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心理初探

合集下载

中学生写作心理浅探

中学生写作心理浅探

中学生写作心理浅探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的成长期,对于写作而言,这也是学生作文的重要阶段。

因此,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写作心理对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在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学生写作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信心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接触并掌握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不断练习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写作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当学生在写作时感到困惑和沮丧时,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信心,以及相应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写作挑战。

二、写作意愿的激发中学生写作的意愿,是中学生写作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中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和热情,他们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和进步。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趣、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和能力,制定不同的写作计划和练习题目,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写作兴趣和特长,不断拓展自己的写作领域。

三、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今天,在网络时代里,抄袭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学生也不例外。

这对学生的写作心理产生了毫不轻视的影响。

当学生在写作时发现抄袭很容易获得好成绩,而真正独立思考和构思的却获得了较低的评分时,他们就会产生抄袭的想法,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因此,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写作课程和训练,教育学生关于道德和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采取严格的措施来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如引入专业的软件来检查学生的作业,以及制定严格的作业规则。

四、思维、创意的发挥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写作心理初探

写作心理初探

浅谈写作心理初探作文教学研究是一道大题、老题,也是一道难题。

怎样才能把这道题解得称心如意?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各种文体的写作规律属于写作的外因,学生写作心理是写作的内因。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研究,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当是学生的写作心理。

下面就本人的作文教学经验,谈几点意见:一、多选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以朗读或朗诵为手段,通过意境美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读写本是一家。

读,可以促进写;写,可以深化读。

阅读教学中,如果从美感角度出发,当推朗读与朗诵效果。

因为美感是一种情绪体验。

各种形式的美都能动人情感,而艺术美则是最能激动人心的最有效手段。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课内课外选择一些名家名作来上文学鉴赏课。

先朗读、朗诵,后讲解。

朗读、朗诵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放朗读、朗诵录音带,或教师朗读、朗诵,或让基础好水平高的学生朗读、朗诵。

朗诵、朗读时,朗读者进入情境;讲解时,教师要力求透彻。

这样,学生在倾听朗读、朗诵时,随着声调的变化,很快进入作品意境之中,产生思想共鸣,感情波澜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是浪微风轻,时而是慷慨激昂,时而抑郁凝结。

在这种朗读或朗诵创造的氖围中,学生完全沉浸在一种忘我的境界。

在这种愉悦体验中。

教师带着拨动学生写作欲望与兴趣心弦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语言技巧,他们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热烈的状态。

当此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作品写得怎样怎样好,而是要力争探究作品如何如何写得这样好;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情感上的体验,而更想知道作品的艺术内涵。

这种心理趋向,正是由读到写的意识迁移,也就是写作欲望与兴趣的萌发。

可以想见,有了这个心理基础,也就迈出了习作的关键的第一步。

在这时候安排作文练习,写作能力的逐步增强,也就大有指望了。

二、变“常规讲评”为“赏析讲评”,在“评价”美感中促进写作欲望与兴趣作家最珍视的是自己的作品,哪怕是失败之作,也总是敝帚自珍,因为那是自己劳动的成果,心血的结晶。

以心理视角谈写作教学

以心理视角谈写作教学

以心理视角谈写作教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我主要从“唤醒学生内心读者”和“挖掘利用学生习作资源”两方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切准情感脉搏唤醒学生内心读者去年接手初四新生时,为了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我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瞬间”很显然,学生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材,大部分作文局限在用老套的事例表现肤浅的情感。

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把这张统计表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看。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孩子们的表情,很多同学低下头,不言语,还有个别学生抿着嘴自嘲地笑笑。

“老师,有什么可写的,我们除了上学就是回家做作业,根本没什么可写的。

”学生的这句话看似是他们的现实情况。

其实不然,毕竟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是新的。

怎样引领学生走出这个写作的误区呢?我陷入了思索中,不断翻阅着各类与作文有关的杂志,想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阅读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张世禄先生《读书与作文》一书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写作的时候,要为读者着想;阅读的时候,要为作者着想”。

其中“写作的时候,要为读者着想”一句话点醒了我。

它告诉我们写作者在写文章时一定要考虑文章为谁而写,写什么,怎么写。

也就是说写作的内容与情感上都要替读者考虑,要考虑内心读者。

而细想学生的习作,缺少的不就是对内心读者的关注吗。

细看课标上也有要求:“作文要真实,要写实实在在的事,说自己想说愿说的话,表达自己真真切切的体验、感受,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写真事的同时,抒真情。

而这种“真真切切的体验、感受”就是对你、我、他说的啊。

学生没有了内心读者,情感的抒发又怎么会真实呢?怎么让学生写出真事真情,直面内心读者?我觉得这需要我们为他们搭建情感表达的平台。

而要想为学生搭建情感表达的平台,我们首先需要切准初四学生的心理脉搏,唤醒学生的内心读者。

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一方面,他们内心有许多秘密不愿示人,但它们又希望内心的烦恼、苦闷、困惑有人听取,并帮他们解疑;另一方面,他们又好表现,希望被他人认可;当然,有喜悦,他们也愿与他人分享……诸多的情感在学生的心里集聚着,他们急需一个平台进行释放。

我校中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初探

我校中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初探

我校中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初探中学生在写作上有多种心理反应,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了下列看法。

写作前一、畏难思想。

一部分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感到无限压力,不知道如何入手,特别怕作文。

一到星期五下午作文课,简直是没法过。

这类的学生写作水平一般不高,对于写作的技巧缺乏。

所以,他们感到作文很难写,想要逃避作文。

即使是写出一篇作文,也是生拼硬凑,谈不上好。

或者,抄袭作文大全上,要么借鉴别人的作文。

二、无所谓。

这部分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是无所谓,谈不是喜欢,也说不上担心。

反正老师让写就写,不管是好是坏,应付一篇了事。

老师你是表扬也罢,你是批评也罢,不放在心上。

至少,在其他学生看来,他们不把写作文放在眼里。

三.愉快与享受。

这类学生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对于写作有兴趣,偏好写作。

他们感到写作是令人愉悦和享受的,他们在写作时能获得快感,并且,有表达的需要。

他们的存在让老师在教学时有了自信和动力。

写作中一、图省事,照抄了事。

这部分学生很懒,他们不愿多动脑去想去构思一篇好的作文。

而是图省事,找一篇与要求类似的照抄了事。

他们没有所谓的积极心态,做事也是应付。

二.不能很快进入状态。

有些学生虽然也很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但是他们思维不够敏捷,写作文又不能全篇考虑。

导致入正题太慢,拖拖拉拉,不能很快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

三.犹豫不决,确定不下来。

这说的是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一方面定不下来所要运用的文体,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难以取舍;另一方面,在选材上,也是不够确定,既想用这个材料,又想用那个材料。

所以,一会是这样的一会又是那样的,起一个开头,划掉,再起一个开头,一看,不理想,再划掉。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浪费了。

四.希望写出自己的特色。

这类学生,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与众不同,想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他们往往很重视构思,在写作上肯花时间和功夫去做。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们平时也注重积累观察。

写作后在写完作文后,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轻松。

中学生作文心理探微

中学生作文心理探微

中学生作文心理探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在日益提高,特别是他们的文学作文,作文多涉及到文学、心理这样的领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作文是什么?作文表达了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一下中学生的作文心理。

首先,作文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中学生的作文,除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外,还要做大量的思考和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要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便更好地探讨和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有效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一定话题的理解能力。

作文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抓住话题,组织论点,把握论证,展示情感,用精练的文字表达出自我的理解。

此外,作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质量的作文需要学生有脱离常规的创作能力,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在运用自己的思维来加工这些新知识,并把它们变成有价值的文字表达。

最后,中学生作文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心理思维方式,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

作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主题、行文框架和情感要求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从中得到正向的激励,努力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更淋漓尽致,并在作文中调节自己的情绪,拥抱一种良好的情感。

在总结中学生作文心理探微时,可以看到,中学生的作文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
正确心理思维。

只有在理解这些方面,学生才能有更好的浓厚兴趣,更好地发展自身能力,并获得更多的文学熏陶。

浅谈作文教学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浅谈作文教学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维普资讯

线 快 递 ■


趋 同化
础 。 作 文 教 学 的 目标 过 高 ,脱 离 了
所 谓 趋 同化 ,就 是 学 生 在 模 仿 心 过 低 满
理 的驱使下 ,围绕教师 的指挥棒转 ,
效 法 教 师 的举 止 ,沿 着 教 师 的意 向 、 思 路 去 选 取 材料 、安 排 结 构 、确 定 中 心 。学 生 处 处谨 慎行 事 ,不 敢 越 雷 池
半 步 。这 种心 理 状 态 妨 碍 了学 生 的创
足 不 了需 要 ,会 使 学 生失 去 兴 趣 。
这 样 ,学 生 写作 情 绪 会 受 到 挫伤 ,
口 刘 占
形成心理挫折 。
当学 生 的认 识 程 度 、知识 水平 与
作 文 教 学 的要 求 、 目标 产 生 矛 盾 时 ,
造 性 ,遏 制 了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发 展 ,

首 要 的是 寻 找 矛盾 的根 源 ,争 取 平衡
对写作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 中应允许 学生 “ 求异” ,提倡 “ 迁移” 。鼓励学
生 大 胆 地 寻 找 新 事 物 ,提 出新 见 解 ,
条件 ,使之转 化为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的积极 因素 。因此 ,读写分离 ,智能 脱节 ,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都是十分
有 害 的。
浅谈作文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4 3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1. 引言1.1 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写作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作文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此外,作文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社会、生活、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

1.2 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心理描写在作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作文的一种表现手法,心理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思想和心理活动,与人物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心理描写还可以让作文更加具有戏剧性和生动感,使整个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心理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作文的质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通过学习心理描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小学作文教学中心理描写的引入方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心理描写的方式有多种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心理描写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周围环境的心理描写,比如让学生去观察一朵花或者一只昆虫,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它们的心理活动。

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入心理描写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教学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法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外,心理描写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思想和心理变化,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从而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有情感。

本文将就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进行探析。

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感悟。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人物的细节,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动作、语言,从中感悟他内心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这种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也可以帮助他们在作文中进行更加细腻的心理描写。

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联想。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情感词语或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情感联想。

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温馨故事,或者是给学生看一幅描绘情感的图片,让他们在对故事或图片进行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联想出更多相关的情感和心理描写。

通过情感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到作文的创作状态中,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描写的技巧。

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角色扮演。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角色或情境,让他们进行心理角色扮演。

可以让学生以一个拾荒者的身份,来描写他内心的孤独和坚强;或者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来描写他内心的喜悦和追求。

通过心理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从而在作文中做到更加真实、贴切的心理描写。

作文中的心理教学初探

作文中的心理教学初探

作文中的心理教学初探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镜子”。

这一特点决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学作文就是要使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

为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以教学艺术为支撑,引导学生把做人转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学生作文心理发展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心理与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这个内部矛盾也就是学生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在学生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旧的、比较稳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结构和水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是包含复杂构造的多种心理因素的总和。

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组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作文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语文知识、写作知识的水平,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水平;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习惯等非认知因素的水平;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表现;注意力、心境、态度等当时的心理状态。

原有的作文心理结构与水平既有积极的因素,又存在着不足或有待发展的一面。

学生作文心理内部矛盾的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作文新需要,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中则经常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

学生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转化而来的。

这种需要是多层面的,它主要包括: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绩下降威胁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师、伙伴交流见闻感受的需要;完成集体交给自己汇报、总结、调查等任务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和称赞,获得同伴尊敬的需要……二、通过作文教育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

”叶老的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1. 引言1.1 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体现,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容易塑造的时期,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尤为关键。

作文写作中的心理描写更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心理描写是将人物的内心感受、思想活动、情感变化等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观察和表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作文的深度和感染力,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

1.2 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心理描写,作者可以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思想和心理活动,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心理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加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心理描写也可以丰富作文的表现手法,让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技巧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心理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立体生动,让读者更加投入从而提升整体的写作质量和感染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心理描写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才能让作文更加饱满和有力量。

2. 正文2.1 心理描写的定义与特点心理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通过描述人物的内心感受、情绪变化、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心理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体。

心理描写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描写要求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需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能力;心理描写要求情感真实自然,不能虚构和夸张;心理描写要求与人物的行为和环境相结合,使心理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体。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通过文字来描绘角色内心的思想、感受、情绪等。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心理描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文章内容,增强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四个方面来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丰富内心世界的观察能力,增强观察力和感知力。

2. 培养学生分析与感受问题的能力,使其能通过心理描写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观察结合起来。

3. 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心理描写手法来展示角色内心世界的能力,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深度。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心理描写是通过文字来描绘角色内心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2. 心理描写的手法:讲解一些常用的心理描写手法,如对比描写、形象描写、细节描写、动态描写等。

3.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4. 练习心理描写的应用:通过练习写作让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心理描写的定义、作用和手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

2. 分析法:借助经典文学作品来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欣赏和体味。

3. 实践法:通过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让学生亲自实践心理描写的运用。

四、教学要求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和生活实践来培养学生对角色内心世界的观察与感知能力,使其更加细致入微地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

2. 注重教学实践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心理描写技巧。

3. 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对心理描写进行深入思考,以及尝试创造性的写作,提高写作质量。

4. 注重评价和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心理描写的能力。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心理描写作为作文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描写,旨在引导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心理描写能力,加深对心理描写的理解和运用。

心理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心境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以达到表现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等目的。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和家长应当认识到心理描写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心理描写的训练。

小学生的心理描写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含有丰富心理描写的优秀作文或文学作品来启发学生对心理描写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品读和分析。

可以选取一些描写人物内心独白、对外界事物情感反应等方面的文段,让学生通过品读和讨论,感受到心理描写的魅力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感课堂活动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到不同情感状态下的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更加真切地理解心理描写的表现方式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进行创作,让他们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锻炼心理描写的能力。

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潜能,帮助他们提升心理描写的水平。

教师和家长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心理描写中做到真实、细腻和生动。

心理描写要真实,即学生要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来展现出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而不是简单地陈述或照搬已有的描述。

心理描写要细腻,即学生需要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微小变化、情感的起伏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

心理描写要生动,即学生需要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具体的描写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要做到真实、细腻和生动的心理描写,学生需要有丰富的思维想象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文学语言的熟练运用。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初探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初探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

42学子 2017.03XUEZI语文教学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初探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陈伟伟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综合训练,且得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与学生的心理息息相关。

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让作文教学更加的科学、有效。

以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境界。

一、运用阳性强化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生写作的行为来看,一般有两种心理。

主动与被动之分。

一般来说,主动作文,是学生出于自觉的要求,有材料可写,有感而发,这好写,也容易写得好;而被动作文,是学生没有写作的要求,感到无材料可写,这就不好写,也不容易写好。

例如在教学中有的学生说:“作文难,无从下笔。

”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作文,语文考试如果没有作文就好了。

”这些都是被动作文心理的反映。

如何化被动为主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功夫,那么如何把这功夫下的好,在心理学诊断中,行为疗法中的阳性强化法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在作文教学种,从第一节开始,教师第一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奖励学生的每一次表达、每一次写作。

强化学生主动作文的动机。

自然而然就会培养了学生自觉行文的行为。

二、丰富学生的心理源泉,丰富写作素材为什么不少小学生不喜欢作文呢?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没有东西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兴趣的培养基础上,要解决主要两个问题就是:“写什么?”“怎么写?”这里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只要是还在写作,心理源泉就必然随之改变,而心理源泉的改变反过来也制约着写作行为,二者相互依存。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寻找一些方法和技巧来丰富写作素材。

从学生作文心理探究初中作文教学

从学生作文心理探究初中作文教学

从学生作文心理探究初中作文教学相对于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因其综合性强、难度大而令部分教师望而生畏,但更多一些责任心强、充满智慧的教师进行了长期的作文教学探索,留下了丰厚的作文教学财富。

笔者从教二十年,在前辈引领和自身实践中感到,从初中生作文心理出发探究初中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或许是初中生走向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

初中生作文心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1)畏惧心理。

调查班级学生发现,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怕写作文。

这类学生往往几天前就盘算着某一天要上作文课,心理背上沉重的包袱;更有学生,为躲避作文课竟以生病、有事为理由旷课在家。

学生的作文畏惧心理,极有可能产生作文的厌倦心理、抵触情绪。

(2)草率心理。

一般而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及数理化,而语文学习中最不重视的又恐怕是作文。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数理化作业,完成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业,却视作文为一种负担,不能积极思考,认真完成:或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或东拼西凑糊弄一番,或抄袭一篇欺骗老师。

这种草率心理下写作,其作文水平只能原地踏步毫无长进了。

(3)自卑心理。

这类学生一般不能给自己的作文能力正确定位,不能在发展中看待自己的作文能力,对自身作文能力缺乏自信。

当其见到同学的文章立意丰厚、构思奇巧、语言绮丽时,便怨自己没有敏捷的才思,缺乏丰富的想象,没有写作的天赋。

这种自卑心理,常令其觉得写好作文是遥不可及之事,不能坚持走写作之路。

笔者的一位学生曾写信说,老师,你总说写作是心灵的对话,情感的宣泄,只要用心付出总会有收获,可我在作文上付出了不少,写作之神为什么总没有垂青我,没有向我微笑?我真的很恨自己,我不是写作的材料。

看了这位学生的信,笔者找到了这位学生,告诉他这信言辞恳切,语言流畅,是写作水平提高的极好佐证。

笔者让他拿来一二年前的文章,帮助他分析、比较,让他知道自己的进步。

这位学生听后,逐渐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作文信心,在校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

中学作文教学中心理学策略的运用初探究

中学作文教学中心理学策略的运用初探究

中学作文教学中心理学策略的运用初探究中学作文教学中心理学策略的运用初探究一、写什么与发现思维“写什么”实质上是解决文章内容的问题。

从写作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主题、立意、选材三个阶段。

其中材料是作文的基础。

“写什么”主要解决材料问题,不少学生在动笔之前往往有“无米”之感,思绪茫然,一片空白,有人引学生的一句顺口溜,说是:“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

”一般人据此认为学生作文难是由于生活贫乏、感情空虚,因此无话可说。

其实,正如刘国正、张定远先生曾指出的:“像中学生这样的年纪,已经阅历不少,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动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兴趣爱好、‘供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换色彩,时而涌起波澜,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有许多可以取来作为生活的材料。

”针对学生动笔之前的“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的思维障碍,教师指点和点拨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思维能力。

1.流畅性社会生活具有多面性,有些生活现象就如多棱镜,可以折射出不同光,常规思维思考问题往往从一点出发,沿着一个方向想开去,缺少左顾右盼、纵横联系,因而思路容易受阻。

作文教学中训练写作立体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可以“多路出发”,即启发学生从事物的某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展开联想,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试探与求索,并随着变化情况随时修改思维内容,不拘一格,纵横辐射,使发散的量越来越好,从而开阔思路,以致思如泉涌。

用“多路出去”训练写作主体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可以促使写作主体神经系统的活动频繁,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促进大脑功能开拓,有利于开发写作主体的智力,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地。

2.变通性变通性以流畅性为前提,频繁扩散为主,使写作主体沟通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从而达到“思接千载”、“视到万里”的境界,写出的文章不落窠臼,蕴含丰富。

作文教学心理辅导初探

作文教学心理辅导初探

作文教学心理辅导初探作文是探测思想情绪的雷达,它能敏锐、迅速、集中地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

学生对老师、对家长、对社会、对学习的心理反映,一定会最先在作文中露出蛛丝马迹;学生的逆反、对抗情绪,懒惰、马虎习惯,也必然会在作文过程中凸现出来。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利用写作这块园地,及时清除学生生长中的心理“荒草”,让这块心灵的园地芳香四溢,鲜花盛开。

一、培养兴趣,消除障碍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情的参加作文训练。

因此,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打开学生的心扉,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情激发。

作文指导时,我常精心设计一个较强的情绪场,让学生在强烈的情绪作用下,激发表达与写作热情。

或设计激情洋溢的开场白,或选用具有强烈抒情意识的范文,或讲述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真人真事等,使同学们有所感染和触动,勾起表达的欲望,激起写作的热情,从而避免情感的贫瘠与文思的枯涩。

2.以趣激发。

好题目能引出好文章。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题,总是乐于去搜集材料,构思创作。

鉴此,我时常与学生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趋向,获得第一手的材料。

例如,在布置《寻找春天》的写作课中,为了调动同学写作的兴趣,我宣布休课,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春天。

很多同学以为现在正值冬季,哪里还有春天的影子。

有的同学流连校园的植物园,去观察某些四季常青的花草树木;有的同学跑到野外去寻找春天的元素;有的同学苦于无处寻觅,索性钻进图书馆寻找前人的文章,以期找到春天的影子;有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街道,走进了市场,睁开双眼努力寻找春天的信息,然而无果而终,失望连连,这时一个卖水果的老太婆不小心弄翻了果摊,顿时水果四处滚落,有的已经滚到了街道中央,迎面驶来小车随时都有可能辗碎果子,这时这些同学不假思索迎上去,有的举手示意小车暂停,有的赶紧帮老太婆拾掇果子,又帮她分类排放,老太婆万分感激,连声道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心理初探
一、激发欲望形成写作需求
心理学表明,思维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发展,思维的发展需要多思。

思辨,它不同于任何科学研究为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这是一种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之上的纯理性的概念运动。

学生正在学习和掌握语文工具本身,找不到与实际相互沟通的桥梁,即使有所感也未必写得出,从获得认识内容到掌握文字工具,结果势必陷入空洞简单化的作文。

作文知识、作文技巧要讲,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把写作技巧真正变成学生的写作需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揣摩、运用,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教师当导演,当剧务:搭好舞台,提供材料,设置场景,制造气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去发挥。

海伦凯勒说过:“当一个人有了飞翔的冲动,他将不会满足在地上爬。

”给学生一把钥匙,搭一座桥梁,开启学生作文心灵的门扉。

二、辩证看待观察体验自尊
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不用教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去替代学生的感性体验,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于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有意调查,细心研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

当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个性,思维得到拓展,突破模式化的写作,从作文中真正尝至了成功的滋味,体会到乐趣
后,他们对写作就会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我写”就会变为“我要写”。

学写作文的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愿意写作文、喜欢写作文、最后达到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需要。

”学生作文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学生感到自己是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体验到了自尊感,而这自尊感的满足又会使他们喜欢上作文。

三、适度模仿增强习作兴趣
古希腊美学杰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他说:“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

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学生成功地学习和掌握了口头表达能力,几乎完全依赖于模仿。

基于学生善于模仿,需要模仿的心理学基础,作文教学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从模仿中学习作文。

模仿典范
作品入手,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是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必须以阅读为基础,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为模仿的性质表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靠模仿得来的,且主要依靠模仿规范的语句,而不是日常生活的语汇。

让学生熟读和模仿范文可以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规范化,并进而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

时下常说的超脱作文观,
包括学生在阅读时自然会获得一种为读者而写作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受潜意识支配而获得的。

读者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正获得写作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获得写作能力的结果。

”这种预先无规定目的的偶然学习,就是学生轻松读书时的额外收获。

阅读活动中情感反应的千差万别,为学生的阅读作文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阅读作文的实现有了可能。

而阅读作文为学生开辟了一块众说纷纭之地,更好地让他们倾吐自由之声。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地夸大模仿的作用,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供学生作文时模仿,认为读仅仅是为了培养写作能力的观点,实际上把模仿引入了机械模仿的误区。

这样就无取消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

四、宣泄热情拓展作文思路
写作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是一种高级智能活动。

创造心理学和一切创造性活动告诉我们:创造的过程,既需要观察、逻辑、记忆、想象和操作等智力因素,又需要热情、兴趣、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写作,囊括了创造所需要的这一切心理、生理因素和各种积极素质。

写作课的重大特点是需要创造,需要通过教师的诱导,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从而创造出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的作品来。

科学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它们在科学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展纸研墨,情动于中。

在作文教学中,加入诱导学生写作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趣味和兴趣,长久地训练
会驱动学生写作联动机制,宣泄学生的热情。

学生在选择内容、回忆提取素材、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让学生走出困境轻松作文,让他们真的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教作文就是教做人,教师应有超脱的作文观,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鼓励学生体验生活的情趣,以及美好地积累丰厚的生活素材。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的情趣,不是为了体验大自然之美,而是为了写作文,把作文从生活中分离出去,这种生活体验就来得虚伪而不真实,学生就会产生不得不作的畏难情绪。

干脆给学生一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的实际,便于学生多角度去延伸,无限生发,拓展思路。

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千万不要过多限制,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各自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不同风格的文章。

夏丏尊先生说:“作文是习作,将来择定了题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写出文艺作品来,便是创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