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材+教案+知识点总结+练习

二年级下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材+教案+知识点总结+练习

二年级下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材+教案+知识点总结+练习同步教案村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重点的词句,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同学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古诗说明1、诗意描述《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2、作者简介高鼎:清代诗人,以写自然景物见长。

二、要在同学自同学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同学读准字音。

指导同学读准“莺”“拂”“鸢”“长”“长”是多音字,此处读“zhǎng”三、释义,四、这首诗的意思是:阳春二月,小草长出了新芽,黄莺鸟在天上飞舞,春烟轻轻擦过河堤边的杨柳,真让人陶醉;读书的孩童放学后早早把家回,赶快凭借东风放风筝。

四、背诵并默写古诗五、板书设计:古诗诵读村居小草——新芽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春烟——擦过——杨柳读书的孩童——回家——放风筝。

课题:《咏柳》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体会诗的意境;5、训练同学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同学自学能力,培养同学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同学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1、《咏柳》插图;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1、复习所学;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3、认读生字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预习和知识点梳理总结

统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1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预习和知识点梳理总结

教材版本:统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课文:第1课《古诗二首》年级: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学习日期:目录第1课《古诗二首》课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2)第1课《古诗二首》课文预习单(优) (10)第1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教材图文版) (11)第1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12)教材课文原文预习文字版①古诗二首村居[清]商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知识点古诗理解《村居》1.字词理解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2.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1.字词理解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咏柳》一诗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美。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2 教学重点两首古诗的字词、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与现代诗歌的差异。

3.2 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3 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古诗,家长签字确认。

5.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表现。

5.3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查找其他古诗,进行阅读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清晰的古诗文本,包括注音和解释。

使用简短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难点。

6.2 教学图片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和画面。

6.3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 可 摘 星 ⾠。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 ⽺。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夜宿⼭寺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形、义。

《古诗二首》课文和课文分析

《古诗二首》课文和课文分析

《古诗二首》课文后附课文分析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课文分析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白居易的《池上》和宋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
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1.1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古诗二首》选取了两首经典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它们在内容上充满童真童趣,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步接触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魅力的重要素材。

1.2 从语言特点来看,这两首古诗用词简洁、凝练,却能生动地描绘出丰富的画面。

例如其中一首诗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组合,就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或者儿童嬉戏图等,让学生在简洁的文字中感受汉语的精妙。

1.3 从文化传承角度,古诗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

学生学习古诗,能够穿越时空,了解古人的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学情分析2.1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简单的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古诗这种简短而富有韵律的文学形式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古人的情感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例如,古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意象,如“荷笠带斜阳”中的“荷笠”,学生可能没有见过这种形象,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出准确的画面。

2.3 同时,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1.2 认识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

3.2.2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的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或生活的热爱之情。

3.3.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之情,培养文化自信。

4. 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识字与写字。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如“宿”“篱”等,并能正确书写。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手法,感受古诗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古诗《静夜思》朗读并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2 古诗《登鹳雀楼》朗读并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

3.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朗读、讨论、绘画、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提供相关的文学材料和拓展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感受。

5.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5.3 内容理解: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5.4 文学鉴赏与创作: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编写类似的诗句或短文。

5.5 总结与拓展: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供相关的文学材料和拓展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3. 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古诗《静夜思》作者:李白大意:描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和家人的情感。

2.2 古诗《悯农》作者:李绅大意: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敬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认识和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古诗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悯农》。

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4. 生字词学习:讲解和巩固古诗中的生字词。

5. 理解与描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大意。

6.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古诗中的情景。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2 时间安排教学步骤1-3:10分钟教学步骤4-6:15分钟教学步骤7-8:10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1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ppt课件

2.1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ppt课件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深山春夜的美丽 景象,充分表现出作者观察入微、 善于写景的专长。看似寂静无声, 却听得到花瓣落地、涧水淙淙、啾 啾鸟鸣等天然乐章;仿佛空无一物, 其实热闹非凡,有桂花、明月、山 林、小鸟、涧水,还有静观这一切 景致的“人”—作者。
主題
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诗 以优美著称,一向被人称“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诗作 者觉得友人居住的地方环境优 美,风景如画,所以作了这首 诗送给友人。
涧桂吟 铺 瑟 怜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中进士后任左拾遗,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晚 年任杭州、苏州刺史和太子少傅等职。他目 击当时日益腐朽的政治,比较接近劳动人民, 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 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 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文字通俗易懂,流传 较广。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选自《王右丞集笺(jian)注》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 叫。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 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常,不时。不时地啼叫。 时:时常,偶尔。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惊动,惊扰。
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山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河流。 涧(jiàn)
鸣 鸟鸣涧
:鸟鸣。 :是一个地名,一个风景极其优美的 地方。
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 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 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 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 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 的宁静幽美。《鸟鸣涧》中,不仅 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 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 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 社会气氛。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
【引言】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在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中,我们选取了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旨在让同学们初步接触到古人的文学创作,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古诗一解析】
古诗一《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名篇。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洒在床前,地上的霜如同珍珠般的美丽景象。

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

【古诗二解析】
古诗二《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

诗人借此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见长。

【古诗学习方法分享】
学习古诗不仅要有兴趣,还要有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
1.朗读:大声朗读古诗,感受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背诵:熟记古诗,达到背诵的程度,加强对古诗的记忆;
3.解析:学习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4.赏析: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主旨,提升审美能力;
5.运用:将所学古诗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结语】
学习古诗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古诗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古代诗歌文化,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静夜思》、《登鹳雀楼》2.2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2.3 教学难点:古诗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感受古诗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介古诗的背景,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3 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古诗大意。

3.4 品诗赏词1. 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古诗意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5 巩固拓展1. 学生进行古诗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尝试创作小诗,发挥创意。

3.6 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第四章:作业设计1. 熟读成诵两首古诗。

2. 家长签字确认古诗背诵情况。

3.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古诗的意境,分享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古诗背诵、关键词句理解、小诗创作。

3. 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古诗背诵情况。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趣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利用问题导入,如:“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感到思念?”引发学生思考,引出《静夜思》。

6.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课文1.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字词解析。

- “白日”就是傍晚的太阳,诗人用“白日”而不是“红日”,可能是因为傍晚的时候太阳的光没有那么强烈,看起来有点发白。

“依山尽”的“依”是靠着的意思,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

- “黄河入海流”,“黄河”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国家很有名的一条大河。

黄河水奔腾着向大海流去,这是一个很壮观的景象呢。

- “欲穷千里目”,“欲”就是想要,“穷”在这里可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穷尽,就是把所有的都看到。

“千里目”就是看很远很远的地方。

- “更上一层楼”,“更”就是再的意思,想要看得更远,那就再上一层楼吧。

3. 赏析。

-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景色。

你看,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水一个劲儿地向大海流去,这画面是不是特别大呀?就像一幅超级大的画,有山有河有太阳,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的都是很壮观的东西。

- 后两句就更有意思了。

诗人可不甘心就看到这么一点景色,他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

怎么看呢?那就再上一层楼呗。

这就告诉我们呀,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收获,想要看到更多的东西,那你就得努力,就得往更高的地方去。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就得更努力地学习,不能满足于现在知道的一点点东西。

1.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字词解析。

-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可不是我们烧香用的那个香炉哦,这里指的是庐山的香炉峰。

太阳照着香炉峰,就好像生出了紫色的烟雾一样。

为什么是紫烟呢?可能是因为傍晚的时候,阳光和山峰周围的水汽混合起来,看起来就有点发紫。

- “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就是远远地看,远远地看过去,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河流一样。

这个“挂”字用得特别好,就好像瀑布是被人挂在那里的一幅大白布一样,很形象。

- “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就是飞着流下来,形容瀑布流得很快。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优质PPT1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优质PPT1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映日荷花别样红。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是写景还是议论?
写景
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的理解吗?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透过窗户,可以看 见西岭上千年不化的厚 厚积雪,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门外停泊着要到千 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秋雪、万里船:表现辽阔、壮观、苍茫的景象。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háng( 银行) bó(


xíng( 行)动 pō (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jué
míng cuì
绝(绝句) 鸣(鸣叫)翠(翠鸟)
chuāng hán
lǐng
窗(窗户) 含(包含) 岭(山岭)


chuán
泊(停泊) 吴(吴国) 船(小船)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优质P PT1

部编版语文课件《古诗二首》PPT课件详解1

部编版语文课件《古诗二首》PPT课件详解1


2.迷 路 的 燕 子 也会 闪身躲 进剥落 了红漆 的屋檐 下,甩 甩头, 用喙梳 理好被 打湿了 的软塌 塌的羽 毛。

3.本 文 能 抓 住 江南 景物特 征,表 现出江 南的风 物人情 。作为 一个“没 有去过 江南”的 人, 能写得 如此意 境悠远 恬静, 实属难 得。文 章有两 大优点 ,一是 细节描 写细腻 、突出 ,写出 了江南 婉约宁 谧的一 面,使 读者从 字里行 间就能 看到江 南的婉 约的美 ;
有泉水。 还有树
精读感悟
理解:泉眼、晴柔。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 是晴天的美好。
读古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见

1.江 南 应 该 是 多雨 的,雨 丝接连 不断, 时长时 短,却 量出了 天地的 距离。 披着布 衣裳的 小镇里 的人们 撑着一 把把油 布伞, 脚板在 磨得光 亮的石 板上踩 出好听 的声音 。
温故知新
(1)熟字带生字: 对—树 用—角 友—爱 (2)编儿歌记忆: 二儿——无 上头小下头大——尖
精读感悟
听老师范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情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精读感悟
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 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

6.景 物 和 景 物 之间 的空间 关系描 述清楚 。人走 景移, 要随着 观察点 的变换 ,不断 展现新 画面。 这样就 能把移 步中或 移步后 所见到 的景物 具体地 展现出 来,使 读者看 到一幅 幅绚丽 多彩的 画面。

7.成 都 这 城 市 ,有 一点京 派的风 味。栽 花种花 ,对酒 品茗, 在生活 中占了 很重要 的一部 分。一 个穷人 家住的 房子, 院子里 总有几 十株花 草,一 年四季 ,不断 地开着 鲜艳的 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二首
预习卡
走进课题自主预习第一步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中有不少描写明月这一寻常景象的名句,我想到的有:
初读课文自主预习第二步
一、通过网络或资料书了解诗人王维、白居易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收集描写明月的古诗名句。

二、自读课文。

1.第一遍:默读课文。

借助讲解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鸟鸣涧》描写了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对自然的之情。

《暮江吟》展现了一幅色彩荀兰的秋江暮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即大自然的之情。

2.第二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
(1)《鸟鸣涧》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从(A.视觉B.听觉 C.触觉)方面来描写的,创造出了一派什么样的意境?
3.第三遍:品读课文。

(1)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查找讲解书中的“查生词”或查字典释疑。

涧残阳
瑟瑟可怜
(2)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句。

理清脉络自主预习第三步
《鸟鸣涧》一诗以花落、月初、鸟鸣等(A.动态 B.静态)的景区,映衬了的空寂、的幽静,韵味无穷。

《暮江吟》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节从到江上的美丽景色,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表现出他的情思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堂探究:通过预习,我还有一些疑问,需要和老师同学们探究。

课堂作业
第一课时
一、将下面的字换上偏旁变成本课生字,再组词。

鸡→()洼→()
浦→()冷→()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打“√”。

鸟鸣涧.(jiān jiàn)暮.江吟(mòmù)
残.阳(cán chán )瑟.瑟(shâsâ)
三、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露()铺()
()()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桂花一()新月
一()山涧一()残阳
一()春水一()珍珠
第二课时
一、默写古诗。

鸟鸣涧
()
二、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惊:鸣:
诗意: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瑟瑟:
诗意:
三、课内阅读。

暮江吟
一道中,
半江红。

九月,。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作者是朝诗人。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把
比作,把,比作,整首诗格调清新,色彩明艳,表达了诗人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