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大全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大全5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大全5篇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大全1(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板书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1.气候复杂多样提问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2.大陆性特征明显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6-10图”,并在上面点出利物浦、华沙、赤塔、漠河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热带季风气候三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作者:王连兵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2年第24期摘要:导语,即开始教学新课前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

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整个教学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文就是笔者对地理课堂导入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兴趣;导入;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生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33-01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

而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

为此,我来谈谈地理教学中导入的相关方面。

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错误认识,使学习地理难度增大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

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1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初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

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所以,如何使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就成为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出色的导语就可以拨动孩子心中最隐秘最独特的琴弦,使之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地理求知境地的。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分类1、温故导新,承上启下地理教材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与基础,后面知识则是前面知识的扩展与深化,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不仅使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而且由于引导学生从已知着手去探求未知既减少了难度,也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精心设计导入方式 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精心设计导入方式 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精心设计导入方式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课堂导入方式,就是教师上课前经过精心构思而采取的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手段,是教师直面学生讲授新课的预设过渡环节。

精彩的导入能像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消除上节课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中。

一堂优质的地理课固然由很多因素生成,但良好导入的“造势”“铺垫”作用绝对功不可没。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设计,提高地理课题堂教学效率。

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下面几种。

一、精选地域歌曲mv导入优美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mv能够引人入胜,可迅速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极富特色的境界,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该地域地理知识,有很强的潜在导向性。

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巧妙灵活地运用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比如学习“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一节时,可选播腾格尔的歌曲《天堂》中的一段: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浓郁的民族音乐,鲜明的色彩画面,独特的草原风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迅速进入本节地理课的教学中。

另外像郑钧的《回到拉萨》,刀郎演唱的《新疆好》都是不错的选材。

二、巧设悬念布疑导入地理课开讲时,教师应适当地设置悬念,及时地掌握学生急于刨根究底的心理,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让整堂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使课堂富有成效的重要手段。

比如学习“海陆变迁”一节时,教师提前用硬纸板剪成地球六大板块示意图,上课时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前拼图演示。

当学生成功拼合后,再问学生对照硬纸板的形状各像地球的哪一洲,它们怎么能神奇地拼合呢?这样的布疑设悬互动,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探究本节内容,也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授课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诗歌谚语导入有些千古传诵的名诗凝练传神,一些劳动人民总结流传的谚语形象生动,它们巧妙准确地道出地理学的气象、地域特征。

只要教师善于选择挖掘,是很适合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语的。

名师地理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

名师地理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

名师地理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
在地理课堂上,导入语和过渡语可以帮助教师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以下是一些名师常用的地理教师课堂
导入语和过渡语,供您参考:
导入语
-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地理知识,它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

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吗?
- 大家知道地理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个部分?了解我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对
我们有什么帮助?
过渡语
过渡语可以用来引导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
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地球的不同地区,了解它们的地形、气
候和资源分布。

-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张地图,找到一些有趣的地理要素。

- 现在,我们将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来了解各大洲的特点和文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地理教师课堂导入语和过渡语,希望对您的
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您可以
适当调整和扩展这些语句,使其更符合您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导入语又叫开讲语,指教师上课开始叫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活。

好的导入语有不可忽视的教学功能,它是提高授课效率的重要一环,一堂课的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恰当的导人语能够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

因此,堂导入语的设计对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地理教学中注意对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但导人语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地理课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儿种常用的导人方法.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在具体教学与导语内容的设计中,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地理的积极性.而且,用生活解读地理,既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又可降低一些抽象知识的难度。

如在地球和地图的学习中,我是这样导人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正说明了地球白西向东白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原来是白转和公转的周期。

地球不停自转带来了昼夜的更替和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因此你会感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又不得不在深夜观看雅典奥运会冠军刘翔的精彩表演……”通过列举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地球白转和公转这一难点由身边熟悉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理性的探究,大大降低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坡度,既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又收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因此,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激发兴趣降低知识点难度,而且也使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从而将对地理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二、读图导入法关于地理学科教学方面的地图、图画、图表较多,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

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

如在讲“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时,上课后,请『司学们打开课本P78看图4.16并判断A、B两张图片哪一个是城市哪一个是乡村?同学们很容易地就能判断出,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想提早编写好教学教案。

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地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势特点、河流特点、气候特点。

2.通过浏览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散布特点和蔼候特点。

难点:山河散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进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

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穷,共饮一江水。

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摸索,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理位置与国家【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势图,引导学生视察,点拨识图技能。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点【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势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视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势、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干的河流呢?【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散布的地表形状。

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地理课堂导入10种方法

地理课堂导入10种方法

地理课堂导入10种方法一、故事导入法。

同学们呀,咱地理课可以从故事开始呢。

就像讲板块运动的时候,可以先讲个故事。

比如说呀,从前有个小村子,这个村子里的人发现啊,每天晚上都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声响,就像大地在偷偷地挪动似的。

后来呢,有个聪明的探险家来到这儿,他发现原来是板块在悄悄地移动。

这样的故事一讲,大家是不是就特别好奇板块到底是咋移动的啦?故事就像一把小钥匙,能打开咱们对地理知识好奇的大门呢。

二、生活实例导入法。

咱生活里到处都是地理知识哦。

就拿咱们每天喝的水来说吧。

我就可以这样导入地理课:同学们,你们想过家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吗?有的同学可能说水龙头里来的,那水龙头的水又来自哪儿呢?其实呀,这就和地理有关啦。

可能是来自远处的河流、湖泊,或者是地下水呢。

这时候就可以引入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这些地理知识啦。

这样从生活小事说起,大家就会觉得地理离咱们可近了,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

三、设疑导入法。

同学们!我先给你们出个小难题哈。

我问你们,为啥在咱们这儿冬天冷夏天热,可是有些地方好像一年四季都很暖和呢?你们是不是一下子就懵啦?这时候大家心里就充满了疑问,就特别想知道答案。

然后咱们就可以开始讲关于气候带的地理知识啦。

这种设疑的方法呀,就像在你们心里挠痒痒,挠得你们迫不及待地想在地理知识里找答案呢。

四、趣味图片导入法。

同学们,我给你们看一张特别有趣的图片哈。

(展示一张火山爆发的壮观图片)看这张图,是不是超级震撼?那你们知道这火山为啥会爆发吗?这背后可都是地理知识哦。

火山爆发和地球内部的构造、板块运动啥的都有关系呢。

这时候大家就会被这张图吸引,然后对火山相关的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啦。

五、视频导入法。

咱来看看这个小视频哈。

(播放一段关于热带雨林的视频)哇,看这茂密的树林,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样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怎么形成的呀?这就和地理中的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啦。

视频里那些鲜活的画面可比我干巴巴地讲有意思多了,一下子就能把大家拉进地理的奇妙世界里。

初中地理语言活动设计教案

初中地理语言活动设计教案

初中地理语言活动设计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气候对农业、交通、旅游等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气候对农业、交通、旅游等产业的影响。

3. 教师举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如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对交通的影响等。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产业,如农业、交通、旅游等。

2. 小组讨论气候对该产业的影响,如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对交通的影响等。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语言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以气候对农业、交通、旅游等产业的影响为主题,进行语言活动。

2. 学生可以采用演讲、辩论、采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语言活动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在语言活动中的表现,如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的教案【优秀4篇】

地理的教案【优秀4篇】

地理的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地理的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3)了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2、过程与方法(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归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能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和出现的问题。

(2)明确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2、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一〕【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并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

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

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过渡〕先请同学们阅读图2—17、P41第一自然段思考城市化对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影响〔板书〕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过程对生活的影响〔点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城市文明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板书〕(1)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点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是:改变了城市交通,促进了城乡交流,缩小了城乡差别〔板书〕(2)对城市生活的影响[讨论] P41“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交通工具〔点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运载量、速度、灵活度、污染);(2)城市的实际情况(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道路状况)。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设计教案目的: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2. 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证明。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模型;3. 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球体;2. 讲解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3.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4.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证明,如地球仪的制作、卫星照片等;2.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航空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教师点评并补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制作地球仪;2. 观察并记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证明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地理导入部分教案

初中地理导入部分教案

初中地理导入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和地图:地球的概念、地球的形状、地图的种类和特点。

2. 地理位置: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主要岛屿和半岛。

3. 地形和气候:我国的地形特点、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三、教学重点:1. 地球的概念和形状。

2. 地图的种类和特点。

3. 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4. 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种类。

2. 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地图和地形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步骤:1. 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种类。

2. 讲解地球的概念和形状: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像,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3. 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特点: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讲解地图的用途和特点。

4. 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通过地图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5. 讲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通过地图和图像展示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7.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地理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什么。用乡土地理知识导入新课 , 人情人理 , 能引起 很 学生 的兴趣。如讲到华 北平原 的时候 , 我就是 以我们举 世 闻名 的华北 明珠 白洋淀开始导入 的,让学生们感 受
到了家 乡的美 丽 , 发起 他们热爱 家 乡、 激 热爱祖 国大 好 河 山的兴趣 , 从而顺利完成了教学 的 目标。
进 行 打好 基 础 。 关键 词 : 理 地 导入 语 过 渡
课 堂教学 导入和过渡语 的教育功能 ,表现在激 发 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 , 启发和引导学生 的思维 , 让 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 中去 。好 的语言 如同桥 梁 , 系着 旧课 和新课 ; 同序幕 , 联 如 预示
【 教学设计 】
地理课堂导入语 的设 计
崔克新 河北省安新县边村 中学 河北 安新县 0 10 7 60
摘要: 课堂教 学导入和过渡语的教 育功能, 表现在激发起 学生的认识兴趣 和情感 , 启发和 引导学生的思维 , 让
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 堂教 学最佳状 态中去。 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 以起 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 可 为整堂课的
三、 乡情导入 法
谚语是 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 和科学性 的一种艺术
形式 , 是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 中的经验 、 知识 的
总结 。谚语 中有许 多涉及到 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 如用“ 早穿棉袄午穿纱 , 围着火 炉吃 西瓜 ”引人 西北 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的学习 。用
四 、 画导 入 法 漫
漫画是用 简单 而夸 张的手法来描绘生 活或时事 的 图画。一般运用变形 、 比拟 、 象征 的方法 , 来达到尖锐 的 讽刺效果 。在地理课本中也有一些漫画 , 这些 漫画可 以

地理新课的导入法略谈

地理新课的导入法略谈

地理新课的导入法略谈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精彩的导入和过渡,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如何做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导入既引人入胜,又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

下面笔者谈谈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的方法新课大导入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风格多样。

根据我平时的地理教学,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一)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般在上课的时候提问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运用的时候尽量选择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在方法或内容有促进作用的知识进行提问。

比如在讲中国的河流时,同学们先学习来了黄河,知道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提问“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同学们能说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吗?”学生就会自然的答出从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含沙量等方面去了解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那么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方法找出长江的水文特征吗?学生也能够很明确的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应该掌握什么。

(二)地图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学会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对学生地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用地图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看图的习惯,并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

比如在学习美国时,在黑板上挂出一张《世界政区图》,提问“同学们知道美国在世界的哪个位置吗,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

出于一种希望被老师夸奖的心理,学生迅速地从图中找出了美国,并且用地理的语言把美国的地理位置描述出来。

学生找对了,得到了表扬,情绪高涨,能够积极地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教学效果自然也就达到我所预期的了。

又如我在讲《东南亚》的时候,也是在黑板上挂出一张《世界政区图》,上课的时候我就用语言描述,学生根据我的描述找出它的位置。

初中地理快速讲课教案

初中地理快速讲课教案

初中地理快速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3. 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基本概况。

2. 亚洲的地理特征。

3.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1. 亚洲的地理特征。

2.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地理》相关章节。

2. 课件。

3. 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布。

2. 提问:请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哪一个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

二、亚洲的基本概况(10分钟)1. 教师展示亚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 教师讲解亚洲的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图,加深对亚洲地理位置的理解。

三、亚洲的地理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图,掌握亚洲的地理特征。

3. 教师举例说明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10分钟)1. 教师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各国发展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读图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基本概况和地理特征,掌握了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知道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河流、地形区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地图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河流、地形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

2.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范围、相邻的大洲等。

3. 介绍亚洲的面积、国家数量、人口等基本信息。

三、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10分钟)1. 半岛: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如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分析其地理特征和影响。

2. 海陆:介绍亚洲的主要海陆特征,如太平洋、印度洋、中东地区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河流: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恒河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作用。

4. 地形区:介绍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平原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如板块构造、气候、历史等。

2. 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经济发展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理特征。

2. 强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初中地理导入教案

初中地理导入教案

初中地理导入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是针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导入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布,掌握世界地图的阅读方法。

2. 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世界地理分布。

2. 世界地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一幅。

2.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的构成,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布。

2.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阅读方法,如:经纬度、方向、比例尺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引导学生了解各大洲的特点。

2. 讲解世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引导学生了解四大洋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世界地图,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各大洲和四大洋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学地理教师课堂用语

大学地理教师课堂用语

大学地理教师课堂用语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大学地理教师提供一些常用的课堂用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这些用语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供一个积极、互动的研究环境。

1. 导入课堂
- 欢迎同学们参加地理课程!
- 今天我们将研究有关地球的知识。

-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地理冒险之旅吧!
2. 介绍课程内容
-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

-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地理文化差异。

3. 提问与回答
-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 你认为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请举例说明这个地理概念。

4. 激发学生思考
- 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 这个地理现象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 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5. 鼓励学生参与
- 请你分享一下你对这个地理事件的观点。

- 对于这个现象,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 请你的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结论。

6. 总结与反思
- 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地理的知识,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
- 你在今天的课堂上发现了什么新的信息或观点?
- 请在笔记中记录下今天你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结论
通过使用这些课堂用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用语将为课堂提供一个积
极互动的氛围,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用语,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阶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案例分享等,使学生在课堂初始阶段就能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

但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相较于初中阶段更具深度和广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入门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课堂导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术语,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地理现象的描述和分析。

(2)学会运用地理图表、地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查找、分析和解读,提高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

(3)通过课堂导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地理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地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在课堂导入阶段,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地理课堂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现象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初中地理带教案例

初中地理带教案例

初中地理带教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气候的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2. 亚洲气候分布规律3. 亚洲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区的气候分布。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

(4)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5)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7)寒带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3. 分析亚洲气候分布规律(1)从纬度位置看:亚洲气候类型从赤道向两极递变。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气候类型呈现沿海向内陆递变的特点。

4. 亚洲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生产: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

(2)人口分布:气候适宜的地区人口较为集中。

(3)交通运输:气候条件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和建设。

5. 课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亚洲气候分布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亚洲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同时,可以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亚洲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掌握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分布规律方面效果较好。

但在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部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分析、练习、总结等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板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板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板书试讲教案模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询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

2. 简要介绍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气候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 讲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业等。

4.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的自然灾害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我国为例,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分布。

2. 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如冬季冰雪灾害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3. 讨论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如夏季海滨旅游、冬季滑雪旅游等。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气候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理建议。

板书设计: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长时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 - 农业生产- 热带、温带、寒带等 - 交通运输-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 旅游业以上是关于《气候的影响》的试讲教案模板,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作者:崔克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04期
摘要:课堂教学导入和过渡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

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关键词:地理导入语过渡
课堂教学导入和过渡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

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可以说,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

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过渡是联系各环节之间的纽带,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多年的地理课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课堂导入的方法,今天拿出来请同仁们探讨。

一、设疑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重在巧设疑问,启迪思考,激发兴趣。

如在讲日界线的作用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小朋友在一年中能过两个生日吗?如果能,该小朋友应在何处?这样使学生觉得好奇,并迫切希望知道小朋友应在何处,接着讲述日界线的作用和意义时,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闻导入法
国际和国内的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用新闻导入新课能密切联系形势,不仅对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有利,而且可以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

在讲天气和气候时,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引入学习。

在讲中国人口时,用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各项资料引入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能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三、乡情导入法
家乡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一提起家乡的地理知识,学生就会倍感亲切,也很想知道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用乡土地理知识导入新课,入情入理,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讲到华北平原的时候,我就是以我们举世闻名的华北明珠白洋淀开始导入的,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激发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兴趣,从而顺利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四、漫画导入法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

在地理课本中也有一些漫画,这些漫画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很好素材。

讲世界的人口问题时,可展示“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讲含义,引出世界人口问题。

讲森林资源时,以漫画“大难临头”和“小鸟的悲哀”来导入。

用漫画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学习,使课堂要表达的问题更加深刻。

五、诗词导入法
我国文学宝库中众多的优秀诗文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
供了丰富的材料。

用诗词恰当地导入新课,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引入赤道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赤道地区特征的理解。

在讲我国跨世纪的三峡工程时,可引人毛主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词句,来说明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
和几代领导人建设三峡工程的夙愿以及现在建设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

六、谚语导入法
谚语是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和科学性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
经验、知识的总结。

谚语中有许多涉及到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引入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学习。

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谚语来引入高山气候的学习。

这些谚语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迪其思维。

七、音乐导入法
不同的音乐产生于不同的地域,音乐的特色体现了地域的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地貌、气候、水文、聚落、宗教、经济特色,在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音乐对地理特色的描述是
其它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达到和实现的。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坚信,一个好的导入语,会使整堂课的氛围浓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