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业-童年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马克思、毛概课堂展示

我眼中的马克思、毛概课堂展示
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所研究的对象是 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阶段。因此,它 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 性的结论。
不畏艰难
生活上:面对生活的艰难,排除困难不畏艰 险,坚持完成革命和写作事业。 革命上:马克思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3天, 发表了《法兰西内战》一文,总结了巴黎公 社的经验。
舒尔茨: 马克思那时他刚30岁出头,但已经是公认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派 别的领袖。他体格有些粗壮,宽阔的额头,乌黑的头发和胡须, 乌黑而炯炯有神的眼睛,立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因学识广 博和享有盛誉……马克思的话确实意味深长,清晰而富有逻辑, 但我还从未见过其举止如此令人恼火和令人无法忍受的人。对 于不同于自己的意见,甚至不会出于尊重而屈尊考虑一下。对 任何反驳他的人,他都予以极度的蔑视;对每一种他不喜欢的 观点,要么辛辣地讽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无比的愚昧,要么轻 蔑地诽谤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动机不纯。我极为清楚地记得他以 一种伤人的傲慢宣说“资产阶级”这个词:资产阶级,也就是 令人厌恶的精神和道德极端堕落的样板,对每一个胆敢反对他 观点的人,他都谴责为资产阶级。
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因此,1837年以后,马克思集中精力研究哲学。 1841年3月,完成了哲学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 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1841年3月30日,马克思获得柏林大学毕业证书。
4月6日,马克思将哲学博士论文寄到耶拿大学审议。
哲学系主任巴赫曼教授称赞论文作者:“不但思想丰富,很有洞
马克思的中学时代
1830年,12岁的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刻苦学习,成绩优良。 1835年,马克思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学毕业证书。上面记载了马克思 的学习成果:
一、语文: 1、德语:语法知识和作文都很好。 2、拉丁文:达到了令人相当满意的熟练程度。 3、希腊文:其知识和熟练程度同拉丁文不相上 下。 4、法语:语文知识相当好,略加辅导就能读较难 的作品,口语表达方面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 二、在数学方面有丰富的知识。 三、在历史和地理方面,总的说来具备相当令人满 意的知识。 四、在物理学方面知识中等。

列宁反复强调这一切很有教育意义你觉得童年一书有什么教育意义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叙述

列宁反复强调这一切很有教育意义你觉得童年一书有什么教育意义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叙述

童年一书是俄国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的自传体小说,以其真实写照了列宁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觉悟,反映了农村人民的命运与斗争。

这部作品在教育意义上有多个方面的价值,包括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社会现象的深度观察、对社会地位和命运的思考等。

其次,童年一书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度观察,培养了读者对社会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

书中有详细的描写了农村生活的细节,如民俗传统、社会等级、农民生活等。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了解农村社会的构成和生活的现状,进而思考社会现象的成因和发展。

例如,书中描绘了农民阶级的贫困和艰辛的生活条件,通过这种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农民们为生计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的反思和挣扎。

童年一书通过这些内容,培养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正。

最后,童年一书通过对列宁童年时社会地位和命运的思考,引发读者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命运的思考。

书中描绘了列宁童年时代农民阶级的地位和农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列宁对这些现象的觉察和思考。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深入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改变现状,并为此付出努力。

例如,书中列宁对农民子弟接受教育的渴望和机会的匮乏进行了描写,这使读者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激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教育和社会地位。

总之,童年一书不仅仅是列宁童年时的真实写照,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它通过各种具体的事例,使读者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具备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度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引发了对个人社会地位和命运的思考。

这使得童年一书不仅仅具有历史意义,同时也对当代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周国平介绍马克思作业

周国平介绍马克思作业
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就是谈心
公元前5世纪是哲学的世纪,东西方各有圣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分 别奠定了中西两千多年的精神传统。这两位大哲,一生致力于做一件事, 就是和年轻人谈心。他们都不设课堂,不留文字,谈心是他们从事哲学的 主要方式。只是到了身后,弟子把老师的言论整理成书,于是中国有《论 语》,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成为中西哲学之元典。 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必须先和自己谈心。孔子和苏格拉底想必亦如 此,是把和自己谈心的所得告诉了学生。和自己谈心,这正是基本的哲学 活动,而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
周国平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 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 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 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 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 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 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 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 黄昏》等。
义。 ……无论活多活少,谁都活在此刻,此刻之前的时间已经永 那么,能否逃脱这个命运呢?很难,因为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 远消逝,没有人能把它们抓在手中。所以,与其贪图活得长久, 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年的消逝,倘若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 不如争取活得痛快。中郎引惠开的话说:“人生不得行胸臆,纵 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失掉童心。所谓大人先生者不 年百岁犹为夭。 "就是这个意思。 失赤子之心,正说明智慧是童心的守护神。凡童心不灭的人,必 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

马克思作业

马克思作业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他们通过组建学会、社团组织去传播马克思的思想,运用报刊作为载体向老百姓,向处在水深火热的人民宣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在90年前的七月,在一艘船上,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

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光辉灿烂,使共产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经历艰苦的战争,才有今天的风光伟绩。

他在不断地斗争,不断的进步,统一中国。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

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

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

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

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马克思自主学习作业

马克思自主学习作业

第一次自主学习作业第一部分通读教材,整理以下重点内容:(60分)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童年》练习题及答案

《童年》练习题及答案

《童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童年》练习题及答案《童年》知识竞赛题选一、填空:1、《童年》是国作家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其他两部为《》《》。

俄高尔基第一部《在人间》《我的大学》2、《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岁到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阿廖沙三十俄罗斯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4、《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我”(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舅舅们5、《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阿廖沙6、在外祖父家中充满着的家庭气氛。

残暴和仇恨7、《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8、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9、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则常常受到捉弄。

小茨冈格里戈里10、“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其中印象最好的是这个故事。

听外祖母讲故事勇士伊万和隐士米龙11、“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其原因是,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

担心母亲要讨回那份本来为她准备而被祖父扣下的那份嫁妆大打出手12、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童 年 与 学 生 时 代(1818-1841)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

——马克思童 年 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犹太人,律师。

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荷兰人,家庭妇女。

马克思共有兄弟姊妹九人,图为马克思正在给姊妹们讲故事。

(中国画)高莽作“博士俱乐部”里的年轻人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组成的博士俱乐部,很快成为其最年轻的精神领袖。

但不久便与青年黑格尔派发生分歧。

(水粉画)杨克山作波恩大学的一座教学楼,马克思常在这里听课。

马克思的故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摩塞尔河畔的德国古城特里尔,位于当时德国政治、经济最发达的莱茵省。

挂在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期间居住过的路易森街60号墙上的纪念牌。

上面写着: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德国人民的伟大儿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838-1839年在这里居住。

刻苦学习在柏林大学,马克思学习勤奋,博览群书。

(素描)顾盼作马克思(大学时期)马克思故居特里尔市布吕肯巷664号,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此诞生。

燕妮( 青年时期)走向生活(1841-1843)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忠贞的爱情1841年春,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特里尔,与深深相爱的燕妮在一起。

(水粉画)张文新作《莱茵报》是带有自由主义的日报自马克思主持该报后,报纸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图为1842年10月16日出版的《莱茵报》,载有马克思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

24岁的《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常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普鲁士社会欺压劳动人民的反动实质。

公开为劳苦大众辩护。

(中国画)邵飞作今日科隆摩塞尔酿酒农民在酿酒的情形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砍柴妇女迁居巴黎(1843-1845)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作业

马克思作业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 的无价之宝。-----马克思
小插曲及矛盾的化解
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次会面,由于马克思在接见恩格斯时, 显得过分的矜持与冷淡,招致了血气方刚的恩格斯的不满 。当恩格斯离开编辑部走到街上的时候,不由折断了父亲 作为礼物刚刚送给他的那根华贵的手杖。 1844年8月底, 恩格斯从英国回家,路过巴黎时第二次会见马克思,并在 马克思家里住了10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 完全一致。
三、彼此精神和物质上的相助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 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 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 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 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 一家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 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 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 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 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 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 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 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伟大友谊的考验
1863年1月7日,恩格斯的爱妻玛丽不幸去逝,怀着沉痛心情, 他从英国的曼彻斯特向伦敦的马克思去信报告了这一噩耗。然 而,此时的马克思正处于生活极度困顿与绝望之中:“家里没 有煤和食品,女儿小燕妮卧病在床”,“母亲一身是病,过得 很痛苦”,家里“还呆着房东打发来的评价员”(有权处理因 欠债而查封财产的政府官员),并且为家庭生活的极度困窘还 和妻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此极端恶劣的情绪氛围中,马克 思给恩格斯的回信,除了简单的对玛丽去逝表示“意外”和 “震惊”外,主要内容是埋怨自己命运不幸,喋喋不休地诉说 自己生活的困苦和所遭受的折磨。整个信中没有对死者的怀念 和哀伤,也没有对恩格斯表示真诚的关心和安慰。五天以后, 恩格斯在回信中写到:“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 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回信。”“我的一切朋友,包 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 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表现 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和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显然, 恩格斯有些气愤了。

名著阅读之《童年》含练习及答案

名著阅读之《童年》含练习及答案

名著阅读之《童年》一、作家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社会活动家。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的意志,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以后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

”二、故事梗概《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以作者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

《童年》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逝世后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艰难岁月。

《童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

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后作业答案整理

尔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后作业答案整理

1.()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我的答案:C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年召开一次大会。

· A、四· B、三· C、二· D、一我的答案: B3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很多人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我的答案:√420世界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三次热潮,第三次热潮出现在20世界90年代。

()我的答案:x1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的错误观点。

·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我的答案:C(这个楼主不确定)2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我的答案:C3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

·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我的答案:D1()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我的答案:D2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我的答案:B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我的答案:C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课作业

马克思课作业

动物是否有意识我认为动物是有意识的,并且我认为动物们的意识是初级意识,即人类在原始人类时期的那种意识形态。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我个人认为人类是目前为止人类自身广泛认同的有意识的高级动物。

或许动物们也认为自己是有意识的,否则,怎么会有,当人类对小动物友爱,他们就会不害怕人类,反而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如西方把狗当做家人,狗狗们也会起看家护主的功能呢?而当我们为了人类的私欲肆意地捕杀野生动物,它们也就对人类敬而远之,甚至有报道出现动物攻击人类的新闻。

所以,我个人坚持动物是有初级意识的。

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证明我的观点。

第一: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我们都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动物也像人类需要生存,它们每天都要吃喝,它们需要去捕食,与其他的同类或对手竞争,就像人类需要每天工作去赚钱获取生活费是一样的。

在这期间它们必定需要交流,而这些信息的交换又肯定需要意识的作用才能完成,先产生意识,然后知道动物们自己去行动,人类也是这样在实践的催促下,一步步的进化,才演变为现在的高级动物的。

第二: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的作用,人类要改造世界就必须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通过时间来解决。

实践创造除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但发展。

例如,没有现代工业所提供的各种强大的物质手段和物质工具,像电子计算机,高能加速器,太空探测仪等,要从事现代科学研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同理,动物们拥有它们自己的王国,世界。

比如动物们会自己筑巢,能挖洞,能飞翔跳远跳高,能钻地洞,能繁殖能生育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为它们要产生意识创造了可能,这些活动需要他们去思考去规划,从而形成初级意识模型,并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形成初级意识,如果还在不断地努力进化就能想人类一样,成为形成系统化成文化的语言。

例子,海豚是人类探测到的除人类自身外的最聪明的动物,海豚在经过人类的专门训化,当这些海豚再放回它们的群落里,它们就会互相传递学习这些专业技能,最后这群海豚都会这项技能了,从这可以看出海豚的智商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智能,是非常可观的。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
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

他在人生的不
同阶段不断探索、思考、实践,最终成为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下面,我们分步骤来回顾一下马克思的成长历程。

1. 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
马克思于1818年出生于德国特里尔一个富裕家庭。

在童年时代,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开始对哲学、历史等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18岁时,他进入波恩大学学习。

在那里,他开始研究哲学、历史和
文学,并逐渐形成了他的思想基础。

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转向
在1843年后,马克思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他的视野从哲学和文
学领域转向了经济和社会问题。

之后,他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成为
了朋友,并相互交流着他们个人的思想和研究。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此时,马克思已经成为了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并继续不断完善他的思想。

4. 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推动
马克思逝世后,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
播和推动。

在俄国,列宁将其进一步发展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毛泽东将其运用于农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球
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总的来说,马克思成长发展的历程是极为坎坷和动荡的。

但是,
他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和成就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童年第六章阅读笔记

童年第六章阅读笔记

童年第六章阅读笔记童年是一部由马克思·根纳采编写的回忆录,讲述了他自幼到成年的成长经历。

其中的第六章是我在阅读中所引起兴趣的内容,本篇文章将展示我对于童年第六章的阅读笔记。

这些笔记旨在探索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并阐明我对于这个章节中所呈现的思考和观点。

笔记一:主题童年第六章突出了马克思对于战争及其影响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的童年时代正值俄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这个章节揭示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对生活的困惑。

通过描绘战时生活的细节和对于家庭的影响,作者表达了对于战争破坏性和无情的强烈反感。

笔记二:战时生活童年第六章以描述作者所经历的战争带来的不安定生活为主线。

作者生活在一个由战争蔓延的异国城市,生活条件艰苦。

他描述了人们忍受饥饿和冷的艰辛经历,以及父母为了保护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这些细节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战争对普通人民的影响。

笔记三:对于战争的思考作者通过回忆和思考,深入探讨了战争对于人性和家庭价值观的冲击。

他描述了在战争中丧失了亲人和朋友的痛苦,同时表达了对于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暴力行为的不解之情。

他试图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并对此表示怀疑和忧虑。

笔记四:对生活的困惑童年第六章着重展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迷茫和困惑。

在动荡的年代,马克思面对逝去的亲人和破碎的家庭,感到无助和茫然。

他描绘了他对于成年世界的渴望和对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的渴求。

这种追求成为了他后来发展为一名作家和哲学家的根源。

笔记五:对希望的信仰尽管童年第六章强调了战争和困苦,但作者也透露了对希望和理想的追求。

他相信人们可以通过温暖和友爱来改变世界,对于此次战争和暴力事件的反思使得他对于和平和人类团结的向往更加强烈。

结论:童年第六章是马克思·根纳采的回忆录中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通过对战争和家庭的描写,作者展示了对于人性冲突和希望的深刻思考。

通过香格里拉战争时期的细节和对战争的质疑,童年第六章在读者中引起了对于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含答案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含答案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内容精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马克思作业

马克思作业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 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 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 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他感到衷心喜悦。 所以通过对马克思的认识,我们应该从中 学习到他的伟大思想。。。
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在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下不断与本 国的国情相结合,取 得空前的成功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燕妮· 马克思是卡尔· 马 克思的妻子,她是一位德国 社会学家。1843年6月19日 在克罗伊茨纳赫二人喜结良 缘。与卡尔· 马克思结婚之后 她一心服侍他的丈夫,抄写 马克思的手稿,纠正其中的 错误并润色。在与卡尔的婚 姻生活中她一共生育了7个 孩子,但是只有3个女儿 Eleanor、燕妮和劳拉活了 下来。三个女儿也深受父亲 的影响,她们分担了马克思 的部分工作并参与到工人运 动中。1867年燕妮被诊断患 上癌症,她于1881年12月2 日在伦敦去世,享年67岁。
家庭—成功的后台
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 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 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 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 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1818 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 利尔城。父亲亨利希· 马克思是律师。母 亲罕丽达· 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 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 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 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 想的影响,已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 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 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 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的贡献
思的一生创造了许多不 平凡的事迹马克,其中 有两个重大的贡献,它 是???

【名人故事】思想圣哲:卡尔马克思的故事

【名人故事】思想圣哲:卡尔马克思的故事

【名人故事】思想圣哲:卡尔?马克思的故事19世纪普鲁士莱茵省的摩塞尔河畔有一座美丽的小城--特利尔。

1818年5月5日,一个男孩在这座小城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名震全球的卡尔·马克思。

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特利尔高等上诉法院的律师,在当地声望很高。

母亲罕丽达·普列斯堡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马克思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他是家中最大的男孩子,活泼调皮,善于组织各种游戏,也很会讲故事,深受父母的宠爱。

他在小城接受了初等、中等教育,直到读大学,才离开小城特利尔。

柏林大学在当时不仅学习气氛浓厚,而且学术方面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

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并于1842年10月担任该报主编。

11月他首次会见了恩格斯。

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

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退出编辑部。

不久,他和已经秘密订婚7年的恋人燕妮举行了婚礼。

他们在美丽的莱茵河畔作了短暂的蜜月旅行,度过了在他们一生中最美好、恬静的时光。

由于在普鲁士难以积聚革命力量和进行革命理论的宣传。

1843年深秋,马克思来到了法国巴黎。

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建立了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

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革命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参与主办了《德法年鉴》杂志。

1844年2月,马克思在这份杂志创刊号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

马克思的历史故事

马克思的历史故事

马克思的历史故事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在19世纪,他们的理论在欧洲迅速传播,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指南。

本文将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马克思的历史故事,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

一、年少时的马克思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出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

他聪明好学,在青年时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独特见解。

在波恩大学学习期间,他开始对哲学和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

马克思热衷于研究人民的历史,他相信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可以实现社会的进步。

二、与恩格斯的相遇在他的旅程中,马克思结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两人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的问题。

他们的合作奠定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

他们一起著述了《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重要著作,呼吁工人阶级的觉醒与斗争。

三、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剥夺了工人的劳动成果,导致社会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他们提出了经济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矛盾将导致社会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四、无产阶级的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能通过与资产阶级的彻底对抗来实现解放。

他们提倡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与压迫者进行斗争,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他们的理论成为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石。

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19世纪晚期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无论是在工业化的欧洲,还是在殖民主义压迫下的殖民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为人们提供了反抗和解放的道路。

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党相继成立,许多革命的运动也被激发起来。

六、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被各种不同的思潮和解读所接受,并在各国产生了不同的形式。

列宁主义、毛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发展壮大。

这些不同的派别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有着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影响尽管苏联的解体引发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但马克思主义仍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童 年 与 学 生 时 代(1818-1841)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

——马克思童 年 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犹太人,律师。

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荷兰人,家庭妇女。

马克思共有兄弟姊妹九人,图为马克思正在给姊妹们讲故事。

(中国画)高莽作“博士俱乐部”里的年轻人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组成的博士俱乐部,很快成为其最年轻的精神领袖。

但不久便与青年黑格尔派发生分歧。

(水粉画)杨克山作波恩大学的一座教学楼,马克思常在这里听课。

马克思的故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摩塞尔河畔的德国古城特里尔,位于当时德国政治、经济最发达的莱茵省。

挂在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期间居住过的路易森街60号墙上的纪念牌。

上面写着: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德国人民的伟大儿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838-1839年在这里居住。

刻苦学习在柏林大学,马克思学习勤奋,博览群书。

(素描)顾盼作马克思(大学时期)马克思故居特里尔市布吕肯巷664号,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此诞生。

燕妮( 青年时期)走向生活(1841-1843)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忠贞的爱情1841年春,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特里尔,与深深相爱的燕妮在一起。

(水粉画)张文新作《莱茵报》是带有自由主义的日报自马克思主持该报后,报纸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图为1842年10月16日出版的《莱茵报》,载有马克思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

24岁的《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常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普鲁士社会欺压劳动人民的反动实质。

公开为劳苦大众辩护。

(中国画)邵飞作今日科隆摩塞尔酿酒农民在酿酒的情形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砍柴妇女迁居巴黎(1843-1845)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的一生600字

马克思的一生600字

马克思简介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犹太裔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1842年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

与“自由人”决裂。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结婚。

6月,前往克罗纳茨赫度蜜月,期间写成《克罗纳茨赫的笔记》。

10月移居巴黎,与卢格合办《德法年鉴》。

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为《德法年鉴》撰写《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

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3月,与卢格决裂。

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写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

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1845年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

1847年7月,作《哲学的贫困》。

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

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1848年5月31日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创刊。

1849年5月16日,普鲁士政府下令驱逐马克思。

19日,《新莱茵报》被迫停刊,用红色油墨印刷了最后一号。

1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1850年,马克思写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分:
作业1:读书报告
“内容简介”[要求:对全书内容有宏观、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

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

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的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心得体会” [[要求: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得出自己的具体、深入的感想和体会。

]
高尔基跟随慈祥的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家中。

在这里,他认识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看清了许多东西。

他看到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两位舅舅,他们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打架。

高尔基的外祖父——是一个贪婪而残暴的染坊老板。

在这个家中,只有高尔基的外祖母——阿库林娜真正爱护高尔基,她成为了高尔基童年时代的唯一保护人。

但是高尔基还是挨打。

我们和高尔基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灿烂而又充满光明,没有斗争和痛苦,一直无忧无虑。

从这一点就看出我们和高尔基有天壤之别。

我们只顾着让父母给我们遮风挡雨,从来没有自己生活过。

我们要自立,应该对自己有信心,人生中总有让人痛苦甚至绝望的事情,但是我们要从痛苦中寻找快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黑暗过去,光明就会来到。

光明来临,绝不能放松,还有黑暗。

正所谓:“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

”但是,只要你懂得珍惜光明,黑暗就会离你而去。

即使黑暗还是存在,只要你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生命会一片辉煌。

要相信光明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希望。

我觉得,高尔基的家庭像一个小社会,充满了善与恶。

高尔基的童年不是像我们一样欢乐的童年。

而是充满悲伤与痛苦的童年。

他在这样痛苦的童年中能够成长为一位大文豪,是十分不容易的。

但,正是因为他童年痛苦的生活激发了他写作的灵感,才使他闻名世界。

《童年》让我知道了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

得分:
作业2:课程学习总结
[要求:结合本课程学习前后的个人思想发展或变化,写出对本课程内容的总体认识、课程学习的收获或感想,对课程教学提出建议或意见等。

内容要真实、具体,杜绝假大空,切忌抄袭。

]
天空中乌云密布,大地一片黑暗,似乎不会再有光明出现了。

许多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沉沦。

高尔基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读者不免为他担心:童年的高尔基会不会同样沉沦在那个社会呢?高尔基在开头直白的写道。

仅此一处就不难得知,可怜的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可怜的阿廖沙,当他还不知道生活是怎样一件事情时,一家子蠢货就已经走进了他的童年。

读了著名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巨著
《童年》后,书中的每个情景都不时地在我脑海里浮现,令我不得不随着情节的基调而改变心情。

书中有一个小人物令我难忘,那就是主角阿廖沙在外祖父家最真心的朋友伊凡。

伊凡有个别名叫小茨冈。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自己的亲生父母养不起他,就把他丢在阿廖沙外祖母的门口。

仁慈的外祖母不但把他收留,而且还把他养得结结实实的。

当阿廖沙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伙子了。

每当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要打阿廖沙时,他总是伸出手臂为阿廖沙阻挡;在阿廖沙外祖父家他总是干最重最累的活。

小茨冈是聪明的,机智的。

先给这一家子蠢货做一个简短的个性介绍。

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

他性情暴躁,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当然年幼的阿廖沙也难逃毒手。

有一次竟把体弱的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

外祖父不仅凶狠他还贪婪成性,他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还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

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作儿子的当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两个儿子天天闹分家,为了家财全然不顾手足之情,大大出手打得头破血流。

这哪里能显示他们哥俩的真才实学啊,他们还会把自己的老婆活活打死,逼死徒工就为了省几块工钱。

他们简直禽兽不如,将别人的生命当作了儿戏。

正像黑暗包裹不了整个世界,阳光总会出现在眼前。

在黑暗的旧社会里,除了可恶的黑势力外,还有许多光明、善良的天使陪伴着阿廖沙。

是他们给了阿廖沙力量与支持,使他看到了光明,并相信黑暗终将被光明替代。

高尔基写到小时候,把自己想象是一个蜂窝,各式各样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地把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

外祖母是第一个也是最多的一个把蜜送进阿廖沙蜂窝里去的人。

外祖母是高尔基文学作品里最光辉最有人性的形象之一。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除了外祖母,那个善良、乐观、有同情心的小茨冈;那个忠厚老实,教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

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人哺育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

勿庸置疑,《童年》的最基本主题之一就是阿廖沙的成长。

高尔基以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表现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的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苦历程。

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了作家全面真实地考察了俄罗斯国民的劣根性,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的小市民生活方式和卑劣灵魂。

读了这本书后,我渐渐明白,成功都是源自于苦难的经历,都是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