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执教:卢崇斌点评:程韶荣

时间:2010年5月27日

地点: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中校区)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是课内的,请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生齐读)师:“酬”是什么意思?

生:以诗相答。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书下注释。

师:很好,我们一定要用足注释啊。那“乐天”是谁?

生:白居易。

师:还有一首是课外的,我们一起读题: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学生齐读)

师: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呢?“刘二十八”又是谁?

生:当时,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也写了《醉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两首诗一赠一酬。

生:这两首诗有联系,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情感、手法等。

师:说得很好,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儿再来深究。再来说说,“刘二十八”又是谁?

生:刘禹锡。

师:为什么叫他刘二十八呢?

生:古人常以兄弟排行来称呼。刘禹锡在他们家族里排行第二十八,所以称他为刘二十八。

师:谢谢。刘禹锡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吗?

生: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生:他和柳宗元等人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不仅没有成功且遭贬长达二十多年,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哀叹,一直保持着乐观奋发的战斗精神。

生:被贬期间,他也曾被调回过,但他并没有屈服,去讨好那些权贵们,反而写诗进行辛辣讽刺,结果他和他的战友们又一次受到打击和报复,再次被贬,我觉得他是一个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学生鼓掌)师:是啊,人是靠精神站立的。刘禹锡正是这样一位不屈的斗士。让我们从朗读开始,走近诗人的文字,去感受诗人伟大的精神魅力。(板书:朗读)

二、朗读

(一)读准字音

师:读诗,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预习时,你都发现有哪些要互相提醒的字词。

生:刘禹锡一诗中“沉舟侧畔”的“畔”读“pàn”而不读“bàn”。

生:白居易诗里“满朝文武独蹉跎”的“蹉跎”一词不常用,容易写错。

生:我觉得刘禹锡一诗,尾联“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应读“zhǎng”。

师:因为它指——

生:振奋、振作,用作动词。

师:同学们很用心。我们快速读读两诗,看看还有没有补充。(学生自由读诗)

(二)读好节奏

师:读诗,我们不仅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还要注意停顿,读好节奏。拿出笔来,我们边读边划,找出需要特别注意节奏的诗句。

生:白居易一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一句,也可这样读: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师:节奏把握得很好。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我想,最主要的是不能把句子音节读“破”了。

师:对,音节与音节间有短暂的停顿,继续交流。

生:我划的也是白居易的这首诗。尾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我是根据内容上来处理节奏的,“二十三年”表时间的,中间不能停顿。

师:看来,除了要注意音节,我们还要关注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也要相对完整,不能读“破”啊。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组的同学请你们读“白诗”,第二组的同学请你们读“刘诗”,注意读好节奏。(学生分组读两首诗)

(三)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而且还将一些词语的“音”读得重些,有的还有了拖音,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生:要注意情感,要抑扬顿挫。

师: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样式。读诗的时候,我们要有感情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读起来,找出你读得最精彩的句子,我们一起分享。(学生自由选读,交流)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将重音放在“千帆过”与“万木春”上,这两个短语反映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宽广的胸襟与积极乐观的情怀,读时我加重语气,感觉要一扫胸中堆积的压抑,“过”字与“春”字读得短促、有力量,我想让听的人也为之一振。

师:这句话,你读得很有味道,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诗人说出这两句话,心中是不是也有点儿惆怅,甚至伤心地将自己比作“沉舟”“ 病树”,该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惆怅中欣慰,沉痛中乐观的情感呢?我们再来试试——(学生低声吟咏)

生:“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柰何。”这四句诗,前两句欢快中透出伤悲,后两句称赞中透出凄凉。白居易作为刘禹锡的好友,对刘禹锡仕途上的不幸无比同情,而自己又无力帮助友人摆脱这样的境遇,只能为好友斟酒把盏,一醉以销愁。如果拖长“徒为尔”与“不奈何”,就能读出诗人对朋友的同情与叹惜。

师:谢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学生齐读“为我……”)

生:“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长精神”三字应读得铿锵有力,显示出刘禹锡如虹的气概,虽然“命压人头”,却又不坠“青云之志”。这三个字的背后既包含了诗人对好友的谢意,又显示出自己坚毅与豁达。

师:谢谢,真是太精彩了。现在先请女同学读白诗,男同学读刘诗,把你们所理解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美美地读出来。开始,女生读——(分男、女两组读两首诗)

(四)读出创意

师:读得真好,有情有境,有的同学还配合了得体的眼神和动作。其实,诗可吟、可唱,也可表演,它是最能培养我们才情的一种体裁。如果要想将诗人的豪情、诗人的乐观浪漫地表现出来,我们就要善于去读出创意,吟咏出这些经典诗作的内在美。(板书:吟咏)

师:我们可以对白:一唱一和,此呼彼应;可以吟唱:配以音乐,纵情高歌;也可以表演读:辅以体态,深情吟咏……同学们,发挥你们的特长,尽情设计吧!(学生分组活动,分角色吟诵)

学生诵读活动展示:

第一组(男生小组):生甲、生乙、生丙、生丁

(生甲轻唱《荆轲》主题歌《红颜》,贯穿吟诵始终)

生乙: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生乙: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生甲:剑煮酒无味,饮一杯为谁。)

生丙: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生甲:你为我送别,你为我送别。)

生丁: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生甲:胭脂香味,能爱不能给。)

生乙、生丙、生丁三人合: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折——太多……(生甲:天有多长,地有多远……)(掌声)

第二组(女生小组):生甲、生乙、生丙、生丁

生甲、生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生甲、生乙: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四人合: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生丙、生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人合: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学生又一次鼓掌)师:我对“刘诗”进行朗读角色的安排,先看一看,男生读什么,女生读什么……请生甲和生乙分别领读,现在我们读起来——

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生甲: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合: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生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合: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长——精——神!(掌声)

三、译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的声音,一定是世上最美的声音。它激荡在你们的心里,激荡在我的心里,也激荡在我们大家的心里。只是,我们刚才的读更多的是建立在对诗歌语言的直接玩味上,要真正走进诗作内容的深处,真正去触摸诗人的灵魂,书下的注释可是我们的好帮手。拿出笔来,结合注释,我们——准确地译。(板书:译读)(学生读中批注,读中交流)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沉船的旁边千帆经过,病树的前面已是万木逢春。

师:这句话书上没有注释,你勇于挑战,翻译得也很准确。能不能再加进一点自己的语言,或者自己的联想?

生:我就像这条沉船一样,虽然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但我的周围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年事已高,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朝气,但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人才辈出。

师:很形象,能说说你这一次翻译注意考虑了哪些内容吗?

生:首先,我把自己带进去了,想想“我”的遭遇,看看身边的情形,我就大胆地想像开来。

师:你的成功源于你真实的思考、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谢谢你。请坐。

生:刘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我的理解是:怀念老朋友我只能独自吟唱《思旧赋》,回到家乡我就像是传说中的王质了。

师:这句话化用了两个典故,翻译起来有一定难度。你的翻译还可以再诗意一些,继续努力。

生:我来试试,怀念故友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已物是人非境迁时过。

师:简洁凝练,词句优美。看来优美的语言也可倍增诗意。 (板书:诗意)

同学们,“诗意地译”要点有三:一是自己的语言;二是合理的想像;三是语言力求优美。

四、赏读

师:诗意的译读培养了我们的情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颗驿动的心。那诗人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令千百年后的我们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真实的心跳呢?现在,就让我们开始静静地赏读,到两首诗的内容深处去寻找——(板书:赏读)

师:也许是一个词句,也许是一种手法,也许是一组意象,它们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歌的美,这些正是映入我们眼帘闪亮的美点啊。(板书:美点)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去找寻这些美点吧!

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一扫前句的伤感低沉,变得乐观奋发起来,诗人深知自己已似“沉舟”“病树”,却能够积极豁达地面对现实,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师:胸怀之美。这两句确实是全诗的精彩一笔,写出了诗人较为开朗的胸襟。诗人刘禹锡的一些酬和诗既不离原唱,往往又高于原唱。

生:这两句诗还反映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至今广为传诵。与西方巨著《天演论》中“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念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想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能意识到这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师:这是理性之美。诗人表现出高超的见识和豪迈的气度,对人生也显示出哲理的思考。

生:我在思考,“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春”字可以改成“绿”吗?绿不也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吗?生:“春”字更贴切,我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押韵的需要,古体诗是用韵的,改成“绿”后在音韵效果上就输了三分。二是“春”之较“绿”更给人一种生机之感,我们想想春天多么富有生机。“绿”更多地表示颜色等性状,与“春”相比,在意蕴的表达上也要逊色不少。所以这个地方“春”字不能改成“绿”。师:比较中可见诗人炼词之美。

生:我想说说两首诗在情感上各有侧重,有各自不同的美:白诗多抒写了对刘禹锡遭遇的同情、对刘才华的赞美、叹息与无奈,全诗格调低沉,显得那样悲怆凄凉与无可奈何。而刘禹锡在回诗中,先抒发自己恍如隔世后的沉郁之情,之后笔调一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又顿生豪情。我觉得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

师:看来这得算是境界之美了。现在同学们再想想: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啊?

生:这两首诗一赠一和,互相连贯。

生:这两首诗连起来读,更能感受到刘禹锡的心境,作者被贬谪在外二十三年,受尽苦难失落自不必多说。瞧!连好友白居易也不忍提起,为之感到愤慨,而梦得虽身在其中,却能泰然自若,表现出一种大将风度,结合他在游长安玄都观时写下的两首诗,更能体会到他那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只有把两首诗结合起来看,也许才能更清晰地看出。

师:赠诗与和诗珠联璧合,互相映照,只有对照阅读,才能更好地解读其中任一首诗,更好解读诗人的不屈精神,如果单独地读其中的一首,可能很难得其精妙啊。你们看,根据这些思路去寻踪美点,我们赏析这两首诗不是很容易了吗?

五、小结

师:我们这一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学法课,我们一起来取个名字:一诗三读。(板书:一诗三读) 为更好的让同学们与刘禹锡同行,这里推荐了他的两首诗作供同学们课后练习赏读。

师:同学们,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鼎盛的见证,老师衷心希望它的优美典雅能对你们的文学气质、文学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光靠课内有限的几十首是远远不够的啊,如果你们用上今天的“一诗三读”去多读古诗、勤学古诗,那么诗意的阅读就一定能点缀我们每一位学子美丽的青春!

板书:

朗读(吟咏)

一诗三读译读(诗意)

赏读(美点)

点评:这是我们的课题“余映潮成才路径与其教学成果应用”活动的第一节实验课。我们的目的是:先求形似,再求神似。作为古诗教学,余老师有他板块式的独特的教学设计,卢老师这节课也循其思路,采取了“一诗三读”(朗读、译读和赏读)的结构方式,加上教者蓬勃激情的融入,化陈旧常规为灵动扎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一首诗究竟采取几步来读,没有一定之规,完全可以灵活处理,与“诗”俱进。这是一堂尝试课,教者对余映潮的教学艺术心仪已久,多次到现场聆听余老师的讲课和讲座,收获良多。最近他又在博客中发表了《一诗四读,行云流水——余映潮老师<律诗二首>流程研习》,试图进一步走进余老师。我相信,只要有执著的追求,进步和飞跃就会水到渠成。

(评析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程韶荣)

附:《古诗二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附刘禹锡诗两首: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①红尘②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①紫陌之紫:指草木;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②红尘之红:指灰土。

背景:永贞元年(805),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再游玄都观①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②,桃花净尽菜花开。③种桃道士归何处④,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①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玄都观赏花诗写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十四年后重被召回,写下此篇。

②百亩庭中:指玄都观百亩大的观园。苔:青苔。③净尽:净,空无所有。尽:完。④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敕勒歌》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5课《古诗二首》

第周年月日第节 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风平镇印金小学董丽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读一读你找到的送别诗。 二、导入课题

1、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二)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三)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黄山奇石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获取更多新改版教学资料请加微信:hls htx01以清晨和中日月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2~3课时 11.《葡萄沟》……………………………………………………2~3课时 语文园地四…………………………………………………………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学前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下 一年级下册

12古诗二首

新课 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 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 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课件出示 5) (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 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课件出示 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 小娃偷采 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A.胆大 B.愚笨 C.天真 D.活泼 参考答案: 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 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3.C、D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语、古诗大意。 2.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 钟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板书:《小池》)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最新】

统编版语文一下《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白居易的《池上》和宋?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古诗二首》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找春天》重在通过指导朗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满鲜花的小路》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图画讲述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邓爷爷亲手植树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走近伟人。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2 1.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 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4.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找春天 2 开满鲜花的 小路 2 邓小平爷爷 植树 2 口语交际 1 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3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 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 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 系。 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5.自主阅读《笋芽儿》,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二是重点指导。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2.朗读教学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3.理解运用 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村居》教学实录 一、初读感悟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悦耳的音乐,观看一组美丽的图画,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哟。 (师放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点什么呢?(鼓励学生用字、词、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是啊,春天真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和清代诗人高鼎一起赞美春天!来,让我们共同学习古诗《村居》。 (师板题:村居。指名读题,纠正读音,齐读题)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呢?有谁了解“高鼎”?(师相机点击课件)。 2.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吧!注意每个人要仔仔细细地把诗读4遍,前两遍要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诗句中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后两遍要把诗读通顺、流利,读出七言诗本身的节奏来,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如:“长”“鼎”“趁”等,再指名读,注意其停顿,齐读) 3.范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这首诗了,给老师这个

机会吗?提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待会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师有感情范读) 4.交流 师:说说,在你的头脑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小草、黄莺、柳树) 师:这些景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去细细地品读这首诗吗?那就快快去读读诗吧,把你的想象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交流) 二、学习诗句 1.学习第一句 ①读好了,那老师可要检查一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课件示第1句),谁来读读这句诗?还有谁想读? ②在这句诗中,哪种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③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击“草”、“莺”、“杨柳”。 ——你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的?(指2-3人说) 师:是啊,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地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春草吗?师点击“草”,出示3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快读读吧,看看这几首诗中的草和你们刚才看到的草有何不同? (生自由发表观点,说哪一句就比较读这两句诗,师小结:诗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含反思

17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课古诗二首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

二年级上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18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 2.学生:读熟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18课就介绍了两首古诗。板书:18古诗两首敕勒歌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直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再看拼音多

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 穹庐:古代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

2 古诗两首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小诗,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 原上草, 一岁| 一枯荣。 野火| 烧不尽, 春风| 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 原上草,一岁| 一

(精选)2019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敕勒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诗歌配乐朗诵音频、字卡、图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腾格尔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同样在古代也流传着一首明朗豪爽的草原民歌,它更是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唱出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大草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直到今天它的旋律依旧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敕勒歌》。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3.简介介绍一下这首诗歌:《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这首诗内容歌唱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写出了西北大草原的特殊景色。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习生字词;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2.那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 3.跟随课件依次学习诗歌每一句,并欣赏每一句对应的景象。 4.带领学生翻译诗歌。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苍茫美丽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辽阔。接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说天空如一顶巨大的圆顶毡制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形容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最后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最后三句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天苍苍,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原上水草茂盛和牛羊肥壮的景象。 3.你能讲一讲这首诗好在哪里吗?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意境开阔,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全诗仅用27字,就勾勒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生活的壮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18古诗二首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5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 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导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 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2019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敕勒歌习题新人教版

《敕勒歌》同步练习 一、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敕勒歌》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主人。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南朝情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 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下面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歌词,请你哼唱哼唱,感受一下这支歌与《敕勒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你最喜欢(最熟悉)的是哪一首?你为什么喜欢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松一刻 敕勒人与《敕勒歌》 据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所写的《北史》记载,敕勒人生活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祖先

古诗二首教案(夜宿山寺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 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重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第1课时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演示第2张幻灯片) 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二首》。(演示第3张幻灯片)李白。诗人用比 喻、夸张的手法描 写了庐山瀑布奇 丽雄伟的独特风 姿。 喜欢。 读课题《夜宿山 以诗歌导入, 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 让学生明白

寺》。要学的内容 是什么。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6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指导生字的笔顺。 危、敢、惊。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危(危险)(危害)敢(勇敢)(果敢) 惊(惊动)(惊呆)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7张幻灯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相关链接(演示第8张幻灯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9-10张幻灯片)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出 示的生字卡输出 字的读音。 同学之间交流,互 相提问,识记生 字。 宿。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认知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解读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