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9)
2018-2019广西南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诸侯推举启为帝B.禹直接传位于启C.启最终继君主位D.益最终被启所杀2.西周时,周公死后,只有周公的嫡长子伯禽及其嫡系子孙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权,伯禽的诸弟在他的率领之下,才能参加祭祀周公的祭典。
这体现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专制王权B.强化了等级秩序C.有利于民族交融D.巩固了宗法制度4.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
”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5.《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
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6.通过一系列诏令和措施,革除靠资历出身而取官的陋习,下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荐贤良方正立言极谏之士”。
这样,在人才选拔制度上汉武帝推动了()A.由高门政治向选贤政治的转变B.地方人才选拔荐官体系的构建C.系统考核中央官吏标准的制定D.对被举荐人考试方法的类别界定7.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材料反映出()A.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B.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C.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D.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8.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各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
精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A.与宗法制有关 B.与郡县制有关 C.与分封制有关 D.与行省制有关2.我国某些行业内存在着“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家法行规。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历史遗风A.家长专制B.重男轻女C.封邦建国D.宗法血缘3.《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4.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
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5.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画了下面一幅画。
据此推断,该制度A.彻底的打破了特权垄断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是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 D.最早出现于唐代6.“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共4页,26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3分,共75分)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流动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程朱理学的传播3.《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神权与王权结合4.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5.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6.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中段考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试卷说明: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项答案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50分)1.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2.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
”作者的观点是()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C.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D.雅典民主程序上的不足3.“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其中精巧的“设计”包括()①分权制衡②总统由选民选举③君主统而不治④内阁对议会负责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④4.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埠通商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蒋介石曾在嘉奖前线的密电中说:“……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密: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胜利足为表征。
”与蒋介石嘉奖电文相关的战役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A B C D 6.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试题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1.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2.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
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
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九品中正制D. 三省六部制3.《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A. 周朝吸取商亡教训B. 周朝实行分封制C. 周王善于管理国家D. 西周人民安居乐业4.《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宗法制5.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A.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B. 分管中央重要部门C.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D.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
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
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士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A. 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B. 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C. 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管理7.下图中,图一和图二标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别是( )图一图二A. 郡国并行制与行省制B. 郡县制与封国制C. 分封制与刺史制D. 郡县制与行省制8.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创立行省制度。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料,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得出时间信息,即1911+30=1941年,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阶段,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因此据“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可得出材料旨在强调的是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综合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排除D.故选A。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日本打败了中国,占领了朝鲜-中国最亲近的藩属国,使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因此它指的是甲午战争.A与鸦片战争相关,B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C与八国联军侵华相关,D出现于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并非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6)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6)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3小题。
每小题2分,共6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2006年连战先生参拜了连氏宗祠。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
这表明分封制()A.巩固了西周统治B.强化了宗法体制C.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D.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4、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5、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6.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 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7.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8.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中外朝制度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9.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II)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我国古代就重视寻根祭祖活动。
与这种传统习俗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由此题的关键词“根”“源”“寻根祭祖”可知这一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故B正确;A 属于推举首领制度;C是宗法制外在表现;D属于王位继承制度。
2.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基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B. 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C. 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D. 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说明墓葬受到宗法制等级的影响,可见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宗法等级观念,不是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是依靠分封制维系,不是经济发展水平主导,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社会危机的问题,故D项错误。
3.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社会等级森严D. 音乐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与题意无关,排除。
4.读下图(秦朝疆域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 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18-2019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2.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
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 )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分封制的发展 B.军事实力的强大C.小农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4.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地方割据B. 创新管理体制C. 加强经济管控D. 体现因地制宜5.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 品行才学B. 家庭背景C. 个人能力D. 考试成绩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推恩诸侯其他子弟C. 分封异姓诸侯国D.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7.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8.“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解析)
2018-2019学年甘沟中学高一历史中期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其实是在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的。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一名篇《封建论》,他“论”的可能是A. 内阁制B. 三公九卿制C. 三省六部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封建论》中的封建是分封建邦的意思,属于前秦时期的分封制,故D项正确。
内阁制是明朝时期实行,唐朝文家柳宗元不可能论述,故A项错误。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度分别属于秦朝和唐朝中枢机构,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和C项错误。
2.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影响B. 个人素质的差异C. 宗法制的影响D. 封建家长的喜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为贾政的妾室所生……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可知,导致两人地位的不同是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贾宝玉是嫡长子,贾环不是。
这是与血缘有关,与宗法制有关。
所以答案选C。
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秦朝丞相的职责是A. 执掌群臣的奏章B. 掌管国家监察事务C. 负责全国军事事务D.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D项正确;AB是御史大夫的职责,C 项是太尉的职责,故排除ABC三项。
4.下图反映的政治状况,到西汉中后期最终解决,这得益于A. 分封制的推行B. 推恩令的实施C. 中朝制的实行D. 农耕经济发展【答案】 B【解析】【详解】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郡国两制并行,图片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
2018年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根据材料判断,“今”指的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史载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
……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材料体现西周建立宗法制度A.造成贵族内部矛盾激化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D.根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3、《左传》中介绍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里"古之制"是指A、等级制B、宗法制C、分封制D、恩荫制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②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贵族色彩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④秦以后的独制是指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这种状况出现反映出西汉推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6、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6)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反对郡县制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杈制2、“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
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
”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3、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
这反映了宋代A.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B.科举制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D.人才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4、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材料表明元在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是A.郡县制度B.行省制度C.分封制D.中书省制6、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精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70分)1.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 严格的等级关系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2.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3. 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姬姓诸侯大都分布在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4.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 传播了周文化B. 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 拓展了疆土封界D. 稳固了周天子的统治5. 史书上载“益(当时一位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 实行了禅让制B. 实行了分封制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 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6. 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体35小题每题2分)
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军机大臣奉公守法
2.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
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A.确保文书安全B.削弱丞相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行政效率
3.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中正评议人物时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南朝时期,中央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成了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
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世家大族完全垄断了中央的权力B.原选官标准被彻底废除
C.中正官开始成为世家大族代言人D.中正官的权威日益下降
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度D.推恩令
5、《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7、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
布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按察司和都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
对这一举措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本质上是为加强中央集权
C.三司是地方最高权力机构D.明初地方改革的核心是军政分开
8、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9、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
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10、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11.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
A.实行分封制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
12、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3、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都设有对地方、对百官的监察制度及监察机构,以期实现对权力的约束。
其中“位卑权重”,“以小驭大”且无固定治所的是()
A.秦朝丞相B.汉朝刺史
C.元朝御史台D.明朝提刑按察司
14.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名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
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
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B.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票拟制度化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15.伯里克利说:“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由此可见伯里克利主张
A.法律至上B.注重保护私有产权
C.主权在民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6、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他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变成了流放。
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法治理念遭到破坏B.司法原则以人为本
C.维护罗马公民特权D.法律条文不够严谨
17、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可见,罗素认为()
A.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
18.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
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的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判有罪。
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
A.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B.众人都生活在城邦集体之中
C.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D.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举行
1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
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
”这表明罗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