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中图版地理-第六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在中图版的教材里,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体现的是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合理人口容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而在人教版里面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和中图版的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一样.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与高中地理其他模块学习内容的联系。
人口合理容量第一部分: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必修Ⅱ2.年级:高中一年级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5.学时数:45分钟第二部分: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计算、对比等,采用多种手段如地图、表格、文字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计算、交流与表达等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三个大标题,分别是"一、’人口爆炸’""二、环境的限制性""三、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介绍了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现状,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介绍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含义,人口容量的特点。
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情分析】本教材内容对高中年龄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不大,担心的是学习兴趣不浓。
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以乡土地理资料为主制作案例,设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方案。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近海地带从地形上看:集中于平原地区(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东北部。
2.我国的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具体表现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逐渐减弱,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因素等。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条件: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2)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2)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全球70多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1.B 2.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全]高中地理(人口增长率、迁入、迁出、老龄化)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率、迁入、迁出、老龄化)考点详解•1、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①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内)由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而引起人口增长的比率。
可以由自然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计算得到: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②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可以由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得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如下图所示,上侧为出生率,下侧为死亡率,阴影部分即为自然增长率。
图1 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迁入、迁出的影响人口的迁入迁出,会对迁入地、迁出地造成许多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1)迁入地①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②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给住房、交通、卫生和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2)迁出地①有利影响: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土地资源;②不利影响: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并加剧了当地的老龄化现象。
图2 人口迁移的影响例题图3 例题答案:C、B精讲精析:(1)分析迁入/迁出人口数量。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左侧的安徽、江西等省份迁出人口比重>迁入人口比重,其他省份相反;②图中显示的是迁入/迁出率,是一个百分数,而迁入/迁出人口数量=总人口×迁出/迁出率,因此不能仅根据迁入/迁出率来确定迁入/迁出人口数量,还需要考虑当地总人口,因此选项A、B错误。
(2)分析人口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
①人口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自然增长率,则人口增长率(浙江)=16%-3%+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江苏)=6%-3%+自然增长率,两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可能相差超过10%,因此浙江的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
②图中没有明确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选项D错误。
(3)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会减少迁出地的劳动力,加剧迁出地的老龄化;增加迁入地的劳动力,延缓迁入地的老龄化;②城市化=城镇人口÷总人口,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即由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因此减少了迁出地总人口基数,提高了迁出地的城市化水平;同时增加了迁入地的城镇人口,也提高了迁入地的城市化水平。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A.2001~200来自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景,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
其影响 因素 , 2020·课标Ⅲ,4~6题 长模式。
并结合 实例 , 2019·北京,40题
2.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
解释区 域资源 2018·课标Ⅰ,4~5题 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
环境承 载力 、 2018·江苏,13~14题 3.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文
2020版新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六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6.2
关闭
解析
答案
-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气候 水 土壤 矿产 资源
影
响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 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 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 人口迁移
-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 )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 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2.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关闭 A. 全国人口数量减少 第1题,图示信息显示:我国人口净迁出省区多为中西部,净迁入省区多为 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 东部地区,因此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 C.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集聚程度提高。第2题,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和产业结构升级,是 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1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3)政治因素。
因素 否正常、合理进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行 造成人们无家可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 归,流落到邻近的 人口重心南移 国家 政治独立,国家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 体 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解析
关闭
答案
-1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效应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 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
地理:1《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课件(中图版必修2)
学情分析
旧知: 零散生活经验 运用旧知构建新知 认知差: 生活经验与科学思维体系不接轨,如何思考问 题,学以致用是盲点
教学设计思路 回顾“人口增长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关注科学问题发现的过程 对比分析及绘制人口增长曲线 认识科学问题研究的过程 分析曲线特点、概括规律 学习科学结论的产生过程 根据曲线规律分析原因预测未来 学习科学分析及预测的方法
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
16 12 8 4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4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教学内容落脚点
关注科学研究思路训练 关注思考探讨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落脚点
体验 思维训练 模拟 实际问题 引导探讨 提供案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 (1)运用数据、曲线建立并研究人口 增长模式—第一节
(2)运用模式结构,推断人口流动模型 分析人口流动原因—第二节 (3)运用数据“算帐”,推算环境人 口容量,认识人口发展的规律—第三节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研究身边案例,为致用生活; 渗透思想方法,为终生受用;
“自然、人文、区域”融合,关注系统; 突出“人地”协调思想,形成观念;
第一章
教学想法
单元知识结构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 地区增长差异 人口的增长、 迁移与合理 容量 空间差异
时间变化
第一节
课时建议
课标解读
表述—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解读—不是记住人口增长模式,而是分析人口增长模 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差异。因此,模式结论不是最重 要内容,而是深入研究区域人口增长特点的依据材料。 教学落脚点应当是,能够以模式为依据材料,研究人 口增长的区域差异和原因,预测区域人口未来发展的 策略。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0002页 0086页 0175页 0222页 0259页 0329页 0414页 0478页 0580页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 理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 分布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 容量
2020最新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全 册教学课件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 化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6.2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纲要求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1.C 2.D
关闭
答案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思维流程第1题,
占来较人口大(比生例产者的与原消因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
(城3)乡诸间如的北文京化、交上流海。、(所广述州理这由样需的支持超所大持城态市度是) 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答案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纲要求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效应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 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考纲要求
考 纲考 向
以统计
图表为
载体考
人口 迁移 的主 要原 因
查人口 迁移的 动因及 其效应, 多从时 空综合
的角度
突出动
态分析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纲要求
考点一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 变其定居地 的行为。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考纲要求
考点二 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
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 新大陆发现后:出现跨洲 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外籍工人 成为主要 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 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讲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ppt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 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项错;题图反映该地总人口的变化,不能反映不同 年龄段的人口比例,B项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 小,说明人口迁出数量减少,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项对;图中只给了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及其数量变化,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项 错。故选C项。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 发达地区,为人口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的户 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项。
第5题,积分入户政策使得高素质人才落户东莞市,能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 (通过图示数据,与外来人口数量相比,积分入户人数较少,可以推断该政策 主要是为了吸引高素质劳动力落户东莞市),D项正确。对拓展城市空间范 围影响不大,A项错误。高素质劳动力落户东莞市,不会加速其人口老龄化 进程,更不会加大人口管理难度,B、C两项错误。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向解读
以统计图表为载体,考
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及
其效应,多从时空综合
的角度突出动态分析
考点一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梳理]
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_改__变__其__定__居__地_的行为。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
家庭
迁移到子女所在城市
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第二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
斯坦地区
2.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022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第1讲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0河北唐山一模)下面是甲、乙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地多 B.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 C.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 D.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 4.针对乙地人口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B.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 C.依靠科技,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 D.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
2022
必修2 人文地理
第1讲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
内容索引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 考点二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考向解读
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考查人
口增长,考查定量与定性相
特别提醒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 迅速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高低”模式向“三低” 模式的转变。 (2)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 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3)几个关注点:①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此后将进 入人口负增长阶段;②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实现了由过渡模式 向“三低”模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乙地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其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 较重,D项正确。第4题,乙地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出生率低。 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可以解决短期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问题,A项不合理。调整计划 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B项合理。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 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C项合理。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 养老待遇,可以减轻年轻人负担,D项合理。A项符合题意。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课件 中图版
返回目录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
础•
自 主
•
梳 理
•
3.人口增长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1)发达国家:人口慢增长⑤______。
(2)发展中国家:人口很快增长⑥______。
返回目录
第16讲 人口的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
础•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自 主
•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自然死增亡长率
自 主
•
(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梳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 理 人口生活质最适量宜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⑳________的人口数量。
•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
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模式
主要原
•考 因
点
互
动
探 究
目前的
分
布
地
区
人口年 龄 金 字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低 下,生存条件 极差,人们抵 御自然灾害和 疾病的能力很 差
发展中国家的 个别地区,如 热带雨林中的 一些原始部落
传统型
生产力水平提 高,生存条 件明显改善, 抵御灾害能 力提高,但 传统经济对 劳动力数量 依赖大
现代型
培训的时间长,劳动力的 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
培训费用高;④人口受教 念的影响;⑤女性受教育
______,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⑮
____现__代_型_。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中
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⑯________。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A、地形B、气候C、水资源D、经济发展水平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文化因素D、气候因素3、下列国家中,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日本 (B)B、刚果 (金)C、中国D、德国4、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A、经济差异 (A)B、政治局势C、文化差异D、自然资源贫乏5、以下哪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欧洲6、以下哪项措施不是目前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举措?A、实行计划生育B、提高妇女地位、改变传统观念C、普及高中及以上教育D、鼓励多生育子女7、以下哪项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地形地貌B、气候条件C、经济因素D、历史因素8、关于人口迁移,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重要形式B、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利D、人口迁移受到政策限制9、全球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A、日本B、印度C、中国D、新加坡 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时,表示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类型属于: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过渡型11、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 地理位置B. 自然资源C. 气候条件D. 经济发展水平12、关于人口合理容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B. 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成正比C. 人口合理容量受技术发展水平制约D. 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素质成正比13、全球人口分布不均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
B、温带、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较寒带地区广泛。
C、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
D、热带雨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特殊,人口分布较集中。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中图必修优质PPT资料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 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分层突破课件中图必修
【答案】 (1)D (2)B
人口的迁移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 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 流动减弱。读图,回答下题。
4.2000 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答案】 D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六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检测含答案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
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低就业年龄B.鼓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出生率稳定2.10年来,该国人口()A.快速增长B.缓慢增长C.零增长D.负增长3.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老龄化严重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D.出生率过低(2018湖北荆州一模)生育旺盛年龄一般为20~34岁。
下图为某国2018年生育旺盛年龄人口数量与不同年龄段(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值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5.若图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适宜措施是()A.合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鼓励生育,接纳移民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出最明显、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区域之一,这已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复苏。
下表为20146.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B.环境人口容量非常有限C.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少D.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低7.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多,自然增长率低,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有()①后备劳动力不足②耕地资源压力减轻③养老负担更加沉重④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⑤经济逐渐失去活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8.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上海市()A.对户籍与非户籍人口采取不同人口政策B.总体上比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C.户籍人口中青壮年大量移居国外,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迁入人口数量大且以青壮年为主,使得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数之比。
高一地理同步课件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课件中图版必修
↓ ③思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看清纵、横坐标的单位数值
第二十页,共37页。
(2)案例分析 该图纵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横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首先判读 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再结合公式(gōngshì)“自然增长 率=出生率-死亡率”,就可判断出四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①国出现负增长,属“低—低—低”模式,为发达国家。②国人口 增长模式属“低—低—低”模式,但出生率接近2.0%,一般出现在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中国家。③国的 自然增长率最高,属“高—低—高”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④ 国属“高—高—低”模式。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2)案例分析(fēnxī) 高中阶段常见的多坐标值图为平面正方形坐标图,如下图: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如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上图),先读清坐标含义,下横 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左纵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上横坐标和右 纵坐标表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再结合图例,可读出各大洲 不同时间段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如亚洲 在1960年~1965年人口增长率最高。也可比较同一时间段各大洲 人口增长差异(chāyì),如1995年~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 低的大洲是欧洲,为负增长。
第三页,共37页。
1.线性图:曲线图、折线图 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cǎiyòng)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 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 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线性图的一般思路:
第四页,共37页。
①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 ↓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2020春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件中图版
国家
尼亚
下降
20世纪前半叶的 发达国家。目前 有些发展中国家 也已进入该阶段
印度、土 耳其、阿 根廷
低 很低 多数发达国家 西欧国家
[思维拓展] 1.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
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人口增
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各种增长模式的“三率”数值 (1)“高高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4%左右,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 世纪 20 年代后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 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 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答案:(1)B (2)C
知识点三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趣闻中的地理 “生个宝宝,奖你一头价值 300 美元的伊比利亚小 猪”,这是西班牙南部小镇卡尔萨迪利亚推出的一项鼓励 生育的政策。出此“怪”招,实在迫不得已,西班牙的人 口出生率已经亮起了“红灯”,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 重。该地区素以盛产火腿闻名,一头伊比利亚小猪的身价 可是远远超过一个婴儿一年所用尿布的花销。
(3)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 有何特点?
(4)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 长有何特点?
(5) 目 前 , 两 类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有 何 不 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
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低就业年龄B.鼓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出生率稳定2.10年来,该国人口()A.快速增长B.缓慢增长C.零增长D.负增长3.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老龄化严重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2.D3.D1题,15~29岁年龄段为主要劳动力。
该国为发达国家,应该是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补充劳C项正确。
第2题,该发达国家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不变,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下降,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上升,老龄化严重,人口应呈现负增长。
D项正确。
第3题,据图可推测0~14岁人口减少,出生率下降,引起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
D项正确。
生育旺盛年龄一般为20~34岁。
下图为某国2018年生育旺盛年龄人口数量与不同年龄段(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值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5.若图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适宜措施是()A.合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鼓励生育,接纳移民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C4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国老龄化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现代型。
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排除A项。
该国是发展中国家,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排除B项。
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比例大,劳动力不足,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排除D项。
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出最明显、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区域之一,这已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复苏。
下表为20146~8题。
6.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B.环境人口容量非常有限C.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少D.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低7.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多,自然增长率低,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有()①后备劳动力不足②耕地资源压力减轻③养老负担更加沉重④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⑤经济逐渐失去活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8.上海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上海市()A.对户籍与非户籍人口采取不同人口政策B.总体上比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C.户籍人口中青壮年大量移居国外,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使得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7.C8.D6题,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工业基地,发展早,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A项错;,环境人口容量不小,B项错;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大,投入资金多,C项错;东北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单一产业的专业化城市较多,效益低,无法为本地人口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导致人口净流出量大,D项正确。
第7题,大量年轻人口流出,而自然增长率低,这会使得未来的东北地区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补给不足,会因缺乏劳动力,导致后备劳动力不足,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C项正确。
第8题,上海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较高,因此外来人口主要集中于年轻人口部分,导致该地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数之比。
读某国抚养比变化及预测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不同时段人口变化为()A.甲—乙:少儿人口少于老年人口B.乙—丙:劳动人口比例上升C.丙—丁: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D.甲—丁:老龄化持续加剧10.该国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A.甲B.乙C.丙10.B9题,甲到乙时段,少儿人口负担系数高于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即少儿人口多于老年人口,A项错;,总抚养比增大,劳动人口比例可能下降,B项错;丙到丁时段,人口抚养比变化不大,说明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C项正确;甲到丁时段,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老龄化是波动加重而非持续加重,D项错。
第10题,该国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总抚养比最低的年份,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份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正值表示人口净迁入,负值表示人口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2005—2010年()A.总人口增长数四川小于江西B.贵州人口净减少C.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D.天津人口增长率小于四川1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使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B.加剧了北京、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C.使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12.C11题,虽然四川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净迁移率之和)低于江西,但人口总量远大于江,A项错;贵州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人口增加,B项错;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人口净迁移率,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C项正确;计算天津、四川的人口增长率可知,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D项错。
第12题,人口迁出可缓解人口压力,但不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A项错;北京、上海外来人口多,且以青壮年为主,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项错;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北京、天津城市规模扩大,用地面积增加,C 项正确;流入广东、上海的外来人口多从事第二、三产业,D 项错。
二、综合题(共52分)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图1 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2 1990—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数量(单位:万人/年)(1)读图1,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岁人口占8%(7.6%~9.6%均可),15~64岁人口占81.88%(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10.12%(9.6%~10.6%均可)。
严重老龄化阶段。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
不利影响: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现,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变化趋势。
(1)题,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计算可得,0~14岁人口比重为8%左右,15~64岁人口比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0%左右。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即为人口老龄化,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
第(2)题,由上题可知,15~64岁人口占82%左右,劳动力人口比重偏大。
其有利影响是社会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不利影响为住房紧张,就业压力过大。
第(3)题,读图可知,1990—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不断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05—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呈增加趋势。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
(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
,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1980—199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2000—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
(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为人为性别选择提供了可能;计划生育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
(3)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
(4)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男孩偏好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1)题,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时间段分析。
第(2)题,性别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
第(3)题,结合社会常识,从婚姻、就业、社会和谐等方面阐述。
第(4)题,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法制、完善保障事业等多方面落实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