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自我意识
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讲义
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本讲内容一、自我意识概述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三、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认识你自已!←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活着?←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面对着这些千百年来哲人思想家不断追寻的问题,你是否感到困惑、无助?←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的唯一意义在于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
——R.L.史蒂文生←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内涵(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三)自我意识在人才发展中的作用←(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
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体型、健康状况等)、心理状况(性格、气质、能力、兴趣、意志品质等)及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
← 2.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并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价,如“我会唱歌”、“我会……”,关注他人评价,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3、对自我的了解(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内在的关注←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热衷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这时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埃里克森的心理成长理论:埃里克森生于1902年,是一位受到弗洛伊德思想极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发展理论家,但由于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故人们叫他“新弗络伊德主义者”。
埃里克森在《童年与社会》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8个阶段,他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个人都会遭到心理成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认同危机”,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对这种危机可以有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如果在每个阶段中,个人能成功地解决所遇到的社会化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否则就会做出消极的反应,并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
大学生心理学之自我意识ppt课件
• 某高校中文系一个大二女生,长期营养不良显得非常 瘦弱,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与 该女生详细谈话后得知,该生家庭十分贫困,无钱供 她读书,她靠做家教挣来的工资为生活费,还要养活 一个读高中的弟弟。因此,她很自卑,总觉得同学都 瞧不起她,感觉很痛苦。其实,该生成绩不错,大一 时曾获二等奖学金,同学对她评价还可以。可她却固 执地认为同学都因她家庭困难而“鄙视”她,最令她 苦恼的是没有男生追求她。为了改变现状,她常常连 续一个月不吃肉,节约伙食开支,去购买漂亮衣服, 甚至买新上市的水果,在寝室吃给别的同学看,以期 获得同学的“羡慕”与“尊重”。可是这样的“牺牲” 并没有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处境有任何好转,反而发现 同学投来异样的眼光,因此心情越来越糟。由于长期 缩食,她换上了严重贫血,常常头昏目眩,上课注意 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大滑坡,以致多 门课程补考而成为班上的“困难生”。烦恼、自卑、 懊恼时刻在吞噬着她不甘人后的自尊心,但此时的她 已力不从心。
自卑特征
• 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胆小怕事,把自己封闭 起来。这种人由于瞧不起自己,也必然会引起别 人的轻视,让人瞧不起。自认为条件比不上别人, 对自我的能力与作用评价偏低,对个人未来发展 缺乏信心,觉得一切都不如意。做什么事情都不 顺心,觉得周围充满暗淡、沉闷的气氛;对自我 过分怀疑,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 突。心理体验常伴随较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 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 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自我描述
悦纳自己
•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 贝。”——西方谚语 • “不要浪费时间担忧自己与 众不同,你在这个世界上完 全是崭新的,前无古人,也 将后无来者”——卡耐基
• 春秋时代,齐国大夫晏婴,因在诸侯国 中完成了许多外交任务而名垂史册。无 礼的诸侯常因为晏婴五短身材刻意屈辱、 贬义他,但晏婴不以为忤,反而不卑不 亢,从容应答。晏婴机智的语峰,让无 礼的诸侯自感惭愧。在晏婴智慧的头脑 和机智反应的背后,有的正是一颗自我 肯定的心。正因为他能积极肯定自我 (接受五短身材的事实,但也不忽略自 己拥有的其它能力),所以他才能成功 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展现自己的才华。
心理学家如何研究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如何研究自我意识第一章概述自我意识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指个体对自身情绪、认知和行为的感知和理解。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本文将阐述心理学家如何研究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意识的定义、发展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自我意识的存在和认知自我意识的过程。
自我意识的存在包括内省、情绪体验和自我概念等;认知自我意识的过程包括对自身的感知、判断和反思等。
自我意识的存在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思想、行为和身体状态等的感受和认识。
例如,当一个人获得好成绩或遭遇挫折,他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就是自我意识的存在。
内省是自我意识最基本的形式。
内省是指个体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自我反思,是个体对自身的主观体验和认知。
自我意识的认知过程是指对自身经验的感知、判断和反思过程。
个体通过感知和反思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等,形成对自己的认知。
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个体对自身角色、特征和行为等方面的总体认识。
第三章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随着个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对自己的感知、认识和理解会逐渐丰富和完善。
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婴儿期和幼儿期,个体对自己和外界的界限尚未建立。
通常在2-3岁左右,儿童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
儿童期,个体开始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形成较为初步的自我概念。
青春期,个体开始进一步探索和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自我概念。
成年期,个体的自我概念会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累积而逐渐完善和丰富。
第四章研究自我意识的方法各种研究方法被心理学家用于研究自我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了解和研究自我意识的不同方面。
问卷调查法:这是一种问答式的调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了解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和认知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自我报告法:这是一种日志记录,个体自我描述和记录自己的思考、行为和情感等。
[心理学]第二章自我意识
2、消极自我的建立:
• 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 自我夸大型。自我贬损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 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 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 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激情,生活 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 的动力。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 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 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 心理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 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 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 却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
(四)社会比较
• 费斯廷格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 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 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人 做比较。 • 自我保护与自我美化的动机促使学生与那些不 如自己走运、成功和幸福的人相比;而自我成 功动机强的人更倾向于向上比较,向着那些比 自己更加成功的人比较,促使自己更加成功。
• 总体而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可以归为以下 三点:一是由于身体成熟,他们开始注意、关 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二是由于 人际关系的扩大,他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 人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 进行关心;三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开 始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 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明显的分化,意 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其结果便造成在新 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 一、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 • 成年时期自我的形成,是经过整个青年 期的分化、整合过程之后最终完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期是身心发展的关 键期,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个 体在青年期生理、认识、情感等各方面 的深刻变化,如性的成熟、思维与想象 能力的发展,感受力的提高,使他开始 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内部,开始去发 现、体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迫切要求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独特的理解方式。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讲学课件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教学互动
我的自画像:我是谁?(自我认识与评价) 对自己的身高、体重、体型、外貌的评价: 对自己的智力、优点、特长的评价: 对自己的短处、缺点、弱点的评价: 我的座右铭: 我最欣赏自己的是: 我最讨厌自己的是: 我的烦恼是: 我最近一次流泪: 我的朋友: 我与家人相处: 我的心理是否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会影响一个人如何去认知周围的世界,进而影 响一个人的行为。在相同的环境中,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对于相同的学习条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这都与自 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成熟的自我意识会给个人带 来快乐和积极的社会效果,而不健康、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则 会给个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会产生消极的社会效果。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可见,自我意识是一个复合体,它不仅包括一个人的愿 望、动机,即在过去生活背景中形成的信念、价值观以及对 未来的展望,还包括自豪或羞耻、自尊或自卑、激励或责备 等这样一些情感的体验。自我意识的形成受到个人的成长经 历、生活环境、自我态度、他人评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 且,自我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的经验和 心理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2) 本我、自我和超我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深入探讨了 自我的结构。他认为,人初生时只有一个本能的我(本我), 其功能是一切为生存,其行为表现大多属于原始性的冲动, 遵循的原则只要快乐,肆无忌惮,且个人多不自知。他像一 个幼儿,容不得紧张,希望得到满足,易冲动、非理性、无 组织。自我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媒介,它适应环境中的一些条 件和限制,代表人的学习、训练和经验,遵循现实原则。超 我是社会规范中是非标准与价值判断的代表,它遵循道德原 则,支配、监督个人的一切。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谁更有价值?
一天,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 这时,一位老者,手舞足蹈,欢歌而过。年轻人止 住老者,问:“老人家,你为何如此快乐?”老人朗声回 答:“天地之间,以人为尊,我生而为人;星辰之中,唯 日月灿烂,我能早晚相伴;百草之中,最是五谷养人,我 能终生享用,为什么会不快乐?”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老人家,我觉得很自 卑,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年轻人还是满脸忧伤。老者 微微一笑,说:“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谁自卑呢?” 年轻人刚要回答,老者摆了摆手,继续说:“如果给 你一粒种子,去培育生命,金子和泥土谁更有价值呢?” 说完,老者朗笑而去,年轻人顿觉释然。 其实,只要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就不难发 现,生活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我们通常感觉的那么糟糕, 那么没有希望。
(一)过度自卑
[调适方法]
– 首先应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 改变自己; – 其次,应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 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 做到扬长避短; – 第三,正确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 态度,同化自我但有限度; – 第四,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 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 分潜能和现在表现; – 第五,对外界影响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 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同时保持一定程 度的容忍。
自我意识心理学
自我意识心理学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从事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活动,乃是以其自我意识为中介因素而实现的。
自我意识对个体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而形成与发展了的自我意识则进一步推动着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一,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联结个体,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的概念,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
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构成,并指出客观的我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物质的客我,社会的客我和精神的客我。
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方面。
三种客观的自我,都受到主观我的好或不好的认识,评价,然后产生自我体验,满意或不满意自己,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我要求客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与赞赏。
二,自我意识的功能。
自我意识的主动进取性或被动消极性,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消沉者或受压抑者变得的很被动,是因为他们相信努力是无效的,他们会放弃任何努力,甚至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消沉的自我意识使人们更加抑郁,佩什金斯基和格林纳指出,抑郁是由于个体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对象,这种丧失对本来就缺乏思考力量的个体来说,必然会引起强烈消极情绪与否定的自我认识,从而使自我愈为消沉,以致对社会进一步作出消极反应。
自我意识对学习和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自我意识包含的两个主要成分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个人行为发生重大影响。
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
与自尊心密切相关的是羞耻心。
羞耻心是指由于发现自己在认识上,行为上的不足,缺点和错误而感到羞愧,受到别人侮辱而感到愤懑。
自尊心与羞耻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
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电子教案精选全文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其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自我体验主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3.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在自我评价的指导和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的调节、控制,以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其集中体现自我意识在改造主体和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2.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所引起的。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既可以引起学生注意的分散,也可以借助它顺利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同时紧紧把握住那些吸引学生注意的因素,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其是指个体觉察到外部发生的事情。例如,一个人觉察到门
外有人走动。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其是指个体感觉到自身内部发生的事情。例如,一个人吃了
不卫生的食品,感到肚子不舒服。
(3)对自身的觉知。其是指个体觉知自己是各种体验的主体,这时个体把自己当成一个客体来认识,是对由这些体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觉知。
二、意识的特点
1. 自觉性和主动性
意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指意识能够借助语言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
2. 抽象性和概括性
意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指意识能够借助语言实现对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认识和反映,进而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和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了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3. 自我意识的内容 个体对自身生理状况与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⑴个体对自身生理状况与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即生理自我; 即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身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⑵个体对自身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即 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 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⑶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即心 理自我。 理自我。
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
信任对不信任( ~ 岁 ①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0~1岁) 婴儿期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怯( ~ 岁 ②幼儿前期 —自主对羞怯(2~3岁) 自主对羞怯 主动性对内疚( ~ 岁 ③幼儿后期 —主动性对内疚(4~5岁) 主动性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 岁 ④学龄期 —勤奋对自卑(6~11岁) 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岁 ⑤青春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⑥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 18~ 30岁) 亲密对孤独 ~ 岁 创造性对自我专注( ~ 岁 ⑦成年期 —创造性对自我专注(30~55岁) 创造性对自我专注 完善对绝望( 岁以上) ⑧晚年期 —完善对绝望(约60岁以上) 完善对绝望 岁以上
2. 过度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的一种不满的、 ⑴自卑感是对自己的一种不满的、否定的情 感。 调试方法: ⑵调试方法: 认识过度自卑的危害,下定决心改变; ①认识过度自卑的危害,下定决心改变; 客观的认识自己,无条件的接受自己; ②客观的认识自己,无条件的接受自己; 正确的看待成败,适当的表现自己, ③正确的看待成败,适当的表现自己,享受 生命; 生命; 确定合适目标与抱负水平; ④确定合适目标与抱负水平; 正确看待得失。 ⑤正确看待得失。
大学生心理健康02(自我意识)
❖ 自我肯定: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能积极自我肯定 、积极进取、有积极内省意识的人;
认识你自己
二、塑造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 (一)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
1.用“比较法”认识自己
合理运用比较策略:综合比较、适当的向 下比较。
❖ 案例研究:你在想什么?
认识你自己
0
研究计划 食物
电视与广播 一般想法 对话 人物 自己 休闲活动
杂事与家庭 时间
没想什么 工作
2
4
6
2.6 4.5 5.1 5.3 5.4
8
10
12
14
16
7.9 8
9.6 11 11.1
14.4 15.1
( Csikszentmihalyi & figuski,1982 )
认识你自己
❖3. 用“评价法”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
你在意别人的评价吗?
认识你自己
活动:多角度自我描述
❖ 第一步,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 己的内心;(20个我是谁)
❖ 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 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
认识你自己
一个学生的咨询信件摘录
老师,您好! 我现在很苦恼,刚刚进入大学,我特别希望自 己能够拥有新朋友,但是我身边的同学大部分来自 市区,他们见多识广,而我来自一个小山村,他们 聊的话题我很多都插不上嘴,而且我也发现自己很 孤陋寡闻,为了不让别人看到我真实的水平,我以 沉默来回避,越是这样,我也越来越难融入他们中 间去,现在我感觉自己特别孤单。
心理素质教育第二章 积极的自我认知
放纵的自主——自我中心 放纵的自主——自我中心
• 自我中心是个体凡事从自我出发,以自 自我中心是个体凡事从自我出发, 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 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周围的人 与事,并据此做出行为反应, 与事,并据此做出行为反应,而不设身 处地进行客观思考。 处地进行客观思考。当这种倾向与某些 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结合, 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特征结合,就 会表现出自私自利、盛气凌人、冷漠等。 会表现出自私自利、盛气凌人、冷漠等。
主观我和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理想我与现实的我 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
• 3、自我意识的同一
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 1、具有敏感性: 具有敏感性: • 过于的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过于的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 过于注重自我,时常表现为对自我的不 过于注重自我, 接纳; 接纳; • 2、不成熟性: 不成熟性: 往往自认为能够把握自己, 往往自认为能够把握自己,有时又表现 为意志力脆弱; 为意志力脆弱;
4、自我意识的形成——我国心理学界的理论 自我意识的形成——我国心理学界的理论
• • • •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水平包括: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水平包括: 自我中心期——生理的自我 生理的自我; 自我中心期——生理的自我; 客观化期——社会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客观化期——社会的自我; 主观化期——心理的自我 心理的自我。 主观化期——心理的自我。
三、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观念
• 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及培养途径: 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及培养途径: • 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自我; • 积极地悦纳自我; 积极地悦纳自我; • 有效地控制自我; 有效地控制自我; • 不断地完善自我。 不断地完善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章 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第二节 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小庆:对啊,要是你能约到她,至少说明她不讨厌你。另外,你也可以看看她对你和对别的 男生相比怎么样,她也会和别的男生吃饭吗?会接受别的男生的礼物吗?[社会比较]
张帅: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小庆:那你可以看看她对别的男生怎么样。 小林:你别问我们的意见了,她喜不喜欢你你自己心里最清楚了,回忆一下你和她相处的过 程,你的感觉怎么样,你感觉佳琪的反应怎么样,你肯定知道她是不是喜欢你。[内省] 张帅:我回想了一下,她和我在一起挺开心的,有说有笑,我想她对我还是有好感的吧,我 只是担心如果表白会不会太冒失了。 ……
1 自卑
由于某种生理或 心理上的缺陷或 其他原因所产生 的对自我认识的 态度体验。
2 自负
过高地估计自己, 对自己的肯定评价 往往过当。
3 自我中心
从自我的角度、标 准去认识、评价和 行动。
第二章 他人眼中我为谁——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目录
第一节: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调适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1) 自我认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自我体验:我对我自己感觉怎么样 (3) 自我调控:我将如何改变自己
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调控。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乔哈里资讯窗
关于自我意识,心理学家乔瑟夫·卢福特和哈里·殷汉提出“乔哈里资讯窗”(Johari Window) 理论,“窗”是指人的自我意识,就像一扇窗户。
3-5人一组交流分享,讨论如下问题:周围的人 对你的认识一致吗?别人对你的认识与你对自己 的认识一致吗?是否每个人对你的评价都是客观 的?你怎么综合大家的看法和自己的认识,形成 一个较为客观和完整的认识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章 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1 自卑
由于某种生理或 心理上的缺陷或 其他原因所产生 的对自我认识的 态度体验。
2 自负
过高地估计自己, 对自己的肯定评价 往往过当。
3 自我中心
从自我的角度、标 准去认识、评价和 行动。
第二章 他人眼中我为谁——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目录
第一节: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调适
别人知道 别人不知道
自己知道 开放我(公开区) 隐藏我(隐藏区)
自己不知道 盲目我(盲点) 未知我(未知区)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认识的矛盾性 2、自我体验的情绪化 3、自我调节的中心化 4、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性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偏差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1) 自我认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自我体验:我对我自己感觉怎么样 (3) 自我调控:我将如何改变自己
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调控。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乔哈里资讯窗
关于自我意识,心理学家乔瑟夫·卢福特和哈里·殷汉提出“乔哈里资讯窗”(Johari Window) 理论,“窗”是指人的自我意识,就像一扇窗户。
第二章
他人眼中我为谁——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主讲人:XXX
第二章 他人眼中我为谁——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目录
第一节: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 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调适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认识自己并不难,每一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 猎豹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它通常会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30米的距离,然 后猎捕猎物。猎豹猎捕时的时速度最高可达到120千米/小时,且仅一脚着地。但猎豹最多 只能跑3分钟,超过此时限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们会因身体过热而死。奔 跑3分钟后,猎豹要花更长的时间来休息。猎豹通常在1分钟内即可猎捕到猎物,但成功的 概率只有1/6。 猎豹遇到鹿群的时候,通常会飞快地奔向鹿群,鹿群则快速分散。猎豹会选中一只鹿 为目标,朝着它冲刺,而那只被追逐的鹿也以惊人的速度狂奔着。鹿并没有跑直线,而是 不断地改变奔跑的方向,迫使猎豹消耗其体力从而减慢速度。突然,猎豹停住了,因为它 没有力量再跑了。 ——那只鹿逃脱了。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它们认识自己也认识敌人。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课目标与要求】:掌握:1、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
2、自我意识的影响要素。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到性。
熟习1、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矛盾。
3、大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调理。
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的问题。
【教课重难点】:要点: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到性、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矛盾;难点:自我意识的性质及内容;【教课课型】:新讲课【教课方法】:PPT演示、解说法、议论法、游戏法【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内容】:导入:( 5 分钟)学习地图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
一个“贵”字就把正确认识自己之难、之重要生动鲜亮地勾画出来了。
“东施效颦”就是因缺乏自知之明而闹出来的笑话。
人生在世,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一些学生常常叹息:理想的我那么高大,而现实的我却这样微小。
他们经常为无形的却有真切的自我疑惑,心理出现失衡现象,这就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带来的心理问题。
本章主要就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培育等方面进行商讨。
心灵指引最大的成功就是自己征服自己的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对自己的不知足,是任何真切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点之一。
——契科夫剖析“事例 2-1 :成败带来的自我认识”对于这个事例,你有什么思虑?·总结学生讲话,引入本章内容。
早在古希腊期间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古语“人贵有自知之明”,表示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自己的要求。
人类向来在不停探究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
对于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他们踊跃关注的课题。
心理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认为自己是如何一个人,比他真切是如何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依照自己认为是如何一个人而行动的。
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踊跃的认识,才能在环境的适应、个体的发展上,获取较满意的结果。
所以踊跃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括一、自我意识涵义界定:自我意识一般是指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四周环境关系的认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第二章 健全的自我意识--成才的首要内因
• 2、优化自我意识的途径
• (1)正确地认识自我 1)全面深刻了解自我 2)客观准确评价自我 • (2)积极地悦纳自我 • (3)有效地控制自我 1)合理定位理想自我 2)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
自我意识就是“ 自我意识就是“认识自己与对待自己的统 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 一”。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 体验和愿望, 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 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社会性、 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社会性、 能动性等特点,对个体的人格形成、 能动性等特点,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发展起调 监控、矫正作用。 节、监控、矫正作用。
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美国艾里克森对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划分: 美国艾里克森对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划分: 婴儿期( 1.5岁),信任感 怀疑感。 信任感1)婴儿期(0-1.5岁),信任感-怀疑感。 儿童早期(1.5),自主感羞怯感 自主感羞怯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羞怯感。 学龄初期( ),主动感 内疚感。 主动感3)学龄初期(3-5岁),主动感-内疚感。 学龄期( 12岁),勤奋感 自卑感。 勤奋感4)学龄期(6-12岁),勤奋感-自卑感。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 自我混乱期。 自我同一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自我混乱期。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孤独感。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孤独感。 亲密感 成年期(25-65岁),创造力 自我关注期。 创造力7)成年期(25-65岁),创造力-自我关注期。 成熟期(65岁以上),完美感 失望感。 岁以上),完美感8)成熟期(65岁以上),完美感-失望感。
• 消除矛盾冲突,实现自我意识与理想人 消除矛盾冲突, 自我的接近与统一的方法: 自我的接近与统一的方法:
大学实用心理学教案5 自我意识
第二章自我意识【教学目的与要求】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过程和意义,有意识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学重点】自我意识的功能【教学难点】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学思路】提问、案例【授课方式】电化教学【课时】2【启发式提问】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如何完善自己?【指定参考书】《大学生实用心理学》【参考资料】《发展的自我》罗伯特·凯根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本节要点】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功能一、自我意识的概念提问:大家认为自我意识是个名次还是动词?[1]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印第安人的营地》这部小说中描述:尼克随父亲到印第安人的部落为一个妇女接生。
当他们抵达印第安人营地时,尼克听到产妇的尖叫声。
在尼克的脑海里,父亲之所以赶到那个营地,目的是为了解决尖叫声。
在接生过程中,尼克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产妇的痛苦和父亲沾满鲜血的双手。
然而,正是一个女人的勇气和一个男人的技术,使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世界。
在乘小船回家的途中,尼克注视着父亲那双有力的手,以及那双手所作出的有规则的划桨动作,他想到了印第安人营地的那个小生命,想到了自己与生命的关系,想到了自己的来之不易,他心里感到平静和感激。
[2]一位母亲为周末的晚餐而心烦意乱,因为那顿晚餐别具意义:女儿和女婿要来,儿子及其女朋友也要来。
它既要为丈夫爱吃的菜肴而操心,又要给未来的媳妇留下好印象,还要照顾到已经事业的女婿的情绪。
于是,她来到超市,匆匆购物。
当正准备离开超市时,她遇到一位母亲,带着白痴的孩子,手里拿这两种不同的芥末向他询问价钱。
就在这一瞬间,她震惊了。
那天晚上,当她的孩子和客人入睡后,她却睡不着。
她开始哭泣。
她为周末的那顿饭在忙碌些什么?那位带着白痴儿子的母亲在忙碌些什么?她在购物时想些什么?那位手里拿这两种芥末在问价钱的母亲在想些什么?所有这一切,使她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关于自我概念的界定看,大致有以下三类不同的看法:第一类,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 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 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 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 自我意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 从知、情、意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 验、自我控制”; • 从自我本身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与心理自我” 。
6、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 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 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 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认知水 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 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 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 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人生打击时,尽管 理智上能够理解,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 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 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 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 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 乏,当应激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 老师、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 • 应当指出的是,独立并非意味着独来独 来,独立并非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指 导,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而在于个人 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
(一)知、情、意的自我意识
•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 我的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 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解决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 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 生的。主要集中在“能否悦纳自己”、“对自 我是否满意”等方面。 •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 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
2、消极自我的建立:
• 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 自我夸大型。自我贬损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 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 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 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激情,生活 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 的动力。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 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 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 心理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 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 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 却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
(四)社会比较
• 费斯廷格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 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 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人 做比较。 • 自我保护与自我美化的动机促使学生与那些不 如自己走运、成功和幸福的人相比;而自我成 功动机强的人更倾向于向上比较,向着那些比 自己更加成功的人比较,促使自己更加成功。
(二)空间上的“自主性”
• 象牙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背景 下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网络更为学生提 供了无限广阔的平等自由的学习与交流 空间。
(三) 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 • 大学生的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往往表现 出不一致性,特别是大学高年级学生, 一直处于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但随后 到来的人才市场职业选择常常使他们长 期建立的“高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 变得摇摇欲坠。 • 高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的不平衡,生理、 心理与社会自我发展的不平衡都直接影 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 个体自我意识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能力 一定程度的成熟基础上发生、发展的, 它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 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许多社会因素对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生理、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 意识的发生
• 自我意识发生或形成主要有物—我知觉 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 的掌握三个标志。 • 在最初的意识发生和发展中,主体意识 是先于自我意识而发展的,主体意识是 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 (一)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 • 大学并非人生必经时期,对大学生而言, 思想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依赖,生理上 的成熟与心理社会性成熟的滞后的存在 着深刻的矛盾。 • 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到了应该是自立的、 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但校园相对 单纯的学习生活又使他们应当承担的社 会责任从时间上向后延续。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 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 面: • 1、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 主观我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 是自我中积极主动的一面。主观自我与 客观自我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个 人对客体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一,是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自我同一性” 的形成,更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标志。
(二) 反射性评价
• 在生活中,那些与我们生活无关紧要的 人有时并不会给予我们清晰明确的反馈, 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与反应中来了 解自己。 • 我们常常依据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 自己,这一过程称之为反射性评价。
(三)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 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在内部线索微弱或 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外在行为来推断 自己的特征如性格、态度、品质、爱好等。如 当学生参加公益事业时,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 高尚的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 内部线索了解自己,如想法、情绪来了解自己, 而且比外显行为更准确,因为行为易受外在压 力的影响,更易伪装。 • 个体的行为既具有外显性更有内倾性,因而依 据自己行为的判断为自我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 依据。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
• 1、积极自我的建立:自我肯定,即对自 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 这种积极自我的特点是在经过痛苦的选 择与调整之后,大学生逐渐成长,使自 己的理想我与现实我趋于统一,主观我 与他观我趋于一致,对自我的认识更加 深刻、客观、理性。积极的自我不仅了 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自己的不 足与劣势,他能够分析哪些是通过努力 可以达到的,哪些是属于无法企及的, 从而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向着理想自 我迈进。
5、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 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健全自 我意识与成熟人格的标志。但是,由于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在发展过程中,心 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可能对自己有正确 的认知,因而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出现 自信的偏差:自卑或自负。自负是一种 过度的自信,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缺乏 自知之明,往往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人,不能与 人和睦相处。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表 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 定,。
(二)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
• 生理的成熟和发展只是形成自我意识的 前提,并不能必然保证自我意识的形成 和发展。 •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 发展还有赖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与他 人相互作用。 • 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体 根据他人对本人的反应和评价而发展的, 由此产生的自我观念称为“镜中我”。
• 总体而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可以归为以下 三点:一是由于身体成熟,他们开始注意、关 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二是由于 人际关系的扩大,他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 人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 进行关心;三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开 始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 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明显的分化,意 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其结果便造成在新 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
(三)影响自我意识的社会因素
•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 他人的评价、参照群体等。 • 青年时期自我意识的转变包括:从依靠 别人的评价转向独立评价;从评价别人 转向自我评价;从具体行动的评价转向 运用个性品质评价,从单纯依靠表面现 象与行为的效果转向动机与效果统一的 评价。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 一、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 • 成年时期自我的形成,是经过整个青年 期的分化、整合过程之后最终展的关键期。个 体在青年期生理、认识、情感等各方面 的深刻变化,如性的成熟、思维与想象 能力的发展,感受力的提高,使他开始 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内部,开始去发 现、体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迫切要求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独特的理解方式。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
• 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标志,它不 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个 体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 渐形成的。一般而言,大学生对自己的 认知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逐渐形成。
(一) 他人的反馈
• 通常,别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 格等给予清晰的反馈,从而增强我们对 自己的了解。当我们被老师告诫要更加 大胆一些,更加主动,更加勤奋一些时, 我们便会从反馈中得知:自己有些害羞, 不够主动,学习不够勤奋。 • 特别是当许多人的看法一致时,我们就 会相信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从而确定自 己是这样的人。激励对成长中的大学生 是非常重要的。
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 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情与爱 情的滋养,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 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 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 望着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己,希望 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又受着心灵闭锁的影响,总 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 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 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与沟通思想。这也是大 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 的原因所在。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 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 “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 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当 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 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 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 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 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 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 价。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 “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 自制力弱的人”等。所有这一切,都是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