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对比

合集下载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作者:鱼云霞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9期一、引言中西文化差异之一就体现在对亲属的称谓方式上。

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语言符号的反映。

不同文化中,亲属称谓语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西两种文化的亲属称谓语在数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研究中西亲属称谓语,对于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了解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有很多。

研究发现,汉英亲属称谓语在性别、年龄、辈分、血亲、姻亲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

但是这些研究没能就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给出详细清晰的解释,只是对中西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对比,然后举出几个简单例子进行说明。

本文首先对中西亲属称谓系统进行解释,然后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异同,最后揭示出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

二、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本文根据张景的分类方式,将中西亲属称谓语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父系,母系,夫系和妇系。

1.父系。

父系是指父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祖父母辈、祖父母辈、父辈、我、子辈和孙辈。

2.母系。

母系是指母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外祖父母辈、外祖父母辈、母辈、我。

3.夫系。

夫系是指丈夫一方,是妻子对丈夫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公婆辈、夫辈、侄甥辈。

4.妇系。

妇系是指妻子一方,是丈夫对妻子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岳父母辈、夫辈、侄甥辈。

三、中西亲属称谓语异同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中西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在这里需要援引北京大学中文系贾彦德教授的对比表,将中西亲属称谓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亲属称谓语系统比中国的简单很多。

1.中西亲属称谓语相同点。

我们发现,对于每一辈分,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是夫系,还是妇系,中西都有特定称谓,在每一辈分层面上,二者都不缺少特定的称谓,存在差异的是每一辈分称谓的多少;中西亲属称谓语都区分性别(英语cousin除外),性别不同,称谓语不同;中西在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这八个称谓上是一一对应的,每个称谓对应一个类别的亲属。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论文导读: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述,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

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称谓语的文化差异,根据交际语境,恰当运用能融洽交流双方关系的称谓语,能有助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对顺利完成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称谓语,称谓系统,语用机制,文化差异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述,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

前者体现了人类社会中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社会地位关系;后者则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情感好恶关系。

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在人们交际活动中,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恰当、得体的称谓语。

不恰当的称谓语会给言语交际活动带来障碍,会让交际双方感到不快,或留下某种印象,给以后的交往造成不利影响。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谓系统的差异,并遵循对方语言称谓系统的语言表达规范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英汉称谓语之选择方略选择何种方式称呼对方取决于诸多因素。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在数量上和指称的范围上都各有特色。

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 各民族的称呼行为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它可能是该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象征。

从称谓语的交际功能上来看,称谓语选择之方略则可以分为三大类: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描述性称谓语[1]。

亲属称谓语是用来表示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称谓语。

社交称谓语则是用来直接反映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人际关系的称谓语,它包括关系称谓、职衔称谓、敬称称谓、谦称等,如汉语中的李局长、何教授、犬子等,英语中的professor、Your Majesty等。

描述性的称谓语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抒发说话人或作者的情感、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而使用的称谓语。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摘要: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本文从人们比较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复杂的、严格的、精细的,而英语称谓语系统结构简单、笼统、含糊。

汉语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而英语称谓语系统具有概括性。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分析和对比,就可以窥探到中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中英称谓语互译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互译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一种符号,还要学习语言中的民族文化。

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称谓语系统各有特色。

反过来说,不同的称谓语系统也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一、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

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却要简单、笼统得多。

1.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而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要严格区分。

汉语称谓语的繁复和精细都体现了它的高度描述性。

汉语称谓语要区分长辈与晚辈,如哥哥、弟弟等;要区分姻亲与血亲,如伯父、叔父等;要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如爷爷、外公等;要区分父系与母系,如叔叔、舅舅等。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的文化差异信电08-3班姚远04081444一、中西称谓之差异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母其父亲共用一个词“grandfather”,而“grandmother”既指奶奶亦指外婆,简单又笼统。

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将父或母的双亲分得很清楚。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中的“uncle”和“aunt”。

,对应于中文的“伯伯、叔叔、舅舅、。

姑父、姨夫等,姑妈、婶婶、舅妈、姨妈”等,既要分出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又要分清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甚至还分排行大小。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只分性别不分甥侄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不分堂表和性别。

而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

为了表示礼貌,对陌生人也要以亲属关系称呼。

如:“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姐等”。

英语中的称谓却为数不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

年轻人称老年人,直呼其名,通常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男子统称“Mr.”,称已婚女士“Mrs.”未婚女士“Miss”。

二、中西文化差异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最新word论文】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外语翻译专业论文】

【最新word论文】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外语翻译专业论文】

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互译中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人们较为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它们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具有不同的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属性和用法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窥见一斑。

汉英称谓在形式、语用意图、文化内涵上存在诸多差异,通过两种语言称谓系统的归纳对比,挖掘各自的文化内涵,对中英称谓语的翻译提出三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文化差异;比较;翻译AbstractLanguageisthecarrierofculture,kinshiptermisnotonlyapartoflanguageb utalsoakindofculture.The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kinshipterm sreflectthe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EastandWesttosomeextend.Fromtheco mparativeanalysisofusagesandmeaningsofkinshipaddressingsystembetweenCh ineseandEnglishwhichpeoplefamiliarwith,thepaperistorevealtheculturalimplicationinit.Theybelongtodifferentkins hipaddressingsystemsalsohavedifferentusagesofkinshiptermsanddevelopmen ts.Themainreasonsforculturaldifferenceslieinthefamilystructure,consang uinity,patriarchyconcept,cultureadoptionandcourtesyprinciple.Thecompar ativeanalysisofitsfeaturesandusagescanhelpustounderstandtheculturaldif 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English.Basedonthegreatdifferencesinthetitlea ndkinshipaddressingsystembetweenChineseandEnglish,andtheircomplicatedp ragmaticintentionsandculturalimplicationsinuse,thepapersystematicallyc omparesthetwosystems,andrevealstheirrespectiveculturespecificimplicati ons.Finally,threemethodsarepresentedonhowtotranslateaddressingformsbet weenChineseandEnglish.Keywords:kinshipterm;culturaldifference;comparison;translation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西文化英汉谓称的差异

中西文化英汉谓称的差异

中西文化英汉谓称的差异一、文献综述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将人际称谓系统分为亲属称谓系统和社会称谓(或社交称谓)系统两大类。

其中亲属称谓系统主要用于指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人们互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之间的称呼。

而社会称谓系统是用于指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人们与非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时所使用的称呼方式。

其中亲属称谓系统中的各种亲属称谓因为受制于特定的关系所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社会称谓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因为受到社会关系、社会角色、实际语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所以具有不稳定性。

二、研究过程(一)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性质的差异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一直沿袭着血缘亲族制度,即宗法制度。

所谓的宗法制度,简而言之就是“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纲”,它是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积淀出的一种既包含真神权又包含着君权的血缘亲族制度,是以每个家庭的父系血缘为基础的并且围绕等级明显的家长制度来确定家庭内部亲属的辈分关系的制度,是通过严肃区别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宗族的关系,以明确每个人在整个家族中所处的名分地位、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家庭制度,是维系并体现了中国家庭宗法文化的核心制度。

这种等级分明的宗法制度造成了汉语亲属称谓体系名目繁多、系统复杂。

例如:按辈份分,可分为父辈、叔辈、同辈;同辈按年龄又为分为姐姐、哥哥、弟弟;按血缘又分为父系和母系。

在父系中的女性称为姑姑,母系中的女性称为姨妈。

同时按血缘又可分为直系血缘或者旁系血缘,例如孙、侄孙,按年龄的大小有伯伯、叔叔等称呼;按血亲或姻亲又有哥哥、嫂嫂、姐姐、姐夫等等亲属称谓。

又例如,处于中国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通常会按长幼即年龄大小加以称呼,如大姐、二哥、三弟、二妹等。

而在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三面被海洋环绕,土地极其贫瘠,地理环境相当特殊的西方国家,为了实现人们驾馭海洋、征服自然的精神的需要,只能借助于海外殖民扩张,这同时使西方文明能更进一步获得发展。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透析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透析

表性 。在《 红楼梦》 第九十 回中 , 贾母 说 : 自然先 给宝玉娶 了 “
亲, 然后 给林 丫头 说 人 家 。 没 有先 是外 人 , 是 自己 的 。” 再 后 在 这 里 , 母 把宝 玉 ( 子 ) 做 是 自 己人 , 黛 玉 ( 贾 孙 看 把 外孙 女 ) 做 看 外 人 。 在 中 国封 建社 会 是 顺 理 成 章 、 这 天经 地 义 的事 。 语 亲 英
泛化等方面都有差畀。这与 两国在 宗法观念和法制思想、 等级制度 和宗教影响、 社会 制度 和价值取向等方 面的不 同
有关。
关 键 词 : 谓 语 ; 异 ; 化 透析 称 差 文
1 英 汉 亲 属 称 谓 的 差 异 .
宗 族 。 旧 中 国传 统 的 男 主 女 从 、 尊 女 卑 的 社 会 观 念 中 ,儿 在 男 “ 子 是 自家 人 , 儿 是 别 家人 。 因 而 , 女 ” 同宗 族 的 亲 戚 要 亲 于外 宗
如 “ 孙 女 ” 处 的 所 以“ 冠 外 所
中 国传 统 的家 庭 构 成 模 式 是 以 父子 为 中 心 的 。在 家 庭 中
要 严格 遵 守 长 幼 有 序 、 尊 幼 卑 的宗 法 秩 序 , 龄 的大 小 、 长 年 辈 分 的 高低 是 极 为 重 要 的 区 分 依 据 。 因 此 ,在 亲 属 称 谓里 , 亲 属关 系规 定 得 十 分 清 楚 严 格 , 容 许 有 丝 毫 的 含 混 马 虎 。 同 不 辈 分 的要 区 分 哥 哥 和 弟 弟 、 姐 和妹 妹 、 父 和 叔 父 、 姐 伯 伯母 和 婶 母 。 同辈 分 的称 谓 是 长 辈 可 以 直 呼 晚 辈 的 名 。 可 以连 姓 不 也

O yft rs ieo i m o l " ie 。此 外 . c u i” n m h ’ s r l y m te ’ s ” a e d O I ls d “os n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

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

这与两国在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有关。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由于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总体来说,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

亲属称谓有两种,一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另一种是非血缘关系之间社会人的称呼,这种称谓其实有一定的社交功能,是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而采用的。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

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

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严格,不容许有丝毫的含混马虎。

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

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比较笼统概括。

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称谓语在英汉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彼此关系的称呼方式,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1.先生/先生 - Mister在英文中,先生(Mister)是男性通用的称谓,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对熟人,使用都很普遍。

而在中文中,先生一般用于成年男性的尊称,比如老师、医生、律师等,但也可用于对长辈的尊称。

文化内涵:英文的先生更注重平等和礼貌,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熟人都使用同一个称谓。

而中文的先生则更注重尊敬和尊重,尊称一些特定职业的男性。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待尊重和互动方式的不同心理取向。

2.女士/太太 - Mrs.在英文中,女士(Mrs.)是已婚女性的尊称,太太(Miss)则是未婚女性的称谓。

在中文中,女士(或夫人)通常用于对年龄较大、地位较高的女性的尊称,而太太则用于对已婚女性的通称。

文化内涵:英文的Mrs.和Miss体现了西方文化对性别和婚姻状况的不同标准,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身份识别。

而中文的女士/太太则更注重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貌,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价值观。

3.阿姨/叔叔 - Aunt/Uncle在英文中,Aunt和Uncle是亲戚关系中的称谓,但也可用于对年长者的尊称。

在中文中,阿姨和叔叔则更广泛地用于年长者的尊称,无论是否有亲戚关系。

文化内涵:中文的阿姨和叔叔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尊老敬老的传统。

而在英文中,Aunt和Uncle则更注重与亲戚关系的联系,反映了家庭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4.小姐/奶茶妹/女神 - Miss在中文中,小姐(或姑娘)是对未婚女性的通称。

而奶茶妹和女神则是一些网络流行语,用于对外貌或魅力相对出众的年轻女性的美称。

在英文中,Miss通常用于对未婚女性的尊称。

文化内涵:中文的小姐和网络流行语奶茶妹、女神,都源于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娱乐文化,更注重对女性的美貌和吸引力的赞誉。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

中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互译摘要: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本文从人们比较熟悉的英汉亲属称谓习惯和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汉语称谓语系统是复杂的、严格的、精细的,而英语称谓语系统结构简单、笼统、含糊。

汉语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而英语称谓语系统具有概括性。

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对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分析和对比,就可以窥探到中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提出中英称谓语互译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互译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称谓语的不同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一种符号,还要学习语言中的民族文化。

称谓语“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称谓语系统各有特色。

反过来说,不同的称谓语系统也反映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一、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

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却要简单、笼统得多。

1.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具有高度描述性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而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要严格区分。

汉语称谓语的繁复和精细都体现了它的高度描述性。

汉语称谓语要区分长辈与晚辈,如哥哥、弟弟等;要区分姻亲与血亲,如伯父、叔父等;要区分宗族与非宗族,如爷爷、外公等;要区分父系与母系,如叔叔、舅舅等。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鱼云霞一、引言中西文化差异之一就体现在对亲属的称谓方式上。

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语言符号的反映。

不同文化中,亲属称谓语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西两种文化的亲属称谓语在数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研究中西亲属称谓语,对于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了解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有很多。

研究发现,汉英亲属称谓语在性别、年龄、辈分、血亲、姻亲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

但是这些研究没能就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给出详细清晰的解释,只是对中西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对比,然后举出几个简单例子进行说明。

本文首先对中西亲属称谓系统进行解释,然后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异同,最后揭示出汉英亲属称谓语差异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

二、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本文根据张景的分类方式,将中西亲属称谓语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父系,母系,夫系和妇系。

1.父系。

父系是指父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祖父母辈、祖父母辈、父辈、我、子辈和孙辈。

2.母系。

母系是指母亲一方的亲属,从上到下分别是曾外祖父母辈、外祖父母辈、母辈、我。

3.夫系。

夫系是指丈夫一方,是妻子对丈夫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公婆辈、夫辈、侄甥辈。

4.妇系。

妇系是指妻子一方,是丈夫对妻子一方亲属的称呼,从上到下分别是岳父母辈、夫辈、侄甥辈。

三、中西亲属称谓语异同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中西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在这里需要援引北京大学中文系贾彦德教授的对比表,将中西亲属称谓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亲属称谓语系统比中国的简单很多。

1.中西亲属称谓语相同点。

我们发现,对于每一辈分,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是夫系,还是妇系,中西都有特定称谓,在每一辈分层面上,二者都不缺少特定的称谓,存在差异的是每一辈分称谓的多少;中西亲属称谓语都区分性别(英语cousin除外),性别不同,称谓语不同;中西在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这八个称谓上是一一对应的,每个称谓对应一个类别的亲属。

汉英文化差异之汉英称谓对比

汉英文化差异之汉英称谓对比

汉英文化差异之汉英称谓对比摘要: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的称呼,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汉英国家不同的文化制度、文化取向、社会格局等,也使称谓词变得差异悬殊。

关键词:汉语英语称谓差异比较一、引言语言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从其社会属性看,言语交际是最主要的功能,而称谓是开始交际的第一步。

在许多情况下,称谓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发话人总是既要根据对方的年龄、地位、职业、身份、辈份,又要考虑自己的远近亲疏,感情深浅,以及说话场合等因素选择称呼。

受话人会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来推测和了解发话人的意图,从而做好进一步交际的准备。

因此,称谓是一个敏感的语项。

可以说,如果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或称呼不够得体,交际渠道将比较难以保持畅通或被迫中断。

各种语言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所发展的称谓系统也迥然有别。

对这种差异认真加以对比研究,既有利于揭示使用该语言民族的文化特点,又有助于使用该语言进行得体自如的交际活动。

汉语和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都在十亿以上,对二者称谓系统的研究,无疑更具有广泛意义。

二、差异比较按照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汉英称谓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亲属称谓系统与社会称谓系统。

以下就依据这两种分类方式进行详细对比论述。

(一)、亲属称谓语汉语中亲属称谓语系统内涵十分复杂,通常是与血缘、婚姻、家庭等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常见的亲属称谓语系统有:(1)核心家庭的亲属关系称谓语;例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2)由血缘关系形成的核心家庭之外的亲属关系称谓语。

例如,向上有(外)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等,向下有(外)孙子/女、(外)曾孙子/女等,向两旁有父方的堂兄弟姊妹,姑表兄弟姐妹,还有母方的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等。

(3)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属关系称谓语;例如:公婆、岳父母、媳妇女婿、姐夫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姐夫妹夫、儿媳女婿、襟兄襟弟、伯母、婶母、舅母、姑父、姨父等。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

浅析中英称谓差异及原因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

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

这与两国在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有关。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由于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总体来说,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

亲属称谓有两种,一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另一种是非血缘关系之间社会人的称呼,这种称谓其实有一定的社交功能,是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而采用的。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一、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

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

因此,在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严格,不容许有丝毫的含混马虎。

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

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所以,称谓词比较笼统概括。

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一、称谓语的定义称谓语是指人际之间用作称呼的语言习俗,包括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称谓语又叫称呼语,是说话人用来指称交谈对象名字的语言项。

不同称谓语的使用选择可以反映交谈双方的社会或家庭关系,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也会用不同的称谓来传递对对方的态度和身份认定。

二、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称谓语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反映出交际双方在选择称谓语的过程中所遵循的社会规则和文化价值观。

中英称谓语的主要形式虽然基本相同,但由于这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遵循的社会规则和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大不相同。

1.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对比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组成细胞,虽然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中家庭的组成结构、人口规模和内涵都不尽相同,但任何一种语言都无一例外地有一套亲属称谓系统以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汉语尤为突出,其拥有的大量亲属称谓语和复杂的用法令不少外国人叹为观止。

而相比之下,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却简单许多。

1.1普通亲属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为了亲属之间相互称呼和区分亲属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

汉语中庞杂的称谓语使得中国人能够准确地区分和细化亲属关系。

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以及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都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区分,亲属年龄上的差异在称呼中也一目了然。

例如,父亲的兄长被称为伯伯,他的妻子被称为伯母;父亲的弟弟被称为叔叔,他的妻子则被称为婶母。

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加上数字以表达亲属间的长幼尊卑,如大伯、二姑、三叔、大舅等等。

英语的亲属称谓语则简单许多。

比如,brother,sister,uncle,aunt,grandparent就可以基本涵盖全家几代人的称呼,英语中的单个词在汉语中有着多种解释。

最明显的区别是,英语中人们可以直接称呼他们长辈的名字,汉语则不能。

夫妻之间的称谓语总体上是相同的,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然而,英语中还有很多昵称,如“my love,my darling,my sweet h eart”。

中英称谓用语比较及其文化内涵

中英称谓用语比较及其文化内涵

如果要区分却只能采用称谓加上名字 的形式,如 Uncle Tom 等。
(二) 职衔称谓 本文把职衔称谓分为职业称谓和 头衔称谓两大类。职衔称谓语在汉语 中的使用要比在英语中的使用更广 泛。不过这些职业一般是比较受尊重 的职业,遵循合作和礼貌的原则。汉 语中常见的职业称谓语有教授、记 者、医生、律师、教师等,这些职业 一般都可单独做称呼语使用,最常用 的方式是姓氏+职业称谓,如王老师 等。头衔称谓一般有职衔、官衔、学 衔、军衔等,其用法和职业称谓基本 一样,而且普遍遵循“避高就低”的 原则,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 如主席、书记、主人、经理、经理 等。这些头衔可以直接用作称呼语, 也可以姓氏+头衔。英语中的职衔称 谓语则寥寥无几,一般是较高的职衔 官衔,如总统、教授、博士、法官、 军官等。汉英用法相同的是一些职业 地位较低的如清洁工、营业员、环卫 工等一般不用于称谓语,因为这些称 呼对听话人来说会有不尊重之意。职 衔称谓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 系,也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三) 交际称谓 交际称谓指的是人们在进行社会 交往时使用的一种称谓,它反映了人 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汉 语的交际称谓本文分为两大类:一是 同志、师傅等不分性别的泛称;二是 先生、太太、小姐、女士等有性别区 分的泛称。英语中的交际称谓语也可
学术研究
X U E SH U YA N JIU
中英称谓用语比较及其文化内涵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苗 勤
摘 要:称谓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社会现象,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 分。引用大量实例,对中英称谓语对比分析来研究二者的异同,并对这一言语行为进行中英跨文化对比分析。旨在提醒英语学习者应该重视 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交际。

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对比

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对比

英汉社交称谓语差异对比社交中的称呼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称呼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中英文社交称谓不同,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的称呼,可以更好地了解两个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英语中,称呼通常包括Mr.、Mrs.、Miss、Ms.等。

Mr.是对男性成人的尊称,在正式场合中往往用于对未婚男性的称呼,例如Mr. Smith。

Mrs.则是对已婚女性的称呼,例如Mrs. Brown。

Miss是对未婚女性的称呼,例如Miss Jones。

而Ms.则用于女性成人的称呼,不分已婚与未婚,例如Ms. Chen。

在正式场合中,称呼通常以姓氏为主。

相比之下,中文的称呼更加繁琐复杂,一般包括姓氏、职业、学位等因素。

例如,对于男人和女人的尊称,可以用“先生”和“女士”等词语,例如张先生、李女士等。

对于一些职业人士例如医生、教授,可以用其职称和姓名来称呼,例如张医生、李教授等。

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敬称,可以加上一些特殊词句来称呼,例如“尊敬的”和“敬爱的”等词语。

虽然中英文的社交称谓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的社交场合中,人们也会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地位、关系等因素来选择称呼。

例如在英语中,多数情况下姓氏加Mr./Mrs.就可以了,但如果和朋友交往再熟悉一些可能就会用名字或小名称呼。

在中文中,如果是同龄人之间或者是比较熟悉的人,则可以用亲昵的称呼,例如“哥哥”、“姐姐”、“妹妹”等。

总的来说,社交称呼是反映出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英文社交称谓虽有差异,但爱存亲情、朋友之间的互动同样充满了友好和亲切。

随着跨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重要,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交称呼进行比较研究,也能帮助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建立友谊与合作关系。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
交 际 中造 成误 解 ,所 以词 汇 学 习 不 仅 是在 语 义 学范 围内 解释 词 的 意 义 ,更重 要 的 是掌 握词 汇 的 文 化 内 涵从 而 正 确 、得体 地 进 行跨
文 化 跨 语 言交 际 。
语 言 、 文化 与 词 汇 的 关 系 首 先 ,语 言 不是 孤 立 存 在 的 ,它深 深 植 根 于 民族 文 化 中 ,并
2 颜 色词 语 的 英 汉文 化 差异 . 了解 英 汉 文化 的背 景知 识 ,掌 握 表示 颜 色 的词 汇 在 两种 语 言
词 汇是 语 言 的 基 本 要 素 之 一 ,是语 言 系 统赖 以存 在 的支 柱 。 英 国语 言学家 Wi is 过 。没有 语法 不能 很好 的表 达 ,而没 有词 l n说 k 汇 则什 么 也 不能 表 达 。词 汇 是 最 直接 反 映 语 言文 化 背 景 的 ,是 语 言 中 最 活跃 、最 有 弹 性 的成 分 ,也 是 文 化 载 负荷 量最 大 的成 分 。 许 多词汇 都带有 特定 的文化 信息 ,即文化 内涵 词 ( utr l l dd cl a y o e u l a w r s ,英 语 词汇 在 长期 使 用 中积 累了 丰 富的 文 化 内涵 。英语 词 od ) 汇 的文 化 内涵不 但会 影 响 学 习者 对 文 章 和 问题 的 理 解 ,还会 影 响 对英 语 语 言 的正 确使 用 。查 询 词 典 可 以知 道 词语 的直 接 意义 ,但 却无 法 深 入 了解 词语 背后 隐藏 的丰 富 的文 化 内涵 ,容 易 在跨 文 化
关 键 词 :英 汉 词 汇 文化 差 异 文化学 习 称 谓 语是 人 们 由于 亲 属 和 其 他方 面 的相 互 关 系 ,以及 身 份 、 职 业等 而 得来 的名 称 。在实 际生 活 中 ,人们 常 根据 交 谈 对 象的 年 龄 、职 业 、身 份 、地位 及 与 自己关 系 的亲 疏 远 近来 选择 恰 当的称 呼 语 。汉 语 中 的亲 属称 谓 常用 于 非 亲属 之 间 :年轻 人 对 长辈 称叔 叔 、阿 姨 ;对平 辈 称 大哥 、大姐 。但 在 英语 中 ,亲 属称 谓 不 是广 泛 的用 于 社交 ,只有 关 系 十分 密 切 的情 况 下才 使 用此 类 亲 属称 谓 且后 面不 带姓 氏 ,只带 名 ,如 U ceT m。中国学 生 习惯把 “ nl o 王老 师 ”称为 T ahr n ,其实 ,英语 中 t c e 只是 一种 职业 ;汉 ece g Wa e hr a 语 有尊 师 的传 统 ,教师 已不仅 仅 是 一种 职业 ,而成 为 一 种对 人 的 尊称 。此外 ,还 把汉 语 中 习惯上 称 呼的 “ 李秘 书 ” 、“方护 士 ”称 为 Sce r i us F n ,英语 国家 的人 听起 来 不可思 议 ,英语 ett yL、N re ag a 中称 呼人 一般 用 M s、Mr、M s 。 is r等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与文化差异摘要: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称谓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因此通过对比研究,能够进一步发现英汉亲属称谓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更有助于我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学习。

关键词:亲属称谓、对比、文化差异一、英汉亲属称谓对比(一)、父系母系称谓的差异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中,特别重视内外之分。

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爷爷、奶奶、侄子、侄女、孙子、孙女被认为是“内”,而母系亲属外公、外婆、外甥、外孙、外孙女则是“外”。

在旧中国传统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中,“儿子是自家人,女儿是别家人”。

因而,父系亲属要亲于母系亲属。

所以,在称呼时往往冠上“外”以区分亲疏,因此传统上“外孙”、“外孙女”所处的地位的疏密,是不能与自家“孙子”、“孙女”相提并论的。

对此,《红楼梦》中多有体现,贾氏家族的称谓很有代表性。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在这里,贾母把宝玉(孙子)看作是自己人,把黛玉(外孙女)看作外人。

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

而英语亲属称谓中则没有这样的内外之分,亲疏、地位、称呼都没有很明显的区别,“grandfather”囊括了祖父和外祖父的意思,“grandmother”包括了祖母和外祖母,“grandson”既可指孙子又可指外孙,“granddaughter”涵盖了孙女、外孙女,“nephew”指侄子和外甥,“niece”指侄女和外甥女。

在英语交际中,如果需要特别指明是父亲一方还是母亲一方,可以用paternal relatives以及maternal relatives表示,或用“on my father’s side or on my mother’s side”单独加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教 研 究
文|李祎甜
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对比
摘要:语言是文化交流最基本的方式。

称谓语是人们平常生活中使用较广泛的语言,称谓语的使用是否得体,关系到人际交往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人际关系能否更好地维系与发展。

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历史风俗等的不同,汉语和英语在称谓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从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方面比较英汉称谓体系的异同,进而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

与英语称谓系统相比,汉语称谓系统比较复杂、严谨、名目繁多,这一现象与英汉文化中等级制度与影响,礼仪规范与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密不可分。

本文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揭示,让学习者在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称谓语,从而增进彼此间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称谓语;差异;文化
一、称谓语的定义及分类
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反映着交谈双方一定时期的不同历史背景以及不同的文化特征。

除此之外,称谓语还能反映出说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亲疏程度。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和文化的变迁,称谓语也相应地发生改变,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 (第六版),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关系, 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所以,称谓语在家庭亲属称代和社会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言之,称谓语是人们社会交际中对包括姓名、 头衔、 身份、 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确认方式,它也是一种制度下文化习俗的反映。

一般来说,人们将称谓语分为两类,即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

亲属称谓是与个人在血缘,婚姻,法律等方面形成的亲戚或亲属的名称。

社会称谓即非亲属称谓,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指人们的职业 身份头衔等。

社会称谓直接反映着彼此间的熟稔程度。

二、英汉称谓体系的比较
1、英汉亲属称谓体系的比较
亲属关系称谓是本人与家庭成员关系的真实反映。

汉语和英语都有其特定的亲属称谓系统来表达家庭成员的关系。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汉语亲属称谓与英语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种类特别丰富,比较复杂,具体,而英语中的则相对简单,笼统,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往往一个单词就能代表汉语的几种不同的称谓。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区分父系与母系。

例如,双亲的父母,父系一方称“爷爷、奶奶”而母系一方则称“外祖父、外祖母。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体系区分血亲与姻亲。

李泽刚(2009)指出“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
家属成员或亲属,而姻亲是指因婚姻关系而结成
的亲属。

”汉语里,伯父、叔父、舅父、姨母、
姑母是血亲,伯母、婶母、舅母、姨夫、姑父是
姻亲,而在英语称谓体系中,父母的兄弟以及父
母姐妹的丈夫都称uncle,父母的姐妹以及父母
兄弟的妻子都称aunt。

2、英汉社交称谓的差异
1)职衔称谓
职业称谓指在交际中按照行业以及称谓对
象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称谓。

例如,老师,医生,
教练等。

汉语里,我们可以将职业称谓与姓氏搭
配称呼来以示尊敬,而在英语称谓体系中则简单
的多,多用Mr. Mrs. 称呼。

2)姓名称谓
姓名包括全名、学名、小名、别名等。

汉语中,
在家里父母经常喊孩子的小名,在年长的同事姓
前加老字,在年幼的同事姓前加小字,来表示一
种亲近友好关系。

在西方国家中,父子、母子之
间是可以直呼其名的,认为自己的孩子称呼自己
的名字是一种平等关系的体现。

三、英汉称谓语的文化映射
语言是文化最直接的反映,称谓语是交往
中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英汉称谓体系存
在较大差异的背后,不仅是说话人之间关系的反
映,更是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伦理
道德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的映射。

本文将
进一步探究其表层背后的种种文化差异,将英汉
文化差异总结如下:
1、等级制度与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中就一直存
在着一种鲜明的“等级观念”,由于封建社会在
中国存在的时间最长,汉语的称谓系统是在汉族
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汉语称谓体系的影响
也较大。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就已针对大至国家,
小至家庭的方方面面的交际往来,整理出完整的
礼仪等级和明确的规范程序,华夏文明上下五千
年,始终是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等级秩
序森严的封建社会。

西方文化受基督教的渗透崇尚平等,他们
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人人
平等,英国人的这种平等精神以其独特的方式表
现在称谓行为上,尤其在面对面称呼对方时,常
以直呼其名来表示说话者试图建立“平等性”关
系的愿望。

2、礼仪规范与伦理道德
统治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思想精髓是孔子
“仁”和“礼”的思想,儒家学说注重礼仪,
注重为人的辞让之心,表现在称谓语上,则是敬
语、谦语都非常多,称谓更注重礼貌,得体,谦和。

西方直到文艺复兴后才有比较完善的礼俗
制度,而且资产阶级革命比中国早,西方人崇尚
平等、自我尊严与自由,那些礼貌规则仅仅是上
层社会的一种文明装饰与点缀。

3、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
中国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谐,强调人的社
会性,不突出个人和个性。

中国人为强调人际关
系的亲热,常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的说话者。

西方人以个人本位取代群体取向,早在15
到16 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就树起了人文
主义的思想旗帜。

人们在价值取向上注重个人主
义,注重个人价值在自由竞争中的体现,形成了
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独特文化,强调自我独立精
神, 淡薄亲族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英汉称谓语作为传统文化
积淀的产物,仍然保持着自我传统民族文化的鲜
活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英汉称
谓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相互融合的现象,中
国人也在越来越追求个性与平等、自信与独立,
过去很多谦称也逐渐不再使用了,而很多称谓的
意义也有了新的文化内涵。

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
较大,英汉称谓语之间的差别在短时间内不会消
失,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容易造成理解上
的歧义和沟通中的障碍。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伯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9-20.
[2]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山东教
育学院学报,2002:(6):16-25.
[3]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2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