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精练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1-4单元考点归纳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1-4单元考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注意】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制定方案→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得结论→反思与总结。
2.实验观察(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红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红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有蜡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点燃时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蜡烛安静、持续燃烧,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
石蜡有可燃性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而外焰部分火焰分为外焰、内焰、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考点归纳】中,1s 后取出 碳化变黑 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3.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梳理
②_没__有__其__他__物__质__生__成__的变化
通常是物质三态(固、液、气) 之间的改变,或③_形__状__、大 小的改变
燃 蜡烛、木炭、酒 外形 烧 精等燃烧,燃放 变化 类 鞭炮、火灾等
关 变 发酵、酿酒、发 物态 键 质 霉、腐烂、变馊 变化 词类等
2. 药品的保存
(1)原则和方法:化学试剂的保存一般要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
和变质的原因,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试剂瓶和
瓶塞的选用。
(2)药品的存放:
①固体——_广___口__瓶__; 液体——__细__口__瓶__;
气体——集气瓶(密度大于空气正放,密度小于空气倒放)。
②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溶液)用棕色瓶
A. 烧杯
B. 烧瓶
C. 试管
D. 量筒
【解析】常用玻璃仪器中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有:量筒、细口 瓶、漏斗等。
【答案】D
2. 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答案】B
3. 某同学取8 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 mL
量筒 ②100 mL量筒 ③酒精灯 ④容积20 mL的试管 ⑤容
【答案】D
3.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这种变化是( )
A. 水沸腾
B. 瓷碗破碎
C. 石蜡熔化
D. 动植物呼吸
【解析】水沸腾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并无其他物质 生成;瓷碗破碎只是由一个完整的瓷碗变成了碎瓷片, 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石蜡熔 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固态的石蜡变成了液态的 石蜡,无其他物质生成;动植物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主 要是氧气,呼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即生成了其 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D。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基础练习(含答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基础练习(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Mn-55 Zn-65 Ca-20 Cl-35.5第I卷选择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身处“火海”的高楼内,在自救时不可取的方法是()A.撞破玻璃呼吸新鲜空气B.从窗口跳下C.用湿毛巾捂鼻,沿墙根爬出火灾处D.拨打119求救2.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3.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C.只要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灭火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6.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其根本原因是 ( )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相对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以及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7.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A.CaCO3CaO+CO2↑B.NH4HCO3 NH3↑+CO2↑+H2OC.Mg+O2 MgO2D.4P+5O2 2P2O58.下列事实:①汽油挥发,质量减少;②红磷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增加;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的总质量;④粗盐提纯后,质量变小。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元素、化合物和反应
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组成,其同种原子分子间没有化学结合,它们可以直接参与化学反应。
2.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它根据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排布,将元素分类、表示元素的性质、归类元素的科学图表。
3.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原子电子组成的细小粒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原子核的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性质。
4.元素的种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贵金属元素等类型。
5.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若干种不同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它的组成原子可以称为化合价。
6.化合物的种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超分子化合物等类型。
7.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原料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受能量改变而发生组分变化和形态变化,新物质形成,这种反应称为化学反应。
8.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特征有产物组分不同于反应物、反应表明发生的反应、反应后体系的变化等。
第二章气体
1.气体的定义: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
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点整合
认识化学变化是九年级化学中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以下是对该章节知识点的整合。
1.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重组和重新排列,从而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由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例如:2H2+O2→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数量守恒,即反应物中的原子数量等于生成物中的原子数量。
这个基本原理被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摧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高温、高浓度、大表面积和适当的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
4.化学平衡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的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来描述。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转化速度的变化、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大小。
5.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是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键的能量差异来确定的。
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6.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H++OH-→H2O表示。
7.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混合物。
胶体溶液由胶体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溶剂中的颗粒被分散均匀,但颗粒大小比溶解物要大。
胶体溶液的可见度随颗粒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8.毒理与环境保护化学变化相关的毒性物质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九年级化学每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每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而九年级化学则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并学习的化学内容。
在九年级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并理解每章的知识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提高化学素养。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每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科学。
第一章:化学科学基础知识1.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认识物质和探索化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进展- 化学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作用2.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和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可压缩性、稳定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等3.实验室常用仪器、器皿和实验室安全- 常见实验室仪器和器皿的用途和特点- 实验室安全知识:正确佩戴实验服、眼镜,注意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等第二章:物质的常见变化过程1.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和转变条件- 微粒模型解释三态变化2.物质的溶解和结晶- 溶解和结晶的条件和特点-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概念3.物质的燃烧- 燃烧的必要条件和特点-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第三章:常见气体1.气体的性质和气体分子运动规律- 气体的特性:可压缩性、扩散性、可溶性等-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空气成分和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比例- 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3.气候与大气环境保护- 气候与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第四章: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基本信息-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信息的获取2.常见元素与化合物-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如碳酸钠、硫酸等3.酸、碱和盐- 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 盐的常见种类和应用领域第五章: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表示和方程式的书写- 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指示符的含义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速度和平衡的关系- 平衡状态下的物质浓度和速率的变化3.反应类型与离子方程式-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类型-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以上是九年级化学每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试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或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质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例如,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矿石粉碎等都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形式包括状态上的改变(如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形状上的改变(如木材制成桌椅、铁杵磨成针),位置上的改变(如花瓣从枝头落到地面、石灰石从山里运到山外),以及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水力发电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在表面看似乎是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它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因此这属于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这种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生成全新的物质。
例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如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或沉淀等。
需要注意的是,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但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在理解这两个概念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化学变化一定会伴随着明显的现象,而物理变化则不会。
然而实际上,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化学变化可能非常微小,不容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而有些物理变化则可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等。
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干冰升华C.海水晒盐D.牛奶变酸2.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食盐溶于水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水蒸气液化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3.下列“家庭小实验”涉及化学变化的是4.下列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B.C.D.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把鸡蛋浸入白醋里有气泡产生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属于物理变化C.固体直接变成气体不一定属于升华D.铜丝在火焰上灼烧,有黑色物质生成6.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第四章测试题认识化学变化-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最近火灾频发,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高层发生火灾时应立即乘坐电梯尽快撤离火灾现场B. 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C.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D. 水火不相容,因此魔术“水中火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2.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B. 一定条件下,CO和O2生成CO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 1g H2和1g O2完全反应后生成2g H2OD. 石灰石与适量盐酸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轻了3.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C. 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D. 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B. 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C. 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可燃物是水蒸气D. 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5.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原子的数目④原子的种类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②③⑤D. ②④⑤⑥6.下列对比实验不是以探究燃烧条件为目的的是A. 图1比较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B. 图2比较A、B两处红磷的燃烧情况C. 图3比较滤纸碎片、乒乓球的燃烧情况D. 图4比较火柴燃烧的剧烈程度7.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8.已知锌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A、D中气球的浮力不计),将反应物混合后,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A. B.C. D.9.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 B. C. D.10.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元素与化合物3.质量与物质的变化4.关键词解释:原子、分子、离子、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环境问题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物质的微观、宏观特征及其分类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4.关键词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元素的电子层、周期律、同位素、化学键、分子式、离子式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3.常见物质的制备4.关键词解释: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等四、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概念和性质2.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3.常见物质的酸碱性4.关键词解释: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均衡五、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1.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气体的制备3.常见气体的用途和环境问题4.关键词解释:气体的颜色、气味、溶解性、密度等六、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量及其守恒定律2.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3.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关键词解释:化学能、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方程式、活化能、自动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七、常见的化学试剂及其用途1.颜色试剂的测试及用途2.气体试剂的探测及用途3.关键词解释:重要化学试剂、测试反应等八、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质地、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硬度、车削性、高熔点等九、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导电性、不可熔、易燃、耐酸碱性等十、常见矿石与冶金1.常见矿石的提取2.冶金的基本过程3.关键词解释:金属的提取、冶金过程等以上是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概括。
具体的知识点细节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能力提升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第I卷选择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煤气泄漏会发生危险。
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有少量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9O2==4CO2+2SO2+6H2O,则乙硫醇(X)的化学式为()A.C2H3SH B.CH3SH C、C2H5SH D.C2H5OH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A、27:32:102B、27:24:13C、4:3:2D、108:96:204 3.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
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含有的元素无法判断4.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4:19 B.3:5 C.1:3 D.2:175.使25g甲物质与5g乙物质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g甲和11g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式量分别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B、C、D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A+B==C+D B.A+2B====2C+DC.2A+B===2C+D D.2A+B====C+2D6.在化学方程式a C2H5OH+b O 点燃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 )A.a+b=m+n B.a=2m C.a+2b=2m+n D.n=2b7.已知反应X2+3Y2=2Z,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A .Z 的化学式为XY 3B .若ag X 2与b g Y 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a+b)g ZC .若X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Y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3b)D .若ag X 2完全反应生成bg Z ,则同时消耗 (b-a)g Y 28.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 3N 2),由此可推知,12g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 ) A .等于20 g B .小于20 g C .大于20 g D .无法确定 9.将ag CuCO 3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uCO 3CuO+CO 2↑,CuCO 3完全分解后,质量减少了bg ,残余物再跟cg 的木炭混合加热,恰好完全反应(C+2CuO 2Cu+CO 2↑),产生dg 的CO 2。
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中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化学计算以及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中考化学上下册的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3. 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二、化学变化与平衡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从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系数等。
3.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表示一定数量的粒子。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涉及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计算。
3.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表示为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四、化学实验操作1. 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清洗、溶液的配制、滴定等。
2. 安全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防火、防毒、防腐蚀等。
3. 常见实验:如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沉淀反应实验等。
五、化学与生活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2. 环境化学: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及其化学处理方法。
六、化学与能源1.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化学组成和应用。
2.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化学原理。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化学上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科学素养。
中考化学(沪教版)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化学(沪教版)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案及练习一、复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防爆等安全知识。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知道煤和石油是混合物,了解煤和石油加工的产物,认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关系。
5、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回顾1、燃烧是一种、、的化学反应。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是①;②;③,2、灭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的各物质等于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都没有改变。
另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分子数目。
4、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①;②。
5、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是, , 。
化石燃料中被人类成为工业的粮食是,被成为工业的血液的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三、知识导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
四、巩固练习1、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3、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4、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总结了____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该学科的各个章节的重点概述。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方法。
重点掌握原子的结构、元素的定义与分类、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以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本章重点介绍了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其中,重点掌握蒸馏、结晶、过滤、沉淀、脱色、蒸发和萃取等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溶液与溶解本章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溶解的过程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计算。
重点掌握溶解度、饱和溶液、稀溶液和浓溶液的概念。
此外,还要掌握溶解过程中的因素和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第四章:酸、碱和盐本章重点介绍了酸、碱和盐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实验方法。
重点掌握酸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概念,了解酸碱中的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同时,还要掌握酸碱中的pH值的计算和酸碱中的化学方程式。
第五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本章重点介绍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的实验方法。
要掌握金属的常见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熔点和沸点等,并能了解金属元素的常见用途。
对于非金属元素,要掌握非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和常见的实验方法,并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第六章:氧气和氧化还原本章重点介绍了氧气和氧化还原的概念和性质。
要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性质和用途,并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此外,还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验方法和应用。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特点和分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方程的构造。
同时,还要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量的关系和平衡方程的简化计算方法。
第八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本章重点介绍了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要了解化学能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并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此外,还要掌握酶催化作用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中考化学九年级复习九年级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核心知识点总结1、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内容说明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燃烧定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化学反应灭火实例灭火方法分析灭火原理油锅着火可用锅盖使可燃物与空盖灭气隔离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纸箱着火可用水浇降温,使可燃物物质隔离灭与空气隔离灭火原理2、隔绝空气或氧气森林着火可将大火清除可燃物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蔓延前方下的树木砍掉图书档案用二氧化隔绝空气,降低着火碳灭火温度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燃烧条件3、达到着火点2、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3、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点燃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4、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 、配平 b 、条件 c 、箭号 )(3)含义:以 2H 2+O 2 2H 2O 为例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个水分子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课时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燃烧与灭火是中考的常考内容,分值在0.5~2.5分,主要考燃烧、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安全知识,常以选择题或探究题的题型考查,预计2018年中考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的可能性很大,分值有1~3分。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燃烧与灭火
1.燃烧
(1)定义:一种__发光__、__发热__的剧烈的__化学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 可燃性 ;
②可燃物与 空气 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
(即可燃物的 着火点 )
三者缺一不可
(3)实验突破: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实验装置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4P +5O 2=====点燃
2P 2O 5__。
②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a .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点。
b .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同时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探究其是否能够燃烧(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外一个条件)。
③实验设计
④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__与空气(或氧气)__接触、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三者缺一不可。
⑤实验装置的改进
⑥实验结论的拓展
通过该实验还可说明铜具有导热性,对装置加以改进还可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与灭火原理结合起来。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