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悌篇

合集下载

国学论语之孝悌

国学论语之孝悌

• 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名气书法仅次于王羲之, • 也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晋书》中记载他“少有 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 为一时之冠。” • 他娶的是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两人感情极深, 但新安公主却对他一见钟情,逼着他跟表姐离婚, 再娶公主。王献之一生郁郁,病重将死的时候,别 人问他对自己这一辈子有什么看法,他说:“不觉 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 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 则师。”
•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 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 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 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 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 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堂小测
《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 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 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 、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 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 ”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 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王凝之,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王献之 的哥哥,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 •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 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 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 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在“乌台诗案”的过程中,苏辙愿意 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苏轼赎罪,结果被 贬为筠yún州监酒。后来苏轼第三次被 贬,居于儋dān州,位于海南,而苏辙 也因为哥哥而受牵连被贬雷州。东坡居 海南,子由居雷州,正是一南一北隔海 相望。

对弟子规孝悌的理解

对弟子规孝悌的理解

对弟子规孝悌的理解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360 句、1080 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弟子规》中的“孝悌”是指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它强调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孝悌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尊重和关爱父母和亲人,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兄长和长辈,虚心向他们学习和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学习《弟子规》中的孝悌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一、孝悌篇

一、孝悌篇
注释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b^),名商。 易: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 致:奉献。
大意
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 上能奉献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 我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一章的进 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以及他的学 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 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 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 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大意 鲁定公问:“君主使用臣下,臣子事奉君主,各自应该怎样做呢?” 孔子说:“君主使用臣下应该以礼相待,臣子事奉君主应该以忠心相待。”
评析
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 但是,这个思想后来被统治者故意曲解为: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 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y2n),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大意
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总说能养活爹 娘就行了。至于狗马都还能得到人的饲养呢。如果对父母不是诚心诚意 敬重、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 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 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因为此说比较妥贴。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高兴, 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而为之担忧。”
评析
春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弑父的 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制度, 孔子就特别强调“孝”,所以这一章还是谈“孝”。 要求子女从内心深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绝对服从 父母,但这是要给予批评的。

《论语》中的孝悌观之解读

《论语》中的孝悌观之解读

《论语》中的孝悌观之解读摘要:《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语行事汇编,内容比较分散,但把所有谈孝悌的内容归纳到一起的话,我们发现它还是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学说体系。

《论语》中所说的孝悌观存在许多独特之处,其中有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论语》;孝悌观;儒家;基督教伦理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孔子身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对周公推崇备至,故一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论语》中孔子从理论和实践的双向维度对传统的孝悌之道作了新的阐释和发展,强调子女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论语》中的“孝”被定义为衡量一个人品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孝”的核心在于无违和从礼孝,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首先是孝顺。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孝悌之道的关键还在于有无孝敬之心。

孝敬之心又具体落到“无违”这一点上。

若无孝敬之心,则物质上的赡养便会同动物之间的“能养”一样,根本无法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这就要求子女对父母持恭敬之心,要做到尽可能地顺从父母的意志,满足他们的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遵从已有的“礼”制。

如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这就是强调“孝道”的施行不能违背“礼”。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做到:“事之以礼,谓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之属也。

死,葬之以礼,谓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祭之以礼,谓春秋祭祀以时思之、陈其簋而哀戚之。

不违此礼,是无违之理也。

”只有依礼而行,才能真正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

由此可知,“孝道”施行的本质还在于无违。

孝心始终是孝行的发端。

《论语》强调施行“孝道”一方面要做到“无违于礼”,另一方面也要做到“无违于志”。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指出对于父母的孝顺体现在继承父母的遗志。

关于孝的古训

关于孝的古训

关于孝的古训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就有许多关于孝的古训流传至今。

这些古训不仅是对孝的肯定和赞美,更是对子女尊敬父母、关心家庭的教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几个关于孝的古训,并探讨其深层含义。

我们来看看《论语》中的一则古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强调了孝顺的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

孝顺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孝顺的子女不仅要言听计从,更要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的生活和健康。

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孝顺的内涵。

另一个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是关于孝的重要教诲。

这句话告诫子女们要用自己的行为标准来衡量对待父母的态度。

正如我们自己不希望受到不尊重和不关心的对待一样,我们也应该尊重和关心我们的父母。

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不仅能够给父母带来快乐,也能够培养我们自己的品德。

还有一句“敬老尊贤,怀忠恕信。

”这句古训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智者的崇拜,同时也强调了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

一个孝顺的子女应该对父母充满敬意,同时也要学习尊重那些有智慧和经验的人。

在家庭中,忠诚和信任是维系亲情的基石,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家庭才能和谐稳定。

我们来看看一句“孝悌忠信,天下之伦也。

”这句话强调了孝顺、尊敬兄长、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

孝顺是最基本的美德,尊敬兄长是家庭和睦的基础,而忠诚和信任则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保障。

只有孝顺、尊敬、忠诚和信任共同存在,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通过对这几个关于孝的古训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孝顺的内涵是多维度的。

孝顺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孝顺,才能真正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的许多关于孝的古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孝顺的内涵,使之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和品德的养成。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孝顺,我们才能真正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A4打印完整版)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A4打印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孝悌友信-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孝悌友信-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孝悌友信-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孝悌友信-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一二]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

论语目录xué 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 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 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 yī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 shí èr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shí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卫灵公第十五jìshì dì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 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孝悌观”综述

论语“孝悌观”综述

论语“孝悌观”综述文传学院09中文一班090102048 刘丹“天下归仁”是孔子一生为之努力的终极目标。

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有子所说的一句名言:“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也。

”在“仁”的储多道德要求中,“孝”与“悌”被看作既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在《论语》中,有关“孝悌”的章节达16处之多,足以见得孝悌观念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

同时,这种观念已深深地沉淀于我国民族心理之中,对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时至今日,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美德之一。

其实,孝的思想早在孔子以前就已产生,在西周的铜器铭文之中“孝”字从老从子,象征老人扶子之行,象征年轻人搀扶族中老者。

“孝之本宜,恐非限于父母,诸父诸祖亦应善事。

”(《金文诂林》卷八) 在远古的氏族和部落社会之中,“孝”的意义是很广的,是指对本族中年长者的尊重、敬爱、赡养和祭祀。

随着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孝”也由对族中老者的尊敬变成对父母的关爱,成为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甚至在今天,对生者的“孝”更为受到重视。

但是综观《论语》里的孝道思想,跟上古时期更为接近,那就是“孝”不仅仅是对父母在物质上的供养、精神上的抚慰和祭奠。

还是忠于国家的品德基础,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士的标准之一。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传统意识形态的动摇,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之下,传统宗法社会中维持人际关系的孝道思想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子弑父、臣弑君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整饬社会秩序,重建孝道伦理的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就从两点来分析。

(一)孔子认为,“孝”是小辈或者臣子依据一种更高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根据一定的认识论方法处理与君和父的关系的一种品性。

论《论语》中的“孝悌”思想

论《论语》中的“孝悌”思想

论《论语》中的“孝悌”思想作者:郭百华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27期论文提要:“孝悌”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孝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孝悌”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儒家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儒家用以规范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一、孔子其人《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鲁哀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字仲尼,姓孔氏,故因名曰丘云。

”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但“丘生而叔梁纥死” 1,孔子的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对其“孝悌”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

尤其在孔子的思想学说的中心思想“仁爱”中可以有明显的体现。

“仁”,《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亲也从人从二”,最初便是指亲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而孔子提出的“爱人”在当时诸侯争霸战争频发的春秋时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并从最初级的社会结构——“家”为出发点,给人以良好德行的最低要求——“孝悌”。

以下便从由孔子门人整理的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为出发点,由此作为文献依据来探究孔子所阐释的“孝悌”思想。

二、“孝悌”釋义《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者”。

即是对父母好、尊敬。

《尚书》中有:“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这里把孝的含义扩大为友爱兄弟,也就是包含了“悌”的意义。

《论语·学而》中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以君子为例,君子专心于基础的工作,基础确立了,“道”就会产生。

而“孝悌”就是“仁”的基础,由此可见孔子及其儒家学派是把“孝悌”放在了一个极具重要的位置,认为“孝悌”正是做人的一个重要基础,它会影响到人的各个方面。

对人品德优劣的鉴定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论语·学而》中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意为后生小辈,在父母身边就应该孝敬父母,离开家后就应做到敬爱兄长。

关于孝悌的古诗句

关于孝悌的古诗句

关于孝悌的古诗句1. 关于节孝悌诗句有那些,1、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孔子《论语》译文:你知道这个孝道的本源,是从甚么地分取法来的?它是取法于天地的,天有三光照射,能运转四时。

以生物覆帱为常,是为天之经。

地有五土之性,能长养万物,以承顺利物为宜,是为地之义。

人得天之性,则为慈为爱。

得地之性,则为恭为顺。

慈爱恭顺,与孝道相合,故为民之行。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译文: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4、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尽心上》译文: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5、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译文: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林逋《省心录》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译文: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8、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春秋《礼记》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春秋《论语·里仁第四》译文: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春秋《论语·里仁第四》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2. 关于孝悌的名言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2,母亲的心是女儿的天堂.——柯罗里3,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4,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5,母亲犹如光辉灿烂的朝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论语·孝悌

论语·孝悌
论语的智慧·孝 悌
永发乡学校
张艳侠
孝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1《论语·为政》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是忧。” 《论
语·为政》
孝悌
(2)礼待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知 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 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孝悌
(3)色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 能有养;不敬,何以別乎?”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 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孝悌
(4) 劝谏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 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为政》

国学第五册《论语》

国学第五册《论语》

“ 事”,侍奉。“几”,轻微,和顺委婉。“劳”, 忧虑。
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过错,要委婉地劝谏 。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意见,态度仍然要恭敬,不要冒犯 他们。子女即使忧虑发愁,也不抱怨。
2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 惧。”《里仁第四》
32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鲁国拥立敬归的妹妹齐归生的儿子公子裯为国君。穆叔 不愿意,说:“太子死了,有同母兄弟就立他,没有就立年 长的。年纪差不多就选择贤能的,贤能又差不多就占卜,这 是古代的常规。死去的子野并不是嫡子,何必非要立他母亲 的妹妹的儿子?而且这个人,居丧却不哀痛,父母死了反而 有喜悦的脸色,这叫做不孝。不孝的人,很少不捣乱的。假 如立了他,必然造成季氏的忧患。”季武子不听,结果立了 他。等到安葬襄公,三次更换丧服,丧服的衣襟脏得好像旧 丧服一样。当时昭公已十九岁了,还有孩子脾气,君子因此 知道他不能善终。
本文选了《为政》篇中孔子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 、子夏问孝的应答之辞,孔子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实 际情况,作了各不相同的具体回答。这一方面显示了“孝” 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 念。
第一则因为孟懿子之父孟僖子曾留下遗命让他向孔子 学礼。古人不仅生时讲礼,对丧礼、祭祀之事也十分谨慎。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9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一、孝敬 01 孝为根本
10
Fiona的语文课
跟张老师一起学国学
01 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 者,其为人之本与!” 《学而第一》1.2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的是《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大家可能对这句话比较熟悉,在康熙年间,有一位叫做李毓秀的秀才以这句话为总纲领,编写出了一部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 《训蒙文》,也就《弟子规》,三百年来《弟子规》已成为启蒙养正,教育后辈的最佳读物,这句话也被大家所熟识。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1) 弟子:指圣贤弟子,具体而言指孔门弟子。

(2) 入:指在家。

(3) 出:指外出拜师学习。

(4) 悌:指敬爱兄长。

全句译过来就是-孔子说:“弟子, 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从中觉悟,圆满自己的德行。

这一章孔子讲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入则孝,出则悌”:孝悌之义,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讲的都是伦理亲情之爱,要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这是做人的基本。

第二个层次,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走到社会上,则要言语谨慎,笃诚守信,用爱亲人的心去博爱众人,还去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一个人做到这些,他就走出了一己之爱,能够有天下大爱,他就能为社会做更多事,走得更远。

以上两个层次都做到了,孔子才提出第三个层次,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你要是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在这里,文、行是合一的,指自己去力行圣贤教诲。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层次是不断递进的,孔子首先要求的,是对父母兄弟的血亲之爱,做到行孝悌;然后发展到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做到“谨、信、爱众、亲仁”,培养出良好的德行后,再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教化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进步。

实际上,这是孔子指出的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正确过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七事具备,方以为人,这七事做到了,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个“人” ,要先立德学做人,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

国学课本《论语》全文

国学课本《论语》全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孝悌篇心得

论语孝悌篇心得

论语孝悌篇心得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家庭和睦快乐的要法,下面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孝悌篇心得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孝悌篇心得篇一把孝悌篇放在最后,并非认为它不重要,而是很重要才放在最后来谈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第,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第一)什么意思呢?有子(孔子学生,姓子,名若)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篇第一)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子便敬爱兄长;处事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后,有剩余力量了,就再去学习文献。

”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家庭和睦快乐的要法,在交友、处世、求学等事之前便应该学会的。

既然孝悌如此重要,我们平日自当好好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与父母弟兄相处时难免有不容易或矛盾之时,那么我们怎么恰当的处理呢?比如对待父母的年龄。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篇第四)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这一点我们当特别注意,一定要及早行孝,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然而,孝敬父母与在外求学、求职之间不能不说是一对矛盾。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篇第四)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我们做子女的尽量做到不远走天涯海角,更不能漂泊不定。

出门在外,一定要让父母知晓自己的情况,免得他们牵肠挂肚。

倘若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以显父母,乡里称道,父母在家一定会骄傲、快乐。

当我们与父母有意见分歧时,是否要与父母争个面红耳赤呢?曾几何时,少不谙世,与父母偶有不和,便出言不逊;心有惭愧,烦恼于坚持己见与孝敬父母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浅析《论语》中的孝

浅析《论语》中的孝

浅析《论语》中的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在《论语》中被视为人之大德。

孝是一种家庭伦理道德,它不仅是家庭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可以表现为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照顾和孝顺,同时也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教育和关注。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角度来浅析《论语》中的孝。

首先,孝顺父母是人的第一责任。

《论语》中多次提到“孝”这个概念,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孝顺父母三千里”。

这句话常常被误解为孝子应该离家远行三千里才算是真正的孝顺。

然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孝顺父母应该是全方位的,无论在身边还是远离故乡的地方都应该尊敬关爱他们。

孝的实现不单单表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

在孔子看来,父母是最亲近的人,他们把我们抚养成人,让我们受到教育和培养。

因此,孝道是人类道德的基础,孝行是一切行为的起点。

其次,孝是个人的美德也是家风的体现。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孝行的重要性,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应该先从家庭做起,做到孝悌为始,才能做到当一个完美的人。

孝悌的使命重大,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孝悌不价值不仅仅是单一的,而且要对社会和个人进行积极的塑造和教育。

因此,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孝行都是必须有的,这也既是个人修为的表现,也是家风家教的体现。

此外,《论语》中还体现了孝顺的实践方式。

孔子认为孝顺不仅仅是孝恭,而是孝爱、孝敬、孝慈、孝承等综合的表现。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给予物质,关键还在于给予感情和心灵上的关怀。

孔子以自己的言行践行了孝顺。

他的母亲仪仲非常优秀,对孔子的影响甚大。

母亲去世后,孔子对她产生了更深的思念和缅怀。

孔子在为母亲制造棺木时,他亲自压实坟土,涂上墨水,亲口吐血在棺材上,这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孝爱。

孝敬在孔子的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他说过:“尊老爱幼,是亲戚朋友处所”。

只要做到遵守这种伦理准则,就会有利于健康、长寿和家族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心的同学可以把答 案写成一封信寄给你父 母。答对4题以下的请你 以后多与父母沟通。
5.你父母亲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___________。
6.你父母亲喜欢做的运动是____________。
7.你妈妈经常用来教育你的口头禅是_______。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知道吗?
1.家庭父母年收入约为 2.每年家中生活费约为 3.每年自己支出 元 元,占年收入的---
元,占父母一年收入---
4.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一般情况下,估算自己
消费约 元
请你如实回答。 1.你父母亲的生日是_________。 2.你父母亲穿_______码鞋。 3.你父母亲喜欢颜色是________。 4.你父母亲喜欢食物是________。
《论语》孝悌篇

《说文解字》云:“孝,善事父母者。”
“孝”的地位
1·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本与!” “孝”与“仁”的关系
——孝为仁之本
何为“孝”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 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 喜,一则以惧。” 2· 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 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 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 礼,祭之以礼。”
你认为上述五点,哪一点为孝的中心观点?
何为“孝”
生前
养、敬、知、爱
身后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外公的秘密
本片获得了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魅力 城市单元大奖。
பைடு நூலகம்
大家还记得这些画面吗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从来就没冷过 因为有你在我身后 你总是轻声地说黑夜有我 握住是你冰冷的手动也不动让我 你总是默默承受这样的我不敢怨尤 好难过 现在为了什麽不再看我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你为什麽不说话 从来就没冷过因为有你挡住寒冻 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沉默不说 你总是在我身后带着笑容 你总是细心温柔呵护守候这样的我 你最心疼我把眼哭红 记得你曾说过 不让我委屈泪流 现在为了什麽不再看我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你为什麽不说话 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沉默不说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你为什麽不说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