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设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也称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享有合理的劳动报酬,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对于劳动者来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有助于防止劳动者遭受低工资的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往往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尽可能地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导致很多劳动者的工资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通过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低工资的情况,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对于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有积极作用。
社会的繁荣与稳定需要一个相对平衡的收入分配机制,如果收入分配过于不均,会导致社会的紧张和不稳定。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会过低,减少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此外,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还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些雇主可能会压低工资,增加劳动力成本,对于这些雇主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存在可以起到约束作用,促使他们提高工资待遇,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最低工资的提高也会刺激一些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就业的增加。
然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不同,所以最低工资标准不宜设置过高或过低,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其次,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执行也面临一些困难。
一方面,一些雇主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规避最低工资标准,从而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可能会难以自主维权,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
最后,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相应的宣传和监督机制,同时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社会各方也需要认识到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详解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进入2015年以来,先后有湖南、海南、西藏、天津、深圳、北京、广东等地区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自2015年4月1日起,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将由目前的每月1560元上调至1720元,增幅10.3%;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16.9元提高到每小时18.7元;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40.8元提高到每小时45元。
自2015年3月1日起,深圳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2030元,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8.5元。
本文将对最低工资制度以及工作实践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详细解读:一、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按照原劳动部2003年颁布的《最低工资规定》第3条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是政府对工资分配的一种行政化干预。
在劳动报酬市场化调节的机制下,特别是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出于成本控制考虑会尽量压低人工成本。
而过低的工资水平会使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因此,在劳动报酬市场化调节的同时,多数国家也推行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即由政府来确定工资的底线。
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开始在全国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其后各地区随之建立起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法规体系。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调整与现行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第8条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研究拟订,并将拟订的方案报送劳动保障部”,“方案内容包括最低工资确定和调整的依据、适用范围、拟订标准和说明”,“劳动保障部在收到拟订方案后,应征求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的意见”,“劳动保障部对方案可以提出修订意见,若在方案收到后14日内未提出修订意见的,视为同意”。
低收入劳动者工资的保证体系及措施
低收入劳动者工资的保证体系及措施背景在当今社会,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权益是一项重要任务。
低收入劳动者通常承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保证体系为了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可以建立以下保证体系:1. 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政府可以制定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低收入劳动者不低于一定的工资水平。
最低工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生活成本和经济状况进行调整。
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政府可以制定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低收入劳动者不低于一定的工资水平。
最低工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生活成本和经济状况进行调整。
2. 工资支付监管机制:建立有效的工资支付监管机制,确保雇主按时足额支付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
监管机制可以包括工资核查、投诉举报渠道和罚款等措施,以惩罚违规行为并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
工资支付监管机制:建立有效的工资支付监管机制,确保雇主按时足额支付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
监管机制可以包括工资核查、投诉举报渠道和罚款等措施,以惩罚违规行为并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
3. 工资仲裁制度:设立工资仲裁机构,为低收入劳动者提供公正、快速的工资纠纷解决渠道。
工资仲裁制度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工资争议,确保低收入劳动者能够获得应得的工资。
工资仲裁制度:设立工资仲裁机构,为低收入劳动者提供公正、快速的工资纠纷解决渠道。
工资仲裁制度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工资争议,确保低收入劳动者能够获得应得的工资。
相关措施除了建立保证体系外,还应采取一些相关措施进一步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权益:1. 劳动合同规范:加强对劳动合同的规范管理,明确劳动合同中工资支付的具体条款和约定。
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将有效减少工资纠纷的发生,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合同规范:加强对劳动合同的规范管理,明确劳动合同中工资支付的具体条款和约定。
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将有效减少工资纠纷的发生,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权益。
什么是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什么是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中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最低工资标准,并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制度。
它是劳动法、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防止劳动者因低工资而陷入贫困和社会边缘化,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充分调研、统计和分析,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生活成本的最低工资水平。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定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以月为单位计算,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调整。
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2.适用范围: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所有劳动者,包括本地和外来劳动者,不分单位性质、所有制和劳动合同类型。
这有助于保护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付款方式:最低工资可以按小时或按月支付,也可以按照工作任务或工作量计算。
付款方式应该公正透明,并依法与劳务合同相结合。
4.筹资途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筹资包括政府财政拨款、企业资金和劳动者个人支付。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提供必要的财务补贴和优惠政策。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包括:1.保障劳动者权益: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报酬,避免过低工资导致劳动者生活困难和贫困。
这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促进社会稳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提高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增进社会公正和和谐。
3.改善劳动关系:最低工资标准能够引导企业合理设置工资水平,避免恶性竞争和低价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劳动者权益。
4.促进经济发展: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刺激内需和经济增长。
这对于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合理性:最低工资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水平、物价指数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标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1. 简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Minimum Wage Guarantee System)是一种由政府实施的福利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经济不平等。
2. 历史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社会对于工资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美国家,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防止过低工资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3.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具体意义如下:3.1 保护劳动者权益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通过设立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获得合理的报酬。
3.2 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最低工资的提高可以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3.3 缓解社会不平等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可以减少收入差距,缓解社会不平等现象。
3.4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政府可以避免劳资矛盾的激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4.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4.1 生活成本最低工资标准应该能够覆盖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成本,包括食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4.2 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避免工资过高造成就业机会减少。
4.3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最低工资标准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与管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与管理需要政府、劳动部门和雇主共同合作,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5.1 最低工资的设定和调整政府应该与劳动部门、工会和雇主等相关方进行磋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活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
5.2 监督和检查劳动部门应该加强对雇主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雇主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并惩罚违规行为。
保底工资的规章制度
保底工资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维护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稳定关系,根据国家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雇员,包括全职员工和兼职员工。
第三条保底工资是指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障员工获得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条企业在执行保底工资制度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执行,确保员工的工资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工资核算和管理制度,保证员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第六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属于企业管理层,如有变动需提前通知员工,并经员工同意后执行。
第七条员工在享受保底工资时,应当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因个人原因造成工资上的损失。
第八条员工有权对企业的工资核算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反映,企业应当积极处理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保底工资标准第九条保底工资标准应当按照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企业可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工作经验、岗位等因素适当提高。
第十条企业应当在员工入职时告知员工的保底工资标准,以及不同岗位的工资差异等相关信息,确保员工对工资标准有所了解。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工资核算机制,确保工资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得存在虚报、少报、漏报等情况。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的工资进行调整,以适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和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作为确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章保底工资的支付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将员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得拖欠或者延迟支付。
第十五条员工有权知情其工资核算和支付情况,如发现工资不准确或者有疑问,应当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反映,企业应当积极处理。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合理安排工资的支付方式,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现金发放等形式,确保员工的工资权益得到保障。
最低工资标准规定
最低工资标准规定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
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之一。
最低工资标准的制
定和调整,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最低工资规定》于2004年实施,对最低工资
标准的调整和执行提出了具体要求。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应当充分考虑劳动生产率、物价水
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要综合考
虑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就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等因素,确保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其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规定的
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并不得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对于违反最低工资标准规
定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给予处罚,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督检查,建立
健全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机制和执行监督机制。
要加强对用人单位
的监督检查,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落实。
同时,要建立劳动者
申诉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劳动争议。
总之,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人民政府和用人单位都应当充分重视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最低工资制度利弊
最低工资制度利弊
最低工资制度的利益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最低工资制度可以确保劳动者获得一个基本的工资水平,避免劳动者被低工资剥削,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减少社会收入差距: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差距,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3. 促进经济发展:最低工资制度可以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4. 提高劳动生产力: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1. 可能会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而言,可能会增加其经营负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 难以适应区域差异:最低工资制度可能无法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得一些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过高或过低。
3. 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最低工资制度对于某些低技能和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会增加其就业难度,导致失业率上升。
4. 容易出现违法现象:最低工资制度容易引发黑工、假工资等违法现象的出现,增加管理成本和社会不稳定性。
最低工资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也需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寻求更加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兼顾各方利益。
最低工资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规定的一项最低支付标准,也称为最低工资标准或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的出现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报酬,防止雇主剥削劳动者,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对于劳动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最低工资的规定,劳动者的工资很容易被压低,导致他们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最低工资制度的存在可以确保劳动者至少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可以起到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在某些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的行业,雇主可能会利用劳动者供给不足的弱势地位,压低工资,加班加点,违规操作,造成劳动者权益受损。
最低工资制度的出台可以限制雇主对劳动者的不公平行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
另外,最低工资制度也对于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有人认为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实际上最低工资制度可以激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当劳动者得到一定的报酬保障后,他们的消费能力会相应提升,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最低工资制度还可以降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不公平现象,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率。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最低工资制度的标准需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其真正发挥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雇主按照规定支付最低工资,避免出现违规操作。
综上所述,最低工资制度对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以确保其有效发挥作用,使劳动者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报酬,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最低工资管理规章制度
最低工资管理规章制度1. 制定目的为维护员工劳动权益,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本规章制度的制定将坚持合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公司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工资结构、计算工资等提供基本准则,以规范和保障员工的工资待遇,维护公司和员工的权益。
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正式员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实习生等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由公司和合同签订单位约定。
3. 最低工资调整原则1.最低工资标准应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低工资标准应当满足当地官方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2.工资与生产力相适应。
最低工资标准要与当地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3.工资竞争力。
最低工资标准要结合当地就业市场情况和行业间工资比较情况,合理确定工资标准,以适应岗位和用人需求。
4.合理性和可行性。
最低工资标准不能对企业经营造成过大的负担,也不能损害企业正常经营和开展经济活动的权益。
5.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最低工资标准应该与当地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协调。
4. 最低工资的制定及调整1.公司应按照当地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工资指导线,结合其自身经济条件、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定期制定、调整本公司的最低工资标准,并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公示,确保准时、足额支付最低工资。
2.公司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应在新税前工资和提高员工薪资的因素之间进行平衡,确保员工薪资的合理增长,同时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和经营。
3.公司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过低或过高,或不能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时,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工资标准,以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5. 在岗工资及绩效工资1.在岗工资应该达到或者高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并按时支付。
2.公司还可以结合员工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制定绩效工资,默认绩效工资为当月员工的在岗工资基数的20%。
3.绩效工资的计算应该公平、公正,采用科学有效的岗位绩效评估方法,确保没有不公正待遇。
简答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简答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最低工资制度是指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劳动报酬标准,确保劳动者至少能够获得一
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
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制度的核心是确定一个最低的工资标准,即劳动者每小时、每天或每月至少应获得的工资数额。
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由政府依据经济发展状况、
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劳动者生活成本和福利等因素进行制定。
2. 制定机构: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机构一般是由政府负责,可以是中央政府、地方
政府或特定的劳动力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经济、劳动力市场和社会
福利数据,进行最低工资标准的评估和制定。
3. 调整机制:最低工资制度一般会建立起相应的调整机制,以确保最低工资标准能
够跟随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调整机制可以是定期进行的,如每年一次,也可以是根据特定经济指标和社会情况而进行的临时调整。
4. 执行和监督:最低工资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是保障制度落实的重要环节。
政府
会建立专门的劳动力监管机构负责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并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确保他们
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者和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投诉渠道向相关机构
举报违法行为。
最低工资制度的详细描述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政策细节,如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方法、调整机制的具体规定、执行和监督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等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最低工
资制度在这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最低工资制度还需要与其他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
同等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它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企业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等。
它有哪些规定呢?我国《劳动法》第五章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的原则,主要根据本地区低收入职工收支状况、物价水平、职工赡养系数、平均工资、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生产率、地区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另外,还要考虑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需要及企业的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等。
当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当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每年最多调整一次。
根据大陆人社部统计,过去5年,大陆最低工资标准年平均增幅为13.1%。
报导统计,截至5月26日,仅13个省份的最低工资增幅超过13.1%,占3分之1左右。
而今年调整的省份中,上调幅度超过13.1%仅辽和重庆,上调幅度为17.7%、20%。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正式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工资管理和工资支付的法制化,加强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制止部分企业过分压低职工工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山东省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报销比例,将分别提高到75%以上和70%以上。
此外,还将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人员待遇标准。
强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到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4200万。
近日,省政府下发通知,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并发布202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工资保障制度范例(3篇范文)
工资保障制度范例(3篇范文)第1篇工资保障制度范例工资保障制度一般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一、最低工资的保障。
最低工资,是法律规定的,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在最低限度内应当支付的足以维持职工及其平均供养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即工资的法定最低限额。
一般有小时最低工资额、日最低工资额、周最低工资额和月最低工资额。
《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报酬之外的收入、法定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超正常劳动部分的劳动报酬,都不应纳入最低工资的范围。
因此,国家明确规定,加班加点工资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下的津贴,以及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二、工资支付规则1、货币支付规则,即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和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直接支付规则,即应当将工资支付给职工本人。
3、定期支付规则,即工资必须在固定的日期支付。
4、全额支付规则,即应当将职工应得的工资全部支付。
禁止非法扣除工资。
即使在法定允许扣除工资的情况下,每次扣除工资额也不得超出法定限度。
根据我国现行立法,用人单位可以从职工的工资中代扣的情况只限于:应由职工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由职工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法定可以从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还规定,职工违纪违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应予赔偿的,可以从职工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不得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5、优先支付规则,即企业破产或依法清算时,职工应得工资必须作为优先受偿的债权。
第2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保障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路条例》的要求,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财产的损失,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企业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安全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制度完整
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制度(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劳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2004年发布的《最低工资规定》动保障部令第21号),为促进建筑市场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工资管理和工资支付的法制化,加强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制止部分工程项目部过分压低民工工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制订本制度。
一、最低工资的给付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工程项目部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长沙地区最低工资标准: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用人工程项目部,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基础上,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相应的最低工资的标准。
劳动者由于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律定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最低工资规定。
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保障是对劳动者获得全部应得工资及其所的工资支配权的法律保护。
已如上述,劳动关系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因此,工资支付保障比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权的保护和劳动关系的调整更进一步。
因为它不仅限于确定最低工资,而且发展到全部工资及其工资支付。
工资支付保障主要包括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定的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一)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1.货币支付。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劵替代货币支付。
2.直接支付。
用人工程项目部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工资时,可由期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工程项目部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工程项目部必须书面记录领取者的姓名、支付项目和金额、扣除的项目和金额、实发金额,以及支付时间等事项,并保存两年以上的备查。
用人工程项目部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3.按时支付。
工资应当按照用人工程项目部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和周工资制的人员,工资也可以按日或周支付。
最低工资确定制度
最低工资确定制度引言最低工资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而规定的最低支付标准。
最低工资确定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劳动法规,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最低工资确定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定义、制定原则、影响因素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
一、最低工资的定义最低工资是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立法规定的,用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最低支付标准。
最低工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权益,避免剥削和不公平竞争的出现,并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二、最低工资的制定原则1. 公平原则最低工资制度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保劳动者在同等工作条件下获得相同的工资待遇。
不应该因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等因素而产生工资差异,保障每个劳动者的权益平等。
2. 生活成本考量最低工资制定时需要考虑到劳动者基本生活成本,包括食品、住房、教育、医疗等费用。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式,确保最低工资能够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最低工资制度应当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避免因最低工资过高而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要避免最低工资过低而导致劳动者生活困难。
三、最低工资的影响因素最低工资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最低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时,可以相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确保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2.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也会对最低工资产生影响。
当劳动力供应大于需求时,最低工资相对较低;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应时,最低工资相对较高。
3. 生活成本生活成本是决定最低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差别较大,同样的工资在不同地区的购买力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制定最低工资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活成本情况。
四、最低工资的实践应用最低工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关于生产一线员工保底工资制度的规定
关于生产一线员工保底工资制度的规定生产一线员工保底工资制度是指企业为生产一线员工设立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并鼓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以下是关于生产一线员工保底工资制度的规定。
一、制定背景生产一线员工保底工资制度的制定是为了:1.满足员工的最低生活需求,确保员工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3.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才管理机制,留住优秀的员工。
二、保障对象生产一线员工是指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负责生产操作的员工,包括生产工人、操作工、装配工等。
三、保障标准1.最低工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物价水平、企业的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最低工资标准应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食宿、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3.最低工资标准应与企业的其他相关政策相衔接,如职业培训、职称晋升等政策,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4.最低工资标准应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技能等进行差异化设置,以激励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四、实施方式1.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决策过程应透明、公正,充分与员工代表进行沟通和协商。
2.最低工资标准应在员工入职时进行明确告知,并写入劳动合同。
同时,员工也应了解自己的权益,主动维护自身权益。
3.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应与企业其他相关政策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
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资的调整应与绩效相关,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4.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标准的全面执行和操作的公平性。
五、经济考量企业制定和实施生产一线员工保底工资制度时,需要考虑以下经济因素:1.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确保能够承担最低工资标准的支出。
2.行业竞争状况和工资水平的相对位置,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工资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或员工的流失。
3.提高生产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企业最低工资制度
企业最低工资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关注劳动力市场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最低工资制度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一个基本的劳动保障制度,企业最低工资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力的基本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就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展开探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并理解这个制度。
一、企业最低工资制度概述企业最低工资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一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企业用工必须按照该标准给予劳动力报酬。
这个制度的核心目的在于,保障劳动力的合法权益,防止以低廉人力成本作为衡量企业效益主要标准的冲动行为发生。
同时,它也是促进企业内部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的必要性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市场竞争的激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使得企业陷入了一个“用人成本与产能效益”的两难境地。
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或许会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员工工资,甚至是不合理地压缩员工劳动时间。
这不仅充分表现了企业的短视行为,对员工的基本需求也产生了侵害。
其次,实施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进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忠诚度和对企业的信任感。
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个人才留住并更好发展的关键。
三、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的运作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不实施,对待用工企业而言,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若是未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在设定员工工资时,往往根据员工的基本素质、经验、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
因此,同一种职业、同一段工作经验的员工,工资差别可能较大。
此时,劳动力的报酬得不到保障,公正性得不到保证。
反之,若是实施最低工资标准,用工企业需要确保员工薪资达到指定标准,确保员工的基本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做好员工的业绩考核和职业技能提高,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财务效益。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政策,其目的是保护和增加底层职工的收入,鼓励他们努力工作、提升技能、拓展影响力,以及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该制度被称为“最低工资保证制度”,其实现的原则是,所有在本国拥有职业的职工,都应得到保证的最低工资,而且其工资水平也应该根据工作类型进行细分。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它也有助于改善包括女性、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在内的劳动力状况,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减少他们家庭的贫困现象。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还可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进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它有助于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成本,缩小企业差距,降低由于低收入导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分化。
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全民最低工资幅度体系,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最低工资费率以及实施基本工资水平等。
全民最低工资幅度体系的建立,必须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开始。
最低工资标准要根据政策文件的要求以及国家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且要重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求关系,以便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在市场经济中的合理性。
其次,要调整最低工资费率,给政府更多的灵活性。
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实际情况,最低工资费率可以作为政府调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
最后,要实施基本工资水平。
基本工资水平是指应薪工作者平均收入,它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政府在决定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工资费率之外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以便改善劳动力市场中基本收入水平的不平等现象。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而且还有助于为社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如投资社会责任、营造更好的劳动力市场环境等。
未来,随着国家实施更多有效政策,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正义以及劳动力的增收,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将取得更大的成功,取得更多的成功。
总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其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劳动力和削减社会不公平现象,它能够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公平正义,为消费者、劳动力和政府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定义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最低工资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最低工资应以法定货币按时支付。
最低工资一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制定。
在国外,除了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之外,某些行业的组织也可以自行制定该行业的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可以用月薪制定,也可以用每小时的时薪制定。
最低工资的制定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在国外,最低工资是政府对劳动市场的正当干预。
特点
1、最低工资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也包括劳动者赡养的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
2、最低工资数额由最低工资率确定;
3、最低工资只确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它要求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向本单位劳动者支付工资或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数额时,均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率确定的工资标准,否则,约定无效,并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理论依据
(一)许多的经济学家认同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
众多相关经济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竞争性的劳动供求模型。
此模型包括两种情况:
1.所有部门都被最低工资制度覆盖的情况。
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以后,假设最低工资大于均衡的工资,这时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将发生变化,结果导致失业
人数增加。
如图 1所示,均衡工资率是W,均衡的劳动力数量是Q,假设最低工资是Wm,此时劳动需求是Qd,劳动供给是Qs,实施最低工资制的结果是:将有Qs - Qd的劳动力失业。
2.劳动力市场中两部门问题。
即同时存在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和未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
在覆盖的部门中由于存在最低工资制度,那么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
这一部分人只能是转移到没有被覆盖的部门去就业。
没有最低工资制度的部门就有可能降低工资吸收更多的就业,但是相应的工资率却降低了。
结果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与最低工资制度的初衷大相径庭。
在现实的非技术工人的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的影响将是介于上述两者理论之间,即由于最低工资,劳动力数量的下降没有完全覆盖情况下那么多,但也不会如未完全覆盖状况下丝毫没有影响。
因为实际上,最低工资并没有覆盖所有部门,同时最低工资制度在实施由于监管并不到位,一些厂商并没有遵守最低工资法规。
所以,由于最低工资而被排除的工人将会转移到未被覆盖的部门中,但是未覆盖部门接纳工人的数量也并非无止境的,必然导致部分工人陷于失业状况。
因而,最低工资的影响将是双重的,它减少了就业量的同时还减少了未覆盖部门的工资率。
(二)最低工资制不会增加失业
继斯蒂格勒之后,一些学者不断深化竞争的劳动供求模型,对最低工资制与失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
与斯蒂格勒不同的是,这些新的理论模型解释了,尽管最低工资制产生一种减少就业的效应,但同时也会生成一种扩张就业的效应,所以不会导致失业率的增加。
基于这类解释的理论模型包括:竞争性市场中的冲击效应、效率工资理论和企业反应模型。
弊端
最低工资是一种价格下限,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弊端。
其弊端之一是影响自由市场的运作;弊端之二是弱势社群或将被牺牲:受最低工资的影响,雇主会倾向选择身体健全以及技术较高的工人,无形中减少了弱势社群在劳动市场的生存空间;弊端之三是最低工资标准可能让劳力优势难以发挥:政府对工资——市场价格信息的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通过最低工资法直接干预劳动力市场运行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丧失一部分竞争优势。
结合我国实际
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是非自由非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力量悬殊,劳动市场上的工资率就不是由供求双方均衡而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最低工资制度都没有达到均衡时的工资;二是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曲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对于贫困人口,当工资率进一步降低时,为了维持生活所需,不得不提供更多的劳动,从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
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劳动供求曲线图表示出最低工资制对劳动供求的影响变化。
如斯蒂格勒的最低工资模型,最低工资将造成就业损失,当最低工资标准WmZ<W时,不能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位于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家庭基本生活的工资水平与市场均衡状态的工资水平之间,即w<wm3<WO时,最低工资既满足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又不会对就业造成影。
在我国最低工资制不仅能增加就业者的收入 , 同时还能降低失业率。
因此 , 最低工资制应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下去 , 充分发挥减少贫困 , 调节劳动力市场 ,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信息公布和指导
帮助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参考市场指导价格,合理公正地确定劳动合同的工资标准包括福利及社会保障,避免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二)最低工资标准的宣传不到位是最低工资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最低工资博弈的双方都应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宣传。
一方面,工人不善于维权,对最低工资制度缺乏了解和学习。
部分企业正是利用这一点给工人制定了没有体现最低工资规定的工资标准。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则根本就不了解最低工资制度,所以在为工人制定工资水平时也没有予以考虑。
可见,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学习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是十分重要的。
(三)通过加强立法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有关最低工资的问题只在劳动法中以法律形式提出,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体系尚待完善。
应尽快完善最低工资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形式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于法律当中,提高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的法律约束力,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关注最低工资与劳动社会保障的共识。
(四)加强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的管理监督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 主要是要接受全国人大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的监督检查。
另一方面,也要尽快建立以各级劳动部门、各级工会及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法律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影响力大和群众个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共同监督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的实施。
(五)政府扶持
通过政府扶持等方式,帮助求职弱势群体提高技能素质,顺利就业并取得较适合的工资报酬,如财政拨款对农民免费培训市场需求的技能、免费职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