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4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古诗词三首》。
详细内容包括三首古诗词:《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蜂》。
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表达,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掌握诗词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诗词中的画面,让学生猜测是哪首诗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味。
3. 诗词解析:(1)教师逐句解析《静夜思》,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自主阅读《蜂》,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寓意。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教材。
(2)仿写示例:《寻春》春天在哪里?小草说:在绿意盎然的田野里。
桃花说:在粉嫩的花瓣中。
小溪说:在欢快的歌声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分享。
(2)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学习⽬标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古诗词,能默写前两⾸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了解内容,体会课⽂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课时 乡村四⽉四时⽥园杂兴 由题⼊⼿,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未做官,描写了许多⽥园⽣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
2.学⽣⾃由练读,读准字⾳,读通句⼦,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具书或⽂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句主要写了江南⽔乡初夏时的景⾊。
第⼆句主要写了劳动⼈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 ⾃学《四时⽥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的⽅法⾃学,画出⾃⼰不明⽩的地⽅。
2.⼩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学成果。
4.背诵。
第⼆课时 教学⽬标: 1、理解《渔歌⼦》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斜风细⾬不须归”这句话的画⾯,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和《江畔独步寻花》。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谐生活和作者的闲适心情,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古人的审美情趣和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熟读成诵,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难点:对诗词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诗词意境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乡村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游玩过的乡村景色,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词学习:(1)学习《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讲解关键字词,解析诗人的情感。
(3)学习《江畔独步寻花》,通过例句解析,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写法,体会作者的心情。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仿写,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法。
六、板书设计1.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乡村风光,抒发闲适心情。
2. 《清平乐·村居》:表现乡村和谐生活,传递美好愿景。
3. 《江畔独步寻花》:借景抒怀,展现诗人豁达情怀。
七、作业设计答案示例:《宿新市徐公店》仿写:夜宿古镇张公馆,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牧童遥指杏花村。
2. 课后收集其他描绘乡村风光的古诗词,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安排5. 板书设计的信息准确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示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三首》,具体包括《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和《登高》三首脍炙人口古诗词。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学生可以进一步解古代诗人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韵味。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2. 学习诗词中生字词,解诗词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3.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正确朗读、生字词学习、诗词内容理解。
难点: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词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意境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词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三首古诗词,解诗词内容,同时找出自己不理解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2)分析诗词背景,让学生解诗人创作动机。
(3)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词,指导朗读技巧,感受诗词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词,如《静夜思》,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词,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和表达技巧。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词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三首诗词全文,生字词,诗词意境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不少于200字感想。
2. 答案:(1)课后自行检查,确保熟读并背诵。
《静夜思》感想:这首诗描绘一个寂静夜晚,诗人独自在床前思考。
月光照耀让他想起家乡美好,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诗人对家乡思念之情,同时也让我明白珍惜时光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提高他们文学素养。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教案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韵律。
2.学习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古诗词的朗读和演唱。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2.体会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朗诵法。
3.齐学法。
4.分角色演唱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
3.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古诗词的演唱视频,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Step 2 学习新课(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三首》的内容,简单介绍每首诗的作者和意义。
然后让学生跟读,师生共同朗诵。
Step 3 分组朗诵(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诵。
通过分角色朗诵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Step 4 分享交流(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朗诵自己选择的诗,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5 讲解解读(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读每首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古诗词的美学价值。
Step 6 模仿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模仿古诗词的韵律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Step 7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总结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Step 8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有了一定的提升。
通过朗诵和演唱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音乐艺术素养。
并且通过模仿和创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整体上教学效果较好。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
鲅鱼圈区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组 4 古诗词三首 望洞庭说课稿 新人教版2
洞庭山水美,而这首诗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配乐指导吟诵。(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并配以优美和谐的古乐,更有韵味了。)
四、延伸拓展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样的美景又引来了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5、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设计意图: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
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学习目标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A案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激趣导入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②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释题,简介背景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教学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自由吟读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
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江南春》、《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
1.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情感。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2.2学会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背诵三首古诗。
1.2理解古诗的大意。
1.3学会生字词。
2.难点:2.1感悟诗人情感。
2.2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及诗人。
1.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江南春》2.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2.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静夜思》3.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3.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望庐山瀑布》4.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4.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延伸5.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
5.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教师给予鼓励。
四、板书设计1.《江南春》生字词:楼、柳、花、水、风诗意:江南春色美,楼前柳绿花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静夜思》生字词:床、疑、霜、白、明诗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庐山瀑布》生字词:望、庐山、瀑布、飞、直诗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词中出现的生字,结合注释准确理解词义。
能流利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并默写前两首。
2.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诗句,指导朗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心境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画面。
●讨论“众鸟”“孤云”的含义,理解诗人通过数量的对比表现出的孤独感。
●引导学生观察空白的画面,体会“尽”和“去”所表达的动态效果。
●强调诗人用词的精妙。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此时的孤独心境,通过反复诵读表现出这种孤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探讨“相看两不厌”中“相看”的对象,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特殊情感。
●从景美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理解“看不厌”。
●联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进一步体会诗人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找到知心朋友后的心情变化,带着愉悦的情感朗读诗句。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再次朗读全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1.《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籍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准备】
查找诗人资料,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独单独尽没有了比喻角度新闲休闲厌满足喜爱赞美
孤独寂寞之情
忆江南
谙熟悉旧从前
反问喜爱之情。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王翰的《凉州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孟浩然的《春晓》。
《凉州词》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和战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登鹳雀楼》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春晓》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意境和寓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凉州词》:让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边塞风光的壮丽和战士们的英勇豪迈。
(2)学习《登鹳雀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黄河景象,感受诗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学习《春晓》:让学生体会诗人描绘的春天早晨的美好,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例题讲解:讲解三首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三首诗词,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和作者。
2. 将三首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3. 根据教学过程,适时展示相关图片和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凉州词》、《登鹳雀楼》和《春晓》。
(2)任选一首诗词,写一篇1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凉州词》描绘了边塞风光的壮丽,战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下搜集其他古诗词,进行欣赏和交流。
(2)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和模仿,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提问、引导、点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结合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难点: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和艺术魅力,理解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意象。
1.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生词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简介背景和诗意引入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大声朗读《古诗词三首》,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划出不熟悉的字词,自主做好标注。
教师强调学生认真倾听同学读音,并及时纠正读音问题。
生字新词教学。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展示《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新词,如:“碧空如洗”、“翠色欲流”、“吟咏”等。
教师逐一解释生字新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并通过造句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新词的使用方式。
如:学生尝试用新词造句并回答相关问题进行强化练习等。
并且采用看图识字,辨识字义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
对于词语中的难字、生僻字,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写法,注意字形结构,通过临摹等加以巩固。
教师应逐步讲解并加以引导点拨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在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时提问相应的词汇含义,让学生尝试回答并相互补充完善。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学习和提升理解程度。
教师在课程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和回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具体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三章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品味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领略古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朗读诗词: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分析诗词: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表达技巧和情感,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 例题讲解:以《独坐敬亭山》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望洞庭》和《忆江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交流分享。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独坐敬亭山》:意境:山水相依,宁静深远。
情感:怀念友人,寄托哀思。
《望洞庭》:意境:洞庭湖美景,如诗如画。
情感:赞美大自然,抒发豪情。
《忆江南》:意境:江南水乡,美丽富饶。
情感:怀念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用文字进行描述。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独坐敬亭山》: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望洞庭》:诗人以洞庭湖美景为背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豪情。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品味诗句,指导积累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看注释理解诗句。
(3)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4)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5)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然后在班上集体交流。
2.先自由读古诗,后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
敬亭山:又叫昭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独坐:单独地坐。
题目的意思连起来是什么?(2)抓景物。
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个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
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
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用字的精妙的。
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自己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品。
作者的这种孤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2.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汇报。
指名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质疑。
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这不矛盾了吗?(3)释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够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句内涵。
(指班上一对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
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
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够,也把敬亭山当成了知心朋友。
(4)感悟。
猜一猜,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投影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紧扣“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从表面上,诗人找到了朋友,显得轻松自在,其实作者的内心却十分孤独,因为他只能在大自然中找到“知己”,求得心灵的安慰。
(5)品读。
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五、学习《望洞庭》。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l)读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朗诵,悟诗情。
2.解诗题,简介背景。
(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和刘禹锡。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能用一些词语形容看到的景物吗?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学生读)3.过渡:是啊,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看到洞庭湖的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望洞庭》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4.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找出诗中表示景物的词语:湖光、秋月、潭面、君山、玉盘、青螺。
(2)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诗句,用上课始老师提供的词语,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朦胧迷人的湖光、柔美似水的秋月、波光粼粼的潭面、苍翠欲滴的君山、银光闪闪的玉盘、玲珑剔透的青螺。
(3)再读诗句,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了怎样的美。
宁静朦胧的湖光、柔美隐约的秋月: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如仙境般和谐、美妙。
(结合理解“两相和”)波光粼粼的潭面:平静的洞庭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之美。
(结合理解“镜未磨”。
)银光闪闪的玉盘、玲珑剔透的青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说成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5.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洞庭秋月图?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情境练说。
(1)秋天的一个夜晚,我们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
朦朦胧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能欣赏到这一人间仙境,真是不枉此行啊!(2)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枚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之中了。
6.媒体渲染,感受意境。
多媒体播放秋月朗照下的洞庭湖,让学生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妙意境。
提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出来的?7.吟读背诵。
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多媒体先是逐一播放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出现一个画面,学生就朗读相关的诗句;接着,配上音乐连续播放,学生人情入境吟咏诗句;最后,背诵整首诗。
六、拓展延伸,完成作业。
1.教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去看一看洞庭湖,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2.布置课内外作业。
(1)在生字书写本上写生字。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3)搜集描写洞庭湖风土人情、名胜风光的诗词、图画等资料。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众鸟高飞尽宁静、和谐孤独寂寞陶醉其中只有敬亭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词《忆江南》。
2.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读词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默写。
2.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来赞美她。
(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让学生介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用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俗话说,诗画一家。
请同学们听着配乐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2.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自由读调,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
(找伙伴、找老师共同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4.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对词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画出难理解的句子。
重点理解:“蓝”的古今异义,“谙”的意思;“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
三、议——研讨探究。
这首词的意思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难可能有二:一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因为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可组织学生在读议中加深理解。
1.对“江花’’的理解。
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读后交流)“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性。
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没有可比性。
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2.理解江南“好”在哪里?(1)研读课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朴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江南“好”在“江花”。
(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
(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尽情欣赏,诵读诗句)(2)江南“好”在“江水”。
出示“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
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3)江南“好”在“朝阳”。
红花、绿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朝阳的光辉,这景色就逊色了一半。
朝阳,使江花更艳,使江水更绿,多美啊;没有了阳光,江花也不会那么有光彩了,江水也不会那么碧绿澄清了。
(4)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
四、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补充《忆江南》的另外两首,欣赏美妙之处。
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忆江南(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边读象画面,也可以画一画。
五、布置作业1.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2.默写这三首古诗词。
板书设计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能不忆江南春来江水绿如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