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自我意识 2
2 自我意识分类、特点
镜中自我:想象中他人 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完善自我的境界 个人追求的目标
自我意识的自我概念
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看法, 主观性强,是自我概念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投射自我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 人想像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称镜中自我。涉及 的根本问题是“我在别人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构建的将来要达到 的理想标准,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 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12
二、自我意识的分类
自我意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层次上划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划分: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
从自我概念上划分: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自我意识的层次
1、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分析,自我意识 分为“
自我认知--涉及“我是谁”“我是怎样 一个人”等问题 自我体验--主要集中在“对自己是否满 意”、“是否悦纳自己” 自我控制--涉及到“我应当成为一个怎 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 种人”
里指的是人的“无知”,而不是指“道德上的缺陷”。
6
本节课内容
•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的 •
分类 自我意识的特点
• 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 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 • 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 • 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 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
这些认识就叫作“自我意识”。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 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 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 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 嫉妒自己。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三章 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个体我:简单来说就是最独特的自我,是我与他人区分的 独立存在的自我意识。
群体我:是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自我意识,这个意识将内群体 和外群体相区别,与维护和增强内群体的动机相关。
关系我:关系我是处于朋友、师生、母子、恋人等一对一母是重要他人,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奖惩来影响其自我意 识的形成。
4.角色扮演
指个体依据这种行为规范集合去形式自己的权利,履行自 己的义务。
角色扮演成功,易形成自信、自尊的自我意识,能促使更 高的成就意识的发展,使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环境。
角色扮演失败,会经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角色意识冲 突,体验到焦虑、紧张,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4.是维持人格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因素。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表征,又称心理表征,它一方面是客观事物在思维中的替 代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
自我的认知结构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及如何与周围世界 互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一、自我图式
1.个体通过自我图式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它是形成自 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我的认知结构。
界观形成的基准线(个体自我意识的基准线)。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人格
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调节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是导致人格差异的重 要原因
2.对自身人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和调节,引导人格实现 自我完善
3.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自 我意识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志。
自我估价:指通过完成能提供有关自己能力或品种的准确 信息的任务以检验自己的自我观念的过程。
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二、心理因素
青年心理学 第三讲(自我意识)
成年早期(18~25岁)
亲 密 对 孤 独 的 冲 突 具有牢固同一性的 青年人,才敢于与 他人发生爱的关系, 即把自己的同一性 和他人的同一性融 合为一体。 其中有自我牺牲和 损失,只有如此才 能建立亲密关系, 否则产生孤独感。
成年期(25~65岁)
生 育 对 自 我 专 注 的 冲 突
接受 自我
正确对待短处
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
积极悦纳自我
具体自我完善的方法
1
记日记
自我教育,事实、分 析、评价、态度
2
自我鉴定与总结
成功经验、失败教训; 反馈信息中认识自己
3
小组讨论
与朋友坦诚交换自己 看法,如“约哈里窗”
乔韩窗口理论(Johari Window)
Joseph Luft & Harry Ingham
目 录
自我意识的一般问题
涵义/概念
1
概 述
结构/分类
3
2
特征
自我意识的概念
“我思故我在”
“一种经验的 意识感觉”
笛卡尔
康德
自我意识的概念
客体意识 自我意识 主观 世界
客观 世界
当意识指向自身时,便成为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概念
人对自身状况及其周围 关系的认识、感受、评 价和调节调控。
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
1 2 3 4 5
完全不符合, 比较不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自我和谐量表(SCCS)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 1.我周围的人往往觉得我对自己的看 法有些矛 • 2.有时我会对自己在某方面的表现不 满意 • 3.每当遇到困难,我总是首先分析造 成困难的原因 • 4.我很难恰当表达我对别人的情感反 应 • 5.我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但 我并不要求别人也与我一样
第二讲 自我意识
④ 分组交流: 将团体成员分成4-6人的小组,在组内进行交流。交 流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活动的感受。
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 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 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 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
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 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 形式 。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例如,相 信死去的人依旧活着,久病患者的家人否认患者病危的现实,面对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等)否认的过程,可使 个体逐渐接受现实而不至于突然承受不了坏消息带来的痛苦,它是 一种正常的保护性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11、你的老师对你的学习成绩感到失望吗� 12、做错什么事之后�你常常会很快忘却吗� 13、与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否常常扮演听众
的角色� 14、你经常在心里默默祈祷吗�
15、你认为自己使父母感到失望吗�
16、你是否经常回想并检讨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 17、当与别人闹矛盾时�你通常总是责怪自己吗� 18、你是否不喜欢自己的性格� 19、别人讲话时�你经常打断他们吗� 20、你是否从不主动向别人挑战�
哪些因素影响你的“自我概念”?
(1)他人的反馈 (2)反射性评价(库利“镜中我”) (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贝姆) (4)社会比较(伍德)社会比较的动机 不同社会比较的策略、方式也不同
作文三篇:伟大的自我意识2
作文三篇:伟大的自我意识【篇一:伟大的自我意识】尼采说:“伟大的自我意识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人类。
”什么是伟大的自我意识?就像管仲,鲍叔牙与齐桓公三人,鲍叔牙将管仲从监狱中救出,并将他推荐给齐桓公做宰相,齐桓公放下管仲曾射过自己一箭的恩怨,任用贤能,从而治理好了国家,使齐国日益昌盛,而在管仲临终之际,在齐桓公问政管仲谁能接替他任下一任宰相时,管仲却没有推荐鲍叔牙。
在他人看来,这可能是不义之举,但是,鲍叔牙推荐管仲而管仲不推荐鲍叔牙都不是建立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的,而是在国家利益之上——这就是伟大的自我意识。
正如尼采所言:“伟大的自我意识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人类。
”伟大的自我意识还表现在崇高的理想上。
周恩来因为有伟大的自我意识,所以他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话;因为有伟大的自我意识,所以毛泽东立下了“创中华新纪之强国,造国民千秋之福祉”的誓言;尼采因为有伟大的自我意识,所以他为人类总结提出了人生三境界——“我应当;我要;我是”;因为有伟大的自我意识,所以曹德旺道出了“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的奋斗理想;因为有伟大的自我意识,所以特斯说出“引导我做一切事情的欲望,是驾驭自然力量为人类服务的欲望”的话,并在拿到交流电发明专利证书时撕毁了它,说:“让全世界人都可以免费使用我的交流电。
”腓特烈大帝因鄙薄德语而闻名,但当他的大臣赫兹伯格用德语翻译了一段《日耳曼尼亚志》上呈给他,并表达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时,这位伟大的国王却表现出了少有的谦卑:“朕愚陋无知,竟与博学如卿者论及拉丁文学,尚请见谅。
朕或思之不周,卿莫介怀。
”这就是伟大的自我意识,站在国家的角度,不计个人恩怨,从而做出有益于国家、人民,乃至于全人类的行为。
伟大的自我意识,并非始于个人,而是始于国家、民族,乃至于人类。
【篇二:伟大的自我意识】从“诗言志”到”文载道”,从“古玩瓷器”到“四大发明”,国人依偎在旁,“自豪无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荑以通有无”足见国民思维的“持久力”。
04自我意识
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 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解 决了特殊问题, 决了特殊问题,自我意识就会进入到一个新 的阶段。 的阶段。
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2.自我意识的成份 2.自我意识的成份
自我认知 自我情感 自我意向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二、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意义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旨在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以调节自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控制自己, 己的行动,更好地适应环境。 己的行动,更好地适应环境。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3.自我使个体活动具有一致性、独特性、 3.自我使个体活动具有一致性、独特性、 自我使个体活动具有一致性 共同性 一致性: 一致性: 自我使个体的活动在无外界压力或与 压力相对抗时保持一致。 压力相对抗时保持一致。 独特性与共同性: 独特性与共同性: 自我总是要寻求个体活动的特色。 自我总是要寻求个体活动的特色。
第三节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一、自我认知的方式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界关 系的认识。 系的认识。 自我观察 分析外部活动和环境因素 社会比较 自我暴露 自我蒙骗
第三节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二、自我评价的方式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及其外界关系的肯 定或否定的判断,在人际关系中有很大作用。 定或否定的判断,在人际关系中有很大作用。 根据别人的评价 根据自我分析 通过和自己相当的人加以对比 通过与自我期望相比较
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4)学龄初期
勤奋对自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智力不断发展, 这一阶段,儿童智力不断发展,特别是逻辑 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 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深 刻。活动空间的扩大也使得影响他们的人已不限 于父母。但在这一阶段, 于父母。但在这一阶段,其勤奋行为往往带来不 当的后果。因此,若将此看作是捣乱, 当的后果。因此,若将此看作是捣乱,则易使其 自卑。 自卑。
大学生自我意识练习题 2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
A理想自我B.现实自我C.社会自我D.投射自我2.“我觉得而自己专业知识学的不好,综合素质也不甚理想”,这种对自己的智力方面的认识,是( )。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自我认识3.“我觉得我有些粗心大意”,“我对自己很满意”,“我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等,这些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以及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机体状态的意识,属于( )。
A自我体验B.自我认识C.自我调控D.自我意识4.“我觉得因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别人一定会看不起我”,这种个体想象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 )。
A.现实自我B.理想自我C.投射自我D.自我体验5.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明显不如别人,通常采取回避人际交往的方法来避免别人对其作出负面评价,常常把自己禁锢在小圈子里,过分保护自己,这是( )的表现。
A自我中心 B.苛求完美C.过度自卑D.过度自我接纳6.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 ),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A.初级阶段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D.最终阶段7.个体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即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
只有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并对自己持有接受和开放的态度,才能快乐幸福的生活。
这体现了自我意识( )的作用。
A提高认识水平B.丰富感情世界C.促进道德形成D.保障心理健康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当代大学生目前的主要解决的任务是( )。
A获得自我同一性 .B.克服自卑感C.获得自我完美感D.获得信任感9.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并且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达成自己的理想,从而自暴自弃,变得无所事事,没有动力。
这体现了以下哪一种矛盾( ) A主观我与客观我B.理想我与现实我C.独立与依附D.自卑与自负10.形成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是( )。
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第二课_自我意识
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现在,每位同学伸出你的右手,看看五个指头。 你们说,哪个手指最短? 数一数每根手指的关节数,有什么不同? 佩带首饰的机会,拇指与其他四指有何不同?
参与生活和工作的机会,拇指与其他四指有何不同? 我们对比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我假设(我想假设的事情) 我感到(一种想像的感觉)
我触到(一种想像的触觉)
我担心(令你烦心的事情) 我哭泣(令我悲伤的事情) 我是(重复本诗的第一行)
大拇指
激励、赞扬别人
有力-按手印 遥控汽车开锁
大拇指
灵活--玩游戏 发手机短信
食指:
尝味道--“民以食为天”、点击鼠标、伸出食
指表示谴责,体育比赛庆贺胜利、弯曲食指表示 叫别人过来、叫人保持安静
中指:最高 无名指:佩戴结婚戒指 小指:拉钩
自卑
这种类型的学生通 常对自我意识中现实自 我的评价过低,使得理 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 距非常大,以致认为经 过努力也无法实现,或 尽管两者距离不大,但 由于个人自我掌控能力 较弱,前进的动力不强, 心态不够积极,直接制 约理想自我的实现。
4、Achievement 成就,以上三者完成后的自然结果,是 努力奋斗的代价。
(一)WAI技法 (二)“WHWW”结构分析技术
二十个我是谁?
Who am I?
20个我是谁
问自己,我是谁?边思考边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至
少写出20个。
如“我是男人”,这种回答不反映个人特征,应尽量选择 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 请团体成员在小组内交流。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 情,去认识团体内一个个独特的人。 最后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活动的感受。
第5章 自我意识 1、2节
这种自我反省能力是人类调节其 行为的关键。
第五章 自我意识
•
威廉· 詹姆斯的这种“自我具有反省 能力”的观点随即得到库利和米德的响应。
(二)库利在1902年提出了 • “镜中之我”(Looking-glass self)理 论 内容:
第五章 自我意识
第五章 自我意识
• 3、S.Freud • 本我、自我、超我
第五章 自我意识
• 4、罗杰斯(C.R.Rogers) • 将自我区分为:现实自我和 理想自我,并且认为这两者之间 应当保持一致,达到“自我和 谐”。如果差距太大的话,个体 的自我会因适应不良而面临分裂 的危险。
第五章 自我意识
四、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 • 意义与功能
1、自我为个体活动的参照
个体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 容都是以自身为参照的。个体对外 部世界的反映,很多是相对自身状 态而言的。 • 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起着积 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决定于自我意 识的性质,即主动进取性或被动消 沉性。
•
2、自我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 调节者、发动者
第五章 自我意识
1、库利认为,自我意识的产生和 发展必须要经过社会化的过程。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儿童与其 他人互动交往,从而了解到别人对 他的态度,形成他的自我意识。
第五章 自我意识
他说:“儿童想象别人对他的看 法,这种想象是来自于他如何出现在 别人头脑中,而表现于别人对他态度 的一种反映”。
第五章 自我意识•源自第五章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人关于自 身的认识和观念 • 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 认知范畴
•
第五章 自我意识
2.王蒙《组织新来的年轻人》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研读最初发表时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后改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一、作家自述最初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时,想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写几个有缺点的人物,揭露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一是提出一个问题,像林震这样的积极反对官僚主义却又常在“斗争”中碰得焦头烂额的青年到何处去。
我写的几个人物和他们的纠葛,有一些地方虽然能够感受、传达,却不能清楚地分析、评价,写这篇小说时,我是抱着一种提出若干问题,同时惭愧地承认自己未能将这些问题很好地解决的心情的。
我不想把林震写成娜斯嘉式的英雄。
生活不止一次地提示给我热情向往娜斯嘉又与娜斯嘉有相当区别的林震式的人物,林震式的“斗争”,林震式的受挫。
甚至于,我还想通过林震的经历显示一下:一个知识青年,把“娜斯嘉方式”照搬到自有其民族特点的中国,应用于解决党内矛盾,往往不会成功。
在与林震对立的一方,刘世吾是主要人物,我着重写的不是他工作中怎样“官僚主义”(有些描写也不见得宜于简单化地列入官僚主义的概念之下),而是他的“就那么回事”的精神状态。
至于刘世吾在工作上,不少地方是正确的、可敬的,我一点也不“憎恶”他。
可惜,他运用自己对于工作规律的掌握来保护、掩盖自己的冷漠,他的优点和缺点是联系着的。
摘自王蒙:《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人民日报》1957年5月8日。
我当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影射,嗅不出这两个字后面的血腥气味。
我的小说就是写了缺陷、阴暗面,而且是写的一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大胆直书,百无禁忌,影射于我,何用之有?有人说刘世吾的谐音是刘事务,可见作者视刘世吾为事物主义者。
这对于作者也无异于说梦。
作者当时根本不懂用谐音来帮助自己的人物亮相,如先进人物姓洪、坏蛋姓刁之类。
这篇小说里人物的名称是这样起的:作者有一批老战友,作者取他们的名字,改换了姓氏,乱点鸳鸯谱,便成了小说人物的姓名。
摘自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琐谈》,《读书》1979年第1期。
自我意识2
自我意识
【学情分析】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人类生存伊始,就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
无论是最开始的“为什么我会不开心”到后来的“存在的意义”,人类坚持前行在自我意识探索的道路上。
作为一名社会性动物,更好的自我意识帮助人类更好地生存、更好地适应社会。
高一学生作为高中校园里的新人,作为青春期里的少男少女,他们需要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寻找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存在及发展的恰当方式,探索个人的独特自我。
这时,为高一同学开一堂关于自我意识的专业的心理课,还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个人潜力的无穷
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
学会评价自己的不同角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课堂提问等形式,了解他人眼中的自我,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需要不断的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客观的看待他人的评价
【教学重点】
1. 知道潜力的无穷性
2. 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教学准备】
1.ppt
2.宽敞的活动教室
【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预估】
我预估本节课在游戏、提问等活动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体会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需要不断的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客观的看待他人的评价。
第4次课 青年的自我意识
知识是预防 艾滋病的最 佳疫苗??
所有物等的认识 自我悦纳。 维持家庭的利益 等。
社会 对自己的名望、地 自尊、自信、自 追求名誉地位, 自我 位、角色、性别、 爱、自豪、自卑、与他人竞争,争
义务、责任、力量 自怜、自恋 的认识 取得到他人的好 感等
心理 对自己的智力、性 有能力、聪明、 追求信仰,注意 自我 格、气质、兴趣、 优雅、敏感、迟 行为符合社会规
我是一个谜,因为我人生十九年 中充满了矛盾,近两年随着思想、生 理等各方面的渐渐成熟,渴望通过矛 盾认识自己的心情几乎达到了疯狂的 地步。我广泛地接触人生,涉猎各种 书籍,我学习,我探索,企图索取人 生的真正图案,但却落空了。
我是乐观的,我是忧郁的;我是
慷慨的,我是苛刻的;我是内向的,
我的外向的;我是骄傲的,我是自卑
3岁左右: 用“我”来称呼自己了——自 我意识发展的飞跃 生理自我 儿童的行为与心理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从4、5岁到青春期
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
( “他律性”特点)
儿童的这一特点有助于个体社会化的顺利
进行。
外在的奖 励和肯定 非常有效!
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
刚刚学会骑车或开车的人,通常 都是很兴奋的,因为他们能够驾驭一 个机械的结构体到处游走。 而事实上,学会驾驭自己——这 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结构体,倒应该是 更快乐的事。
自我意识的分化
一般地讲,青年自我意识的发 展,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 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
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
艾滋病传染的渠道主要有:性传播、 血液传播(如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以 及母婴传播。
有一天,你因为感冒去一家诊所打 针。事后你才知道这家诊所的针头根本 不是一次性的,并且消毒措施也很差。 此时,你认为你因为这次打针感染艾滋 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我意识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知觉理论的提出者是()。
A.贝姆B.詹姆斯C.施奈德与坎贝尔D.罗森伯格2.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3.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A.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B.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C.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D.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4.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B.归因理论C.控制源理论D.社会知觉理论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B.客我C.镜我D.社会自我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7.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C.自我觉知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8.()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A.自我知觉B.自我概念C.自我评定D.自我图式9.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10.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
A.自我概念B.图式C.角色认同D.自我评价11.自尊的经典公式为()。
A.自尊=成功/抱负B.自尊=抱负/成功C.自尊=成就动机/抱负D.自尊=抱负/成就动机12.()的高低取决于成就动机的强弱。
A.自尊水平B.抱负水平C.自我意识D.自我效能感13.库利对詹姆士“社会我”的发展,主要在于他提出了()概念。
A.“物质我”B.“自然我”C.“镜中我”D.“精神我”14.“政治家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勤奋工作、好的名誉和谋略恰当等,而被他们击败的对手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他们不能控制的原因”的现象是()。
A.动机性归因偏差B.自我确认C.自我肯定D.自我效能15.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的层面,称为()。
A.物质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16.自尊是个体对其()评价的结果。
A.社会地位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角色17.关于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B.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D.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18.“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A.霍妮(K.Horney)著的《自我的挣扎》B.弗洛伊德(S.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C.米德(J.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D.詹姆斯(W.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19.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社会自我B.投射自我C.生理自我D.心理自我20.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我感觉21.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的特点。
A.丰富性B.完整性C.概括性D.稳定性二、多项选择题。
1.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A.保持个体内的一致性B.解释经验C.决定期待D.反思自己2.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A.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B.行动表现的反馈C.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D.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3.自我意识,亦称为()。
A.自我B.镜我C.自我概念D.反思自我4.身份是由个体的()决定的自我认同。
A.认知地位B.社会地位C.身份地位D.处境地位5.社会知觉包括对()知觉。
A.他人B.社会C.群体D.自我6.自我意识的形式包括()。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镜我7.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
A.他人的反馈B.反射性评价C.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D.社会比较8.自我控制的功能包括()。
A.制止作用B.发动作用C.改变作用D.比较作用9.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包括()。
A.个体掌握的经验B.替代性经验C.生理和情绪状态D.社会比较10.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包括()。
A.生活中的成败经验B.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C.自己的内部标准D.自我反思三、填空题。
1. 自我知觉是指,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和构成。
2.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
3. 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有、、。
4.自我控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5.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包括:、、。
四、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2.自我服务偏差3.自尊4.自我控制5.自我效能感五、简答题。
1.什么是自我意识?2.自我认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3.试述自我知觉理论的主要观点。
4.什么是过度合理化效应?5.你怎样理解自尊的定义?六、论述题。
某日,富商闲来无事,就到大街上散步,刚走不远,他看到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正满脸堆笑地向他走来,眼神里充满渴望。
富商见此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毫不犹豫地将一元钱丢进推销员的怀中,就缓步走开了。
他以为能听到一句感谢的话,回头看时正遇上推销员那不领情的眼神,他才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很抱歉地对推销员解释说:“对不起,我刚才忘了拿笔,希望你不要介意。
”说着便从笔筒里取出几支铅笔,最后又说:“我们都是商人,都不能做赔本的买卖。
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我照价付给了你钱,我也要拿走我买的东西。
”这件事富商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只是觉得对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不管他自己是否需要。
几个月过后,富商出席一个商业活动,作为公众人物,许多人都与他寒暄。
快到中午用餐时,他身边的人不那么多了,这时一位穿着整齐的年轻人迎上前来,用充满感激的目光注视着他,富商感到很纳闷,但一时也想不起来这个人是谁,此时年轻人说话了:“您早就不记得我了吧?我也是才知道您的名字,但不管您是一个名人还是一个普通人,我永远忘不了您。
我是数月前那个铅笔推销员,当时您的举动给了我足够的尊严。
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个乞丐,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不配得到任何人的尊重。
因为很多人都只给我钱,并没有拿走一件商品,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乞讨者,直到您走过来并告诉我,说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您虽然拿走了一元钱的商品,但却为我重新找到了尊严。
您的话使我重新树立了自信,我立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人,今天我做到了。
谢谢您!”1. 请你运用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和自尊理论解释为何一句短短的话语尽然如此具有感染力?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2. 联系自身实际,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自尊理论谈谈如何确立和维护自尊。
第四章自我意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A 5.C 6.A 7.D 8.D 9.A 10.B 11.B 12.B 13.C 14.A 15.A 16.D 17.C 18.D 19.C 20.A 21.A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 3.AC 4.BD 5.ACD 6.ABC 7.ABCD 8.AB 9.ABC 10.ABC三、填空题1.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概念、自尊2.他人的反馈、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
3.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
4.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
5.个体掌握的经验、替代性经验、生理和情绪状态。
四、名词解释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称为自我,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2.自我服务偏差: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喜欢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对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利己偏差。
3.自尊: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有一定的评价意义,简而言之,自尊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
4.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控制。
它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类高级心理活动。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境的主观判断。
五、简答题1.什么是自我意识?答:自我意识也称为自我,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不仅包括对自己各种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外貌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还应包括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控制(在成功或失败后的自我感受,戒烟、戒酒的自我意向等)。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2.自我认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答: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包括社会比较(平行比较、上行比较与下行比较)和反射性评价、自我观察(态度的自我知觉、情绪的自我知觉、内部动机和过度合理化效应)和内省。
3.试述自我知觉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自我知觉理论主张,当我们的态度、情绪以及其他内在状态处于模糊不清或摇摆不定时,我们就会站在外部观察者的位置上,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来获得自我知觉。
该理论有如下两个要点:第一,只有在不确定自己的感受如何时,我们才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感受。
第二,人们会判断,自己的行为是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感受还是受到了情境的影响。
个体是通过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及行为发生的情境进行分析来获得自我知觉的。
如果个体未受外部环境的引诱和约束,自由地做出某种行为,那么该行为就真实地表达了个人的内在特性;相反,如果外界压力很大,即个体的行为是迫于外界环境的约束做出的,那么就不能代表个体的内在状态、特性和态度。
4.什么是过度合理化效应?答:给人们奖励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他们将其行为归因于奖励,这样就会削弱他们对内部动机(因为兴趣而去做)的自我知觉,从而产生过度合理化效应。
所谓过度合理化就是指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难以抗拒的外在原因所引起的,从而使他们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
5.你怎样理解自尊的定义?答:自尊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有一定的评价意义,简而言之,自尊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