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5张PPT)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95521827284b73f3425024.png)
神武器。
武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
士 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
道 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
精 勇于战斗。
神
本课小结
统治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古 代
大 时间、人物: 646年开始,孝德天皇
化 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日
新 经济上: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授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 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 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的 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 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 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 是学习中国的吗?
室生寺五重塔
日本仿唐建筑
六七世纪时, 日本社会发生了 什么变化?
社会矛盾十分 尖锐,统治阶 级内杠,下层 民众反抗。
那时的中国什么样子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
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 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 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 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 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
中国唐朝的相扑俑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
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 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 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 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 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 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 本》
日本武士道
武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 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 兴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 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acc1e24028915f804dc2b2.png)
大
化 改
中 臣 镰 足
孝 德 天 皇
新
内容: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 局势的稳定。
②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 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 不能买卖;c.统一赋税。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就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 不会出现部民起义那样的动乱,从而 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稳固了统治根基。
按照不同功劳、职 位、地位等把土地 分给所有国民收租
为了刺激大家积极性天皇 改变了想法,日本土地私 有化开始
10世纪左右经过100多年土地 私有化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 的庄园
2.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 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 为“武士”。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化改新
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催化因素)
孝 德 天 皇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 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时间: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 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 称日本国。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fcf877b4f78a6529647d53c7.png)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武士
日本“武士”一词原意为 侍者、随从。庄园主把族人 和仆人中的青壮年武装起来, 将其训练成为职业军人,用 以看家护院,逐渐形成了特 殊的武士阶层。武士需对主 人绝对忠诚,勇武尚义;武 士的主人则为武士提供装备、 俸禄和土地,双方形成依附 关系。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大化改新之影响——文明开化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日本平城京
唐朝长安城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唐招提寺
长安大慈恩寺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 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唐朝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完备的法律 皇权至上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制度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政权机构
法律 统治者
日本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2官8省 制定律令 神化天皇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大化改新的作用(影响)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 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 志。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 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确 立了中央集权体制,使日本国家制度趋向完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日本的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和中国高度集中的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不同?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4d9d901ed9ad51f11df277.png)
武士 集团
小武 士团
武士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一 二
四、幕府统治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设幕府于镰仓。标志着: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 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开始标志:镰仓幕府的建立 2、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 3、统治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3、开始 646年,日本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
4、内容 5、影响
政治、经济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为日本进 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以 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性质 封建性质的改革
经 济
政 中央 治 地方
日本大化改新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设二官八省 设立国、郡、里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政府鼓励垦荒,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铁制农
具普及,农业技术进步,利用粪水、绿肥和草木灰等肥田,农业生产
力大为提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编》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封建经济的基本关系”就是通过土地分封“ 以取得一定的人身服役和贡赋。”班田制就是国家按人口分田地为条 件而确立起来的封建剥削关系。
庄园形成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
二
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开垦私 一
田,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建立庄园
庄园“不输不入 ”
按照不同功劳、职 位、地位等把土地 分给所有国民收租
三
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农民受 剥削越来越严重,大量逃亡 ,国家户籍、田籍混乱,日 本土地私有化开始
中央对地方失去控 制,社会局势动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55a71e7e21af45b307a88c.png)
③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文字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服饰
中国唐服
日本和服
建筑
中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铸币
中国唐朝铸币
日本铸币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茶
道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大
街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朱
雀
大
西街 东
课堂小结
地理特点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合作探究2: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总结7—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
发展的影响之后,有一段值得引人深思的论述:
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留学生、留学僧学满带回的中
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日本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大化改新:
2、背景(原因):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唐朝先进文化制度(催化原因)
3、时间、人物: 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f51fa7763231126edb11ef.png)
“武士道”的概念在幕府时期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 诚、义、勇、忠、仁、礼、名誉、克己的武士信条。
在幕府时期,将军任命御家人担任各地武的士守道护。、地头,
御家人则要无条件服从主君,为其作战,定期前往幕 府或京都担任警备,自行承担费用。
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 较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叫 “ 大和国”。5 世纪初,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合作探究
大和国王古坟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3)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4)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本
✓ 大化改新的特点与影响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 武士集团的崛起 ✓ 幕府政治的建立
小试牛刀,我能行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 百国。“倭人”指的是( )
A.日本 C.阿拉伯
B.拜占庭 D.朝鲜
小试牛刀,我能行
2.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 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足利 室町幕府 (1336-1573)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 期。
从整个日本古代史看,天皇掌握实权仅局限于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间,国家实权先后由豪强、 摄关、武士掌握,并未建立起真正的中央集权。
德川 江户幕府 (1603-1868)
3.武士道。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741c4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5.png)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坟时代,到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阶段。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皮毛,但对于日本历史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等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便于分析教材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掌握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深入理解古代日本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影响;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古代日本的历史场景;运用板书、讲解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排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日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c6b18467a58da0116d17495e.png)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统一: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 _大__和__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__大_王____”,大和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 位近似于___奴__隶__。
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6-9世纪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 ②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_孝__德__天_皇__继位,年号“大化”。 2、时间:从_6_4_6_年_开始,仿效__唐_朝__的典章制度进行改 革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①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9张PPT)
3.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 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汉字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服饰
建筑
中国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钱币铸造
Hale Waihona Puke 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和同开珎zhēn (始铸708年)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 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 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 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9张PPT)
2.教师提问: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1课古代日本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1课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f27a97eaba1aa8114531d993.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1课古代日本第11课现代日本预习填空一、6世纪前的日本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有30多个曾与发作过〝通史〞关系。
2.一致:5世纪初,一致了日本。
3.统治:〔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托贵族统治全国;〔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的方式组织消费,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陆地捕捞的称为〝海部〞等。
〔3〕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位置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明直接影响着日本,抚慰了大和的统治者停止革新。
2.概略:年末尾,日本仿效的典章制度,停止了一系列革新,史称。
3.内容:〔1〕政治上:树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管理;〔2〕经济上:①废弃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②国度将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运用,不能买卖;③一致。
3.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开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度。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背景:〔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少量购置、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的特权。
〔2〕中央对中央逐渐丧失了控制才干,社会形势动乱。
2.武士集团构成:中央豪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健女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小的武士团跟随、听从一个更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3.武士夺权:12世纪早期,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利,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践上大权旁落。
国度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级手中。
5.武士道:武士道的构成:武士集团的临时统治,逐渐构成了。
武士道肉体: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实无畏。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4aabd6d4d8d15abe234e9b.png)
日本大化改新 & 中国隋唐制度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制度
政 治
试中央图都通注重设过加二仿强官中八效央省集中权(国权力隋中心三唐:省政最六高部治统制治、者) 请这地方说反善映出设于出立日学国地日本方、习本官郡大员,民、统化里一长族改由的于中新央什模指的派么仿郡、目特县任。免制的点??
经 分制经配度 济制班度田收,授加法 强中央集均田权制。
储备改革力量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 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 央集权,同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 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 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根据材料,说说日本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向中国学习。
材 料 链 接
大 化 改 新
背
此时中国是什么朝
景
代,发展如何?
识 框
本
(4)影响 ①庄园形成
架
(1)背景 ②武士出现
3.幕府统治 (2)开始 ③武士集团形成 (3)幕府的地位
(4)武士道形成
古
叁
代 日
武本 士 和 武 士 集 团
古
贰
代 日
大本 化 改 新
古
壹
代 日
6
本
世 纪 前 的 日 本
目
CONTENTS
录
6 世 纪 前 的 日 本
日本古代历史分期
弥生时代 (B.C.3C – 3C)
治的经典济制章度制,度又,吸进收了行中了国一唐系朝的列政改治
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
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
革改新新措施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 本 “ 平 安 京 ” 学 习 唐 朝 长 安 城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41a7003551e79b8969022678.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三、幕府统治
幕府 时 代, 森 严 的 等 级 制 度:
天 皇 (傀 儡) 将军
士 大名
武士 农工商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日本武士道
武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 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 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 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
合作探究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 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从今天我学习 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 启示?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
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 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 族的文化,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日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 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 化,中国文化直接影 响着日本,刺激了大 和的统治者进行改革 2.概况:公元646年 年开始,日本仿效隋 唐的典章制度,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化改新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 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 三级,由中央派官 治理。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
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 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 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 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 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 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70541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9.png)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日本的位置、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历史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兴趣较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大化改新的内容。
2.难点: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大化改新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展示古代日本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文明,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通过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加深对大化改新的理解。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528755d91a37f111f0855b4e.png)
第四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 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第11课 古代日本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 岛国,现在却是世界经济大 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 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统治在日本延续了近700年,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的标志是
()
A.孝德天皇即位 B.武士集团形成
C.庄园形成
D.镰仓幕府设立
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
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为
大化元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开始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 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 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出之处的国家
孝
大
德 天
皇
中 臣 镰 足
化
改
新
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 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 经济制度,又吸收了 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 制度,于大化二年(公 元646年)元旦,发布 《改新之诏》,实施 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说一说: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简 单介绍日本。
2、各种矛盾尖锐, 政局混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中国隋唐 繁荣强盛
初唐唐时朝期建(立即后贞的观6年30间-8)38,两唐百太年宗间调,整日统本治政正策式,派实遣 行唐三使省来六中部国制的、共租1庸2次调制。和每科次举最制少。25这0使人农,民最负多担五减六轻百,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
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 俱进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6417c802768e9950e73821.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简单说出日本大化 改新的背景,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 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 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团: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
组成大的武士团。
职责:
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 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镰仓幕府: 时 间: 12世纪晚期
人 物: 源赖朝
地 点: 镰仓
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
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 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 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源赖朝 (1147—1199)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仅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 主人的忠实奴仆。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课堂练习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
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C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贵族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国家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92c14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5.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代日本》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7世纪的历史。
教材通过介绍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文字描述,又有插图和图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日本的文化、制度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古代日本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和国旗,引导学生关注日本这个国家,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大化改新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教师讲解:讲解大化改新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解释古代日本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化改新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讲义:第11课 古代日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讲义:第11课 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d0575758caaedd3382c4d309.png)
第11课古代日本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1.1~2世纪时,日本曾与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2.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3.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4.开始:从646年开始,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5.内容:(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6.结果: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7.武士的形成(1)背景: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目的: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3)形成: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8.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9.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1.根据我国的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30多个小国与中国发生过“通使”关系。
当时中国的朝代是(B)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这是现代日本的富士山。
5世纪时,本州中部兴起的统一了日本。
(C)A.犹太人B.日耳曼人C.大和D.苏美尔人知识点二大化改新3.假设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归国的大和遣唐使,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
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A)A.孝德天皇B.中臣镰足C.圣德太子D.苏我入鹿4.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A)A.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民主政治C.奴隶制共和国D.资本主义制度5.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但是日本是一个注重学习、擅长模仿的民族,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就是日本参照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b50f2d3348d7c1c708a145c4.png)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统一: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 _大__和__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__大_王____”,大和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 位近似于___奴__隶__。
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6-9世纪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 ②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_孝__德__天_皇__继位,年号“大化”。 2、时间:从_6_4_6_年_开始,仿效__唐_朝__的典章制度进行改 革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①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日本武士
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 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 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 ”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 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源赖朝 日本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
的武将、政治家。镰仓幕府首任 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 的建立者。1192年,源赖朝正 式出任征夷大将军。此后在朝廷 之下建立武家政权。源赖朝所建 立的武家政权被历史学家称为镰 仓幕府。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 日本长达680年的幕府时代的开 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颁 布王政复古之后才宣告终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 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 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 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 步、强盛。
古代日本
课堂总结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改革背景
改革时间
大化改新
重要人物
改革内容 改革意义
政治 经济
庄园制形成
庄园“不输入不入”
武士和武士集团产生 武士和武士集团 源氏武士集团崛起
拓展延伸: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启 示影响。: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②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③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有何历史意 义?
①“大化改新”诏书。 ②日本。 ③中国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日本从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贞观之治”。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 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 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1.背景(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 兴起
(催化因素)
2.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3.代表人物:中臣镰足
中臣镰足
4.内容: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九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富士山
东京天空树,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的电波塔
日本樱花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田 部” “海 部”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
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
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
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 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的统一
1)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
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
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
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 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1.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含义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 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 为“武士”。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 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和同开珎
(始铸708年)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 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 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 的摆设。
课堂小结
和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6世纪前的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含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随堂训练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 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 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 军权归属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