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动能定理讲义

合集下载

第六章 第2讲 动能定理-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第六章 第2讲 动能定理-2025高三总复习 物理(新高考)

第2讲动能定理[课标要求]1.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2.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考点一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

(2)公式:E k=12m v2,国际制单位:焦耳(J)。

1J=1N·m=1kg·m2/s2。

(3)动能是标量、状态量。

2.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E k2-E k1=12m v22-12m v21=ΔE k。

(3)物理意义:合力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自主训练1动能的理解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B解析:动能E k=12m v2,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C错误;速度v=at,可得E k=12ma2t2,与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错误;根据v2=2ax,可得E k=max,与位移成正比,B正确;动量p=m v,可得E k=p22m,与动量的平方成正比,D错误。

自主训练2动能定理的理解(多选)(2023·陕西宝鸡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若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一定保持不变B.若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一定发生变化C.若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D.若运动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则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答案:AD解析: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物体动能不变,故A正确;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变化,则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如果合外力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垂直,则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动能不变,故B错误;如果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垂直,则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动能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故C错误;若运动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一定做功,即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故D正确。

《动能定理的应用》 讲义

《动能定理的应用》 讲义

《动能定理的应用》讲义一、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动能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其表达式为:$E_{k} =\frac{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表达式为:$W = Fs\cos\theta$,其中$F$是力的大小,$s$是位移的大小,$\theta$是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动能定理的推导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位移为$s$,初速度为$v_{1}$,末速度为$v_{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a$是加速度。

又因为运动学公式$v_{2}^{2} v_{1}^{2} = 2as$,则$s =\frac{v_{2}^{2} v_{1}^{2}}{2a}$。

那么力$F$做的功$W = Fs = ma \times \frac{v_{2}^{2} v_{1}^{2}}{2a} =\frac{1}{2}mv_{2}^{2} \frac{1}{2}mv_{1}^{2}$这就证明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动能定理。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场景1、求物体的速度当已知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以及物体的初动能时,可以通过动能定理求出物体的末速度。

例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恒力作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5m$,物体的初速度为$3m/s$,求物体的末速度。

首先计算合力做功:$W = Fs = 10×5 = 50J$根据动能定理:$W =\frac{1}{2}mv_{2}^{2} \frac{1}{2}mv_{1}^{2}$即$50 =\frac{1}{2}×2×v_{2}^{2} \frac{1}{2}×2×3^{2}$解得$v_{2} = 7m/s$2、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初末速度以及位移,可以通过动能定理求出合力。

202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动能定理基础复习讲义

202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动能定理基础复习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年 级: 辅导科目: 物理授课日期××年××月××日 时 间A /B /C /D /E /F 段主 题 动能定理基础教学内容1、掌握动能定理2、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3、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4、能运用动能定理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计算教法指导:由老师仔细讲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并推导出做功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能够理解功与能量含义及动能定理的使用范围。

一、动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其表达式为:221mv E k 。

2.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动能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且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等于零,不会出现负值.(2)动能是相对的,它与参照物的选取密切相关.如行驶中的汽车上的物品,对汽车上的乘客,物品动能是零;但对路边的行人,物品的动能就不为零。

二、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和地球由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表达式:mgh,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Ep2.对重力势能的理解(1)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一系统共同所有,单独一个物体谈不上具有势能.即:如果没有地球,物体谈不上有重力势能.平时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是一种习惯上的简称.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随参考点的选择不同而不同,要说明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首先要指明参考点(即零点).(2)重力势能是标量,它没有方向.但是重力势能有正、负.此处正、负不是表示方向,而是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还是低.势能大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高,势能小于零表示比零点的能量状态低.零点的选择不同虽对势能值表述不同,但对物理过程没有影响.即势能是相对的,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势能的变化与零点的选择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做正功,物体高度下降,重力势能降低;重力做负功,物体高度上升,重力势能升高.可以证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初、末位置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决定,即:W G=mg△h.所以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G= -△E p= -(mgh2-mgh1).三、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 讲义

《动能定理的应用》 讲义

《动能定理的应用》讲义一、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动能定理描述了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表达式为$E_{k} =\frac{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动能定理指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W =\Delta E_{k}$。

这里的$W$表示合外力做的功,$\DeltaE_{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

理解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当合外力对物体做功时,其他形式的能量会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反之,当物体克服合外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W_{合} = E_{k2} E_{k1}$其中,$W_{合}$是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E_{k2}$是物体末状态的动能,$E_{k1}$是物体初状态的动能。

如果合外力是恒力,可以直接用公式$W_{合} = F \cdot s \cdot \cos\theta$来计算合外力做的功,其中$F$是合外力的大小,$s$是物体在合外力方向上的位移,$\theta$是合外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如果合外力是变力,我们通常需要通过积分或者分段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合外力做的功。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场景1、求解物体的速度当已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以及物体的初速度或初动能时,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求出物体的末速度。

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恒力$F$的作用,经过位移$s$后,速度从$v_1$增加到$v_2$。

根据动能定理,$Fs =\frac{1}{2}mv_2^2 \frac{1}{2}mv_1^2$,通过这个式子可以求出$v_2$。

2、求解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及动能的变化,就可以通过动能定理计算出合外力。

比如,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下落高度为$h$,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落地时的速度$v$。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9讲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讲义word版本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9讲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讲义word版本

第19讲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情分析观察内容考纲领求观察年份观察详情能力要求动能动能定理Ⅱ14 年T15—计算,以传递带分析综合、模型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14—计算,利用动能T15 年定理求一个未知大小、未知方向的力做的功15—计算,利用动能T理解、推理应定理求粒子的速度用数学办理物理问题15—计算,以回旋加T16 年速器为背景,观察动分析、推理能的表达式T3—选择,动能定理17 年的简单应用T14—计算,利用动能理解、推理定理求变力做的功弱项清单 ,1. 受力分析忽视或错误;2.不可以养成合理的思想习惯,审题时不可以画出运动过程图.知识整合第 1 课时动能定理一、动能1.定义:物体因为________而拥有的能.122.表达式: E k= mv .2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________( 选填“矢量”或“标量”) .二、动能定理( 或各个力做功之和) ,等于物体在这个1.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过程中 ____________.112.表达式:W= 2mv2- 2mv21= 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__________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合用条件(1) 动能定理既合用于直线运动,也合用于__________.(2)既合用于恒力做功,也合用于 ____________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方法技巧考点1对动能及其变化的理解1.对动能的理解12(1)动能是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量,表达式E k=2mv.(2)动能是状态量,和物体的刹时速度大小(速率 ) 对应.2.关于动能的变化关于某一物体而言,速度变化,动能不必定变化( 因为速度是矢量,动能是标量) ,动能变化速度必定变化.依据动能定理,动能变化的原由就是因为合外力做功不为零.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当,表示物体的动能增添了,对应于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了,对应于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也许说物体战胜合外力做功.【典型例题1】(16 年扬州模拟 )( 多项选择 ) 以以下图,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川板上搁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快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v1增添到 v2时,上涨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或表达式正确的选项是()1A.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N= mv2,此中 W N为支持力的功2B.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合= 0,此中 W合为合力的功11C.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N- mgH= mv2- mv21,此中 W N为支持力的功2211D.对电梯,其所受合力做功为2Mv2-2Mv211. 关于物体的动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速度变化,其动能必定变化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其动能必定变化C.物体的动能变化,其运动状态必定发生改变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必定变化也越大考点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示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间的两个关系:①数目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拥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经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外力的功,从而求得某一力的功.②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惹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由.(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 F、l 、m、v、W、E k等,在办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2.运用动能定理需注意的问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需追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要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初末的动能.(2) 若过程包括了几个运动性质不一样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一定依据不一样的状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典型例题2】以以下图,倾角θ=45°的粗糙平直导轨AB与半径为R 的圆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 ( 可以看作质点)从导轨上离地面高为h= 3R 的 D 处无初速度下滑进入圆环轨道.接着小滑块从圆环最高点C水平飞出,恰好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等高的 P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快度为g.求:(1)滑块运动到圆环最高点 C 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运动到圆环最低点时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3)滑块在斜面轨道 BD间运动的过程中战胜摩擦力做的功.2. 在典型例题 2 中,若小滑块恰好能过 C 点,求滑块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典型例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在典型例题 2 中的滑块从轨道的P 点由静止开释,滑块与粗糙导轨μ,求滑块整个运动过程中在AB轨道上经过的总行程.【典型例题4】(17 年江苏高考 ) 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而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x 关系的图线是()【学习建议】读图能力要增强,遇到图象问题最好联合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写出函数的方程,在依据方程鉴识几个不一样的选项.平常重视用数学方法办理物理问题能力的培育.当堂检测 1.( 多项选择 ) 关于动能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拥有动能B.运动物体的动能总为正当C.必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必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必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必定处于均衡状态2.以以下图,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堕入泥中h 深度而停止,设小球遇到空气阻力为是()H 高处从静止开始开释,落到地面后连续f ,重力加快度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第 2题图A.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小球堕入泥中的过程中战胜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整个过程中小球战胜阻力做的功等于mg(H+ h).小球在泥土中遇到的均匀阻力为H mg(1+ )D h3.一个质量为kg 的弹性小球,在圆滑水平面上以6m/ 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同样,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v 和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 E 为()k.v= 0 .v= 12 /A B m sC.E k= 1.8 J D.E k= 10.8 J4.用起重机提高货物,货物上涨过程中的v- t图象以以下图,在 t = 3 s到 t = 5 s 内,重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绳子拉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货物所受合力做的功为W,则123 ()A.W1>0B.W2<0C.W2>0第 4题图D.W3>05.以以下图,质量为m 的小木块从 A 点水平抛出,抛出点距离地面高度为L,不计与空气的摩擦阻力,重力加快度为g. 在无风状况下小木块的落地点 B 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s;当有恒定的水平风力 F 时,小木块仍以原初速度抛出,落地点C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34s,求:(1)小木块初速度的大小;(2)水平风力 F 的大小;(3)水平风力对小木块所做的功.第 5题图第 2 课时动能定理的应用考点 1 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1.基本步骤(1)采用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状况和各力的做功状况.(3) 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E k 1和 E k2.(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W合= E k2- E k 1及其余必需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2.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也许是可以看作单一物体的物系统统.(2)动能定理是求解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当题目中涉及到位移和速度而不波及时间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办理曲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时也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若过程包括了几个运动性质不一样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典型例题 1】 ( 多项选择 ) 以以下图, AB 为半径 R= 0.50 m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 B 端距水平川面的高度h=.一质量 m=kg的小滑块从圆弧道 A端由静止开释,到m达轨道 B 端的速度v=m/ s.忽视空气的阻力.取g= 10 m/ s2.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小滑块在圆弧轨道 B 端遇到的支持力大小F N= 16N AB.小滑块由A端到B端的过程中,战胜摩擦力所做的功W=3 JC.小滑块的落地点与 B 点的水平距离x=mD.小滑块的落地点与 B 点的水平距离x=m1.冰壶竞赛是在水平冰面长进行的体育项目,竞赛场所表示如图.竞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在扔掷线AB 处放手让冰壶以必定的速度滑出,使冰壶的停止地点尽量凑近圆心O.为使冰壶滑行的更远,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转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设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0.008 ,用毛刷擦冰面后动摩擦因数减少至μ 2=0.004.在某次竞赛中,运动员使冰壶C在扔掷线中点处以 2 m/ s的速度沿虚线滑出.为使冰壶C可以沿虚线恰好到达圆心O点,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的长度应为多少?(g取10m/ s2)【典型例题2】 (16 年苏州模拟 ) 以以下图,固定在水平川面上的工件,由AB和 BD 两部分构成.此中AB 部分为圆滑的圆弧,∠ AOB= 37°,圆弧的半径 R=m,圆心O 点在 B 点正上方, BD 部分水平,长度为 l = 0.2 , C 为 BD的中点.现有一质量m= 1kgm的物块 ( 可视为质点 ) ,从 A 端由静止开释,恰好能运动到D点.为使物块运动到 C 点时速度为零,可先将BD部分以 B 为轴向上转动一锐角θ,求:(1)该锐角θ ( 假设物块经过 B 点时没有能量损失 ) ;(2)物块在 BD板上运动的总行程. (g = 10 m/ s2,sin 37°= 0.6 ,cos37°= 0.8)【典型例题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行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半途脱节,司机察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马上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运动的阻力与车的重力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考点 2力学中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v- t 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动能定理与图象联合问题a- t 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F-x 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p- t 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典型例题4】(17 年南通模拟 ) 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 2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获得0~ 6 s内物体的加快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以下图.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下A.0~6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0~6s内物体在 4 s时的速度最大C.物体在2~ 4 s内速度不变.0~4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 6s内合力做的功D当堂检测 1. 质量为 2 kg的物体以必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 30°的斜面向上滑行,在向上滑行的过程中,其动能随位移的变化关系以以下图,则物体返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 ( 取g= 10m/ s2)()第 1题图A.34 J B.56 J C.92 J D.196 J2. ( 多项选择 ) 以以下图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 45°和 37°的滑道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 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 cos37°=0.8).则 ()第 2题图6A.动摩擦因数μ =72gh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7C.载人滑草车战胜摩擦力做功为mgh3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快度大小为5g3.以以下图,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 m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均为0.5 ,斜面倾角 37°,斜面与平面间由一段圆弧连接,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第 3题图4.质量m= 1 kg的物体,在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同样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过程中动能—位移的图线以以下图.(g 取 10/2)求:m s(1) 物体的初速度;(2)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拉力 F 的大小.第 4题图第 19 讲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第 1 课时动能定理知识整合基础自测一、 1. 运动 3. 标量二、 1. 动能的变化 2. E k2-E k14. (1) 曲线运动(2) 变力做功3. 合外力方法技巧·典型例题1· CD【分析】电梯上涨的过程中,对物体做功的有重力mg、支持力F N,这两个力的总功才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11E k= 2mv2- 2mv12,故A、 B 均错误,C正确;对电梯,无论有几个力对它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其合力的功必定等于其动能的增量,故 D正确.·变式训练1· C【分析】若速度的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则其动能不变化,故选项 A 错误;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只要速度大小不变,其动能就不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速度大小一直不变,动能不变,应选项 B 错误;物体动能变化,其速度必定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改变,选项 C 正确;物体速度变化若仅由方向变化惹起,其动能可能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变化,但动能一直不变,应选项D错误.·典型例题2·(1)gR(2)6 mg1(3)2mgR【分析】(1) 小滑块从C点飞出来做平抛运动,水平速度为v0.竖直方向上: R=12gt 2①水平方向上:2R= v0t ②解得: v0=gR③;(2)小滑块在最低点时速度为 v,由动能定理得:1 1 2-mg·2R=2mv20-2mv④解得: v=5gR⑤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v2F N- mg=m R⑥解得: F N=6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6mg⑦;(3) 从D到最低点过程中,设DB过程中战胜摩擦阻力做功W f,由动能定理得:12mgh- W f= 2mv-0⑧1解得: W f = 2mgR ⑨.4- 2·变式训练2·【分析】 小滑块恰好能过 C 点,则在 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14得:= v2Cmg m R解得: v = gRC小滑块由 D 至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C( -2 ) - μ cos θ ·h -( R -Rcos θ )= 12C -0,mg h R mgsin θ2mv4- 2解得: μ =14 .R滑块在 P 点开释,滑块将在两轨道间做来回运动,当·典型例题 3· μ 【分析】 滑块到达 B 点时的速度为零后滑块将只在圆弧轨道上运动,故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s PB sin θ - μ mgs cos θ =0由几何关系得: s PB =RR解得: s = μ .·典型例题 4· C 【分析】向上滑动的过程中, 依据动能定理:k- k0= - ( sinEEmgθ+ f ) x ,下滑过程中 E k - E k0= -( f - mg sin θ ) x ,都是一次函数关系,下的斜率小.当堂检测1. ABC 【分析】因为动能是标量,只涉及速度的大小,应选ABC.2. C 【分析】 小球从静止开始开释到落到地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 fH =120,选项 A 错误;设泥的均匀阻力为f 0,小球堕入泥中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02mvmgh f h11 0H fH=0- 2mv 02,解得 fh =mgh +2mv 02, f = mg (1 + h ) - h ,选项 B 、 D 错误;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知,整个过程中小球战胜阻力做的功等于mg ( H + h ) ,选项 C 正确.3. B 【分析】 因为速度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应选B.4.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货物向来向上运动,依据功的定义式可得: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即 W 1< 0, W 2> 0,A 、 B 错误, C 正确;依据动能定理:合力做的功 W 312=0- 2mv ,v = 2 m/s ,即 W 3< 0,D 错误.s g mgs3mgs25. (1) 2L (2) 4L (3) - 16L【分析】 (1) 无风时,小木块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水平方向: s = v 0 t12竖直方向: L =2gt解得初速度 v = s g2L.(2)有水平风力后,小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运动的时间不变.则34s= v0t -12at 2又 F= mat =2Lgmgs联立以上三式得:F=4L.3mgs2(3)水平风力对小木块所做的功为:W=-16L.第 2 课时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技巧v2·典型例题 1· BC【分析】小滑块在 B 端时,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 m R,N1 212解得 F =18 N,A错误;依据动能定理有mgR-W=2mv,解得 W= mgR-2mv=3 J,B正确;122h 小滑块从 B点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x= vt ,竖直方向上 h=2gt,解得 x= v·g =0.6 m , C正确, D 错误.·变式训练 1·10 m 【分析】设冰壶在未被毛刷掠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1,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f:在被毛刷掠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12f2.则有s1+2=,式中s为扔掷线到圆心O的距离.f1=μ 1mg,2=μ 2,设冰壶的s s f mg1mv20,联列以上各式,解得 s2=2μ1gs - v20,初速度为 v0,由功能关系,得 f 1·s1+ f 2·s2=1222g(μ -μ)代入数据得 s =10 m.2·典型例题 2·(1)37 °m【分析】 (1)设动摩擦因数为μ,当 BD水平常,研究物块的运动,依据动能定理得总=kW E从 A 到 D的过程中 mgR(1-cos37°)-μ mgl=0代入数据联立解得μ=当 BD以 B 为轴向上转动一个锐角θ时,从 A 到 C的过程中,依据动能定理l lmgR(1-cos 37°)- mg sinθ -μF =02N 2此中 F N=mg cosθ联立解得θ= 37° .(2)物块在 C 处速度减为零后,因为mg sinθ>μmg cosθ物块将会下滑,而AB段光滑,故物块将做来去运动,直到停止在B点.依据能量守恒定律mgR(1-cos37°)= Q而摩擦产生的热量Q= fs , f =μ mg cosθ代入数据解得,物块在 BD 板上的总行程 s =0.25 m.ML·典型例题 3· M -m 【分析】过程如图,对车头,脱钩后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得:1FL - k ( M - m ) gs 1=- 2( M - m ) v 02,对车尾,脱钩后用动能定理得:1- kmgs 2=- 2mv 02,而 s = s 1- s 2,因为本来列车是匀速行进的,因此F = kMg . 由以上方程解得s = ML .M -m·典型例题 4· D 【分析】由 a - t 图象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状况,在时间轴上方为正,在时间轴下方为负.物体 6 s 末11的速度 v 6= 2×(2+5) ×2 m/s -2×1×2 m/ s = 6 m/s ,则 0~6 s 内物体向来向正方向运动, A 错;由图象可知物体在 5 s 末速度最大,为m1v = 2×(2+5) ×2 m/s = 7 m/s , B 错;由图象可知在 2~ 4 s 内物体加快度不变,物体做匀加快直线运动,速度变大, C 错;在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合 4= 142-0W2mv1又 v 4= 2×(2+4) ×2 m/s =6 m/s 得 W 合4=36 J0~ 6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1W 合 6= 2mv 26-0 又 v 6= 6 m/s 得 W 合6=36 J则 W 合4=W 合 6,D 正确.当堂检测1 . A 【分析】 物体上滑的过程中重力与摩擦力都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mgx · sin30 °- F x =0- E ,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得 mgx · sin30 °f-F f x = E -0,代入数据得 E =34 J ,应选 A.2. AB 【分析】 对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滑下,究竟端静止的全过程,得·2 -mg hμmg cos 45°·h-μmg cos 37°·h= 0,解得μ =6,选项 A 正确;对经sin45°sin37 °7h 1 22gh过上段滑道过程,依据动能定理得, mgh-μ mg cos 45°·sin45°=2mv,解得 v=7 ,选项 B 正确;载人滑草车战胜摩擦力做功为2,选项 C 错误;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mghmgsin37°-μ mgcos37°3上的加快度大小为 a=m=-35g,选项D错误.3. 1.6 m【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支持力1、摩擦力 1 的作用,沿斜mg N F面加快下滑 ( 因μ=0.5 < tan37 °= 0.75),到水平面后,在摩擦力F2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对物体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时进行受力分析,以以下图,知下滑阶段:N1=F mg os37°1故 F1=μF N1=μ mg cos37°,由动能定理 mg sin37° s1-μ mg cos37° s1=2mv21-0①在水平运动过程中22F=μ F N=μ mg由动能定理μ2=0-112 ②mgs2mv由①、②式可得2sin37 °-μcos37°1=0.6 -×s =μs× 4=1.6 m.4. (1)2 m/s(3)4.5 N第 3题图【分析】(1) 由题图可知初动能为 2 J,1E k0= 2mv02=2 J v0=2 m/s;(2) 在位移 4 m 处物体的动能为10 J,在位移8 m 处物体的动能为零,这段过程中物体战胜摩擦力做功设摩擦力为F f,则-F f x2=0-10 J=-10 JF f=2.5 N因 F f=μmg故μ= 0.25 ;(3)物体从开始到挪动 4 m这段过程中,受拉力F和摩擦力F f的作用,合力为F-F f,依据动能定理有( F-F f ) ·x1=E k解得 F=4.5 N.。

高考物理复习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共32张PPT)

高考物理复习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共32张PPT)

知识回顾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
3、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 由于有弹 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4、动能定理:合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重 力势能的减少量。
A
B
O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 Ek2+Ep2=Ek1+Ep1
即 1/2mv2= mgl ( 1- cosθ)
所以 v =
【例2】以10m/s的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若 空气阻力忽略,g=10m/s2,则上升过程在何处重力 势能和动能相等?
【解】物体在空气中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初状态设在地面,则:
例.物体沿高H的光滑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求它滑 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H
解:由动能定理得 mgH 1 mv2
2
∴ v 2gH
若物体沿高H的光滑曲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结果如何?
仍由动能定理得 mgH 1 m v2 2
v 2gH
注意:速度不一定相同
若由H高处自由下落,结果如何呢? 仍为 v 2gH
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水平位移为s ,求证: µ=h/s
A
物体从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L
h

s1
WG +Wf =0
mgh – µmg cos θ •L –µmg s2 =0 B
s2
mgh – µmg s1 –µmg s2 =0
mgh – µmg s =0 s
∴µ =h/s
3. 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的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很缓慢地移到Q点,则力F所做的功为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动能定理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动能定理
02
实验步骤
03
1. 安装实验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纸带穿 过打点计时器并固定在重锤上,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桌 面平行。
04
2. 接通电源,释放重锤,让其在细线的牵引下自由下落 ,同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05
3.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各点之间的距离 ,并记录数据。
06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动能定理
汇报人:XX
20XX-01-24

CONTENCT

• 动能定理基本概念与公式 • 直线运动中的动能定理应用 • 曲线运动中的动能定理应用 •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结合应用 • 实验:验证动能定理 • 动能定理在解题中的注意事项
01
动能定理基本概念与公式
动能定义及表达式
动能定理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通过动能定理可以分析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复杂曲线运动问题求解
01
复杂曲线运动的定义
物体同时参与多个方向上的运动,且这些运动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曲
线轨迹。
02
求解方法
对于复杂曲线运动问题,通常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其分解
为简单的直线或曲线运动进行分析。
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结合解题技巧
01
02
03
04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在解题时,首先要分析物体的 受力情况,确定哪些力做功, 哪些力不做功。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根据机械能守恒条件,判断物 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 恒。
选择解题方法
如果机械能守恒,可以直接应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如果 机械能不守恒,则需要应用动 能定理和功能关系求解。

高二物理动能定理讲义

高二物理动能定理讲义

高二物理动能定理一 功和功率1.功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

计算功有以下方法: (1)按照定义求功。

即:W =Fx 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表述为: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

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只能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3)利用F-s 图象或P-t 图象曲线下的面积求功。

(4)利用W=Pt 计算。

2.功率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功率的定义式:tW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2)功率的计算式:P=Fv cos 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

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这时F 为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为瞬时速度,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二 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

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ΔE K >0表示动能增加,ΔE K <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各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虽然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动能定理的应用》 讲义

《动能定理的应用》 讲义

《动能定理的应用》讲义一、什么是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动能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即 W 合=ΔEk ,其中 W 合表示合力所做的功,ΔEk 表示动能的变化量。

动能的表达式为 Ek = 1/2 mv²,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要理解动能定理,首先得明白功和能的概念。

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而能则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

二、动能定理的推导为了推导动能定理,我们先考虑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恒力 F 的作用下,沿着直线运动了一段距离 s ,初速度为 v1 ,末速度为 v2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其中 a 为加速度),又由运动学公式v2² v1²= 2as ,可得 s =(v2² v1²) / 2a 。

而力 F 做的功 W = Fs = ma ×(v2² v1²) / 2a ,化简可得 W =1/2 mv2² 1/2 mv1²,这就是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场景1、求变力做功在很多情况下,物体所受的力是变化的,直接求力做的功比较困难。

但如果知道物体的初末动能,就可以通过动能定理来间接求出变力做的功。

例如,一个小球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大小不断变化。

我们无法直接计算摩擦力做的功,但如果知道小球的初末速度,就能用动能定理求出摩擦力做的功。

2、多过程问题当物体经历多个过程时,使用动能定理可以避免对每个过程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大大简化问题。

比如,一个物体先在光滑水平面上加速运动,然后进入粗糙斜面减速运动,最终停止。

我们可以将整个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

3、曲线运动问题对于曲线运动,动能定理同样适用。

因为动能定理只关心初末状态的动能和合力做的功,而不关心运动的路径。

高考复习专题四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高考复习专题四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高考复习专题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纲知识梳理】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 表达式为:221mv E k =, 二、动能定理:1.定义: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2.表达式:K E mv mv W ∆=-=2122合2121, 式中W 合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ΔE K 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3.推导:在牛顿第二定律 F=ma 两端同乘以合外力方向上的位移s ,即可得21222121mv mv mas Fs W -===合【重点难点透析】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总功的计算: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要考虑各个外力共同做功产生的效果,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1)先由力的合成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F 合,然后由W=F 合lcos α计算.(2)由W=Flcos 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 1、W 2、…、W n ,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即W 合=W 1+W 2+…+W n .2.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的意义:(1)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的功.(2)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3)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3.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4.动能定理应用广泛,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同时做功、分段做功等各种情况均适用.注意:(1)动能定理说明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和动能变化间的一种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不可理解为功转变成了物体的动能.(2)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二、动能定理的应用:1.基本步骤:(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单一物体或者可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讲义:动能定理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讲义: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1.掌握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注意事项2能够正确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复杂运动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量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动能定理的理解1.内容: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 =12mv 22-12mv 12。

(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3.深入理解:(1)W >0,物体的动能增加;W <0,物体的动能减少;W =0,物体的动能不变。

(2)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物体(质点)或者是可以看成单一物体(质点)的物体系。

对于运动状态不同的物体,应分别应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3)动能是标量,12mv 2中的v 指物体的合速度,动能定理中的功指所有力做的总功,所以不能把速度分解到某个力的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典型例题1】(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 .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 .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 >0时动能增加,当W <0时,动能减少D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对点演练1】(多选)用力F拉着一个物体从空中的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3 J,拉力F做功8 J,空气阻力做功-0.5 J,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 J 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 JC.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5 J D.物体的动能增加了8 J动能定理的基本应用1.应用流程2.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可以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4)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典型例题2】(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从A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A.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 B.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μmgs D.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2μgs【对点演练2.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mg (H +h )D .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mg (1+Hh )【对点演练2.2】(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载人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载人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 ,sin 37°=0.6,cos 37°=0.8).则( )A .动摩擦因数μ=67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gh 7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问题导学5】动能定理中的图像问题 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 2.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典型例题3】如图甲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在竖直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其动能E k 与距地面高度h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h0过程中,F大小始终为mgB.在0~h0和h0~2h0过程中,F做功之比为2∶1C.在0~2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增加D.在2h0~3.5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减少【对点演练3】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典型例题4】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弧轨道ABC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直径AC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从圆弧轨道A端正上方P点由静止释放,物块刚好从A点无碰撞地进入圆弧轨道并做匀速圆周运动,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等于物块重力的2倍,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不计物块的大小,求:(1)物块到达A点时的速度大小和PA间的高度差;(2)物块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和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对点演练4】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底端与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滑面相连,O点为轨道圆心,BC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

动能定理讲义(超经典)

动能定理讲义(超经典)

1、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一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及E K2④列方程W=E K2一E k1,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一、整过程运用动能定理(一)水平面问题1、一物体质量为2kg,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

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为()A. 0B. 8JC. 16JD. 32J2、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u=0.1,现用水平外力F=2N,拉其运动5m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求其还能滑m(g取2/10s m)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所示。

《动能定理的应用》 讲义

《动能定理的应用》 讲义

《动能定理的应用》讲义一、什么是动能定理在开始探讨动能定理的应用之前,咱们得先明白动能定理到底是啥。

简单来说,动能定理描述的是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用数学表达式来写就是:W 合=ΔEk ,其中 W 合表示合外力做的功,ΔEk 表示动能的变化量。

动能 Ek = 1/2 mv²,这里的 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那动能定理有啥用呢?它可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把利器,能让咱们更轻松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各种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物体的速度、位移等重要物理量。

二、动能定理的推导为了更好地理解动能定理,咱们来推导一下。

假设一个物体质量为 m ,在恒力 F 的作用下,沿着直线运动了一段位移 s ,力 F 与位移 s 的夹角为θ 。

根据功的定义,力 F 做的功 W =Fscosθ 。

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其中 a 是加速度),可得 a = F/m 。

又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 = v₀t + 1/2 at²(这里 v₀是初速度),而 t =(v v₀) / a (v 是末速度),把 t 代入位移公式可得:s =(v² v₀²) / 2a将 F = ma 和 s =(v² v₀²) / 2a 代入功的表达式 W =Fscosθ ,得到:W = ma ×(v² v₀²) /2a × cosθ = 1/2 mv² 1/2 mv₀²这就是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啦,是不是挺神奇的?三、动能定理的应用场景接下来咱们看看动能定理都能在哪些地方大显身手。

1、求变力做功当力的大小或方向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化时,直接用恒力做功的公式就不好使了。

这时候动能定理就能派上用场,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来间接求出变力做的功。

比如,一个小球在一根弯曲的光滑轨道上运动,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是变力,但我们可以通过小球初末状态的动能变化来求出支持力做的功。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讲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讲义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动能Ⅱ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12m v2。

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选填“矢量”或“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4.单位:焦耳,1 J=1 N·m=1 kg·m2/s2。

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12m v22-12m v21。

【知识点2】动能定理Ⅱ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1)W=ΔE k。

(2)W=E k2-E k1。

(3)W=12m v22-12m v2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广泛(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板块二考点细研·悟法培优考点1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拓展延伸]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3.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 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4.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从h高处的a点沿倾斜轨道ab滑入水平轨道bc(两轨道平滑连接),滑块与倾斜轨道及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滑块在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ab长度与bc长度相等。

空气阻力不计,则滑块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A .滑块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B.滑块在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mgh2C.滑块经b 点时的速度大于gh +v 2D.滑块经b 点时的速度等于2gh +v 2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吗?做正功还是负功?提示:做功。

高三物理 动能定理 知识精讲

高三物理 动能定理 知识精讲

高三物理 动能定理 知识精讲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a. E mv K =122 b. 标量、单位Jc. 动能的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系有关。

一个运动的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系速度不同,故它的动能大小,也就不同,通常我们以地面为参照物。

2.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 mv mv 12122212 W W mv mv 1222121212+=-…∑=-++=F S E E F S F S E K K K (21)12∆3. 推导: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能定理设物体受合外力∑F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1,末速度为v 2。

物体质量为m ,产生加速度为a 。

所用时间为t ,由牛Ⅱ定律得:∑==-F ma m v v t21求总功 ∑=-=-F S mv mv tS m v v v ··2121() ∑=-W m v v 122212()∑==-F S m a s mv v t ·2022例1. 如图所示,DO 是水平面,AB 是斜面,初速为v 0的物体从D 点出发沿DBA 滑动到顶点A 时速度刚好为零。

如果斜面改为AC ,让该物体从D 点出发沿DCA 滑动到A 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A. 大于v 0B. 等于v 0C. 小于v 0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分析:本题涉及物体沿粗糙平面和斜面的两段运动,涉及滑动摩擦力定律,求解时需要假设一些物理量,通过v 0的表达式与斜面的倾角无关得出正确结论,用动能定理得出v 0的表达式的推导。

设物体的质量为m ,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θ,当物体沿DBA 滑动时,由动能定理有---=-μμmg mv cos θ·01202 解得v g OA DB BA g OA DO 022=++=+[(cos )]()μμθ由于所得v 0的表达式与θ无关,故当物体沿DCA 滑动时初速度也等于v 0,故正确答案为B 。

第9讲 动能定理

第9讲 动能定理

内容近5年的北京高考中,动能定理为必考较高要求知识点,动能定理的熟练、深刻掌握是后续学好一切功能关系的起点。

本讲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稳扎稳打地为同学们建立起动能定理理解与运用的正确思维模式。

知识框图考点知识查缺补漏考情分析考试说明第9讲 动能定理1.动能⑴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⑵ 表达式:2k 12E mv =动能是标量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大小只与 (速率或速度)有关 2.动能定理⑴ 定义: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⑵ 表达式:2221k 1122W mv mv E =-=∆合,式中W 合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k E ∆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⑶ 推导:动能定理实际上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对空间累积而得: 在牛顿第二定律F ma =两端同乘以合外力方向上的位移s ,即可得22211122W Fs mas mv mv ===-合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⑴ 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

(原因是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

⑵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

⑶ 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⑷ 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

⑸ 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例1】 质量为m 的铅球被水平抛出,在空中下落高度为h 后的水平分速度大小为1v ,竖直分速度大小为2v 。

在平抛运动过程中,铅球动能变化量的大小为A .2121mvB .2221mv C .21222121mv mv - D .21222121mv mv +【答案】 B考点知识例题精讲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⑴ 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则⑴ 式中的W 表示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即合外力所做的功123……W =W +W +W +合⑵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特点:跟过程的细节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机械能第1课时 功 功率5.[关于变力功的求解]如图1所示,一个人推磨,其推磨杆的力的 大小始终为F ,与磨杆始终垂直,作用点到轴心的距离为r , 磨盘绕轴缓慢转动.则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推力F 做的功为( ) A .0 B .2πrF 图1C .2FrD .-2πrF答案 B解析 磨盘转动一周,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为0,但不能直接套用W =Fl cos α求解,因为在转动过程中推力F 为变力.我们可以用微元的方法来分析这一过程.由于F 的方向在每时刻都保持与作用点的速度方向一致,因此可把圆周划分成很多小段来研究,如图所示,当各小段的弧长Δs i 足够小(Δs i →0)时,F 的方向与该小段的位移方向一致,所以有:W F =F ·Δs 1+F ·Δs 2+F ·Δs 3+…+F ·Δs i =F ·2πr =2πrF (这等效于把曲线拉直). 高考题组1.(2012·四川理综·21)如图13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 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 缓慢推动 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 0,此时物体静止.图13撤去F 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x 0.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撤去F 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B .撤去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kx 0m -μgC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2x 0μgD .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 (x 0-μmgk )答案 BD解析 撤去F 后,物体向左先做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1=kx -μmg m =kxm -μg ,随着物体向左运动,x 逐渐减小,所以加速度a 1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的速度最大,然后物体做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2=μmg -kx m =μg -kxm ,a 2随着x 的减小而增大.当物体离开弹簧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3=μmgm =μg ,所以选项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刚撤去F 时,物体的加速度a =kx 0-μmg m =kx 0m-μg ,选项B 正确.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3x 0,则3x 0=12a 3t 2,得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6x 0a 3= 6x 0μg ,选项C 错误.当物体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a ′=0,即kx =μmg ,得x =μmg k ,所以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μmg (x 0-x )=μmg (x 0-μmg k ),选项D 正确.2.(2012·江苏单科·3)如图14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 一小球.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 点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 ) A .逐渐增大图14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A解析 小球速率恒定,由动能定理知:拉力做的功与克服重力做的功始终相等,将小球的速度分解,可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分速度逐渐增大,重力的瞬时功率也逐渐增大,则拉力的瞬时功率也逐渐增大,A 项正确.3.(2011·海南单科·9)一质量为1 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起,第1秒内受到2 N 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 N 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2 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94 WB .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54 JC .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 .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45答案 AD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在第1 s 内的加速度a 1=F 1m =2 m/s 2,在第2 s 内的加速度a 2=F 2m =11 m /s 2=1 m/s 2;第1 s 末的速度v 1=a 1t =2 m /s ,第2 s 末的速度v 2=v 1+a 2t =3 m/s ;0~2 s 内外力做的功W =12m v 22=92 J ,平均功率P =W t =94 W ,故A 正确.第2 s 内外力所做的功W 2=12m v 22-12m v 21=(12×1×32-12×1×22) J =52 J ,故B 错误.第1s 末的瞬时功率P 1=F 1v 1=4 W .第2 s 末的瞬时功率P 2=F 2v 2=3 W ,故C 错误.第1 s内动能的增加量ΔE k1=12m v 21=2 J ,第2 s 内动能的增加量ΔE k2=W 2=52 J ,所以ΔE k1ΔE k2=45,故D 正确. 4.(2010·课标全国·16)如图15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 -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0~t 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0~t 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t 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图15D .在t 1~t 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答案 AD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在0~t 1时间内,由于物体的速度增大,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外力对物体做正功,A 正确;在0~t 1时间内,因为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故所受的外力减小,由题图可知t 1时刻外力为零,故功率为零,因此外力的功率不是逐渐增大,B 错误;在t 2时刻,由于物体的速度为零,故此时外力的功率最小,且为零,C 错误;在t 1~t 3时间内,因为物体的动能不变,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D 正确.第2课时 动能定理考纲解读 1.掌握动能的概念,会求动能的变化量.2.掌握动能定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1.[对动能的理解]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 .物体的动能不可能为负值C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 .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 ABC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B .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 .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 .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 答案 A解析 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情况合外力做功均为零,所以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A 对;合外力做功为零或动能不变,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匀速圆周运动,故B 、D 错;合外力做功越多,动能变化越大,而不是动能越大,故C 错.3.[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地面上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大小为v ,再前进一段距离使物体的速度增大为2v ,则( ) A .第二过程的速度增量等于第一过程的速度增量 B .第二过程的动能增量是第一过程动能增量的3倍 C .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的功 D .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功的2倍 答案 AB解析 由题意知,两个过程中速度增量均为v ,A 正确;由动能定理知:W 1=12m v 2,W 2=12m (2v )2-12m v 2=32m v 2,故B 正确,C 、D 错误. 4.[动能定理的应用]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 1∶m 2=1∶2,它们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因受摩擦力作用而停止. (1)若它们的初速度相同,则运动位移之比为________; (2)若它们的初动能相同,则运动位移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1)1∶1 (2)2∶1解析 设两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它们的初速度相同,设为v 0,由动能定理得: -μm 1gl 1=0-12m 1v 20. -μm 2gl 2=0-12m 2v 20. 所以l 1∶l 2=1∶1.(2)它们的初动能相同,设为E k ,由动能定理得: -μm 1gl 1=0-E k . -μm 2gl 2=0-E k .所以l 1∶l 2=m 2∶m 1=2∶1. 考点梳理 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表达式:E k =12m v 2.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填“矢量”或“标量”).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12m v 22-12m v 21=E k2-E k1.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5.[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功]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 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 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 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如图1所示,则拉力F 所做的功为( )图1A .mgL cos θB .mgL (1-cos θ)C .FL sin θD .FL cos θ 答案 B解析 小球从P 点移动到Q 点时,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及水平拉力F 作用,因很缓慢地移动,小球可视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F =mg tan θ,随θ的增大,拉力F 也增大,故F 是变力,因此不能直接用W =FL cos θ计算.根据动能定理有:W F -W G =0,所以W F =W G =mgL (1-cos θ),选项B 正确.6.[利用动能定理求弹力的功]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 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 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图2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A .mgh -12m v 2B.12m v 2-mgh C .-mghD .-(mgh +12m v 2)答案 A解析 由A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 -mgh +W =0-12m v 2所以W =mgh -12m v 2,所以A 正确.方法提炼 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功1.明确题中除变力功外,还有哪些力做功,总功如何表示. 2.明确物体动能的变化. 考点一 对动能及其变化的理解 1.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表达式E k =12m v 2.(2)动能是状态量,和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速率)对应. 2.关于动能的变化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了,对应于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外力做功.7、 (2011·课标全国·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 )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解析 若力F 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一致,则质点一直加速,动能一直增大,选项A 正确.若力F 的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反,则质点先减速至速度为零后再反向加速,动能先减小至零后再增大,选项B 正确.若力F 的方向与v 0的方向成一钝角,如斜上抛运动,物体先减速,减到某一值再加速,则其动能先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 ABD考点二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间的两个关系:①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外力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的功. ②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 、l 、m 、v 、W 、E k 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2.运用动能定理需注意的问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需深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初末的动能.(2)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8、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质细线悬于O 点, 与O 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 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钉,已知OP =L2,在A 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 0,发现小球恰能到 达跟P 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 .则: (1)小球到达B 点时的速率?图3(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v 0为多少?(3)若初速度v 0=3gL ,则小球在从A 到B 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 解析 (1)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B ,有mg =m v 2BL 2,得v B =gL 2. (2)从A →B 由动能定理得-mg (L +L 2)=12m v 2B -12m v 20可求出v 0=7gL2. (3)由动能定理得-mg (L +L 2)-W f =12m v 2B -12m v 20 可求出W f =114mgL .答案 (1)gL2(2) 7gL 2 (3)114mgL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时应注意的问题1.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为总功,故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等于ΔE k . 2.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而不是对应物体的动能. 3.若有多个力做功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待求的变力的功若为负功, 可以设克服该力做功为W ,则表达式中应用-W ;也可以设变力的功为W ,则 字母W 本身含有负号.9、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与水平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转台转轴相距R ,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 当转速增加到某值时,物块即将开始滑动,在这一过程中,摩擦 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图4A.12μmgRB .2πmgRC .2μmgRD .0答案 A解析 物块即将开始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μmg =m v 2R ,根据动能定理有,W f =m v 22,解得W f =μmgR 2,选项A 正确. 10、如图5所示,电梯质量为M ,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 当上升高度为H 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 ,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 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A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 v 22B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 v 22C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 v 22+MgHD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m v 22+MgH解析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 N -mgH =12m v 2,即W N =mgH +12m v 2,选项B 正确,选项A 错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 T -(m +M )gH =12(M +m )v 2,即W T =12(M +m )v 2+(M +m )gH >m v 22+MgH ,选项D 正确,选项C 错误.答案 BD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 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11、如图6所示,一块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在B 上放一物体A ,现以恒定的外力F 拉B ,由于A 、B 间 摩擦力的作用,A 将在B 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 、B 都 图6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 .外力F 做的功等于A 和B 动能的增量 B .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增量C .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的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答案 BD解析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对A 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则有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的增量,B 对.A 对B 的摩擦力与B 对A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 在B 上滑动,A 、B 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等,C错.对B应用动能定理,W F-W f=ΔE k B,W F=ΔE k B+W f,即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对.由前述讨论知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A的动能增量(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A错.考点三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的问题12、如图7甲所示,一根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右端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的质量为m=1.0 kg,当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物块静止于O点.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外力F,使它缓慢移动,将弹簧压缩至A点,压缩量为x=0.1 m,在这一过程中,所用外力F与压缩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然后撤去F释放小物块,让小物块沿桌面运动,已知O点至桌边B点的距离为L=2x,水平桌面的高为h=5.0 m,计算时,可用滑动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静摩擦力.(g取10 m/s2)求:图7(1)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存贮的最大弹性势能;(2)小物块到达桌边B点时速度的大小;(3)小物块落地点与桌边B的水平距离.审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F-x图象与x轴所围面积为变力F做的功;(2)弹簧存贮的弹性势能对应弹簧的弹力所做的负功的值;(3)F-x图象中x=0时对应F的含义.解析(1)取向左为正方向,从F—x图中可以看出,小物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1.0 N,方向为负方向在压缩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W f=-F f x=-0.1 J由图线与x轴所围面积可得外力F做功为W F=(1.0+47.0)×0.12J=2.4 J所以弹簧存贮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 =W F +W f =2.3 J(2)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由于L =2x ,摩擦力做功为W f ′=F f ·3x =0.3 J 对小物块运用动能定理有E pm -W f ′=12m v 2B 解得v B =2 m/s(3)物块从B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有 h =12gt 2 解得下落时间t =1 s ,水平距离s =v B t =2 m 答案 (1)2.3 J (2)2 m/s (3)2 m13、总质量为80 kg 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 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 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8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 -t 图象,试根据图象(g 取10 m/s 2)图8(1)求0~2 s 内阻力做的功;(2)估算14 s 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答案 (1)-2 560 J (2)160 m 1.27×105 J (3)71 s解析 (1)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在0~2 s 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a =v t t =162m /s 2=8 m/s 2.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f =ma 得 F f =m (g -a )=80×(10-8) N =160 N. 0~2 s 内下落高度h ′=v t 2t =162×2 m =16 m.阻力做功W =-F f h ′=-2 560 J.(2)从题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 s 内下落了 h =40×2×2 m =160 m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W f =12m v 2所以有W f =mgh -12m v 2=(80×10×160-12×80×62) J ≈1.27×105 J.(3)14 s 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 ′=H -h v =500-1606s =57 s.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 t 总=t +t ′=(14+57) s =71 s.24.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模型特征: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的典型问题 (1)不涉及加速度、时间的问题.(2)有多个物理过程且不需要研究整个过程中的中间状态的问题. (3)变力做功的问题.(4)含有F 、l 、m 、v 、W 、E k 等物理量的力学问题.解析 (1)小滑块由C 运动到A ,由动能定理得mgL sin 37°-μmgs =0 (2分) 解得μ=2435 (1分)(2)设在斜面上,拉力作用的距离为x ,小滑块由A 运动到C ,由动能定理得 Fs -μmgs +Fx -mgL sin 37°=0 (2分) 解得x =1.25 m(1分) (3)小滑块由A 运动到B ,由动能定理得Fs -μmgs =12m v 2(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sin 37°=ma (2分) 由运动学公式得x =v t +12at 2(2分) 联立解得t =0.5 s(1分)答案 (1)2435(2)1.25 m (3)0.5 s14、一质量为2 kg 的铅球从离地面2 m 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中2 cm 深处,如图10所示,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 =10 m/s 2). 答案 2 020 N解析 小球的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和陷入沙坑减速运动两个过程,知 道初末态动能和运动位移,应选用动能定理解决,处理方法有两种:图10解法一 分段列式:铅球自由下落过程中,设小球落到沙面时速度为v ,则:mgH =12m v 2v =2gH =2×10×2 m/s =210 m/s.铅球陷入沙坑过程中,只受重力和阻力F f 作用,由动能定理得:mgh -F f h =0-m v 22F f =mgh +m v 22h =2×10×0.02+2×(210)220.02N =2 020 N解法二 全程列式:全过程都有重力做功,进入沙中又有阻力做功. 所以W 总=mg (H +h )-F f h由动能定理得:mg (H +h )-F f h =0-0故:F f =mg (H +h )h =2×10×(2+0.02)0.02 N =2 020 N.高考题组15.(2012·福建理综·21)如图11所示,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小船的质量为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船从A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为t1,A、B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图11(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2)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1;(3)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答案(1)fd(2) v20+2m(Pt1-fd)(3)Pm2v20+2m(Pt1-fd)-fm解析(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阻力做功W f=fd ①(2)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动机牵引缆绳对小船做功W=Pt1 ②由动能定理有W-W f=12m v21-12m v2③由①②③式解得v1=v20+2m(Pt1-fd)④(3)设小船经过B点时缆绳的拉力大小为F,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电动机牵引缆绳的速度大小为v,则P=F v ⑤v=v1cos θ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θ-f=ma ⑦由④⑤⑥⑦式解得a =Pm 2v 20+2m (Pt 1-fd )-fm. 16.(2012·北京理综·22)如图12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 后以速度v 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 =1.4 m ,v =3.0 m /s ,m = 0.10 kg ,小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 =0.45 m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图12(1)小物块落地点到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 (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 ; (3)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 0.答案 (1)0.90 m (2)0.90 J (3)4.0 m/s 解析 (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竖直方向h =12gt 2水平方向s =v t 得水平距离s =2hgv =0.90 m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落地时的动能E k =12m v 2+mgh =0.90 J(3)由动能定理,有-μmgl =12m v 2-12m v 20得初速度大小v 0=2μgl +v 2=4.0 m/s.模拟题组17.如图13甲所示,一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 点,从t =0时刻开始,物块在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 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 s 末物块运动到B 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 s 末物块刚好回到A 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s 2)求:图13(1)AB 间的距离;(2)水平力F 在5 s 时间内对物块所做的功. 答案 (1)4 m (2)24 J解析 (1)在3 s ~5 s 内物块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由B 点匀加速直线运动到A 点,设加速度为a ,AB 间的距离为x ,则 F -μmg =maa =F -μmg m =4-0.2×1×101 m /s 2=2 m/s 2x =12at 2=12×2×22 m =4 m (2)设整个过程中F 做的功为W F ,物块回到A 点时的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得 W F -2μmgx =12m v 2A 又v 2A =2ax所以W F =2μmgx +max =24 J18.如图14所示装置由AB 、BC 、CD 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 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 、CD 段是光滑的, 水平轨道BC 的长度s =5 m ,轨道CD 足够长且倾角θ=37°, A 、D 两点离轨道BC 的高度分别为h 1=4.30 m 、h 2=1.35 m .图14现让质量为m 的小滑块自A 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 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 点的时间间隔. 答案 (1)3 m/s (2)2 s解析 (1)物块从A →B →C →D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h 1-h 2)-μmgs =12m v D 2-0,解得:v D =3 m/s(2)小物块从A →B →C 过程中,有 mgh 1-μmgs =12m v 2C 解得:v C =6 m/s小物块沿CD 段上滑的加速度 a =g sin θ=6 m/s 2小物块沿CD 段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 t 1=v Ca=1 s小物块从最高点滑回C 点的时间t 2=t 1=1 s 故t =t 1+t 2=2 s►题组1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19.某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前进距离l 后,速度为v (物体与手始终相对静止),物体与手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人对物体做的功为( ) A .mglB .0C .μmglD.12m v 2 答案 D20.子弹的速度为v ,打穿一块固定的木块后速度刚好变为零.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恒力,那么当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其厚度的一半时,子弹的速度是( )A.v 2B.22vC.v 3D.v 4答案 B解析 设子弹的质量为m ,木块的厚度为d ,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F f .根据动能定理,子弹刚好打穿木块的过程满足-F f d =0-12m v 2.设子弹射入木块厚度一半时的速度为v ′,则-F f ·d 2=12m v ′2-12m v 2,得v ′=22v ,故选B.21.在地面上某处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动能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答案 A解析 小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变,B 错;速度均匀变化,先减小后反向增大,A 对;位移和动能与时间不是线性关系,C 、D 错.22.一人乘竖直电梯从1楼到12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梯对人做功情况是: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B .电梯对人做功情况是: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C .电梯对人做的功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D .电梯对人做的功和重力对人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 答案 D解析 电梯向上加速、匀速、再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向上,故电梯始终对人做正功,A 、B 均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电梯对人做的功和重力对人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故C 错误,D 正确.23.如图1所示,物体与斜面AB 、DB 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可视为质点的 物体分别沿AB 、DB 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物体沿斜面DB 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 B .物体沿斜面AB 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图1C .物体沿斜面DB 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多D .物体沿斜面AB 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多 答案 B解析 已知物体与斜面AB 、DB 间动摩擦因数相同,设斜面倾角为θ,底边为x ,则斜面高度为h =x tan θ,斜面长度为L =xcos θ,物体分别沿AB 、DB 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由动能定理有:mgh -μmg cos θ·L =mgh -μmgx =12m v 2,可知物体沿斜面AB 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故A 错误,B 正确;物体沿斜面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μmgL cos θ=μmgx ,则两次相同,故C 、D 错误.24.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m 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地 由底端拉到斜面顶端,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 为v ,如图2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图2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为mgh +12m v 2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的功为12m v 2C .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 .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 答案 BD解析 物体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W 合=W F -W f -mgh =12m v 2,其中W f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人对物体做的功即是人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所以W 人=W F =W f +mgh +12m v 2,A 、C 错误,B 、D 正确.►题组2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问题25.如图3所示,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站在地面上的 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向右拉动物块,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滑轮的 摩擦,且平台边缘离人手作用点竖直高度始终为h .当人以速度v 从平 图3台的边缘处向右匀速前进位移x 时,则( )A .在该过程中,物块的运动可能是匀速的B .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m v 2x 22(h 2+x 2)C .在该过程中,人对物块做的功为12m v 2D .人前进x 时,物块的运动速率为v hh 2+x 2答案 B解析 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物块运动的速度v 物=v cos θ,而cos θ=x h 2+x2,故v 物=v x h 2+x2,可见物块的速度随x 的增大而增大,A 、D 均错误;人对物块的拉力为变力,变力的功可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即W =12m v 2物=m v 2x 22(h 2+x 2),B 正确,C 错误.26.如图4所示,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中(容器固定) 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 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 为F N .重力加速度为g ,则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所做 的功为( )图4A.12R (F N -3mg ) B.12R (3mg -F N ) C.12R (F N -mg )D.12R (F N -2mg ) 答案 A解析 质点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 ,根据动能定理,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有W f +mgR =12m v 2,故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 f =12RF N -32mgR ,故A 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