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19课 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 阿房宫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缦.回(m àn) (2)不霁.何虹(jì) (3)尽态极妍.(y án) (4)鼎铛.玉石(chēng) (5)金块珠砾.(lì) (6)横槛.(ji àn) (7)逦迤..(lǐyǐ) (8)锱.铢(zī) (9)架梁之椽.(chu án) 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形容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天气冷暖。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聚敛的金玉。
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
今义:怜悯。
2.一词多义(1)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灭族士大夫之族.,曰诗曰弟子云者:名词,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2)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的样子”或师焉.,或不焉.: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且焉.置土石:兼语词,于何,在哪里 (3)而⎩⎪⎨⎪⎧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示顺承关系不敢言而.敢怒: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4)举⎩⎪⎨⎪⎧ 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拔、攻占吾力足以举.百钧:动词,举起举.世无双:副词,全3.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蜀山兀.,阿房出:形容词作动词,指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3)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从北面,向西面。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辇。
(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词作状语;“弦”,名词作动词,弄弦,弹琴。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单元质量检测(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B.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C.期山东..为三处D.宋将军故自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C.常岁.赋敛百姓D.贼二十余骑四面..集5.名句默写.(6分)(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完整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16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及抛江..过其下 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B .杰然特起..特起:特别突起C .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徘徊不忍去D .四际渺弥..皆大江 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解析】 B 项,“特起”,拔起突起。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合处如引绳,不相乱.不与江水乱.B.⎩⎨⎧自数十里外望.之望.之如浮水面C.⎩⎨⎧及抛江过.其下过.烽火矶D.⎩⎨⎧极登临.之胜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解析】 D 项,动词,到,来到/动词,靠近,面对着;A 项,动词,混淆;B 项,动词,看,往远处看;C 项,动词,经过。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以此得名也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B.⎩⎨⎧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作《师说》以.贻之 D.⎩⎨⎧虽.无风,亦浪涌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解析】 D 项,连词,即使。
A 项,副词,大概/名词,器物的盖子;B 项,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C 项,介词,用/连词,来。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 .信造化之尤物..B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C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D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解析】 A 项,尤物:特异之物,文中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B 项,发挥:文中指衬托,辉映。
今义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 项,节度:文中指管辖。
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答案】 D5.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 .信造化之尤物也B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C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D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解析】 A 、B 两项,均为判断句;C 项,状语后置句,可以说成“若稍以楼观亭榭饰之”;D 项,被动句、省略句。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一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 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 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 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 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 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 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 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 有栖鹘甚多。
复习课件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一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新人教版选 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一 过小孤山大孤山
要点梳理
基础过关
课后知能提升
要点梳理
一、容易读错的音
烽火矶.(jī) 潦.缩(lǎo) 亭榭.(xiè) 俊鹘.(hú) 彭蠡.(lǐ) 赪.(chēng)
迟:犹疑 潦:积水 引:拉 杰:高大
解析:选 A 迟:缓慢。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合 不处与如江引水绳乱.,不相乱.
B.自 望.之 岭如外浮望.水之面
C.过及.烽抛火江矶过.其下
D.极 三登面临 临. .之 江,胜倒影水中
解析:选 D A.乱:均为混淆;B.望:均为看,往远处看; C.过:经过;D.临:来到/靠近。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解析:选 D ①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 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此处使用错误。②入木三分:相传晋代 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 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 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③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 击或遭到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 要道。此处不合语境。④上下其手:玩弄手法,串通作弊。使 用正确。⑤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此处使用错误,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⑥运斤成 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使用正 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教材篇目《过小孤山大孤山》《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单元目标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
2.分析部分词类活用现象,掌握重点实词“弥、迁、请、劝、若、书、孰、说”义项。
3复习“爱、过、道、怜、如、省、善、许、族、卒”实词意义。
4掌握虚词“焉、而、夫、为、于”的用法。
5复习“筛选文中信息”的方法。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实虚词。
2.复习掌握“筛选文中信息”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积累运用】一、名言名句填写下面名句的空缺部分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二、文言实词1解释加点词(1)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④晋陶渊明独爱菊(2)道①臣之所好者道也②行道之人弗受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④伐无道,诛暴秦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⑥道芷阳间行(3)过①故尝与过宋将军②过与不及③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4)怜①可怜身上衣正单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省①省兄河南②七省好事者(6)善①嘻,善哉!技盍至此乎②善刀而藏之③素善留侯张良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7)许①引之长丈许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③时人莫之许也(8)族①族庖月更刀,折也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9)卒①卒买鱼烹食②鲁肃闻刘表卒③然今卒困于此④五万兵难卒合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1)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3)吾闻汉购我金千斤,邑万户(4)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5)骊山北构而西折(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8)六王毕,四海一(9)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10)西门豹簪笔磬折(11)十二渠经绝驰道(12)苦为河伯娶妇(13)不冠不袜(14)吾数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15)技盖至此乎(16)如宝装屏风(17)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18)项王军壁垓下(19)岸上赤而壁立(20)砉然向然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1)所见无非牛者(2)依乎天理(3)虽然,每至于族(4)因其固然(5)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6)吾知公长者(7)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8)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三、文言虚词辨别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焉(1)盘盘焉,囷囷焉(2)且焉置土石(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或师焉,或不焉2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2)不敢言而敢怒(3)谁得而族灭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夫(1)夫大国,难测也(2)予观夫巴陵胜状4为(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吾见其难为(3)视为止,行为迟(4)霓为衣兮,风为马(5)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于(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四、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
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 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 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 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分析事情 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
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
体的交代,所展现的形象带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诗歌 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直接 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与升华,上下前后之 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那样交代得那样具体,而是有许多跳
跃和省略。
三是优秀的散文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 形象吸引读者。
阅读散文应注意: 一、分析人物
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
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 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
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 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 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 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 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 握作者的感情。
学法指导
第 四 单 元
单元目标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诗歌与散文都可以创造形象,但诗文有别。
一是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更强,叙述、说明乃
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理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散文中 的形象一般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能给我们更为具体逼 真的感受。
二是散文和诗歌创造的形象各有特点。散文通过翔实具
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 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 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90分钟10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圣主朝.朝暮暮情B.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C.①项王军.壁垓下②南唐为奉化军.节度D.①信.造化之尤物也②烟涛微茫信.难求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B.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②使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C.①以.故汉追及之②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善刀而.藏之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②其间一日阻风不行B.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②诺,且留待之须臾..C.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而死..败北②乃自刎D.①欲以力征经营..而不适用..天下②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①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①戍卒叫,函谷举②若属皆且为所虏C.①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D.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6.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攀者身手矫健、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哪管征途上的坎坷曲折、险要陡峻,只要奋然前行,向上攀登,心中的憧憬全在那“一览众山小”的峰顶。
B.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不窥园....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C.外滩的近代建筑闻名遐迩....,仰望着古老的钟楼,好像闻到了它饱经沧桑的气息,看到那砌就高楼大厦的灰暗的一方方巨石,双手便情不自禁地触摸上去,心中更是思绪万千。
D.本周中超联赛将展开最后一轮的争夺,在降级球队尘埃落定....后,冠军的争夺愈发引人关注。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
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折节读书折:改变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以此驰骋当世乃分其骑以为四队B犹见于眉间多于周身之帛缕C而其家在洛阳与其骑会为三处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是何楚人之多也3.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017-2018高中语文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档: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推荐作品含答案
一、作者简介(1)苏轼,详见《新城道中(其一)》.(2)魏禧(1624—1681),明末清初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并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
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著有《魏叔子文集》。
二、背景展示(1)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签判.嘉祐八年(1063)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争议,甚至形于颜色。
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写下了这篇散文.(2)《大铁椎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因为不知道侠客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魏禧以细腻生动的手法,描述身怀绝技却不为世用的侠客大铁椎的故事.方山子传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整数与余数之间.岐山:在今陕西凤翔,苏轼曾在那里任签判。
矢:箭。
错误! 使骑逐 而 射之, 不获.方山子怒马他便让骑马的随从追上去射它,没有射中。
方山子奔马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大铁椎传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已,与偕行.法,就和他一同走.[]与偕xié行:和他一同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庖丁解牛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庖丁解牛测试题 2019.91,下面各句分别描述了一种事物,请根据揭示的特征和意蕴指出所描述的对象。
(只选四句作答)(1)__________瞬间的闪光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以把短暂的光留给人间为自豪。
(2)__________为了追求他日的圆满,总是毅然决然地先亮出自身的缺点。
(3)__________为给别人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勇于填平前进中的坎坷。
(4)__________当你挺身而出,敞开心扉呵护别人的时候,别人会把你高举过头顶。
(5)__________如实地反映事物,客观公正;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的心里才会装着他。
2,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黑洞似乎并非吞噬一切,它会让其中的一些信息逃逸出来。
这与他近30年前提出的黑洞摧毁陷入其中的所有物质的看法出现矛盾。
霍金表示,他以前可能错了。
1976年,霍金通过计算认为,黑洞形成后即开始通过辐射丧失质量。
然而在这种所谓的“霍金辐射”中并不包括黑洞中有关物质的任何信息。
一旦黑洞消失,所有的信息也将全部消失。
这一观点与量子物理的信息理论相矛盾。
当时霍金认为,可能是黑洞强大的引力场,打破了量子物理定律。
主要内容:_____3,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关于元宵节的两幅对联的上联,请你参照例联,然后依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对出下联,特别要注意上下同位字不要重复。
例联:(上联)飞龙舞凤成夜色(下联)击鼓踏歌酿春声第一联:(上联)一路笙歌春似海(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联:(上联)银花焰吐长春景(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渎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整理精校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
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
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素材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素材单元目标: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水平。
单元教学设想: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
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
一、导入本书散文部分,主要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使用。
二、明确学习对象,把握文体特点1、快速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2、思考后回答:(1)文体对象方面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所选作品,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哲理型散文,如《庖丁解牛》。
既有史论散文,如《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项羽之死》《西门豹治邺》和《大铁椎传》。
文体对象可谓多种多样。
(2)文体内容方面本单元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人物事件的精彩叙述。
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
(3)艺术形象方面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式。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很重视艺术形象的表现。
不同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真挚感人的情感3、学快速阅读,从中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文章内容:情景交融的意境(如《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丰富物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项羽、西门豹、大铁椎);精湛故事场面描写(如《项羽之死》中的典型事件“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叙述)三、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法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依据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的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教学设计夏维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二)解析本单元要学的内容《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指的是通过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艺术形象方面去感受它们的审美价值。
当然,由于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差,教学的重点仍然要放在词句的疏通上。
学生在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中知道要重点掌握哪些方面的文言知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梳理、归纳、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本单元为选修中的文言文第一单元,我们以第一篇文言文《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欣赏,该文是一篇山水游记,着重描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作者通过描绘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
学习本文要体会散文和诗歌在描绘山水形象方面的差别。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一)教学目标1.学会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3.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二)解析注重朗读,积累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了解作者写景的层次和描写的重点,体会散文和诗歌在描绘山水形象方面的差别。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单元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对难以对文本中的重点字词以及对例文的特殊句式进行疏通,其次是如何进行自主鉴赏模糊不清,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以及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方法不够清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先疏通归纳整理文中重点词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懂文章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赏析的模式与习惯。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板书较多,可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很流行“穿越”这个概念,其大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时空的转换”。
其实我们的身体不能逆回到从前,也不能跨越到未来,但我们的思想可以穿越到我们能想象到得时空。
我们的思想可以推开岁月尘封的门,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
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教案
0310 10:56
::
中国古一、单元整体分析
(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体例 :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基于上述学情分析,结合教材特点,我们确定教材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疏通文句、梳理文言文语法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欣赏、分析、把握各类文章中创设的鲜活的形象,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 2 )文体内容方面
本单元所选六篇文章,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精湛鲜活的故事场面的精彩叙述。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选修课“诗歌与散文”模块的学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而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主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从全书编排可以看出,本册教材诗歌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散文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散文的几个基本特点。三个单元分别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处在诗歌之部与散文之部的衔接点上,还肩负着从诗歌学习向散文学习的过渡和区分诗歌、散文特点的重任。
2.学习兴趣可能不够浓厚。
文章所写的内容毕竟与现代生活相距较远,而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学生都很不熟悉,再加上语言文字的障碍,很可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才不至使整个教学流于简单枯燥的语言文字的简单梳理。
1.了解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有助于从宏观上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衡量这几篇文章,从而认识他们的教学价值,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所以, “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2.了解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文体和内容,有助于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
( 1 )文体对象方面
本单元所选作品,文体可谓多种多样。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如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寓言式的哲理型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庖丁解牛》;既有气势磅礴的赋体史论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 《阿房宫赋》;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如自主赏析文章《项羽之死》和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与《大铁椎传》 。
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诗歌形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1.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从中可以看出,具体到古代散文的教学,应该包含这样几个层面。
1. 积累、整合层面。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散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散文名篇。学习古代散文体裁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古人的观点看法,发展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1.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
首先,相比刚刚结束的诗歌之部,本单元每篇作品的容量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其次,本单元七篇文章,内容涉及面广,文体多种多样,不易把握;另有,高二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一定量的文言文,但由于文言毕竟不是现代人常态的语言形式,他们的文言语感并不强,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积累并不多,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很不够。
2. 思考、领悟和感受、鉴赏层面。
阅读古代优秀的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掌握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古代散文的艺术特性。
3. 发现、创新层面。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根据课程目标对于选修散文教学的几个层面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
1.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积累相应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知识。
2.理解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品味文中精彩优美的语句,使学生体会到古代散文在创设形象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