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重点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

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

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

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

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讳、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来厚的兴趣。

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仝以一首吟颂“七碗茶”的诗句光耀千古。

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

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

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

所以,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

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现,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导语】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

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

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无忧考网高二频道整理了《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思想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是以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高二语文下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下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愤交加赏心悦目B. 气喘吁吁纵情任性C. 蹑手蹑脚举世瞩目D. 畏首畏尾惊心动魄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加强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C. 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充分说明她平时训练非常刻苦。

D. 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天空,犹如一位洗涤干净的蓝宝石。

B. 他的讲话犹如一把锐利的剑,刺痛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C. 那棵树上的鸟儿,欢快地唱着歌,仿佛在为春天欢呼。

D. 他的文章如同一条清澈的小溪,让人读后心旷神怡。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改后: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B. 原句: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增长。

改后: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地增长。

C. 原句:她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改后:她听讲认真,发言积极。

D. 原句:你为什么迟到了?改后: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节目很有趣,我特别喜欢。

”他笑着说。

B. “我喜欢看小说,尤其是科幻小说。

”他补充道。

C. “你今天穿得很漂亮啊!”她笑着对我说。

D. “这个苹果真甜!”他高兴地说。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他勤奋好学,成绩突飞猛进。

D. 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7.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办事雷厉风行,效率很高。

B. 她温柔贤淑,深得家人喜爱。

C. 他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D. 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让人失望。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贾谊和司马迁是汉朝初年较早对屈原作出评价的人。

二人距离屈原时代未远,知识结构依然丰富多元,在面对屈原时相较而言没有时代的隔膜和文化的疏远,因此更能以一种公允的态度审视屈原其人。

贾谊为贬谪之士,司马迁为刑余之人,他们身上都背负了巨大的政治失意和精神痛楚,遭际的相似也使得他们能够对屈原抱有理解和同情。

司马迁在著述时对屈原的高尚节操和文学才华毫不吝惜赞美之言,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屈骚中的怨诽色彩:“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可以看出,在政治上实现“大一统”而思想文化尚存战国风气的背景下,汉初士人依然能够直面人性的真实,对君父观念的推崇也未能压制失意士人回归自我内心的观照,即不平则鸣的士不遇情结。

在司马迁的观念里,身遭诋毁,报国无门,怨是在这种客观环境中自然产生的情绪,光明坦荡,或者至少是可以包容理解的。

但这种窘迫境遇下对于君主的怨,并不局限于针对一人的怨毒,更多的应该是对于时命的无力感,还有对于文人身份及其价值体认上的无措。

在贾谊、司马迁等人高扬屈原伟大人格之后,汉代对屈原的态度进入了由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扬雄和班固。

其时距离屈原所在的年代渐远,他们对于屈原的认识不免囿于时代和自身的限制,从中可以看出儒门独尊的时代里文人风气的转变。

面对专制制度的高压,他们已经能够更加平和驯顺地接受规训,不再像司马迁和贾谊那样抑郁悲愤。

扬雄和班固对于屈原共同的责难便是他的固执一死以及文章中怨愤情绪的流露。

屈骚精神中直白表露怨诽情绪、坦陈自我意志的部分与汉代自觉工具化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

在经学为学术主流的情况下,屈原作品的命运只有湮灭和妥协两途。

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展现儒家智慧上个世纪,不少中外知名学者如汤因比、梁漱溟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断言中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希望。

1988年,7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些名家名言的确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然而,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向我们这一代人的治国理政的智慧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能以儒家智慧解决问题,则何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如果我们连自家门前雪都扫不尽,何以能够除去他人瓦上霜?何以证明儒家智慧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之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解决当下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以此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

必须承认,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持怀疑态度.比如,当今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少地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我们空谈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知行不能合一,那么人们质疑儒家之知,又批评执行不力,就有充分的理由;再比如,我国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悬殊警戒线,如果我们只是空谈孔子的“富民"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那么孔子的智慧不足以服人,我们对孔子的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也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可见,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最终将连累、伤害到知。

所以,眼下我们必须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大幅提升执行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为儒家智慧正名。

当然,儒家智慧也有一个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因为儒家智慧能够解决传统社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就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一、名篇名句默写1.默写。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论语》中,孔子用“,”来解释“恕”,倡导我们用一生来践行。

二、语言文字运用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城乡差距。

可以说,___,___,更重要的是,___,___。

①信息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之一②信息技术可被视为现阶段调节城乡差距的一个均衡器③它会产生“数字红利”效应④持续科学配置信息技术资源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城乡均衡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2)下列对联与名人,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②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③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④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A.①杜甫②陶渊明③苏轼④屈原 B.①杜甫②白居易③陶渊明④屈原C.①屈原②苏轼③陶渊明④杜甫 D.①屈原②白居易③苏轼④杜甫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万维钢①如果一个物理学家谈物理,哪怕他只是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做科普,外行一般也不太敢提出质疑。

人们知道物理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尖端科学,没经过多年训练的人胡乱说话只能闹笑话。

可是当一个社会学家谈论社会问题的时候,哪怕他旁征博引了好多东西方先贤的经典理论,别人还是可以毫无压力地批评他。

②这也许怪不得大众。

实践表明,像政治学这样的软科学,其“专家”的实用程度很可能并不显著高于“砖家”。

1984年,心理学家泰特洛克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研究。

他调查284个专门以预测政治经济趋势为职业的政治学家,向他们提出各种预测问题,要求专家们对其中大多数问题——比如某个国家的未来政治自由状况,提供出现三种可能性(保持现状,加强或者减弱)的大致概率。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注意力源于人的感觉和知觉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

各类企业通过挖掘消费者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注意力培养潜在消费者,产生价值和利益,形成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商业形态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融合各类传媒内容所形成的听觉注意力经济。

近年来,在视觉注意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听觉注意力经济崛起,网络有声读物成为消费者的“阅读新宠”。

从最早的唱片教材、广播剧,到磁带出版物,再到今天的网络电台,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有声读物市场越来越大。

据统计,2018年,我国有声读物市场规模达到46.3亿元,用户规模达到3.85亿人。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商用化为各类媒体发展新的传播渠道提供了便利。

在互联网这一没有时间和地域局限的平台上,音频内容产品触网成为必然。

同时,与网络视频内容相比,网络有声读物更能适应信息时代的“碎片化时间”消费,非常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消费者在运动、出行、锻炼等各类场景下都能使用音频。

网声读物迎合了人们的多场景收听需求,人们在不方便阅读和观看视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有声读物获取信息和知识,感受“听读”带来的娱乐魅力,满足求知欲。

网络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未来,知觉注意力将是注意力经济的主导形态。

为适应注意力经济发展转型,我国网络有声读物平台一方面需要更多地关注垂直领域差异化经营。

同一产业内,因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某一企业的产品能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有显著区别。

产品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核心策略。

无论是对单纯娱乐消费型用户,还是对知识获取型用户,网络有声读物平台都应打造垂直化内容。

对网络有声读物平台的用户而言,垂直化能真正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增加用户粘性。

对网络有声读物的同业竞争而言,垂直化可以形成竞争门槛,提升竞争优势。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9分)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

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

《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

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

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

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

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

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

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

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

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竞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

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

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

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一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

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间烟火朱长伟①烟火是立在生命里的一道风景,是飘在岁月里的一种味道,是活在记忆中的一抹乡愁。

从呱呱坠地起,熊熊之火,缕缕炊烟,便伴随着我一天天长大。

而最先让我认识烟火的便是母亲。

儿时,或伏背上,或拥怀中,或立一旁,看着母亲擦燃火柴,火光一闪,瞬间升腾起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母亲迅速点燃手中的柴禾放入灶中。

一把米面,几个煎饼,一锅炖菜,飘溢出人间幸福的味道。

②记忆中,灶屋低矮窄小,靠墙垒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台,上蹲一口大铁锅,锅上扣有一个用玉米苞叶编织的锅盖,左边配有烧火用的风箱,锅头前杂乱堆积着烧火用的柴木、炭盆和灰铲等。

不大的壁龛内放置着一个小小的煤油灯,灯芯如豆,发出昏暗的光,映照出主人忙碌的身影。

黑乎乎的墙壁上张贴着灶王爷像,灶王爷慈眉善目,心存仁爱,护佑着朴实善良的凡俗人家。

③在凡尘行走的日子,总是充满烟火气。

印象最深的是在春节“哗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下饺子时的情景。

母亲一只手托举着上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排列着饺子的盖垫,另一只手则灵巧、麻利地往热气腾腾的大锅里下着白白胖胖的水饺。

只见它们在母亲的“催促”下,一个个奋不顾身地“跳入”热锅里。

母亲边下着饺子,边不停地轻轻吹拂着扑面而来的热气,以防遮挡住视线。

当饺子完全下到锅里,一时间便热闹起来了,饺子们在沸腾的大锅里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翻滚着、嬉闹着、追逐着。

母亲不敢怠慢,迅速抓起笊篱,用背部沿着锅的边缘顺一个方向轻轻推动一下拥挤的饺子,然后盖上锅盖,任凭饺子们在锅里再“调皮”上一阵。

④母亲手拿笊篱站在锅灶旁认真候着,等饺子在锅里煮三个滚才能熟。

姐姐也没闲着,她与母亲密切配合,左手卖力地拉着“咕哒、咕哒”的风箱,右手不时地往火塘里填充着柴禾,努力把炉火烧旺,让鼓煸起的烈火起劲地烘烤着锅底。

高中语文高二下期中考试卷

高中语文高二下期中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沮丧沉鱼落雁B. 沉浸精疲力竭鸿篇巨制C. 欣慰恣意妄为碧空如洗D. 招摇过市道貌岸然欣喜若狂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B.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C.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球抗击艾滋病作出了贡献。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医护人员英勇无畏,舍小家为大家,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英雄赞歌。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满招损,谦受益(谦:谦虚)B.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石:石头)C.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青草)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千里马)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红楼梦》,它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家族兴衰史的长篇小说。

B. 他说:“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C. 他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D. 我们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那浩渺的星空,仿佛是宇宙的胸怀,容纳着无尽的奥秘。

B. 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我国科技界。

C. 他的讲话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启发。

D.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动听。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9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

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新,这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

在湖北秭归,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

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

的确,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

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却绝非是唯一载体。

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这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

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综观当代描绘人民群众生活的美术经典,我们总能发现那些画面朴素的艺术语言尤能打动人心,能使人物与场景刻画真实鲜活。

高尔基曾说过“真正的语言艺术总是朴素的,很生动,几乎是可以感触到的”。

朴素美是艺术的高层境界,需要创作者、所描绘对象、艺术表现语言三者统一。

著名画家赵奇的土地系列、王岩的乡村写实绘画、宋惠民的人物塑造、尤劲东的表现知识分子形象的连环画等美术精品,都从不同角度、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对朴素美的审美追求。

朴素美的第一要素是创作者的品性朴素。

“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家要达到对所绘对象美的观照,自然真诚地流露情感,就需要做到人品与画品共修。

只有内心对所刻画的人物、反映的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能够敏锐发现对社会、对人生具有启迪意义的闪光点,才能在绘画中进行高度艺术提炼。

这对画家的品德、学养、认知能力是一种锤炼。

要在作品之中映射出自然之美、人物性格之美、精神之美,反映时代风貌,需要“艺术家是一位道德家,是真善美的体现者”。

这不是要求艺术家成为完美的人,而是尽量做到不虚伪、不轻浮,不骄不躁,不为功利所染,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方能洞察世事万物。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如果艺术家没有清醒地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又从何谈起呢?所以至真至诚是朴素美的体现,只有在思想情操、审美意识、艺术表现手法达到较高境界时,艺术作品才会流露出朴素美。

这驱动着艺术家不断完善自身、提升人格品性。

所描绘对象的选择,体现着朴素美的审美观。

以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为塑造对象,借以反映时代进步中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如何追寻理想,创造幸福,推动社会发展。

这样的题材和内容表现无疑最广博、最厚重,也最具代表性。

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翩跹起舞风声鹤唳B. 一诺千金明查秋毫C. 金榜提名锲而不舍D. 风华正茂明辩是非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突出,结构也很严谨。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C.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事故。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化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

最早的铜鼎见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商、周发展至极盛,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早期的铜鼎,囚铸造技术的局限,形制比较单一,以锥足圆鼎为主,器壁较薄,纹样简单,充满了原始性。

商中期以后,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日益重要的祭祀的需要,鼎的形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方鼎和分档鼎,且形体也不断变大,鼎足由原来单一的锥足发展为柱足和造型各异的扁足;同时纹饰也逐渐精关繁缤起来,甚至整器都有装饰的纹饰,而且主。

次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中期偏晚的时候,以族徽与日名为主题所构成的铭文开始出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青铜鼎由此进入了它的繁荣期。

西周是青铜鼎发展的全盛时期,时代的更替变革必然会给青铜器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纹饰和鼎足上,纹饰由繁缤逐渐变得简约,青铜器满花的装饰风格已经不是主流。

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鼎足。

西周早期的柱足从中期开始向蹄足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突变是这一时期的青铜鼎已经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的礼制用器,由此也赋予了青铜鼎政治与精神的含义。

列鼎制度就是在这时兴起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长篇铭文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铭文内容涉及革命、战争、诉讼和婚嫁等许多方面。

在类型上,西周青铜鼎较前代也有所发展,既有庙堂重器,也有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实用型的温鼎等。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共5套)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共5套)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

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

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年)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

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的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

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

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

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排在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康熙五年(1666年),令各地将应征商税额数刊于直省商贾往来的关口孔道木榜上,“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

雍正时期曾对这些政策加以重申。

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

明清政府承认商人合伙经营的权利及商人在民间融资的权利,这是明清时代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存在与发展的制度环境。

明清政府也承认商人为商业经营目的而结为社团的合法性。

从明中晚期开始出现商业性会所,到清代大批商业、手工业会所发展起来,其制度环境大体保持一致。

明清政府权力在维系比较平衡的商业运行秩序的同时,也会发生干扰商业的作用。

其突出表现,包括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严格控制,政府对矿业很长时期的垄断,政府对外贸过于严格的管控,税收标准公平性的欠缺,以及权力腐败造成的官吏对商人的敲诈与盘剥。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案在最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从“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湄”,到“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洲”,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

湿地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___________。

近年来,受自然及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湿地面积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

很多湿地因保护管理不到位,甚至产生缺水、无水的情况,周围生态环境也产生负面变化,许多生物失去生存环境。

湿地___________成为了___________的问题。

2022年6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构建起法律屏障。

中国是全球第二个对湿地保护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在国际湿地保护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湿地生态恢复是一个社会化、长期性的任务,保护湿地既非一隅一域之事,也非一时一事之功,湿地保护既要___________,又要久久为功。

相信湿地终会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恢复生态、重焕生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息息相关退化迫在眉睫吹糠见米B.休戚相关蜕化急于星火吹糠见米C.息息相关蜕化迫在眉睫立竿见影D.休戚相关退化急于星火立竿见影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构建起法律屏障。

B.《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起法律屏障。

C.《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加强湿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起法律屏障。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理查德·利汉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

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

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 “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并不只有“通过城市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才能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除了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城市,研究城市,不是纯粹的研究城市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兼及“历史”与“文学”。

文学中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

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诸如抗战中的重庆与昆明,具体而微的成都杜甫草堂。

城市文学研究必须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市才有生气,才可能真正“活起来”,只有斑驳的百姓家,只有来去匆匆的燕子,还不够,还必须把“旧时王谢”的历史记忆带进来,这个画面才完整,才有意义,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

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邵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邵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邵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是根底,是骨架。

不读文言文,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我们很难吸收,很难理解。

先奏时代是中国文言文形成并逐渐成型的重要时期。

那个时代的文言文虽然离所谓“今古文”还较有距离,但已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汉代华丽的赋体、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做了铺垫。

应该说,从先奏开始,中华绚烂的文化便和文言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所以说,不熟读古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能抵达怎样的深度和高度。

学习古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修养。

文以载道,经典古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文,对我们的眼界、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有很多人对学习古诗文有误解,认为学了这些诗文也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想到是不是还要回到古代那样的生活,我必须告诉各位,其实这是一种功利思想在作怪。

当然,读了古诗文,的确可能不能马上看到什么成效,获得什么收益。

但是,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

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

现代著名文史学家顾随先生曾经说过: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

一个人学习了古诗文,能够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待人、学会宽容,而且可以获得阅读体验和精神感悟,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

一个现代中国人,没有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严格意义上讲,尤其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摘编自张胜强《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材料二: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检测(2023.4)语文第I卷选择题单选题(共3题,每题2分,共6分)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始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B.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乡下一起追逐萤火虫的美好往事吗C.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多年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银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刘星和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美丽人生》,大家都为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流下了泪水,刘星不无感慨地这样说。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让人们缅怀与痛惜。

②他留给人们弥足珍贵的财富,让人们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③他曾这样鼓励同学们:“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面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

”④他的执着与坚守,必将鼓动更多年轻人投身杂交水稻事业。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6分)所谓“元典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

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覆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

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

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

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

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

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

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

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

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

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

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

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1.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汉字无论是在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远胜过西方其它文字。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造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

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

”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

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

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

(《宋史·司马光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

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谐”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

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

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

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

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5分)(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苏轼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

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5分)9.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

(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王勃《滕王阁序》中以色彩的浓淡对比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在山水间纵情吟啸赋诗的句子是:,。

(3)《逍遥游》中从微小的生物的角度来说明生命短暂的句子是:,。

乙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个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填写所选大题题号。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牛张爱玲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

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