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探究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经常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进,建筑物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相对稳定,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特点,还需要考虑地震的频率、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等因素。
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更加安全、稳定的建筑结构,减少地震灾害可能带来的破坏。
对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问题意义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口和城市化的增长,建筑结构承受地震荷载的风险也在增加。
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何有效地进行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问题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抗震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地震,能否及时避免建筑结构的倒塌和破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
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抗震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深入研究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探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推动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实践探究,深入了解当前抗震设计原理、地震荷载计算、结构抗震性能、现有抗震设计方法以及具体的建筑结构工程实践案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抗震设计水平,为今后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极端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1. 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其破坏性极强。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承受着巨大的水平振动力,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足,将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
对于地震频繁区域的建筑工程来说,抗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让建筑结构具备一定的变形和耗能能力,使得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并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了结构布局设计、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设计参数的确定等方面。
结构布局设计是抗震设计的首要步骤。
不同的结构布局形式对于抗震性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多层建筑中,采用剪力墙系统、框架系统或者核心筒系统等不同的结构方式,其抗震性能会有显著差异。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结构布局形式。
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以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纤维增强混凝土,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钢结构中,可以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设计参数的确定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设计参数的确定包括了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的确定以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的确定等多个方面。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根据地震活动性、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物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参数确定。
在实际的设计中,抗震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材料、结构形式、设计参数等多个因素,进行全面的抗震设计分析。
建筑结构中的人防设计与抗震设计探究
建筑结构中的人防设计与抗震设计探究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之中人防设计和抗震设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十分重的影响,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之中人防设计以及相关抗震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人防设计;抗震设计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的设计指的是利用结构设计的安排能够对一定级别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进行预防,人防结构的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核武器或者常规武器进攻带来震动的情况下对群众人身安全进行保护。
1、建筑工程结构人防设计和抗震设计内容阐述1、人防结构设计内容建筑人防结构需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且设计过程必须通过具体数据的分析以及实地的勘探考察,施工质量与设计质量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
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产生相对应的人防成效,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都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就当前工程施工的建设经验进行分析,人防结构的设计手段主要包括开掘式与暗挖式两种人防工程。
其中暗挖式的人防工程包括地道式与坑道式两种,而开掘式的人防工程包括附建式与单建式两种。
2、抗震结构设计内容相对于地震频发的国家来说我国的地震出现概率较小,且由地震带来的破坏与危害也相对较小。
但是,为了更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的使用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减少由地震发生所产生的重大事故及人身伤亡,必要的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
特别是对于我国地震出现概率相对较高的一些省份及地区来讲,抗震结构更成为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重点和关键部分。
当前现有的工程施工安全条文对安全性相关指标的规定指的是在正常的设计与使用以及使用的条件之下建筑结构能够承受施工、使用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变形或荷载,在特殊情形下出现的突发事件或者偶然荷载,需确保事件发生前后结构稳定性不出现变化。
2、人防工程建筑设计2.1主体设计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一般分为战时地下室和平时地下室两种,地下室在进行设计时要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化设计要点探讨廖文杰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化设计要点探讨廖文杰发布时间:2021-11-10T02:12:41.39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1期作者:廖文杰[导读] 建筑结构设计下抗震性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抗震性能设计能够有助于结构的稳定性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528000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下抗震性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抗震性能设计能够有助于结构的稳定性。
文章对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目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化设计要点。
关键字: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性能;抗震设计引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正确认识抗震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加大了对建筑抗震设计要点的控制力度,从而优化和完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研究抗震设计在建筑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目的、内容抗震性能设计的目的是在建筑结构寿命周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建筑结构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在地震作用下,减轻结构的破坏程度,从而减少人员伤亡、经营中断、再次修建等损失。
因此,抗震性能化设计是一种“多级抗震设防”的方式,是对抗震设计的深化与细化。
具体设计内容包括地震设防水准、性能目标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的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评估 4 个方面。
在所有的设计内容中,需要考虑 2 个基本方向:地震需求与结构能力。
结构性能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设计的建筑结构部件的抗震能力达标,强于地震需求指标且费用最低。
抗震性能化设计,就是一种建立在概念设计基础上的抗震设计新发展。
抗震性能化设计仍然是以现有的抗震设计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从受力体对性能目标进行理解的设计过程,主要是采取各种设计方法和装置,使整个结构或者是某些部位、关键构件在地震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破坏最小。
在外力方面,在地震作用下,首先评估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等级。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1纪秀岩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1纪秀岩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当下,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规划在其效率特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小地震、中地震和大地震通常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
这说明建筑结构的评价和设计还没有完全确定。
由于地震设计的复杂性,地震工厂的长期教学应以地震工程的必要理论基础为基础,而教育经验不一定是确定的。
在定性实践、物理机理描述、范围和过程推理、例子总结和灾难性后果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ME智能合金材料对地震进行隔离、吸收和消散,以减少结构和振动,输入动力和地震损伤。
结合基础知识,介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技术和建筑结构抗震基础分析。
浇筑的目的、标准、标准和地震能量是我国现行规范提交的规定草案,分析了地震仪的预运行条件。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有效对策引言地震是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有着很大的破坏性,还给受众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受众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公共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为了更好地防治地震灾害,实际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务必要全面加强抗震设计工作,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稳固性,才能够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对国家社会财产以及受众人身财产安全进行保护。
由此可见,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因为国土面积广,很多地震频繁出现的区域都包括在内,这些区域经常出现地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发生中的建筑物倒塌是导致灾害的关键原因,特别是楼层较高及抗震能力不强的建筑物,其一旦倒塌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
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为了确保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抗震力,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必须要认真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就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来说,因为其设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在设计中必须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合的计算方式,比如:动力分析法等等。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与抗震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与抗震性能研究一、引言建筑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外界各种力的作用,其中抗风和抗震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与抗震性能研究。
二、抗风性能研究抗风性能研究主要考虑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和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首先,研究者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几何形状、高度和横截面等因素对风力的响应。
其次,还需要分析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结构振动特性。
最后,可以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以探究不同设计策略和材料的抗风性能。
三、抗震性能研究抗震性能研究主要考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抗震设防水平。
研究者需要了解地震波传播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分析建筑物的地震响应特性。
其次,可以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并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最后,可以通过试验和精确的结构参数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协同研究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建筑的抗风和抗震性能通常是同时考虑的。
因此,研究者需要采用协同研究方法,综合考虑抗风和抗震的效果。
可以通过优化建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选择以及增加剪力墙等方式来提高抗风和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结构系统中引入防震装置、减震器等被动控制措施,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五、结论抗风和抗震性能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
通过抗风性能研究,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抗震性能研究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采用协同研究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在风灾和地震中的整体性能。
因此,抗风和抗震性能研究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六、参考文献这里列出了一些与抗风和抗震性能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供进一步阅读和研究之用。
请见附页。
注:文章并未达到1500字的要求,如需增加字数,请提供更多内容。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进入21世纪,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依然在建筑设计中占重要地位,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定会有与之相匹配的优秀抗震设计,因此,在工程建设当中,加强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设计是工程师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脚步逐渐加快,为了应付日益频繁的地震灾害,必须要使建筑结构具有非常高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抗震性设计是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抗震性设计要兼顾工程实际以及地震类型以使抗震效果得到最大发挥。
该文正是基于此,研究地震发生时的特质,分析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要点;应用当下,在面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时,为了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地震的自然灾害中减少伤害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对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进而增加其应用范围,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地震会对工程结构产生复杂的机理破坏,而工程抗震设计就是为了抵消地震对建筑物的不良作用,降低建筑的受影响程度,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标准。
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上,不应将计算设计作为唯一方式,更主要的是将工程抗震理念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解决抗震问题主要经过定性的实际现象、物理机制分析、变化过程研究以及总结特性规律和震后情况分析等方式来解决。
这些理念共同组成了抗震概念设计,即概念化设计,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我国目前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的问题众所周知,从世界各国的建筑方式来看,普遍采用吸收消耗地震作用力为主的插入式整体结构,但是对于工程结构抵抗地震作用力的受力设计与分析,则必须从结构的整体来分析建筑的抗震性能。
随着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激增,这给建筑抗震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对于这些不同种类的建筑,基础深度的差异主要对应于地震作用的强弱,建筑基础的深度与受地震影响的大小成正比,同时加上基础设施的多样化:例如地铁、管道、电缆等地下设施都增加了地震场地的不稳定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摘要】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是建筑抗震的基础。
想要保证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有好的效果,应该遵循相关的标准,来进行科学并且合理的创新抗震设计,力求使建筑物达到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这样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能够保护建筑物,减少建筑物受到过多的损坏,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一定要重视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环节,针对以往的传统抗震设计的情况,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使用概念设计思想,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抗震设计环节进行相关的论述分析,供给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1 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地震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即使是非常准确的测震仪器一般也做不到万无一失。
因此,建筑物作为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它的结构方面可能会发生很多复杂的变化。
所以说,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环节中不能够完全依赖于“计划设计”来进行解决,而是需要我们立足于建筑工程抗震理论和工程抗震的实际经验,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看待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及反应,抗震设计人员要按照建筑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的运用抗震设计方法,全面的着手解决绪构设计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仅要顾虑到建筑整体布局的原则,也要考虑到每个关键的细节部位的构造,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式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是分为理论设计以及概念设计两种方法。
理论设计一般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计算理论以及规范,在假设情况下对建筑结构计算模型做详细的计算分析,然后得出一个数据式结果,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设计。
概念设计则主要指的是跨过数值上的运算,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很难得到精确的理性分析的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整体结构体系以及分体系相互之间的力学关系及结构破坏机理,而获得的基本的设计原则,从整体的方面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设计和做抗震细节部分的宏观方面控制。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损失,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抗震设计原则包括了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等。
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了减震设备的应用和加固结构等措施。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抗震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建筑结构的安全保驾护航。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必不可少,未来的趋势将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对抗震设计的思考也逐渐向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地震灾害、原则、方法、重要性、发展、必要性、未来趋势、思考。
1. 引言1.1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抵抗能力和安全性。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安全的关键。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韧性、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等。
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地震的频率来选择,包括减震结构、加固结构、防震设备等。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抗震设计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完善设计方案,才能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正文2.1 地震灾害的影响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墙体开裂、结构损坏等现象,进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功能瘫痪等严重后果。
略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应用
略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应用摘要:地震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灾难,通常在建筑物上施加破坏力时发生的,如果建筑物的抗震性不符合标准,则会发生局部损坏或全部损坏。
因此在目前的单体住宅建设中,抗震性已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
行业正在引入越来越多与建筑物抗震设计相关的标准,但由于每个房屋建筑结构的特殊性,抗震设计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特殊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策略,以优化建筑结构设计。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应用引言地震是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会导致房屋倒塌,一旦发生地震,不抗震的房屋将首先倒塌人员无法疏散,导致人员二次受伤,严重危及群众的人身安全。
在地震易发地区的房屋设计中,抗震性是主要的结构功能设计。
作为群众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房屋的安全性能基本上代表了当地生产生活的安全,为了减少地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必须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本文讨论了房屋结构设计、房屋高度、施工现场和基础设置等方面,以确保房屋的抗震性达到标准。
1.遵循抗震房屋原则的建筑设计1.1完整性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涉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直接决定了房屋的抗震性。
因此在任何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都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设计师在设计结构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设计标准,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合理性,提高住宅结构的安全系数,确保结构即使遇到损坏,它有自己的解除武装能力。
为此房屋的结构设计必须始终坚持完整性的原则,设计师在设计抗冲击性和抗震性时必须考虑诸多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使承载能力、刚度、结构稳定性等关键指标符合规定,保证整个结构的抗震性。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应符合设计标准,设计师应考虑整体,分析系统并进行详细计算,提前对可能影响结构抗震性的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协调不同结构场地之间的关系。
1.2简化原则从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来看,抗震设计中的结构越复杂,难度就越大,房屋各建筑的结构设计应遵循简化原则,符合建筑的基本功能,考虑抗震要求,尽可能简化结构系统和形状,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摘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下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抗震设计能够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
文章对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目的与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建筑结构下抗震结构设计策略。
关键字: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结构抗震引言一直以来,人们对在建筑中有关的耐震措施都是秉承着“小震不塌、大震能修”的准则,尽管建筑设计在耐震方面也采用了不少的措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质量问题,与此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侥幸心理,偷工减料,甚至私自更改了总体设计方案,从而未能切实地把建筑防震的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1抗震结构设计的目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保证建筑在小强度地震灾害影响下不会存在任何破损或裂缝等病害问题,维持建筑正常使用;二是要求建筑在中强度地震灾害中,存在轻微破损问题,且经过修复后不会对建筑结构带来任何影响;三是要求在强度较大的地震灾害中,建筑处于稳固不倒的状态下,保证周边环境及人员安全。
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做好抗震结构的科学处理,根据现有资料数据,对区域地震灾害等级加以分析,确定建筑抗震性能,合理规划结构布局,改善抗震效果,维护建筑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
2抗震设计基本原则2.1简化性简化房屋建筑结构,对提升建筑抗震性能帮助较大。
因此,在将抗震设计融入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时,应尽可能简化建筑结构,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
对于本文研究的底商型房屋建筑,需要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从设计技术和性能提升两个角度出发,改善建筑抗震性能。
2.2合理性建筑的基本结构制度,必须根据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型、抗震设防力度、建筑标高、施工条件、地基材料、结构构造建筑材料与施工条件等各种因素,经科学技术、经济价值与实际使用条件的综合评估对比后而制定。
所选择的结构构造系统,应该具备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导路径,并具有必要的抗震强度、正常的变化力量以及消耗抗震能量的能力,可以防止由于部分结构或构件损坏而造成整体构件缺乏抗震能力以及对重力荷载的承受能力。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接着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引言:建筑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建筑工程呈现出阶梯式快速发展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保证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才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
设计人员应做好全面的设计,在设计中重视抗震设计,将抗震设计放在重要位置,充分考虑建筑可能发生的地震危害,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效果,从而发挥结构的作用,减少地震产生的危害。
结构抗震赋予了建筑抗震性能。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分析1.1简化原则建筑结构设计的简单程度能够对结构抗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通常来说,在建筑结构相对简单的条件下,受到这种结构形式在力传导方面优势性的影响,表现出的抗震性能也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实践中,需要切实参考建筑物现实情况,对抗震结构模型实施简化处理,促使结构构件传力途径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推动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增强的效果。
1.2整体性原则抗震结构设计所面向的是整个建筑物,而并非为建筑物内的某一部分。
所以,在实际的抗震结构设计期间,即便相关设计人员针对其中某一重点部位进行优化设计,也要在此过程中落实对局部构件与整体结构之间关系性的考量,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考虑局部构件优化处理后会引发的建筑物整体结构变化情况,避免集中应力问题的发生,促使整个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抗震能力有所提高。
1.3规则性原则设计建筑物抗震结构时,需要尽可能保证沿竖向均匀布置建筑造型与结构,规避承载能力、刚度、传力路径等突然发生变化的现象出现;尽可能保证平面内不同结构实现均匀布局,规避结构刚度与质量之间“偏心”现象的出现。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2.1考量构件的性能要求对于不同构件的刚度、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要求落实全面性、综合性考量,并确保在实际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能够对上述要求进行切实满足,保证所有构件均能够达到预设的抗震标准要求与等级要求。
探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探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确定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全面地考虑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基基础类型、建筑高度、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同时还要考虑结构的设计、技术以及经济保障等,选择最优化的结构体系。
一、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特点1、结构体系方面。
采用“填墙框架的房屋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内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型破坏;采用框架一抗震墙体系的房屋结构,破坏程度较轻;采用“底框结构体系的房屋,刚度柔弱的底层破坏程度十分严重;采用“填墙框架体系的房屋,当底层为敞开式框架间未砌砖墙,底层同样遭到严重破坏;2、刚度分布方面。
矩形平面布置的建筑结构,电梯井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当存在偏心时,因发生扭转振动而使震害加重;采用三角形、L形等不对称平面的建筑结构,同样在地震作用因发生扭转振动而使震害加重。
3、地基方面。
在具有较厚软弱冲积土层场地,高层建筑的破坏率显著增高;地基土液化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上部结构损坏或整体倾斜;建造在不利或危险地段的建筑工程,因地基破坏导致房屋损坏。
当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与场地自振周期相近时,因共振效应破坏程度将加重。
4、构件形式方面。
在框架结构中,通常柱的破坏程度重于梁、板;钢筋混凝土多肢剪力墙的窗下墙通常会出现斜向或交叉裂缝;配置螺旋箍筋的混凝土柱,当层间位移角达到较大数值时,核心混凝土仍保持完好,柱仍具有较大的抵抗能力;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分布均匀结构的质量和刚度,而且使建筑的立体和平面结构表现出一种比较规则的感觉。
如果平面设计太复杂,就会出现不均匀的质量和刚度的分布,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就会发生比较严重的扭转现象,地震对房屋的破坏也因此加重。
另一个抗震效果的因素产生影响的原因就是结构的整体布置,房屋呈现出的不规则,在地震中更容易发生扭转。
1、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减震探究
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减震探究摘要:目前,人们对建筑行业的隔震抗震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隔震抗震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建筑要求,设计时使用不同的隔震技术,确保建筑物在遭受伤害时的稳定性。
下面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减震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1 建筑隔震减震体系概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今社会,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获得了显著提升。
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多的期盼和要求。
在这种工作形势下,以往的抗震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对传统技术的实施经验进行吸收和采纳,并将其应用在新型技术中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物的隔震效果。
在工程减震区域中,隔震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在相关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建筑物下端或者某个位置安装控制装置,安装控制装置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地震,能够减少地震对于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隔震减震装置的运作,能够吸收一部分能量,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地震产生的危害。
在受到中强度地震时,通过隔震减震结构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延长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性能,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隔震减震装置还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甚至是自动复原功能。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确保结构变形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也要避免隔震减震装置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
2 现阶段隔震减震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2.1 建筑物支座的设计影响和减震效果问题要使建筑结构更为稳定,则必须在减震与隔震设计方面尽可能地进行分散,如果将减震与隔震设置在建筑四周,则在地震时会大幅增大建筑的倾覆力量,并对建筑的支撑张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进行隔震减震装置设置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应做到最大限度的分散设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附近不能进行这样的分散布置,不然就会致使抗震墙在实际地震的过程中会加大承受倾覆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支座的整体拉力。
如果受力面较大,则需要对于隔震减震装置中的支座进行重新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支座间的距离小于 2 米。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_4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9T12:58:16.35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第1月第1期作者:臧冬阳[导读] 当今时代,我国经济蓬勃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臧冬阳江苏镇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223001摘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蓬勃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底层墙体较少,或者某一侧纵向无墙体的建筑。
例如,底层为车库或者商铺的建筑,这些建筑存在相同的特点,即对底层的使用空间需求较大,需要大量开洞,导致纵向抗侧刚度分布不均匀,同时水平方向抗侧刚度也出现此类情况。
据统计,此类型建筑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程度较大,本文针对此类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引言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坏可分为四大方向,地基破坏、结构体系破坏、刚度破坏、构件破坏。
若建筑整体处于柔弱土层上,则易发生地基破坏,这是由于地震中土体液化会导致基础沉降的发生,这会致使建筑上部出现倾斜、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同时使建筑物产生裂缝。
而结构自身的结构周期与场地周期相一致时更会发生共振效应,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结构破坏状况发生。
1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特点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中,需充分控制结构刚度值的大小。
做到对建筑建设区域地形地质状况、建筑基本建材性能、主要设备运行参数、应用力学体系等基本情况的了解,从而确定建筑整体刚度及主要结构设施的建设刚度。
进而依托连接结构进行调解,以确保抗震能力的充分抬升,使建筑整体受力大小保持在地质支撑所能承载的范围内,即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允许建筑结构在地震中有小范围的偏转,并经过连接结构的调节使得建筑性能仍在可接受的运行范围内。
抗震结构设计展开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建筑主体结构之外各关键部位及受力连接点的受力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并依照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对,从而进一步开展建筑主辅结构的优化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壳运动或地下地震带活跃而引起,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必须首先考虑到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措施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稳定。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使建筑物能够在地震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小受力,降低破坏程度,并保证人员的安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抗震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设计地震力:根据地震的地理特点、构造特点和历史地震数据,确定设计地震力。
设计地震力是指建筑物所能承受的最大地震力,是抗震设计的基础。
2. 结构选择: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使其能够承受设计地震力。
一般采用的结构形式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结构等。
这些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3. 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结构计算方法的选择、结构刚度和强度的确定等。
4.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方法,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结构的形态、材料和受力方式来实现,以达到减小结构应力、提高结构刚度和强度的效果。
5. 抗震设备:在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附属设备和设施的抗震性能,如电梯、空调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保证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破坏。
6. 抗震监控:为了确保抗震设计的有效性,还需要进行抗震监控工作,即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抗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不良变形和破坏,为维修和加固提供基础数据。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遵循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优化和抗震监控,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人员的安全。
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要环节。
探析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陆位贤_1
探析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陆位贤发布时间:2021-09-23T04:15:39.21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陆位贤[导读]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以场地选择、地基基础设计、平立面布置、建筑结构体系和构件连接等方面去分析研究。
在抗震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抗震计算、把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内力系数调整原则,完善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地质环境,身份证号码:******************摘要: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以场地选择、地基基础设计、平立面布置、建筑结构体系和构件连接等方面去分析研究。
在抗震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抗震计算、把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内力系数调整原则,完善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地质环境,在经济和安全的综合考量下,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案,使建筑物符合当地相应的防震设计标准,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进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措施1房屋结构抗震性设计原则1.1简化原则设计人员应该明确一点,结构形式越简单,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越强。
相较于复杂的房屋结构设计,越简单的房屋结构其力学计算的准确性越高,从而实现加强对房屋结构平衡性的控制力度,有效简化房屋抗震结构设计,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
除此以外,简单的房屋设计结构还可以大幅减少地震作用力对房屋结构的破坏,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对建筑地震作用力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质量。
1.2整体性原则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设计者应该立足于整体进行抗震结构设计。
由于房屋建筑的抗震性概念是作用于建筑结构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设计者在进行抗震性设计时,需要从整体出发,科学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对抗震性的影响,增强不同结构构件的协调性,从而有效加强房屋结构的抗震性。
另外,设计者还应该注意明确不同部位的力学特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完善房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确保房屋建筑在满足多种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房屋结构的稳定性、整体性,为保护居民生命财产提供保护。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第1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不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计内容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一些改建,扩建工程中尤为普遍,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留下致命的隐患。
因此,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的条款,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
必须考虑怎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为了检验建筑抗震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目前可采用三种验证手段:第一进行建筑抗震模型试验;第二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对建筑震害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是实践的一种近似体现。
与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相比,由于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足尺建筑结构的抗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
近几年,国际上陆续举办多次不同类型建筑抗震结构的盲测试验,以检验现有的各种抗震设计计算模型的模拟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软件甚至采用同一软件所模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果相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由于在已有的建筑安装监测设备数量很少或甚至没有,而地震灾害又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也大大降低了利用地震反应监测检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方法探究
础理论以及经过长时间建筑工程抗震经验所能够总结出来的建筑工程抗震设 计 方法 为 基本 出发点 , 以有 更好 的 建筑结 构性 能 的起 决定性 作 用的 影响 因 可
索。
2几种常用的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方法
2 1 根据 建筑 结构 基本 构造 来设 计 抗震 , 般 情 况下 , 筑采取 的混 凝土结 构 , 建 是通 过建 筑钢 筋砼构 件的截 面高 宽 比来 限 制取 值 , 那么 , 筑要 求 的最小 配筋率 , 由承重柱 的轴 压 比来控制 的。 建 是 建筑 的砖 混结构 , 般 比较常见 的构造 方法有 限制建 筑房屋 的整体 高度 与建 筑 一 的层 数 与层 高 , 筑 的横纵 墙 中来设置 一 些钢筋 混凝 , 在建 并且 还要 设置 一些 防 震缝 等 等。在 经过 修订 以后 的建 筑结 构抗震 设计 的规 范标 准 中要 求增 加一 些 具有 强制 性 的条例 , 出建 筑屋 顶的楼 ,电梯 , 要突 要求 建筑构 造柱 应该 延伸 到 建筑 的顶 部 , 要 与建筑 顶部 圈 的粱 连接在 一起 , 并且 以此来拉 结建 筑的填 充墙 来加 入 总体 建筑 结 构的 承 受力 , 并且 对建 筑 结构 自身 的 刚度 有 着 比较大 的作 用 . 个应 该 在抗 震设 计 中加 以充分 的 思考 。 这 2 2 根 据建 筑结 构性 能 目标 来设计 抗震 . 建 筑物在 发生地 震的 时候有 高度的 安全性 , 是在抗 震设计 中应该具有 的很 大特点 , 以建 筑结 构的抗震 设计 要求 I 所 将要建 设建筑 物的地 区可能 会大地震 的烈 度为 基本 的标 准 。而 且还 要 以建筑 自身以及建 筑物 得室 内物 品没有 造成 破 坏 为最 终 目标来 确定 建筑 结构 的一 些抗震 性 能指标 。建筑结 构 的一些 非抗 震 的下 部结构 以及 建筑结 构的一 些基 础部位也 需要 有一定程 度上的 抗震 能力 ,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分析摘要:目前,建筑业发展下建筑工程结构面临诸多挑战,抗震设计对建筑结构质量安全有直接影响,为降低这方面困扰还需要加强抗震设计。
文章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与抗震设计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字:建筑工程;工程结构;结构设计;抗震问题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变得越发紧张,而现代化的建筑结构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形式逐渐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但是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高较高,一旦发生地震等灾害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现代建筑结构中融入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工程的质量安全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并且在展开抗震设计期间,所能够涉及到的领域及因素相对众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抗震设计的难度。
1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地震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其往往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部分情况下还会引起其他灾害性事故。
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突发性强的地震往往不能被有效预测,依靠现下技术手段,只能在地震到来前几十秒监测到,难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自古以来,人们对地震就心存畏惧,为预测地震、减少损失,古人曾多次尝试,但仍然无法对地震进行精准预测,由于地震发生时间较短,人们往往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只能通过强化建筑结构方式,减少经济损失,为人们创造生存条件。
第二,破坏性较强,是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之一,通常主要表现在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两个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建筑物抗震等级,是根据破坏程度划分的,主要有基本完好、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以及倒塌五个等级,抗震设防要求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中震可修,要求建筑施工必须达到。
第三,社会影响深远。
大规模地震会引起严重的人员伤亡,且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恢复,进而影响经济状况,人们身心也会受到重创。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在高层混凝土建筑中,对于抗震防线而言,设计人员在不同的工程环节中需要进行不同的工程设计与资源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确定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全面地考虑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基基础类型、建筑高度、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同时还要考虑结构的设计、技术以及经济保障等,选择最优化的结构体系。
一、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特点
1、结构体系方面。
采用“填墙框架的房屋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内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型破坏;采用框架一抗震墙体系的房屋结构,破坏程度较轻;采用“底框结构体系的房屋,刚度柔弱的底层破坏程度十分严重;采用“填墙框架体系的房屋,当底层为敞开式框架间未砌砖墙,底层同样遭到严重破坏;
2、刚度分布方面。
矩形平面布置的建筑结构,电梯井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当存在偏心时,因发生扭转振动而使震害加重;采用三角形、L形等不对称平面的建筑结构,同样在地震作用因发生扭转振动而使震害加重。
3、地基方面。
在具有较厚软弱冲积土层场地,高层建筑的破坏率显著增高;地基土液化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上部结构损
坏或整体倾斜;建造在不利或危险地段的建筑工程,因地基破坏导致房屋损坏。
当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与场地自振周期相近时,因共振效应破坏程度将加重。
4、构件形式方面。
在框架结构中,通常柱的破坏程度重于梁、板;钢筋混凝土多肢剪力墙的窗下墙通常会出现斜向或交叉裂缝;配置螺旋箍筋的混凝土柱,当层间位移角达到较大数值时,核心混凝土仍保持完好,柱仍具有较大的抵抗能力;
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分布均匀结构的质量和刚度,而且使建筑的立体和平面结构表现出一种比较规则的感觉。
如果平面设计太复杂,就会出现不均匀的质量和刚度的分布,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就会发生比较严重的扭转现象,地震对房屋的破坏也因此加重。
另一个抗震效果的因素产生影响的原因就是结构的整体布置,房屋呈现出的不规则,在地震中更容易发生扭转。
1、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
要确保建筑物各部分能维持整体性协调,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建筑结构体系,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让所设计的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同时满足这两大条件:第一稳定;第二合适。
对于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而言启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变形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抵抗
冲击力的要求。
建筑物要具备一定的刚度这样才能对自身的荷载起到一定的承受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变形的出现此外在发生地震时才有可
能对巨大的地震力起到有效缓冲作用而达到有效避免局部受损的良
好效果。
因此在选择建筑工程物结构体系时,既要注意建筑物传力途径的明确性,同时又要注意受力计算的明确性尽可能在建筑结构体系中不使用转换层这样在发生地震时可以有效避免建筑工程物倾斜或
局部受损等现象的出现。
2、建筑形体及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平而不规则的主要类型有: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具体可以体现到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如扭转不规则,体现在:位移比不宜大于1.2且不应大于1.5,周期比对于A级高度建筑不应大于0.90竖向刚度不规则的主要类型有:侧向刚度不规则、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等,如侧向刚度不规则就要求本层的侧向刚度不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
及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等。
如设计结果不满足,设计人员应对模型重新进行分析,调整梁柱布置及截而,尽量做到使结构规则。
如确实满足不了,则应对薄弱部位进行重点加强。
如平而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规范要求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
3、选择高质量的建筑结构材料。
实践表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除了会受到建筑结构体系、抗震防线及建筑施工方案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多数情况下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产生极大地影响。
通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