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研究方案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浅探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浅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中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发展的群体,其人际交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科技的普及,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日益突出,表现出群体性、普遍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很多中学生在与周围同学、老师、家长等人的交往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沟通不畅、固执己见、依赖性强、情绪波动大等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以期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
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有:1. 分析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其成因;2. 探究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3. 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报告等资料,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因素。
2. 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其对人际交往问题的认识、看法和经验,了解其具体情况和需求。
3. 经验总结法:收集和整理相关专家、教师、社工等人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方法,结合研究结果,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内容和框架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概述:说明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2.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分析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包括个体、环境、教育等方面因素。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各方面因素的交叉影响和相互作用。
3.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出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对策,包括个体、家庭、学校等方面,旨在帮助中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
4.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展示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解决对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关于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些研究:
1. 人际关系状况:研究发现,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和问题。
一些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中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关系紧张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常常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人际交往能力: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对其人际关系的质量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社交能力强的中学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心理压力。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于提高其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4. 人际交往的策略: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一些特定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质量。
例如,主动沟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原谅等策略都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5. 家庭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等因素都可以影响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关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促进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发展。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2019年文档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目前很多中学生是独生子女,良好的家庭条件使他们多数是从充满溺爱的儿童时期成长起来的,这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并且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现有的人际交往障碍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强化教师和家长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关注和重视,有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整体的安定发展。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一)心理障碍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年龄多为13-18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在生活上渴望独立和自由,因此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叛逆心理,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少,在遇到问题时很难凭个人能力解决,所以在遭遇失败挫折后就产生了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是造成初中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方面由于成绩和外貌等原因影响,不少初中生在对比这些因素时会觉得自己不如同学,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常常感到自卑,从而使人际关系发展产生障碍;另一方面家庭因素也是初中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部分中学生家庭贫困使他们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往往感到自卑。
(二)社会和学校因素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不少中学生更希望在网络游戏里发展自己,由于游戏人物、场景等更能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不少中学生会选择生活在网络游戏里。
但当他们再次回到现实时就会感到特别的无助、困惑,久而久之部分中学生就会与同学之间产生代沟,从而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此外,学校也是造成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重要因素,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大多数中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在校园管理中很多中学会采取封闭的管理政策,这样不仅束缚学生的自由,而且由于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使得他们在离开校园后就遇到了很多人际交往问题。
不仅如此,多数学校仍然注重传统的应试教育,按成绩排名分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些教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经常与他们发生互动,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出于嫉妒等心理会选择不与学习好的学生说话,这样同学之间就产生了隔阂,从而影响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教育方案研究与实施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教育方案研究与实施导言: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实施的教育方案。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教育方案,并提出一些实施的建议。
一、了解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在制定教育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亲密关系的建立、同辈关系的处理、社交技巧的培养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智力情感智力是指人们在情感方面的智力表现,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等。
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智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
在教育方案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课程、情感管理训练等方式来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智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三、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培训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中学生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教育方案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中学生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中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四、鼓励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开拓视野,增加社交经验。
在教育方案中,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企业、社区服务等,让中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建立支持系统,提供咨询和帮助在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教育方案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支持系统,为中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这个支持系统可以包括学校的心理辅导师、班主任和家长等,他们可以帮助中学生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结语: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开阶段材料
课题名称:“十二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与策略创新研究》子课题名称: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单位: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阶段材料宁江区实验中学王海燕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一、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测查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其学习、生活、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提倡通过交往,相互学习,构筑高尚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个人的喜、怒、衰、乐得以应有的表达而感到心情舒畅。
为了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我们对我校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了测查。
从测查可以看出有27.8%的学生人际关系处于一般及以下,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进行搞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和辅导。
1、对象与方法:为了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我们对我校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了测查。
采用《中学生心理诊断》一书中的“人际关系”测查表。
发放测查表497份,收回有效表455份。
2、结果显示:19.6%的学生人际关系很好,53.6%的学生人际关系较好,另有26.8%的学生人际关系处于一般及以下:人数所占比例人际关系很好 89 19.6%人际关系较好 244 53.6%人际关系一般 103 22.75人际关系较差 19 4.1%人际关系很差 0 03、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
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
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
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阶段研究计划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阶段研究计划本阶段实验时间: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
一、情况分析经过半年的研究实施,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
老师们对如何开展课题活动的研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在研究实施中的问题:比如老师参与研究的力度不够;组织老师参与研究的途径不够有效;各项活动的素材积累不够等等。
为了能让研究更有效的开展,获得更有效的成效,在此阶段我们要做出详细的计划。
二、研究目标与任务该阶段是本课题主体研究阶段,其主要实践工作有:1、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
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我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所选的班级内展开有针对性的活动,小组定期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具体工作安排5月份: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立课题总体实施方案,讨论本阶段课题实施计划。
6月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问卷调查,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8月份:分析我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得出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哪些障碍及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客观的书面研究报告。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
10月份:课题组部分成员分年级给学生做关于如何克服交往中的障碍方面的专题讲座。
要求讲座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写好讲座材料。
要求学生写出听讲后的感受。
2012年3月至8月1.课题组成员撰写反思:本学期参与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2.课题组成员研讨会:交流反思。
3、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工作目标。
4、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3 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与疏导研究结题报告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本人严格实施《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课题方案》,研究了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现状,结合教学的工作,切实加强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对策的研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课题的提出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这一切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
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青春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只要稍稍不注意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也是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贯彻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中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课题研究
中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课题研究课题名称:中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研究组组长:石子成研究组副组长:李妙妙成员:石子成李妙妙张英飞李黎明李善若讲师:李宽单位:江城一中高一(6)班一、问题背景自古以来,人际交往是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而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掌握这项技术,我们可能会在社会行为活动中失去主动权,因此我们将从主动变为被动,直到被社会淘汰。
俗话说:“刀子不快,石头会磨;人不快,世界会学习”。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21世纪,这是一个需要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合作共赢的社会。
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我们就不会有一个好伴侣,这相当于我们的价值被社会否定。
这样,我们就会“生来无用”。
我们不可能独立于群体而存在。
如果我们想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我们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我们会从他人那里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因此处理人际关系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二、课题目的通过对这个主题的研究和讨论,让我们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研究讨论学习中把所学的从理论知识变为实践过程。
在肯定别人价值的同时也让自我价值得以体现,让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并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自己意识到他人的存在,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三、研究过程〈1〉2021年3月1日~3月15日小组成员确立课题以及讨论相关事项(2)从3月16日至2022年5月31日通过网上检索相关资料;(3)从6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4)7月2日至2022年7月31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5)研究小组成员8月1日至2022年8月25日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
〈6〉2021年8月26日~9月1日确立报告并完成总结四、课题研究成果中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作者:史自成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是合作与沟通。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第一篇: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开题报告我校申请的科研课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本课题政治组同志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作了较为广泛的调查,掌握了一定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现在已经准备就绪,即日起正式开题。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
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当前,农村学生教育存在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在生活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础,部分学生不原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存在种种交往心理障碍,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授以人际交往知识,使其掌握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不论对学生本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马加爵事件发生以后,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已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在国外,人际交往已是成功人士的必修课;国内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开始注重人际交往能力,这促进了我国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课题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2.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与运用;3.人际交往技巧及运用;4.适合农村中学生的孤僻性格及闭锁心理的转变解决方法;5.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交友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的学生交友指导;6.非正式群体对农村中学生的个体成长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①使农村中学生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学会与人交往;②在交往实践中提高交往技巧,形成健全的人格;③使学生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往范围可以扩展到全世界,但更要正确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才能健康成长;④转变少数同学孤僻的性格和闭锁的心理及解决他们的各种交往心理障碍。
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沟通障碍、交往紧张和忧伤问题研究结题报告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本人严格实施《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课题方案》,研究了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现状,结合教学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中学生沟通障碍、交往紧张和忧伤问题研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课题的提出中学生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这一切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
本课题的实施,能初步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的原因及状况,教育者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矫正其不当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是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学校教育,适应社会,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
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青春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只要稍稍不注意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也是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中学生社会交往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学校环境:学校是中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学业成 绩,忽略了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三、对策提出
1、个人成长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 自卑、胆怯、焦虑等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学习交往技能: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阅读相关书籍、观看 影视作品等方式,学习交往技能,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3、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氛围不和谐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社会原因如,一些学生可能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对学习失去兴趣。
4、社会原因:社会上的一些不 良风气和价值观往往影响学生对 学习的态度
4、社会支持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学生的成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和发展机会。例如,可以加大对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为不同类型 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感谢观看
二、成因分析
1、个人因素
(1)心理障碍:部分中学生可能存在自卑、胆怯、焦虑等心理障碍,导致 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自信,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
(2)缺乏交往技能:部分中学生可能由于缺乏有效的交往技能,无法与他 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重要影响。一些家庭 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导致中学生难以接触到多样化的社交环境。
2、环境改善
(1)优化家庭环境:家长应该增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让中学生接触到更 多的社交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和能力。
(2)改进学校教育:学校应将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纳入教育体系,通过设置 相关课程、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社会交往能 力。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研究设计方案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研究方案宁江区实验中学王海燕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这一切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
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一条适合于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新路。
本课题的实施,能初步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的原因及状况,教育者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矫正其不当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是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学校教育,适应社会,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
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青春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只要稍稍不注意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也是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途径研究
心理发展阶段的影响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强,容易产生冲突 同伴压力:同龄人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等因素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因素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期望值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家庭结构: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影响
03
解决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途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 子的情感发展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增强沟 通能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 尊重他人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 现并解决问题
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际关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校应组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社会环境的改善
学校教育: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提高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 力
家庭环境:家长应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 求,建立良好的亲 子关系
社会支持:加强社 会对中学生人际关 系问题的关注和支 持,提供心理咨询 和辅导服务
同伴关系:鼓励学 生建立良好的同伴 关系,互相帮助、 互相支持
中学生自身的努力与改变
社会环境方面
加强学校教育:开展人际关系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庭支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社会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 媒体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于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处于长身体短智力的发展阶段,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较为薄弱,因此,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本文旨在探讨关于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调查问题本次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1. 中学生常见的人际冲突类型有哪些?2. 中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方式都有哪些?3. 中学生选择某种解决方式的原因是什么?4. 中学生认为哪种解决方式最为有效?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参与调查的对象为南京市某中学的100名学生,问卷均采用匿名的方式发放和回收。
三、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 中学生常见的人际冲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习上的竞争:如排名、分数和成绩等方面的竞争。
(2)情感上的冲突:如爱情、友情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和矛盾。
(3)利益上的冲突:如班级卫生、队伍荣誉等方面的冲突。
2. 中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沟通:即直接面对面交流解决问题。
(2)间接沟通:如通过书信、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间接沟通。
(3)向他人求助:如向老师、家长等求助解决问题。
(4)逃避问题:如转移话题、假装不知道等方式。
3. 中学生选择某种解决方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解决效果:即认为某种方式可以达到最好的解决效果。
(2)固定习惯:即有些中学生可能很习惯采用某种方式解决问题。
(3)自身感受:即考虑到某种方法对自己的情感或自尊心的影响。
4. 中学生认为哪种解决方式最为有效从问卷中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直接沟通是解决人际冲突最为有效的方式,其次是向他人求助,最不被推崇的是逃避问题的方式。
四、建议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以针对中学生人际冲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培养积极的解决思维及能力学校和家庭要注重启发学生对人际冲突的认识,引导学生对人际关系产生一种理智、客观、积极的解决方式。
关于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学生人际冲突在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解决中学生人际冲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交友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探讨中学生人际冲突的现状以及解决方式,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首先,我们进行一项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中学生人际冲突的类型、频率和原因。
我们在某中学选择了30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
我们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包括了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的发现:1. 类型:中学生人际冲突主要表现为言语争吵、排斥孤立、暴力行为等。
其中,言语争吵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占据了调查样本中冲突类型的60%。
2. 频率:中学生人际冲突的频率与年级有关。
小学生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较少出现人际冲突,而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冲突频率较高。
3. 原因:中学生人际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彼此观念不合、人际关系不良、竞争压力等。
其中,人际关系不良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冲突原因。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中学生人际冲突的解决方式。
根据调查结果和心理学研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解决方式:1. 沟通和表达: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解决人际冲突的基础。
中学生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观点。
2. 调解和仲裁:当中学生发生冲突时,可以寻求老师、辅导员或班干部等的帮助进行调解和仲裁。
他们能够在学生之间斡旋,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 合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冲突,中学生可以尝试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共同努力,双方可以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促进友好的关系。
4. 适当的妥协:在一些无法达成一致的问题上,中学生可以适当妥协,让步一些,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5. 寻求成人的帮助:对于一些复杂和长期存在的人际冲突,中学生可以向成人(如家长、老师、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关于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可以完成以下几点: 1.了解现阶段高中生交友状况和人际交往的特点。 2.分析现阶段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原因。 3.寻找改善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4.为同学、老师及其他教育部门提供更好的意见和
建议。 5.锻炼我们的调查研究能力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1.文献法 2.查阅资料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 5.统计法
论文 调查报告及演示文稿
关于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 调查---开题报告
背景简要说明: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中学 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自然成为一个不可避免 的问题。我们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科学能力 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是未来与人群 与社会 沟通的必要介质。所以 我们认为有必要对 此进行研究。
查找资料
对课题及内容有初步认识
三 8-13
访问专家 问卷调查 通过与专家的问答和实际调查 对本课题有科学化实际化认识
四 14-15 撰写论文
将得到的资料数据汇总分析 并以论文形式呈现出来
五 16-17 论文答辩
通过别人的眼光评价我们的研 究 找出整个研究过程的优缺 点 总结经验
为了更好的呈现 出我们的成果, 我们选择了→
活动计划-----人员分工
选题开题 郁丹丹 段旭晨 张威
查找资料 曹家铭 张威
采访 专家
吴敏 王雅娴
撰写论文 全员合作
制作发放 刘威 段旭晨
统计问卷
论文答辩 全体合作
活动计划-----活动安排:
阶段
一
时间(周)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1-3ຫໍສະໝຸດ 确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系统规划研究方法 过程
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
二 4-7
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的研究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的研究个人研究过程综述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的研究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本次研究着重于中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过程的研究,主要为了探究中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背景、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中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背景:随着社会发展,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越来越频繁,从而导致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在发生变化,应付异性恋时代中的人际交往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中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属性和特点,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和他人的交往,以及更好地获得成功。
2、关于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行为机制: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到外部的新知识,也带来对自身的认知变化,改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如以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从被动交流走向主动交流,以学习行为的方式开展人际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有效地完成他们的人际交流。
3、关于中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中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心理因素,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支持等各方面都可能影响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导致他们在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旨在了解中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背景、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提供一个正确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
中学教育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报告
中学教育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报告1. 引言中学生人际关系,指的是中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交际与相互作用。
这其中涉及到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其成长发展和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中学教育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中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2.1 影响因素中学阶段,同学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如性格差异、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竞争压力等。
2.2 解决方案为了促进中学生与同学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2.1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意识。
2.2.2 培养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加强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提供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的支持,帮助学生应对竞争压力和人际冲突。
3. 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3.1 影响因素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中学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教学方法不合理、沟通不畅、学习压力大等。
3.2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2.1 提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沟通技巧。
3.2.2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3.2.3 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减少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效果。
4. 中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4.1 影响因素中学生与家长之间人际关系的问题主要源于双方的沟通不良、理解不足、期望值不一致等。
4.2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中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努力,采取以下措施:4.2.1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动态。
4.2.2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更好地支持他们的成长。
4.2.3 通过亲子活动和交流会等形式,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研究方案
宁江区实验中学王海燕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这一切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
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一条适合于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新路。
本课题的实施,能初步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的原因及状况,教育者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矫正其不当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是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学校教育,适应社会,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
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青春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只要稍稍不注意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也是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贯彻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使
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也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
而这种心理障碍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显著的。
所以我组决定研究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
四、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前期运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客观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现实水平,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其人际交往上的偏差。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了解被研究对象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需要。
为我们课题的具体操作提供线索。
3、个案法:良好的人际交往必须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越是典型的越具有说服力,所以运用个案法研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行动研究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内容、对象的性质所决定我们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的课题遵循实践研究的原则,预计在整个过程中,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以行动为研究的线索,实现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共同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时间。
(1) 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
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我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 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8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所选的班级内展开有针对性的活动,小组定期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 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9月)
展示、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实验报告、制作教学光盘和教学案例分析
七、课题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为了提高研究的水平与质量,保证本课题能够顺利达到目标,经有关部门同意,本课题成立组织领导小组,具体内容如下:
课题负责人:王海燕
实验教师:姜勇卜宁郭士娜崔艳友李雪褚桂茹戚光姜文静李冠华李世艳许广朋刘红影孙亚光华正阳魏立晶乔君霞赵颖郭毳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