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程展开。
下面将按照知识点的顺序进行介绍。
一、中国古代史的发展1.西周时期:西周王朝建立,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封建制度开始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得到传承发展。
3.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集中统治的皇朝,实行郡县制度,开凿运河,修筑长城。
4.西汉: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统一的封建王朝,实行县制,推行科举制度,刘邦、文景之治和王莽新政是西汉时期的重要事件。
5.东汉:东汉末年,中原地区进入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争。
6.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处于动荡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此时佛教开始在中国流传。
7.隋朝与唐朝:隋朝由杨坚建立,修建了大运河,统一了南北朝的政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封建王朝,实行科举制度,盛行文化艺术。
8.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频繁的时期,十国之间相互争斗。
9.北宋:北宋时期,政治机构改革,科技、文化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出现了大量的诗词文化。
10.南宋:南宋面临金国的侵略,中原地区失去,建立国都于临安,继续抵抗金国。
11.元朝: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外族王朝,废科举制度,实行行省制。
12.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最后的一个王朝,明成祖时期进行了海外航行和疆域的拓展,明成祖时期建立了明代的国家初步规模和明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13.清朝: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漕运、海舶织起整个帝国经济系统。
二、世界古代史的发展1.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2.古代希腊:古希腊是世界文化古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哲学、艺术等方面有较大的成就。
3.古代罗马:古罗马是古代欧洲国家的模板,古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法律、市政、军事等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将继续扩大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这个学期的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一系列的主题,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传承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年级下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1. 秦汉时期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秦汉时期的历史。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始皇帝统一了六个诸侯国,重新划定了中国的行政区划,统一了文字和货币。
然而,秦朝的高压政策和残酷的统治方式也导致了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
汉朝是秦朝的后继者,建立了更为稳定的政治制度,提倡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这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个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三国鼎立,有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对抗。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略家和将领崛起的时期,例如诸葛亮和司马懿等。
通过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盛世的帝国势力达到了南亚及东南亚的领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繁荣的文化,如诗歌、绘画和文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隋朝的建立和唐朝的兴起也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发展。
4.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火药的发明和造纸术的发展,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这段历史时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朝代,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轴完整
七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轴完整
七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轴如下:
1.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2.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3.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4. 780年:实行两税法
5.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6. 五代(907年-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7. 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8.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9.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0. 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1.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2.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3. 1125年:金灭辽。
14. 南宋(1127年-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5. 1234年:蒙古灭金。
16. 元(1271年-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7. 明(1368年-1644年):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历史书籍或咨询历史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包括从大约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到明朝中期(公元17世纪)。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的大致梳理,内容可能因教材和课程设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1、夏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221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商朝的兴起和发展。
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状况。
商朝的文化特点。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周朝的建立。
周王权力的逐渐衰弱。
周朝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
战国时期的分裂与变革。
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思想。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秦朝(公元前221年 - 公元206年)秦始皇的统一。
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秦始皇的法治和修建的一些工程。
西汉时期(公元206年 - 公元9年)汉高祖刘邦的建立。
汉武帝的改革。
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3、东汉时期及三国时期(公元25年 - 公元280年)东汉时期(公元25年 - 公元220年)王莽的新朝和东汉的建立。
黄巾起义和朝廷的动荡。
后来的东汉时期的政治、社会情况。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 - 公元280年)三国鼎立。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对峙。
三国后期的社会状况。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魏晋时期(公元220年 - 公元420年)魏、蜀、吴三国灭亡。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 - 公元589年)北朝的统一。
南朝的分裂。
文化艺术的发展。
5、隋唐时期(公元581年 - 公元907年)隋朝(公元581年 - 公元618年)隋文帝、隋炀帝的统治。
隋末的动乱。
唐朝(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繁荣。
安史之乱的影响。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典精选篇1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4、农耕作物:粟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6、原始饲养业:猪、狗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下面将按照教材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从古人类到农耕时代本章主要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社会的出现等。
1. 人类的起源:介绍人类起源的理论,包括原始社会和古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介绍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使用火等。
3. 农业的起源:介绍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农业社会的出现:介绍农业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包括农业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区别。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流行病本章主要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流行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抗击疫病的努力,以及疫病对社会的影响。
1. 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包括鼠疫、麻疹、天花等。
2. 抗击疫病的努力:介绍古代东方地区人们对疫病的抗击努力,包括采取的防疫措施和医疗手段。
3. 疫病对社会的影响:介绍疫病对古代东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文明的摇篮-河流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亚洲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1. 两河流域文明: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城市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制陶业等。
2. 长江流域文明:介绍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鱼米之乡、良渚古城等。
3.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介绍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包括农业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兴起等。
第四章走向帝国的古埃及本章主要介绍古埃及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内容包括法老的统治、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埃及的宗教信仰等。
1. 法老的统治:介绍古埃及法老的统治方式和社会组织,包括统一王朝的出现、官僚制度的建立等。
2. 建造金字塔的工程:介绍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包括金字塔的结构和建造过程。
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知识点
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知识点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的知识点展开详细介绍,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红旗渠建设在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中,红旗渠建设是必须要掌握的一个历史知识点。
红旗渠建设始于1958年,目的是为了改变干旱地区的水利状况,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力。
红旗渠长达1217公里,向海而下经过四个省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学生们需要了解该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二、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件,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该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中,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被详细介绍了。
学生们需要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背景、意义以及当时的政治状况,从而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该事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大过程之一,主要包括工商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在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中,三大改造的知识点被详细介绍,学生们需要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背景、进行过程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非常重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该知识点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
在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通过上述对人教七年级下历史册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国家和社会。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古代的生活与时代的变迁1. 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2. 农耕文化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影响。
3. 商朝、西周、东周时期的社会制度与特点。
4. 中国古代典籍《尚书》的重要性及内容概述。
第二章秦朝的建立与统一1. 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重要改革措施。
2. 秦朝对农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3.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
4. 秦朝的文化建设和对外扩张。
第三章汉朝的兴衰与地理的影响1.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重要政策。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3.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4.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与特点。
第四章隋唐的政治与文化1. 隋朝的统一和隋文帝的主要政治措施。
2.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4. 唐朝的对外交往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五章现代的科技与文化1. 中国近代科技与文化的西方传入。
2.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
3.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4. 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第六章当代中国的国际交往1. 当代中国的两个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2. 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援助的政策与措施。
3. 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的关系。
4.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
以上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归纳,包括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详细的可以参考教材的具体内容。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通过研究历史事件,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是人教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
一、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统一大业。
秦始皇使用中央集权的手段,强制实行施行法家的政治思想并实施一系列变革,这一时期被称为秦朝。
二、汉朝的兴起公元前206年,刘邦在楚地称王,开创了汉朝。
汉朝从西汉、东汉、新的三个时期,共持续了近400年之久。
三、中国历史上的女真族女真族是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贵族拥有世袭的统治地位。
早在10世纪时,女真族就开始与中国的辽朝和金朝进行政治和军事互动。
四、唐朝的开放和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享受盛世的朝代,被誉为“盛世”,是世界上最为繁华、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盛产艺术、哲学、文学成就。
五、明朝的崛起和超越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经历了较长的近300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发生了非常多的改革,这些改革也为中国向世界顶峰迈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六、清朝的兴起和变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它是由女真族后裔的兴起,至1644年时取代了明朝对中国进行统治。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先后经历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统治者的时代。
以上就是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世界发展的脉搏,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而更好地掌握未来。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历史的学习,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主要包括先秦时期的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和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
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以下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1.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战国七雄逐鹿中原,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呈现出多国分立的局面,诸侯国之间互相争霸,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同时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多种思想流派开始形成。
3. 重要人物和事件:在先秦时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等著名的思想家,以及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庄公等著名的君主。
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齐桓公的改革、晋文公的用商人治国、楚庄王的游说百家等。
二、秦汉时期的历史1. 秦朝的兴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权统一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六国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发动了一系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并且修筑了长城、修建了华清池等一系列的工程。
同时还推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加强了对封建诸侯的控制。
3.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秦朝的衰落后,由刘邦建立的封建王朝。
汉初,刘邦实行“暴秦之难”的政策,兴起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1课题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2.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教学过程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指导启导疏导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b、重视兴修水利c、多次减免租税d、提倡勤俭节约小结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b、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历史教案-历史,标签: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问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鼓励商人开矿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初一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背诵清单,考试必备
初一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背诵清单,考试必备一、科举制度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1276年,袁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割据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五、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立郑玄元,掌管西藏军政。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六、台湾问题1.三国时期,孙权派魏文至益州。
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二单元重要历史事件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二单元重要历史事件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唐(618年到907年)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开元盛世755年--763年安史之乱780年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王安石变法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军攻占大都元亡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清军入关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 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昭莫多战役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总结本份文档旨在对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兴衰- 周朝的制度与社会生活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二、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影响-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2.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败- 军阀割据局面及其影响3.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 抗日战争的过程与重大战役- 抗日战争的影响与胜利三、世界史1. 古希腊- 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城邦的兴衰2.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 罗马法的制定与发展- 罗马帝国的衰败3.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与神权的统治- 欧洲城市的兴起与贸易的发展四、历史事件与人物1. 重大历史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 汉武帝开疆拓土- 隋炀帝大运河的开通2. 著名历史人物- 孔子与儒家思想- 屈原与楚辞- 李白与杜甫五、历史素养1. 历史观念-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原则2. 历史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历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3. 历史思维能力- 时空观念的培养- 历史逻辑思维的训练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时间轴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时间轴古代史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西周建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开始,这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随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春秋时代拉开序幕。
公元前475年:春秋结束,战国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开始改革官制、法制,加强中央集权。
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晋朝及南北朝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
公元316年:匈奴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北朝结束。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
隋唐时期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
公元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建立。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南京)。
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亡。
清军入关,建立清王朝。
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国进入民国时代。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的时间轴概述,它涵盖了从夏朝到民国的中国重要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六七八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六七八课知识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六、七、八课的重点知识,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第一课:“中华文化的伟大发展”本课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内容:一、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于原始社会,渐进化为高度发展的文化形态。
其中包括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礼乐、家族制度、儒家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
这些特征在不同的时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内容: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形式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形式包括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
其中,封建制度时期的政治形式包括分封制、郡县制、节度使制等;中央集权制度时期的政治形式包括县制、州制、道制等。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很多变化和调整。
第三课:“社会的阶层和地位”本课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内容:一、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划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划分主要包括贵族、平民、奴隶等。
贵族阶层主要包括君主、卿士、大夫等;平民阶层主要包括匠人、商人、农民等;奴隶阶层主要包括亡国之人、战俘等。
二、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容易,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也会有一些人脱离贫寒家庭,跃入上层社会。
例如秦朝时期的战国七雄,他们大多出身平民阶层,在经历一些事件之后,跻身贵族阶层。
第四课:“中国的地理环境”本课的重点知识包括以下内容:一、中国国土的大小和地理位置中国国土总面积近980万平方公里,北纬18度03分至北纬53度33分、东经73度40分至东经135度05分之间,跨越东亚和亚洲大陆东部。
二、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中国地理环境特点多种多样,山脉、草原、河流、湖泊、沙漠等环境在中国均有体现。
同时,中国地理环境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2、隋朝的统一:(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1、开通者:隋炀帝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4、大运河的规模: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1隋朝时,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3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盛世经济的繁荣(农商手——弄伤手) ( 2)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 (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 坊是居民宅区 市商业区 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 第一部 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 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 成都。
衣:宋初崇尚节俭;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劳动 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1、瓦子”和“勾栏”: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住:茅屋、瓦房、宅第。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 的结果。 两侧有耳房和偏院。 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行:牛车、驴车,乘轿
2
1
三、隋唐文化 1、科技 建筑: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 700多年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 雄伟 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 雕版印刷品 医学:孙思邈著有《千金方》,人称“药王” 2、文学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 a.李白:诗歌描写祖国名山大川,《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人称 “诗仙 诗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b.杜甫: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三吏”“三别”称他为 “诗圣 诗歌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 c.白居易: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秦中吟》《新乐 府 诗歌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金
淮河
南宋
阿姑打(阿骨打)女真花喂鱼儿(12)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 (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 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现 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4、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 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④回族开始形成。
贞观
开元
4.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 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兵制改革,整军措施,发动一场检 田扩户运动。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 称“开元之治”。
地点法记忆:开元广场
3 2 1
5、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 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 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 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 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 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 大都市。 (3)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书法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伟大的书法家,创立了雄浑 敦厚的“颜体” 柳公权创立了方折峻丽,骨力劲健的“柳体” 4、绘画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送 子天王图》 5、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甘肃敦 煌莫高窟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吸取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 传统乐舞
3
2 1
(3)作—坐用:改善了用人制 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 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7、唐朝民族关系
民族 时间 活动 与唐朝的关系 地区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7世纪 西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藏族 前期 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回纥 8世纪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中期 靺鞨 南诏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车书本一家”。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满族 彝族白族
三、隋唐文化 1、科技 ——客机 ①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 印刷品 ②建筑:a.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 700多年;b.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气势雄伟 ③医学:孙思邈著有《千金方》,人称“药王”
政权 西夏
建立民族 党项
建立时间 11世纪前期
建立者 李元昊
都城 兴庆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 ②宋给西夏岁币; 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宋
元昊
党项族 11世纪 李元昊 兴庆
串联记忆
政权 金
建立民族 女真
建立时间 12世纪初期
建立者 金太祖阿骨打
都城 会宁,后迁到中都
金与南宋的对峙 1.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 面形成。
3、书法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伟大的书法家,创立了雄浑敦厚的“颜体” 柳公权创立了方折峻丽,骨力劲健的“柳体” 4、绘画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送子天王图》 5、石窟艺术 串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甘肃敦煌莫高窟 连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吸取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
一、隋 二、唐 三、隋唐文化
一、隋朝 1、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2、统一南北:589年统一中国,618年,隋朝灭亡。 3.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 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 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4、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 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 础。 5、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在位皇帝:隋炀帝 开凿时间:605年 中心:洛阳 起止: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省略语:结分裂,创一统。
5、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在位皇帝:隋炀帝 开凿时间:605年 中心:洛阳 起止: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大运河
河马
四段: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 江南河
起止:北起涿郡, 南到余杭
二、唐朝
3
2
1
2、文学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
串连记忆:
a.李白:诗歌描写祖国名山大川,《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人称“诗仙” 诗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b.杜甫: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三吏”“三别”称他为“诗圣” 诗歌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 c.白居易: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秦中吟》《新乐府》 诗歌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建立时间 960年 1127年
建立者 宋太祖赵匡胤 宋高宗赵构
都城 东京(今开封) 临安(今杭州)
吃旧榴莲(960)的赵匡 胤在赏冬景(东京)
姨姨戴着耳机(1127)找钩(赵 构)刮鱼鳞(临安)
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老百姓负担, 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 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 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2 、贞观之治 3、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措施 :a、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措施: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 b、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策, c、崇尚节俭; 效果: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 d、任用贤才、虚心纳 路。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省略语记忆:重减崇贤
上
南诏
同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上
吐 —兔
1 2
2
1
3 4
4
3
8、对外关系 (1)新罗:唐朝留学生,新罗人最多, 新罗物产居唐 朝进口首位 (2)日本: a.派遣遣唐使: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 国有十多次 b.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 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印度: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他写的《大唐西域 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 学的重要典籍
一、隋朝 1、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2、统一南北:589年统一中国。 3、灭亡时间:618年,隋朝灭亡。
3 2
1
3.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 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 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4、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 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