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计算公式_公式总结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二年级所有数学公式:图形计算公式

二年级所有数学公式:图形计算公式

二年级所有数学公式: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除法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

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

5在()位上,表示()。

3在()位上,表示()。

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关系式及公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关系式及公式

小学1至6年级数学关系式及公式数量关系式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数的相加、相减、相乘、相除关系相加数+相加数=和和-1个相加数=另1个相加数被相减数-相减数=差被相减数-差=相减数差+相减数=被相减数因数×因数=积积÷1个因数=另1个因数被相除数÷相除数=商被相除数÷商=相除数商×相除数=被相除数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3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3角形高=面积×2÷底3角形底=面积×2÷高平行4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和差问题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3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1端要植树,另1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相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相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相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小学二年级下册掌握混合运算的口诀和公式

小学二年级下册掌握混合运算的口诀和公式

小学二年级下册掌握混合运算的口诀和公式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掌握混合运算的口诀和公式,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数学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学二年级下册掌握混合运算的口诀和公式。

一、混合运算口诀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口诀是“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计算十分简。

”这句口诀的含义是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首先计算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然后再计算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最后根据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混合运算公式1. 加法公式: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加法公式主要涉及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如:23 + 15 = 38。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首先将个位数相加得到8,然后将十位数相加得到3,最后将两个结果整合在一起,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2. 减法公式: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减法公式主要涉及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如:57 -32 = 25。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首先从个位数开始减,得到5减2等于3,然后从十位数开始减,得0减3等于7,最后将两个结果整合在一起,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3. 乘法公式: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乘法公式主要涉及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运算。

如:32 × 5 = 160。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首先将个位数与系数相乘得到0,然后将十位数与系数相乘得到6,最后将两个结果整合在一起,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4. 除法公式:小学二年级下册的除法公式主要涉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

如:48 ÷ 6 = 8。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首先将被除数的十位数除以除数,得到8,然后将被除数的个位数除以除数,得到0,最后将两个结果整合在一起,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通过掌握这些混合运算的口诀和公式,孩子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解决数学题,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总结: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口诀和公式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通过掌握口诀和公式,孩子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混合运算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多进行口算和练习,加强对口诀和公式的掌握和应用,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公式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公式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一张床长2(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跳绳长2(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摘要:1.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2、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因数3、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5.除数>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一把三角尺有三个角,其中一个是直角。

7.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共同点: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长方体的12条棱不都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也可以分成2组,一组4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8条棱长度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8.至少用8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9.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共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

不同点:(边)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也可以说邻边相等。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0.至少用4个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11.一个平方数的4倍还是一个平方数。

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的和是一个平方数。

12.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13.任何数与10相乘,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1个0。

14.任何数与0相乘,积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等于0的数,商都是0,所以0不能作除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第一单元: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课本15页练习二第4题.16页第7题)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课本20页练习三第4题,21页第7题)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课本24页做一做。

练习四第1.2.3题)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

不要混乱。

(课本28页两个做一做。

练习五第2题.第7题)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

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11.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课本41页做一做2.连一连)12.直角的标志,锐角.钝角的标志。

13.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课本40页)三.表内乘法知识点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公式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公式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一张床长2(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跳绳长2(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长方形教学解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长方形教学解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长方形教学解析长方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之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长方形的性质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

本篇文章将从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方面对小学数学二年级的长方形进行解析和教学。

1. 定义与性质长方形是一种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它的对边两两相等,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这个定义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概念。

可以使用教具或者纸板剪成长方形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感知长方形的性质。

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长方形物体的图片,如窗户、书桌等,让学生辨认并描述它们为什么是长方形。

2. 周长的计算方法周长是指长方形的四个边长之和。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和计算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首先,老师可以在黑板或者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边长分别用a和b 表示。

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边长和求和的方式得出周长公式:2a + 2b。

接下来,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数据,让他们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例如,一张纸的长为8cm,宽为5cm,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通过实际计算,学生会得出答案为26cm。

3. 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是指长方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

与周长不同,面积的计算需要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并用它们的乘积表示面积。

同样,可以通过图示和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用乘法计算出面积。

举个例子,给学生一个长方形的长为6cm,宽为4cm,然后让他们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通过实际计算,学生会得出答案为24平方厘米。

4. 计算练习和游戏为了巩固学生的长方形知识和计算技能,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和游戏。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些长方形的尺寸,让他们互相出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出题目的周长和面积。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另外,可以设计一些长方形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凑长方形来提高他们对长方形的形状和性质的认识。

小学1-6年级数学难点解析,附34个必考公式

小学1-6年级数学难点解析,附34个必考公式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

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

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为单位,用“cm”表示;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为单位,用“m”表示。

在测量时,通常将尺子的刻度与物体的左端对齐,然后看右端对应的刻度即可得到长度。

例如,要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可以从尺子的任何刻度开始,画到对应的厘米刻度处。

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等于1米。

线段是直线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长度。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

在计算两位数加法和减法时,要将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开始计算。

如果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需要向十位进1.如果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然后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需要注意加减号,不要混淆。

在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如果个位小于5,可以少看一些,如果个位等于或大于5,可以多看一些,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果问题里出现了“大约”两个字,就需要估算。

如果需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或少几的数,可以使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如果需要连续两次解决问题,需要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法。

先解决一个问题,再将答案作为已知信息,解决下一个问题,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我们研究了角的基本知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两条边是直线且都从顶点出发。

我们可以用三角板来画出直角,画角时应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要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可以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方法。

直角三角尺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与张开的大小和程度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在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中,我们研究了乘法的概念。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即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一年级数学公式:1.两个一位数相加的结果:a+b=c(a、b、c都是一位数)2.两个一位数相减的结果:a-b=c(a、b、c都是一位数)3.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结果:a×b=c(a、b、c都是一位数)4.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a÷b=c(a、b、c都是一位数)二年级数学公式:1.三个一位数相加的结果:a+b+c=d(a、b、c、d都是一位数)2.三个一位数相减的结果:a-b-c=d(a、b、c、d都是一位数)3.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结果:a×b=c(a、b、c都是一位数)4.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a÷b=c(a、b、c都是一位数)三年级数学公式:1. 两个两位数相加的结果:ab + cd = ef(a、b、c、d、e、f都是两位数)2. 两个两位数相减的结果:ab - cd = ef(a、b、c、d、e、f都是两位数)3. 两个两位数相乘的结果:ab × cd = ef(a、b、c、d、e、f都是两位数)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ab ÷ c = de(a、b、c、d、e都是两位数)四年级数学公式:1.分数相加的结果:a/b+c/d=e/f(a、b、c、d、e、f都是分数)2.分数相减的结果:a/b-c/d=e/f(a、b、c、d、e、f都是分数)3.分数相乘的结果:a/b×c/d=e/f(a、b、c、d、e、f都是分数)4.分数除以整数:a/b÷c=d/e(a、b、c、d、e都是分数)五年级数学公式: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结果:abc + def = ghi(a、b、c、d、e、f、g、h、i都是三位数)2. 两个三位数相减的结果:abc - def = ghi(a、b、c、d、e、f、g、h、i都是三位数)3. 两个三位数相乘的结果:abc × def = ghi(a、b、c、d、e、f、g、h、i都是三位数)4.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abc ÷ de = fg(a、b、c、d、e、f、g都是三位数)六年级数学公式:1.平方的计算:a²=b(a、b都是整数)2.立方的计算:a³=b(a、b都是整数)3.开平方的计算:√a=b(a、b都是整数)4.百分数计算:a%=b(a、b都是百分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合集1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合集12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1篇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xxx,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xxx=被除数。

8.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

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

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6的乘法口诀2×2=42×3=6 3×3=92×4=8 3×4=12 4×4=162×5=10 3×5=15 4×5=20 5×5=25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则儿歌口诀整理建议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则儿歌口诀整理建议

暑假来临,不少孩子就开始玩耍了。

今天,王老师准备了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则、儿歌、口诀整理,给孩子下载暑假练习!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法则、口诀、儿歌除法的竖式计算口诀和法则1、除号写端正,数位要对齐,被除数里面藏,除数对面站,商在上面看。

2、用乘法口诀试商,又快又准确;3、有余数除法口诀一试: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上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运用规律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图的要先看图,明确题意,再找出相关信息进行计算,最后根据余数确定最终答案。

生活中的方向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地图中的方向歌画图要面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读数写数要牢记读数要大写,写数要小写,读数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写数时要注意,哪位有几就写几,没有数时有“0”记;读书时,要牢记,末尾零,都舍去,中间无论几个零,读出一个就可以。

比较数的大小法则儿歌首先看,看数位,数位多的它就大;数位同,看高位,高位大的它就大;高位同,下一位,下位大的它就大;按规律,往下推,比较大小无所谓。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1千米=1000米 1km=1000m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 1dm=10cm1厘米=10毫米 1cm=10mm1米=1000毫米 1m=1000mm竖式计算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竖式计算减法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相加后再减,借走的数位要减掉1后,再计算。

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回来后当十相加再做减法计算。

加减法验算方法(一般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加法:加数+加数= 和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 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积一个乘数= 积÷另一个乘数除法:被除数÷除数= 商除数= 被除数÷商被除数= 商×除数图形有关知识1、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公式+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公式+概念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一、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概念、公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概念、公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式概念之欧侯瑞魂创作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暗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⑵、暗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暗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平均除法的意义)⑵暗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包含除法的意义)⑶暗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倍数除法的意义)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4 = 12 12÷ 4 = 3乘数乘号乘数积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4、经常使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8、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同级,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1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分歧级,先乘除,后加减)20、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 加法公式2. 减法公式3. 乘法口诀表4. 取余数公式5. 面积公式6. 周长公式7. 体积公式8. 分数公式9. 百分数公式10. 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公式1. 加法公式加法公式是指在两个或多个数字或量之间执行加法运算的规则。

在加法公式中,两个或多个数值的总和称为和。

例如,2+3=5。

其中"2"和"3"是要相加的数字,"5"是它们的和。

2. 减法公式减法公式是指在两个或多个数字或量之间执行减法运算的规则。

在减法公式中,从第一个数字中减去第二个数字,得到的结果称为差。

例如,5-2=3。

其中"5"和"2"是要相减的数字,"3"是它们的差。

3.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用于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的工具。

它是一个由1到9的数字组成的表格,其中每个数字配对都构成一个乘法。

例如,2×3=6。

4. 取余数公式取余数公式是在执行除法运算时所使用的。

余数是指两个数相除后剩余的那部分。

例如,10÷3=3余1。

在这个例子中,"10"是要被除的数,"3"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

5. 面积公式面积公式是用于计算不同形状对象的面积的规则。

各种形状的面积公式不同。

例如,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度乘以宽度,A= l ×w。

(其中l,w为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6. 周长公式周长公式是一个计算封闭图形边缘总长度的规则。

各种形状的周长公式不同。

例如,矩形的周长是所有边长的总和:P=2(l+w)。

(其中l,w为矩形的长度和宽度)7. 体积公式体积公式是用于计算立体物体的空间量的规则。

各种形状的体积公式不同。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乘积:V= l ×w ×h。

2022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易错题总结

2022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易错题总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易错题总结知识点总结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3×4=12(乘数)×(乘数)=(积)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34个必考公式以及重难点解析二年级奥数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34个小学数学必考公式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计算公式_公式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是学生们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就为大家整理到这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希望为小朋友的学习带来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