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美术欣赏课教学误区的尝试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教学目标方面存在误区。

在许多学校,小学美术教学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需要重新明确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将其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改进策略: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等方面。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误区。

许多学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改进策略:1.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发现和探索的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创造艺术情境,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艺术。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电子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方面存在误区。

由于许多学校的美术教师资源有限,教学用品和设备也较为简陋,导致小学美术教学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需要加强对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改进策略:1. 加强美术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绘画材料、工具、参考书籍、艺术品欣赏等,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

3. 借助教育科技手段,利用电子教材、在线教育平台等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引言美术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情感表达。

在美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和挑战。

本文将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性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1.注重成品,忽略过程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注重孩子的作品成品,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的过程。

他们认为只有画得好才是成功的,而忽视了孩子在创作过程中所获得的乐趣和成长。

这种偏向成品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幼儿产生焦虑和压力,影响其美术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复性教学,缺乏创新有些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过于重复,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画同样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幼儿对美术教学失去兴趣和动力,对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培养效果也不理想。

3.对幼儿画作的评价过于片面在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画作的技术规范,而忽略了对幼儿创作的情感和表达的理解。

他们只看重幼儿画作的技术完美与否,忽略了幼儿画作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想象。

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幼儿产生自我否定和挫折感,影响其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和自信心。

二、有效性策略分析1.注重过程,倡导探索式学习针对美术教学中过度注重成品的问题,教师可以重视美术教学的过程,倡导探索式的学习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感知、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勇于尝试,以及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独特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2.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为了避免美术教学中重复性教学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的材料和题材,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空间去表达自己。

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和故事等富有情感和趣味性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审美情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或家长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导致美术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就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1. 只强调成品,忽略过程许多教师或家长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关注孩子们的作品是否美观,而忽视了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发展。

他们追求孩子作品的完美,而忽略了孩子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所得到的乐趣和经验。

这种观念容易导致孩子们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

2. 过度干预有些教师或家长在美术教学中,会过度干预孩子们的作品。

他们会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去画一幅画,或者直接帮孩子完成作品。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快速获得美观的成品,但却剥夺了孩子们的创作权利,也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3. 只强调技巧,忽视表现有些教师或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技巧,忽略了幼儿的表现和情感表达。

他们追求幼儿画作的技巧和规则,忽略了幼儿所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这种做法会限制幼儿的创造力,并使他们在美术教学中失去自信心。

4. 缺乏个性化有些教师或家长在美术教学中,往往只有固定的主题和教学计划,缺乏对于每个孩子个性差异的关注和尊重。

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对于美术的个性认知,而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孩子们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二、有效性策略1. 重视过程,注重体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应当更加注重幼儿制作过程的体验。

他们应当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关注作品的成品。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

2. 适当引导,尊重个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幼儿一些指导和启发,但不应过度干预。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帮助孩子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课程,一直备受关注。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常常会犯一些误区,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甚至可能对他们的美术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和改进。

一、误区一:注重技法,忽略想象和创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老师过分注重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和创造的培养。

他们更愿意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绘画技巧,而忽略了学生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

对策一:学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们应该学会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主题和任务,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不拘泥于技法,而是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表达。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绘制一幅春天的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他们画的是不是符合标准的花草树木。

误区二:刻意追求成品美,忽略过程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些老师过分追求学生的作品要求完美、规范,而忽略了创作过程的美。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学生们产生“不敢尝试、怕出错”的心理。

对策二:注重过程的指导和欣赏老师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享受创作的过程,并且充分肯定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

学生是在做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美,享受美,从而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误区三:过分着重纸上作业,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老师过分强调学生在纸上作画,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学生们缺乏对材料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对策三:多样化的艺术创作体验老师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包括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关注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让他们有更广泛的艺术创作体验。

误区四:重视美术知识,忽略审美情感对策四:注重审美情感的培养老师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去欣赏和感受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1. 引言1.1 误区与对策的重要性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和个人发展的全面性。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艺术细胞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误区的存在往往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和阻碍,因此及时发现并针对性地对策,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确认识误区与对策的重要性,有助于开拓教育教学的视野,促进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在美术教学中,高度重视误区与对策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研究和调整,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常见的小学美术教学误区1. 过分注重作品成品,忽略过程。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学生的作品成品,忽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表达过程。

这会导致学生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乐趣和学习机会。

2. 针对性教学不足。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表现出色。

3. 缺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4. 忽视素描与色彩基础。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素描和色彩的基础训练,直接让学生进行复杂的创作,导致学生在基础技能上存在短板。

1. 注重过程,倡导探索和表达,让学生在创作中享受乐趣和学习。

2. 针对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

3.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 加强基础训练,注重对学生的素描和色彩基础进行系统训练,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

2.2 误区分析与对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包括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造力的限制等。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

误区一:只注重技法,忽视审美情感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一些教师只注重教授绘画、剪纸等技法,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缺乏对艺术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对策一: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体验,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思考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摹自然界的美景、美物,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

误区二:作品评价不够客观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评价往往不够客观,容易一味地追求作品的美观程度,而忽视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对策二:注重作品评价的多样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应该注重多方面的表现:包括作品的整体效果、表现力、创造性等。

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细节表现、整体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作品,并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建议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更有动力去创作。

误区三: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元化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重视某一种材料、某一种风格的作品,忽视了多样性带来的启发和提高。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材料,让学生在多种不同的媒介中进行创作。

比如让学生使用丙烯颜料、水彩、素描等多种材料,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创作,以达到独立思考、创造、表达自己的目的。

误区四: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不贴近学生生活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过于偏向于抽象,缺乏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对策四: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模仿并创作,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更好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美术教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常常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往往影响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帮助美术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过分追求技巧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分追求学生的绘画技巧,强调学生的作品必须绘画得非常逼真,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过分追求细节和技巧,而忽略了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样一来,学生的绘画作品往往缺乏个性,缺乏艺术的生命力。

对策: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和感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速写、写生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绘画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不是单纯追求技巧。

二、模仿和机械化在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地给学生准备一些样板,让学生按照样板进行模仿,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作品缺乏创意和个性,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对策: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作品的品味和评价,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三、题材单一在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中,往往只是重复地教授一些传统的题材,如花鸟画、风景画等,导致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变得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对策:美术教师应该多样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或教育家进行讲座和工作坊,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形式和流派,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四、忽视艺术史和艺术教育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绘画作品,忽视了对艺术史和艺术教育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不够系统。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主要集中在过度注重技巧而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过分关注成品而忽视创作过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重视创作过程的重要性来改进教学策略。

未来,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培养,促进每位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从技巧性转向创造性,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艺术表达的本质,培养其美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在美术领域实现更广阔的可能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误区、改进策略、技巧、想象力、创造力、成品、过程、培养、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过分注重传授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创意。

一些教师过分关注作品的成品,而忽视了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

有必要针对这些误区提出改进策略,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重视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性。

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改进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终身的艺术兴趣和能力。

1.2 研究意义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美术的兴趣。

深入研究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只有深入分析这些误区,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1. 引言1.1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了解和解决这些误区,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误区一:重视成品,忽视过程。

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学生作品的完美和规范,而忽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探究,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自信心。

对策一:注重过程,重视探究和体验。

应该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鼓励他们尝试、探索,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误区二:缺乏个性化指导。

有些教师对所有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

对策二:个性化指导,呵护学生的创造力。

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误区三:过分注重技法培养。

有些教师只注重教授绘画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导致学生缺乏艺术情感。

对策三:技法培养与情感表达并重。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他们用心感受和表达内心情感。

要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存在的误区,采取相应的对策,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才能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

2. 正文2.1 误区一:重视成品,忽视过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过分强调成品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探究和体验。

教师往往会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学生作品的外在表现上,而忽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和压力,还会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视成品而忽视过程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认为美术只是一种功利性的技能。

而实际上,美术教育应该是一个探究、表达、感受的过程,而非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完美的作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思考和情感,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和表达内心情感。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美术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本文将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

一、存在的误区1. 过分追求技巧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过分追求学生的作品呈现出高超的技巧性,忽视了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个性特点。

教师们往往将美术作品的合格标准仅仅视为技巧的运用,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特色展现。

这种偏重技巧性的美术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丧失,对美术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2. 严格规范作品的完美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的作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希望学生能够呈现出完美的作品。

这种做法往往让学生有了成品即成才的误解,导致其对于自由创作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对于作品的标准化要求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创新和发挥想象力的机会,降低了美术作品的独特性和表现力。

3. 忽略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标准一刀切。

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没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抵触情绪。

4. 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学习,缺乏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性的训练,导致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和表现能力不够丰富和多样化。

二、改进策略1. 注重情感和个性的培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表现风格。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不要过分追求技巧性,而是注重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限制了幼儿的艺术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性策略。

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包括过分追求作品的完美、片面追求技巧、缺乏情感体验等。

这些误区不仅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还可能给幼儿带来学习压力和抵触情绪。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性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艺术潜能。

通过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注重情感体验以及引导性而非强制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存在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孩子们的学习体验。

本研究旨在分析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常见的误区,并提出有效性策略以改进教学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探究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及其成因,深入分析根源并提出改进建议;二是针对误区提出有效性策略,包括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注重情感体验和引导性教学方法,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三是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对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启示,为未来教学改进提供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升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教学中的误区往往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对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有效性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揭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如过度强调技巧,缺乏情感表达等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误区的成因,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美术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艺术教育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艺术教育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误区一:注重技法,忽视审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注重学生的美术技法,如素描、色彩、构图等,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只注重作品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作品内在的审美意义,导致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缺乏创新和独立性。

改进策略:1. 增加艺术欣赏课程。

学校可以增设艺术欣赏课程,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注重情感表达。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 推崇多种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应该推崇多种表现形式,如版画、雕塑、立体构成等,引导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误区二:课堂单一,缺乏实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课堂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教学,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1. 增加实践环节。

在美术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鼓励学生自主实践。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美术实践,提供多样的创作材料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教学中,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去。

三、误区三:评价标准不明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明确,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无法对作品进行有效的改进。

1. 明确评价标准。

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高作品的质量。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进行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品特点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进步。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误区与对策美术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个性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学中,有时候会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误区一:重视成品,忽视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过于关注学生作品的成品,而忽视了学生的创作过程。

他们会更注重学生画得好不好,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过程。

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影响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对策: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创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老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认可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创作不仅是结果的美,更是过程的美。

误区二:过分依赖教材,忽视个性发展美术教学中的教材固然重要,但有些老师会过分依赖教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们会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上的作业,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关注和引导。

对策:美术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老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美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有些老师会单纯追求学生的技巧,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强化。

他们会让学生一味地追求画得像,而缺乏对绘画基本技能和理论的培养。

对策: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技巧,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普及。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

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注重绘画技巧的训练,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提高。

误区四:唯美求新,忽视功利有些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追求的是作品的美观和独特,而忽视了作品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陷入纯粹追求形式美的泥淖,而忽视了美术作品的实践意义。

对策:美术教学应该既注重作品的美观和独特,又要关注作品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浅析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对策

浅析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对策

浅析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中学美术欣赏课已经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美学素养的培养。

当前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单一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大多围绕着历史名画、名家作品展开,而且很多学校都是采用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下降,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来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1.多元化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名画和名家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加入当代艺术、民间艺术等相关内容,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老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观察、比较、评价。

3.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美术作品、艺术家生平和作品创作过程等信息进行生动地呈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呆板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和探究,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欣赏和讨论美术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艺术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欣赏课中引入一定的艺术实践活动,如素描、水彩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呆板等原因,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生活联接:教师用生活中常见的艺术作品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术作品的意识提高,平时随时关注和发现美术,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体现。

浅析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对策

浅析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对策

浅析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美术欣赏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流于表面、缺乏兴趣等。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一、重新审视课程设计目前,许多中学美术欣赏课程的设计较为传统,注重知识传递和试图培养学生的眼力。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课程设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实践、创造与认知相结合,真正实现课程的“立体化”。

二、引入多元文化艺术形式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带来的展现形式繁多的艺术形式,这些包括非洲雕塑艺术、澳洲土著艺术、印度巫术艺术、中国蚕丝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但具有文化多样性,而且艺术技法特别独到。

在美术欣赏课中引入这些多元文化艺术形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到更多的视觉和文化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

三、加强美术欣赏策划的前期准备在美术欣赏课的策划过程中,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策划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精心选择欣赏内容、制作PPT、配备音乐和视频等,构建一个完整、丰富的教学环节。

其中,音乐和视频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提升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四、关注学生个性化素质培养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开展美术欣赏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培养,比如开设自选欣赏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体验到更多的美感,从而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对策很多,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和教学。

只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并引入多元文化艺术形式,才能够真正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培养兴趣和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误区和改进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美术教学的问题。

一、误区1. 重视技巧,忽视创造力:目前,很多小学美术教师过于注重教授学生绘画技巧,使得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技能,而不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对艺术的理解过于狭隘:有些教师将小学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绘画技巧的学习,忽视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对美术的全面了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 缺乏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一门情感艺术,但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

他们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改进策略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和引导,但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

2. 拓宽艺术的定义:教师应该将小学美术教学拓展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和手工制作等,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跨学科的能力,将其他学科与美术相结合。

3. 关注学生情感的表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他们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主题的作品,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 融入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美术素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描绘自己周围的事物,将美术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主要集中在注重技巧而忽视创造力,对艺术的理解过于狭隘以及缺乏情感的表达。

针对这些误区,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宽艺术的定义,关注学生情感的表达,以及融入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等策略来改进。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幼儿园阶段,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如过分注重技巧性、缺乏个性化指导、忽视幼儿情感表达等。

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幼儿的美术学习体验,也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深入探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及有效性策略,对于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美术教学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幼儿园美术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方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一些有效性策略,以期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美术教育。

通过深入分析误区的原因和影响,可以为美术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通过研究有效性策略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可以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使幼儿在审美能力、亲子互动、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误区和有效性策略,以期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研究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美术教学中的误区,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探讨有效性策略可以为幼儿园美术教学提供实用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对于他们未来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深入研究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对于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为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改进方向,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成长,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存在的误区1. 只注重技法的传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强调技法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他们很容易将学生的创意局限在书本上,而忽略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作品往往缺乏个性和创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2. 忽视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只注重技术技巧,并忽视了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艺术产生一种偏见,认为美术只是一种技巧性的活动,而忽视了艺术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就难以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也就无法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3. 缺乏个性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得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改进策略1. 强调创意和想象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需要更注重对学生创意和想象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自由绘画、创作故事情景和进行实物模型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在了解作品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教学计划,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激发他们对美术学科更大的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美术欣赏课教学误区的尝试研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起着“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作品欣赏,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审美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审美愉悦,激发创造力,在美术课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现在,美术教师,逐渐认识到了欣赏课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认真教学,努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审美意识得到加强。

但不可否认,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

这都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落实。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讲解过多这是目前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通病: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欣赏。

而且教师的讲解又大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欣赏指导。

致使学生很少有进行艺术欣赏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机会。

具体表现为:1、过多讲解与作品相关的故事情节,轶事趣闻
在美术欣赏谋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师生都很投入。

表面看上去,这是一堂成功的艺术欣赏课,实际上却并不见得,因为教师所讲的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简历和传闻轶事,和相关的故事情节等内容,一节欣赏课往往变成了对艺术家趣闻轶事的介绍和对作品故事情节的描绘。

却不是真正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

以为了解作品的情节,作者生平就了解了美术欣赏的全部含义,把美术欣赏课等同于读历史传
记,看故事。

其结果,当面对那些没有具体情节、故事或是抽象的,讲究画面构成的作品时,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弄不清这样的作品该从何处着手去欣赏了。

应当承认,教师适当的补充讲解必要的背景史料,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领会。

但不能喧宾夺主,舍本术末,把欣赏课变成“故事会”。

2、过多念教材内的注释和教参资料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找不到有效的欣赏课教学方法,就只有采取念课本注释,或照本宣科教参内容,把这些作为欣赏的主要形式,标准答案。

要知道注释只是作品的一点简介,教参内容,大多是相关内容的拓宽介绍,根本不能代替欣赏。

如果说讲解与作品相关的情节、故事,尚能理解为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话,那么,做教材,教参传声筒的教师,显现得更多的是懒惰和能力问题。

3、过多从纯艺术的绘画语言方面讲解有的教师,在讲解作品时,过多从纯技术语言方面讲解,整个作品分析都是从线条、色彩、构图、质感、透视、解剖、光线等方面讲解,把美术欣赏课当作艺术作品分析会,过于专业化,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了欣赏课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审美能力的教育原则,盲目拔高要求。

这会使学生觉得欣赏是高不可攀,无法企及的。

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挫伤学生参与艺术欣赏活动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发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但长期以来,学生只是教师教的对象,处于消极接受知识的地位。

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和发挥。

表现出来的问题有:l、学生积极的自主思考较少
由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教法,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制了,依赖性强,自己不想、不愿、不能主动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只能等待教师的讲解。

而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并引导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自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学生自觉、主动欣赏作品,只能成为一句空语。

2、学生参与度不高
美术欣赏课,重在学生的欣赏,学生不参与,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现在有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使学生的兴趣锐减,注意力转移,学习参与性不强。

形不成自主欣赏的氛围条件。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欣赏课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要求。

三、欣赏课教学流于形式
1、欣赏停留于表面化、浅层次内容
有些教师在欣赏作品时,只讲解、提问学生一些有关画面内容的简单问题。

诸如:画内有哪些内容?他们在干什么?该画作于何时?你是否喜欢这幅画?等等,或者肢解画面,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讲解一下,左边的人穿什么衣服,在干什么?上边是什么,下边什么,把内容复述一遍,就算欣赏完毕了。

既没有中层次的绘画形式语言方面的分析,更没有深层的作品内涵、社会意义、作品意境、画家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分析,很难想象,这样的欣赏课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2、欣赏课放任自由,任由学生自己欣赏
与过多的讲解相反,还有一部分教师采取放任的态度,基本上不组织讲解、引导学生欣赏,而由学生自己观
看画面,自主欣赏。

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必需的,因为学生的艺术素质并不高,完全没有教师的引导、启发,他们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欣赏。

以上主要论述了目前美术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和发挥;欣赏教学流于形式。

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思路是:教师应精讲解,让学生多感受,重在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欣赏,多发展见解、观点、人人参与,从欣赏作品本身多层次理解、体会作品的内在含义。

具体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欣赏课教学。

一、问题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启发”一词本身就包括教师“启”和学生“发”两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启发学生思考才是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领会作品,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外国美术欣赏《最后的晚餐》一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用2—3分种简介历背景,然后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由浅及深的问题,去理解、感受该作品。

第一步,请学生围绕“这幅画大概创作于什么时期?属于什么体裁?”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发言提出各种看法,讲出各自理由,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鼓励分析,启发学生自己作出评判,并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内的前后内容,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步,教师启发学生另一个问题:“画面上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他们在干什么?”第三步:“画家采用什么方法,让我们能够看出谁是耶稣,谁是犹大的?”教师从构图,色彩、光线、人物神情等方面,进行启发,使学生了解绘画是如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来该划人物形象的。

第四步:“这幅画具有什么样的含义?你是否喜欢
它?如果你有一幅这样的作品,你准备把它挂在何处?为什么?”这些问题深浅结合,主观感受和客观分析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各自对作品发表大胆、新颖的看法、评价。

使学生既对作品内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认识,也对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般美术欣赏可分为四个阶段:①视像感觉:②意象感觉;③审美心理;④心境共鸣。

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

那么,审美的前提视像感觉和意象感觉的外在物质就是情境。

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就应重视情景的创设。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则是激发他们动脑思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如在欣赏中国古典绘画时,教师可事先在美术教室内多挂一些有关的挂图和教师的摹品,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来帮助、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为绘画和音乐在心理上给予人的美感有“互通”现象,因为中国古典音乐与古典绘画,二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境界。

所以播放中国古典音乐,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达到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古典绘画的境界的目的。

例如古典名曲《夕阳萧鼓》,那优美柔婉的旋律,展现出犹如一幅幅清丽、潢雅的山水画,不由使人想起倪瓒《渔庄秋霁图》的墨色简谈,清远萧疏;想起董源的江南山水,着色清雅,平鞭天真。

三、分组讨论法,形成生生互动,激发思维
美术欣赏课,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欣赏,但学生的审美素养不高,在面对作品时,学生个体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欣赏,采用分组讨论,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个性、想象力、情感倾向不同,在自己无从谈起时,同组同学相互间的讨论,可以激起该学生与讨论有关的思考,并运用联想迁移,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就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

且讨论法不但可以互通有无,互补长短,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面对同学,学生都敢于大胆争论,没有怕说错的顾虑,使学习的参与度得到提高。

可以说分组讨论法是适合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提醒自己解决这样几个问题:教师该讲解些什么?讲解多少?怎样讲?学生该欣赏什么?怎样欣赏?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够处理好,就能达到通过欣赏课学习,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