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合集下载

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人才培养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

在我们介绍了校企合作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我们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了互兼互聘人才的优势,介绍了人才交流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案例。

在我们展望了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人才交流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合作案例,问题分析,发展趋势,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校企合作的背景可追溯至古代,但在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校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企业也能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动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互兼互聘人才的优势和人才交流的方式,以及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案例。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意义,为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是当前教育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变得尤为重要。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的共享,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加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员工。

研究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升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持。

校企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校企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吻合度 、推 动产 教
的校企 合作 基础上 ,学 校通 过考 察 和
比较 ,确立 冠名企 业 ,特别 是选 取 专 业对 口、企 业效 益好 、工 资福 利和 员 工管 理制度 健全 的企业 进行 合 作 。冠 名班 成立 以后 ,企业来 校 做企 业文 化
企 业实 际生产 的布 局划 分 区域 和安装
设 备 ,使学 生进入 车 间后就 能感 受 到
实 际生 产 的气 氛 。 同时 ,在 大 区域上
讲 堂 、专业 技能讲 座 ,并 为学 生提 供
专业 实 习及 顶 岗实 习岗位 。学 校通 过 调 整相关课 程 ,强化 企业 所需 的专 业 技能 ,缩短了学 校和企业之间 的距离。 ( 四)顶 岗实习
人才。 ( 五 ) 深 化课 程改 革
价 值理念 与 企业 对接 ,着 重培 养
学生 “ 专业 即职业”的核心意识 。 ( 二) “ 订单 ”培养模式
学校的课程体 系般 以学科为 中心 , 比较 注重学 科 的系统性 、完整性 和理 论性 ,难 以满足 以市 场为 导 向 、以就 业为 目标 的 中职培养 方 向的需 求 。旧 的课 程体 系与企 业市 场 的人才 需求 严 重脱 节 ,课程 改革势 在必 行 。要充 分
时 间观念 :学 生在 学校 时 间相对 宽松 ,除 上课外 ,很 多时 间 由同学 自
由支配 。而企业有严格 的时间要求。
人 际关 系 :学 校里 同学 、师生关
企业 化运 作 ,着重 培养 学 生 “ 作 品即产 品” 的质量 意识 。这种 意识 的 强 化是将 来学 生走 向 岗位 和继 续发 展

略论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略论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略论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特色意识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再次进入新的转型时期。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

校企合作能将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的生产、科研有机地结合于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合作模式任重道远一、当前主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形式1.定单式: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

教学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学校按选修课要求组织学生报名和排课,企业派专家负责课堂教学。

经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以就业实习等形式到企业上岗工作,强化实际操作技能。

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

2.半工半读:一段时间在公司上班,一段时间在学校上课,这种半工半读的方式今后将走进全日制的职业校园,学生不仅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也能作为“准员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与此相适应的是,学校将建立起“弹性学分”、“弹性学制”和“弹性教学计划”等配套的教学方案。

3.双元制:这是引自德国的一种办学模式,即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对准就业训练技能,对准岗位考证书,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

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计划模式,根据企业(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并将这种教学活动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

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往往要求配套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并随时调整实训计划。

4.合作教育:即将产学项目转化为应用型人才的实战训练基地,以产学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以及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很好的实现教学、生产、科研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和公司产业化能力,更好的推进企业与学校的项目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 培养方式

校企合作 培养方式

校企合作培养方式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活动的一种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习实训,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2. 产学研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攻克行业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这种合作方式能够促进学术研究和实际生产的结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程设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引入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问题,使课程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就业指导,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就业指导活动,邀请企业的
HR或相关岗位负责人到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和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5. 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实践基地,为
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
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是多方面的,包括实习实训、
产学研合作、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际操作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接着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其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然后阐述了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展示了其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结指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成效评估、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育人、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培养已成为各个高校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在过去,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相互独立,学校只关注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而企业则注重生产经营和商业利润。

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和企业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补关系。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提出和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创新,推动学生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的无缝衔接。

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专业培训和实习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以及成效评估等方面的探索,从而全面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xx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xx、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一种将高校教育和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技能培训,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合作模式1.产学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合作项目,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结合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企业导师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指导他们在实习期间获得更多实践经验。

三、培养内容和方式1.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将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课程开设,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

2.项目实践: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学生参与项目的需求分析、规划和实施,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习实训: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

4.导师指导:学校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四、评价和支持机制1.评价机制:学校将建立学生实践成果评价机制,通过实践表现、项目报告和企业评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态度。

2.支持机制:学校将为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资助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五、预期效果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1.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通过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4.提升学生自身素质:通过实践活动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将获得更多实际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大学与企业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学生就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以及应对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1.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在培养人才方面加强实践训练,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这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2.增加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招聘机会。

同时,企业也会更加倾向于录用学校合作的毕业生,这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促进人才流动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企业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还能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和培养。

同时,企业也会向学生介绍自身的业务和发展前景,从而促进人才流动。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参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向学校反馈学生的表现和培养效果,让学校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合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合作协议和负责人。

过于依赖个人的合作,一旦某一人员调离或离职,则合作往往会中断。

对策:建立合作机制,明确合作的目标、内容和权责,并选派专人负责合作事务的协调和管理。

2.缺乏合作项目的时效性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一般都是基于学生的实习或毕业设计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时效性有限,在项目完成后,合作的关系也会中断。

对策:在项目完成后,学校应该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用人情况,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培训和服务。

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是当前教育与企业界的热点话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的现状与挑战、模式探讨、人才优势分析以及实践案例的探讨,探讨了校企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通过分析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校企合作在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探讨了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总结。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现状与挑战,有助于推动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交流, 人才培养, 实践案例, 模式探讨, 优势分析,教育合作, 人才共享, 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背景显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单一的大学教育往往难以满足企业对多方面素质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方案。

1.2 问题意义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校园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校企合作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实践和需求,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校企合作也有助于解决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促进优秀人才的流动和交流。

最重要的是,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可以有效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共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探索校企合作互兼互聘人才交流的模式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校企合作的现状与挑战当前,校企合作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可,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合作的可能性。

校企合作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校企合作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校企合作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本次汇报将就校企合作人才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校企合作人才工作总体情况校企合作人才工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培养和利用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人才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合作项目,取得了一定成绩。

具体情况如下:1. 合作项目开展情况:学校与企业开展了若干校企合作项目,涉及机械制造、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能够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提升实践能力。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习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机会,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成长成才能力。

3. 人才合作成果:近几年来,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企业输送了一批具备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在企业工作后,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校企合作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校企合作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 合作项目不够多样化: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以实习为主,而对于其他形式的合作项目较少,导致了校企合作的单一化,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特别是一些专业较为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多样化的合作项目来提升实践能力。

2.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加大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实习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3. 人才输送途径需要畅通:学校与企业的人才输送途径还不够畅通,一些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不能及时地顺利地转化为企业的员工,缺乏有效的输送渠道。

这也限制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工作的水平和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多样化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应增加多样化合作项目,包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校企合作促进就业

校企合作促进就业

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校企合作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其更好地融入职场。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对于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合作方式和效果。

一、企业提供实习机会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实用技巧和知识,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增加就业竞争力。

而对于企业而言,拥有实习生可以有效地降低用工成本,同时也可以培养和筛选潜在的优秀员工。

二、共同开展项目研究除了提供实习机会,校企合作还可以共同开展项目研究。

学校和企业可以携手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开展校企合作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可以开设校企合作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由学校和企业的专家共同授课,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实际案例的参考。

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市场需求,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对于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可以提前了解并选拔人才,并将企业的发展需求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四、校企合作实施效果分析对于校企合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合作的价值。

首先,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通过实习机会和项目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结起来,校企合作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产结合、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教产结合、校企一体”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行为,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教务处、教研组二级管理,教务处负责审核、检查计划的统筹和管理工作,教研组负责方案的实施。

1、成立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共同成立由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家长组成。

委员会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教务处、教研组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实行校企合作、产教学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教务处要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专业领域的专家及学校的专业教师组成。

教务处要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提前接触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项目,提 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方法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 标
整合校企资源,优化课程 体系
实施“双师型”教学模式
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
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制定不同领域、 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涵盖技能型、 技术型、管理型等多个方面。
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不足
培养成本高: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成本相对较高。
合作稳定性差: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受市场影响较大,合 作稳定性相对较差。
合作风险大:校企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产权、安全 等方面的风险,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和协调。
02 中职教育校企合 作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01
优势
02
针对性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进行针对
性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用性强: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生产环境和技
03
术,所学知识更加实用。
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 提高企业参与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能够提高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对人才的关注度。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和 法规,鼓励和规范中职学校 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深化合作层次
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协调 ,深化合作层次,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
强化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 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 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校 企合作。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一、合作背景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关系能够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培养质量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我校与贵公司共同制定了以下合作计划。

二、合作目标1.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与贵公司的合作,在实习、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2.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共建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

3. 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贵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三、合作方式1. 实习就业合作:贵公司将提供优秀的实习就业机会,我校将为贵公司提供优秀的人才推荐服务。

2. 共建实验室:双方将共同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共建实验室,并共享实验室设备和研究成果。

3. 科研项目合作:双方将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4. 技术转移与技术咨询:贵公司将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我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合作内容1. 实习就业合作:(1)双方将建立实习基地,提供优质的实习机会,包括暑期实习、寒假实习等。

(2)贵公司将参与我校的职业指导活动,并提供实习指导和职业规划咨询服务。

(3)我校将为贵公司推荐优秀的学生,并提供实习过程中的协调和管理支持。

2. 共建实验室:(1)双方将共同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建立共建实验室,用于推动科研项目的开展。

(2)双方将共享实验室设备,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3)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将共享,双方可共同申请专利和发表学术论文。

3. 科研项目合作:(1)双方将在共同研究的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项目的合作方式可包括委托研究、联合研发等方式。

(3)双方共同承担项目的研究费用和实验材料费用。

4. 技术转移与技术咨询:(1)贵公司将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我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一、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目标和实施方式。

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锻炼等。

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践基地、人才培训、科研合作等资源和支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确保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

企业应提供实践基地、实习岗位等资源,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提供实务指导和实践机会。

提倡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师资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实训。

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型教师。

引进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等作为教学骨干,提升师资队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学生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

职业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加强实习监管,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建立评价机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和监测。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校企合作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质量和校企合作的评价标准体系。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模式概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并通过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

二、合作形式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使得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合作形式。

1. 实习实训基地合作许多大型企业或工厂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训期间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和任务,学习到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和经验。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校企共建教育项目校企共建教育项目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教育项目和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可以开设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

通过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实际工作内容。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

三、模式优势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带来了很多优势和好处,以下是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1.有效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距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真实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这种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减少适应期,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学生通常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企业更倾向于聘用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

3.满足市场需求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人才竞争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识,高校的角色也更加凸显。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培养人才,还可以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1. 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中外合作办学、企业赞助奖学金、实习与就业合作等。

校企合作模式破除了传统教育界与外界的壁垒,将学校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2.1 教育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实践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拥有就业前景前景和更好的就业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实践合作,企业将有助于更好地定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推动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2.2 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市场影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自身品牌的影响力。

企业可以为高校和学生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赞助学生奖学金和校企专业实践项目等,这些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有助于企业打造出更好的公众形象,为自身发展提供支持。

2.3 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赢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赢。

学生可以获取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活动体验,教师可以获取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支持,企业可以获取更好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

这种合作关系将推动教育和产业两个领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3.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案例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在中国正在逐渐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案例:3.1 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是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企业、政府等机构共同合作开展的。

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举措

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举措

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举措以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举措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探讨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举措。

一、任务1. 了解市场需求: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市场需求。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指导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和内容。

企业应积极参与市场调研,与学校合作,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方向。

2. 提供实践机会: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任务之一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可以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3. 培养实用技能: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任务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校企合作可以更贴近实际工作,培养学生所需的实际技能。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工作坊、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举措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了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企业应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双方可以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目标和责任。

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2. 设立实习基地:企业可以在自身的工厂或办公场所设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实习基地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还能够提供专业的导师指导和实践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导师制度:企业可以开展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个性化培养。

导师可以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通过定期指导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4. 举办技能竞赛:企业可以组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关于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

关于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

关于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一、培养方式1. 多元化培养: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多样化的能力和素质,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建立跨学科的培养机制、开设多样化的培养项目等方式来实现多元化培养。

2. 实践导向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要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独立学习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可以通过开设自主学习课程、提供自主学习资源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

二、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培养:培养队伍建设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

可以通过理论课程、实验实训等方式,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

2. 跨学科知识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才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生进行学科交叉学习,提供跨学科的培养机会。

3. 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推动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三、培养环境1. 导师制度建设:导师制度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与导师的指导和交流,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

因此,要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和培养环境。

2. 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场所,要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机会。

同时,要与企业、社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

3.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摘要]怎样才能让企业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自觉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关键。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就业实习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就业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1-0087-02
一、就业实习的特点
就业实习,顾名思义就是为就业而进行的实习,或是指向就业的实习。

一般来说,就业实习的时长与毕业实习相一致,实习的内容与顶岗实习相类似,招聘的程序与就业招聘完全一致。

学生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被企业录用后,愿意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承诺继续在该企业工作;企业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且承诺实习一定时期后即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后即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学校同意派遣该学生到企业实习,并按毕业实习学生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管理。

这样学生、企业与学校三方以协议方式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合作形式,我们称之为就业实习。

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就业与实习的结合
招聘单位本身就有岗位需求,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企业按照用人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进行考查和选拔,选实习生的过程也是企业实
际的招聘过程。

学生到该单位直接顶岗实习,单位承诺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

这一承诺通过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签订的三方协议得以确认。

(二)突出行业性和地域性
所谓行业性,就是从学生的专业出发,把相关行业的企业吸引到学校来招聘,使学生学有所用,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服务。

所谓地域性,就是根据生源分布情况,尽量将学生安排到生源所在地的企业去就业实习。

(三)专业服从就业
只要被用人单位选中,不管什么专业,也不管原来学习的专业是否与现工作岗位对口,实习成绩的评定均以现岗位实习内容和实际表现为依据。

因此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往往会有各不相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实习,一起就业。

这种现象不是对高职专业教学的否定,而是一种导向。

高职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这是所有的职业岗位所共通的。

(四)强调三方责任共担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责任单位,对学生负有专业指导和教育管理职能,在学生进入企业以前必须全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业,并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特殊岗位作业人员上岗证书,同时要强化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防止学生放任自流。

企业既是人才的使用单位,又是人才的培养单位。

在就业实习期间,企业
既要合理、合法地使用实习生,为他们的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承担必要的实习经费补助,按期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还要为学生指定专门的师傅,指导他们尽快地独立上岗。

学生进入企业,就有了双重身份,须承担双重的责任:作为学生,他们需要将所学付之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作为员工,他们需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为企业创造效益。

二、就业实习的组织和实施
(一)走访物色企业,校企合作结对
早谋划,重合作。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要有市场意识,把即将就业实习的学生按生源地分专业制成宣传推广名册,由院领导带队,分工作组分别到各地市电信公司等通信运营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介绍学校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分布情况,鼓动企业到学校选拔人才。

重点物色有校企合作意愿的企业,结对成为学院的就业实习基地,设立学生奖学金。

(二)开设“校企论坛”,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就业指导
二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重点是企业文化熏陶和就业应聘指导。

将前期有意向的企业领导逐一邀请到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岗位,了解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等。

地市公司领导来校,可安排该地市籍各专业学生参与,这样交流起来就显得非常的温馨;一些专业大公司来校,就组织与之相应专业的学生参与,这样沟通起来就没有障碍。

(三)组织就业实习招聘会,开展双向选聘活动
每年六月学校组织就业实习大型招聘会,集中两天时间,根据各个公司的性质和意愿,再分别组织专场招聘,这样既引导学生尽量回当地企业就业,又不影响特色专业学生到专业大公司应聘。

企业招聘预录的名单统一到就业指导中心以后,再到各系与学生进行确认,对于被多个企业重复录用的部分学生,则根据招聘顺序及学生意愿确认应聘企业。

确认以后,尚有余额的企业如果愿意,则通知学生可以继续去应聘。

这样学校就为80%的学生落实了就业实习单位。

(四)嵌入岗前培训,进入企业就业实习
就业实习单位基本确认后,学校与企业就联合对学生进行离校教育和入职培训教育。

离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文明安全离校,实习期间的要求及学院的管理方式,以及毕业考核、就业协议签订、毕业典礼、劳动合同等相关事项的布置。

入职教育的内容主要为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关技能培训。

企业根据用工的缓急情况,安排学生或直接到企业跟班培训,或在学校组班培训。

这种不用学校操劳,而是企业求学校帮忙组织学生、安排教室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

(五)就业实习管理平台,学校全程跟踪管理
就业实习涉及学校的各相关部门,管理工作十分繁杂。

学校为此还建立了就业实习学生管理信息体系,将就业实习单位、学生、指
导老师和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校管理部门整合在同一平台上。

师生的联系和沟通过程、实习情况都能通过该平台得到直观的反映。

在学生集中的单位和地区配备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对分散在各单位的实习学生,有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联系,指导协调,并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就业实习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一)就业实习使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高素质的重点体现在优良的职业素质上,而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为职业道德、职业智能、职业身心和职业文化。

”[1]高职学生完成两年的在校学习以后就要接受企业的挑选,企业看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但是更加看重学生对企业的忠诚,以及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等综合职业素质。

这些因素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持续起作用,也是学校教育的优势。

所以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注意引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让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互溶;强化专业教师的育人功能,注意言传身教,强调做好人是做好事的前提。

(二)就业实习使企业将用人与养人结合,真正把人才培养纳入自己的责任范围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能,当前,许多企业已经真正认识到
人才是企业利润的真正创造者,绝不能将员工当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机器”。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出路在于企业及早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就是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让企业提前一年在这个舞台上与学校共舞。

学校选择招聘单位,除了应注意常规的事项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把真正理解学校做法的企业吸引过来,并将相应的要求和责任以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
(三)就业实习便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就业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人维护尊严和实现发展的需要。


[3]当代中国,尽管国家已经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采取了种种措施来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但现实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许多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实属无奈之举。

通过就业实习,可以让这些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荣耀。

通过就业实习还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进行认真的思考和选择,是通过实习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还是暂时放弃就业,继续升学,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抑或投笔从戎,投身军营,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通过就业实习这一阶段,学生们各自找出自己的发展道路,无论成功与否,这都是我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所要达到的目
的。

(四)就业实习使学校与企业的沟通更加便捷和有效
学生进入企业,打破了班级管理和专业教学的界限,学校强化了教学和管理的职能,要求更多的教师进入企业、了解企业;企业的用人、招聘和培训部门人员也更多地来到学校,与教学、就业部门联系沟通,彼此之间,围绕着学生的就业实习频繁沟通。

企业要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配合学校完成各环节相应的教学任务,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之门的联系就更常态化了,这使得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得以充分而有效地沟通。

[参考文献]
[1]陈兴东.试论“高素质”及其培养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3]周稽裘.教育部2010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ol]. 中国网http:
///zhibo/2010-03/03/content_19506471.htm.[责任编辑:陈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