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2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计算机教案1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

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

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

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

说明方法。

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

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

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

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

汇报交流。

附:板书设计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点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多了。

拥有电脑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了,电脑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和交流,学生能比较轻松地了解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教师在第二课时用了较充裕的时间安排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演示给大家,并展示了自己使用电脑制作的作品,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欲望,使计算机真正为我们服务。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分类等。

2.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能够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比如文件管理和软件安装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 计算机的分类4.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5.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计算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0分钟)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计算工具到现代的个人计算机,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技术的进步。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等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运行的。

4. 计算机的分类(15分钟)介绍计算机的分类,包括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个人计算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5.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0分钟)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包括主机、外部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6.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25分钟)介绍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系统设置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常用功能。

7.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完成的作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学生在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环节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延伸教学内容,如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等。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教案教案主题:计算机基础教案时间:2小时教案目标:1.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学习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3.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和常用应用。

教案内容: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0分钟)1. 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

二、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30分钟)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 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处理信息、存储数据、计算和控制。

三、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和常用应用(60分钟)1. 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2.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介绍:Windows、macOS、Linux等;3.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4. 互联网的使用:浏览器、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5. 数据存储和备份的方法。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PPT和实例来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激发学习兴趣;3. 实践操作:给学生安排计算机操作的实践任务,加深学习效果;4. 综合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加强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1. 口头提问:随堂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教学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答疑辅导: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教学资源:1. PPT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呈现相关图表和实例;2.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计算机操作环境,进行实践演练;3. 互联网资源:搜索引擎、在线教学平台等,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确保教学质量。

教案 计算机基础

教案 计算机基础

教案计算机基础教案标题:计算机基础教案目标:1. 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功能和作用。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开机、关机、文件管理等。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3. 计算机在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2. 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3. 计算机在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计算机设备和投影仪。

2. 相关的教学软件和资料。

3. 实例演示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如计算机的定义、用途等,并与学生分享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和功能。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开机、关机、文件管理等。

3. 解释计算机在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步骤三:实例演示(2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例如:1. 开机、关机和重启计算机。

2. 文件的创建、保存和删除。

3.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如字体设置、排版等。

4. 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如数据输入、排序等。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学习更多的软件操作技巧或进行相关项目的实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计算机领域的新知识和技术。

2.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推荐书籍,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例演示和练习中的操作情况,评估其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分类与功能;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4.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和信息素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分类与功能;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分类与功能。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件、PPT等教学资料;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示例。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0分钟)1. 导入通过简单介绍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普及,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并了解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包括数据处理能力、自动执行和存储能力等;- 解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介绍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包括输入、输出、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解释计算机的运行过程,包括取指令、译码和执行。

第二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分类与功能(40分钟)1.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与功能- 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解释各种硬件的功能和作用,如CPU负责运算和控制、内存用于数据存储等。

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与功能-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解释系统软件的功能,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 解释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50分钟)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包括异构网络、局域网和广域网等;- 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如根据规模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

2.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包括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网络攻击等;- 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等。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和功能。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

4.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并提高计算机操作和故障排查能力。

教材:1.教材名称:《计算机基础》2.教材来源:教育出版社3.教材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和功能。

2.难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

教学准备:1.计算机教室或者提供足够的电脑设备。

2.教学投影仪。

3.教辅资料,如PPT、视频等。

4.实例演示材料。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例如:学生们是否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软件应用?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含义。

2. 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解释计算机软件的类型和作用,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4. 重点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关机、文件管理等。

步骤三:互动讨论(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们就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步骤四:实例演示(20分钟)1.通过PPT或者投影仪展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具体操作步骤,例如文件的创建、复制、粘贴等。

2.以具体应用软件为例,演示其基本使用方法,如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图像处理软件的编辑等。

步骤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1.提供一些练习题或操作指导,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或练习。

2.监督学生操作过程,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指导和解答。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2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课件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2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课件
的第一关节成弧行,轻放键位中间,手腕要悬起不要压在键 盘上。击键的力量来自手腕,尤其是小拇指,仅用它的力量 会影响击键的速度。 (4) 击键要短促,有弹性。用手指头击键,不要将手指伸直来按 键。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2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
(5) 速度应保持均衡,击键要有节奏,力求保持匀速, 无论哪个手指击键,该手的其他手指也要一起提起 上下活动,而另一只手的各指放在基本键位上 。
(6) 空格键用拇指侧击,右手小指击回车键。 (7) 当需要同时按下两个键时,若这两个键分别位于左
右两区,则应左右两手各击其键。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2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
2.3 英文输入法
2.3.1 输入法的切换
在任务栏上单击“中文” 按钮,将弹出输入法菜 单,当选择一种输入法。
输入方式切换 中\英文状态切换
第2章 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
2.1 键盘的分区管理 2.2 指法的正确运用 2.3 英文输入法 2.4 汉字输入法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2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
本章要点
• 键盘的分区管理 • 指法的正确运用 • 五笔字型输入法 • 智能ABC输入法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2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
2.1键盘的分区管理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2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
(6) 各种特殊符号的输入 右击“输入法状态栏”上最右端的“软键盘”按钮,屏幕将
出现一个快捷菜单。 在软键盘菜单中,单击“数学符号”,调出“数学符号”的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2章-中英文键盘输入技术
2.2 指法的正确运用
2.2.1 基本指法
开始打字前,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应分别虚放在"A、 S、D、F"键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应分别虚放 在"J、K、L、;"键上,两个大拇指则虚放在空格键上。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案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案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早在几千年前,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结晶的巨作《易经》里,所有的“卦”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

阴爻和阳爻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六十四个卦象”,这六十四卦象也就包罗了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

阴和阳(0和1)都是代表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阴阳的变化规律和朴素的符号来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万有”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众所周知,现代计算机是用二进制表示信息的。

那就来学习计算机中是怎样用二进制来表示所有的状态的?计算机中的数据包括文字、数字、声音、图形以及动画等,所有类型的数据在计算机中都是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的。

计算机常用的单位有位、字节和字。

(1)位(bit):一个二进制位称为比特,用“b”表示,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

一位可以表示“0”或“1”。

(2)字节(byte):八个二进制位称为字节,通常用“B”表示,它是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是用字节的多少来衡量。

(3)字(word):字是由若干个字节组成的(通常取字节的整数倍),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运算单位。

(4)字长: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位数,是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标志,它表示存储、传送、处理数据的信息单位。

也是衡量计算机精度和运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指标。

(5)计算机内存容量通常用KB、MB或GB表示,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B=8 bit1KB=1024B1MB=1024 KB=1024×1024B1GB=1024 MB=1024×1024×1024B2)性能指标计算机的性能涉及体系结构、软硬件配置、指令系统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主要有一下技术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容量、存取周期2、数值数据的表示1)进位计数制数制的种类很多,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十进制,所谓十进制,就是逢十进一。

除十进制外,有时还使用十二进制、六十进制,比如一打袜子为十二双,一年等于十二个月,即逢十二进一。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方面。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为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原理;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理解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协议等;4.具备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计算机硬件基础1.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分类,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

2.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掌握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3.计算机内部结构- 了解计算机内部各个硬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包括主板、CPU、内存等。

第二节操作系统基础1.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主要作用,包括资源管理、用户界面等。

2.常见操作系统介绍- 简要介绍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Linux等。

3.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文件管理、应用程序安装等。

第三节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的基本概念-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等。

2.网络的拓扑结构- 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形等。

3.网络协议与通信- 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常见的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等。

第四节编程入门1.编程语言的选择- 介绍常见的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并讲解如何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

2.编程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如变量、循环、条件语句等。

3.编写简单程序- 引导学生编写简单的程序,加深对编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练习和实践等。

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展示操作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案十二篇

计算机基础教案十二篇

计算机基础教案十二篇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

设计教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编辑的精心打造“计算机基础教案”让您受益终身,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最新消息!计算机基础教案篇1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跨越数字鸿沟引言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必备设备之一。

但是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初学者,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必须的。

因此本课件的目的就是将计算机基础知识逐步讲解,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实践操作和应用。

第一章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诞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科技与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结果。

本章将从计算机第一个发明者,到计算机出现以后的发展历程,再到现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进行讲解。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基础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的构成组成、计算机的运行原理、计算机的存储器以及一些辅助设备。

第三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本章将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基本概念,以及操作系统的作用、种类和功能。

同时,也会演示一些实际操作操作,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网络协议和通信方式,以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常见的办公软件办公软件成为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之一,本章将介绍最常用的办公软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和邮件客户端,重点讲解它们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方法。

结语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初学者从零基础开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本课件不仅是单纯的理论讲解,同时也提供相关的实践操作和应用。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本课件,能够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计算机基础教案篇2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从行政管理到娱乐,从医疗保健到制造业等众多领域。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的重点知识呢?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一、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电子管阶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2.晶体管阶段(1955-1964)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四、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4.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一、硬件和软件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计算机基础教案2--1_2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基础教案2--1_2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2)十进制转换为非十进制例:将十进制数105.125转换成二进制。1)整数局部[取余法]用r进制的基数逐次去除十进制数的整数局部,直到商为0,取其余数。
3)小数局部[取整法]用r进制的基数逐次去乘十进制的小数局部,取其整数。
示范:转换成十进制(234)O、(234)H、(10110)B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225.8125
排列规律:0~9〈大写〈小写
汉字编码
我国的汉字编码规范采用的是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2312-80标准,称为国标码,包括按拼音排序的一级汉字库3755个,按部首排序的二级汉字库3008个,还有682个字母和图形符号,共计7445个汉字及符号等。把区位码转换成国标码和机内码的方法是:首先把十进制的区位码按区位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并分别加上2020H,即为国标码,再加上8080H,即为机内码。
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分组,缺乏补两头)
学生练习:253,123.37587101110112AC
4、字符的编码
西文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采用的是“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伯编码,共有128个,存放用一个字节,最高位为0。.
大小写英语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控制符(34个)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数都是十进制数,那么这种进制的数据在计算机中能够使用吗?
带着以上疑问,进入今天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教案(二)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教案(二)

第2讲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二)课时内容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二)授课时间课时 2教学目标☑掌握二进制数与其他进制之间的数值转换☑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存储☑了解计算思维教学重点☑计算机中的数据及其单位、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规则☑计算思维的概念和计算思维的本质教学难点☑数制及其转换的方法☑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规则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1)讲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存储,包括认识计算机中的数据及其单位,以及计算机中常用的进位数制的表示方法;(2)讲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表示,非数值数据的编码。

(3)讲解计算思维的概念。

2、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以及常见的二进制数的运算例题,讲解结束后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对于重点内容着重讲解。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可以补充讲解思维,逻辑思维,实验思维,计算思维的的特征和代表学科,以及计算思维的应用领域,加深学员的知识面。

教学内容讨论问题:1、什么是信息?2、怎么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十六进制数?3、什么是计算思维?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任务一数值及不同进制之间数值的转换任务要求:掌握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进制数之间的互相转换。

相关知识:计算机表示数值的方法。

按进位的方法进行计数。

任务实现:(一)进位计数制按进位的方法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

为了电路设计的方便,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制,即“逢二进一”的计数制,简称二进制(Binary)。

但人们最熟悉的是十进制(Decimal),所以计算机的输入/输出也要使用十进制数据。

此外,为了编写程序的方便,还常常会用到八进制(Octal)和十六进制(Hexadecimal)。

下面介绍这几种进位计数制和它们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任意一个十进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如十进制数5678.4可表示为:5678.4=5 ⨯103+ 6 ⨯102+ 7 ⨯101+8 ⨯100+ 4 ⨯10−1其中,103、102、101、100、10−1分别是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和十分位的位权。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3、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如文件管理、窗口操作等。

2、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现代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在线学习、电子商务等,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基础。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5 分钟)简单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

讲解每个阶段计算机的特点和性能提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0 分钟)列举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

让学生讨论计算机在自己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计算机重要性的认识。

4、计算机的组成(20 分钟)展示计算机的硬件实物或图片,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讲解每个硬件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介绍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和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

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软件,并了解软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5、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0 分钟)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输入设备接收信息、中央处理器处理数据、输出设备显示结果等。

通过比喻的方式,将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比作人的大脑和身体的协同工作,帮助学生理解。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教案:课时:计算机基础主题: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3.能够描述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将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有效描述。

教学准备:1.计算机硬件实物或图片;2.投影仪;3.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

Step 2:介绍主要硬件组件(10分钟)教师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声卡、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硬件组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工作原理、发展历程、特点等,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各个硬件组件进行有效描述。

Step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进行硬件组件的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给予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 5: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整理总结,回顾每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向学生强调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Step 6:总结与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学生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硬件组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附上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初学者,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应用领域以及硬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输入法、常用软件的使用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办公软件的应用介绍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文档处理和数据分析。

4、网络基础知识介绍网络的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安全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实践教学: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办公软件的应用。

3、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互动教学: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5、在线教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和反馈方式,包括: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上机操作:通过上机操作,检查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

3、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课堂反馈: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本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与互联网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计算机使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种类和使用;4. 熟悉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其功能;5. 理解网络和互联网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基础概念1. 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回顾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从早期的计算器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第二节:计算机硬件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2. CPU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解释CPU的功能和作用,包括数据处理、控制和运算等,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

3. 存储器的功能和分类- 介绍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功能及其分类,包括RAM、ROM、硬盘和光盘等。

4.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简要介绍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和触摸屏,以及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和打印机等。

第三节:计算机软件1. 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介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分类。

2.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常见类型- 介绍操作系统的作用,包括管理硬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和运行应用程序等,简单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和Linux 等。

3. 应用软件的种类和使用- 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编程软件等的种类和使用。

第四节:网络与互联网1. 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网络的概念,强调其在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方面的重要性。

2.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介绍其在信息搜索、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等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教案名称: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CPU和内存的原理和作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主板和显卡的作用和原理3.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和应用4.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网络的定义和分类-互联网的原理和应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教学步骤:第一课: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引入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2.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3.给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多样性和发展。

第二课: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1.讲解CPU和内存的原理和作用。

2.解释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种类。

3.讲解主板和显卡的作用和原理。

第三课: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1.介绍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

2.解释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

3.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应用场景。

第四课: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1.讲解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解释互联网的原理和应用。

3.简要介绍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讲述教学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示范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程内容。

3.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在每节课结束时设置课堂练习,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教案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教案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部分: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以下内容:-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 编程语言和算法3.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 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基本操作- 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原理- 理解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 理解编程语言和算法的基本概念4.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践、讨论等。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本教案拟定为共8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课时安排:课时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课时2: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部存储器- 不同硬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课时3: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基本操作技巧课时4: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常见的网络协议和应用课时5:数据的表示和存储- 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式-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存储单位课时6:编程语言和算法- 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特点- 算法的概念和设计原则- 基本的算法实现和调试技巧课时7:实践操作- 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实践演练- 简单的编程实践和调试课时8:综合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一项综合任务- 报告和讨论成果第三部分: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 《计算机基础》- 《信息技术导论》-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2. 多媒体教具- 电脑及投影仪- 演示软件和多媒体课件3. 实验设备- 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设备第四部分:教学评估本教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练习和回答问题- 作业评估: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操作:对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估-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在综合应用环节中的团队合作、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第五部分: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将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其应用技能和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完成下列数据间的转换:
1、128D=()B
2、11001010B=()D
3、1A2CH=()B
4、11101010B=()H
了解并识记计算机中的数据编码
掌握进制转换方法
讲授法:讲授理论知识
14分钟
教学步骤与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四、技能学习:
1、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编码方法。
2、掌握进制间的转换方法。
2、常用进制及其转换
1)常用进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2)主要概念
基:某种数制所使用的全部符号的集合。
基数:基的个数。
位:每个符号在数中的位置。
权:每个数位对应的单位值。
3)不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数)下标
4)不同进制数的分解表示法
5)不同进制转换
(1).非十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求和法]对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求累加和即可。
(2)通过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数据编码
2、常用进制的转换
教学难点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
资源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活动流程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步骤与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
由十进制数的概念引入二、八、十六进制的概念;
由此介绍十进制到其它进制的转换;
其它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2).十进制转换为非十进制
例:将十进制数105.125转换成二进制。
1)整数部分
[取余法]用r进制的基数逐次去除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直到商为0,取其余数。
(3)小数部分
[取整法]用r进制的基数逐次去乘十进制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
第二步:将十进制数0.125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
(4)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二进制与八进制的转换;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
对于整数的情况、小数的情况、混合数据的情况的不同处理。
以设问法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学习,了解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
问答法
4分钟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掌握数据编码和进制间的转换方法;
明确学习目标
讲授法
2分钟
三、知识学习:
数据编码和进制转换(2学时)
1、编码指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按照一定原则,用以表示大量的、复杂多样的信息。
1)BCD编码
BCD码是指“二-十进制码”,即一位十进制对应四位二进制数。
2)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采用的是“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3)汉字编码
输入编码主要分为四类:数码、音码、形码、音形码。
我国的汉字编码规范采用的是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2312-80标准,称为国标码,包括按拼音排序的一级汉字库3755个,按部首排序的二级汉字库3008个,还有682个字母和图形符号,共计7445个汉字及符号等。把区位码转换成国标码和机内码的方法是:首先把十进制的区位码按区位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并分别加上2020H,即为国标码,再加上8080H,即为机内码。
任务导向学习:
1、引导学生进行二进制换算的方法;
五、态度养成:
操作工作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六、模仿整合训练:学生以课堂操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练习。
实训法
七、课堂小结:
这一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掌握数据编码在计算机中的使用。特别是常用进制之间的转换。
总结归纳法
4分钟
八、布置作业:
1分钟
九、板书设计: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3数据编码和进制转换
1、编码
2、常用进制及其转换
十、课后记:
1、不足:
2、优点:
3、改进措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学校
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专业
计算机
课题
计算机中的数
科目
计算机应用基础
授课班级
学时
教师
教学
目的
使学生掌握数据编码和进制的转换
1、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编码和进制的转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创新和实践能力
3、态度目标:(1)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