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第五章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 1.
2.
15
2.资源分配
• 资源分配也称定位与分配问题,它包括了目标 选址和将需求按最近 ( 这里的远近是按加权距 离来确定的)原则寻找的供应(收购)中心(资源 发散或汇集地)两个问题。
16
3. 连通分析(结点之间相互连通)
• 从某一结点或边出发能够到达的全部结点或边, 这一类问题称为连通分量求解。 • 最少费用连通方案的求解,即在耗费最小的情况 下使得全部结点相互连通。 • 连通分析对应图的生成树求解。最少费用求解过 程则是生成最优生成树的过程
第五章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 土地信息的空间分析 • 土地信息的空间查询
1
第五节 土地信息的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 是基于土地对象的位臵和形态特征的空间 数据分析技术, 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 息。 结果: 产生新图形; 新属性 • • • • 缓冲区分析 拓扑叠加分析 逻辑关系分析 网络分析
8
4、点与面的叠加:可以分析每个多边形内
某类点状元素的多少或哪些点落在哪些多 边形内, 常用于各种事物分布分析, 如查 看GPS控制点的分布情况等。
9
三、逻辑关系分析
• 用逻辑表达式来分析处理重合点的非几 何特性之间的逻辑关系, 实现对空间数 据复合、提取、删除等操作。如子集A为 针叶林区, 子集B为坡度小于150区
6
2. 面与面的叠加:
面与面的叠加是 将两个多边形层 叠加到一起, 合 成一个新的多边 形。面与面的叠 加在城市规划及 土地管理中用途 很广。面与面的 叠加如图5-36所 示。(属性提取、 图形切割)
7
3. 线与面的叠加:线 与面的叠加是将一个 线状元素或网络状元 素与多边形叠加。例 如: 线为道路网, 面 为市区某区块, 则可 得到该区内道路分布 状况及密度、内部交 通流量、进入和离开 交通量等。线与面的 叠加分析如图5-37。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简介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一种用于管理、分析和展示土地相关数据的信息系统。

它整合了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为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土地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应用领域以及挑战和发展趋势。

定义土地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土地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获取、存储、处理和展示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

它包括土地地理信息系统(L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LGIS)、土地管理信息系统(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LMIS)和土地规划信息系统(Land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LPIS)等子系统。

功能土地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 数据采集与存储:通过采集各种来源的土地数据,包括土地界线、土地类型、土地权属等信息,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2. 数据管理与整合:对采集到的土地数据进行管理和整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

3. 空间分析与模拟: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和模拟,以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等方面的信息和结果。

4. 决策支持与评估:基于土地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供决策支持和评估功能,帮助决策者优化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等决策过程。

应用领域土地信息系统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 土地规划与管理:帮助城市规划部门和土地管理机构进行土地规划和管理,包括土地用途划定、土地用途变更等方面的工作。

2.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支持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为农林牧渔业、旅游业等提供土地资源利用的依据。

3. 土地权属管理与交易:用于土地权属登记、土地交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4. 环境监测与评估:应用土地信息系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包括土地污染、土地退化等方面的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基础理论:包括土地资源的定义、特性、分类、数量、质量以及土地资源的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意义等。

2.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土地利用的目标、原则、方式、布局以及土地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3.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讨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土地修复等,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4.土地法律法规与政策:介绍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等产权制度,以及相关的土地政策,如耕地保护政策、城市房地产政策等。

5.土地信息技术:介绍土地信息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等。

6.资源环境综合管理:介绍资源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包括环境影响评价、资源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7.国际土地资源管理:介绍国际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包括跨国土地利用规划、国际土地资源监测、全球土地政策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的一部分,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ppt 88页)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ppt 88页)

LIS
的坐标系,它们使用的坐标都是设备的相
对坐标。
5
土 地 信 息 系 统
LIS 图5-1 设备坐标系
6
坐标变换的类型

1.设备相对坐标到用户坐标的变换 一般

在图形数字化前后进行,它是利用点的高斯

坐标和图幅角点采集坐标建立采集坐标到高

斯坐标的变换关系,并利用这些变换参数将

图幅中全部采集坐标变换为高斯坐标。
N1
N2
a2
N2
N3

弧段 起结点 终结点
系 N1
a1 N2
a2
N3 a1
N1
N2

LIS
a3 N4
a2
N2
N3
a3
N2
N4
弧段 起结点 终结点
N1
a1 N2
a2
N3 a1
N1
N2
a3 N4
a4 a2 a3
N2 N2
N3 N4
a4
N4
N3
结点—弧段表
结点 弧段
N1
a1
N2
a1 a2
N3
a2
结点 弧段
N 链是否被用过两次, Y 即已经成为两个 多边形的边
结束
P1
A2
A1
A3
P5 P4
A5
P2
A4
P3
(1)从Pl结点开始,起始链定为 P1P2;从P2点算起,P1P2最右边的 链为P2P5;从P5算起,P2P5最右边 的链为P5P1。所以,形成的多边形 为P1P2P5P1;
(2)从P1结点开始,以P1P5为起始 链,形成的多边形为P1P5P4Pl;

613土地信息系统考试内容范围

613土地信息系统考试内容范围

613《土地信息系统》考试内容范围一、考试目的土地信息系统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和管理土地空间数据的技术性科目,也是目前土地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

要求考生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掌握,使学生能科学管理土地数据,运用LIS 技术分析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土地信息系统概述1、基本概念2、土地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3、土地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土地信息技术基础1、土地信息分类与编码2、土地信息的空间参考系3、空间数据结构第三章:空间数据的处理技术1、数据源与数据输入2、空间数据处理(变换、重构及提取等)3、空间数据的质量4、空间数据的元数据第四章:土地空间数据库1、空间数据库概念2、土地空间数据库设计3、土地空间数据库建立第五章:土地信息分析技术1、土地信息空间查询2、土地信息空间分析第六章:土地信息的表示与可视化1、土地信息表示概述2、地图基本知识3、土地信息的专题要素表示4、土地信息的可视化第七章:土地信息系统的架构1、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组成2、土地信息系统的平台成第八章:土地信息系统设计1、土地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2、土地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3、土地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4、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第九章:土地信息系统应用1、地籍管理2、土地利用规划3、分等定级估价4、信息服务三、参考书目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马劲松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孙在宏主编科学出版社3、《土地信息系统》刘耀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习题库和参考答案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习题库和参考答案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a,土地信息系统(LIS)是在土地科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图(CAM)等 与计算机技术相关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土地科学作为 LIS 的分析理论基础, 它反映了 LIS 所需要处理内容和体系并为 LIS 提供空间分析的方法;测量和遥感不但为 LIS 提供快速、可靠、多时相的获取多种信息源的手段,而且它们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可直接用于 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地图学为 LIS 的成果和表达以及可视化提供了规范和方法。数据库
第七章 土地信息的表示与可视化
1.土地信息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地图与土地信息系统有何联系与区别? 3.地图符号的涵义、作用、构成。 4.实现自动注记放置的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5.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6.专题地图设计的内容。 7.如何进行土地信息的可视化? 8.空间可视化的类型。 9.何为虚拟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2、 简述土地信息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
土 地 信 息 系 统 的 组 成 : 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硬件的配置主要包括输入设 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等),输出设备(如绘图仪、打印机、显视器等),计算机系统,数 据存贮设备(如磁盘和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等);信息系统的软件由管理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 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Data Base),用于存贮各种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非空间数据。 其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2、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 4.查询、统计、计算 5、空间分析 6、显示
10 设计题:随着土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地籍、地类历史数据的查询与检索越来越频繁,土
地管理工作者对于土地信息系统时空数据管理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即使一座中等 规模的城市,每天土地使用权交易量平均都可达十宗以上。存储并使用这些与日俱增的大量 数据对土地信息系统的时空数据管理功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满足实际工作对时空数据的 管理功能要求,提出你的设计方案。

第五章 土地信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五章 土地信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五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5.1坐标系与坐标变换5.1.1三种坐标系1 用户坐标系指地图采用的坐标系统,主要有高斯平面坐标和大地坐标(曲面坐标—经纬度、大地高),其特点是与显示设备无关。

2 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数据库系统中直接存用户坐标会有两个问题(1)、存实数比存整数占空间大。

(2)、存实数不易实现规格化,从而不易实现定位处理。

建立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就是为了克服这两个缺点。

规格化数据库用两个字节的整数来表示图形点坐标,这些整数的值域是-32768-32768,若存储一幅65cm*65cm 的地图,其数值精度已达到了0.01mm ,具有足够的图解精度。

3 设备坐标系指图形显示设备所特有的坐标系统。

例如电脑显示器的坐标原点在显示屏的左上角。

因此,数据录入和输出涉及到用户坐标和设备坐标之间的变换,数据入库和数据检索就要进行用户坐标与规格化数据库坐标之间的变换,而图形交互编辑则要进行数据库规格坐标与设备坐标之间的变换了。

5.1.2坐标变换5.1.2.1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1、欧勒角与旋转矩阵对于二维直角坐标,如图所示,有:⎥⎦⎤⎢⎣⎡⎥⎦⎤⎢⎣⎡-=⎥⎦⎤⎢⎣⎡1122cos sin sin cos y x y x θθθθ(10-8)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具有相同原点的两坐标系间的变换一般需要在三个坐标平面上,通过三次旋转才能完成。

如图所示,设旋转次序为: ①绕1OZ 旋转Z ε角,11,OY OX 旋转至00,OY OX ;②绕0OY 旋转Y ε角10,OZ OX 旋转至02,OZ OX ; ③绕2OX 旋转X ε角,00,OZ OY 旋转至22,OZ OY 。

Z Y X εεε,,为三维空间直角坐标变换的三个旋转角,也称欧勒角,与它相对应的旋转矩阵分别为:⎥⎥⎥⎦⎤⎢⎢⎢⎣⎡-=X X X XX R εεεεεcos sin 0sin cos 0001)(1 (10-10)⎥⎥⎥⎦⎤⎢⎢⎢⎣⎡-=Y YY YY R εεεεεcos 0sin 010sin 0cos )(2(10-11)⎥⎥⎥⎦⎤⎢⎢⎢⎣⎡-=100cos sin 0sin cos )(3ZZZ ZZ R εεεεε(10-12)令 )()()(3210Z Y X R R R R εεε= (10-13)则有:⎥⎥⎥⎦⎤⎢⎢⎢⎣⎡=⎥⎥⎥⎦⎤⎢⎢⎢⎣⎡=⎥⎥⎥⎦⎤⎢⎢⎢⎣⎡1110111321222)()()(Z Y X R Z Y X R R R Z Y X Z Y X εεε (10-14)代入:⎥⎥⎥⎦⎤⎢⎢⎢⎣⎡+-+++--=Y X ZY X Z X ZY X Z X Y X Z Y X Z X ZY X Z X YZY Z Y R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0一般Z Y X εεε,,为微小转角,可取: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1cos cos cos =========Z Y Z X Y X ZZ Y Y X X Z Y X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于是可化简⎥⎥⎥⎦⎤⎢⎢⎢⎣⎡---=1110XYX Z Y ZR εεεεεε (10-16) 上式称微分旋转矩阵。

土地信息系统思考题整理

土地信息系统思考题整理

09级土地信息系统思考题整理第一章土地信息系统概述1、简述土地信息的涵义、构成及特征?概念: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构成:(1)①地理空间信息——土地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首先是描述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及其面积大小的信息。

②自然属性信息——它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内地块的自然属性状况,包括地形、岩石、基础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属性的特点。

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这是反映某地理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交通运输能力、公共设施状况、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商业与服务业网点的分布、工农业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人文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等。

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它是指国家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政策、机构设置、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的技术规程、规范、土地法律与法规和每宗地的权利状况等。

(2)刘家彬《土地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特征:(1)区域分布性:土地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的特点。

(2)数据量大:土地信息既有空间特征, 又有属性特征, 并包括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段, 因此其数据量很大。

如全国1:400万土地利用数据, 经过一定的综合后, 其Arc/Info的Coverage格式数据量为8.2G。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描述土地实体可以用文字、数字、地图和影像等形式以及纸质、光盘等物理介质载体。

(4)土地信息的动态特征:主要是指某些土地信息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波动性变化。

2、什么叫土地信息系统?简述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概念: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构成:(1)功能构成:(2)系统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①硬件②数据:LIS的处理对象和结果③人: 系统管理人员或用户输入、编辑、分析、开发、输出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5)空间分析(揭示数据所包含的更深刻、更内在的规律和特征)(6)显示(计算机屏幕显示、地图输出)第二章土地信息技术基础1、土地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模块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通过学习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础操作,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土地管理GIS技术手段,了解土地管理各级各类数据库、地籍管理系统、规划管理系统、土地利用评价和辅助决策系统等平台的基本运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掌握利用现代技术管理和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技能。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形象化语言和多媒体,密切联系生产、科研、实际,着重讲清土地管理的目标与任务、采用GIS技术来管理土地数据、建设基础土地数据库、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分等定级评价等。

2.安排一定学时的实习实践课,使学生在基本理论指导下,掌握土地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土地利用调查等。

3.根据课程进程的需要,适当的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操作、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考核按平时作业(占10%)、实验(占30%)和期末考查(占60%)考核。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1.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架构概述与功能组成说明和要求:(1)了解土地管理、土地信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2)理解土地管理的对象、任务、体系和功能(3)了解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功能(4)了解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学科技术及发展趋势第二章土地管理GIS原理1.土地管理GIS标准2.土地管理GIS数据模型3.土地管理GIS的软件工程方法4.土地管理软件开发流程说明和要求:(1)了解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原则、技术、方法、步骤(2)掌握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和系统设计原则(3)掌握土地管理GIS数据模型第三章土地管理GIS模型方法与技术1.土地管理GIS应用模型2.土地管理GIS关键技术说明和要求:(1)掌握统计模型中的土地定级估价模型、土地生产潜力和专家评判(2)掌握概念模型中的人口预测模型,并能够结合遥感地学分析中的知识对某地区人口进行预测。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0231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英文名称:Landinformationsystem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0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的土地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方法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很好的掌握其方法,通过实践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的基本技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作业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土地信息系统》课间实习大纲所属课程名称:土地信息系统所属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实习时数:24学时学分:实习形式:课间实习实习性质:练习性实习一.本课间实习的性质和任务《土地信息系统》课间实习是在学习《土地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土地信息系统》是在学生已学习和掌握GI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课程。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土地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实践体会,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处理和进行土地信息系统开发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本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土地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土地数据的采集、组织、管理、输出过程,以及利用GIS工具为实际空间问题提供辅助决策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要求学生在认真领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操作和相关设计,并提交实习成果和实习报告。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讲授基本原理,布置实习内容,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思考设计方案,然后在实践教学时间上机实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需要熟练操作目前具有代表性的GIS软件----ARC/INFO、MapInfo、Arcview等,进行土地信息综合查询练习,如房地产项目选址、旧城改造拆迁量计算等,了解具体的LIS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结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输出等基本环节,并理解LIS有关原理在各个环节的理论指导作用,为今后从事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工程建设和研究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

川农土地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整理人:彼时花开时间:2016.5.20第一章土地信息系统概述土地数据:是各种土地特征和现象,包括空间位置、属性和时域特征及相互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土地信息:是表征土地系统要素特征与相互联系以及实体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的总称。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管理决策服务为驱动,在集成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中,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能采用专业模型与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应用和传播多种多维的、动态的土地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的特征:1. 空间特征;2. 多维特征;3. 时变特征。

土地信息系统的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处理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以模型方法为手段,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等能力,能产生高层次的有用的土地信息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 硬件、软件、数据、用户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格式化、转换及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5.空间决策分析;6.显示与输出第二章土地信息的空间数学基础土地信息系统使用的几种坐标系:地理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投影坐标系、城市坐标系、高程参考系统、设备坐标系我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包括哪些?1:500、1:1000、1:2000、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等11种。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图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为主,1:100万图的是Lambert投影在我国, 除1:1000000 地形图采用Lambert(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外, 其余基本比例尺地图(1:500 000、1:250 000、1:100 000、1:50 000、1:25 000、1:10 000、1:5 000)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在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地图投影::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基于土地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是指接近、毗邻、符合、交叉和其他模式的拓扑关系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层次模型:用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的铅垂距离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经纬度用表达的属于常见地理对象拓扑关系的是:相邻、重合、连通土地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库。

属于按变形性质分类的投影: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距投影数据库领域常用的数据模型的是:关系模型、网状模型、面向对象模型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地理坐标系的坐标单位是:角度单位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矢量数据量要比栅格数据小。

地图比例尺的作用:1。

比例尺决定着地图图形的大小;同一地区,比例尺越大,地图图形越大,反之,则小。

2.反映地图的量测精度;正常人的视力只能分辨出地图上不小于0.1mm的两点间的距离,因此,地面上水平长度按比例尺缩绘到地图上时,不可避免地存在0。

1mm的误差.这种相当于图上0.1mm 的地面水平长度,叫比例尺精度.由于0。

1mm是将地物按比例尺缩绘成图形时可以达到的精度的极限,故称比例尺精度又称极限精度。

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确定在实地测量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同样,在使用地图时,根据精度的要求,可以确定选用何种比例尺的地图。

由此可见,比例尺越大,地图的量测精度越高。

3。

比例尺决定着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在同一区域或同类的地图上,内容要素表示的详略程度和图形符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图比例尺.比例尺愈大,地图内容愈详细,符号尺寸亦可稍大些;反之,地图内容则愈简略,符号尺寸相应减小。

《土地信息系统》教学大纲(地信)

《土地信息系统》教学大纲(地信)

《土地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编码:学分:1.5分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上机学时:10学时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GIS原理、数据库原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土地信息系统》为本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的土地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与原理、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基本特征等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很好的掌握其方法,熟练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操作及应用,通过实践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的基本技术,为在实践中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主要内容: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土地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土地信息系统数据获取(2学时)主要内容:数据获取特点分析、数据获取方式和手段、数据获取发展趋势分析;第三章土地信息的表达(2学时)主要内容:概述、土地信息分类与编码、土地信息的标准化、土地信息的可视化、土地信息的数据质量;第四章土地信息数据库(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建模方法、土地信息数据结构、我国土地信息数据库建设现状;第五章土地信息的分析(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信息分析应用概述、土地信息分析模型、方法、成果输出;第六章国土电子政务(2学时)主要内容:系统设计框架、系统建设内容和主要功能、国土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国土电子政务的实施设计;第七章地籍管理信息系统(2学时)主要内容:地籍管理的主要业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地籍数据库设计和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第八章土地定级、基准地价和宗地地价评估系统(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市场的主要业务、土地定级、基准地价测算与自动更新系统、宗地地价评估、网上房地产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第九章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2学时)主要内容:系统整体设计、计算机支持系统设计、我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实践;第十章土地规划信息系统(1学时)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业务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子系统;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1学时)主要内容: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概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第十二章土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2学时)主要内容:多维土地信息系统、工作流技术、数据挖掘、ComLIS与WebGIS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土地信息系统基础理论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具备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和系统二次开发的能力。

[工学]土地信息系统第5章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工学]土地信息系统第5章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4
各种坐标系的定义
用户坐标系:指地图采用的坐标系;
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在数据库系统中定 义的坐标系; 设备坐标系:每一种图形设备都有独特的 坐标系,它们使用的坐标都是设备的相对 坐标。
5
图5-1 设备坐标系
6
坐标变换的类型
1.设备相对坐标到用户坐标的变换 一般在
图形数字化前后进行,它是利用点的高斯坐
图5-7 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边界 的删除与属性合并
18
(三)建立拓扑关系
拓扑生成 图形常见错误 建立拓扑关系 多边形拓扑关 系的建立 点线拓扑关系 的建立
19
拓扑生成
在进行图形数字化错误修改之前,首先要建立拓扑关 系,以正确判别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构造拓扑关系 可以生成弧的交点、定义构成多边形的弧,将标示号
2
5.1.1对空间数据的处理
坐标变换 图幅拼接 生成拓扑关系 数据核对
3
(一)坐标变换
在地图数据录入完毕后,经常需要进行坐标变换, 得到经纬度参照系下的地图。坐标变换的实质是 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是空 间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坐标系一般有三种: 用户坐标系 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 设备坐标系
22
3.“碎屑” 或“条带”多边形(Sliver Polygon)
碎屑多边形(如图)一 般由于重复录入引起,由 于前后两次录入同一条线 的位置不可能完全一致, 造成了“碎屑”多边形。 另外,由于用不同比例尺 的地图进行数据更新,也 可能产生“碎屑”多边形。
伪节点
21
2.悬挂点(Dangle Node)
仅与一条弧相连的结点称为悬挂点。与悬挂点相连的 弧称为悬挂弧。通常有两种情况: ①未及(undershoot):一种数字化错误类型,导致弧段 之间存在缝隙而未接合。 ②过伸(overshoot):一种数字化错误类型,它导致弧 段过长。

土地信息系统知识点汇总

土地信息系统知识点汇总

土地信息系统知识点汇总第一章1 .信息与数据信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客观世界事物的特征及诸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抽象反应。

数据(data)是为了满足处理,传播的需要,通过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可以识别的符号或介质表示或者记录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的信息载体。

2 .土地信息特征空间特征:土地属于空间信息,其空间位置的识别是和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土地信息区别与其他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的标志。

多维特征: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土地信息还具有多维的属性特征,对应的土地数据有时又称为非空间数据,是描述特定空间目标的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时变特征:地球自身和人类活动使得土地系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土地信息时序变化的特征如周期性变化,波动性变化十分明显。

3 .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硬件设备、计算集软件设备、数据和用户。

4 .土地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与其他应用软件一样,土地信息系统一般包括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产品输出,以及用户接口等等。

土地信息系统采集、管理土地数据,分析和输出土地数据的主要功能如下: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2)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

3)数据存储与组织。

4)查询、统计与计算。

5)空间决策分析。

6)信息显示与输出。

第二章1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与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的海洋面重合,并延申扩展到大陆内部形成的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重力等位面。

测量上把与大地水准面符合的最理想的旋转椭球体叫地球椭球体。

2 .参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是一个数学定义上的地球表面,就是一种具有几何参数的地球椭球,通常以参考椭球体的长半轴a、短半轴b和扁率阿尔法来表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我国在1952年以前采用的是还福特椭球体,从1953年起改用克拉索夫斯基(北京1954坐标系),1978年决定采用1975年第十六届国际大地测量以及地球物理联合会推荐的新球体,称为GRS (1975),并以此建立了我国独立的大地坐标系(西安1980坐标系)。

土地资源管理(第二版)——第5章

土地资源管理(第二版)——第5章

Part 0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4.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20世纪是全球经济大发展的世纪,但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 源枯竭。当全球都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时候,人类迫于现实与对未来 的担忧,不得不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处理统计、分析、评 价、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自动检索、 更新、三维信息共享、再生、保密等。 4.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1)警义。(2)警源。(3)警兆。(4)警度。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人口状况、土地政策等的影响。 (4)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一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即使符合土地的自然条件,同时也
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也还不能贸然地认为它是合理的,还应当考虑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优化 和持续利用的原则,这是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决策时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人类过去在 对待环境问题上失败的总结,如化学农业和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恶果。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1.3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
钱学森将复杂的研究对象视为系统,即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也是由多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自 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而形成具 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使土地在进行 自然生产力更新的同时,也进行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形成完整的土地生产力系统。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土地资源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地资源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土地资源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在开始土地资源管理之前,首先需要搜集和整理土地资源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所有者信息等。

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现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

搜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以便后续的管理和分析使用。

二、土地资源数据的管理土地资源数据的管理是指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存储和维护。

数据管理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手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常用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编码标准等。

在土地资源数据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据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数据的清洗、校验和验证,以及对异常数据的处理。

只有保证数据的质量,才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三、土地资源数据的分析土地资源数据的分析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土地资源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有关土地资源的各种信息和指标。

这些信息和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土地产出率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土地资源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决策。

土地资源数据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和比较,得出土地资源的统计特征和规律。

空间分析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空间关系。

四、土地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意义土地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从而指导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土地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可以帮助发现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主要涵
盖以下内容:
1. 土地资源概论,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分布和
利用现状,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2. 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
用结构调整规划等内容,重点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原理、方法和实
施过程。

3. 土地资源评价,介绍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
应用,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等内容。

4. 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土地利
用权制度、土地整治与复垦、土地环境保护等内容,重点介绍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管理措施。

5. 土地经济与政策,介绍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相关的土地政策、土地法律法规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6. 土地信息系统,介绍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信息采集、处理、分
析和应用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内容。

7. 土地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土地资源
管理中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涵盖了土地资源概论、土地
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信息系统和土地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土
地资源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指南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指南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土地信息系统课程(LIS)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涉及土地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表达、应用和传播。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和课间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

其中理论教学环节为36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土地信息技术基础、土地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技术、土地信息数据库、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土地信息分析模型、土地信息的表示与可视化、土地信息系统工程与标准化、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土地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

课间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8个实习单元,每单元3学时,共24学时。

课间实习贯穿土地信息处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利用ARC/INFO、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进行练习,了解具体的土地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结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输出等基本过程。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为设计性和创新性实习,共4周。

以成功建设的土地信息系统工程作为案例,讲解土地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方法,根据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方向设计实习题目,并指导学生选题和分组,使学生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和独立研究,完成实用型系统的设计、开发,并写出系统设计书和实习报告。

本课程重点为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

具体包括: LIS 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数据模型、数据采集方法、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技术、数据查询、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建模、数据输出和质量控制、LIS设计与开发、LIS工程组织等。

课程难点为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数据查询、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建模、LIS设计与开发等。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理论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LIS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并辅以课堂讨论,同时针对教学难点,采用现代化手段设计形象化的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在课间实习中,安排与实际联系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采用集中实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土地信息系统技术,使之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 土地信息的空间分析 • 土地信息的空间查询
1
Hale Waihona Puke 缓冲区 内部的 线自动 消除
4
5
二、拓扑叠加分析
• 拓扑叠加(Overlay)分析: 把分散在不同层上的 空间属性信息按相同的空间位置加到一起, 合为 新的一层。该层的属性由被叠加层各自的属性组 合而成。
• 叠加类型: 1. 点与点的叠加 (属性提取、交集点提取)
15
2.资源分配
• 资源分配也称定位与分配问题,它包括了目标 选址和将需求按最近(这里的远近是按加权距 离来确定的)原则寻找的供应(收购)中心(资源 发散或汇集地)两个问题。
16
3. 连通分析(结点之间相互连通)
• 从某一结点或边出发能够到达的全部结点或边, 这一类问题称为连通分量求解。
• 最少费用连通方案的求解,即在耗费最小的情况 下使得全部结点相互连通。
20
(2)准备空间操作的数据
数据准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1. 准备各种类型的图形 2. 预处理:如转换单位、略去数据库中的某些部分
等,生成新的属性数据库或在原有数据库中增加 新的属性项。 • 数据准备的要求随研究对象而异。
例子需准备资料: 地质图;交通图;居民点分布图;土地利用规划图;
水资源图;地质图… 资料处理:坐标变换; 单位统一
6
2. 面与面的叠加:
面与面的叠加是 将两个多边形层 叠加到一起, 合成 一个新的多边形。 面与面的叠加在 城市规划及土地 管理中用途很广。 面与面的叠加如 图5-36所示。 (属性提取、图 形切割)
7
3. 线与面的叠加:线与 面的叠加是将一个线 状元素或网络状元素 与多边形叠加。例如: 线为道路网, 面为市 区某区块, 则可得到 该区内道路分布状况 及密度、内部交通流 量、进入和离开交通 量等。线与面的叠加 分析如图5-37。
各因素(属性数据)进行逻辑与运算:面积2〉 =平方公里 and 距离高速公路出口距离 =<10公里 and 水源=<2公里 and 居 民点=<1公里 and 地质状况良好,
23
(5)结果评价和验证修改: 对通过表格分析获得的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
其有效性,必要时还应请一些专家来帮助评价和 验证;如果感到所进行的分析还有局限性和缺点, 需要进一步改善,则可以返回适当的步骤重新分 析。 (6)产生结果图和表格报告:
8
4、点与面的叠加:可以分析每个多边形内
某类点状元素的多少或哪些点落在哪些多 边形内, 常用于各种事物分布分析, 如查看 GPS控制点的分布情况等。
9
三、逻辑关系分析
• 用逻辑表达式来分析处理重合点的非几 何特性之间的逻辑关系, 实现对空间数据 复合、提取、删除等操作。如子集A为针 叶林区, 子集B为坡度小于150区
• 连通分析对应图的生成树求解。最少费用求解过 程则是生成最优生成树的过程
17
五、地形分析
• 地形空间分析是对x,y平面的第三
维变量的分析,第三维变量可能是 地形,也可能是降雨量,土壤酸碱 度等变量 1. 等高线分析(地形分析) 2. 立体透视分析(通讯基站选址) 3. 坡度坡向土石方计算(工程设计) 4. 断面图分析
18
19
空间分析的步骤实例
(1)建立分析的目的和标准:分析的目的是定义打
算利用地理数据解决什么问题,而标准则具体规定了将 如何利用G1S回答用户所提出的问题。 • 如某项研究的目的可能是确定适合建造一个新的公园的 位置,或者是计算由于洪水可能造成的损失。而满足这 些目的的标准应该表述成一系列空间询问,这样才有利 于分析。 实例:用户需要建立一个化工厂。要求距离高速公路出口距 离不远于10公里,水源不远于2公里,居民点不远于1公 里,地质状况良好,面积2平方公里。 空间询问:面积2〉=平方公里,距离高速公路出口距离 =<10公里,水源=<2公里,居民点=<1公里,地质状况 良好,
14
1.路径分析
• 路径分析是GIS中最基本的功能, • 核心是对最佳路径的求解。从网络模型的角度看,最佳路径
的求解就是在指定网络的两结点间找一条阻抗强度最小的路 径。其求解方法有几十种。 • 另一种路径分析功能是最佳游历方案的求解。 1. 弧段最佳游历方案求解是给定一个边的集合和一个结点,使 之由指定结点出发至少经过每条边一次而回到起始结点,图 论中称为中国邮递员问题; 2. 结点最佳游历方案求解则是给定一个起始结点、一个终止结 点和若干中间结点,求解最佳路径,使之由起点出发遍历(不 重复)全部中间结点而到达终点,也称旅行推销员问题,一般 只能近似解法求得近似最优解。。
21
(3)进行空间分析操作
为了得到所需数据,可能需要进行许多操作 (检索提取、缓冲、叠置等),注意属性数 据结果

叠置操作:地质图;交通图;居民点分布 图;土地利用规划图;水资源图,形成具 有新特征的新综合图
22
(4)表格数据的分析计算
根据所确定的分析目的和标准,定义一系 列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来对所得到的地 理数据库进行操作。
C
12
• 3. 逻辑非运算若子集为A,B, 对其进行逻辑非运算 可表示为 C =A-B , 如图5-38c所示。上述A,B两子 集, 经逻辑非运算后得子集C, 它表示坡度不小于
150(即大于等于150)的针叶林区。
C
13
四、网络分析
• 网络分析是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 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缆线,电 力线,电话线,供水线,排水管道等)进 行地理化和模型化过程,通过研究网络的 状态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流动和分 配的情况,实现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 化问题.
子集 A
子集B
10
常用逻辑运算
1. 逻辑交运算:若子集为A,B, 对其进行逻辑交 运算, 得交集C=A.and.B, 如图5-38a所示。 逻辑交运算后得子集C, 它表示既是针叶林又 是坡度小于15。的区域。
C
11
• 2. 逻辑并运算: 若子集为 A,B, 对其进行逻辑并运算得 C = A.or.B, 如图5-38b所示。上述A,B 两子集, 经逻辑并运算 后得子集C, 它表示该区域是针叶林或坡度小于 150的区域。
空间分析的成果往往表现为图件或报表。图件 对于凸显地理关系是最好不过的,而报表则用于 概括数据并记录计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