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学提示: 1. 请你用笔圈出这两首诗中的景物。 2. 你都想到了哪些画面。 3. 想象着画面读诗文。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清泉石上流。 姑苏城外寒山寺,
竹喧归浣女, 夜半钟声到客船。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忧愁 寂寞 凄凉 寂寥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无公务劳神 无尘世喧嚣 无尔虞我诈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山居秋暝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秋天。 暝:傍晚。
地点 季节 具体时间
枫桥夜泊
“枫桥”—地方。 “夜”—点明了时间 “泊”—是停泊的意思, 点明了事件。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抓景物 想画面 读诗文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枫渔火对愁眠。 难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未眠 不眠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失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 无眠
江枫渔火对愁眠。 难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未眠 不眠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枫桥夜泊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8 古诗二首》(生字讲解课件)
川
“圭”的两“土”分写横 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
格外挂念出门在外的哥哥。
笔顺:
依尽 黄层 照炉 烟挂 川
笔顺:
翘舌音
chuān 部首:丿 结构:独体
组词:一马平川
形近字:州
造句:徐霞客踏遍了祖国的
三笔 电炉 形近字:护 造句:小狗蜷伏在火炉旁
睡觉。
依尽 黄层 照炉 烟挂 川
笔顺:
yān
“大”末笔 捺改点。
部首:火 结构:左右 组词:烟草 吸烟 形近字:咽 造句:长期抽烟的人容易得
咽炎。
依尽
ɡuà 部首:扌 结构:左右
黄层
组词:挂钟 挂念
照炉
形近字:桂
烟挂
造句:每到中秋月圆的时候,妈妈
组词:层次 分层 形近字:居 全字上窄下宽。 造句:远山被笼罩在层层迷
雾之中。
笔顺:
依尽 黄层 照炉 烟挂 川
笔顺:
翘舌音
zhào
上大下扁。
部首:灬 结构:上下 组词:照片 照亮 形近字:昭 造句:英英要转学了,她送给
我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依尽 黄层 照炉 烟挂 川
笔顺:
边音
lú
“火”末笔 捺改点。
8 古诗二首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依尽黄层照 炉烟挂川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依尽 黄层 照炉 烟挂 川
笔顺:
yī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依靠 依据
形近字:衣
“亻”两笔在横中 造句:年年亲昵地依偎在妈
线上侧相接;“衣” 长撇撇至“亻”侧。
妈怀里。
依尽
jìn 部首:尸 结构:上下
黄层
组词:尽力 尽头
照炉
一年级的《古诗二首》
一年级的《古诗二首》
一年级的《古诗二首》是《池上》和《小池》。
其一原文:
池上
白居易〔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其二原文: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古诗二首》
颔联。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Hale Waihona Puke 【诗歌赏析】④三、四句调用了哪些感官分别从哪些方面 来描写的?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 地气氛,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 战斗的残酷。
⑤ 颔联“易水”化用了什么典故?是人引用 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化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是人引用这个这 个典故,既写出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 子和将士的称颂。
吗?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一个“压”字,表现
出一个怎样的场面?
比喻、拟人。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
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 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
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诗歌赏析】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 容?从哪一句可以读出?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 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 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 勇往直前,保卫边疆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悲壮 苍凉
半卷红旗临易水,
别云间 【注释】 “云间”: 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 夏完淳 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 三年羁旅客,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 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 今日又南冠。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 作者自顺治二年 无限河山泪,(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 谁言天地宽?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 (1647),共三年。 已知泉路近, “南冠”: 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是说死后,仍将抗 “毅魄”二句: 欲别故乡难。清。 汉武帝为伐南越,祷 毅魄归来日, “灵旗”: 告太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 灵旗空际看。帜。
《古诗二首》课件
燕子边飞边说: “要下雨了,空气很 潮湿,虫子的翅膀沾 了小水珠,飞不高。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燕子为什么要低飞?
要下雨了 虫子飞不高 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空气很潮湿 燕子忙着捉虫子
创设情景
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 飞的原因?
因为空气很潮湿, 虫子的翅膀上都 是小水珠, 飞不高, 燕子忙着捉虫子, 所以飞得很低。
提示: 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小娃娃去 干什么了?
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白莲
“浮萍” 是什么?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浮萍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
一个( 小娃娃 )撑着一只(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藏好踪迹, 身后的( 浮萍 )都分开了。 这个小娃娃真可爱呀!
腰坡沉伸潮湿
ne kònɡ mēn xiāo xī bān xiǎnɡ
呢空闷消息搬响
沉潮 湿消
偏旁都是三点水, 偏旁是三点水的 字与水有关。
加一加
月要
腰
亻申
伸
扌般
搬
多音字
kònɡ( 有空 )(空闲)(填空) 空
kōnɡ( 天空 )(空间)(空气)
直 呀 边 呢吗吧加
“呀、呢、吗、吧”4个字左边小口 在左上格, 封口压横中线;“加”字右 边小口略大, 位置居中。
初读课文
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 正确,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再标出自然 段的序号。想一想,圈一圈,这个故事中 讲到了哪些动物?
小白兔
小燕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优质课件(含课文视频)
[本课件含课文朗读、生字、听写视频]
视频
新课导入
王之涣和李白都是非常有名 的大诗人,他们写过许多脍炙人
口的古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课文,去学习他们的《登鹳雀楼》 和《望庐山8~742):
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性格豪放不 羁,为人慷慨,常击剑悲歌,常与高适、王 昌龄等相唱和。其诗用词朴实,意境深远, 令人回味无穷。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造句:我很喜欢这座大楼的设计风格。
笔顺: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横宜长,末笔捺宜舒展。 组词:依着 依靠 依偎 巧记:一人穿衣。 依靠
叫 依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为命。
拆字记忆法:“楼”= “木”+“米”+“女”。
字词乐园—会写字
jì n
笔顺: 书写提示:撇捺舒展,两点在左下格。 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 尽力 尽心
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读出节奏和停顿, 语调要高昂。
重难点点拨 景色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夕阳傍着西山慢慢 沉没,滔滔黄河朝 着大海汹涌奔波。
重难点点拨 感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点明登高与望远的关系:
站得高望得远。
课文早知道
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
课文早知道
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小喇叭朗读 开始了,点一点 音箱,一起听。
课文早知道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
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
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 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 鹤楼、鹳雀楼)之一。故址在 山西省永济市。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古诗两首》说课稿1一、说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学习古诗《暮江吟》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然后抬头望向明月,低头时又深深地思念起故乡的情景。
诗人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思绪。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这首诗以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为背景,揭示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
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炎炎夏日里辛勤劳作的画面,让人深感农民的艰辛和勤劳。
接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句,直接点出了我们日常饮食中的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汗水,警示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鲜明的形象,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和珍惜。
这两首古诗都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它们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形象,引导孩子们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这两首诗也寓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尊重劳动和珍惜粮食等良好品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等。
字词乐园
我会读
yī jìn y qión
cénɡ
依次 尽头 ù欲望 g 穷尽 一层
lú yān pù bù yáo chuā
香炉 紫烟 瀑布 遥望 前n川
多音字
(jìn)尽头 尽力 尽
(jǐn)尽管 尽快
例 尽(jǐn)管很累了,我还是尽(jìn) 句 力往前跑。
“千里”“一层” 都是虚指,理解为“更 远”“更高”之意。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寓意: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一、二 所见句
三、四 所思句
站得高 看得远
主旨提炼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 写景,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营造了景 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句寓理于诗,写诗 人登楼所思,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 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初读感知
有一天,诗人王 之涣登上了鹳雀楼, 他看到什么呢?让我 们一起去看看。
品读鉴赏
你在文中圈出了哪些景物?
白日
山
黄河
海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登鹳雀楼》描绘了一幅作者站在鹳雀
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 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楼下 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宏大的画面。
朗读节奏: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楼 所见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古诗二首》ppt课件(共23张ppt)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日、香炉 、紫烟、瀑布。
课文讲解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 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 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课文讲解
你了解香炉吗?文中的“香炉”到底指什么呢?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 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 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诗人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香 炉峰。
课文讲解
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生”字,而不用“升”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 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 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 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
8.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引入新课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 阳湖畔,瀑布飞泻。被誉为 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瀑布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 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
引入新课
李白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
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
课文讲解
思考:“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的”遥看“有什么 作用?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点题,点明是远远地望庐山瀑布。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课文讲解
思考:”挂前川“的”挂”字好在哪里?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15 古诗二首》生字课件
结构:上下 笔画数:7 穷困 穷苦
造句:这位书生非常穷苦。
hé
音序:H 结构:上下
偏旁:艹 笔画数:8
组词:荷叶 荷花 白荷
笔顺:
造句:碧绿的荷叶像一个大圆盘。
jué
音序:J
结构:左右
偏旁:纟 笔画数:7
组词:绝对 绝望 绝学
笔顺:
造句:我们绝对不能做骗人的事。
hán
音序:H
结构:上下
偏旁:人 笔画数:8
部编版教材 二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二首
5
会写字
h
组词:湖水 湖面 湖北
笔顺:
造句:这里的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lián
音序:L
结构:上下
偏旁:辶 笔画数:10
组词:莲花 莲叶 莲藕
笔顺:
造句:湖中盛开着几朵洁白的莲花。
qióng
音序:Q 偏旁:穴 组词:穷人 笔顺:
组词:含义 含片 包含
笔顺:
造句:小弟弟嘴里含着一块大棒棒糖。
lǐng
音序:L 偏旁:山 组词:岭南 笔顺:
结构:左右 笔画数:8 山岭 秦岭
造句:远处的山岭连绵起伏。
wú
音序:W 结构:上下
偏旁:口 笔画数:7
组词:东吴 吴国 吴侬软语
笔顺:
造句:黄盖是三国时期东吴人。
诵读欣赏之《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
诵读欣赏之《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学习重点】一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二精巧的构思,新奇的比喻。
【课文原文】送杜少府之任①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②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③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④共沾巾。
【补充注释】①之任:去上任。
②风烟:指风尘烟雾。
③比:紧靠,挨着。
④儿女:⑴子女;⑵男女。
这里指青年男女,引申为“情侣”。
【点评】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课文简析】这首诗是王勃任职长安时送别友人的作品。
杜少府,名不详,唐代称县尉为少府。
蜀川,即蜀地,今天的四川省,有的本子作“蜀州”。
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一,蜀州在武后垂拱二年(682)设立,其时王勃已去世多年,因此推断应作“蜀川”。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处,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三秦大地拱卫着雄伟的京城,从这儿遥望风烟迷蒙的岷江五大渡口。
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望五津”即“望风烟五津”,用“五津”代蜀川,前加“风烟”二字,尤显得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次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究竟怎样,并没有说出来,因而让人觉得语意未完,这在修辞学上叫“跳脱”。
那未完的语意,读者可以自己揣摩,王勃是一位要强的青年,不愿将伤感流露出来,因而心思急转,换了一个话头:“我们都是在外做官的人。
”三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
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在王勃看来,自己在长安做官,杜少府到蜀川赴任,但万水千山不会隔断他们的友谊。
只要心中有朋友,那么朋友就好像在身边。
王诗之前,三国魏曹植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王诗之后,唐张九龄有“才目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语序、补省略)
(一)边读诗边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为古诗配画。
(二)交流自己的作品。
(三)自由朗读,感悟意境。
交流作者资料,如(高适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一)解题。
(二)让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指名读诗,学生点评。
(四)简介高适和董庭兰的关系
(一)自读古诗,用上节课的方法理解诗的意思。
幻灯片: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曛:日光昏暗。愁:担心。知己:知心朋友。君:指的是董大。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
朗读古诗,学生大胆想象,升华情感,感悟诗的意境
学生简洁阐释对“离别”的理解。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渭城曲》
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
(一)背诵《赠汪伦》这首诗。
教师:李白要回家乡了,汪伦踏歌相送,李白很感激,就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人们出远门不是步行、骑马,就是坐马车,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写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课题
11.《古诗二首》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
方法
1.想象诗中描绘的送别情景,给古诗配画,体会诗人各自的情感。
2.通过对比性阅读和拓展性阅读,了解“送别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情谊。
师:假如你和最好的朋友也要分别了,也许从此以后再也见不着了,你会用什么方式送别朋友呢?你会说些什么呢?
六、作业今天我们跟随王维送别了好朋友元的诗歌背一背。
(二)搜集高适的资料。
《别董大》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一)友谊是一座桥梁传递着酸甜苦辣,传递着鼓励和关怀,现在人的友谊是丰富多彩的,古时人的友谊更是情真意切的。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动于王维和元二知己相别的感人情景,背诵《渭城曲》。今天,让我们再走进灰蒙蒙的大雪天,领悟高适的送别情怀。板书《别董大》高适
课后,布置学生搜集送别古诗、诗歌、散文、文章的作业,利用读书活动课开展一次“也说送别,感受真情”为主题的诗词朗诵会。
板书
《渭城曲》王维
看、查、联、换、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别董大》高适
气势恢宏、意境悲壮。慷慨激昂,充满信心和力量。
生背诵。
交流搜集的资料
背诵王维的作品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学生自主学习。
师出示幻灯片:浥:湿润。客舍:旅店。故人:老朋友。朝(读音:zhāo):早上。柳:柳树,在这里不单是一景物,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别,所以‘杨柳’也象征离情别绪之意。
(三)小组讨论。
(四)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朗读古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古诗配画,升华情感。
五、课外拓展,内化情感。
(二)走近高适
二、初读感知,扫清文字障碍。
三、自读自悟,结合字典和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四、朗读古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升华情感,感悟诗的意境
师总结:
板书:满目苍凉,气势恢宏、意境悲壮;
慷慨激昂,充满信心和力量。
五、开展对比性阅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简洁阐释对“离别”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六、课外拓展,内化情感。
二、初读感知,扫清文字障碍。
(三)简介王维和元二的友谊。(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历史记载元二要去3000多公里以外的西北边疆任职,此去相当于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知。)
三、自读自悟,结合字典和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一)板书:看、查、联、换、补
板书《渭城曲》王维
(二)师生谈王维
师:王维是盛唐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但他早年对功名充满了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渭城曲》是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写的一首诗,诗中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描写景物时,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渭城曲》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