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猝死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作者:李静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0期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就是对所有人给予同等的关注,以保障其有尊严的生活。

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入院时间较短猝死患者,家属了解猝死原因的心情越发急迫,甚至会诱发医疗纠纷[1]。

因此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从护理角度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鉴于此,本文回顾分析18例精神科住院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护理干预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1年1月~2013年12月共14年间泰安市精神科住院精神病猝死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住院猝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诊断、病程、住院时间、猝死时间、猝死原因、猝死前饮食、用药等。

1.2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2 结果2.1一般人口学资料 18例精神病猝死患者中,男11例(61.11%),女7例(38.89%);年龄:12~58岁(37.82±94.36)岁;职业:农民14例(77.78%);职员3例(16.67%);学生1例(5.56%)。

婚姻:未婚4例(22.22%);已婚12例(66.67%);离婚2例(11.11%)。

病程:6d~30年(8.75±9.36)年;住院次数:首次住院9例(50.00%);第2次住院3例(16.67%);3次及以上者6例(33.33%)。

疾病:精神分裂症12例(66.67%);酒依赖戒酒3例(16.67%);情感障碍1例(5.56%);脑炎伴发精神障碍1例(5.56%);焦虑症1例(5.56%)。

2.2住院时间及死亡时间分布 18例精神病猝死患者中,住院时间2~25(5.76±5.25)d。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因素相关原因分析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因素相关原因分析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因素相关原因分析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降低住院精神患者猝死发生率。

方法对40例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猝死标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患者38例,占95%,心电图异常改变有33例,占82.5%,有躯体疾病者23例,占57.5%,22例患者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反应和不适等反应,占55%。

夜晚和白天猝死率有着显著性的差异(P<0.01)。

结论患者的猝死与用药的情况、躯体变化、心电图改变、死亡时间等均有内在关系,应当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

标签:精神病;猝死;原因精神病是指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由于心理活动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客观现实,丧失社会适应能力,或伤害自身和扰乱社会秩序,对患者及其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病程迁延、病情波动易复发,这也意味着精神病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住院治疗期间常易发生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看来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 h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为1 h。

精神病住院患者发生猝死往往也易造成医患纠纷。

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预防和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发生和医患纠纷,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依照医院病案室死亡登记,选取40例2011年1月~2012年12月精神科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同时符合关于猝死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7岁,平均龄(39.8±7.6)岁,病程2 d~2年,平均(9.4±3.6)个月,住院时间1 d~562 d,平均(215.1±11.6)d。

41例住院精神病人死因分析

41例住院精神病人死因分析

精神病人 死亡的常见 原 因是 自杀 和合并 躯体 疾病 弓 起 j 的猝 死 , 都较突然 , 以预料 , 难 抢救成 功率很低 。查 阅我科 从
15 9 4年 一19 9 8年的死亡病历共 4 例 , 1 现分析原 因如下 。 1 临床资料
5例首先 发现高热 , 3例首 先发现 意识障碍 , 2例首先 发现晕
倒、 休克 , 2例首先发 现呼吸困难即行抢救 , 分别在 1 4个小 ~ 时 内心跳 呼吸停止 。8例尸 检诊断 为大 叶性肺炎 2例 , 动 肺
脉栓塞 、 脑结核瘤 、 脑血管瘤 、 急性 肝坏死 、 脑囊 虫病 、 岛细 胰 胞瘤各 1 。 例
3 讨 论
1 1 一般 情况 4 例 中男 3 , 5例 。年 龄 1 . 1 6例 女 9~6 0岁 ,
2例是 在症 状的恢复期 , 主要是 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 对前途
12 诊断情 况 .
疾病 1 , 出血 、 9例 脑 脑结 核瘤 、 脑源自 虫病 、 脓肿 、 动 脉栓 肝 肺
塞、 急性肝坏死 、 中毒 性 菌痢 、 痫 、 毒 症 各 1例 , 癫 尿 脑血 管
瘤 、 岛细胞瘤 、 胰 大叶性肺炎 、 心肌梗 死和 中毒性肝 炎伴 肝 昏
平均 2 .6岁 。病程 1个 月 ~3 37 2年 。住 院至 死亡 时间 1天

2 8年。
自杀 行为与疾病 的关系 十分 密切 , 中精神疾 病是导致 其 精 神分裂 症 3 6例 , 抑郁 症 5例 ; 并 躯体 合 自杀 的主要原 因 。住 院精神病人死亡原 因主要有两 种 , 一 是 自杀 , 二是合并躯 体疾 病 , 死亡率报 道不一 , 国外为 3 2 , .% 国内平 均为 10 .%左 右 , 确应引起重视 。我科 主要收治军人 , 死亡 率 占住院病人 的 0 4 % , .8 低于国 内平均值 。 自杀是精神病 常见 的死 亡原 因 , 本组 2 2例 占 5 .6 , 36% 抗精神病药物 主要 有氯丙 嗪 、 氟拉 嗪、 三 氯 主要是精神分裂症 和抑郁症 , 中精神 分裂症 1 , 7 . 其 7例 占 7 2 % 。1 例 发生在精神症 状未控 制前 , 病态支 配下 自杀 。 7 5 属

神经内科患者猝死护理防范对策探讨

神经内科患者猝死护理防范对策探讨

神经内科患者猝死护理防范对策探讨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猝死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6例神经内科猝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神经内科基础病、并发症较多,猝死率高,心脏病、呼吸衰竭、脑血管神经疾病、肺栓塞是常见原因。

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是降低猝死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标签:神经内科;猝死;护理;防范对策猝死是指由于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突然发生的死亡现象,是机体功能骤然变化或器质疾病突发导致的突然意外死亡[1]。

劳累、饱餐、激动等是常见诱因,冬末春初是猝死的高发季节,凌晨和上午是猝死的多发时间段[2]。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的时间定义为症状发生后6h内。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病较多,多伴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反应迟钝等症状,住院期间安全隐患较多,任何意外情况都能导致猝死事件的发生。

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神经内科猝死的6例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规避诱因,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护理,降低猝死率。

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6例猝死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5岁。

其中4例患者因脑卒中入院,均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5~8年,2例合并有冠心病;1例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入院,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另1例因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合并低血钾、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

猝死时间、地点:有4例发生在凌晨3~6点,1例发生在白日,1例发生在厕所。

死亡前患者表现为大汗淋漓、呼吸不规则,双侧瞳孔缩小或不等大,呼吸停止,随后心跳停止。

1.2 护理方法对6例神经内科猝死患者进行原因分析。

神经内科患者老年人居多,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众多情况都可能导致猝死。

针对病发原因应积极采取下列护理方法。

1.2.1 认真评估、加强巡视高龄人群应完善入院风险评估,加强巡视和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以及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等症状;动脉瘤患者注意避免激动、用力、屏气等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合并心脏疾病患者注意急性脑血管病诱发冠脉痉挛的可能;脱水药物应用者注意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诱发心梗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

精神病患者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精神病患者院内猝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精 神科 8例猝 死患 者一 般资 料见 表 1 :
表 1 精神 科 8 例 猝死患者一般 资料
2 猝 死原 因分 析
天发 生猝 死 2例 , 1 例 可 能 与长 期 饮酒 、 吸毒 导 致 的
另 1例 8 1岁 男 性 患 者 , 本组 有 4 各脏 器 功能 损 害严 重有 关 ;
成夜 间患者 病情 的及 时 观察 、 合理 判 断 及 有 效 处 置
难 以接 受 。本组 有 4例 均是 首次 住 我 院的 患者 。临 3 . 4 关 注重 点人 员 在 临 床 上最 先 发 现 患 者 猝 死 告知 , 而忽 视 了人 院评 估 时的风 险告 知 , 这 与 医务人 的重要 手段 。年 轻 护 士 的 知识 和技 能 有 限 , 独 立 完 尚有 困难 , 从 管理 上应 注 重 合 理 排 班 、 重点关注, 例
2 . 1 某些 基 础疾 病 是 猝 死 的 高危 因 素
例 患高 血 压 、 冠 心 病 和糖 尿 病 。精 神 科 临 床 重 点 关
由于狂 躁全 身 消 耗 多 , 兴奋 躁 动 严 重 影 响 心 脏 供 血 本 组
注精神 症 状 , 往 往 忽 略 原 来 的基 础 疾 病 , 例 如 高 血 而导 致 心源 性猝 死 。 . 3 有 陪护 的患者 , 睡前 进食 误 吸 导致 猝 死 压、 糖 尿病 等 的隐 匿风 险 。另外 , 本 组 有 4例猝 死发 2
是猝死的高危因素 , 其次为人院未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与健康教育不到位 。结论 : 关注重 点患者 、 注 意重点时段 的观察 、 提 高早期识别 风险的能
力可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
【 关键词】 猝死; 精神病患者; 护理

浅析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及护理对策

浅析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及护理对策

浅析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及护理对策随着精神科治疗和护理的逐步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院、家属和社会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越来越重视。

不少学者认为,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低血钾、心肌传导阻滞、心肌酶变化、急性心力衰竭等有关。

我们从护理角度分析发现,患者的猝死与体重异常、饮食障碍、躯体变化、心电图改变、用药方法与途径、死亡时间均有内在关系。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sychiatric treatment and care,as well as the people law consciousness enhancement,hospitals,families and societ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ath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Many scholars think,sudden death and hypokalemia caused by antipsychotic drugs,cardiac conduction block and myocardial enzyme changes,acute heart failure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are,we found that the sudden death of the patient and exception,eating disorders,the body weight change,ecg changes,the prescription method and the way,the time of death have internal relations.Key words:Psychiatry;Sudden death;Relevant factors;Interventions猝死是指在24 h內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的预防与管理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的预防与管理

1 概况 2 预防 3 管理
第一节 精神科猝死概况
猝死的概念
• WHO: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6小 时)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 ICD-10: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
• 突然死亡:是指在死前24小时内未发现有死亡征兆的突然死亡 • 不明原因:是指在死前24小时内未能找到引起死亡的原因
那些环节增加了猝死发生的可能性!
• 患方因素:心理不适应;家属提供病史不全;疾病
• 医护因素:意识不足;能力不足;人力;用药……
• 医院管理因素:制度;培训;质控;监护设施
参考文献 汪晓芬,王守勇,喻巍,etal.PDCA在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率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 业管理,2018,v.29;No.167(07):74-76.
谁来观察?
• 群策群力构建观察的队伍,才有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收集 观察信息。
正常也有可能猝死!
• 王学梅等研究的18例猝死中:
• 5例无躯体疾病,8例无心电图异常。
• 江晓芬等研究的15例猝死中:
• 心肌酶谱正常的有3例、心电图正常的有10例、电解质正常的有6例。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 何俊鹏, 于杰. 精神障碍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20):4-5. 2、汪晓芬,王守勇,喻巍,etal.PDCA在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率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v.29; No.167(07):74-76.
癫痫猝死
• 是指癫痫患者伴或不伴癫痫发作时突发的、无法预测、非创伤性、非淹溺性死亡,有或无人 目击,并应排除癫痫持续状态,不伴器质性原因或中毒死亡等。
• 作为癫痫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已成为近年来癫痫研究中的热点。 • 69.3%发生在睡眠中,而这些患者中 73% 为俯卧位睡眠,且多无目

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相关因素分析(一)

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相关因素分析(一)

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相关因素分析(一)【关键词】猝死猝死,指看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应用于临床,日常医疗活动的安全性也日益提高。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的突然死亡,而随之引发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常常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的困扰,精神科住院病人的猝死现象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临床研究报告,精神病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导致体重增加、肥胖,引起糖尿病及其他躯体疾病,增加了冠心病、心梗、脑梗的发生率。

较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加之精神科药物的应用,易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

本文复习了一些相关资料,就精神病患者猝死的预测指标及如何降低猝死率作一综述,以便能在精神科临床中积极预防猝死。

1精神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引发心脏性猝死直接原因有室颤、室速、冠心病、心梗、心肌病等,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的观测来发现和预测猝死。

1.1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经典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心脏不良反应,有时相当严重甚至猝死,药物引起心动过速对正常人不会成为问题,但对大多数心肌缺血可促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1〕。

1.1.1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QT间期超过430ms即称为QT间期延长,它和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可增加猝死的危险性,并已成预测猝死的重要指标之一〔2〕。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QT间期延长〔3,4〕,Reilly对495例精神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发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8%会出现QT间期延长,与服药剂量、年龄均呈正相关,国内报道与之相仿〔5〕,对单一使用经典或非经典药物患者心电图的研究发现,酚噻嗪类药物具有奎尼丁样作用,可通过过度抑制钠离子通道而减慢心脏传导率,增加心脏兴奋性,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6〕,利培酮与氯氮平可能通过钙离子通道(也有人认为是增强钾通道)的异常改变而导致QT间期延长〔6,7〕。

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猝死是指在24h内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些患者在住院后不久便发生猝死,国内外均有报道[2~4]。

因此,防止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死亡是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现将5年内发生在我院的7例猝死患者的情况加以分析,探讨导致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观察要点及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有住院患者2817例,其中符合猝死诊断[1]者7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2.48‰。

猝死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5~81岁,平均66.3岁;病程:7d~38年,平均9.1年;住院天数:3~2935d,平均503d;诊断:精神分裂症6例(85.71%),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例(14.29%);用药情况:氯丙嗪1例,氯氮平1例,氯丙嗪加氯氮平2例,奋乃静加舒乐安定1例,利培酮与氯丙嗪注射液加氢溴酸东莨宕碱1例,氯丙嗪加利培酮加舒乐安定1例,使用药物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方法对7例住院猝死精神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2.1药物联用情况7例猝死患者中,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2例,占28.57%;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3例,占42.86%;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用2例,占28.57%。

2.2猝死时间与诱因入院1周内发生的2例(28.57%),1~3个月发生的2例(28.57%),6个月以上3例(42.86%);发生在凌晨1~4点4例(57.14%),发生在下午15~18点2例(28.57%),发生在上午9-11点1例(14.29%);其中有诱因3例:进食1例,活动中1例,兴奋躁动1例。

2.3猝死前心电图查看患者死亡前1w~1个月的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2例,Q-T间期延长和ST-T段改变各1例,2例心电图无异常表现,1例因入院2d不合作,未完成心电图检查。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

[ 5 ] 郭德 煌, 梁子钧. 恶性肿瘤 的血 液流变 性[ J ] . 微 循环 学 杂志, 1 9 9 7 , 7 ( 2 ) : 2 4—2 5 . [ 6 ] 黄 志华.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 乳腺癌 的临床 疗效分
析[ J ] . 中国当代 医药, 2 0 1 1 , 1 8 ( 8 ) : 1 4 8 .
局部镇痛 效果 , 又 可扩 张局部 血管 , 促 进血 液循 环 , 改善 内皮
功能 , 增强血管抵抗力 , 减轻炎性反应 所致静 脉炎 。对 初步处
理未改善 的 I级和 Ⅱ级静 脉炎 给予 地塞米 松 1 0 m g 。效 果不
佳者应及 时更换 输液 部位 并给 予药物 外敷 , 如硫 酸镁 或 喜疗 妥等 , 以期在术后 1 周 内痊愈 。
参 考 文 献
新辅助化疗 , 以扩 大 手术 适 应 证 , 提 高 治愈 率 , 延 长 生 存期 。
但新辅助化疗对 静脉 有不 同程 度损 害 , 主要 表现 为血 管 弹性
降低甚至条索样 改变 , 血管通 透性增 加 , 易发生外 渗 。这 是 由
于化疗药物本身 理化 因素 及毒性 作用 引起 局部 p H及 渗透 压
4 护 理 对 策
[ 3 ] 刘秋秋 , 张小琼 , 李希. 术 中穿刺部位静脉炎 发生原 因分
析及 对策[ J ] . 护理学杂志 , 2 0 0 5, 2 1 ( 2 ) : 5 1 — 5 2 . [ 4 ] 杨振 丽 , 刘 玉琴. 癌 症相 关代谢 紊乱综合 症 [ J ] . 中国肿
敷贴上方 及静脉走 向皮肤 , 滴 注过程 中保 持纱 布湿润 , 可达 到

3 . 2 肿瘤 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 , 良性肿瘤 患者 与未行 辅助

最新-精神病患者死因解析与护理策略 精品

最新-精神病患者死因解析与护理策略 精品

精神病患者死因解析与护理策略笔者分析了36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致死率。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资料来源于我院1998—2006年的全部住院病历,在2194例住院患者中,死亡36例占住院患者总数的1.64%。

笔者对36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性别年龄与死因36例死亡患者中,男26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0.38;年龄2一7747.354-13.52岁,其中41—60岁18例占50.0%。

见表1。

2.2精神疾病病程本组病程为1个月~32年,平均8.17年,其中≤5年者6例占16.7%,6—10年者10例占27.8%。

首次发病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0岁,平均44岁;住院次数1~7次,平均1.954-5.39次。

2.3精神疾病诊断及死因36例中,精神分裂病16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8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9例,其他3例。

2.4入院至发生死亡时间36例患者入院至发生死亡时间为1—1025,其中以住院31~90内死亡多见13例占36.1%。

住院时间与死因见表3。

2.5分析躯体疾病死亡者9例52.8%,为患者死因之首,年龄53.804-10.47岁,显著高于其他死亡原因。

猝死者3例8.3%,年龄45.004-16.52岁,住院时间578.04-71.9,住院1—10内猝死者2例。

猝死者所有抗精神病药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住院期间心电图正常者1例,心电图异常者2例;如厕时猝死2例,体力活动时猝死亡1例。

精神疾病自杀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6.604-2.18岁。

自杀者中6例曾有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3例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

住院期间自杀者3例,自杀方式为自缢;出院期间自杀者8例,其中服毒2例,卧轨、跳楼、触电各2例。

不良反应致死3例8.3%,其中粒细胞缺乏症死亡者均为服氯氮平引起,为咽痛时发现白细胞下降至0.05×10~1.5×10’/,因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

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猝死案例分析及对策

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猝死案例分析及对策

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猝死案例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方法通过临床案例分析进行描述性研究。

结果猝死患者多发生于新入院患者或长期住院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既往或本次住院心电图检查异常的患者、兴奋躁动且长时间被约束于床的患者,死亡时间绝大多数在中夜班。

结论猝死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后果严重,医护人员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必须加强医学观察,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针对临床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猝死分析与对策与综合医院相比,精神病医院发生医疗投诉与纠纷的并不多,但近几年来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似乎有增多趋势。

这类猝死事件的发生一是躯体状况突然恶化,来不及抢救;二是家属无法接受患者突然死亡的事实,由此与医院产生重大纠纷,给医院形象与经济带来重大损失,给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心身造成巨大伤害。

本文摘录发生在我院的1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05年5月—2012年7月在宜昌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发生猝死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以病历为线索,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精神病诊断、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结果、发生猝死的时间、尸体解剖情况及发生医疗纠纷情况,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一般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

年龄26-73岁,平均(50±1.7)岁。

病程6年-43年,平均(18.5±2.6)年。

入院后15天内发生猝死的患者有6例,长期住院20年以上发生猝死的患者有3例。

其中诊断精神分裂症7例,诊断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2例,诊断精神发育迟滞1例。

死亡时间在凌晨0:00至早上9:00之间有6例,死亡时间在晚上6:00至10:00有4例。

10例猝死中有3例做过尸体解剖,7例家属不同意尸体解剖,尸体解剖结论均为患者自身心脏疾病引起猝死。

精神病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与护理要求

精神病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与护理要求
有关精神科药物与猝死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表明,吩噻嗉类抗精神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剂易引起猝死,其中吩噻嗪类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如心律失常、低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力等可能与猝死有关,也有研究表明氯氮平与猝死有关[3]。
4护理要求
4.1病人收住院后及时做好实验室及其他各项辅助检查,发现伴有躯体疾患时及时与其家人联系,告知用精神病药物后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2.1.2住院时间3天-15年,其中<1年的10例(50%),1-5年6例(30%),6-10年3例(15%),10-15年1例(5%)。
2.1.3发生季节及时间发生季节:冬季10例(50%),春季3例(15%),夏季2例(10%),秋季5例(25%);猝死发生时间:0:00-3:59为5例(25%),4:00-7:59为9例(45%),8:00-11:59为1例(5%),12:00-15:59为2例(10%),16:00-19:59为1例(5%),20:00-23:59为2例(10%)。
4.5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及时巡视,及时发现,为抢救病人争得时间。
参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5:297.
[2]李余浩,万立东.院外猝死814例[J].中华医学杂志,1996,76 (11):809.
[3]喻东山,张心保.精神药物所致的心脏不良反应[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4):246.
2结果
2.1一般资料同期住院总人数100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猝死病例共20例,猝死率为0.2%,其中女性5例(25%),男性15例(75%),病程15天—30年。
2.1.1年龄分布年龄20-60岁,其中20-30岁2例(10%),31-40岁3例(15%),41-50岁6例(30%),51-60岁9例(45%)。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急性期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急性期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急性期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黎玉莲;冯嬿;王丽丽;樊晶【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021)006【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急性期猝死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1例住院精神障碍急性期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平均死亡时间为住院后7d,男性患者入院至猝死时间显著短于女性(t=2.40,P <0.05);男性患者住院7d内发生猝死显著多于女性患者,7d后发生猝死显著少于女性患者(x2=4.36,P<0.05).猝死原因主要为:首次发病、长时间制动史、24 h内跌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异常、血脂指标异常、同时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及1种安定类药物等.结论精神障碍急性发作期患者猝死原因复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避免猝死的发生.【总页数】3页(P140-142)【作者】黎玉莲;冯嬿;王丽丽;樊晶【作者单位】215600 江苏·张家港张家港市精神卫生中心;215000 江苏·苏州广济医院;226000 江苏·南通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213200 江苏·金坛金坛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R473.74【相关文献】1.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排便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张玉梅;李瑞霞2.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住院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循证护理对策 [J], 熊桂华;孙慧丽3.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住院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循证护理对策 [J], 熊桂华;孙慧丽4.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猝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韩彦娟5.312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邵玉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人猝死的常见原因 及护理对策
方惠民 2013年6月
猝死的定义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 亡。其特点有三,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 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1979 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 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 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 意外死亡。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 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 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
抗精神病药物与Q-T延长
• 有超过300多种药物会导致Q-T延长,特别是酚噻 嗪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低钾、低血钙、低镁、窦 缓、心肌缺血时较易发生。如出现持续性QTc> 500毫秒,因停药。 • 国外有学者将抗精神病药( 根据延长QT c 的程度) 进行分组 • 高危组:硫利哒嗪,; • 次高危组:氯氮平、氯丙嗪; • 中度危险组:氟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 • 低危险组:齐拉西酮、喹硫平、利培酮; • 极低危险组:奥氮平。
可能与中枢和周围α 受体的阻断作用有关。 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定醇较易引起体位 性低血压。利培酮也有明显的α 受体阻断作 用,在用药初始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体 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老年人、合 用抗高血压和利尿剂及个体异质等。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
1 在治疗初期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特别是年老体弱、饮食不 好、伴有心血管疾病、既往有体位性低血压患者, 在服药 初期或突然加大剂量时, 注意观察有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的趋势, 如头晕、眼花、心慌等。 2 注射给药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注射给药后嘱患者至少 卧床休息半小时, 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 当感到头晕时 立即坐下或躺下。 3 观察排便情况 一旦发生便秘, 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以防患者过度用力排便及蹲位时间过长。 4 避免突然起床。 起床时,先在床上坐起稍休息, 再坐在床 边, 双腿下垂, 扶着床边或其他固定物站稳后方可走动。 可以借鉴一下起床3个30 秒:可先睁开眼睛在床上躺30秒, 然后慢慢起来, 再在床上坐30秒, 随后双腿下垂, 在床边 坐30秒, 最后再站起。 5 患者突然改变体位站立不稳时, 应立即扶持患者缓慢坐下 或躺下, 询问其不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闷热、潮湿 的天气或沐浴时尤其要引起注意。
猝死应急抢救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抢救→通 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 抢救过程
病例分析
• 患者,女,55岁,已婚,因“失眠、乱发脾气、拒食三日 总病程15年”于××年××月4日17:00入院(周5)。主 要症状:失眠,发呆,情绪低落,曾一次吞服3瓶氯氮平, 因抢救及时而脱险。多次住院,服用过氯氮平、博乐欣等 药物治疗。本次病情加重三天,夜眠差,发脾气,情绪低 落,不肯进食。平素体健,无特殊病史可供,入院时体检: T36.3 P 96次/分 BP170/105mmHg ,体重65KG,较肥胖, 腹部凸起,心肺听证无异常,余未见明显异常体征。精神 检查:接触被动,问之不答,敌对情绪,冲动易激惹,违 拗,坐在地上,劝说不听。入院诊断:抑郁症。用药:长 期医嘱:氯氮平50mg bid ,氟哌啶醇10mg+东莨菪碱0.3mg 肌注bid。4月7日加服舍曲林0.1 qn,阿普唑仑0.4mg bid。 临时医嘱:4月5日输液能量合剂500ml,4月7日输液能量 合剂500ml+10%kcl10ml。
精神病人病情不稳定时护理要点
• 对新入院及病情波动病人重点观察,尤其 是吵闹、拒食、生活不知料理的病人。 • 谨慎对待病人的每一个主诉。 • 重视病人的吃、喝、拉、睡。 • 重视营养及支持治疗。 • 用药要根据病人的体质、躯体状况,注意 药物不良反应,避免急躁。 • 必要的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
• • • • • • • • • •
E KG 异常 高血脂 脑血流图异常 贫血 陈旧性肺结核 脑地形图异常 高血压 进食差 兴奋 低血钾
小结:预防猝死的护理对策-1
• 时刻关注病人躯体状况。(不仅仅是精神症状) • 对新入院或精神症状不稳定的患者要重点观察, 尤其是兴奋躁动、拒食、生活不知料理者,应注 意其可能存在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 对病人轻微不适的主诉(包括不可信的)和不明显 的体征都应引起重视。 • 夜班护士尤其要加强巡视,加强责任心。 • 严重低血压是猝死最常见原因之一,预防为主, 尽早干预。
附: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 1) 患者从卧位转 变为直立位时收缩血压下降20 mm Hg( 1 mmHg = 0. 133 kPa) 以上或舒张压下降15 mm Hg 以上者; ( 2) 患者从 卧位到直立位后出现头晕、黑朦、晕厥等脑缺血症状; ( 3) 立位时血压下降超过2 min)
抗精神病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机理
猝死应急预案-1
猝死应急预案-2
(七)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 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 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八)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 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九)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 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臵,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十)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 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 理护理工作。 (十一)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 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十二)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处或总值班 汇报抢救过程结果;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
1、一旦发生, 应立即将其就地平卧或抬高下肢30度, 同时报告医生, 测血压、脉搏, 观察生命体征, 并准备好急救用品和药物。 2、如平卧后血压及意识仍不恢复, 可按医嘱给升压 药, 或给中枢兴奋药。血压持续不升者, 应给输 液、给氧(禁用肾上腺素) 3、降糖药降糖太快导致低血糖虚脱而至低血压 。 喝糖水。 4、如有血容量不足注意补充血容量。 5、提醒医生调整用药。
关于精神病人猝死的一些数据
• 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我国每年死于心 源性猝死的人54.4万,平均每天上千人,男 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国内报道精神科住院 病人猝死率0. 2 ‰一10.7 ‰ 。 • 猝死高发年龄50-69岁。 • 凌晨3 时至凌晨7 时为猝死高峰期。 • 患者入院初期是一个危险期,近半数左右 猝死病人发生在入院后一周内。
精神病人的保护性约束
• 心理方面:拒绝反抗,自尊心受伤害,对 立情绪,敌意和加重激越。 • 躯体方面:皮肤、肌肉关节和神经损伤; 便秘;排尿困难, 尿路感染;增加肺部感 染几率;影响局部和全省的血液循环,水 肿,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 • 影响病人的日常活动,包括进食。
保护性约束注意事项
• 严格掌握适应症,尊重人权,做好知情同意。严 禁作为惩罚手段。 • 掌握技巧,避免伤及病人,同时注意自我保护。 • 医生下达医嘱方可执行,专人护理,加强巡视, 填写观察单(情绪、肢体血运、皮肤、体位、生 活护理)。 • 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注意交 接患者被约束的原因,约束带数目、约束时间等。
精神科药物导致猝死的机理-2
3、低血压。 4、部分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 对呼吸中枢 有抑制作用, 引起或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 合征。 5、抗胆碱作用, 有时还联用抗胆碱药, 使心 跳加速, 心肌劳损, 供血不足, 致心律失 常。 6、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血钾降低, 心肌 兴奋性增高, 致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
抗精神病药与体位性低血压
• 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较 常见。轻则使患者头晕不适,重则危及生命。 • 临床研究发现, 首次服药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43%, 长期服药患者发生率13%, 50岁以上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 生率40%, 50岁以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17% • (梁菊芳)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140 例患者中,符合 直立性低血压判定标准30 例( 21. 4%,) 。典型组 24 例,占17. 14%; 非典型组6 例,占4. 28%。
猝死病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调查统计
• 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氟哌啶醇、三 氟拉嗪。 • 氯丙嗪、三氟拉嗪、氯氮平、氟哌啶醇、 奋乃静。 • 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氟哌 啶醇。 • 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 必利。
关注氯氮平所致心脏不良反应
• • • • • • 窦性心动过速。 EKG的改变,非特异性ST-T波改变,T波低平 室性早搏。 QTc 间期延长 低血压 以色列的i.Ilan等(2000)对5479服用抗精神病 药物的病人进行6年8个月的用药后观察,发现使 用氯氮平的病人(561名,为10.24%)猝死的发生 率是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3.8倍。在使用氯氮平的 病人中发生猝死的多为年轻的病人,比使用其他 药物引起猝死的年龄平均要低10.75岁
注意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叠加效应
• 统计数据显示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具有更高的发生猝死的 风险性,联合用药可能改变肝药酶的活性, 升高某种药物 的血药浓度而中毒。 • 抗精神病药大多有镇静及抗胆碱作用, 有时还联用镇静药 和抗胆碱药,过度镇静, 增加流涎误吸、肠梗阻、呼吸抑 制等的概率。 • 一些较少延长QT c的药与其他药相互作用时可导致致命性 后果( 氟哌啶醇合用心得安, 出现低血压, 继发室速( TdP)致猝死) 。 • 抗精神病药、苯二氮卓类、降压药、利尿剂、心得安、消 心痛及具有扩血管作用的活血类药物(丹参、心血宁)联 合使用。
精神症状对猝死的影响
• 入院后第一周是发病期,也是猝死的高发期。 • 入院时精神症状明显( 感染发热、拒食呕吐、木 僵违拗、兴奋躁动)。 • 医生快速、大剂量、联合用药。 • 精神病患者患躯体疾病时, 精神症状往往掩盖躯 体症状, 加之服用精神药物后痛觉阈值增高, 对 疼痛刺激不敏感, 患者多无主诉, ,使躯体疾病 症状不典型,导致病情判断困难。 • 不配合治疗。 • 体力消耗,电解质紊乱。拒食呕吐者, 营养差, 易产生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