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案:第三章 第十二课 声音的传播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6)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
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
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
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⑴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⑵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而后,通过科学家们曾经做过的真空铃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学情分析:声现象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声音是我们重要交流的方式之一。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是很迷茫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传声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教学设计思路:《声音的传播》是《奇妙的声音王国》这一单元的第2课。
本课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要通过空气来传播开始,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对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传播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在猜测声音能否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证明,从中知道声音要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传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一段棉线、牙签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发现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5)
装什么时候最不容易听到声音,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那个效果好?
三、合作探究,有效引导
1.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⑴提问: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是什么方向传播的?
⑵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
⑶师生小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2.做“土电话”并使用
⑴组织学生明确制作方法
年级
四
课题
3.2
课时
17
教师
李艳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再整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能设计声音可以想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3.通过动手实验活动,探究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准备:烧瓶、小铃、木、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过程与方法
生进入学习境界
学生自学,圈画重点内容
明确实验步骤
学号是呢过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触桌面声音。汇报结果(说一听)
(所有物体都能传递声音,不同的物体传递声音的本领不一样······)
学生讨论并交流→指生回答(说一听)
学生交流、实验、汇报(指生汇报)
小组内互相说,背着说
生认真倾听
生制作“土电话”
教师活动
一、激活愿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情境
发现真空状态下不能传播声音
1.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方法同上)
2.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的,是这样的吗?本科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
二、自学展示,捕捉生成
1.研究固体和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组织学生自学书32页,提出自学要求,明确实验步骤,主义:室内安静,几下感受,敲击要轻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的原理。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但传播速度不同。
1.3 教学活动:演示实验:通过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钉等),让学生观察和听到声音的产生。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如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传播的声音。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声音的特征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2 教学内容: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质地,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2.3 教学活动:声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仪器发出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乐器和声音源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差异。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声音特征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速度3.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3 教学活动:传播速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测量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声音的反射和折射4.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遇到界面时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2 教学内容:声音的反射:当声音遇到固体界面时,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回来,产生回声。
声音的折射:当声音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4.3 教学活动:反射和折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声音在空气和水中遇到界面时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声音的传播》参考教案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期
上
课题
《声音的传播》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学人员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科学探究:
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并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2)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假设吗?
(3)提出假设。
2.探究声音能否通过空气传播
(1)有同学提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怎么证明这个假设呢?我们能用鼓和乒乓球来验证吗?
如果在距离鼓不远处悬挂一个小乒乓球,这时,分别敲击距离小球较近的鼓面和距离小球较远的鼓面,你预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视频)
3.探究声音能否通过液体传播。
(1)有的同学提出水也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能用水槽、石头或其他发声器材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
(2)我们来试一试物体在水下发声,我们能不能听到吧。(视频)
(3)在水下的敲击石头、按响门铃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4)在水下游泳,可以听到岸上人的声音。
(5)结论:声音能在水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探究声音能否通过固体传播。
(1)声音能不能通过固体传播?你打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2)我们来试一试。(图片桌面、楼梯、墙面)
(3)总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向各个方向传播。
5.总结。
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各个方向。
(三)拓展与应用
1.声音在太空中能传播吗?观看视频。
【推荐】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2.声音的传播》教案(1).doc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声音的传播
空气
声音是通过液体传播的
固体
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声音是一种物质,能够传播,但无法看见和摸到;•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能够列举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受的实例;•能够模仿各种声音并分析声音的来源。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声音的传递过程。
3.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路径,懂得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
4. 教学过程活动1:带入课题1.本节科学课的主题是“声音的传播”,你们知道声音是什么吗?(引出学生回答和讨论)2.你们曾经经历过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声源的情况吗?请大家说一下。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实例)3.那么声音为什么会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实例)活动2:听声辨物1.准备一些不同来源的声音录音并播放,例如:风声、汽车声、鸟鸣声、手电钻声等。
2.让学生听录音并猜测声音的来源,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声音都有哪些来源。
活动3:探究声音传播1.准备两个玻璃杯和一张细线,将细线分别固定在两个玻璃杯的表面。
2.在其中一个玻璃杯的底部放入一块小石头,并轻击另一个玻璃杯的边缘。
3.学生观察细线的运动情况,并思考是什么媒介使声音传递到另一个玻璃杯。
4.通过实验以及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了解声音的传递过程。
活动4:模仿发声1.学生分组尝试用不同的物品模仿各种声音,例如:模仿吃东西的声音、钟声、风声等。
2.学生模仿的同时,发散思维,探究各种声音的来源。
活动5:归纳总结1.教师系统化呈现声音的来源、传播和接受的实例,让学生对声音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2.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促使学生对声音加深认识。
5. 课后作业1.完成《声音的传播》课后习题;2.趣味制作一份关于声音的展板,让同学们了解你的学习成果。
6.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声音的传播和来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对原有认知结构重新建构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本课教学中依据小学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认知结构发展规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亲历科学知识探究的过程,进而完成知识的构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物质世界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第五课时的内容。
2.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这一单元中第五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认知——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从而构建学生对声音传播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探究奠定感性基础。
3.教学方法科学课程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和观察分析法。
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在观察、提问、质疑、实验活动中,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交流、共享实验结论,培养了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协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游戏和科学实验充满兴趣,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在科学学习方面,已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并已经初步具有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进而总结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基础。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教案: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原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教学准备】录音机、传声器、鼓、铃铛等发声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用传声器/鼓等器材发出声音,向学生介绍声音的来源。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声音从哪里来?是怎样传播的?二、呈现(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声音传播的路径:声音源→ 声波→ 耳朵。
2. 向学生解释声波的概念:声音通过震动空气产生声波,而我们的耳朵能够感受到声波。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段细绳和两个细铃铛,学生们拉直绳子,用手指按住绳子的一端。
2. 学生围成一圈,选择一名同学轻轻摇动绳子,观察其他同学手指端的铃铛是否会发出声音。
3.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铃铛只有在绳子震动的时候才能发出声音。
4. 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四、巩固(15分钟)1. 学生回到座位,听取录音机播放的声音,记录下自己听到的声音名称,如汽车、鸟叫等。
2. 学生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并尝试解释声音的产生原因以及传播路径。
五、拓展(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吗?是否可以通过其他介质传播?2. 学生分组进行进一步探究:将传声器放入水中,用手机或录音机放置在水下,观察并记录声音是否能传播。
3. 学生完成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原理。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深了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教后反思】本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爱。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2.讲解法: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鼓等)、接收器(如耳朵、手机等)、介质(如水、气球等)、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固体、液体、气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小学四年级物理课教案:声音的传播
小学四年级物理课教案: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一、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声音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那么,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传播原理。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 实验演示师生一起进行实验,将一个钟摆振动,当钟摆摆动时,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这是因为钟摆震动使空气颤动产生了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媒介我们继续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自己周围的声音。
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同学们可以轮流分享一下自己听到的声音。
我们使用的耳朵能够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因此,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媒介。
但是,我们发现在太空或水中,我们无法听到声音。
这是因为太空和水中没有空气,没有媒介来传播声音。
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的支持。
三、声音的传播方式1. 振动传声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实验杯时,实验杯会振动,空气也会随之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 声波传播声音通过媒介的传播是通过声波实现的。
声波是指在媒介中传播的一种振动,它既可以是纵波,也可以是横波。
其中,纵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相同,而横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
3.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受到媒介的影响。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首先,我们用固体物体(如铁棒)与松散物体(如绳子)进行实验,观察声音传播的时间。
结果显示,声音在固体物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四、声音的传播特点1. 声音的传播是有方向性的。
声波从声源向外辐射,将声音传播出去。
2. 声音的传播是波动的。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呈现出一些波动现象,如折射、反射和干涉等。
3. 声音的传播速度随媒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4. 声音的传播受到媒介的影响。
不同媒介的密度和可压缩性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
五、生活中的应用声音的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粤教版科学四上第12课《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四上第12课《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四上第12课《声音的传播》是本册教材中关于声音单元的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知识,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用声音来描述一些现象。
但是,对于声音的传播和传播速度等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和应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些声音现象的音频,如雷声、音乐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它们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声音。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知识。
4.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声音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5.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声音的传播》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声音的传播速度4. 真空中的声音传播5. 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验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通过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传播的现象。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测量工具(如米尺、秒表等),真空罩,气球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传播的介质是什么。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源的概念,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知识拓展:介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并解释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弹性系数的关系。
4. 实验演示:用实验器材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如在空气中、水中、固体中传播的声音。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可能性,并设计实验验证。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声音在空气、水、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并分析影响传播速度的因素。
2.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题。
3. 答案讲解: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释计算过程和影响传播速度的因素。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介质和传播速度等知识点。
2. 强调声音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音乐演奏等。
九、课后作业2.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十、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声音的传播粤
《12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让学生初步了解声控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进行假设,通过实验,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的品质。
2、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亲历探究,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铜铃,水槽;学生准备:卡纸,塑料管,漏斗,短玻璃管,Y形管,有关声控技术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引入:登上月球已不再是人类的梦想,但月球上没有大气,宇航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是怎样传递信息实现太空对话的呢?学生白由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交代本课探究任务(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1、活动1:研究钟罩里的收录机谈话: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这是什么原因?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录机发出的声音吗?学生猜测。
师生合作完成该实验,并小结板书(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
2、活动2:研究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谈话: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学生猜测。
在室内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水槽,听水中铜铃撞击发出声音的实验。
在楼梯上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楼梯扶手,听同学敲击上层楼梯发出的声音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小结并板书(声音可以通过液体,固体传播)。
3、活动3:两用喇叭筒(1) 谈话:大家愿意放松一下吗,那就请大家用卡纸做个小玩具--------- 两用喇叭筒。
(2) 学生制作。
(3) 提问:试试看,用它能不能使声音传得更远听听远处同学说话,有什么感觉(4) 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
(5)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 教师评价实验结果。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3.2.声音的传播》word教案(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的: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过程与技能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根据对声音在物体中传播方向的假设设计实验。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
●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教学材料:烧瓶、橡皮塞、橡皮管,小铃铛;沙子、塑料袋、水;制作土电话的材料等教学步骤:集中话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是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学生会提到通过空气传播。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接受,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难以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教师讲活动步骤。
提出问题:(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2.做“土电话”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传播教科版教学目的: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响的传达方式停止描画。
2.设计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实验,对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状况停止比拟。
3.看法到从实验中获取理想是看法世界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声响是经过物体以波的方式,从一个中央传到另一个中央。
学具预备:〝土〞——两个杯子、棉线〔二人一组〕〝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4个杯子、棉线、毛线、铁丝、塑料绳、牙签、镊子、敲击棒教具预备:教学VCD片〔播放听症器,证明空气传达声响〕〔播放钟声在真空中无法传达〕课件、小黑板、水、水槽、教学进程:一、振植物体与声波1.气体〔空气〕课件演示:手机铃声的传达师:如今声波遇到了谁?然后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呢?〔手机铃声——空气——耳朵〕结论:声响以波的方式向周围传达。
师:声响的这种波,我们叫它〝声波〞。
2.固体〔棉线〕——玩〝土〞温馨提示:说话人的声响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衔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
师:声响怎样从〝土〞的一端抵达另一端?〔说话的声响——空气——耳朵〕4.液体、气体碰铃的声响——水——空气——耳朵小结:声响以波的方式传达,当声响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发生振动,声响就是这样经过各种物质,从一个中央传达到另一个中央的。
小调查:你能听到闹钟的铃声真空——无法传达声响。
二、声响在不同物体中的传达1.气体与固体的比拟——拍桌子听声响〔课件〕声波——空气——耳朵普通慢声波——固体〔桌面〕——耳朵响一些快2.固体与固体的比拟实验本卷须知3.出示不同声响在物体里的传达数据。
4.小结并板书:固体>液体>气体板书:声响的传达固体>液体>气体课堂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声响经过哪些途径传达停止研讨。
难点是对迷信概念的了解和实验操作。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声音的传播|苏教版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准备具: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大米、水和牛奶。笔一支,两只一次性纸坏,一段棉线、牙签棒。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出示课件)
2、进行实验: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笔敲击时,要轻
(2)教室要安静,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或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达到另一个话筒。
三、拓展活动
1、实际应用
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回答:可以说话,听音乐,听铃声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声音为人类做事。
如声呐捕鱼:声波遇到鱼群、岩石、沉船……会发生反射,声纳会探测到这种反射波。经过试验,取得大量数据,进过分析,就会发现:鱼群、岩石、沉船……产生的反射波是不一样的。根据这种不同,就可以区分产生反射波的是什么物质了。
(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2、实验途径提示:
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筘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水或牛奶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老师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
小学科学四年级声音的传播教学方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声音的传播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3.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传播过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幻灯片、黑板、磁带机、小球等;2.实验材料:空气、铁锤、桌子、纸张等;3.教学内容的讲解。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声音从声源向四周传播;-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并进行记录。
2.声音的传播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常见的传播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和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需要传播的条件包括:空气、振动源和传播介质;- 通过幻灯片和实例解释声音传播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提问和教师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声音传播的思考。
2.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展示声音传播的过程,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讲解与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深入解释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2.实验观察教师进行声音传播实验,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3.讲解与讨论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实例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声音传播需要哪些条件?4.实践应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取不同的介质进行声音传播实验,并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
5.总结与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过程。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判断他们对声音传播的理解程度。
2.提问评价针对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回答和提问能力,评估他们对声音传播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声音的传播过程,进一步探究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内容:第三章第十二课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进行假设,通过实验,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让学生初步了解声控技术。
(二)能力培养:
1、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2、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动手制作实践器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的品质;
2、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
3、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会出: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铜铃、水槽;
学生准备:卡纸、塑料管、漏斗、短玻璃管、Y形管、有关声控技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谈话引入:
登上月球已不再是人类的梦想,但月球上没有大气,宇航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是怎样传递信息实现太空对话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交代本课探究任务(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究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1、活动1:研究钟罩里的收录机
谈话: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
出声音,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
录机发出的声音吗?
学生猜测。
师生合作完成该实验,并小结板书(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
2、活动2:研究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
谈话: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学生猜测。
在室内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水槽,听水中铜铃撞击发出声音的实验。
在楼梯上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楼梯扶手,听同学敲击上层楼梯发出的声音实
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小结并板书(声音可以通过液体、固体传播)。
活动3:两用喇叭筒
(1)谈话:大家愿意放松一下吗,那就请大家用卡纸做个小玩具——两用喇叭筒。
(2)学生制作。
(3)提问:试试看,用它能不能使声音传得更远?听听远处同学说话,有什么感觉?(4)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评价实验结果。
4、活动4:做个“土电话”
(1)谈话:大家还想玩吗,那就请大家做另一个小玩具——土电话。
(2)学生制作并在室内实践。
(3)学生汇报。
(4)教师评价。
(三)、拓展与运用:
谈话:
刚才的土电话,有趣吧?如果需要三方通话,你有什么办法呢?课后大家再继续研究。
我们刚刚探究了声音传播问题,那么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2)学生谈有关声控技术运用的例子与同学交流。
(四)总结并结束课程:
1、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
2、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收拾好材料,并协助作好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