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口统计(六次人口普查)

合集下载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中,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

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过去十年少生5600万人马建堂表示,此次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比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

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素质看,此次普查发现,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从总数看,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

从人员年龄结构看,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

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马建堂表示,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

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

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

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

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些。

人口普查全国耗资80亿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花的经费,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

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

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有关数据公布如下:地区人口数(人)比重[4](%)2000年 2010年全国合计[3] 1339724852 100 100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辽宁省 43746323 3.35 3.27吉林省 27462297 2.16 2.05黑龙江省 38312224 2.91 2.86上海市 23019148 1.32 1.72江苏省 78659903 5.88 5.87浙江省 54426891 3.69 4.06安徽省 59500510 4.73 4.44福建省 36894216 2.74 2.75江西省 44567475 3.27 3.33山东省 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 94023567 7.31 7.02湖北省 57237740 4.76 4.27湖南省 65683722 5.09 4.90广东省 104303132 6.83 7.79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3.55 3.44 海南省 8671518 0.62 0.65重庆市 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 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 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 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现役军人 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众多的人口》优教学案(第1课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众多的人口》优教学案(第1课时)

《众多的人口》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会用统计图分析问题,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人口数量: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______亿,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第二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

二、不均衡的人口分布1.2010年,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__________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_________倍多。

2.人口分布:以黑龙江省_____—云南省_____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_____,西北部人口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2.有人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谈谈你的看法。

【达标检测】1.下表是我国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该数据资料反映了我国()年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11.6亿12.95亿13.7亿【拓展阅读】计划生育国策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并根据宪法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东三省人口

东三省人口

吉林省市区人口长春市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

长春户籍总人口745.9万(2007年)。

吉林市吉林市:452.4万,船营区54.9万,龙潭区62.8万,昌邑区70万,丰满区28万,永吉县42万,磐石市54万,桦甸市45万,蛟河市47万,舒兰市67万。

四平市总人口330万人(2005年),市区人口62.4万人通化市人口226.1万人(2010年引)东昌区50万,二道江区14万白山市全市总人口130.8万人(2009年),市区人口60万松原市人口290万人(2010年)宁江区人口61万,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口58万辽源市人口1176645人(2010年)龙山区人口28万,西安区人口17万白城市人口230万人(2010年)。

洮北区人口58万。

延吉市人口约50万黑龙江省市区人口哈尔滨市区域总人口1063.597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87.9万(2010年统计数据)。

[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2011年最新人口普查:齐齐哈尔全市人口536.7万,市区人口155.4万,中心城区97.9万。

牡丹江市人口28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2万人。

佳木斯市人口259.7万人(2008年)市区80万。

大庆市290万人口,市区136万鸡西市2010年12月31日总户籍人口190万,市区六区户籍人口92万双鸭山市1512626(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区人口67万人,建成区人口35万伊春市人口132万(2003年)。

市区人口85万人七台河市人口92万(2010年)。

市区人口42万鹤岗市人口109万(2010年)。

市区68万黑河市人口173万(2003年)市区70万。

绥化市全市总人口为5416439人辽宁省市区人口沈阳市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区人口615.4万人大连市市区613 万人(2008年)鞍山市截至2010年11月份鞍山市区总人口达364.59万,市区人口约170万人,抚顺市目前全市总人口222万人,其中市区人员140万人本溪市总人口156.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1.3%。

2016-2017年黑龙江常住人口数量有多少,常驻人口信息数量统计

2016-2017年黑龙江常住人口数量有多少,常驻人口信息数量统计

2016-2017年黑龙江常住人口数量有多少,常驻人口信息数量统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黑龙江总人口为38312224人。

黑龙江13个市(地)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的3689357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18648人,增长3.85%。

平均每年增加14186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8%。

黑龙江省的民族分布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

截至2007年,黑龙江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

其中世居本省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少数个民族。

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

赫哲族有3910人,黑龙江省独有民族,鄂伦春族3871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的52%。

人口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据介绍,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省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降幅进一步增大,至2000年后我省人口出生率就一直保持在10‰以下的水平。

2013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而同年,我省人口出生率仅为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国范围看,2013年我省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仅高于吉林和辽宁。

这种持续且极低的人口出生率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对我省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阅读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之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___学生姓名:___专业班级:学生学号:__一、实验目的“切实搞好人口普查,准确掌握人口信息,是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出的重要指示。

人口普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的家底。

在哪里建设居住小区、布局工厂、修建铁路、公路、机场,设置多少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养老院、生产多少粮食、蔬菜、肉禽,这一切的筹划,都必须掌握人口的总量和具体分布、流动状况、结构特征。

中国的发展航路正扬帆起航。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而紧迫。

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必须掌握国情国力,这是治国安邦基础。

而人口状况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国情信息。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省总人口数据分析(1)利用SPSS软件对该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RECODE 人口数(人) (5000001 thru 10000000=2) (10000001 thru 15000000=3) (15000001 thru 20000000=4) (20000001 thru 25000 000=5) (25000001 thru 30000000=6) (30000001 thru 35000000=7) (35000001 thru 40000000=8) (40000001 thru 45000000=9) (4 5000001 thru50000000=10) (50000001 thru 55000000=11) (55000001 thru 60000000=12) (60000001 thru 65000000=13) (6500 0001 thru 70000000=14) (70000001 thru Highest=15) (Lowest thru 5000000=1).EXECUTE.FREQUENCIES VARIABLES=人口数(人)/HISTOGRAM NORMAL/ORDER=ANALYSIS.Statistics人口数(人)N Valid33Missing1人口数(人)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138.89.19.1 238.89.118.231 2.9 3.021.241 2.9 3.024.2538.89.133.3638.89.142.471 2.9 3.045.58411.812.157.692 5.9 6.163.6102 5.9 6.169.7111 2.9 3.072.7122 5.9 6.178.8141 2.9 3.081.815617.618.2100.0Total3397.1100.0Missing System1 2.9Total34100.0注解:将数据进行分组后作出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5组的频数最多,即70000000以上的人口数在所分组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数据分布还是比较理想,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各阶段的人数差距不是很大。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黑龙江13地级市(全)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黑龙江13地级市(全)

15897620 1402268 164381 5002765 445500 641025 744993 1076553 1149421 340947 601363 1864383 441130 2022891
0-14
3286466 310589 26494 1047204 77421 133236 137811 228293 238204 75911 117527 402398 65043 426335
2.22 2.35 2.09 2.23 2.06 2.17 2.15 2.15 2.21 2.24 2.20 2.35 1.88 2.23
集体户
682529 62816 7395 260035 21822 17768 37090 48317 49609 15216 23860 57545 19877 61179
2047487
1572354
127075
149883
166109
208899
175996
21806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81503
356252
310444
424097
85560
82157
145306
185069
242538
410489
113586
163517
450528
616421
受教育情况(人)
初中
小学
13629637 1040838 144168 3842467 389438 565037 737303 984802 978183 336978 550356 1807399 426892 1825776
集体户人口
2915588 248625 26163 1248056 75235 71037 140255 214732 207971 55943 88617 214228 73633 251093

081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81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牡丹江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牡丹江市统计局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一年五月六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1.5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常住总人口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798723人。

其中:地区人口数(人)东安区 200160阳明区 240214爱民区 275289西安区 249491东宁县 200716林口县 368956绥芬河市 132315海林市 400859宁安市 437452穆棱市 293271二、家庭户人口全市10个县(市)、区共有家庭户953544户,家庭户人口为2685655人,占常住总人口的95.96%,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82人,比2000年的3.17人减少了0.3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10个县(市)、区的人口中,男性为1414185人,占50.53%;女性为1384538人,占49.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10降为102.14。

四、年龄构成全市10个县(市)、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14038人,占11.22%;15-64岁的人口为2214550人,占79.1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70135人,占9.6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2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5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10个县(市)、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24980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48624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28819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58609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黑龙江省人口变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人口变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人口变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发布时间:2023-02-28T02:40:48.574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杨静[导读] 目的:探索黑龙江省人口变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杨静黑龙江省卫生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500【摘要】目的:探索黑龙江省人口变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积极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

方法:深入分析黑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人口总量、结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总人口降至3185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超过600万人,年均减少1.83%;人口年龄结构老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8.32%快速增加到2020年的15.60%,跃居全国第6位;劳动人口的社会负担加重,总抚养比从2010年的25.4%上升至2020年的35.0%;农村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外流,老龄化程度加快,较10年前翻了一番,且反超城市和城镇,分别高出1.88和1.36个百分点。

结论:人口总量下降、结构老化和人口外流成为了黑龙江省近十年来人口变动最主要的特点。

黑龙江省人口总量、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趋势明显,未富先老形势更加严峻。

【关键词】人口变动;老龄化;抚养比黑龙江省作为边境省份,肩负着守边戍边的任务。

但是近十年来,黑龙江省人口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影响,人口总量下降,2020年黑龙江省总人口降至3185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6463903人。

众所周知,人口总量变化受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双重影响,但是对于黑龙江省而言,人口的自然变动对黑龙江省总人口减少的作用不大,人口外流成为黑龙江省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历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显示,人口自然变动自2010年的1.52‰持续下降到2020年的-4.48‰,而人口净迁移率从2010年的0.31‰下降到2020年的-21.33‰。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黑龙江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黑龙江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黑龙江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3-13 15:44黑龙江省统计局关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二○○一年四月八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20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总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在常住地进行登记。

全省总人口为3689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3522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67万人,增长4.75%。

平均每年增加1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5%。

二、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省共有家庭户11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610万人,占总人口的97.86%,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23人,比1990年的3.9人减少了0.67人。

三、年龄构成全省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97万人,占18.9%;15-64岁的人口为2792万人,占75.6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00万人,占5.42%。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7个百分点,15-6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了6.06和1.64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省的人口中,男性为1886万人,占51.12%;女性为1803万人,占48.88%。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6。

五、民族构成全省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504万人,占94.9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5万人,占5.02%。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82万人,增长了5.4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15万人。

中国统计年鉴2013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中国统计年鉴2013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1953
1964
1982
1990
总人口 男 女
(万人)
58260 30190 28070 107.56 4.33
69458 35652 33806 105.46 4.43
100818 51944 48874 106.30 4.41
113368 58495 54873 106.60 3.96
3611 11146
8930 14032
33961 35701
38788 26779
8507 6.72
5466 4.08
城镇化率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平均预期寿命 男 女
(%)
13.26 7726 50534
18.30 12710 56748
20.91 21082 79736 67.77* 66.28* 69.27*
时点为当年7月1日零时,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当年11月1日
人。在城乡人口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列为城镇人口统计。
、1990、2000、2010年文盲人口为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口。
18003 15.88
2000
2010
126583 65355 61228 106.74 3.4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3972 68685 65287 105.20 3.10
22.89 70.15 6.96
16.60 74.53 8.87
115940 91.59 10643 8.41
122593 91.51 11379 8.49
3.1964年文盲人口为13岁及13岁以上不识字人口,1982、1990、2000、2010年文盲人口为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 4.表中“*”号表示为1981年数据。

0807-黑龙江省伊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807-黑龙江省伊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伊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伊春市统计局伊春市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一年五月六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省政府、市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6千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常住总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 1148126人。

其中:县区人口数(人)伊春区146074南岔区118060友好区53409西林区51938翠峦区44976新青区43054美溪区40697金山屯区39917五营区33980乌马河区31391汤旺河区30980带岭区32256乌伊岭区21145红星区21838上甘岭区19487嘉荫县68566铁力市350358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17个县(市)区、共有家庭户 461297户,家庭户人口为 1132298人,占总人口的 98.62 %,平均家庭户规模为 2.45人,比2000年的2.95人减少了0.5 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17个县(市)区的人口中,男性为 577388人,占 50.29%;女性为 570738人,占 49.71%。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3.7降为101.17 。

四、年龄构成全市17个县(市)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 107418 人,占9.36%;15-64岁的人口为 907731人,占79.0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2977人,占11.58%。

同2 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67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9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17 个县(市)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8183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23067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58628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80186(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就特别直辖市来说,人口数据依此是: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除重庆市,其他三城市均呈现增加趋势;四个城市人口总数达8440余万人。

第二,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而2000时居于第一位的河南现在退居第三位,这种情况显然和广东为输入性流动人口,而河南为输出性流动人口有关。

第三,沿海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海南省8671518 0.62 0.65以上11个沿海省市区占有整个大陆地区人口比例为43.03%第四,内陆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 青海省5626722 0.41 0.42第五,与邻国有边界的省市区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第六,西部地区省市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以上10个省市区的人口仅占大陆全部人口比例的21.61%。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学生用卷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学生用卷

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政策因素、国防安全、个人偏好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据此完成下面四题。

1.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在内陆山区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其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的需求B. 优美环境的需要C. 国防安全的需要D. 节约土地的需要2.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回乡、回国投资建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①国家政策因素②廉价土地因素③环境保护因素④个人情感因素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棉纺织业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引导棉纺织业向新疆等地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新疆是优质棉花产地,西移可提升棉纺织品质量B. 新疆的土地价格便宜,可降低棉纺织工业的成本C. 运输棉花的成本很高,靠近原料产地以降低成本D.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4. 国家政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为企业提供()①廉价的土地②优惠的税收③丰富的资金④配套的基础设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河北省地处京津周围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各地级市人口流入差异较大。

图为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分布图(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下列题。

5. 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三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均呈负值的主要原因是()A. 高温干旱B. 土壤贫瘠C. 经济落后D. 交通闭塞6. 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三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均呈负值,有利于()A.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B. 降低新建房闲置率C. 改善人口的老龄化D. 缓解人地矛盾关系深圳传音公司根据非洲人的需求,开发出具有超长待机、双卡双待甚至四卡四待、通过眼睛和牙齿定位来对肤色较深的人种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成像等功能的手机,成为“非洲手机之王”。

埃塞俄比亚近年吸引多个国家投资建立工业园,传音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开设工厂,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设立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人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

黑龙江省人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
一பைடு நூலகம்
类 型实现 了具有重 大意义的 “ 过渡型 ” 现代型 ” 口再生 向“ 人 产类型 的转变 , 已全面进入低生育水 平时期 。 并 兰 、 口年龄结构 正在步入 老年翟人 口社会 人 人 口老 龄化是现代社 会发展 的必 然趋势 ,也是 当今世 界 各 国共 同关 注 的问题 。按 照联合 国人 口老龄化社会 的衡 量 标准 ,黑龙 江省在 2 0 0 5年就 已进 入人 口老龄 化阶段 , 并 呈 现出老龄 化进 一步加快 的趋势 。
—■■一匕 经圆 ●■—j 皇娶 方 J 2
基 于 人 口普 查 数 据 的研 究
刘树 胜
( 黑龙江省统计局 ,哈尔滨 10 0 ) 5 0 1
摘要: 第六次全 国人 口普查数 据 结果显 示 , 黑龙 江人 口总 量保持低 速 增长 , 生育水 平持 续稳 定 , 口年 龄结 构正 低 人 在步 入老年 型社会 , 口素 质明 显提 高 , 口红 利期 即将 人 人
增 长 了 58 %, 中 6 . 4 其 5岁及 以上人 口增 长 了 3 . %, 48 4 占总 人 口比重 为 88 %, 长 了 1 1个 百分 点 ; .7 增 . 9 而这 十 年 间总 人 口仅 增加 了 1 2万 , 长 了 38 %, 中 6 及 以上 人 4 增 . 6 其 5岁 口却快 速增 长 了 1 3 3万 , 长 了 5 . %, 1. 7 增 5 5 占总 人 口的 比 4
表 1全 国、 全省部分普查 总人 口、 老年人 口及增幅 单 位 : 人% 万

对 比同期 全 国人 口 展趋势来 看 ,黑龙江省人 口老龄 发 化的步 伐更加迅 猛 。2 1 0 0第六次 全 国人 口普查数 据显示 , 我 国内地总人 口为 1. , 20 3 4亿 与 00年相 比 , 口总量 十年 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9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9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9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排名 省份(最新)

中国人口排名 省份(最新)

1.广东——1.1346亿2.山东——1.0047亿3.河南——9605万4.四川——8341万5.江苏——8051万6.河北——7556万7.湖南——6899万8.安徽——6324万9.湖北——5917万10.浙江——5737万11.广西——4926万12.云南——4830万13.江西——4648万14.辽宁——4359万15.福建——3941万16.陕西——3864万17.黑龙江——3773万18.山西——3718万19.贵州——3600万20.重庆——3102万21.吉林——2704万22.甘肃——2637万23.内蒙古——2491万24.新疆——2487万25.上海——2424万26.台湾——2359万27.北京——2154万28.天津——1560万29.海南——934万30.香港——745万31.宁夏——688万32.青海——603万33.西藏——335万34.澳门——63万全国各省人口数量排行,广东位居第一,你的家乡排第几2017中国民族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市区占地面积和人口排列表(精确数字)一、中国各省市占地面积排名: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2: 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3: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中国各民族人口排名。

4: 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5: 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 黑龙江省面积47.3万平方千米 ;中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

7: 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8: 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中国民族各人口2018年。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中国2020年人口。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2020年中国老龄人口。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中国2020人口。

黑龙江省人口流失问题解决对策探析

黑龙江省人口流失问题解决对策探析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万流归江———应对人口流失的对策探析”(20211024011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就业形态中劳动基准保障的实现路径研究”(21JYE40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老龄化与人口流失双重冲击下黑龙江省有效劳动供给研究”(21RKB100)作者简介:郭荣丽(1977-),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研究。

引言“流失”反映的是既有东西因为“流”过程而散失或离开的现象,人口流失是指人口由流动迁移而减少的现象[1]。

近些年,黑龙江省发展相对滞后,常住人口大幅度减少。

根据黑龙江省历次人口普查常住总人口统计情况可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至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黑龙江省在这十年里人口流失超646万人,是全国31个省份中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份,流失的人口中多为高校毕业生和技术人才,且人口流失问题对省内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因此,研究人口流失问题,以留住人才尤为必要。

一、黑龙江省人口流失的现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13个市人口数量全部下滑。

其中,绥化市人口减少31%,大兴安岭地区减少近35%;省会城市哈尔滨人口减少63万,成为十年来全国唯一人口减少的省会城市。

鹤岗、伊春、七台河、大兴安岭四个市人口已不足百万。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面临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人才的流失。

虽然农民工占流失人口的主流,但外流人口中仍有许多高学历或拥有专业技术的高校人才。

近五年来,黑龙江省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流入与流出的比例为1:4.6。

二、原因分析笔者采用PESTEL 分析模型尝试分析造成黑龙江省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包括的内容颇多,我们主要从人们的生育观念角度进行分析。

当下人们生育观念发生很大改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意识。

城乡人口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生产类型转变。

【精品】黑龙江省及大庆概况

【精品】黑龙江省及大庆概况

【关键字】精品黑龙江省概况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就有夫余政权建立,地跨今黑龙江省南部。

唐代设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韦都督府。

辽时归东京道管辖。

金时属上京道管辖。

元设开元路、水达达路。

明设奴儿干都司。

清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设黑龙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将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

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地貌:黑龙江省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黑龙江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

黑龙江省西起121°11′,东至135°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

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C之间。

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春秋干燥凉爽,年降水量400~700毫米。

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土地: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人口统计(六次人口普查)
全省总人口为38312224人。

其中:哈尔滨市10635971人;齐齐哈尔市5367003人;鸡西市1862161人;鹤岗市1058665人;双鸭山市1462626人;大庆市2904532人;伊春市1148126人;佳木斯市2552097人;七台河市920419人;牡丹江市2798723人;黑河市1673898人;绥化市5416439人;大兴安岭行署511564人。

二、人口增长
全省13个市(地)的人口,同2000年11月1日0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893576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1418648人,增长3.85%。

平均每年增加14186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8%。

三、家庭户人口
全省13个市(地)共有家庭户12959910户,家庭户人口为36892642人,占总人口的96.29%;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85人,比2000年的3.23人减少了0.38人。

四、性别构成
全省13个市(地)的人口中,男性为19459763人,占50.79%;女性为18852461人,占49.21%。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54降为103.22。

五、年龄构成
全省13个市(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580422人,占11.96%;15—64岁的人口为30543478人,占79.7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188324人,占8.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04个百分333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13 个市(地)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为347383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为574329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1727168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922495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4797人上升为906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866人上升为1499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8863 人上升为45081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1253人下降为24078人。

全省13个市(地)的人口中,文盲人口(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
78784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92152人,文盲
率由5.13%下降为2.06%,下降了3.07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