讨其与化探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扣除干扰值)
可能污染源对于化探的影响
采样季节的影响;包括生物作用以及水 循环作用对于化探指标的影响
采样周期在同一季节之中; 选择枯水期进行采样;
野外工作方法
区域概查 有利地区普查 圈闭勘察 油田普查
采集样品(包括气体、水、土壤、岩石等)
室内样品分析
化探异常图件和预测
野外工作方法
如何采集样品(范围、密度); 采集什么样品(气体;液体;固体); 采集的样品是否准确; 野外样品和资料的初步整理;
测量面积的确定
区域概查
比例尺 <1:20万
编制实际材料图 主要记录完成化探设计工作量的图件; 是其他化探图件的基础和依据。包括所 用化探方法和观测(采样)点的描述和 编号
共采集土壤样N个 描述:…… 水样M个 描述:…… 大气样G个 描述:……. 发现油气苗(…) 描述:…….
土样S-XA-
水样L-XA-
大气样G-XA-
油气苗
异常检查 绘制单指标的异常图 通过原测量点反复采样测量,检查异常 的稳定性; 通过加密测量点来详细查明异常特征; 编写野外工作报告
实际使用 时需根据 实际情况 布置测网 的密度和 方位
2、限制性随机布点 在布点基本均匀的前提下,允许一定范 围内移动采样点的位置 优点:野外实际操作性强,样品有较高的 可靠性和代表性;但人为因素影响大, 容易出现遗漏异常的情况。
3、等分均格布点 将测量区分为等大的方格,在格内均匀 采样,代表格内平均异常指标 多用于圈闭勘探和油气田普查
采样点的布局原则
测线应垂直于控制油气聚集的构造走向; 尽可能和地球物理测线一致; 样点均匀控制全区; 测量点尽量布置在最有地质意义的地区; 基线有两个以上的半永久性标志;
测线
采样点的布局方法
1、规则测网法:按照一定的线距或点距等 距离布点 优点:布点均匀,能全面的控制区域化 探指标的含量;多用于区域概查和有利 区普查阶段
区域地质地球化学体系的影响
根据区域不同地质-地化条件进行分 区;
相同的地质-地化体系中,背景值是一致 的; 不同的地质-地化体系中,地化指标存在 着很大的差异。
地球化学异常被削弱
容易形成 假异常
不同的地球化学背景下,其地球化学背景 值是不一样的 当异常值远高于背景值扣除掉可能的表生作 用影响时,异常是可靠的!
干扰因素的排除和抑制
油气化探干扰因素的产生
自然地理条件; 表生地球化学作用; 非油气成因来源; 人类活动影响
区域地质地球化学体系的影响
表生地球化学带中,由于受水、空气(氧 气)、岩石、生物以及太阳能的影响, 元素的分散和聚集作用非常明显。受到 形成水-岩石-大气的平衡体系的影响,容 易形成地球化学异常(假异常)。 我们在实际化探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分 析区别出区域异常的真假。
采样目标层的选择
原则 1、最大限度的抑制干扰因素; 2、选取相对稳定的同一层位;
到地表距离:A层 0m;B层 1.5m
近地表的化探指标稳定性远低于深层样品的稳定性
不同深度指标变化非常大,且无规律性??
采样目标层的选择
在第四纪覆盖较厚地区,土壤样采集深 度在1.5-4m之间,水样采自第一承压含 水层; 在第四纪覆盖较薄地区,采样层位尽量 靠近基岩顶面风化壳;
可能污染源对于化探的影响
岩性的影响
2、颜色和粒度的影响:
颜色越深,吸附烃含量越高
粒度越小,吸附烃含量越高
可能污染源对于化探的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 碳酸盐和Fe2O3的含量; 样品的粒度;
有利地区普查
1:10-20万
圈闭勘察
1:1-5万
油田普查
>1:1万
目的
确定区域的背 景值及造成异 常的主要因素 以大地构造单元 为基本分区单位 至少包括一 个沉积盆地
缩小靶区, 建立异常模式
确定勘探区域 和化探指标
探井和油井的 研究 总结规律
范围
按盆地内 构造单元分区
含油气的 有利构造
勘探区
测量面积的确定
样品采集方法和要求
土壤样的采集
必须选取原生沉积物; 样品要新鲜,排除外来污染; 根据不同分析需要进行特定的包装;
样品采集记录
样品采集需现场进行记录(编号) 描述内容包括:采样人,采样点位,时 间,样品颜色,基本性质。
样品采集方法和要求
水样的采集
使用当地新鲜水样(井水)将取样瓶进 行清洗; 注意避开人类活动的局部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