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最新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案及研究三篇.doc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案及研究三篇第1条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堂会议的良好生活习惯如下:(1) 、合理饮食,少吃外国快餐,控制零食,不偏食,吃早餐。
国外快餐主食的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而小吃和饮料主要是高糖、高盐和多味精。
高热量油炸、焙烤食品含有比成人一天所需多得多的脂肪,这不仅增加了消化器官和肾脏的负担,使身体容易缺水,而且还为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2 、保持卫生并经常洗手,以防止疾病从口中进入并保持清洁。
研究表明,个人卫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养成饭前和排便后洗手的习惯。
一双没洗过的手里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油里有38亿个细菌。
(3) 、晚上睡个好觉,好好休息。
白天花时间小睡10-30分钟。
良好的睡眠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8-12岁,每天需要睡10个小时;12-18岁,每天需要睡9小时;成人每天应该睡7-8小时,不少于6小时。
长时间的睡眠,就像睡眠不足一样,会导致精神疲劳、身体疲劳、的代谢率下降。
例如,长时间睡眠后,心脏跳动缓慢,新陈代谢率下降,肌肉组织放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变得懒惰,甚至智力也会下降。
(4) 、享受玩耍的乐趣,学习时,娱乐是必不可少的。
兴趣和爱好美化生活。
培养健康的娱乐爱好有助于放松大脑。
去公园、听音乐、画画等。
都是很好的娱乐形式。
(5) 、充分利用新媒体健康上网,不要成为电视迷。
父母应该适当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每天上网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
每过一个小时,适当休息一下,站起来移动,向远处看,让你的眼睛休息一下。
(6) 、合适的活动:XXXX年每天锻炼,借寺庙学习,并把它们作为私立学校。
1948年,它被接纳为国家小学,并命名为武昌县油坊小学。
解放后,学校的规模继续扩大。
1956年,红山区人民政府拆除了寺庙并修建了校舍。
它隶属于江夏区,是武汉市远城区为数不多的市级示范学校之一。
在XXXX,继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信托之后,刘放中心小学更名为武汉光谷第三小学。
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方案
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方案引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自律能力以及促进社交技巧的发展。
本研究方案旨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调整校园环境为了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当提供积极的、支持性的校园环境。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措施:1. 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布置精美的教室和墙壁展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校园中定期进行激励和奖励活动。
2. 制定制度和规则:制订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
3. 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二、家庭合作与共同努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仅应该依靠学校,家庭的支持和教育同样重要。
以下是几个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方法:1. 家长参与: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议、家长志愿者活动等,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行为养成计划,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 建立家校联系: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表现和进展,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
3. 家庭规则的制定: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三、积极引导与激励积极引导和激励是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 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通过给予小奖励、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行为示范:老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行为习惯的榜样,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守规矩。
结论:小学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课题研究范文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范文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数学学科)一、研究背景教育家___老先生曾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惯。
”英国教育家___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惯。
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研究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这一阶段研究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研究惯,好的研究方法就内化于其中。
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良好的研究惯是一种高度自觉、主动、自主化的持久研究方式,往往成为一个人研究品行的一部分。
良好的研究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体现在研究过程中。
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研究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这种良好的研究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良好的研究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研究做好一切准备。
对于一个有良好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
如果不是靠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良好的研究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惯的支配。
一个具有良好研究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研究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松有序。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第一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
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语文学科)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最后习惯内化为素质。
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人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工作、学习做好一切准备。
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
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人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二)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第一篇: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课题研究方案为切入口,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內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结合我镇的教学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三大方面。
1、生活习惯(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2、学习习惯(学习卫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3、交往习惯(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待人处世等)三、具体内容如下:行为习惯方面:1、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2、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3、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4、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5、认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6、摆脱依赖、懒散的不良习惯7、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8、做好自我保护9、培养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10、养成自律自制的习惯11、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12、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学习方面:1、明日学具,准备齐全2、今天任务,今天完成3、发现错误,及时改正4、专心学习,珍惜时间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6、课前预习,课后复习7、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8、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9、养成乐于读书的好习惯交往方面: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2、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3、适当地展现自己4、养成孝顺父母的习惯5、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6、学会尊重他人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具体措施1、让学生明确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
2、规范要求,分层实施。
3、形成序列,强化训练。
4、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便改进。
5、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学习习惯为突破口进行习惯养成的训练与指导。
6、开展活动,美化环境,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舞台和环境。
7、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合力。
六、本学期研究重点1、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2、小学生礼仪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第二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计划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计划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完整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研究的内容1、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2、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律和方法;四、实施策略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
班会、班队活动,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升旗下讲话,班会,思品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3、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
具体包括班主任的周会课,少先队活动。
最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
04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 略
家庭教育策略
父母以身作则
家长应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家庭规矩
制定家庭规矩,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被允 许的,并要求孩子遵守。
鼓励与表扬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 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育改革需求
教育改革要求加强小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 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 存在不足,需要学校和社 会的支持和指导。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指导和借 鉴。
研究意义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 和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02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生活习惯
按时作息
小学生应养成按时作息的 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 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 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卫生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如勤洗手、刷牙、 洗脸等,保持个人卫生和 环境整洁。
饮食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 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不 挑食、不偏食,保持营养 均衡。
学习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
小学生应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 惯,遇到问题主动思考,不抄袭
、不依赖他人。
课堂认真听讲
小学生应养成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勤于思考、 勇于发言。
善于利用时间
小学生应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 学习和休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所镇中心校州级课题方案)
越西县中所镇中心校州级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二零一五年四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越西县中所镇中心校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二、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我校地处彝汉杂居的越西县中所镇金马山下,创建于1909年,是文昌故里为数不多的一所百年老校,现有在校生144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20人,有教师62人。
学生中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当地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作为县级课题,在我校开展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已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和方法,为学校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现在我们把此作为州级课题来研究,就是本着我校的校情、周边环境以及此课题研究给我校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等方面彻底根除存在的大量不良行为习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方法及策略,进而推动我们这所百年老校向百年名校发展。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同时,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出适合学生的良好惯培养方法。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1、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惯
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良好惯培养计划,为学生的全面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实施方案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
2、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惯现
状和存在的问题。
3、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适合学
生的良好惯培养计划。
4、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5、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培养计划,确保取得预期成果。
七、预算
本课题研究预算共计5000元,主要用于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教育活动开展等方面。
具体预算细节详见附件。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其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规范的行为准则,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其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需要不断更新和深化,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只有深入探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找准影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相关工作,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研究背景】中的这些问题,也将成为本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点。
1.2 研究意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保持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集中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表现更加礼貌、友善和尊重他人。
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出积极正向的社会心理素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独立和成熟。
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小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于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律性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些习惯包括但不限于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自律等,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5篇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5篇第一篇: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德育课题研究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驼峰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方案驼峰学校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
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
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
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
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良好的行为
惯对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并成为有责任
心的公民。
本研究将探讨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培养良好行为惯的有
效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供教育者和家长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我们收集和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教育者和家长在培养良好行为惯方
面的实践经验和观点。
研究结果
从文献分析和调查结果中得出以下结论:
1.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惯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建
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并以身作则,成为小学生的良好榜样。
2. 学校环境同样对小学生的行为惯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并提供积极的奖励和支持,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3. 教育者应该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培养他们的纪律和责任感。
4.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和解决小学生在行为惯方面的问题。
结论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合作,提供一致且积极的教育环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本研究提供的策略和建议可供教育者和家长参考,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功。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小学生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注重,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经实行过多项相关研究。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展开了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靖边二小学生礼仪规范》和《靖边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展开文明班级评比、文明标兵评选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
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的意义:1、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推动以德治国的落实,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就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2、学校发展的需要: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协助广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实行培养。
三、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动学生健康人格发展。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或多或少对小学生有一些负面影响,在这个时候对小学生放松教育,或教育不当,使他们养成了不良习惯,将影响一生的发展,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他人的安全。
今天的小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还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
由此可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对国家、民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社会、学习、家庭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讨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理论依据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三、实践依据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学校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我们深感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确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的课题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突破口。
我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一直以来,“培养良好习惯,开启幸福人生”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与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口,进而在纪律、礼仪、学习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课题由校长具体负责,课题组的成员中有校骨干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我们在学校日常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会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因此,我校能保证本课题在科学、高效的机制上进行。
四、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科学地构建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班级文化,使它具有导向、启迪、培养等功能。
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我校辅导员及家长队伍建设,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拓展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德育空间,促进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将认知转化为态度行为。
五、课题研究内容1、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垃圾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2、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3)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3、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4、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数。
5、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倾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6、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7、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8、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
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9、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10、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六、课题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结束,为期两年,根据研究情况,将实验研究工作分为三个时期:1、课题的准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学习有关理论,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按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实施研究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中期要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对课题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撰写课题报告,推广科研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二是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提供依据。
2、理论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构建起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4、实践研究法: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5、经验总结法: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的发展。
八、课题的具体实施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
班会、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升旗下讲话,班会,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3、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
具体包括班主任的班会课,少先队活动。
(2)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
(3)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
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等。
(4)寓规范训练于各科教学之中。
4、开展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5、发挥家庭,社会的行为规范教育作用。
九、研究成果形式1、阶段性成果:(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2)通过实验研究,学生懂得“认识--行为--习惯”的转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总结性成果:(1)总结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年度报告。
(2)编写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
(3)促进家校合作,使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组长:黑志明(负责课题工作的总体规划)副组长:贺江霞(负责课题信息的汇总和传递,并撰写各种课题文件,确保课题的各项工作能够按计划完成)实施者:刘玲香、呼延妮、呼卓、刘京博、邓华华(负责课题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课题研究的效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研究资料,并撰写各种研究成果)十一、课题研究保障措施:1、加强课题组织机构建设2、加强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3、加强实验教师培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4、确定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5、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制度,为课题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6、加强课题经费保障措施,确保课题研究经费落实到位。
7、加强课题研究档案建设,丰富课题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