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略论(1)
诸葛亮四论
诸葛亮四论:《论交》《论光武》《论诸⼦》《论让夺》《论交》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不衰,历险夷⽽益固。
建⽴在权势和名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持久的。
有修养的⼈之间彼此深交⽽⼼息相通时,就好⽐花⽊,温暖时也不会多开花,寒冷时也不会改变叶⼦的颜⾊,能够经历⼀年四季⽽不衰败,经历艰险⽇益牢固。
《论光武》曹植⽈:“汉之⼆祖,俱起布⾐。
⾼祖阙于微细,光武知于礼德。
⾼祖⼜鲜君⼦之风,溺儒冠,不可⾔敬。
辟阳淫僻,与众共之。
诗书礼乐,帝尧之所以为治也,⽽⾼祖轻之。
济济多⼠,⽂王之所以获宁也,⽽⾼祖蔑之不⽤。
听戚姬之邪媚,致吕⽒之暴戾,果令凶妇肆酖酷之⼼。
凡此诸事,岂⾮寡计浅虑,斯不免于闾阎之⼈,当世之匹夫也。
曹植说:“汉朝的⾼祖(刘邦)、世祖(刘秀)两个开国皇帝,都是平民出⾝。
汉⾼祖缺乏精细之⼼,光武帝深知礼仪道德。
⾼祖还缺少君⼦风度,曾把尿撒在儒⽣的帽⼦⾥,根本谈不上尊敬读书⼈。
辟阳侯审⾷其淫邪放纵,却和众功⾂⼀样待遇。
诗书礼乐,是从前唐尧⽤来治国的法宝,⽽⾼祖却蔑视它。
对于众多的⼈才,周⽂王可以任⽤他们使国家获得安宁,⾼祖却轻视他们⽽不予任⽤。
他还顺从戚姬邪恶的妖媚,导致吕后的专权暴虐,终于让这位凶悍的妇⼈得以任意施展她恶毒残酷的⼼计。
所有这些事实,难道不是缺少智谋和远见的表现吗?难免要被⼈视为乡巴佬和⼀介匹夫。
世祖多识仁智,奋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破⼆公于昆阳,斩⾩、赐于汉津。
当此时也,九州⿍沸,四海渊涌,⾔帝者⼆三,称王者四五,若克东齐难胜之寇,降⾚眉不计之虏,彭宠以望异内陨,庞萌以叛主取诛,隗戎以背信毙躯,公孙以离⼼授⾸。
尔乃庙胜⽽后动众,计定⽽后⾏师,光武帝见识⼴博,仁智双全,施展军事谋略平定暴乱,率仁义之师扫荡残余贼寇,在昆阳击败王寻、王⾢的军队,在汉⽔之滨斩杀甄⾩、梁丘赐⼆⼈。
在当时的情况下,全国动荡不安,各地群雄并起,称帝的有⼆三个⼈,称王的有四五个⼈。
例如,战胜⼭东⼀带难以对付的贼寇,降服不计其数的⾚眉军,彭宠因存有疑⼼⽽被内部⼈杀死,庞萌作为叛军⾸领被诛,隗戎因背信弃义⽽毙命,公孙述因存有⼆⼼⽽被斩⾸。
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箪、壶,名词用做动词,用竹筐装着、用水壶盛着。
参 考 译 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喜欢唱 《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 己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不承 认他有这种才能。只有博陵的崔州平, 颖川的徐遮跟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 确是这样。 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 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 “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 吗?”刘备说:“你和他一齐来。徐 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拜访, 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委 屈自己去拜访他。”
公元207 年,刘备屡败,只 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 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 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 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 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隆中”所在位置
隆中
朗读课文 正音
朗读,正音 shù wé i yǐng
yuè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 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崔州平、颍川徐 庶元直 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 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如何北伐曹操ຫໍສະໝຸດ 读,正音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 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 飞乃止。
读懂课文 口头翻译
亲自
当时 (其中加下划线的课文有注释) 驻扎
屯兵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唱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 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 庶元直 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 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统编版五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5.草船借箭 学习目标:1. 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事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1.我会读。
一类字:妒d ù忌j ì 曹c áo 督d ū 委w ěi 惩ch éng 鲁l ǔ 遮zh ē私s ī 寨zh ài 擂l éi 呐n à 插ch ā二类字:周瑜yú 妒忌jì 都督dū 幔màn 子 翎líng 毛、水寨zhài 擂l éi 鼓 呐nà喊 弓弩nǔ手 丞chéng相 易错音:幔(m àn m èn )子 弓弩(n ǔ nu ó) 丞(ch éng céng )相都(d ū dōu )督 擂鼓(léi lèi ) 瑕不掩瑜(yú yù)水寨(zài zhài) 弓弩(nú nǔ)手 惩罚(chéng chěng )翎毛(yǔ líng ) 擂台(léi lèi )多音字: 擂l éi(擂鼓 自吹自擂 ) l èi (打擂 擂台)2.我会写。
听写生字词:妒忌忌恨 曹营 都督 委托 惩罚 鲁肃 遮住 私下 寨子 呐喊 插上 擂鼓妒火顾忌 姓曹 监督 委屈 惩治 姓鲁 遮挡 私自 寨主唢呐插满自吹自擂易错字: “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曹”:上半部分是一个整体,不是草字头。
听写词语: 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军令状 惩罚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水寨 呐喊 神机妙算3.我能理解.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运筹帷幄诸葛亮之武功篇
运筹帷幄诸葛亮之武功篇作者:张迪谢宇静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8-0038-02古代的诗人们之所以在自己的诗作中写到诸葛亮,对其大加赞颂,除了诗人本身渴望如诸葛亮般能遇到明主,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之外,还有对于诸葛亮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同,诸葛孔明最后虽未能兴复汉室,却也可歌可泣,成为仕途不顺的诗人心中的偶像。
诸葛亮除了杰出的政治才华,军事上也有巨大的成就。
《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集中展现,向刘备展示了蜀国未来应该走的路,在后来的征伐中也基本是按照隆中对的意图而展开的。
诸葛亮出山之后,首先面对的就是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的曹军大将夏侯惇。
夏侯惇的大军直扑刘备驻扎的新野,而新野却是一个小县城,此时刘备的手下只有几千名士兵,战将也仅是关羽、张飞、赵云几个人。
加上刚刚打了败仗,敌方又士气正盛,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面对此种不利局面,此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展露无遗——他从容不迫地调度,先用火攻的方法打败夏侯惇的军队,后又水火并用,打败曹洪的军队。
再一次以弱胜强。
同时也确立了在蜀汉阵营中的地位。
在三分天下中,不得不提的是赤壁之战,这是一场确立天下三分的决定性战役,阶段性的打退了曹操下江南,一统天下的目的。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诸葛亮的付出以及努力,怎么会有最后的大胜呢?正是诸葛亮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上的大局观,才有了吴蜀的联合和赤壁之战的大胜。
这一场胜利将诸葛亮的军事家、谋略家的杰出才能和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赤壁之战后,在荆州的争夺战中,孙权出力最多,但是刘备获利最大,是真实的诸葛亮智慧的体现。
后刘备入主西川,三足鼎立形成,刘备的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三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代。
但是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总览蜀国的军政大权,新主即位,此时南方叛乱,诸葛亮用近一年的时间准备南征,同时战略上恢复了与吴国的同盟关系,同时他也清楚的认识到南征对于北伐的重要意义,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的思想。
论诸葛亮军事才能
成教专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学生姓名林必良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级指导老师XXX完成时间:2010年4月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1)一、诸葛亮简介 (2)二、小说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分析 (2)(一)草船借箭 (2)(二)借东风 (3)(三)空城计 (3)三、现实中诸葛亮的军政才能的分析 (4)(一)联吴抗曹 (4)(二)南征 (6)(三)北伐 (6)四、结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8)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林必良摘要: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以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美谈,然而,又有人认为诸葛亮其实军师才能平平,他擅长的是政治。
那么,到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是否真像小说那样神机妙算?本论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诸葛亮,军事才能,探讨分析。
一.诸葛亮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楷模,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形象…出山前,他躬耕南阳,韬光养晦,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之后,他初出茅庐,临危受命,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联吴抗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智取南郡,三气周瑜,定荆州,入川拒曹,智取成都,计定汉中,三分天下,辅蜀建国,接受托孤,安居平五路,治国有方,治军有法,南征平蛮,七擒七纵,造连弩,练八阵,北伐中原,首出祈山,智取三郡,计降姜维,空城退司马,二出祈山,斗阵辱仲达,陇上装神,造木牛流马,六出祈山,火烧上方谷,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他的传奇性故事千百年来受万人的传颂,是他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然而,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又引起部分人的怀疑,司马懿曾说诸葛亮“治戎为长,治军为短”,鲁迅也曾评价《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著名学者易中天也说过,“诸葛亮用兵谨慎,不敢行险,少用奇计,他的军事才能不如他的治国才能”。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答段落大意与人物性格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答段落大意与人物性格1、《草船借箭》重点问题解答段落大意与人物性格问题归纳: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3、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
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
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识人心)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准确。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第二部分(3~ 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2、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表现了"智谋'诸葛亮的聪明机智。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最新,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诸葛亮作为三国里神话般的人,真实的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全才诸葛亮。
1,精制兵器。
诸葛亮对兵器的制造极为讲求。
陈寿在《亮传》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宋书》卷86《殷孝祖传》载:“御杖先有诸葛亮筩袖铠帽,二十五石石弩射之不能入”。
《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言:“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具发。
”这种武器在当时也算是先进的。
故《亮传》注引《蜀记》载晋初李兴之言曰:“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诸葛亮的军队战斗力所以很强,擅长用箭,当为其原因之一。
还有两个小地方,一是诸葛亮觉得军中伐木斧损坏很快,于是亲自监造了千余斧头发到军中使用,新斧头非常坚固耐用,然后他才处罚负责军需的相关人员。
还有一个出自《太平御览》记载,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
他造成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
种.种地方可以看出,因为蜀汉地寡民少,兵员不足,诸葛亮就从装备着手,尽管用钱非常节省,但仍然为士兵配备了最精良的装备。
2,各种军械。
一、木牛流马诸葛亮从汉中北伐曹魏,由于征途崎岖,军队不便运输粮食,因此诸葛亮对旧式车辆加以改装,称为「木牛流马」。
据说「木牛」载一年的粮食每天能行二十里,「流马」有方囊二个,每个可以装米二斛三斗,能够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走。
其实「木牛」即有前辕的小车,「流马」类似后世的独轮车,仍然需要人力的推动。
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木牛运粮」,第六次北伐「以流马运粮」的史实可知,「木牛流马」使得蜀兵能在险恶的蜀道上迅速行军,对当时的军粮运输有很大的贡献。
二、八阵图由于后世的附会臆测,加上小说戏剧的夸张渲染,八阵图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其实,八阵图只是古代作战时用以掩蔽士兵及阻碍敌军的防御工事或军事阵法,在战国时已经出现,山东临沂县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八阵篇》的残简。
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智慧与才能
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智慧与才能1. 引言1.1 概述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出生于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称帝时期的重要谋士。
本文将详细探讨诸葛亮早年生活、才华表现和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并总结他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诸葛亮的早年生活、诸葛亮的才华表现、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以及结论。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文章背景和结构概述,为读者介绍该篇长文的主题和目标。
接下来,将详细描写诸葛亮在早年阶段受到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以及他接受怎样的教育,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并激发了他的才能。
然后,探讨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的卓越才华,并分析他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随后,我们将研究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思想与实践,重点关注他清廉高效的政府管理、融合儒家思想与实际情况的施政策略以及关注民生的社会福利改革。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诸葛亮智慧与才能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力,并探讨当代管理和领导者可以从中借鉴和应用于工作实践中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展示并探索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才能。
通过深入研究他早年生活、各方面才华以及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为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
此外,文章还旨在向读者传达对诸葛亮敬仰与欣赏之情,并提供当代管理和领导者的有益启示。
通过对诸葛亮的研究,我们可以汲取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智慧与才能,为塑造自身的领导风格和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借鉴。
2. 诸葛亮的早年生活:2.1 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但知识渊博的家庭中。
据史书记载,他的祖父是鲁国忠良之后裔,父亲则是一个务农的普通百姓。
诸葛亮资料
在深沟高垒而不敢应战,又如建兴九年,魏将张合被蜀兵射杀,皆可证明 连弩的功效。这连弩有两个基本数据,一是能连发十矢,二是矢长只有八 寸。中国人用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的,欧洲人刚用弓箭的时候,中国人已经 用了近千年了。
四、天灯 天灯:亦称为孔明灯,相传源自四川平乐古镇,三国时期,此镇乃为 军事重地,诸葛亮当时被司马懿困于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纸灯笼 系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终得以脱险。 五、孔明锁
诸葛亮与 《出师表》资料研读
资料一:诸葛亮军事上的成就与其不足之处 军事上的成就 1. 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
shǐ
连弩和适
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 兵法,推演阵法作 ?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 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 为将之道。
含法治的理念,这也正是时下执政者应当牢记的警世之语啊; 像?亲贤臣,
远小人?的兴衰之理,可是比金子还宝贵。对于古典文章,求全责备并不 可取,取其大节就可以了。
再说哪,初中学子学《出师表》,或许比较不容易想到诸葛亮的 ?愚
忠?(尽管真正的一个 ?忠?字铸就千古以来无数华夏民族魂),倒是能 够感受到他对整个国家的责任。《出师表》一文,显示出诸葛亮的大将之 风,所言均不伤大雅。《出师表》很多内容体现了积极的思想,那些治国 安邦的建言即使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同时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做人的品 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已成为国人做人处世的准则。
资料三:诸葛亮的发明 诸葛亮( 181.4.14 ~234.8.28 ),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 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学家、气
象学家、心理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书法家、文学家,当然千万不要 忽略了,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篇一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诸葛亮少年时代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
可分为两个部分。
1―3自然段写聪明好学的诸葛亮,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
4―5自然段写诸葛亮回家后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要点提示1.对于诸葛亮的杰出军事才能学生一定不陌生,本课语言通俗,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
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2.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多听先生讲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
但是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只顾了自己的兴趣,却让老师和同学饿肚子,是错的。
最后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险些连学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训。
3.使学生认识诸葛亮知错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爱,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基础。
从中可联想到学生自身,与之对照,明确正确的做法。
4.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称叙述,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教学建议1.课前可让学生介绍一些诸葛亮利用谋略取得胜利的小故事,话锋一转,那么,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可以采用小组辩论的形式,围绕“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两个主题,请双方同学运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关于诸葛亮聪明机智的故事范文
关于诸葛亮聪明机智的故事范文诸葛亮故事吃瓜留子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
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
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
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
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
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
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
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
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
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
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
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
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
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
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
”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
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
把桌椅砸得粉碎。
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诸葛亮的八卦衣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
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好也有坏。
现在就来看看由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评价吧!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算不上一个军事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陈寿的评语:“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其实,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
首先,陈寿所说的“治戎为长”,即指诸葛亮善于治军。
作为一个军事家,首要的一点,就是善于治军。
如果不能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又凭什么去南征北战呢?其次,陈寿所说的“奇谋为短”,是相对于诸葛亮“治戎为长”而言的。
诸葛亮在“奇谋”方面的才干稍逊于他在治军方面的才干,并不说明诸葛亮不善“奇谋”或没有“奇谋”。
同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之语也是陈寿对诸葛亮综合才能的分析对比后作出的结论。
如果诸葛亮“理民之干”可打10分的话,那么其“将略”则打8分。
譬如评价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可能其诗不如其文,其文不如其词。
但无论单说哪一项,苏东坡都是大家。
不能因为有人说苏轼的诗不如词,就误以为苏轼不会写诗。
对于诸葛亮北伐无功一事,陈寿也没敢下断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而是用疑问的口气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 而且,陈寿还为诸葛亮北伐无功作了一番辩护:“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成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也。
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将诸葛亮北伐无功的原因归纳为四点:一是与诸葛亮对阵的,偏偏是“人杰”司马懿;二是寡不敌众;三是诸葛亮手下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四是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处理政事,而不在于用兵打仗。
最后,陈寿颇为遗憾地说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天命有归”。
【三国历史】谈谈军事神话诸葛亮
【三国历史】谈谈军事神话诸葛亮所谓诸葛,这个姓氏,最早是山东诸县的葛姓大户,后来战乱四处迁徙,总以“诸县的葛家”自称,后改为“诸葛”姓。
诸葛亮老家是山东琅琊人。
先定个基调,,《三国志・贾诩传》中,贾诩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即陆逊的本名)见兵势”故贾诩是称赞诸葛亮之治国之才的,所以偶也不罗嗦。
另外,诸葛亮也是个发明创造家,改良过弩,发明过木牛,这偶也不罗嗦。
再定个基调:),诸葛亮是个过分勤劳的人,可以说是癖,“鞠躬尽瘁”是他的座右铭,不过这和本文无关,也和周恩来总理无关。
请不要进行莫名的联系。
(PS:周恩来那是为人民服务,,诸葛亮不过是为蜀汉小政权而已)第三个调子-_-||,诸葛亮是善于治军的(和治国一个道理,即用法律或军规来约束军队,纪律严明,)好了,好话说了不少了。
偶主要是批一下诸葛亮的所谓军事才能以及战绩。
开批!~先明示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有助于大家了解一下,所谓小说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部分表现(以下部分引用小小乔的转贴)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是刘备设计假装自己的营房着火(一般逃遁的时候都会烧营房),引诱曹军来攻,半途则用伏兵击杀,打了个胜仗。
而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才出山,当时27岁;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但均不是故意去收箭,而是乘船巡视,突然被敌人发现后侧船而逃,,安全回归之后发现可以回收船上的箭而已,也没得多少。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和诸葛亮无关;诸葛亮不识天气,这在以前某文中有论证,这里不表了。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当时诸葛亮作为外交使者到孙权处,仅此而已。
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等均为虚构;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
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周瑜的死因是与曹仁一战中的箭伤。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事例
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事例
、地址,不可直接复制粘贴
古代名将诸葛亮,其军事智慧是史书中经典案例之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军事智慧独步天下,其对军事此起彼落的应变能力令许多人敬佩不已。
诸葛亮曾一筹莫展处,兵不血刃削去上官洪烈,将其降服,这件事情无疑充分体现了他高效运用军事技巧的才能。
当其军队被洪烈的麾下追兵包围时,诸葛亮编造美言以及不动声色中游刃有余的巧妙想法,还用双方的谆谆军令达成了千金一笑的间接和洪烈的屈服,结果有利尽心,解庞大结网。
此外,曹操决定追击曹仁率领的军队时,诸葛亮想让两军彼此反目,用自制的计策,打破曹操的死期死穴,将数十万曹营彻底击溃,完全体现他军事学识与智慧的卓越。
张郃巧妙策划“孙夫人挂帅”计划也恰到好处的给曹操集中兵力,以少胜多。
洸活跃的想象力、超前的作战思路令人叹为观止。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展现,一跃成为历史的精彩瞬间。
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勇敢,统兵讨伐,抗曹一路闯荡,终于千里走单骑,收拾了曹操军队,匡扶中原,将军事智慧发挥到淋漓尽致。
吴樰画了他“飞蒿挂将”的智慧,也是其丰富的军事才能的写照。
综上,诸葛亮的军事智慧在古代尽显英雄风范,而且他的智慧思路令许多人受益无穷。
他的军事才能不仅被赞颂也被广大人民口耳相传,为史上的军事智慧史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不朽的历史传奇。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作文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作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作文(通用10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作文篇1说起诸葛亮,大家并不陌生。
而我每次听到这三个字,都会想到“神机妙算”一词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诸葛亮·船借箭一事。
周瑜除掉蔡瑁、张允后,便开始计划如何除掉曹操。
他请来诸葛亮一同议事,诸葛亮认为应用箭抗敌,于是周瑜顺水推舟,要诸葛亮在十天内监造十万支箭。
而诸葛亮却只要求三天,并立下军令状,这使周瑜心下暗喜。
鲁肃担心诸葛亮不能完成,便来找他。
诸葛亮就拜托鲁肃借他二十只船,每只船上军士三十人,并用青布为幔,各扎草人千余个,分布在船两边。
到了第三天,诸葛亮叫来鲁肃,一同去曹操那儿取箭,鲁肃很疑惑。
当时大雾弥漫,曹操有疑心,便只叫人放箭,正合了诸葛亮的心意。
待曹操反应过来时,诸葛亮他们已顺风走远了。
周瑜知道这事后,自叹弗如。
这一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他懂得利用周围环境,以及曹操多疑的性格,真正做到了“天时,地理,人和”。
诸葛亮的智慧与神机妙算,总使我心中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他也确实值得人敬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作文篇2《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的长篇小说。
里面的人物许许多多,如:善战的关云长(关羽),奸诈的魏武帝(曹操),勇猛的常山赵子龙(赵云),久经沙场的黄忠,和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曹植)……数也数不清。
其中,最令我感到佩服得就是那神机妙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的军师,他帮助刘备南征北战,转南战北,立下了不少战功,他还发明连弓和木流马,增强蜀汉(刘备所建,是东汉皇家的后代,刘备仍把自己的国家叫做汉,可历史上把它叫做“蜀汉”)的实力。
三国里的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里的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三国里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存在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俞)文豹曰:“古今论孔明者,莫不以忠义许之。
然余兄文龙,尝考其颠末,以为孔明之才,谓之识时务则可,谓之明大义,则未也。
谓之忠于刘备则可,谓忠之于汉室则未也。
其说有四:一者,备虽称为中山靖王之后,然其服属疏远,世数难考。
温公谓犹宋高祖自称楚元王后。
故《通鉴》不敢以绍汉统,况备又非人望之所归。
周瑜以枭雄目之,刘巴以谁人视之,司马懿以诈力鄙之,孙权以猾虏呼之,亮独何见而委身焉?藉使以为刘氏族属,然献帝在上,犹当如光武之事更始,东征西伐,一切听命焉,可也。
二者,备之枉驾草庐也,始谋不过曰:‘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
’其辞甚正,其志甚伟。
自亮开之以跨荆益成霸业之利,而备之志向始移,无复以献帝为念。
由建安举兵以来,二十四年,天子或都许,或居长安,或幸洛阳,宫室煨烬,越在篱棘间,备未尝使一介行李诣行在所。
今年合众万余,明年合众三万,未尝一言禀命朝廷,而亮亦未尝一谈及焉,盖共帝蜀之心已定于草庐一见之时矣。
三者,曹操欲顺流东下,求救于吴,无一言及献帝,而独说以鼎足之说。
夫鼎足之说,始于蒯通。
然通之说韩信以此,犹有汉之一足。
当三国时而为是说,则献无复染指之望矣。
赖周瑜汉贼之骂,足以激怒孙权,故能成赤壁之胜。
若亮若备,何以厉将士之气,服曹操之心哉?荆楚之士,从之如云,非从备也,乃从汉也。
诸葛亮的评价2四者,备之称王汉中,则建安二十四年也。
献帝在上,而敢于自王。
及称帝武担,则闻献帝之遇害也。
亮不能如董公说高祖,率三军为义帝缟素,仗大义。
连孙吴声罪讨贼,乃遽乘此即帝位,而反锋攻吴。
晋文公有言:‘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
’故费诗以为大敌未克,便先自立,恐人心疑惑,而谏以高祖不敢王秦之事。
亮反怒而黜之。
夫以操之奸雄,其王其公,犹必待天子之命,荀彧且以此愤死。
以丕之篡逆,亦必待献帝之禅,杨彪且不肯臣之。
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谋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文毕业论文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蜀汉丞相,死后谥号忠武侯。
他自比管仲、乐毅,满腹经纶,学贯古今,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尽其极。
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他是人民心中忠臣的榜样,智慧的化身。
陈寿认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与管仲、萧何差不多。
然军事才能不足。
叹曰:诸葛亮一儒生,父母双亡,投亲靠友,最后失去了生活依靠,无奈隐居隆中,以耕种维持生计。
然时来运转,卧龙先生从一耕地农夫,凭三寸不烂之舌,翻云覆雨,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位极人臣,名垂青史。
真可谓时势造英雄,令后世之人仰慕不已。
一、政治谋略(一)、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1、拜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荆州之地,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有司马徽、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等文人,刘表、庞德公、黄承彦、马良等清流名士,诸葛亮在这里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他读书这就是为日后博取功名积淀巨大的资本,所谓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三顾茅庐”,内藏玄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可以说人尽皆知,早已传为佳话,成为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在《三国志》里记载是“凡三往,乃见。
”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写得活灵活现,其故事情节广为流传,叹为观止。
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这个故事里有几个疑问,一是诸葛亮时时关心天下大事,刘、关、张在新野他应该是知道的,平时他又比做管仲、乐毅二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眼前大好时机,他为什么不去投靠呢?二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刘备亲自来到自己家中,早就应该在他意料之中,为何不在家等候?让玄德公如此来回奔波。
三是就算诸葛亮故意而为,难道就不怕错失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吗!其实,这里只有一种解释最让人明白,诸葛亮是一个假隐士,他无意于一般的功名,意在出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裂土封侯。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十六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十六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059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论述)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出现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分别代表着古代长篇小说中“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两大流派的最高成就,也代表着明代长篇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2.《三国演义》①成书:《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长篇历史小说。
它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三个系统:正史、讲史和戏剧。
《全相三国志平话》虽然粗糙多瑕,却已具备了后来《三国演义》的基本轮廓。
②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献身于通俗小说创作的作家。
他还有杂剧作品,现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③版本:明代前期,《三国志通俗演义》以抄本形式流传,现存最早刊本刻于嘉靖年间。
该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后来的各种版本,都是由嘉靖本演变而来的。
其中《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则合并为120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仿效金圣叹批点《水浒传》的做法,对回目和正文都作了较大修改,加上自己的评论,名之曰“第一才子书”,使之在艺术上有较大提高。
“毛本”成为后来最流行的版本。
2.《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倾向①《三国志演义》依据史书记载加以文学性的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百余年的历史,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外交斗争,表现了“明君贤相”的社会理想、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了人才的作用,并且表现出浓厚历史沧桑感。
②《三国演义》继承宋代以来以蜀汉为正统的看法,表现出强烈的“尊刘贬曹”的倾向。
表现出皇权神圣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对“仁政”和“明君贤相”的社会图景的向往。
③《三国演义》还强调了“义”的道德价值,始终以“义”作为描写和衡量人物的重要标准。
④《三国演义》相当全面地展示出汉晋之间政治、军事斗争的广阔性和复杂性,保持了历史现象的具体生动的特性,一度被视为“绝好的历史教科书”。
论诸葛亮作文(5篇)
论诸葛亮作文(5篇)论诸葛亮作文 1大概所有人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都不禁为诸葛亮误派关羽据守华容道而放走曹操深感遗憾。
认为如不是他一遭失算,会省去后来的许多麻烦,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但以我之见,华容道放曹却是诸葛亮有意为之,实属英明之举。
这并非“天方夜谈”,诸葛亮一生谨慎,别的不说,后来一伐中原时,怕遭埋伏而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由小路取长安之计,宁愿兵出祁山,稳中求进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知道诸葛亮极会用人,深知亮极会用人,深知属下性格,当然更清楚云长义气深重知恩必报的脾性,经去华容道貌岸然是绝不会杀了曹操的`。
如果诸葛亮存必要杀曹操,只需另派赵云或张飞前去,曹操便插翅难飞。
他学有那样做,可见别有用意。
有人会问,孙刘两家联合拒曹,赤壁交战之际,作为冤家对头,诸葛亮何以要放掉曹操呢?让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刘备兵不满千,尽占有江夏弹丸之地,就算华容道上杀了曹操,也根本无力一统天下,倒反而给江东孙权以极好的机会,借赤壁之胜,乘胜追击,大占便宜。
加之曹操一死,群龙无首,北方已被曹操*定了诸候以及益州刘璋、汉中张鲁、江南孙权等便可乘火打劫,天下必乱!诸候纷纷混战,互相兼并,战事不休,到时候,不仅导致生灵涂炭,诸葛亮也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而且,如此弱肉强食之争,对实力虚弱的刘备也丝毫无益。
如果放其生还,他由于赤壁新败,元气大伤,定要好好修整,伺机报仇;孙权虽胜也因忌惮,必然加紧防范,不敢妄动。
这样两大诸候互相牵制,诸葛亮便能大展其才,虎距荆襄,进兵西川,取益州,夺汉中,得三分天下,谋得魏、蜀、吴三足鼎力的局面。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事实上,诸葛亮确实这样做了,可见他当时就高瞻远瞩,早有图谋,可谓成竹在胸了。
除了战略上的需求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要借关羽之手放曹还另有用意。
一则可让云长报曹操许昌的知遇之恩,成全其义;二则可使骄傲的关羽心悦诚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望,此真是“一箭双雕,巧计连环”啊!由此可见,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就是意在放曹,这不仅不失策,而恰恰是运筹帷幄的神机妙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政治上很有手腕, 在军事上也很有谋略, 应该算得上是 当时一流的军事家。诸葛亮北伐碰上了这三个人物, 也是其不能
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 魏军统帅所用的战略战术对头。魏军统帅在对付诸葛 亮时使用了什么战术呢? 就拿司马
司马懿也不可能带有三十二 万兵力, 故这个统计并不准确。虽然如此, 但它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魏、蜀两国交战时
兵力对比确实很悬殊, 这一点应该是没 有问题的。这一次是如此悬殊, 其他几次也就可知了。双方如此 悬殊的兵力对
比而想让弱方战胜强方绝非易事。这是诸葛亮北 伐没有成功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 诸葛亮北伐碰到的对手均非等闲之辈
有天时的, 他的五次北伐完全是考虑到 自己死后蜀中无人而勉力为之, 并没有合适的时机。这个时候魏 国相对安定,
没有出现大的动荡, 因此不宜对魏用兵。这一点诸 葛亮比谁都清楚, 他早在出山前就对刘备说过,“一旦天下有变” 方
可对魏用兵。故这个时候诸葛亮五次伐魏,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 其不能成功也就在必然之中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只有第二次北伐在兵力上占有优势, 其他四次都处于劣势。由于 史料的缺乏, 这五次作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无法全部知晓,
只有第 五次比较清楚。据《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一书记载, 第五次北伐诸 葛亮带兵十万, 魏司马懿带兵三十万, 后来
魏明帝又增派二万援 军, 共计三十二万人。上面说过蜀国的总兵力最多十万, 故诸葛 亮这次带兵的数目有所夸大, 魏国
。其三,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 人心厌战, 这个时候诸葛亮 屡屡挑起战争是不得人心的。综此三点, 我们可以看出, 诸葛
亮 发动的对魏北伐是非正义战争, 是不合时宜的, 因此, 失败也就 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 诸葛亮北伐是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 并没有获得天时。 人们要想成功一件事业, 一定得有天时, 也就是机遇, 战争尤其 如此。诸葛亮的北伐是没
兵长时期不能前进一步。后来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 换上 了赵括当统帅, 赵括便改变了廉颇的战术, 采取主动出击的战
术, 结果全军覆没, 损兵达四十万众[13] 。韩信是有名的军事家, 他 帮助刘邦取得天下, 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在进攻
赵国时, 赵王的 谋士广武军劝赵王“深沟高垒, 坚营勿与战”, 赵王不听, 以为自 己的兵力占绝对优势, 主动出击, 结
我们认为, 评论诸葛亮有否军事才能, 要 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而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客观地讲, 他在五 次北伐中虽
然没有成功, 但仍算得上三国时期一流的军事家。 参考文献: [1][2][3][4][5][9]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6][7][11][12]陈寿.三国志·魏志·郭淮传. [8]房玄龄等.晋书·宣帝纪. [10]三国志·魏志·张合邻传. [13]司
懿来说吧, 他每次带的兵与诸 葛亮比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可他却从来不主动出击, 而是据险而 守, 一直等蜀军粮尽收军
为止。其实这个战术是很对头的, 中国 战争史上靠这种战术而取得最后胜利的战例比比皆是。比如, 战 国时期, 秦、赵
长平之战就是一个明显的战例。开始赵国的统帅 是廉颇, 由于秦兵来势凶猛, 于是廉颇实行“固壁不战”的方针, 使秦
国的战争史, 就是大军事家也很难对付据险而 守的战术。故魏军统帅用据险而守的战术, 诸葛亮北伐难以成功 也就是很
自然的事了。 再有, 诸葛亮的北伐是不正义的战争, 缺乏号召力。本来诸 葛亮北伐所打出的旗号是“北定中原, 兴复汉
室”。既然是兴复汉 室, 那么刘备就不该称帝, 应该拥戴汉献帝及其子孙。可刘备和 刘禅称帝了, 这说明诸葛亮他们北
。兵力对比只是 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但决非关键因素, 中国历 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 决定三
国鼎立命运的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就是明显的例证。但如果在双方兵力对比 悬殊的情况下, 强的一方的统帅
又是比较杰出的军事人才, 那弱 方想战胜强方就相当困难了, 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说不可能。 诸葛亮北伐时碰到了哪
胜 了曹操, 这说明大军事家即使碰到打仗很一般的人物, 也是很无 奈的。再如, 官渡之战, 袁绍的谋士田丰认为曹操虽
然兵少, 但却 善于用兵, 因此力劝袁绍不可轻敌, 采取坚壁勿与战“以久持之” 的战术, 但袁绍自恃兵多, 采取主动出
击的战术, 结果大败。后来 曹操说“: 向使绍用田别驾计, 尚未可知也。”[16] 可见, 曹操是怕这 种战术的。通观中
果身死国灭。后来韩信抓住 广武军时说:“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 若信者亦已为禽矣。”[14] 可 见, 连韩信这样的军
事家也怕对手用据险而守的战术。再如刘备 和曹操争夺汉中时, 刘备采取“敛众拒险, 终不交锋”的战术, 使 曹操“积
月不拔, 亡者日多”, 最终撤军而走[15] 。刘备与曹操的军 事才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而刘备用据险而守的战术最终战
善处营 阵, 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10] 可见他是一个军事经验十分丰富 的将领。郭淮是一个长于谋略的人物, 史称
他“方策精详”[11] , 意 思是说他在对敌作战时的策略精准详备。他在与刘备作战时能 以少数兵力吓唬住刘备, 使刘
备不敢作出任何军事行动, 得到了 曹操的赞赏。与姜维作战时多次料准姜维的军事行动, 致使姜维 失败。诸葛亮在作战
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15]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16]陈寿.三国志·
魏志·袁绍传. 朱明勋 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副教授 文学博士 ( 责编 高生记)
伐是为刘备的子孙统一天下, 而不是为了兴复汉室, 这是其一。其二, 曹魏篡夺汉室江山在魏 黄初元年, 即 220 年, 诸
葛亮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 即 229 年, 也就是说曹魏篡
惯了曹家的统治, 心中早已没有了刘家天下 的思想了。因此, 其北伐时间的选择上不恰当, 不能唤起魏国民 众的响应
些人物呢? 一个是魏之名将张合邻, 一个是 长于谋略的郭淮, 再一个就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张合邻原是袁绍 手下的大
将, 曾帮袁绍消灭公孙瓒, 使袁绍成为当时北方实力最 强的军阀; 后来在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不听他的劝阻而最终失 败
, 他于是投奔曹操。在曹操手下屡立战功, 成为威震华夏的名 将。史学家陈寿在给他立传时这样评价他:“合邻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