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综合复习二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共34页文档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共34页文档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国现代史各章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各章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各章复习题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1923)思考题1、民国初年的经济状况及社会结构的变动2、五四后有哪些新思潮竞起,作一简单介绍3、20世纪20年代初期社会各界有哪些改造中国的主张?4、列举1919—1922年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三次大论争。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共二大中共三大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1927)思考题:1、中国国民党一大及国民党政治制度的确立2、论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3、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分裂原因探析4、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原因探析名词解释迁都之争中山舰事件(三二0事件)整理党务案五卅运动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1931)思考题1、简单评价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2、毛泽东在实践和理论上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3、中共六大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名词解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古田会议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1937)思考题:1、九一八后国民党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上统治的加强2、结合你的了解,评说一下30年代前期的经济状况3.结合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三个历史事件评价张学良。

名词解释:新生活运动长城抗战两广事变绥远抗战第五章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1937、7----1941、12)名词解释《抗战建国纲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黄土岭战斗黄桥战役思考题:1、在新民主主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导致两次合作的原因各是什么?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都有哪些?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第六章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1、12-1945、8)名词解释太平洋战争中国远征军豫湘桂战役史迪威事件思考题:1、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概况3、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第七章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9—1949、10)名词解释重庆谈判中原突围第二条战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思考题: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转变2、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或者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经济原因)。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现代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现代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命题点 1: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2021·怀化)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中国
印度
美国
项目
(1952 年产量) (1950 年产量) (1950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 千克 4 千克 538.3 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 千瓦时 10.9 千瓦时 2 949 千瓦时
项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年)
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不 机构
同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点 地位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质的文件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推进 不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
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是中国 同 影响 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
考点 3: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总路线提出 65 周年(八下第 6 课 P ) 27-32 (2022·常德 11,株洲 20)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时间 1199565年6
地点
北京
中共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内容
八大 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农业业国变为先进的工工业业国 意义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国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2.★(2022·邵阳)2021 年 12 月 4 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 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 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中国现代史综合复习

中国现代史综合复习

邓小 “双尊” 77.12恢
年徘徊
78年底 现代化 新时期 以来
建立社主法治国家,邦交
平理
建立以宪法为核心 法律体系;
一国两制构想及实
结伴不结盟独 立自主外交; 以联合国为中
论; 十改一革届开三放中;全会,三 代个表

心多边外交; 南方谈话十四大,重要
区域合作。 现代化新阶段 思想
号召;全 复高考
国科学大
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贡献
A
③后者都体现了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④都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计划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有了较
为科学的认识
⑤直接指导了中国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考点十九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科学家李四光
【题13】有一记录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的12集纪念光盘,每一集
的标题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反映了20世纪后半期中
美关系特点的标题是
A .“分道扬镳”“冤家路窄”“峰回路转” B. “一往情深”“患难与共”“情深意长”
A
C. “求同存异”“风云突变”“重归于好”
D. “若即若离”“冰释雪融”“锦上添花”

考点二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题2】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 主党。”毛泽东曾指出,新中国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据此能够获
D 取到的信息是 A.在美国,谁能够使广大人民致富谁就是能够执政的“财主党” B.美国两党在承认对方代表利益集团的前提下有合并为一党的趋向 C.实行多党制,轮流执政,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D.民主党派与共产党认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民主共和政体,坚持共 产党的领导

2016年中国现代史复习检测题(二)

2016年中国现代史复习检测题(二)

2016年中国现代史复习检测题(二)一、选择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栏中的表格内。

每小题2分,共52分)1.每周一学校都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3.“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

”他是()A.董存瑞 B.黄继光 C.刘胡兰 D.邱少云4.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5.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央人民政府公告6.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7.“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A.公私合营的方式 B.农业生产合作化方式C.土地改革方式 D.人民公社化方式8.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这是因为()A.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9.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0.邮票记录着历史。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二):1956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二):1956

第十一章中国现代史高考复习(二)十年探索与文革挫折(1956年底——1976年)◆考纲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建设的特色。

2.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4.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5.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6.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总结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4.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5.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6.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专题学习进度:3课时◆授课提纲:1.特征:基本特征是“探索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总之,这一时期成绩与挫折并存。

特别是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中,有思想上“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基本特征是曲折中前进。

2.政治:1956—1966年的十年探索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在曲折中求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①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②中共八大;但1966—1976年的文革期间,民主法治受到严重践踏。

历史高考高考冲刺: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二)知识讲解

历史高考高考冲刺: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二)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发展历程二考情分析专题概述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有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建国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国民经济建设中成就和失误并存,但成就是主要的。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联系更加紧密。

考向预测1、主干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成就,科教发展的措施、成就等历来是考题的密布区。

2、基本概念:“七年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文革动乱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历史阶段划分概念,我们同学容易搞混,“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等经济名词,“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等政策名词或概念的内涵也是误区之一。

3、史观:中国崛起的过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影响力大增的过程,这一视角是高考命题常用的切入点。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2013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0周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5周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10周年纪念。

另外注意,一些统计图、数据表、新闻报道、漫画、打油诗、股金证等身边常见的现象是命题常引用的材料,应该关注此类现象在备考复习中的价值。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中国现代史复习题中国现代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为了更好地复习中国现代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在社会变革方面,我们可以回顾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现代化进步。

同时,我们还可以探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思考。

二、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的探索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革命的转变。

我们可以回顾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思考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能够建立起稳定的民主政权。

同时,我们还可以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重要战争,它们标志着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和实现国家独立的伟大斗争。

我们可以回顾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

同时,我们还可以探讨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思考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和策略。

四、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我们可以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思考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

同时,我们还可以探讨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中国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通过复习中国现代史,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思考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们还可以反思中国现代史中的一些错误和失误,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

综上所述,复习中国现代史不仅是对历史知识的回顾,更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中国现代史的复习,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共28页文档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共28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ppt课件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ppt课件
8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1953年10月, 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 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9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的起步
(1)“双百方针”
(2)教育:
向工农倾斜、培养工业化人才、 又红又专
(3)科技:向科学进军
总况:
外 社会生 交活
10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 国当时
(4)日内瓦会议 1954
(5)万隆会议 1955
12
总况:
政治
经济
思想文 外交 化
社会生活
呈现新风尚
1、习俗:
反封建;勤俭节约;受苏联影响 (服饰、艺术、语言等)
2、生活水平:
物资匮乏;凭票证计划供应
13
总况: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社会生活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经 1、毛泽东思 从奠基到成熟 济向社会主义 想的发展 1、方针: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18

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大总结

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大总结

中国现代史大总结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

(2)原因: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③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孤立无援。

(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1)特点:“一大片”。

(2)原因: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3)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原因:①美苏争霸,美处于守势。

②苏联陈兵东北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

③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3)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4.20世纪80年代起(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2)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

②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④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三、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1.准备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三项准备: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中苏建交。

(2)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

总况: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中 前进(成就、严重挫折)
三、新时期
1978—(1992)—今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社会 生活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一国两制) 3、加强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建设(1982 年宪法)
总况:
政 治
经济
1、改革开放 (1)农村: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改社建乡 (2)城市: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3)对外开放格局 2、改革开放的深入 (1)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2)十四大: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十五大: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 )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外 交

社会生 活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的起步 (1)“双百方针” (2)教育: 向工农倾斜、培养工业化人才、 又红又专 (3)科技:向科学进军
总况: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 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确立
总况: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一五”计 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 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 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中国现代史第9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精讲试题

中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中国现代史第9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精讲试题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第九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讲知识脉络一条主线:新中国政权的成立与巩固两大主题:巩固政权与保家卫国三个人物:毛泽东、黄继光、邱少云四大事件: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中考备考攻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951年底,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贵阳中考考点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纲要求: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知道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④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易错易混】(1)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中国现代史复习专题

中国现代史复习专题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二轮)【规律性认识】1、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济近代化(1)鸦片战争后,各通商口岸受外国商品的冲击,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中国经济呈现出半封建化趋势。

(2)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国出现采用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政治近代化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君主立宪制,迈出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历程艰难、曲折、复杂。

思想近代化(1)“西学东渐”贯穿始终,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

(2)在发展阶段上,经历了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

(3)在内容上,经历了由学习资产阶级学说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4)在对待方式和实践效果上,经历了由照抄照搬导致失败到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取得胜利的转变。

社会生活近代化在西方思想影响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生活南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口岸到农村城镇逐渐发生变化。

近代水陆交通从无到有;文化载体、通讯和信息传播手段不断丰富;风俗礼仪逐渐西化;缠足陋习逐渐革除。

2、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1)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2)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3)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

如何认识中国的历史分期?答: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XX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XX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主题”、“两个了解”、“三个选择”分别指的是什么?答:“一个主题”是指: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两个了解”指的是:了解国史、了解国情;“三个选择”指的是: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三、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答:1、经济方面,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方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思想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

四、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与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五、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与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与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它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的结束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留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一次自发抗议运动。

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后的文化运动,强调民主、科学和进步,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抗日战争及其影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战斗。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深
远影响。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还为中共建
立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里程碑。

1949年,的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在1978年,中
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中国向现代化
国家迈进。

改革开放的成果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
社会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中国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影响,复习资料中应包
括这些内容以及相关细节。

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有
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综合复习(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始
1、背景:(1)、1978年,讨论。

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3、思想: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他完成了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的正确道路
6、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错误:期间,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最大的冤案是案件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颁布了第部《》,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基本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体系。

我国逐渐向的道路迈进。

二、改革开放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内容是实行。

(一)、农村改革
1、农村改革的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实施:1978年,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内容:;。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启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城市改革: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城市改革的目标是:;
城市改革的方法是:。

(三)、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80年,我国在的、、和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后增设经济特区。

2、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经济特区建立的作用: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了、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经济特区,设立。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6、在实行改革开放中,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
1、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贡献——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在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评价邓小平
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2、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五)、党的十四大的内容:1、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内容结果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
内容: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
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

(4)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

意义:
2、(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

结果:但未落实;
(2)、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改革。

结果: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邓小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结果:
4、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减轻农民负担;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工业支持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