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 结构参数分析(齐红元)要点
彭邵兵 CPA财务管理09
![彭邵兵 CPA财务管理09](https://img.taocdn.com/s3/m/182618e8998fcc22bcd10d03.png)
1.作用:反映企业长期稳定的资本投入到日常营运,用于流动性资产
上的数额。 2.性质 (1)表明流动资产受长期资本支撑的数额 (2)数值越大,营运性资产的资金来源越有保障,财务状况越稳定; 但资本成本的代价越高。 3.合理的标准:需要权衡企业的偿债风险与资金运用效率
3万
投入营运,估计使用5年
营运收入: 营运成本: 70000 40000 毛利 30000 20000 10000
2万
利润
1万
减:设备成本 100000
利润: -70000
现金流量=利润+非付现成本(折旧)
10
案例:杰克和安迪的创业与失败
钱 从 哪 里 来?
杰克和安迪合伙,立志为有欣赏力的客户 制造手工家具,想要成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 的“佳好家具公司”
《财务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彭韶兵
1
课 程 简 介
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两大类经营活动, 财务管理是对资本经营活动的管理。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 的价值,财务活动是货币资本化的活动,是为了重新获得货 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财务的本质是资本价值经营。
货币的资本化,带来了以资本化的资金为管理对象,以 资本增值为管理目的的财务范畴。如何对资本化的资金运动 进行管理,使作为资本的货币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得到量的增 值,构成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财务管理》课程,着重对 公司资本的筹集、资本的运用、资本收益的分配等财务问题 进行介绍和研究,为公司财务管理提供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和 实务操作方法。
16
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原因: 盈亏、扩充
数模学习(姜启源笔记)
![数模学习(姜启源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4548b2c77da26925c5b08a.png)
天大万门数模写在开始今天第一次归纳、复习,整理思路重点,从最后两章(除了“其他模型”)开始,想可能印象比较深刻。
可实际开始总结才发现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很大差距,自己也是自学看书,非常希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内容、学习方法经验上的都是~~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思路、数学都有很大拓展,总结起来有一下几个特点:一,“实际—>模型”的建模过程很关键,本书的模型很多虽然所谓“简单”、“假设多”,但简化分析中,还真难找到比它更合适、更合理、更巧妙的建模、假设了;二,模型求解之后的处理,许多地方似乎求解完毕可以结束,但却都未戛然而止,而是进一步“结果分析”、“解释”,目的不一,要看进程而定,有的促进了模型的改进,有的对数学结果做出了现实对应的解释(这一点建模过程中也经常做,就是做几步解释一下实际意义),也还有纯数学分析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在我看来,这本书中的许多模型、论文似乎到了“结果分析”这一步才刚刚开始,前面的求解似乎是家常便饭了;三,用各种各样的数学工具、技巧、思想来建模的过程,这本书读下来愈发觉得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同时书中也设计到了一些(虽是浅浅涉及)新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许多我在读的过程中只是试图了解这个思想,而推导过程未能花很多时间琢磨,但即便如此,还是让我的数学知识有了很大的拓展(作为工科专业学生)。
从上周六继续自学《数学模型》开始一周,比预期的时间长了许多,但是过程中我觉得即便如此也很难领会完整这本书的内容。
最近学习任务比较多,所以两天前快看完时到现在一直未能做个小结,从今天起每天做2章的小结,既是复习总结重点,也是请诸位同学指教、提意见交流——毕竟自己领会很有限。
也可以作为未读过、准备读这本书的同学的参考~第1章建立数学模型关键词:数学模型意义特点第1章是引入的一章,对数学模型的意义来源,做了很好的解释。
其实数学模型也是模型的一种,是我们用来研究问题、做实验的工具之一,只不过它比较“理论”、“摸不着”而已。
高一 生物 齐红新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六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生物多样性(下)
![高一 生物 齐红新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六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生物多样性(下)](https://img.taocdn.com/s3/m/a95b3534ed630b1c59eeb5cc.png)
【解析】 若该种群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即1/3AA、2/3Aa)可 以随机交配,用配子法
例2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 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
解析 例3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 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问题:桦尺蠖 种群中s基因的 频率为什么越 来越低?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英20世纪曼彻斯特 英19世纪曼彻斯特 s控制浅色性状↓ ,S控制黑色性状↑
二、隔离与物种形成
1.物种的概念: 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简“种”。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例
从某一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出 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 别是30、60和10个。假设该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30
100
30×2+60×1
100×2
如果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则亲代和子代每一种基因的频率都不会改变, 到再下一代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基因频率可以代代保持稳定不变。这就是 哈迪-温伯格平衡,也叫遗传平衡定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生物多样性(下)
讲师:齐红新
课标解读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知识精讲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之一是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但个体都会 死亡,个体的性状也会随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而决定性状的基因可以随生殖 而世代延续,并在群体中扩散,所以生物的进化是与生物群体有关的。
行政管理考研央财行管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独家资料
![行政管理考研央财行管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独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f487dc76a20029bd642d86.png)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本章每年必有题出现,大题小题都有可能,重点在资本循环和周转这一块)一、名词解释1、资本P69★★①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的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②资本是一种运动,不是物体,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④资本的基本特点: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风险性。
2、无形资产★★★★★(已不是课后题)①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的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一定的收益,通常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等;②无形资产的主要特点是:⑴具有非实物形态;⑵它的存在使占有者或使用者借以取得单凭有形资产无法获得的收益;⑶可有偿转让,某些无形资产还可以无限次向多个使用者重复转让使用权;③无形资产的估价主要依据其潜在的获利能力,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围绕无形资产开展的经营和竞争显得越发重要,3、剩余劳动(已不是课后题)①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它会受工作日长短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②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③在资本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相分离且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
4、生产成本P72①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②生产成本的范畴对于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⑴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重要影响;⑵生产成本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⑶生产成本也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⑷此外,生产成本的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5、资本积累(重点!)★★★★★①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即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②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③资本积累的动因是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④资本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润率、预付资本的大小、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积累率等。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be168333c1ec5da51e27055.png)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需求、供给和价格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第五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第六章寡头市场与博弈第七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第八章一般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第九章宏观经济核算第十章凯恩斯模型第十一章AS-AD模型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第十三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本书是许纯祯《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4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5章,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许纯祯等三位教授编著的《西方经济学》(第4版)的课后“复习思考题”(除了“基本概念”未作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资料下载地址:/Ebook/155313.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稀缺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人价值中立原则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经济理论模型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存量和流量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边际分析答:略。
二、思考题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如何看待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答:(1)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迄今在世界上尚不存在一个众所同意的定义。
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其中包括教科书、官方文件、私营经济记录、专业或非专业著作、报刊杂志的文章和报道,等等。
包括有下列三种类别的内容:①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
②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
③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第姜启源数学模型复习总结
![第姜启源数学模型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a6d5928bd63186bcebbcbe.png)
第四版姜启源数学模型复习总结第1章:了解模型的概念与分类,熟练掌握数学模型的定义,数学模型的重要应用,建模的重要例子-指数模型,Logist模型。
建模的一般方法及其在建模中的应用。
建模的一般步骤(每步的主要内容与问题)。
建模的全过程(框图)4个环节的含义。
模型的特点(技艺性)。
模型分类(表现特征),建模中的能力培养。
数学建模实例的建模思想及其步骤§1 数学模型的概念:模型:模型是为了一定目的,对客观事物的一部分信息进行简缩、抽象、提炼出来的原型的替代物。
模型的分类:具体模型(或物质模型,实的),包括直观模型,物理模型。
抽象模型(或理想模型,虚的),包括思维模型,符号模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对于一个现实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其内在规律,作出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2 建模的重要意义(1)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一切领域渗透在一般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在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建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了;数学进入一些新领域,为数学建模开辟了许多处女地.数学建模的具体应用:分析与设计,预测与决策,优化与控制,规划与管理。
§3实例1:椅子问题: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方法:位置用角度,放平问题转化为连续函数的零点问题(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矩形椅子问题:(1)用θ表示椅子对角线AC 与x 轴的夹角,因为假设地面是连续曲面,椅子各点到地面的距离是θ的连续函数。
设相邻的,A B 两点到地面的的距离之和为()f θ,,C D 两点到地面的距离之和为()g θ,令()()()h f g θθθ=-,则()h θ是θ的连续函数。
(2)因为假设地面是相对平坦的,在任一位置至少三只脚着地,不妨设0θ=时,(0)0,g(0)0f >=,(0)(0)(0)0h f g =->。
(3)将椅子旋转π,则,A B 旋转到原来,C D 的位置,,C D 旋转到,A B 的位置,即AB 与CD 的位置互换,因此有()(0)0,()f(0)0f g g ππ===>,因此()()()g(0)f(0)0h f g πππ=-=-<,即连续函数()h θ在[0,]π两端点异号,由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零点定理),知存在一点*θ使*()0h θ=,即**()()f g θθ=。
集合、函数教材分析与处理
![集合、函数教材分析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f6012be53a580217fcfe93.png)
集合、函数教材分析2010-9-8北京四中程国红一、B版教材特点1、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而且不断深入,螺旋式上升。
建议:多从实例入手,加强学生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分析,建立认知体系。
对学生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求一步到位。
2、更突出数学本质,重视通性通法建议:逐步渗透和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策略,舍弃过于繁难的技巧性训练。
3、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建议:从教材处理到概念巩固上,都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这一章里,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化归思想以及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非常突出。
4、重视实际应用建议:多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5、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建议:适当利用软件、计算器等工具来完成一些计算、作图工作。
辅助性。
二、课标要求集合: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会使用“∈”或“∉”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函数: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学习用集合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3、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4、掌握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数学模型姜启源第4版
![数学模型姜启源第4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6327349b89680202d825c8.png)
T T 2rT
2rT
(目标函数)
求 T ,Q 使 C(T ,Q) min
C 0, C 0 为与不允许缺货的存贮模型 NhomakorabeaT
Q
相比,T记作T´, Q记作Q´.
T 2c1 c2 c3 rc2 c3
Q 2c1r c3 c2 c2 c3
允许
T'
2c1
c 2
c 3
缺货
rc2 c3
模型 Q' 2c1r c3 c2 c2 c3
C~
c1
c2
QT 2
c1
c2
rT 2 2
每天总费用平均 值(目标函数)
~ C(T ) C c1 c2rT
TT 2
模型求解 求 T 使C(T ) c1 c2rT min
T2
dC 0 dT
模型解释
T 2c1 rc2
Q rT 2c1r c2
定性分析 c1 T,Q
c2 T,Q
• 回答原问题
T 2c1 rc2
Q rT 2c1r c2
c1=5000, c2=1,r=100
T=10(天), Q=1000(件), C=1000(元)
思考: 为什么与前面计算的C=950元有差别?
• 用于订货供应情况每: 天需求量 r,每次订货费 c1, 每 天每件贮存费 c2 , T天订货一次(周期), 每次订货Q件, 当贮存量降到零时,Q件立即到货.
经济批量订货公式(EOQ公式)
不允许缺货的存贮模型
允许缺货的存贮模型
q
Q
当贮存量降到零时仍有需求r,
出现缺货,造成损失. 原模型假设:贮存量降到零时 A
Q件立即生产出来(或立即到货). O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全-何晓群-刘文卿精选全文完整版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全-何晓群-刘文卿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a62f9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用回归分析第四版第一章回归分析概述1.3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ε的意义是什么?答:ε为随机误差项,正是由于随机误差项的引入,才将变量间的关系描述为一个随机方程,使得我们可以借助随机数学方法研究y与x1,x2…..xp的关系,由于客观经济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种经济现象很难用有限个因素来准确说明,随机误差项可以概括表示由于人们的认识以及其他客观原因的局限而没有考虑的种种偶然因素。
1.4 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答: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有:1.解释变量x1.x2….xp是非随机的,观测值xi1.xi2…..xip是常数。
2.等方差及不相关的假定条件为{E(εi)=0 i=1,2…. Cov(εi,εj)={σ^23.正态分布的假定条件为相互独立。
4.样本容量的个数要多于解释变量的个数,即n>p.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2.1一元线性回归有哪些基本假定?答:假设1、解释变量X是确定性变量,Y是随机变量;假设2、随机误差项ε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和不序列相关性:E(εi)=0 i=1,2, …,nVar (εi)=σ2i=1,2, …,nCov(εi,εj)=0 i≠j i,j= 1,2, …,n假设3、随机误差项ε与解释变量X之间不相关:Cov(X i, εi)=0 i=1,2, …,n假设4、ε服从零均值、同方差、零协方差的正态分布εi~N(0, σ2) i=1,2, …,n2.3 证明(2.27式),∑e i =0 ,∑e i X i=0 。
证明:∑∑+-=-=niiiniXYYYQ12121))ˆˆ(()ˆ(ββ其中:即: ∑e i =0 ,∑e i X i =02.5 证明0ˆβ是β0的无偏估计。
证明:)1[)ˆ()ˆ(1110∑∑==--=-=ni i xxi ni i Y L X X X Y n E X Y E E ββ)] )(1([])1([1011i i xx i n i i xx i ni X L X X X n E Y L X X X n E εββ++--=--=∑∑==01010)()1(])1([βεβεβ=--+=--+=∑∑==i xxi ni i xx i ni E L X X X n L X X X n E 2.6 证明 证明:)] ()1([])1([)ˆ(102110i i xxi ni i xx i n i X Var L X X X n Y L X X X n Var Var εβββ++--=--=∑∑==222212]1[])(2)1[(σσxx xx i xx i ni L X n L X X X nL X X X n +=-+--=∑=2.7 证明平方和分解公式:SST=SSE+SSR证明:2.8 验证三种检验的关系,即验证: (1)21)2(r r n t --=;(2)2221ˆˆ)2/(1/t L n SSE SSR F xx ==-=σβ 证明:(1)01ˆˆˆˆi i i i iY X e Y Y ββ=+=-())1()1()ˆ(222122xx ni iL X n X XX nVar +=-+=∑=σσβ()()∑∑==-+-=-=n i ii i n i i Y Y Y Y Y Y SST 1212]ˆ()ˆ[()()()∑∑∑===-+--+-=ni ii ni i i i ni iY Y Y Y Y Y Y Y 12112)ˆˆ)(ˆ2ˆ()()SSE SSR )Y ˆY Y Y ˆn1i 2i i n1i 2i+=-+-=∑∑==0100ˆˆQQββ∂∂==∂∂ˆt======(2)2222201111 1111ˆˆˆˆˆˆ()()(())(()) n n n ni i i i xxi i i iSSR y y x y y x x y x x Lβββββ=====-=+-=+--=-=∑∑∑∑2212ˆ/1ˆ/(2)xxLSSRF tSSE nβσ∴===-2.9 验证(2.63)式:2211σ)L)xx(n()e(Varxxii---=证明:0112222222ˆˆˆvar()var()var()var()2cov(,)ˆˆˆvar()var()2cov(,())()()11[]2[]()1[1]i i i i i i ii i i ii ixx xxixxe y y y y y yy x y y x xx x x xn L n Lx xn Lβββσσσσ=-=+-=++-+---=++-+-=--其中:222221111))(1()(1))(,()()1,())(ˆ,(),())(ˆ,(σσσββxxixxiniixxiiiniiiiiiiiLxxnLxxnyLxxyCovxxynyCovxxyCovyyCovxxyyCov-+=-+=--+=-+=-+∑∑==2.10 用第9题证明是σ2的无偏估计量证明:2221122112211ˆˆ()()()22()111var()[1]221(2)2n ni ii in niii i xxE E y y E en nx xen n n Lnnσσσσ=====-=---==----=-=-∑∑∑∑第三章1.一个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0.99,样本决定系数R2=0.9801,我们能2ˆ22-=∑neiσ判断这个回归方程就很理想吗? 答:不能断定这个回归方程理想。
机械工程材料(于永泗_齐民_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于永泗_齐民_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8cc4b3e53a580216fcfec6.png)
机械工程材料(于永泗齐民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1、可否通过增加零件尺寸来提高其弹性模量:不能,弹性模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除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外,其他强化材料的手段如热处理、冷热加工、合金化等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小。
所以不能通过增大尺寸来提高弹性模量。
1-2、工程上的伸长率与选取的样品长度有关,为什么:伸长率等于,当试样(d)不变时,增加,则伸长率δ下降,只有当/为常数时,不同材料的伸长率才有可比性。
所以伸长率与样品长度有关。
1-3、和两者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两者相等?为应力强度因子,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为的一个临界值,当增加到一定值时,裂纹便失稳扩展,材料发生断裂,此时,两者相等。
1-4、如何用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判断材料的韧性?所谓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整个过程所吸收的能量,即拉伸曲线(应力-应变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
2-1、从原子结构上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原子在三维空间呈现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而原子在空间呈无序排列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晶体长程有序,非晶体短程有序。
2-2、立方晶系中指数相同的晶面和晶向有什么关系?相互垂直。
2-4、合金一定是单相的吗?固溶体一定是单相的吗?合金不一定是单相的,也可以由多相组成,固溶体一定是单相的。
3-1、说明在液体结晶的过程中晶胚和晶核的关系。
在业态经书中存在许多有序排列飞小原子团,这些小原子团或大或小,时聚时散,称为晶胚。
在以上,由于液相自由能低,晶胚不会长大,而当液态金属冷却到以下后,经过孕育期,达到一定尺寸的晶胚将开始长大,这些能够连续长大的晶胚称为晶核。
3-2、固态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是否属于同素异构转变?为什么?不属于。
同素异构是物质在固态下的晶格类型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不是晶化过程。
3-3、根据匀晶转变相图分析产生枝晶偏析的原因。
①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做枝晶偏析。
《数学模型》(第五版)-姜启源-第2章
![《数学模型》(第五版)-姜启源-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d4c5881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2.png)
初等模型
• 研究对象的机理比较简单
• 用静态、线性、确定性模型即可达到建模目的
可以利用初等数学方法来构造和求解模型
如果用初等和高等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其应用效果
差不多,那么初等模型更高明,也更受欢迎.
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来建模
第
二
章
初
等
模
型
双层玻璃窗的功效
划艇比赛的成绩
实物交换
汽车刹车距离与道路通行能力
外
T2
墙
T1 Ta
Ta Tb k Tb T2
Q1 k1
k2
1
d
d
l
T1 T2
k1
l
Q1 k1
, sh , h
d ( s 2)
k2
d
建模 记单层玻璃窗传导的热量Q2
T1 T2
T1 T2
Q1 k1
Q2 k1
d ( s 2)
2d
室
内
T1
2d
Q2
Q1
1
l
, h
Q2 8h 1
d
取 h=l/d=4, 则 Q1/Q2
即双层玻璃窗与同样多材
料的单层玻璃窗相比,可
减少97%的热量损失.
结果分析
Q1/Q2
0.06
0.03
0.02
O
2
4
Q1/Q2所以如此小,是由于层间空气的热传导系
数k2极低, 而这要求空气非常干燥、不流通.
房间通过天花板、墙壁、…损失的热量更多.
vm
vm=vf/2 ~最大流量时的速度
0
km
kj
密度k
0
管理系统学重点(邢以群)
![管理系统学重点(邢以群)](https://img.taocdn.com/s3/m/62dac8cb941ea76e58fa0453.png)
管理学重点[老师归纳]《管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五、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大类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最难培养,最重要】六、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
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求在品德方面: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其次在知识方面要求有: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再次在实际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第二章管理与环境一、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为管理环境。
二、任务环境因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这些因素对组织具有直接和具体的影响。
过程控制系统_齐卫红第三章.
![过程控制系统_齐卫红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ac836f9be53a580216fcfebc.png)
图3.2 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 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BACK
图3.3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第 3 章 串级控制系统
3.1.2 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
1.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它是根据系统结构命 名的。串级控制系统由两个控制器串联连接组成,其中一个控制器的输 出作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 如图3.4所示,为串级控制系统的通用原理方框图。由该图可以看 出,串级控制系统在结构上具有以下特征: (1)将原被控对象分解为两个串联的被控对象; (2)以连接分解后的两个被控对象的中间变量为副被控变量,构成 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称为副控制系统、副回路或副环; (3)以原对象的输出信号(即分解后的第二个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 为主被控变量,构成一个控制系统,称为主控制系统、主回路或主环; (4)主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作为副控制系统控制器的设定 值,副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作为主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 (5)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对主控制器的输出而言,副回路是随 动控制系统;对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言,副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
第 3 章 串级控制系统 3.当一次扰动和二次扰动同时作用时 当作用在主、副对象上的一、二次扰动同时出现时,两者 对主、副变量的影响又可分为同向和异向两种情况。 (1)一、二次扰动同向作用时。在系统各环节设置正确的情 况下,如果一、二次扰动的作用是同向的,也就是均使主、副变 量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则主、副控制器对控制阀的控制方向是 一致的,即大幅度关小或开大阀门,加强控制作用,使炉出口温 度很快地调回到设定值上。 例如,当炉出口温度因原料油流量的减小或初温的上升而 升高,同时炉膛温度也因燃料压力的增大而升高时,炉出口温度 升高,主控制器感受的偏差为正,因此它的输出减小,也就是说, 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减小。与此同时,炉膛温度升高,使副测量值 增大。这样一来,副控制器感受的偏差是两方面作用之和,是一 个比较大的正偏差。于是它的输出要大幅度地减小,控制阀则根 据这一输出信号,大幅度地关小阀门,燃料流量则大幅度地减小 下来,使炉出口温度很快地回复到设定值。
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 资料(每章重难点)
![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 资料(每章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27d93376c66137ef061915.png)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1] 从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内容、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本质认识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的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有效性的衡量:可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讲求效率要求我们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
而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只有我们通过管理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我们的管理工作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管理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本质: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2] 管理产生的原因人们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有助于人的追丘壑组织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使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3] 管理的职能(1) 计划工作。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工作开始的,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 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
(3) 领导工作。
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直到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
(4) 控制工作。
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4] 管理学导言的P9管理学以所有的组织所共有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组织管理的一般问题。
即它是一门研究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
第二章管理者[1] 管理者的定义,其与操作者的区别——定义: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区别: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管理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有直接下属。
[2] 管理者的角色在人际关系方面充当着: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知识教程(章洪魁)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知识教程(章洪魁)](https://img.taocdn.com/s3/m/1abcb9eaa8114431b80dd8a5.png)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知识教程目录第一章质量管理审核概论------------------------------1第二章审核的启动------------------------------------6第三章文件评审的实施--------------------------------9第四章现场审核的准备--------------------------------10第五章现场审核的实施--------------------------------13第六章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19第七章审核的完成------------------------------------20 第八章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21 第九章审核员的能力要求------------------------------22第1章质量管理审核概论(1)G B/T 19011 标准中有关审核的术语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1: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在许多情况下,尤其在小型组织内,可以有与受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的人员进行,以证实独立性。
注2: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组织进行,如那些对与GB/T19001和GB/T24001要求的符合性提供认证或注册的机构。
注3:当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称为“结合审核”。
注4: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审核准则⏹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注:审核准则是用于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
高一 生物 齐红新 必修二 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三讲 DNA的结构和复制(下)33
![高一 生物 齐红新 必修二 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三讲 DNA的结构和复制(下)33](https://img.taocdn.com/s3/m/f93b74de26fff705cc170a2d.png)
(粉红: 14N)
(深蓝:
15N)
第一代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
分散式
中等密度DNA
【小结】
(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假说 演绎
(3)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验证假说
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解旋: 解旋酶催化 模板 同时进行
配对:
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配对
形成新的子链 复制后的DNA: 母链(旧链) 子链(新链)
拓展
20
走出误区
误区一:片面理解DNA半保留复制。
无论一个DNA分子复制几次,母链只有两条,含母链的子代DNA分子
只有两个。
典例剖析
例1 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 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 DNA
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
【解析】 根据题意,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也可和单链模板上的腺嘌呤脱
G
A A A C G G
T T G C
T
G C T
C
亲代DNA的 A 一条链(母链)作为模板
G
T C
A 还未解旋 A C 刚解旋 C G
T T G C T
T G
通过碱基互补 A A T 配对脱氧核苷酸 已在复制 所以DNA复制特点之一是: G 结合到母链上 边解旋边复制 G C
C
C
A A
G
T T
游离的 脱氧核苷酸
A A
T T G C T C
T G
A
C
G
注意,此处 C 氢键将被打开!
G A G
C
T与复制 有关的酶
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 A T T 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
浅析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知识构成
![浅析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知识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c1a0a56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d.png)
浅析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知识构成
邵洪满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教学》
【年(卷),期】2001(0)3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生物;知识结构体系;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研究性课题;环境污染;理论联系实际;性知识;基本规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邵洪满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91
【相关文献】
1.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 [J], 高国丽
2.探究高中生物新教材旁栏知识的呈现及价值 [J], 吴兰
3.社会责任视角下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习题浅析
——以必修一和必修二为例 [J], 庞凤玲;陈晓清
4.浅析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利用 [J], 杨辅瑞
5.浅析高中生物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利用 [J], 祁永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ABSTRATE第一章绪论(开题报告)第二章第三章结构参数分析对于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压电双晶片的尺寸发生变化时,悬臂梁压电发电装置产生的电压和功率也随之发生变化。
当期望得到一定的电压和功率时,必须慎重选择压电双晶片的尺寸,以确保悬臂梁压电发电装置产生的电压以及功率与期望值相吻合。
为了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必须明白压电悬臂梁的各个参数对压电悬臂梁产生的电压的影响。
本章将从理论计算方面对压电悬臂梁的各个参数和产生的峰值电压的关系进行仿真分析,并对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的参数进行优化,至于第二章中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将在第四章进行试验验证。
3.1 压电材料概述不同的压电材料,具有各自独特的压电性能,即使相同的压电材料由于尺寸等因素的差异,也表现出不同的压电性能,故本节将主要对不同的压电材料进行简单介绍。
自1880年J.居里和P.居里发现压电效应以来,压电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压电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新型压电材料也不断的涌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压电材料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的历程。
1917年P. Langevin型谐振器石英晶体是最早出现的压电材料。
1921年,J. Valasek发现了具有铁电性的水溶性压电晶体酒石酸钾钠压电材料。
20世纪40年代初,BaTiO3的铁电性几乎在美国、日本和苏联被同时发现,BaTiO3陶瓷的发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铁电性引起了当时科学界的重大关注,为了解释这种材料的铁电性,科学家们提出了粒子位移型铁电性模型,从而促进了一大类含氧八面体型压电、铁电晶体的出现,如LiNbO3、LiTaO3等。
1947年,S. Robert发现了BaTiO3陶瓷上加直流偏压,呈现强的压电效应,且撤除外力场后仍显示这种效应,从而为压电材料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年代,复合钙钛结构的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应用研究非常活跃。
1954年B. Jaffe等发现钙钛酸铅(PZT)系固溶体在多形相界附近具有良好的压电、介电性能,其机电耦合系数接近BaTiO3陶瓷的一倍,其他电学、力学、压电性能及稳定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使压电陶瓷的应用更为广泛,压电器件也从传统的滤波器及换能器扩展到压电变压器、引燃引爆装置、超声延迟线及压电发电装置等。
1956年B. T. Mattias发现了三硫酸甘胺算晶体的铁电性,开辟了压电材料在激光和红外技术中的应用。
G. A. Smolenky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复合钙钛矿结构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原子价的元素可复合代替钙钛矿结构中的A,B位离子,从而使调整压电陶瓷材料组成的自由度大大增加,1965年,H. Ouchi在PZT中掺入PMN成功研制出三元系压电陶瓷材料(PCM)。
PCM是透明的压电陶瓷,其性能可以和PZT相媲美,它的出现使新型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更加活跃。
我国对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起步于60年代初期,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国压电与声学研究所张福学在PZT中加入PMS,研制了三元系压电陶瓷材料。
PMS 压电陶瓷材料改变了PZT压电陶瓷Q m高但K p低的特性,是Q m、K p都比较高的压电材料。
PMS压电陶瓷材料曾获得了国家发明奖。
上述PZT、PCM和PMS等压电陶瓷都含有大量的铅,在制造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国外科研人员展开了对K1-x Na x NbO3、SiBi4Ti4O16等无铅压电陶瓷的研制。
与含铅压电陶瓷材料相比,无铅压电陶瓷材料与含铅压电材料明显不同,如无铅压电材料的居里点比较高,约高出200~300o C,介电常数仅在140~150之间,机械品质因素高达4000~7000,而且无铅压电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远不如含铅压电陶瓷,加之制造工艺难于控制,故无铅压电陶瓷材料仅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应用,其研究工作仍漫长而修远。
1970年前后,G. H. Haertling和C. E. Land将掺有La的PZT(PLZT)经过通氧热压工艺制成透明陶瓷,并发现其双折射和光散射可由外电场控制,使压电陶瓷进入了过去单晶独占的电光领域。
1971年,A. H. Meitzler等将这种材料制成图像存储显示器,利用压电双折射和电控光散射效应,使压电材料可以制成各种电光器件,如光阀、光存储、映像存储显示器、光调制器件等。
压电聚合物的压电性早在40年代就开始研究了,1969年H. Kawai发现极化后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具有强的压电性后,压电聚合物开始走向实用化。
PVDF及其聚合物是一种化学性能稳定的柔性压电材料,可制造大面积薄膜,其声抗易于与水及生物体的声抗相匹配,可广泛应用于超声换能器、水声换能器、生物传感器等[24]。
弛豫型压电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其高的介电系数及电致伸缩效应,引起了工程界广泛的关注,广泛应用于小型片状电容器和电致伸缩器。
弛豫型压电体呈现扩散相变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
1977年国际上在弛豫压电单晶体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生长出了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大尺寸PMN和PZN单晶体,其电致应变可达到1.7%,机电耦合系数高达92%~95%,压电常数达1500~2500 10-12C/N,储能密度达到130J/kg,所有的指标都超过了当时的各种压电材料。
弛豫型压电单晶体在制造技术上的突破,为医学超声、水声以及高应变致动器、高密度储能器和机敏材料系统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材料,引发了这一领域的变革。
1998年,国内的张启民等人用300MeV高能电子束辐照PVDF聚合物,将这种材料转变成了弛豫性压电材料,观察到了4%的电致应变,储能密度高达200~400J/kg。
氧化锌压电材料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索尼公司首先开发出来的,最早主要应用于压敏电阻领域,直到最近十多年由于微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该类压电材料才开始在压电领域崭露头角。
氧化锌压电材料具有高电压低电流的特性。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些比较普遍的压电材料,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缺点,在宏观领域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压电电源设计的要求,但是在微观领域,只要合理的设计相应压电结构的参数,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微型压电悬臂梁阵列电源,具体设计流程将在第五章介绍。
在本实验中,由于实际实验条件的限制,故选取氧化锌作为构成压电悬臂梁上下两压电层的压电材料。
3.2 仿真分析根据第二章中的式(2-46),对压电悬臂梁各参数在一定的频率激振下产生的电压的影响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具体程序见附录A,仿真曲线图见下。
1.质量块质量m改变时的曲线见图3-1,由曲线可以看出:随着m的增大,产生的峰值电压随着增大,而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却随着m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图3-1 m改变时电压与频率关系曲线Fig. 3-1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tage and frequency when m changesl改变时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见图3-2,由曲线可以2.悬臂梁压电层长度bl的值,会导致峰值电压幅值的增加、悬臂梁固有频率的减小。
看出:增加b图3-2bFig. 3-2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tage and frequency when l b changesl改变时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见图3.质量块沿悬臂梁长度方向的长度ml的值,会使产生的峰值电压的幅值增大,但是却3-3,由曲线可以看出:增加m导致了悬臂梁系统的固有频率的减小。
图3-3 m l 改变时电压与频率关系曲线Fig. 3-3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tage and frequency when l m changes 4.悬臂梁压电层的厚度c t 改变时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见图3-4,由图可知:c t 对产生的峰值电压、系统固有频率有明显的影响,c t 的增大,会使固有频率增大、峰值电压幅度值减小。
图3-4 c t 改变时电压与频率关系曲线Fig. 3-4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tage and frequency when t c changes5.悬臂梁压电层宽度w 改变时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见图3-5,由图可知:伴随着w 的增加,系统固有频率在增加,而峰值电压幅值却在减小。
图3-5 w改变时电压与频率关系曲线Fig. 3-5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tage and frequency when w changes 6.压电材料和中间层金属材料弹性模量比η改变时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见图3-6,由图可知:虽然η在大步长变化,但是对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影响比较小,对产生的峰值电压值也几乎没有影响,只是在共振频率区略有影响。
图3-6 η改变时电压与频率关系曲线Fig. 3-6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tage and frequency when ηchanges 本章中得到的曲线及相应的结论,为压电悬臂梁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依据,希望能对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些许方便。
第四章发电实验在上述的第二章中已经建立了关于悬臂梁压电发电装置的理论模型,并在第三章中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在本章中将在设计的试验台上,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以检查模型的正确性。
4.1实验台建立在实验台建立的过程中,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北戴河实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开发的SD1482型激振器、SD1492功率放大器,江苏联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UA301型可编程数据采集卡、YE5858A电荷放大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江苏扬中电子仪器厂开发的YB1613型功率函数发生器,HITACHI V-212型示波器等。
4.1.1 实验台功能需求分析为了在建立的试验台上实现以下实验目的:1.实验平台能够模拟外界低频振动环境,顺利进行发电实验;2.发电实验过程中,能够对实验中产生的电压信号、电荷放大器输出信号和压电悬臂梁系统衰减振动信号进行精准的测量;3.发电实验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电压、电荷放电器输出信号及压电悬臂梁系统衰减振动信号的采集和保存,以方便随后进行的实验数据分析;4.能够测量并绘制出悬臂梁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5.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少测量仪器本身及测量仪器之间的连接误差;6.在误差允许的情况下能够验证第二章建立的压电悬臂梁发电装置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所建立的试验台由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组成:1.激振信号源;2.功率放大模块;3.驱动压电悬臂梁产生振动模块;4.加速度信号测量模块;5.电荷放大器输出信号及电压信号采集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