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
第五章自我意识
社会自我
• 自三岁到青春期,个体生理自 我仍然继续发展,同期社会化 也开始萌芽。
• 在这个时期,个体与他人有越 来越频繁的互动,开始学习性 别角色、学习社会规范,价值 观与信念也开始形成。
社会自我
• 此时期的价值体系是以社会规范为主 的,称为「社会我」,例如小孩子会 以「爸爸说男孩子要勇敢」、「老师 说说谎的是坏小孩」来表达自己的想 法。
提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 能力和条件的比较实现的”,他把这称为社会 比较过程(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
• 他认为个人为了适应生活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 自己及其周围的环境的情况,如果对自己周围 环境不了解,就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与焦虑, 甚至会发生紧张,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现自己, 尤其是当个体处于新的环境,很想了解自己的 能力与观点在群体中有什么地位,发生什么作 用时,“社会比较就显得更为迫切”。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
• 婴儿刚出生时多处于自我封闭的 状态,尚无法区辨外界与自己, 认为母亲与自己是一体的。
• 一直到七、八个月大才会逐渐衍 生出「我」的概念,也才逐渐分 得清自己和外在世界是分开的、 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
生理自我
• 不过在三岁以前,其对自己的认识 是以躯体为主。例如在晃动双手与 抚触的过程中会察觉到手是自己的 一部分,看着地上的球被脚踢开也 就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体对外在环境 的影响力,慢慢地对于别人叫自己 的名字会有反应,看到自己镜中的 长相也会知道那就是自己等,都是 生理我逐渐成熟的证明。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自我觉知的因素包括环境 因素和个性因素两方面。
5、自我知觉的途径:我是怎样的人?
• 以人为镜 • 角色扮演 • 社会比较 • 自我分析
自我意识的名词解释大学心理学
自我意识的名词解释大学心理学自我意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主观认知和体验。
在大学心理学领域,自我意识是一个深入研究的领域,它与个体的身份认同、自尊、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紧密相关。
首先,自我意识包含对自己存在的感知和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感觉、知觉和思维等过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这种自我意识的实现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观察和自我认知等方式。
例如,当我们站在镜子前,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此外,我们还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情感和思想,从中获得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自我意识也与个体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群体或社会角色的认同感。
大学时代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认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面临着从家庭到大学的过渡,需要寻找自己的定位和身份。
自我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个体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特点和所属群体的身份,同时也帮助个体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身份。
除了身份认同,自我意识还与个体的自尊有关。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的积极情绪、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密切相关。
大学生活中,自尊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来自家庭、同伴和社会的评价,以及个体自身的成就和经验。
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利于积极评价自己,增强自尊感。
此外,自我意识还涉及个体对自己身体、外貌和形象的认知和评价。
大学时代,许多学生都面临着身体和形象的变化,例如体重、发型等的改变。
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意识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外貌,并对其进行评价。
这种认知和评价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自信和自我形象,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自我意识是大学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个体对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主观认知和体验。
它与个体的身份认同、自尊、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紧密相关。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特点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特点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
它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内容。
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1. 意识性: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
2. 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
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
3. 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4. 同一性:自我意识使人们能够把自己的主观经验、客观环境及各种信息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
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社交关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影响了我们与外界的互动方式。
因此,对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以及建立更加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的意识中最具复杂性和独特性的部分。
它不仅涉及到个体对自己身体、思想、情感和经历的理解,还包括个体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的理解。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因为它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童年时期,孩子们开始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来形成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是谁,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在哪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自我意识在青春期和成年期会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自我意识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积极、健康,那么他们通常会更有自信,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什么是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我们如何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人类对自己存在和自身特征的认知和感知,它是人类思维、语言、人格形成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基础。
自我意识是人类高度进化的产物,是人类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中心。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1. 神经系统的发育自我意识的形成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人类大脑的发育需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等不同的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大脑功能逐渐发展,包括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不同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身特征,形成自我意识。
2. 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人类意识的基础之一,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类通过语言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愿,从而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感知。
在语言的帮助下,人类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身特征,形成自我意识。
3. 社会交往的影响社会交往是人类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人类在社会交往中可以认识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经验,从而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身特征。
在社会交往中,人类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和个性,从而形成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的特征1. 自我意识是主观的自我意识是人类对自己存在和自身特征的主观感受和认知。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不同的,因此自我意识具有主观性。
2. 自我意识是稳定的自我意识是相对稳定的,它可以随着时间和经验的推移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总体上是相对固定的。
3. 自我意识是多维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包括对自己身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感知和认知。
4. 自我意识是动态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可以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人类的认知和感知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自我意识也是动态的。
四、意识到自己的存在1. 感知自己的身体人类可以通过感知自己的身体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例如,当我们感觉到身体的某个部分受到刺激时,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
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从内涵的角度来看,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2)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3)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什么是自我意识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
自我意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自我意识也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自我意识具体分析
意识对于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
广义指人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动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在近代西方哲学界,一些哲学家赋予这一术语以更多不同的涵义。
在康德哲学中自我意识即先验的统觉的同义语,指主体意识对于经验材料的综合统一功能;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则被视为人类精神在主观精神发展阶段上介乎于意识之后,理性之先的特定的意识形式。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或,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一)自我意识的社会性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角色化的过程。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一个生物的人,甚至还比不上动物,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必须得到成人的关怀和照顾才能长大成人,产生人的意识。
社会心理学第5章自我意识
精品课件
(四)缺陷补偿 ❖ 将自己角色从中的某个角色的重要性抬高,
以补偿自己另一个角色的缺陷。 ❖ 缺陷补偿有助于个体度过困境,在困境中强
调自我的“优势”,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精品课件
(五)自我防御性归因
❖ 归因指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论。
❖ 自我归因常常是自我防御性的,它通过强调个体对 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 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
❖ 通过下面两钟方式实现 ❖ (一)社会比较 ❖ (二)自我估价
精品课件
(一)社会比较
❖ 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得有关自 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
常发生在个体对自己或环境的某些方面没有把握 的时候。
❖ 费斯汀格提出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 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
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 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来源
参照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个体自我观念的重要
参照群体的规范是社会目标、自我评价、社会 评价乃至世界观形成的基准表分四级评分:非常同意(4分),同意(3分),不同意 (2分),非常不同意(1分)。
前五题正向计分,后五题反向计分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3)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4)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5)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
❖ 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因,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因; 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外因,失败归因于内因。
精品课件
(六)自我设障 ❖ 预先设置障碍,作为后来失败的归因
精品课件
(七)降低自我觉知 ❖ 如借酒消愁,因为酒精可以降低自我觉知以
自我意识
(二)反射性评价1
• 在生活中,那些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人有时并 不会给予我们清晰明确的反馈,但我们可以从他们 的态度与反应中来了解自己。 “别人家的孩子”
(二)反射性评价2
• 案例:一个大学生的信: • “我感到非常孤独,宿舍的同学不喜欢我,常常是当我 在 宿舍外面听着里面在热烈地谈论一个问题而我进入宿舍 时,谈话经常就中断了,大家的表情也显示出冷淡与不在 乎,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这使 我非常痛苦。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中,我的家境略 好些,可这不是我的过错,我一直主动地想与同学相处 好,甚至做了一系列努力都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在中学以 前,我一直是非常受人欢迎的,我现在变得沉默了,因为 不知道该如何做。”
2、客观的自我评价(自我悦纳)
• 其一,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全部,包括优劣 成败。 • 其二,改变过分追求完美的习惯,不苛求自己。在积极 心态中最大限度开发潜能。 • 其三,建立和巩固良好的自我感觉。 将自己的每一条优 点都列出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它,经常看,最好背下 来。通过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里树立信 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的人,你绝不比别人差。无 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做对一件事,就要提醒自己记住这一 点,甚至为此酬谢自己。 • 其四,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但不被它们打垮,永 远给自己机会。
自己知道的 别 人 知 道 的 自己不知的
(A) 公开区
(B) 盲目区
别 人 不 知 的
–– – –– – – –
(C) 隐秘区
(D)
未知区
防卫的、孤立的自我
开放的、协调的自我
感悟:
•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 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 盈了。”完善自我,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昨 天之我”向“今日之我”、 “明日之我”迈进。珍惜已 有的自我,追求更好、更高 的自我,做一个“自如的、 独特的、最好的我”。
自我意识
意识对于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
广义指人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动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在近代西方哲学界,一些哲学家赋予这一术语以更多不同的涵义。
在康德哲学中自我意识即先验的统觉的同义语,指主体意识对于经验材料的综合统一功能;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则被视为人类精神在主观精神发展阶段上介乎于意识之后,理性之先的特定的意识形式。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自我的意识概念
自我的意识概念自我的意识是指人类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和理解,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产物。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实际上是极为复杂而富有内涵的心理现象。
不同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因多种因素而存在差异,包括个体的性格、价值观、经历等等。
自我意识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特征,它与其他物种的意识存在根本上的区别。
自我意识使人类能够对自己进行思考、觉察和反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在世界中的地位。
在自我的意识中,人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审视和评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规范自身的行为。
自我意识也使得人类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明。
自我的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与个体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早期,个体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身体和感受的基本认知,例如一个婴儿会通过自己的反应和行为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和需求。
随着个体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和复杂化,个体能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欲望,能够使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
自我的意识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的意识使人类能够认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个体能够根据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判和调整,从而实现自我改造和进步。
其次,自我的意识使人类能够理解他人的内心体验和思想。
通过自我意识,个体能够意识到他人也具有和自己类似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和同理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最后,自我的意识使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有限性。
个体通过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有限并经历着不断的变化,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自身意义的思考。
自我的意识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社会和文化环境决定了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模式和内容。
例如,个体在家庭和学校中接受的教育和价值观念会对其自我意识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也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认同和评价。
你如何定义自我意识?
你如何定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存在和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对自己的身份、情感、认知能力和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意识使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能够反思和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和外部行为。
首先,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身份的认知。
这涉及到对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知。
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与他人有所不同。
其次,自我意识还包括对自己情感和情绪的认知。
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感状态,并能够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自我意识还涉及到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认知。
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和能力。
最后,自我意识还包括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并能够反思和理解自己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总的来说,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和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涉及到身份、情感、认知能力和行为等方面。
它使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能够反思和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和外部行为。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自我意识
“认识你自己。” ——希腊戴尔菲神庙的铭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道德经》 “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 困难的课程。” ——塞万提斯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与自我觉知 四、自我意识的功能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40
二、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个体 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的成就动机,两者呈 正相关。
自我效能感
正比
成就动机
41
三、习得性无助感与自我效能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塞利格 曼等人(Seligman, 1955)通过实验提出 , 即当人们产生“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 验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 自我效能。 自我控制感是克服习得无助的重要途径。 而自我决定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进 而减少习得无助。
①一个人自己生活的情境记忆 ②一个人自己人格特征的表征 ③一个人自己生活中的事实知识 ④时间连续性的体验 ⑤个人主体感和自主权 ⑥自我反思的能力,形成元表征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朱滢提出,自我可以 从三方面进行研究: ①作为知觉的自我(主要涉及自我面孔识 别方面的研究); ②作为记忆的自我(主要涉及自传体记忆 方面的研究); ③作为思考的自我(主要涉及自我参照效 应方面的研究)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 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 与否定的判断。依赖于: 社会比较: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自我估价: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评价自己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一、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从内涵的角度来看,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2)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3)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自我意识的分类对自我意识的类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划分:(一)从结构(或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自我认识这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了解与评价,如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其中,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2.自我体验这是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这是个体对自己的意志的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二)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作为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生理自我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
这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三)从存在方式(或组成)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镜中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1.现实自我这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2.镜中自我又称“投射自我”,这是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
这是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
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
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是
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类。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外貌、身材等方面的意识等。
如果一个人对生理自我不能接纳,觉得自己个子矮、不漂亮、身材差等,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和缺乏信心。
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
(2)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3)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也是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12第十二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二)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 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 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 的自我体验。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节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 2、自我开始分化 3、自尊心高度发展 4、自我评价趋于成熟
第三节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1、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 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 2、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3、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 4、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 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第二节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差异 (1)对自己的身材、外貌、智力、性别等方面,男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女生; (2)在除学习以外的优点方面,男生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女生; (3)在情绪稳定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男生的自我感觉略优于女生; (4)在兴趣爱好的广泛性方面,男生的自我评价明显优于女生。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
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即它的觉察
对象是我们自己。简单而言,自我意识就是
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生或形成主要有物—我分化、 人—我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三个标志。
1.物—我分化
到满1岁时,幼儿开始能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 象区别开来,幼儿也进一步知觉到他所做的动 作是自己发动,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尊的高低。与他人比较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 评价。
3.自己的内部标准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是否满
意与他(她)为自己设立的内部标准有关。
三、形成较准确的自我评价
运用哪些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评价自己呢? 1.全面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与成败 2.多角度的评价自己
积极地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如把同学、老 师、父母等对自己的评价综合起来分析。
三种信息的影响。分别是: 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社会比较得来信息、 自己的内部标准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成功常使我们感觉不错,信心倍增,从而
形成高自尊;失败,如考试不及格、老师的责备、 被异性拒绝、找不到工作等常使我们自己信心全 无,从而形成低自尊。
2.社会比较得来信息 与自我概念一样,社会比较也会影响自
尤其是我们信任的、敬佩的、对我们很重要的 他人,如父母、老师、同伴、领导等。在我们成 长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 格等给予评价,从而使我们对自己增加了了解。
2. 他人的态度与反映 镜中我 有时,他人特别是与我们无关系的人,并不会 给予我们清晰的反馈和评价,但我们可以从他 们对我们的态度(如冷淡、瞧不起)及反应 (如拒绝)来了解自己。
学习目标
自我意识造句
自我意识造句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思维、情感、意愿等方面的认知和体验。
以下是一些使用自我意识造句的例子:
1、通过深入反思,我逐渐增强了自我意识,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并实现个人价值。
3、自我意识的培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我意识强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更高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5、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不断挖掘自己的自我意识,以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深度的作品。
这些句子展示了自我意识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包括个人成长、社会适应、人际关系、情绪管理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教研室
艺术导言—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 现,任何音乐的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 情感和思想。通过学习音乐…… • 音乐--声音 听觉艺术、时间艺术 • 美术--空间 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 舞蹈、体育--动作 行为艺术 •
2
第一节 音乐艺术与欣赏
• 1.音乐的概念 • 2.音乐的种类 • 3.音乐的特征
3
第二节大学生与音乐
• 一、意义 • 具有最高等感人的效力 • 具有最直接、迅速、深刻地影响人的内心 世界的特征 • 使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 使我们热爱人民、祖国、家乡
4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 声音与时间是音 乐的两大要素。 声音具有物理性、 生理性,心理性、 社会性;时间具 有流动性、时值 性。 • 艺术--以情动人
5
审美升华 理解顿悟
共鸣
音乐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 一、原理 • 物理 • 心理 • 二、情绪影响 • 三、行为影响
6
音乐治疗
• 美国心理学家 詹姆斯提出自 我分为物质自 我、精神自我 和社会自我理 论。
7
1.自我认识: “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2.自我体验:“我 很棒!”
3.自我 控制: “我该 有所改 改变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