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整治区土壤培肥与应用要点分析

合集下载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有机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其目的是增加土壤和农产品的健康、品质和生命力。

土壤培肥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通过土壤培肥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改善微生物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本文将从有机农业的思想基础、土壤质量评价、土壤培肥技术三个方面分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一、有机农业思想基础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以生态理念为指导,采用有机肥料和绿色保护剂等自然材料,利用生物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科学知识,实行可持续性的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的核心是“生态平衡”,即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实现平衡发展。

有机农业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高品质、高效益等特点。

二、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是有机农业种植的重要基础,因此评价土壤质量非常重要。

常用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有土壤有机质、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等。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养分来源,可以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固定无机养分、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通气性等。

土壤酸碱度可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一般而言,土壤酸性较弱(PH值在6-7之间)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土壤肥力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三、土壤培肥技术土壤培肥技术是有机农业种植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的制作与施用、绿肥的种植与利用、土壤微生物调节等技术。

有机肥料是有机农业中最重要的肥料之一,有机肥包括动、植物残渣、粪便、油饼等各种有机物,通过堆肥、腐熟等工艺制成。

与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够提高土壤质量、改善菌群等。

但有机肥料的施用必须慎重,因为它含有多种元素,缺点是营养不均衡,因此需要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施用。

绿肥是指在农作物间及休耕期间,利用一些省时、省力的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提高土壤肥力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绿肥还可以遏制土壤侵蚀、减轻病虫害、减少肥料运输和施用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等。

浅析土壤肥料在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土壤肥料在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土壤肥料在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肥料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在土壤肥料在农田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我们需要对土壤肥料在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分析1. 土壤酸化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土壤中的pH值逐渐偏低,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降低土壤中的有效铁、锌、钼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过量施用氯化钾、硫酸钾等化肥,或者过量灌溉,都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盐碱土地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作物绝收。

3. 土壤有机质流失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和大面积翻耕会导致土壤有机质流失,降低土地的肥力。

这种情况对于传统耕作地区尤为突出,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浪费。

4. 对化肥过度依赖许多农民过度依赖化肥,忽视有机肥料的施用,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减少,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二、对策建议1. 调整施肥策略农民在施肥时应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和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应推广“有机肥化、化肥有机”的施肥模式,提倡农民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进行堆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的肥力。

合理施用磷肥、钾肥,减少氮、磷、钾的农药残留对土壤的污染。

2. 选用合适的肥料应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化肥品种,避免过量施用氯化钾等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肥料。

在选择化肥时,应尽量选择掺有微量元素的全营养型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加强农作物轮作农民应在农田管理中加强农作物的轮作,减少单一作物种植的现象,避免土壤中养分的单一枯竭。

轮作农作物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农作物减产的风险。

4. 提倡有机农业在农田利用中,应大力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在农田管理中采用生态农业的理念,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

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土壤地力的培肥措施是指通过合理的施肥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地力是指土壤具有保持生产水平的能力,包括土壤肥力和耕作性能等方面。

因此,培肥措施主要是从土壤肥力方面入手,通过补充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来提高土壤地力。

一、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改善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持水性。

有机肥料可以来自农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二、合理施用化肥化肥是迅速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化肥根据其提供的养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以及土壤当前的养分含量,可以选择合适的化肥类型和施肥量进行施肥。

化肥的施用可以根据氮、磷、钾的比例来进行配比,以满足农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

同时,也要注意化肥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换新鲜的化肥。

三、中耕松土中耕松土是通过翻耕、松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提高土壤透水性和保肥性,提高土壤水、肥的利用效率。

常见的中耕松土措施包括翻松耙、农机深翻等。

中耕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四、保持土壤水分保持土壤水分是保持良好地力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常见的保持水分的方式包括覆膜栽培、施用保湿剂、适时的灌溉等。

合理的水分管理有助于提高作物对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五、轮作休闲轮作休闲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通过不同植物的交替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和土壤的连作障碍,同时也促进土壤中肥料的合理利用。

轮作休闲可以改善土壤中的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来保持土壤的肥力,例如种植豆类、油菜等绿肥作物。

六、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低,但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有机农业种植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有机农业以其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健康食品的特点,备受消费者和农民的青睐。

而土壤培肥是有机农业种植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对保持土壤生态平衡,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进行分析。

一、有机肥的种类及应用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核心是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包括动物粪便、秸秆、厩肥等,这些都是来源于天然的有机物质,不含化学合成物质。

有机肥通过提供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活动,改善土壤属性,提高土壤保肥保墒能力。

不同的有机肥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使用方法,农民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作物品种、生长期、土壤状况等因素进行选择。

1. 动物粪便动物粪便是有机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

不同的动物粪便对土壤养分的供应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有所差异,例如猪粪和鸡粪含氮较多,对提高土壤肥力有较好效果;奶牛粪便和马粪便则较适宜于改善土壤结构。

动物粪便通常需要经过发酵处理后才能使用,发酵后的动物粪肥质地松软,颜色褐黄,无异味,能够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伤害,提高养分利用率。

2. 秸秆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残留的植物茎秆,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之一。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经过腐熟后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机质,并且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在使用过程中,秸秆需要经过切碎和腐熟处理后,再与土壤混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改良土壤和提供养分的作用。

3. 厩肥厩肥是指畜禽的粪便和稻草混合发酵后的有机肥料,其具有养分含量较高和腐熟度较好的特点。

厩肥中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使用厩肥需要注意控制其施用量,以免因养分过高导致土壤污染。

二、有机肥的施用原则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不仅仅是要选择适宜的有机肥,还需要合理施用,以达到最佳的肥效。

农田土壤的养分供给与施肥技术

农田土壤的养分供给与施肥技术

农田土壤的养分供给与施肥技术农田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而养分供给与施肥技术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农田土壤中养分的来源和损失机制,以及有效的施肥技术,以帮助农民实现农田土壤的充分养分供给。

一、养分的来源与损失农田土壤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活动等。

其中,化肥是农民常用的养分补充方式,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元素。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可以提供有机氮、有机磷等养分。

微生物活动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养分元素,丰富土壤养分含量。

然而,农田土壤中的养分也存在损失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渗漏淋溶: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养分元素随着水分一起渗漏,被冲刷到地下水中,导致养分损失;2. 氮硝化损失:农田土壤中的硝态氮容易被微生物氧化成气态氮,从而揮发失去;3. 磷固定损失:农田土壤中的磷会与土壤颗粒结合,形成难溶性的固定态磷,无法被农作物吸收利用;4. 钾流失:农田土壤中的钾在水分循环过程中容易随水分流失。

二、施肥技术为了保持农田土壤中充足的养分供给,农民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施肥技术:1.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合理调整化肥的种类和用量,减少氮磷钾营养元素的过量施用,以达到减少养分损失的目的。

同时,结合土壤养分检测技术,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准确测定和施肥;2.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养分保持能力,与化肥结合施用,可提高施肥效果。

农民可通过合理调配有机肥和化肥的比例,对土壤进行适度改良;3. 秸秆还田技术:将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到地里,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团粒结构,还可以减少农作物养分的流失;4.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微生物肥料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提高养分的有效性。

农民可以适量添加微生物肥料,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养分转化效率。

三、养分供给与施肥技术的重要性养分供给与施肥技术对于农田土壤的肥力维持和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栽培技术土壤改良和肥料使用

栽培技术土壤改良和肥料使用

栽培技术土壤改良和肥料使用一、引言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了土壤改良和肥料使用。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而肥料则是提供给植物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

本文将就土壤改良和肥料使用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栽培技术。

二、土壤改良1.土壤改良的重要性良好的土壤质量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土壤存在着酸碱度不平衡、贫瘠、缺乏有机质等问题。

因此,进行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质量的关键步骤。

2.改良土壤的方法(1)添加有机质:有机质的添加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常见的有机质来源包括堆肥、腐熟的农作物秸秆等。

(2)施加石灰:石灰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根据土壤酸碱度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石灰进行施用。

(3)土壤深翻松土:通过深翻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肥料的基本知识1.肥料的分类肥料可以根据其提供的养分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肥料类型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

不同类型的肥料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

2.肥料的施用原则(1)合理选用: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养分状况,选用合适的肥料进行施用。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养分需求,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

(2)适量施用:肥料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过量施肥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3)合理施肥时机:合理的施肥时机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通常情况下,应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进行施肥。

四、土壤改良和肥料使用的案例分析以某地区小麦生产为例,该地区土壤酸性较高,有机质含量偏低。

通过添加石灰和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并选择适量的氮磷钾肥料进行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五、总结栽培技术中的土壤改良和肥料使用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添加有机质、施加石灰和进行土壤深翻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同时,合理选用、适量施用和合理施肥时机的肥料使用,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土壤肥料农田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土壤肥料农田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一、农产品生产中土壤肥料的使用意义农产品的好坏不仅被农产品本身的品种所影响,一些自然因素,特别是土壤和肥料因素也是十分关键的,但由于每个国家不同地区土壤环境不尽相同,土壤中包含的微量元素也存在一定差异,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土壤施肥量的不同,农产品品质也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来看土壤肥料对农产品生产效益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土壤对农产品的作用众所周知,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土壤中所富含的各种微量元素,比如氮、磷、钾,帮助农作物吸取养分、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基本物质,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农产品更好的成长。

越是微元素含量高的土壤,对农作物的效果越好。

土壤是农产品最为固定的生存条件,没有了土壤,农产品也就是没有立足的环境,就根本没有成长的环境了,由此可见,土壤对于农作物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2、肥料对农产品的作用肥料也是有很多的种类,大体上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无机肥主要是指不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其中最常见就是氮肥,它对农作物的花期调节和防虫害都是有很好的效果,它可以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进行合成;钾肥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更好的提升农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淀粉、糖的含量。

有机肥则是指含碳的肥料,它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激活土壤里的微生物,从而提高土壤质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需求,加快养分的吸收,据调查肥料相对于土壤而言,就是软条件,在提升农作物软实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土壤肥料农田利用问题的基本概述1、农作物施肥过度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有方法的,对于现在农作物土壤施肥的措施情况,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都是有量的要求的。

并不是多就是好的,过多的施肥量也是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负担,但是施肥量过低,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是无多大的效果。

不同的农作物对施肥量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肥料的品种也是导致了肥料的效力不同,所以在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前,充分的了解肥料的属性和效力,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改良培肥农田土壤 提高作物产量

改良培肥农田土壤 提高作物产量

改良培肥农田土壤提高作物产量为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对平整农田进行改良培肥是非常关键的,平整农田将农田表土层(称为耕作层)的熟化土壤推走或破坏,使其平整农田的表面土壤板结,养分缺乏,水、肥、气、热失衡,严重影响农田作物生长,三到五年都难以恢复。

因此,小编特为大家推出以下方法:一、深耕深松,改善土壤环境。

深耕深松就是用旋耕机械深翻土壤,是培肥地力的基础措施。

深耕深松一是促进土壤疏松绵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活土厚度,使土壤固相、液相、气相比例适当,紧密度适中,适应农作物生长发育。

二是促进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增强土壤的透水、透气功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芽种床或苗床,促进农作物发芽出苗。

三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养分的矿化,增加土壤速效养分。

四是掩埋田间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或残茬上的病虫害等。

深耕深松时,要配合施有机肥,深耕深度20-25厘米为宜,如一次翻耕达不到深度或土块不细碎,需再翻耕一次,确保深耕深松质量和效果。

二、施用农家肥,快速改土增肥。

农家肥是一种原料广、数量大、养分全的有机肥,改土培肥速度快、效果好。

“地靠粪养、苗靠粪长”的谚语就反映了农家肥对土壤和作物的重要性。

一般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杆只有经过堆沤发酵才能作为农家肥施用,因其在发酵腐烂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并且带有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这些都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杆最好通过沼气池发酵,做到一物多用。

没有沼气池可用粪便池发酵和堆沤发酵。

根据原料情况,以粪便为主的农家肥667m2施用1000-1500Kg;以秸杆为主的农家肥,667m2施用1500-2000Kg。

在农家肥不足的地方,可选择商品有机肥。

商品有机肥是通过浓缩、配方的农家肥,比普通的农家肥更好。

三、秸杆还田,改良培肥土壤。

秸杆还田是传统的改土培肥有效措施之一,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原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孔隙度,调节土壤水分,改土培肥效果明显。

农田生产的土壤改良与养分管理

农田生产的土壤改良与养分管理

农田生产的土壤改良与养分管理农田生产中的土壤改良和养分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土壤改良和养分管理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和养分管理技术。

一、有机肥的应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机肥来源广泛,包括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腐熟堆肥等。

有机肥的应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有机肥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养分的有效利用率。

二、矿质肥料的合理施用矿质肥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它们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合理的矿质肥料施用可以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计划。

同时,还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养分流失。

三、绿肥的种植绿肥是指一些能够固定氮、改善土壤结构的植物。

绿肥的种植可以提供土壤所需的营养元素,减少施肥量,改良土壤质地。

例如,豆科植物如大豆、菜豆等有很高的氮固定能力,可以在秋、冬季节种植,春季进行翻耕,释放出的氮能够为后续作物提供养分。

种植绿肥还能够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

四、轮作和间作轮作和间作是有效利用土壤养分的方法之一。

轮作是在不同季节或不同地块上种植不同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避免单一作物对某种营养元素的过度利用。

间作是在同一季节或同一地块上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通过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循环。

五、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管理对土壤的改良和养分管理至关重要。

过度或不足的灌溉都会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

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水分过多,引发土壤盐碱化;不足灌溉会导致土壤干燥,限制作物生长。

因此,要合理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浪费水资源,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六、土壤保护措施土壤保护是土壤改良和养分管理的基础。

农田生产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避免土壤侵蚀和退化。

例如,合理的耕作方式,避免频繁翻耕;植物残体的积累和利用,保持土壤有机质水平;合理利用农膜和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于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基本原理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增施有机肥料、保护土壤微生物和提高土壤肥力三个方面。

1.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指由动植物及其残体、粪肥、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和城市生活垃圾等通过发酵、堆肥等工艺处理后形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稳定、对土壤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肥保湿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生长,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环境有积极影响。

2. 保护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对土壤养分的循环、有机质的分解、土壤通气透水和植物的生长发育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要重视保护土壤微生物,保持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提高土壤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

3. 提高土壤肥力有机农业土壤培肥还要重视提高土壤肥力,包括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的湿度、通气性和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并且确保土壤对农作物的供肥供水效果。

在有机农业土壤培肥中,需要合理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包括稻草、生猪粪、鸡粪、牛粪、羊粪、绿肥等,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类型进行合理配置使用,充分发挥有机肥料的优势和作用。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包括控制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根据土壤肥力和农作物需肥量进行合理施用,避免施肥不均匀、施肥过量等现象,保证有机肥料的肥效,并且要注意控制土壤酸碱度和盐碱度的变化。

农田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案例

农田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案例

农田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案例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壤质量的改良与提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田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田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以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是指由动植物的残体、排泄物经过堆肥、腐熟等过程后形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和土壤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性和肥力。

有机肥料的应用案例有很多,如在某农田中使用咖啡渣进行施肥,既能改善土壤质量,又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绿肥的种植绿肥是指一些快速生长的草本植物,种植在农田中,可以保护土壤、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肥力。

常用的绿肥植物有苜蓿、红豆草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轮作绿肥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侵蚀,并且可以提供丰富的氮源和其他养分。

在某农田中种植了红豆草作为绿肥,结果显示,红豆草的根系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进而改善了农田的土壤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3. 灌溉管理农田的灌溉管理对土壤的水分状况、结构和养分含量有重要影响。

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减轻盐碱化等问题,从而改善土壤质量。

以滴灌技术为例,该技术通过管道将水滴定量地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避免了农田面源性污染。

在某农田中引入滴灌技术后,土壤盐碱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农作物生长旺盛,产量显著提高。

4. 理化方法改良土壤除了利用有机肥料和绿肥种植外,理化方法也可以用于改良农田土壤。

例如,利用空心针进行土壤打砂,可以改善重黏土农田的排水条件,增强土壤的透水性。

同时,利用土壤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某农田中实施了土壤打砂和酸性土壤石灰改良的措施,结果显示土壤排水条件得到改善,并且酸性土壤变得中性,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农业种植中土壤培肥的意义及主要方式深入分析

农业种植中土壤培肥的意义及主要方式深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8071.2024.03.041土肥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能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长期使用化肥不仅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甚至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为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各项土壤问题,种植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应用生物代谢培肥、生物培肥、矿物培肥、有机培肥等方式,降低土壤有害物质的残留,帮助土壤恢复自身综合质量与功能。

通过合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培肥、酸性土壤培肥等技术,合理优化种植模式,帮助种植人员实现增产增收。

1农业种植中土壤培肥的意义现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倡导低碳减排的战略目标,并且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生活,对于农业种植活动的绿色化、有机化产生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种植技术,通过土壤培肥来有效降低土壤破坏程度,从根本上实现绿色、环保发展。

种植人员通过改变土壤结构,不仅满足了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利用培肥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切实强化土壤肥力,作为农业种植的核心因素,有效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农业种植活动的开展需要参考多方面因素,其中,对土壤实施培肥,可以确保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综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科学使用有机肥,在充分代替化肥的基础上,可以切实降低化肥的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影响人们的健康,有效增强农产品食用的绿色性、安全性。

在增强农产品商品功能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进一步种植无污染的优质产品。

2农业种植中土壤培肥的主要方式2.1生物代谢培肥生物代谢培肥主要是家畜、人、动物的粪便,属于农家肥,在经过特殊手段对其沤制之后,能够为土壤补充大量的有机质,与其他肥料相比,具有极高的营养水平。

在施肥期间,由于肥料制作的特性,可能会产生特殊的气味,并且农作物在生长期间无法直接吸收肥料中的营养。

对此,需要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在其充分分解之后,可以强化农作物的吸收能力,具有持久性、稳定性的施肥优势。

农田生产中的土壤肥力保护与恢复

农田生产中的土壤肥力保护与恢复

农田生产中的土壤肥力保护与恢复农田土壤肥力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农田土壤肥力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和恢复农田土壤肥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一、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农田土壤肥力的基础,它涉及到肥料的选择、施用方法和施用量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农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比如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搭配使用。

其次,施用肥料时要注意施肥方法,要确保肥料充分接触土壤,减少营养元素的损失。

最后,施肥量的确定要根据作物栽培周期和土壤的肥力水平来决定,既要满足作物的需求,又要避免浪费和污染。

二、轮作休耕轮作休耕是一种有效的土壤肥力保护和恢复措施。

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可以改变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菌群结构,减少土壤中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同时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

轮作休耕还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风险。

三、有机物回收利用农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可以通过回收利用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

有机物回收利用可以采用堆肥、沼气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再次投入到农田中。

同时,有机物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四、绿色耕作技术绿色耕作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农业生产流程来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

绿色耕作技术包括精细施肥、机械化作业、有机农业等,这些技术能够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此外,绿色耕作技术还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五、防治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壤肥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土壤侵蚀,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建设沟渠、合理布置农田等。

植树造林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侵蚀的风险;建设沟渠能够收集和排除多余的水分,避免农田积水和养分流失;合理布置农田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的程度,维护土壤的肥力。

农田土壤肥力管理与调理

农田土壤肥力管理与调理

农田土壤肥力管理与调理农田土壤肥力管理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而土壤的肥力则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调理土壤肥力,对于提高农田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有机质管理、养分供应、土壤酸碱度调节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

有机质管理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养分来源,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田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和微生物等有机物的降解。

因此,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重有机质的积累和维持。

一方面,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秸秆和绿肥等,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注意保护土壤表层,避免土壤侵蚀和淋溶,减少有机质的流失。

有机质的合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促进农作物生长。

养分供应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植物需要的主要养分。

为了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农民需要及时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养分补给。

一方面,通过化肥的施用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作物轮作、间作和套种等方式,调节土壤中不同养分的含量,达到养分供给的平衡。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农田土壤的养分水平,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土壤酸碱度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是指土壤中溶液的pH值,对农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农民需要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确保土壤中的养分能够被植物充分利用。

一方面,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或石灰石粉等碱性物质,来中和过酸的土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施用硫酸铁或硫酸铜等酸性物质,来中和过碱的土壤。

合理调节土壤酸碱度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病虫害防治农田土壤中的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而土壤肥力的管理与调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中饱和的养分和适宜的水分条件会使作物生长茂盛,同时也容易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是指利用有机材料,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保持土壤肥力和改善农作物品质的一种方法。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业产值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下将从施肥原则、有机肥料的应用和土壤改良技术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施肥原则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核心。

合理施肥包括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品种以及施肥方法。

在有机农业中,通常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有机肥料中含有机质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而化肥则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2. 循环施肥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注重循环利用资源,提倡“循环经济”理念。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废弃植物等有机材料都可以制成有机肥料,通过堆肥、腐熟等工艺,再施入土壤中,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3. 生物有机肥料与矿物质有机肥料结合在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中,生物有机肥料和矿物质有机肥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生物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的粪便和废弃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矿物质有机肥料则主要来源于矿石、矿渣等,富含矿物质元素,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结合两者的优势,可以实现更好的施肥效果。

二、有机肥料的应用1. 秸秆堆肥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有机原料,可以通过堆肥的方法制成有机肥料。

秸秆堆肥能够有效地分解有机物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2. 畜禽粪便堆肥畜禽粪便是农村养殖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经过腐熟处理后可以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

畜禽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经过堆肥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3. 废弃植物堆肥在有机农业中,废弃植物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原料。

农田健康土壤修复与肥料利用技术

农田健康土壤修复与肥料利用技术

农田健康土壤修复与肥料利用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也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壤质量逐渐受到关注,而土壤修复和肥料利用技术的研究则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田健康土壤修复与肥料利用技术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农田土壤健康状况分析农田土壤健康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过度施肥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农田土壤健康状况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变化反映了土壤健康状况的变化,因此,及时评估和分析农田土壤健康状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二、农田土壤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来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

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或植物,促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改善土壤环境,从而实现土壤修复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势,逐渐成为农田土壤修复的重要手段。

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或利用化学反应来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

常用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添加石灰、氧化剂、还原剂等物质,以促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转化和稳定,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态。

化学修复技术通常具有快速、可控性强等特点,适合于应急情况下的土壤修复工作。

三、肥料利用技术1. 有机肥料利用技术有机肥料是利用动植物的排泄物、秸秆等有机物质制成的肥料,具有植物营养全面、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

有机肥料利用技术包括有机肥的制备、施用时机、施用量等方面的问题,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农作物产量。

2. 矿物肥料利用技术矿物肥料是从矿石等无机物质中提取得到的肥料,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适用于迅速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矿物肥料利用技术包括施用方式、施用量、施用时间等方面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利用矿物肥料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农田管理中的土壤改良与肥料管理

农田管理中的土壤改良与肥料管理

农田管理中的土壤改良与肥料管理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农田管理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田管理中,土壤改良和肥料管理是两个关键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农田管理中的土壤改良和肥料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土壤改良1.土壤质量评估了解土壤的基本情况对于制定土壤改良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可以确定土壤的质地、结构、养分含量和pH值等关键参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土壤取样分析以及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水分保持能力。

2.有机质添加有机质是改善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它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并改善土壤结构。

将有机质添加到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常用的有机质添加物包括农业废弃物、堆肥和有机肥料。

3.土壤通气性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如果土壤通气性差,根部氧气供应不足,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通过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可以增加根部的氧气供应。

常用的方法包括翻耕、增加有机质和使用排水系统等。

二、肥料管理1.养分需求分析了解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肥料管理计划的前提。

通过进行土壤测试和作物营养诊断,可以确定农作物的养分缺乏情况,并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的要求,科学施肥。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根据养分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并遵守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3.有机肥料的利用有机肥料是一种天然的肥料来源,它可以提供全面的养分,并且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保持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机肥料的利用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常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沼液和腐熟有机物等。

4.肥料施用技术科学合理的肥料施用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并减少养分的损失。

常用的施肥技术包括基础施肥、追肥、覆盖施肥和定向施肥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提供适量的养分。

农田土壤肥料使用

农田土壤肥料使用

农田土壤肥料使用农田土壤肥料使用规范一、引言农田土壤肥料使用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田环境、保护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农田土壤肥料使用,本文将从施肥原则、施肥技术和施肥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施肥原则1. 循证施肥原则循证施肥原则是指根据土壤属性和作物需求进行精确施肥,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农作物养分需求进行精准施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2. 差异化施肥原则差异化施肥原则是指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和生长期差异,进行差异化施肥,如种植花卉、果树等需求高磷肥料,而种植水稻、小麦等需求高氮肥料。

3. 循环利用原则循环利用原则是指利用农田内有机肥料和作物秸秆等农作物副产品进行有机肥料的制备和使用,减少对化肥的依赖,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三、施肥技术1. 施肥时间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合理确定施肥时间。

一般来说,全面氮肥施用应在作物生长初期进行,磷、钾肥的施用时间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的需要确定。

2. 施肥剂量施肥剂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确定。

通过土壤分析等手段,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导致产量损失。

3. 施肥方法针对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采用合适的施肥方法,如穴施、线施、平面追肥等。

四、施肥管理1. 施肥记录农田施肥记录是评估和调整施肥效果的重要依据,农民应当对施肥时间、剂量、方法进行详细记录,并对不同作物的施肥效果进行评估。

2. 施肥技术培训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施肥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科学施肥的认识和技能,帮助其合理选择和使用肥料,掌握施肥要点和技术。

3. 施肥推荐制度建立科学的施肥推荐体系,为农民提供科学施肥的建议和指导,根据当地土壤类型、作物种植结构和肥料种类等因素,制定具体的施肥推荐方案。

五、结语农田土壤肥料使用规范对于提高农田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循证施肥原则、差异化施肥原则和循环利用原则,掌握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分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是指利用有机肥、绿肥、生物肥、微生物肥和土壤改良剂等有机资源,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的结构、肥力、质量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介绍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中土壤有机质是维持土壤肥力的基础。

通过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改善土壤和营养物质的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使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增加,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保水能力和肥力。

1.应用有机肥有机肥是指在农田中添加的源于动植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基础肥料和特种肥料。

例如,锯末、木屑、废弃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厕所粪便等,都是有机肥的种类。

有机肥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改良有着很大作用。

有机肥在施用过程中,可以逐渐释放养分,持续作用,对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绿肥是种植在农田间作区域内,以把氮素固定在土壤中、改良土壤物理性质、保持水源和保护生态平衡为作用目的的牧草或禾草种植。

绿肥有很多种类,例如:菜籽、豌豆、燕麦等。

绿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保持土壤水分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3.应用生物肥生物肥是指含有不同菌种的肥料,可以通过生物分解和生物转化将废弃的农作物或废渣转化成有用的肥料。

生物肥含有丰厚的微生物菌群,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促进土壤肥力的积累。

此外,生物肥富含优良细菌和酵母,还能提高土壤的通风性,以及增加土壤需要的水分和保护作物生长。

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是通过加强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繁殖,降低土壤中病菌的含量,以及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质量和生态水平。

1.增加土壤腐殖酸物质土壤腐殖酸物质是指酸性的高分子有机物质,其分子量和结构复杂,具备吸附能力和稳定的特点。

腐殖酸物质对于土壤的改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对植物的供应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整治区土壤培肥与应用要点分析
作者:叶美强魏梅枚邹岳威刁建华邹文芳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2期
[摘要] 生物虽是农业的核心,食物主要由农作物提供。

然而,一切生物都必须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

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培育农田地力就是围绕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针对农田地力状况,分析制约因子,突出关键措施,综合应用土壤培肥改良的先进适用技术,创造肥沃、健康、安全的农田土壤环境。

[关键词]农田整治区土壤培肥应用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6-0160-02农田土壤主要指旱田土壤和水田土壤等非设施农业土壤。

农田土壤由于长期受人为耕作因素的影响,其土壤形成规律已被打破,特别是水田土壤已发育为水稻土或接近水稻土,生产性状和肥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制约,因此,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便取决于人们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的培肥与改良[1]。

一、农田培肥和环境治理净化的重要性
农田整治区环境的具体内涵,一是生物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耕地的面积。

农作物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生物生产量的多少。

美国等许多国家,由于人口较少,人均占有耕地约0.5-
2hm2,生物生产量的供给就比较宽松。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占有耕地仅0.10hm2左右,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这种比例还在缩小,食物供给必然紧迫。

另一是供生物生长的土壤质量,它反映了持续增长的潜力。

肥力高而无障碍因素的土壤,产量比低肥力土壤可以高50%-100%,或者更大[2]。

由于地力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立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多途径培肥农田的技术体系,是农作制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所谓多途径农田培肥技术体系是:以地力动态平衡为基础,在建立良好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同时,以人工施肥为核心,通过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工程的、防护的措施构成多维养地,全面调控地力的技术体系。

实施全方位、多途径培肥,尽可能使更多的物质和能量纳入到农田生态系统中来,是现代多维用地、高产出、高功能的种植制度的需要。

途径多了,即使某些培肥措施暂时削弱或中断,地力变化也能较稳定,而且各途径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综合利用,避免单一途径的不足或弊端。

二、农田整治区土壤培肥存在的问题
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农田由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共同管理。

国土部门主要负责标准农田的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以及制定相关政策,促使权属单位对后续基础设施的管理及保护;农业
部门主要负责对农田进行培肥管理及技术指导,对部分标准农田进行地力动态监测,同时对建设占用标准农田实施监管。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呈现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门衔接不顺。

部分县(市、区)国土部门在标准农田建设后移交不及时或资料不全,使农业部门无法对标准农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管理。

二是重建轻养。

国土部门大都只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准农田地力质量提升投入不够,而农业部门又没有专项经费对其质量和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维护,部分标准农田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又无专项维修经费,加上人为偷盗破坏,原建的“三面光”排灌渠道、机耕道路、泵站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已经影响到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是农业部门大多经费匮乏,未能正常开展对标准农田的地力动态监测[3]。

通过对典型农户、典型标准农田调查发现,农民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坚持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坚持大中微量元素相结合等科学种田的意识在逐步形成,特别是近几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推广项目以来,多数农民树立了因土因作物施肥的观念。

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农户养地培肥的观念较为薄弱。

由于流转土地较多,所有者和耕种者分离,部分外来农户存在短期掠夺性种植行为;而大多数种粮散户不以土地为主要经济来源,种好种坏无所谓,更不会从长计议培肥地力。

二是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不高。

全市种植户科技素质总体上仍然偏低,对新技术接受较慢,习惯于沿用相同的种植模式或种植同一作物,盲目施肥、过量偏施化肥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次生盐渍化和中微量元素缺乏等症状。

三是深耕少,耕作层厚度下降。

由于长期采用机械耕作或实行免耕直播制度,耕层厚度有变薄的趋势,部分区域由于花木营销甚至带走耕作层土壤。

三、农田整治区土壤培肥与应用要点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田的土壤特点,也应有所侧重,有主有次。

概括地说,全方位、多途径培肥农田的技术体系主要由生物途径、化学途径、物理途径和防护途径等4个方面组成。

1.生物途径
借助于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生物固氮作用增加的氮素营养,连同家畜粪便含有的营养物质投入农田,能显著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等营养物质,这种生物培肥的方式,是地力培肥的基本途径。

如种植豆科作物、绿肥牧草,合理轮作,施用厩肥、堆肥、菌肥,秸秆还田,造林种草。

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表现为:①生物固氮;②增加有机质;③添加土壤营养物质;④固土保水;⑤改良土壤理化性状;⑥生物排水和消除盐碱等[4]。

现阶段我国农田生物养地主要依靠农户日常积攒人粪尿和家畜厩肥,受制于畜牧业生产规模,今后大量增施农家肥料的潜力有限。

然而,全国每年作物生产中产出的作物秸秆总量高达7-8亿t,除了作为家畜粗饲料、农户生活燃料等方式利用外,还有相当数量秸秆没有被合理利用,在田间被直接焚烧或丢弃在村庄和田间道路之旁,不仅浪费了秸秆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而且还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卫生状况恶化。

禾本科作物秸秆中含有机质80%左右,含氮素0.4%-0.6%,含磷素0.13%-0.27%,含钾素1.0%-2.0%,秸秆直接还田一直是国内外普
遍重视的生物养地措施之一。

但作物秸秆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需要经过40—80d以上才能腐烂分解,在北方干旱低温环境下所需时间更长。

在我国多熟种植制度下,秸秆直接还田后残留表层土壤,并且腐解时微生物大量吸收土壤中有效氮磷,不利于后茬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近年来生产上秸秆还田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并不是很大。

所以,今后需要加强秸秆还田方式、时间、机具等技术的研究,促进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推广。

此外,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扩种饲料、饲草作物,实行粮草轮作,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对于培肥地力、稳定农业生态系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应予强化的途径。

2.化学途径
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土壤改良剂,强化农田物质循环,增进地力,是现代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培肥地力的重要标志。

化肥施用水平与产量水平密切相关,据估计,世界粮食增产额中约有50%靠的是化肥。

在增产的同时,化肥还能钉效地保持土壤中的氮、磷、钾、钙等的平衡,促进碳循环,应该指出的足:①化肥的施用量应服从施肥的经济原则,避免出现“报酬递减”现象;②化肥的施用必须体现因土壤、因作物制宜,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原则;③在强化无机投入的同时,应注重有机培肥,坚持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化肥的肥效快,但后效短、养分单一,有机肥的肥效慢,但后效长、养分全面,含有微量元素,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能够持续均衡地全面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5]。

3.物理途径
借助于土壤耕作、灌溉与排水、农田基本建设等农业措施,改善耕层构造,协调耕层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矛盾,改善肥力条件,促进肥力因素有效化,控制地力非目标性消耗,为农田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4.防护途径
建立综合的农田防护体系,控制因水蚀、风蚀和草害导致农田肥力因素的非目标性输出。

对此,通过基本农田建设,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实施保护耕作、保护种植、防治农田草害等措施,将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维护农田地力不致损耗。

结论
总之,地力监测是人们认识土壤、利用土壤、培肥土壤的窗口。

开展地力监测是改良土壤、强化耕地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和提高地力,指导当
前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也是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应斌,杨庆媛. 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 农业工程学报,2014,01:175-182.
[2]张勇,汪应宏,陈发奎.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工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6:703-707.
[3]张权峰,王益权,赵晓进,胡明,景小丽. 关中东部地区农田土壤养分演化趋势——以临渭区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02:78-83.
[4]景新超,梁勇,李希灿,高明秀. 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水土重构技术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3,04:66-71.
[5]米刚,姜宇,刘晓莉,孙景玲. 暗棕壤培肥沟技术改土效果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3,02:122-124.
作者简介:叶美强(1973-),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