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类)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案课题土壤的物理性质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土壤的组成教案

初中科学土壤的组成教案

初中科学土壤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学习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2. 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1. 土壤样品。

2. 显微镜。

3. 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植物生长需要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养分。

3. 提问:那么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土壤的组成,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水分和空气。

2. 讲解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三、实验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土壤样品。

2.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土壤样品,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土壤改良和保护的方法。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活动,亲身体验土壤的改良和保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学习了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认真,对土壤的组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主动分享实验结果,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024年土壤的成分课件(特殊条款版)

2024年土壤的成分课件(特殊条款版)

土壤的成分课件(特殊条款版)土壤的成分课件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了解土壤的成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

本课件旨在介绍土壤的成分,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土壤性质和功能的影响。

二、土壤的物理成分土壤的物理成分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

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土壤的质地、结构和透气性等特性。

3.空气:土壤空气是土壤中气体成分的总称,主要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土壤空气含量对土壤透气性和根呼吸具有直接影响。

4.水分: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水分含量的总称,包括吸湿水、薄膜水和重力水等。

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

三、土壤的化学成分土壤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离子、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

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分含量等特性。

1.无机离子:土壤无机离子主要包括钙、镁、钾、钠、铁、锰、铜、锌等。

这些离子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2.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氨基酸、脂肪酸和腐殖酸等。

有机化合物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3.微生物代谢产物:土壤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如维生素、抗生素和激素等。

这些代谢产物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四、土壤的生物成分土壤的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这些生物成分共同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1.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

微生物在土壤肥力、有机质分解和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动物:土壤动物是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总称,包括原生动物、线虫、蚯蚓、蚂蚁等。

土壤动物在土壤结构改善、有机质分解和植物生长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3.植物:土壤植物主要包括根系和土壤表面生长的植物。

植物通过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药炮制技术(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药炮制技术(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B.
去皮
C.
去核
D.
去毛
5
【单选题】(10分)
山茱萸净制应需()
A.
去心
B.
去瓤
C.
去核
D.
去壳
6
【单选题】(10分)
去除枸杞子中的霉变品应()
A.
挑选
B.
筛选
C.
风选
D.
水选
7
【多选题】(10分)
净制时常常去瓤的药物有()
A.
木瓜
B.
山楂
C.
枳壳
D.
瓜蒌皮
8
【多选题】(10分)
其他净选加工方法有()
A.
中医中药理论
B.
归经理论
C.
五行学说
D.
现代医药理论
8
【单选题】(10分)
三类分类法的提出者是()
A.
陈嘉谟
B.
李杲
C.
张元素
D.
张仲景
9
【判断题】(10分)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黄帝内经。
A.

B.

10
【判断题】(10分)
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A.

B.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A.
生物碱
B.
鞣质
C.
挥发油
D.
苷类
3
【单选题】(10分)
药物土炒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B.
增强健脾补胃作用
C.
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D.
增强滋阴生津作用
4
【单选题】(10分)

(生物科技行业类)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生物科技行业类)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链霉菌是霉菌,其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

×2、无隔菌丝是多核的单细胞菌体,只有细胞核的分裂,没有细胞数量的增加√3、有隔菌丝是多细胞的菌丝,细胞核的分裂伴随有细胞的分裂。

√4、酵母菌细胞壁主要是纤维素成分,不含或极少含几丁质。

×5、一种真菌通常产生一种类型的无性孢子。

×6、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线。

√7、所有的酵母菌都是有机营养型的微生物。

√8、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环境中有点碱性。

×9、革兰氏染色结果,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对10、G+C%相同的细菌,未必是种类相同或相近的种属。

对11、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错12、鞭毛和细菌的须(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错13、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均是多细胞的微生物。

错14、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错15、单纯扩散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而促进扩散则能进行逆浓度运输错16、只有营养物质的吸收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则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错17、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对18、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科研结果所发生的突变错二、选择题:1•啤酒酵母的无性繁殖是 BA、裂殖B、芽殖C、假菌丝繁殖D、子囊孢子繁殖2•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3•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 C(a).毛霉和根霉(b).青霉和曲霉(c).赤霉和脉孢霉 (d).木霉和腐霉4、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A)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5、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A)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6、蓝细菌的光合作用部位是(D)A、静息孢子B、类囊体C、异形胞D、链丝段7、某些酵母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细腰状,通常称为(C)A、有隔菌丝B、无隔菌丝C、假菌丝D、菌丝8、E.coli属于(D )型的微生物。

家长课堂——土壤的秘密课件

家长课堂——土壤的秘密课件

温度和湿度
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影响植 物的生长和土壤中微生物的活
动。
土壤的化学性质
酸碱度(pH)
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溶解度 和有效性。
氧化还原状态
指土壤中氧气和还原性物质的 相对含量,影响营养元素的形 态和有效性。
盐分
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影响植物的 生长,过多盐分可能导致植物 生理障碍。
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
水分保持
土壤能够吸收和保持水分 ,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 来源,帮助植物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
不同植物对土壤的需求
酸性土壤
适合种植茶树、杜鹃花等喜酸植物, pH值一般在4.5-6.5之间。
碱性土壤
适合种植向日葵、仙人掌等喜碱植物 ,pH值一般在7.5-8.5之间。
砂质土壤
适合种植多肉植物、仙人掌等耐旱植 物,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影响 土壤的通气性和温度。
空气
存在于土壤的孔隙中, 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
系提供氧气。
土壤的物理性质0102ຫໍສະໝຸດ 0304质地
指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 比例,影响土壤的松紧程度和
通气性。
结构
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良好 的土壤结构有助于保持水分和
空气。
孔隙度
指土壤中孔隙的数量和大小, 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增加有机肥的使用
通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促 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建立土壤保护示范区
在重点区域建立土壤保护示范区,推广先进 的土壤保护技术和经验。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土壤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公 众参与土壤保护活动。
04 家庭园艺与土壤管理
家庭园艺与土壤管理

初中生物土壤学教案

初中生物土壤学教案

初中生物土壤学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2. 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 认识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土壤的定义、组成,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难点: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图片:展示土壤的组成和微生物。

2.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土壤样品。

3. 教学PPT或手写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土壤,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多样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土壤对生物和植物生长至关重要?二、讲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10分钟)1. 讲解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的。

2. 分别介绍土壤中各种组成的作用。

三、介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作用(15分钟)1. 分阶段介绍土壤的形成过程: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2. 讲解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提供养分、水分、气体等。

四、讲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10分钟)1. 介绍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2. 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促进养分吸收等。

五、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土壤样品放入玻璃容器中,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

2. 让学生用手镜观察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让他们感受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和作用。

六、总结与课堂练习(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相关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土壤中微生物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亲身实验操作,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生物科技行业类)生物化学模拟题

(生物科技行业类)生物化学模拟题

(生物科技行业类)生物化学模拟题生物化学试题(适合沈同,王镜岩第二和第三版)一.选择题(从下面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并将其题号写在括号内。

选错或未全选对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生酮氨基酸的是(BD )A.Val B. Leu C. Thr D. Lys 下列属于生酮兼生糖氨基酸的是( AC ) A.Tyr B. His C. Phe D. Glu 2.以FAD为辅基的脱氢酶是(BD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 脂酰CoA脱氢酶C.β-羟丁酸脱氢酶 D. 琥珀酸脱氢酶3. 下列以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是(B )A.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C. 乳酸脱氢酶 D. 脂酰CoA脱氢酶参与尿素合成的氨基酸是(B )A.精氨酸 B.天冬氨酸 C. 谷氨酸D. 丙氨酸4.嘧啶环上第1位N来源于下列 ( C )A. Gln B. Gly C. Asp D. His嘌呤环上第1位N和第7位N来源于下列( AD )A. Asp B. Met C. Glu D. Gly 5.糖异生过程中克服第2和第3个能障的酶是 (BC )A. 丙酮酸激酶 B.果糖二磷酸酶 C. 葡萄糖-6-磷酸酶 D. 烯醇化酶6.HMGCoA是下列( AD )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共同中间产物。

A. 胆固醇B. 脂肪酸C. 甘油 D. 酮体7.丙酮酸脱氢酶系中所需的辅因子有 ( BC )A. FMN B. NAD+ C. HSCoA D. ACP8 8.脂肪酸每经一次β-氧化, 由脱氢反应生成的ATP 数为( B )A.6 B.5 C.4 D.3 9.合成糖原时,葡萄糖的供体形式为 ( B ) A. CDPG B. UDPG C. ADPG D. GDPG 10.下列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时, 产生ATP数最多的是( C )A. 丙酮酸 B.乳酸 C. 己酸 D. 苹果酸11.Tyr在生物体内可转变为 ( AB )A.甲状腺素 B.肾上腺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12.脂肪酸合成的原料和供氧体分别是( BD )A. 琥珀酰COA B. 乙酰COA C. NADH+H+ D. NADPH+H+13.参与嘌呤核苷酸循环的化合物有( D )A. GMP B. CMP C. AMP D. IMP14.能转运内源性和外源性TG的脂蛋白分别是(D A )A. CM B. LDL C. HDLD. VLDL15 .三羧酸循环中, 以NAD+为辅酶的脱氢酶有 ( D )A. 异柠檬酸脱氢酶 B. 琥珀酸脱氢酶C. β-羟丁酸脱氢酶 D. 苹果酸脱氢16.胆固醇和酮体合成过程中相同的中间产物有( A. B. )A. 乙酰乙酰COA B.羟甲戊二酰COA C. 二羟甲基戊酸D.β-羟丁酸17.尿素分子中两个NH2分别来源于是( C和氨 )A. 丙氨酸 B. 谷氨酸C. 天冬氨酸D.鸟氨酸18. 核苷酸从头合成中, 嘌呤环上第3位和第9位N是由(C )提供的A. GlyB. AspC. GlnD.Ala19. 下列属于生糖氨基酸的是( AB)A.Glu B.Thr C. Leu D.Lys20.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中所含的辅因子有( AB) A.HSCoA B.FADC.FMND.NADP+21.核苷酸从头合成中,嘧啶环的第1位氮原子来自( A ) A.天冬氨酸B.甘氨酸 C. 氨甲酰磷酸 D. 谷氨酰胺22. 在缺氧条件下,下列什么化合物在哺乳动物肌肉中积累( B ) A. 丙酮酸 B. 乳酸 C. 乙酸 D.葡萄糖23.下列化合物中,除什么外都是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因子( D )A.辅酶A B. 硫辛酸 C. TPP D.叶酸24. 丝氨酸分子上β-碳原子转移到FH4 , 可生成 ( A )A.N5,N10-CH2-FH4 B. N5,N10=CH-FH4 C. N10-CHOFH4 D. N5-CH3FH425.下列化合物在体内彻底氧化时,产生ATP数量最少的是( D )A.乳酸B.甘油C.己酸D.丙酮酸26.糖原合成时,活化葡萄糖的化合物是( C )A.GTP B. ATP C.UTP D. CTP27.糖酵解途径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是( B. C. )A.己糖激酶B.丙酮酸激酶C.磷酸甘油酸激酶D.磷酸果糖激酶28. 典型的α-螺旋是( B )螺旋A. 3 10 B. 3.6 13 C.3.6 14D. 3.6 1529.当[S]= 4Km时,v = ( C )A. 3/4 V B. 4/3 V C. 4/5 VD. 6 /5 V30. 下列几段多肽中,最可能形成α-螺旋的是( D )A. Gly-His-Phe-Tyr-Ala-ProB.Phe-Glu-Asp-Glu-Ser-AlaC.Ser-Arg-Lys-Gly-Lys-Met D.Val-Tyr- Ser -Met-Ala-Phe31.甘氨酸的解离常数分别是 K1 =2.34 和K2 =9.60, 它的等电点(pI)是( C )A. 7.26 B. 7.14 C. 5.97 D.5.1032.原核细胞DNA分子上能被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特异识别的部位是( B )A.操纵子 B 启动子 C 衰减子 D 终止子33.研究蛋白质结构常用氧化法打开二硫键,所用化学试剂是()A.亚硝酸 B. 硫酸 C. 过甲酸 D. 过氯酸34.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的正确性取决于( B )A. RNA聚合酶核心酶B. RNA聚合酶σ因子C. DNA聚合酶D. DNA解旋酶35. 一个tRNA的反密码子为IGA ,它可识别的密码子为( A. C . )A. UCUB. UGCC. UCGD. UAC36. 一种丙氨酸tRNA ,其反密码子为GCU可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为( B. C )A. UGAB. AGCC. AGID. CGU37. rnRNA分子上密码子为ACG,其相对应的反密码子是( D )A. UCGB. IGCC. GCAD. CGU38. 下列哪一种氨基酸含氮量最高()A.Arg B. Lys C. His D. Pro39. 下列哪一组氨基酸只含非必需氨基酸() A.碱性氨基酸 B。

2022年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而法国学者______和德国学者______则是微生物生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2、细菌菌落的形状一般为______;边缘______;大小______;表面______;颜色______,常见的颜色为______;质地常为______。

3、微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一般都是蛋白质或某些小分子物质对基因转录的阻遏或激活,而在翻译水平上也发现了类似的______作用。

4、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微生物分为五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另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

低等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以______为主,酵母菌以______为主,而高等陆生真菌则以______为主。

6、动物病毒基因组DNA转录产生的初始转录要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修饰才能成熟为功能性mRNA。

7、海洋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共同特征。

8、各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生长适宜的pH范围,如细菌为______、放线菌为______、酵母菌菌为______、霉菌为______、藻类为______、原生动物为______。

9、厌氧乙酰-CoA途径又称______途径,这种非循环式的CO2固定机制主要存在于一些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化能自养细菌中。

10、常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剂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判断题11、丛枝状菌根又称泡囊丛枝状菌根,这是一类最重要的外生菌根。

()12、大多数放线菌和真菌都是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13、原核生物呼吸链的P/O比一般较真核生物高。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3. 能够分析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特性;
2. 土壤中的主要成分;
3.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土壤调理和改良技术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砂土、壤土、土工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特性(20分钟)
1. 土壤的形成过程: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2. 土壤的主要成分: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
3. 土壤的特性:保持水分、供给养分、固定氮气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设计实验,让学生对砂土和壤土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土壤中的各种成分以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15分钟)
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土壤调理和改良技术提高作物产量。

五、总结提升(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对土壤的进一步探究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土壤的形成过程、组成成分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该进一步探索土壤科学领域,加强土壤调理和改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

2021年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在蓝细菌类囊体内存在的光合色素是______和______,在蓝细菌类囊体外表面有藻胆蛋白体,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光合色素。

2、大多数DNA动物病毒的核酸在______复制,蛋白质在______合成,病毒粒子的组装在______完成。

3、细菌的二次生长现象是指当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优先利用______,当其耗尽后,细菌经过一段停滞期,不久在______的诱导下开始合成______,细菌开始利用______。

该碳代谢阻遏机制包括______和______的相互作用。

4、在用曲法对微生物进行固体培养时,根据培养容器和规模的不同,可把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形式。

5、食用菌一般是指可食用的有大型______的高等真菌,分类上主要属于______,其次为______。

6、被誉为微生物学奠基人的是______世纪、______国的______;而细菌学的奠基人则为______国的______。

7、最常见的厌氧菌有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 ______,⑥ ______等。

8、细菌沥滤又称细菌冶金,主要分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后一步是关键,它由化能自养细菌______来完成的。

9、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环境条件下,使其处于代谢不活泼状态。

10、当前已开发的新型疫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判断题11、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类。

在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12、用白糖配制培养基能满足微生物对一般微量元素的需要。

土壤的组成初中科学教案

土壤的组成初中科学教案

土壤的组成初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及其作用;3. 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掌握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2. 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3.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难点:1.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准备:1. 课件: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的分类和分布;2. 实验材料:土壤样本、水、玻璃棒、烧杯、滴定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土地的表面;2. 提问:你们对土地有什么认识?土地是由什么组成的?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土壤的三个层次:表土、心土和底土;2. 讲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如氮、磷、钾等;3. 讲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土壤的密度、孔隙度、酸碱度等;4. 讲解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如砂土、壤土、粘土等。

三、实验(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用手摸摸土壤,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2. 让学生用滴定管滴加水到土壤样本中,观察土壤的吸水性和保水性;3. 让学生用玻璃棒搅拌土壤样本,观察土壤的粘性和流动性。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的分类和分布;2. 强调土地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结构,掌握了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土壤的性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课程中对于土壤的微观结构部分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壤的内部结构。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训练教案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训练教案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训练教案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土壤的分类和特性,认识土壤保肥养土的重要性。

一、概念澄清1. 什么是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经过风化、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环境。

2. 土壤的作用有哪些?土壤是生物生存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具有保肥、养土、保水、通气、支撑作物生长等作用。

二、土壤组成和分类1. 土壤的组成包括哪几个主要部分?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

2. 根据土壤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土壤分为哪些类型?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壤土、壤土、粘土、黏性土、疏松土、密实土等类型。

三、土壤的特性1. 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什么不同的特性?砂质土质地松散,透水性好,通气性强,但保肥能力差;粘性土质地结构紧密,保肥效果好,但通气透水性较差。

2. 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透气性和保水性是土壤的重要特性,对于提供氧气和水分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所以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四、土壤保肥养土的重要性1. 为什么需要保肥养土?保肥养土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如何进行土壤保肥养土?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肥、轮作休耕、植物种植、土壤覆盖等措施来实现土壤保肥养土。

结语: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土壤的分类和特性,认识土壤保肥养土的重要性,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导。

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土壤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2.掌握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和水、空气的比例;
3.了解土壤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2.有机质、矿物质、水、空气在土壤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土壤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介绍土壤的组成,包括有机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的比例,并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3.活动: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种类土壤的质地和颜色,让学生分析土壤中不同组分的特点;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土壤的作用和意义,比如土壤的保持、肥力、水分调节和微生物群
落等;
5.总结:总结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土壤的认识。

四、作业:
1.整理本节课的笔记;
2.收集资料了解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五、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了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并引导学生探讨土壤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学
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动手实践,提高课堂参与度。

初中生物土壤的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土壤的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土壤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成分。

2. 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 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

2.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土壤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具体作用。

2. 理解土壤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植物和土壤的实物或图片。

3. 包含土壤相关知识的教科书或资料。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土壤,引发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兴趣。

2. 提问:你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10分钟)1. 讲解土壤的定义和主要组成成分。

2. 通过图片或演示,向学生展示土壤的结构。

三、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15分钟)1. 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提供养分、水分和氧气等。

2.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5分钟)1. 讲解土壤在养分循环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例说明土壤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五、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土壤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研究和保护土壤。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加深学生对土壤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积极保护土壤,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教学反思:1. 通过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土壤的作用。

2. 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和问答,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土壤说课稿范文

高中地理土壤说课稿范文

高中地理土壤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高中地理课程中“土壤”这一主题的说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土壤的定义及其组成成分,认识到土壤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2. 掌握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3.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其特性,包括土壤类型的分类和分布。

4. 认识到土壤侵蚀的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管理土壤的方法。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土壤的概念和组成:首先,我们将介绍土壤的基本定义,它是地球表层的一层松散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 土壤形成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包括母岩的风化、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层次的发展等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如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 土壤的类型和特性:我们将介绍世界上主要的土壤类型,如沙土、黏土、壤土等,以及它们的特性和分布。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的农业活动和环境条件。

4. 土壤侵蚀与保护:最后,我们将讨论土壤侵蚀的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参与土壤保护。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互动讲授: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的检测和分析,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物科技行业类)高级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生物科技行业类)高级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有效成分:指欲纯化的某种单一的生命大分子物质。

有效成分具有含量少和稳定性差的特性。

固定相:固定相是由层析基质组成的。

其基质包括固体物质(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纤维素或硅胶上的溶液),这些物质能与相关的化合物进行可逆性的吸附、溶解和交换作用。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的物质向一定方向移动的液体或气体称为流动相。

在柱层析时,流动相又称洗脱剂或洗涤剂(即推动有效成分或杂质向一定方向移动的溶液)。

在薄层层析时流动相又称展层剂。

层析:以基质为固定相(柱状或薄层状),以液体或气体为流动相,有效成分和杂质在这两个相中连续多次地进行分配、吸附或交换作用,最终结果是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操作容量:即在特定条件下,某种成分与基质反应达到平衡时,存在于基质上的饱和容量。

一般以每克(或每毫升)基质结合某种成分的毫摩尔数(或毫克数)来表示。

其数值越大,表明基质对某种成分的结合力越强;否则反之。

床体积(V t):通常床体积是指膨胀后的基质在层析柱中所占有的体积(V t)V t是基质的外水体积(V0)和内水体积(V i)以及自身体积(V g)的总和,即V t = V0 + V i + V g。

洗脱体积(V e):洗脱体积是指某一成分从柱顶部到底部的洗脱液中出现浓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流动相体积。

外水体积(V0):外水体积是指基质颗粒之间体积的总和。

内水体积(V i):内水体积是指基质颗粒内部体积的总和。

基质体积(V g):基质体积是指基质自身所具有的体积。

V0、V i和V g都是随着床体积和基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的。

膨胀度:在一定溶液中,单位重量的基质充分溶胀后所占有的体积用Vβ表示,即每克溶胀基质所具有的床体积。

一般亲水性基质的膨胀度比疏水性的大。

分配系数是指一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含量的比值,常用K表示。

而迁移率是指一组分在相同时间内,在固定相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值,常用R f 表示。

K值大,就表明该组分与固定相结合力大,迁移率小;反之则结合力小,迁移率大。

(生物科技行业)《高等数学(生物类》教学大纲

(生物科技行业)《高等数学(生物类》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N1091102适用专业:生物类专业总学时:80一、编写说明高等数学课程是农学、动科、食工、生命等专业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以极限概念为基础,进而研讨微分、积分、微分等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

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内容中,教学要求的高低有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分,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区分,对运算、方法从高到低“熟练掌握”、“掌握”、“会”或“能”三级区分。

“熟悉”一词相当于“理解”并“熟练掌握”。

二、大纲内容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函数、极限与连续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极限的运算。

(二)教学内容:一元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形,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数列极限,函数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与极限之间的关系,无穷小与无穷大之间的关系,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间断点及其类型,连续函数的运算定理,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性质以及反函数的概念。

3、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理解极限的概念,思想方法。

5、了解极限的X N ---εδεε,,定义。

6、掌握左、右极限的概念,左、右极限与双边极限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土壤》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土壤》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土壤》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认识土壤的组成和作用;2.了解土壤中微生物和有机物的重要性;3.学会观察和探究土壤的特性和种类;4.学会制作土壤模型,增强对土壤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土壤样本(沙土、粘土、壤土);2.清洁的容器和工具(勺子、刷子、筛子);3.石膏粉、饼干碎屑、青草、泥土等制作土壤模型的材料;4.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学生们已经学过了动物和植物,知道它们生长需要的养分是什么吗?2.老师介绍土壤的基本概念,以及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第二步:学习土壤的组成和作用1.老师使用PPT或黑板,介绍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2.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的重要性。

第三步:观察和探究土壤的特性和种类1.学生分组观察自带的三种不同土壤样本(沙土、粘土、壤土),用放大镜观察,描述它们的颜色、质地和味道等特征。

2.老师带领学生们探究这些土壤的特性和种类。

第四步:制作土壤模型1.学生分组制作土壤模型,使用石膏粉、饼干碎屑、青草、泥土等材料,制作出不同种类的土壤模型,并给模型描绘颜色和特征等情况。

2.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土壤模型讲述给同学,分享观察和学习的经验。

第五步:总结和思考1.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土壤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土壤有哪些重要组成?•每种土壤有哪些特征和明显的区别?2.老师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土壤的科学世界。

四、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和探究不同种类的土壤。

通过制作土壤模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土壤的构成和作用,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或土壤结构体。
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单粒和结构体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
及其相互排列、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教学提示
15分钟
复习对比
举例讲授
15分钟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案(第页)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性指土壤孔隙多少、大小与大小孔隙比例及性质。孔隙数量决定着液、气两相的总量,孔隙类型决定着液、气两相的比例。
1.土壤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它表示土壤孔隙数量,即各种大小孔隙度的总和。
在土壤三相组成中固、液、气体占容积百分数是多少?
土壤孔隙复杂多样、测量困难,故用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计算。
举例精讲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课后作业与练习:
1什么是团粒结构?团粒结构的肥力征及创造措施?
2简述土壤孔隙类型及性质。
3土壤耕性标准如何?
4如何合理耕作改良土壤耕性?
课后记:
2)结构能协调有机质的积累与消耗的矛盾团粒之间有充足的氧气,有机质矿质化强,供肥力强,团粒内部缺氧腐殖化强,利于养分贮藏积累。
3)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状况团粒内部小孔隙保水,温度变幅小,团粒间空气多温度变幅大,可调节土壤温度。
4)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使植物根系穿插容易,能改良耕性,土壤黏性小,宜耕期长,疏松易耕作。
3创造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教学提示
前四种略讲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图示略讲
举例说明
18分钟
板图分析重讲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案(第页)
教学内容与设计:
1) 精耕细作:机械外力作用,使土块破裂松散成小土团。
2)施用有机肥: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中有机胶结物质。3)合理轮作:3-4年轮作一次作物。
4)施土壤结构改良剂:主要是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人造:胡敏酸、树脂胶、聚乙烯醇、聚丙烯醇。天然:腐殖酸类肥料、泥炭、沥青。
1)土壤密度和容重
(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的单位容积固体土粒的烘干质量(无粒间孔隙),多数土壤矿物质的密度在2.6~2.7 g/cm3,有机质的密度1.25~1.40 g/cm3,由于有机质含量较少,一般平均值2.65 g/cm3。
(2)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固体土粒的烘干质量(有粒间孔隙)。单位为g/cm3或t/m3。一般旱作土壤容重大体在1.00~1.80
1)通气孔隙(空气孔隙)当量孔径>0.02mm,土壤水吸力<150 hPa,不具有毛管引力不保水。主要作用是通气和透水,不致造成地表径流和上层滞水。植物根系和真菌可以进入这类孔隙。
通气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活性孔隙度)
2)毛管孔隙当量孔径为0.002~0.02mm,土壤水吸力1500~150hPa,具有毛管引力,有毛管水。可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等难以进入毛管孔隙中,根毛和细菌可进入其中。
2)注意土壤宜耕期的选择: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及可塑性都相对最小的时候,就是土壤的宜耕状态。即“看”、“摸”、“试”三种方式。
3)采用改良耕性措施:多放有机肥、合理灌溉、适时耕作。
归纳小结:土壤物理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发育改善措施。
巩固课程:复习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预习内容:土壤的化学性质。
教学提示
10分钟
(四)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各种理化性状在耕作时的综合反映。
1.土壤耕性的含义
(1)耕作难易即耕作阻力大小,直接影响劳动效率。一般质地粘重,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的土壤难耕。(黏结性和黏着性)
(2)宜耕期长Βιβλιοθήκη 即适于耕作时间的长短,也就是耕作时对土壤水分要求的严格程度。砂质土壤比黏质土壤宜耕期长。
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土壤容重
3)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当量孔径<0.002mm,土壤水吸力>1500hPa。在这种孔隙中的水分不能移动或移动缓慢,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根毛和微生物也不能进入这类孔隙。土壤质黏非活性孔隙多。
非活性孔隙度(%)=萎蔫系数×土壤容重
(二)土壤孔隙状况与植物生产的关系
生物的作用:土壤生物的活动及植物根系伸展挤压。
干湿交替作用:使土壤产生体积膨胀和收缩。
成形动力冻融交替作用:起到酥土作用。“冻垡”
土壤耕作:外力分割,土和疏松土壤,成团粒结构。
2土壤团粒结构肥力特征
团粒结构是一种良好的土壤结构,大小孔隙比例适当的孔隙性。
1)结构能协调水分与空气的矛盾团粒内部的毛管孔隙保持水分的能力强,大孔隙通气透水好。
5)团粒结构团聚体近于圆球状,粒径为0.25~10mm的疏松土团。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为2~3mm,一般称为“蚂蚁蛋”、“米糁子”。
1)形成过程
单粒 复粒微团粒 团粒结构
2)形成机制
胶体的凝聚作用:负电黏粒,电荷中和Ca2+Mg2+凝聚。
土粒黏聚 水膜的联结作用:黏粒负电荷可以吸附极性水分子。
胶结剂的联结作用:无机胶体、有机胶体。
3)柱状结构:柱状横断面直径一般在3~5cm,称为“立土”。多在黏重的底土层、心土层和柱状碱土的碱化层。结构坚硬紧实,无效孔隙多,外表常有铁铝胶膜包被,根系难插入,通气不良,微生物活动微弱。团聚体之间常出现大裂缝,造成漏水漏肥。
4)片状结构:厚度为1~5cm,称为“卧土”。犁底层中常见。旱地的犁底层的片状结构影响植物扎根和上下层水、气、热的交换以及对下层养分的利用。降雨或灌溉后地表形成的土壤结皮和板结现象,会阻碍气体交换,影响植物出苗和幼苗生长。
g/cm3之间,平均1.34 g/cm3水田<1.00 g/cm3其数值的大小受土壤内部质地、土粒排列、结构、松紧状况的影响。其作用是:
教学提示
2分钟
3分钟
2分钟
15分钟 举例、讲解
举例计算 讲解
复习提问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案(第页)
教学内容与设计:
A土壤容重反映土壤松紧状况和孔隙大小
容重大的土壤紧实,孔隙比例小;容重小的土壤疏松,孔隙比例大。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旱田:土壤容重>1.30 g/cm3紧实; 1.14~1.26 g/cm3适宜。<1.00 g/cm3最松。水田:土壤容重>0.60 g/cm3淀浆板结;0.5~0.6 g/cm3适宜。<0.5 g/cm3起浆混浊。
土壤孔隙度在30%~60%之间,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耕层总孔隙度为50%~56%,通气孔隙度在8%~10%以上,以15%~20%更好。大小孔隙比在1:2~4为宜。黏土总孔隙度大,但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少;砂土通气孔隙多缺少毛管孔隙,漏水、漏肥。
土体内孔隙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耕层上部(0~15cm)的总孔隙度为55%左右,通气孔隙度为10%~15%左右;下部(15~30cm)的总孔隙度50%左右,通气孔隙度为10%左右。
B计算土壤质量及土壤中物质的量
例:1hm2土地耕层0.2m,容重1.15 g/cm3,土壤质量多少吨?如有机质含量2%,土壤耕层中有机质为多少吨:
土壤质量=104×0.2×1.15=2300吨
耕层中有机质=2300×0.02=46吨
2.土壤孔隙类型和性质
土壤学中所谓的土壤孔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叫做当量孔径(d=3/T)。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成反比。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三类。
(3)耕作质量好坏即耕作后土壤所表现的状况及对植物生产的影响。耕性良好的土壤,耕作阻力小,耕后疏松、细碎、平整,便于出苗、扎根、有利于植物生长。(黏结性和可塑性)
土壤耕性好坏主要是土壤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物理机械性质的不同所引起的。(土壤物理机械性)
2.合理耕作改良土壤耕性
1)防止压板土壤:防过湿耕作、防止不必要的作业、少耕或免耕。
复习旧课:土壤的三相组成;土壤质地、分级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导入新课:土壤的物理性质指土粒的空间分布所产生的性质。有土壤孔隙性、土壤结构与土壤耕性,这些性质对植物生产有很大影响。
新课内容:
第二节 土壤的理化性质与作物生产
土壤的物理性质指粒空间分布所产生的性质,包括:土壤孔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
一、土壤物理性质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案(第页)
课题
土壤的物理性质
教学要点与目标
教学要点:土壤孔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
教学目标:理解土壤孔隙、结构与耕性的概念和性质,及其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掌握改善土壤结物理性质的措施。
教具与
材料
参考书《植物生长环境》宋志伟 王志伟主编农业出版社20页。
教学内容与设计:
教学组织:清点出席人数,填写教室日志。
1土壤结构类型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分为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和团粒结构等。
1)块状结构 :直径为5~10cm,为“坷垃”。在5cm以下时为碎块状、碎屑状结构。土壤有机质少,漏风跑墒,团聚体内部孔隙太小,通透性差,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效养分不易释放;压苗。
2)核状结构:大的直径为10~20mm,或稍大,小的直径为5~10mm,称“蒜瓣土”。在结构面上往往有胶膜出现,在黏重而缺乏有机质的底土层中较多。保水保肥性能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