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1)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策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观察法和自学交流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二)目标引领:(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三)问题导学:1、建立“体积”概念。
以小组进行实验,然后汇报:(1)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3)结合课本理解体积的意义。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4)橡皮、铅笔盒、书包。
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生:发现不好比较。
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
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第1节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提高比较、观察能力。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一步步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
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及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形成过程。
难点: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认识体积1.激趣引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呢?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上升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上升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玻璃杯内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人另一个玻璃杯内,再把第一个玻璃杯里的水倒入第二个玻璃杯,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生1:第二个玻璃杯装不下第一个玻璃杯内的水,因为第二个玻璃杯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玻璃杯装不下第一个玻璃杯盛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请同学们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课题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单元第五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3、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的形成过程。
难点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吧!(播放视频《乌鸦喝水》)2、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吗?学生看视频。
石子占了瓶子中的地方,所以乌鸦喝到了水。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讲授新课一、认识物体的体积。
1、出示例题1:小组实验。
(1)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可在水中滴一滴墨水)。
(2)把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水面会上升。
我猜放土豆的杯子的水面比放小石块的杯子的水面上升得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现象并进一步思考原因,从而找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观察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3、小组讨论:说一说:两个玻璃杯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4、议一议:下面的火车盒、文具盒和鞋盒,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多。
两个玻璃杯中的水面都上升了,放土豆的玻璃杯水面升得高,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
放小石块的玻璃杯水面上升得比放土豆的水面上升得少,说明小石块占的地方小。
小石块占的地方小,就是小石块占的空间小。
这三个物品比较,火柴盒占的空间最小,鞋盒占的空间最大。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相互交流,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5.1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56~57页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表象。
课前准备: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一只火柴盒、一个文具盒、一只鞋盒,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一个,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4个。
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学具准备:长方体物体一大一小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都学过乌鸦喝水的语文课文吧!你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吗?生:乌鸦衔来小石子,放进瓶子,放的越多水面就升的越高。
师: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小石子占据了空间,水面就上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课文,自己分析原因,渗透本课的知识点。
二、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土豆和石块。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生:土豆和石块。
师:相比之下,哪个大?哪个小?生:土豆大,石块小。
师:你能用手比一比,土豆和石块分别有多大吗?学生用手比一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出示装有同样多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
师: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
师:如果,我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杯中,请大家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生1:两个杯中的水面都会上升。
生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给学生动脑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师:同学们猜想得对不对呢?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把土豆和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中,让学生观察。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与同学们猜想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生1:我观察到两个杯子的水面都升高了。
生2:我观察到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升得矮。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进行换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合适的体积单位进行换算。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黑板上写上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体积吗?”让学生们看一下这个问题,并神秘地告诉他们,我们今天要学习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知识。
2. 新知识讲解1.什么是体积?体积是物体所占的三维空间大小,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物体内部可以存放的空间大小。
2.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板书上画出一个长方体,并告诉学生,长方体的体积是由三个相邻的计算长、宽、高的数相乘得到的,公式为 V = 长 x 宽 x 高。
3.合适的体积单位进行换算介绍几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毫米(mm³)、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等。
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进行换算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换算体积。
3. 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的计算题目,例如:① 一个长方体的长为 6cm,宽为 4cm,高为 3cm,它的体积是多少(答案为72cm³)?② 将 12cm³换算成立方毫米,要乘以多少(答案为12000mm³)?2.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并且共同解决实际问题:① 比较一个暖水瓶和一个玻璃杯的体积,哪个更大?② 一次性餐具的垃圾桶有多少立方分米的容积?4.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合适的体积单位进行换算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问一下他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五、作业指导1.回家后,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利用所学知识,自己找一个物品并测量它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它的体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让其学会使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进行换算。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七、体积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七、体积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体积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瓶子里的水很少,乌鸦够不着,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瓶子里的水的……这个故事里蕴含着一个丰富的数学知识,同学们有兴趣来探究与学习这个知识吗?二:暴露过程,认识体积概念。
1、从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
取出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逐一向烧杯里放入小石块和大石块,结果水位明显上升。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烧杯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
2、揭示体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为什么烧杯里的水位会随着石块的增大而升高?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体积”这一概念。
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也就是体积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也就是体积小。
3、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体积概念。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体积的例子。
并再一次用实验来解释体积现象,使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在应用中得到巩固。
在烧杯里盛满水,并把烧杯放在一空盆中。
往烧杯中放入石块,水会溢出。
石块从杯中取出,水位下降,再把溢出的水倒回杯中,仍近乎满杯水。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从杯里溢出的水的多少与石块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推测,交流,验证。
)得出:溢出的水所占空间的大小=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即溢出的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三、教学常用的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长方体图,把图中的长4厘米改为3厘米。
问学生,能比出他们体积的大小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2、认识体积单位.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我们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一、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1.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4.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5.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6.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7.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题图:乌鸦喝水的故事。
自由汇报: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2.学生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3.课件出示:比较观察: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体积)加深理解:三、体积单位的认识:(学生先看书自学,再汇报交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3、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三、现代教学手段1、PPT2、音、视频,Flash动画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利用音、视频,Flash动画播放“乌鸦喝水”】1、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知道)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2、乌鸦怎样就喝到水了?(石头放入瓶中,占了瓶子的地方,把水挤出来了。
)3、总结:石头占了瓶子的地方。
(二)新授1、小实验(1)老师这儿有两个杯子,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水一样多,杯一样大......)(2)猜猜如果把这个土豆和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会发生什么变化?(3)验证一下和你们猜的一样吗?谁来说说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放土豆的水面升高的多,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师:土豆占的地方大,就说明土豆所占的空间大。
板书:空间师:石头占的地方小,就说明石头所占的空间小,空间有大小。
2、实物比空间。
火柴盒、文具盒、鞋盒(1)认识这些东西吗?(2)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哪个所占的空间小?师: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3)齐读(4)出示课件冰箱、彩电。
【PPT展示,直观比较】师:哪个物体的体积大?(5)再出示不容易看出的两个长方体。
【PPT出示】师:哪个体积大?不容易看出,那么分割成同样大小的立方体呢?数一数哪个体积大?师:看来要想清楚地表达物体的体积,必须要有统一的体积单位。
(板书)3、体积单位教学(1)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2)教学1cm3①那么1cm3有多大呢?出示课件,边说边指实物。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83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设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二探究新知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出示有半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个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个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一课时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具学具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课件。
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
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比一比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
我能理解体积的含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二、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56页至58页上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边看边画出重点。
思考:1、看56页的内容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说一说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2、看57—58页的内容,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用字母怎样表示?你能举出生活中大约1立方厘米大小物体的例子吗?4、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用字母怎样表示?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5、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用字母怎样表示?你能举出生活中大约1立方米大小物体的例子吗?(6分钟独立自学,2分钟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分组展示。
)三、自研共探1、自主学习生独立看例题,研究、分析指导中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2、交流合作学生先小对子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自研成果,组内可相互质疑、释疑。
3、记录、汇报展示组内记录(都理解的不必记录)质疑和释疑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研成果的汇报展示。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口答。
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补充或质疑,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做好评价。
4、归纳小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cm 立方分米 dm 立方米m 。
四、 学情展示(一)展示内容课本58页课堂活动第1、2、3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1)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已有一定基础前提上进行教学的。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比较生疏,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亲手制作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寻找生活中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的小大来教学。
让学生制作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表象。
并找出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表象。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操作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教学方法1..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非常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模型,形成表象。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运用迁移类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学体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体积大小很接近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学生出现了犹豫不决的为难情绪,从而陷入了认知矛盾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在争辩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体与面的区别,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
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在认识体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观察、初步感受,再通过亲手制作1立方厘米、1立方米的模型,并使之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估测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估体积的大小。
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3.以练习为手段,多元设计,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练习设计层次明显,突出与生活的联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2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2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及其应用。
通过讲解,学生将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够运用这些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 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 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物体的体积测量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体积概念的理解,特别是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
2. 体积单位的换算和应用。
3.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体积模型、体积单位换算表。
2. 学具:直尺、量筒、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体积差异,引发学生对体积的好奇和兴趣。
2. 讲解:讲解体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 演示:使用体积模型,演示体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的计算。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6. 练习:让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加深对体积单位的理解。
7. 应用: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2. 板书内容: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体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体积单位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体积单位,完成句子。
2. 计算题:计算给定物体的体积。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体积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对于体积单位的换算和应用,也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及意义。
2.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熟练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理解体积的概念。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体积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体积的概念: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的意义,讲解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 学习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大小。
4. 换算关系:讲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学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5. 实践应用:设计适量的人民币单位换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知识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一些物体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八、评价与反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应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九、拓展与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体积单位,如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等。
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1
生2:魔方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生3:有的一块豆腐的体积也接近1立方分米。
……
4、认识并体验1立方米。
(1)引导学生概括出1立方米的概念,并介绍1立方米的字母表示。
师:根据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概念,你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吗?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同学们已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现在请打开书87页。我们的学习伙伴红红和亮亮分别搭了一个长方体,他们都说自己搭的长方体的体积大,请同学们看一看,谁说的有道理。
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说一说谁搭的长方体的体积大?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
(1)我认为红红搭的长方体的体积大,因为红红搭的长方体高。
(2)我认为亮亮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因为亮亮搭的长方体宽。
师: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1: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2:我的1节食指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3:魔方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学生找的物体,只要符合要求均可。
3、认识并体验1立方分米。
(1)教师说明1立方分米的概念。介绍1立方分米的字母表示。
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师:这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记作:1dm3
边说边板书:1立方分米记作:1dm3
(2)先让学生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的空间。再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你能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吗?
学生动手比一比。
师:同学们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_冀教版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1)、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吗?其实动画片里也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是不是很好奇动画片里怎么还包含着数学知识啊?那就让我们赶快去看个究竟吧!(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
)指明学生看图讲故事(2)、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3)、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2.实验证明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①你观察到了什么?②同样大小的杯子,为什么第二个杯子却装不下这些水?(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师:石头占有了一定的空间,其他物体是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呢?下面来做个游戏师:先把书包从桌斗里拿出来,用手摸桌斗的空间,再把书包放进书桌再摸摸有何感觉?师;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桌斗空间变小,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师:出示图片火柴盒、医药箱、电脑主机,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师引导说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火柴盒的体积?什么是医药箱,电脑主机的体积?它们三者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观察得到的)二、引出体积单位师:生活中有些差别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比较出他们体积的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通过观察比较出他们体积大小吗?(不能)师:如果想比较它们体积大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讨论)生:电脑演示分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五年级数学下《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
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杯、水、、书包、橡皮擦等
教法学法:实验法、讨论法。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体的体积单位。
2.理解体积的概念。
3.能够计算简单的立方体体积。
4.在生活中实际应用中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体积的概念。
2.掌握立方体的体积单位。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以冰块为例,问学生:什么是冰块?体积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冰块的体积?3.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一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4.提问:体积的单位是什么?步骤二:讲解体积的单位1.展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以及1立方米的图示,帮助学生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
2.解释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以及1立方米的定义和缩写。
3.让学生说出其他的体积单位,并挑选几个单位展示其图示和定义。
步骤三:讲解立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制作立方体模型,并询问学生其长、宽、高的长度。
2.引导学生求出此立方体的体积。
即V=长×宽×高。
3.给学生发放计算体积的练习题,让他们自行计算答案并核对。
步骤四:综合练习1.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体积单位的场景,如购买家具、购买食物等,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计算体积,并写出计算式。
2.发放小组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画出简单的立方体,并计算其体积。
步骤五:作业布置1.练习册P70~P71的①②③。
2.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体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在生活中的接触并不是很密切,需要通过多个途径来引导学生理解。
在本课中,我们用了多个例子来引导学生巧妙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掌握了立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继续巩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1 体积和体积单位|冀教版(2014秋)
《体积和体积单位》张媛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体积与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体积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出示课件,通过“土豆和草莓”的实验。
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
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
导入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两个量杯完全相同,液面初始高度相,草莓和土豆分别进入后,观察液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变化不同的原因。
2.建立体积概念课件展示火柴盒、铅笔盒、箱子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由此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二)、引出体积单位出示两个体积大小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请学生判断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由于无法直接判断,引导学生得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三)、认识体积单位教师展示课前所做棱长是1厘米、1分米正方体的实物,PPT展示13cm,棱长dm的正方体,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3 cm、13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3dm,教师板书体积单位的写法,演示读法。
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到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所占空间的大小。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体体积接近于它们体积的例子,如手指尖的部分、一颗蚕豆、计算机键盘的按钮、小骰子;一个拳头、一个粉笔盒、魔方,进一步巩固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对于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这里我采用游戏操作的教学策略,借助米尺在墙角围成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然后请学生钻进架子里半蹲着,充满框架,看能钻进几个小朋友,让全班同学亲身体会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并感受1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2 体积和体积单位 冀教版
一、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3 、dm3 、m3。
师提示字母表示法中3的写作方法。
(板书)(三)认识体积单位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体积,接下来我们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手中拿着一个小正方体,大家猜测一下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生猜测1cm(1)认识1立方厘米师:这是一个棱长为1cm的正方体,我们说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当你看到这个正方体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生:小,很小。
师:他确实比较小,小到老师可以用手指捏的住。
和我们身边的物体比一比,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合适?2认识1立方分米找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看看它与1立方厘米比,体积有什么变化?它的体积明显比1立方厘米大了很多,需要老师用手托着。
你能说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吗?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3认识1立方米1立方米有多大呢?你能想象出1立方米的大小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
我请一个同学把它支在墙角,看一看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1立方米是不是一样大。
学生演示1立方米。
师:如果这是一个1立方米的箱子,我们可以装下很多的东西。
现在我们来看看能装下几个同学。
学生钻进1立方米的框架中。
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4)小结: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都是常用的体积单位。
(四)引导创新实践应用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和讨论交流,研究出了许多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那么你们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是否扎实呀?下面我们就来解答一些有趣的问题。
(课件出示)1、简单的两组求体积的图形。
2、稍有难度的叠加起来的组合图形的体积。
3、难度较大的组合图形的体积。
探索数这类图形的方法,并让生介绍。
(课件动画展示)4、用合适的体积单位来表示下列物体的体积。
(五)知识回顾,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明确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一类单位。
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体积和体积单位 精品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清河县县直奥城小学崔敬云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体系,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体积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
(5分钟)师:课前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了乌鸦往杯子中投放石子,最终喝到水的故事,你们觉得乌鸦聪明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的?学生:乌鸦碰倒困难会想办法解决等等。
(评价:你看问题太准确了或你分析问题太透彻了)师:老师还想问你们两个问题:1、乌鸦真的有你们说的这么聪明吗?2、在自然界中,乌鸦真的会投放石子,喝到水吗?(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所怀疑,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仔细观察乌鸦在干什么?(播放视频)师:看完这段视频,刚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学生:乌鸦真的喝到了水,它很聪明。
师:其实新西兰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了乌鸦的智商相当于七岁的孩子。
师:聪明的你们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生:因为乌鸦往瓶子里装小石子,水面升高了,它就喝到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空间”并不陌生,它们只是“茶壶里倒饺子,一一不易出,词不达意”,无法用规范、严谨的语言来表述一个概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让他们学会了规范表达,词能达意,使他们真正理解了体积的意义和认识了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并让学生能根据物体的大小,确定用什么体积单位来计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烧杯2个、土豆、小石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让学生讲故事,教师演示课件。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状态。
】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1.小实验
实验要求:
(1)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
(2)把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猜一猜:把土豆和小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水杯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进行猜想)
预设
生1:两个杯中的水面都会上升。
生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的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上升的低。
实验操作:把土豆和小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与猜想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同桌交流:(1)两个杯子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上升得高,这说明了什么?
生通过讨论了解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教师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
2.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先请同学们把你的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再把书包放进去,再摸一摸,又有什么感觉?
那如果只把你的数学书放到书桌里面,再摸一摸,与刚才放进书包相比,感觉又会怎样呢?
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些物体,谁来说一说这些物体的体积是什么?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火柴盒、文具盒、鞋盒)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3.引出体积单位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不容易看出,那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把两个长方体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现在,老师将它们分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大家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能)为什么?(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比右边大)如果这两个长方体中分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一样行吗?
老师:所以要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对,体积单位用正方体来表示的。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cm3 dm3 m3
4.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①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同桌互相用尺子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1厘米)
②说明: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③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预设: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厘米。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立方厘米。
......
④拿出一个用橡皮泥做成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把它变成一个球形,问:现在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小结:体积大小不随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
(2)认识1立方分米
如果让你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摆一摆,估计下这个收纳盒的体积,你觉得合适吗?看来我们需要大一些的体积单位来估计?
①拿出1立方分米的学具。
②它的棱长是多少呢?(1分米)
③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④找一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预设: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一个大人的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
(3)认识1立方米
同学们,如果要你估计咱们教室的大小,你觉得用立方分米合适吗?需要更大的单位,那就是立方米
①1立方米有多大呢?让学生说出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②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③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能容纳几个同学。
④在咱们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呢?
(4)动手操作、感知体积单位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用12个(或任选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们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它们还可以摆成哪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又会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操作后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攻击这个难点,通过看、量、说、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的大小,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还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填空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②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是()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③物体所占()叫做物体的体积。
2.填出适当的计量单位
①橡皮的体积约是8()
②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③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70()
3.判断
①我们平常说的哪个物体比较大或比较小,就是指它们的体积比较大或比较小。
()
②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厘米、平方厘米、立方厘米。
()
③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比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
4.问题讨论:教材P89.
学生认读题后,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重点使学生了解它们的联系和不同。
预设:1cm是长度单位;1 cm ²是面积单位;1 cm³是体积单位。
联系:边长1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 cm ²,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³。
不同:1cm是计量线段或物体长短的计量单位;1 cm ²是计量平面大小的计量单位;
1 cm³是计量物体体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