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自考复习重点)
知识产权法自考重点复习

20XX年知识产权法自考重点复习1、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其基本特征:①国家授予性;②专有性(独占性);③地域性;④时间性。
2、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性质):①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②不发生有形耗损的使用;③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3、综观各国立法文件,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的法律制度:①著作权法律制度;②专利权法律制度;③工业版权法律制度;④商标权法律制度;⑤商号权法律制度;⑥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⑧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4、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因创造或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调整手段和适用原则主要是民法的手段和原则。
5、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或者说,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6、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①标的不同。
所有权的标的是动产和不动产等有形物,著作权的标的是无形的人类精神与智力活动的成果。
②权利的完整性不同。
所有权的属性是完整的,它不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著作权只能在一定的保护期内有效。
7、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①保护对象不同。
著作权保护的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专利法保护的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
②保护条件不同。
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只要求是独创的,不要求是首创的;而对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请人。
③权利产生程序不同。
著作权大多自动产生,专利权需要专利机关的特别授权。
④适用领域不同。
著作权主要涉及文学、艺术领域,专利权主要发生在工业生产领域,与产品的技术方案息息相关。
8、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①权利属性不同。
著作权是一种具有人身属性的权利,商标权只是一种财产权。
②法律要求的保护条件不同。
著作权要求作品具有独创性,而商标权要求识别性,并不考虑商标是否由商标权人创作。
00226知识产权法自考最新考点

00226知识产权法自考最新考点第一章总论【识记】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广义: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智力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狭义: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
2、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和领接权。
3、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知识产权的客体制度、知识产权的权项制度、知识产权的利用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工业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地理标志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领会】1、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客体的非物质性。
2、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第二章著作权【识记】1、概念: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2、1709年《安娜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领会】著作权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与发展。
【应用】1、著作权与所有权:客体的无形性、利用上的特殊性、权能的可分性、存续的有限性、人身性。
2、著作权与专利权:保护对象、保护条件、权利产生程序、适用领域。
3、著作权与商标权:权利属性、保护条件、权利取得方式。
第三章著作权的主体【识记】一、概念:亦称著作权人,即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二、1、演绎作品: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2、合作作品: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自考知识产权法笔记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总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及特征,理解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基本制度的类别与体系,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初步的基础。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法享有的权利。
2.将一切来源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于17世纪法国法学家卡普佐夫观点,后为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
他认为知识产权根本不同于对物的所有权,有时间性、使用人无限性和无限再生性。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识记)1.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多项选择题)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商标权三个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狭义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
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和商标权。
(和广义的知识产权做比较)(识记)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知识产权传统的分类是文学产权(或称著作权)与工业产权的区分。
4.由于工业产权与著作权长期交叉渗透,又出现了工业版权。
如,汽车设计图纸。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一、知识产权的性质1.私权是与公权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私人享有的各种民事权利。
知识产权的产生、行使和保护,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2.少数国家将知识产权归入民法典,个别国家对知识产权单独编纂法典,大多数国家采取单独立法方法。
但各国都承认知识产权民事权利或私人财产权利的基本属性。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
1.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品(或称为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本质属性所在。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
2.(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3)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领会)1.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民事权利,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自考00226知识产权法复习指南

自考00226知识产权法复习指南《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2、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作品: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加以复制的智力成果。
4、演绎作品:基于已有作品加以改编、翻译、注释和整理等而产生的作品。
5、合理使用:指在法定条件下,使用她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不必征得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
6、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和精神权利的总称。
7、著作权主体:或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8、其它著作权人:是指除作者之外,其它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或国家。
9、职务作品: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职务作品与公民所担任的职务紧紧的连在一起,它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安排其雇员或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任务而创造的成果。
职务作品即非公民个人的作品,也非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委托的作品。
10、发行权:是向公众提供作品或其复制品的权利。
11、表演权:亦称公演权、上演权,指以声音、表情、动作等创造性地公开再现作品的权利。
12、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
13、著作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著作人身权的对称,指作者及其它著作权人经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
14、广播组织权:是指电台、电视台等广播组织对其编制的广播电视节目依法享有权利。
15、出版者权:是指图书或报刊出版者对其编辑出版的图书或报刊的版式设计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16、表演者权:是指表演者依法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法自考复习重点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题型:单项选择题 30*1’+多项选择题 10*2’+简答题 4*5’+案例分析题 3*10’1. 知识产权 201410 5’定义: 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里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 法享有的权利。
范围:令 广义: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等各种专利。
令 狭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发现权、发明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我国主张的范围) 性质:令 权利本体的私权性;令 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2. 知识产权的特征: 201204 5’(1)专有性。
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
法律表现为: 201104 5’令 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 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 的知识产品;令 对同一项知识产品, 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令 知识产权的排他性主要是排斥非专有人对知识产品进行 不法仿制、假冒或剽窃。
(2)地域性。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
(3)时间性 。
201304 5’/201704 5“令 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 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共同使用。
这一特点是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的主要区别之一。
令 众所周知,所有权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其客体物没有灭失,权利即受到法律保护。
依消灭时效或取得时效所产生的后果也只涉及 财产权利主体的变更,而财产本身作为权利客体并不会发生变化。
3. 知识产权法: 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精品】自考知识产权法重点

【精品】自考知识产权法重点知识产权是指由人的智力创造的成果,包括了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中所产生的成果。
保护知识产权,既是对人类智力成果的保护,也是对公众的保护,同时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是促进创新活力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础。
一、商标法商标是商品或服务区分于其他同类商品或服务的标志。
商标法的主要作用是对商标进行注册、使用、转让、许可等制度进行规范。
商标的注册制度规定了商标的注册条件和程序,商标的使用制度规定了商标权利的保护范围和责任,商标的转让制度规定了商标的转让程序和转让的方式,商标的许可制度规定了商标的使用许可和许可事项等。
二、专利法专利是对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一种法律保护,是对创新活动的激励和推动。
专利法规定了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期限,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专利的申请、审查和授权制度等。
三、著作权法著作权是指对于文艺、科技、教育等各类创作的保护。
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的起始时间、保护期限和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等。
同时,著作权法也规定了版权财产权和版权人格权两种权利。
四、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是知识产权法领域中的一个重大专业领域,具有独特的保护模式和产业链构建。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是我国对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一纲一元立法,进一步规范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合同和实施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五、商业秘密法商业秘密是企业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等方面所积累的非公开的信息。
商业秘密法规定了商业秘密的保护条件和范围,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商业秘密的告知、占有权的继承和转让等制度。
六、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竞争是指通过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来使竞争对手或消费者受到损失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律,规定了不正当竞争的类型和形式,以及禁止和追究的方式和处理的程序。
七、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而发布的一项法律。
自考知识产权法重点识记内容

第一章重点识记内容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之于17世纪中叶的法国学者卡普佐夫的观点,后为比利时著名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
广义和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
1、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利的无形财产权;权利本体的私权性是知识产权归类于民事权利范畴的基本依据。
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性。
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品(或称为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所在。
知识产权与相关权利的本质区别,不是所谓该项权利的无形性,而在于其权利客体即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特征。
2、特征
(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它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2)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3)。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笔记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笔记: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一节著作权内容概述一、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密不可分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
作者终身享有著作人身权。
作者死后,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可依法由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或国家的著作权保护机关予以保护。
一般认为,它不能转让、剥夺或继承。
二、著作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著作人身权的对称,指作者及传播者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
第二节著作人身权一、发表权1、是作者依法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和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
是著作权的首要权利。
2、成立特征:著作权人要有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意思表示;要有将作品以某种方式公开,并为不特定的多数人知晓的事实。
3、推定同意发表:许可他人使用;未发表的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转让他人。
二、署名权:是作者为表明其作者身份,在作品上注明其姓名或名称的权利。
三、修改权:是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
例外:1、报社、杂志社可对投稿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无须征得作者同意。
2、美术作品原件出售后,著作权人如想修改作品,须征得美术作品原件所有人同意。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是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三节著作财产权一、复制权: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权利。
它是著作财产权中最基本的权能。
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往往与发行或广播权连在一起使用。
二、发行权:指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或其复制品的权利。
三、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
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四、展览权:是将作品原件或复制件公开陈列的权利。
五、表演权:亦公演权、上演权。
指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权利。
特点在于必须以公开的方式进行,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
表演他人作品应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笔记(终极版)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笔记(终极版)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xxxx年的印刷和出版专有权,被认为是第一个由统治政权颁发的西方特许经营令,以保护再版权。
3,欧洲对“作者权利”的首次请求,马丁·路德1525年,它出版了《警告印刷商》4.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该法授予作者和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印刷书籍的权利,以鼓励知识创造。
5。
法国1791年的《表演权利法》和1793年的《作者权利法》使著作权法脱离了“印刷”和“出版”的基点,成为保护作者权利的名副其实的法律。
第二节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1。
版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属于法律产生的绝对权利,除权利人外,义务主体为未指明的多数。
1.标的物的区别:所有权的标的物是动产和不动产等有形物,表现为对有形物的控制权。
版权的客体是人类精神和智力活动的无形成果,以及某些思想或情感的表达。
2。
权利的完整性是不同的:所有权作为一种绝对权利,具有最完整的属性,不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
2。
版权和专利权的区别:虽然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的知识产权1。
不同的保护对象:版权是受保护作品的表达专利权保护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
它抛弃了表达形式,直接进入技术方案本身2,不同的保护条件:专利权要求发明创造是原创的版权要求作品具有独创性 3.权利产生的程序不同:专利权必须由国家行政部门授权的方法确定。
在大多数国家,版权是在创作完成后自动生成的,无需任何注册手续。
4,不同的应用领域: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主要涉及文学艺术领域,而专利主要发生在工业生产领域,与产品的技术方案密切相关两者在某些方面也可能交叉。
第三,版权和商标权的区别:1。
权利的内容是不同的:版权是这两种权利的典型代表。
商标权是一种纯粹的财产权 2.法律要求的保护条件是不同的:商标权要求的意义版权要求作品具有独创性33,获得权利的不同方式:商标权注册,版权自动保护第三节中国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自考00226知识产权法考前串讲考点

知识产权法考前资料第一章总论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性。
第一,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由于知识产品不具有物质形态,不占有一定的空间,人们对它的占有不是一种实在而具体的占据,而是表现为对某种知识、经验的认识与感受。
第二,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知识产品的公开性是知识产权产生的前提条件。
出于知识产品必须向社会公示、公布,人们从中得到有关知识即可使用,而且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被若干主体共同使用。
第三,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知识产品不可能有实物形态消费而导致其本身消灭之情形,它的存在仅会因期间(即法定保护期)届满产生专有财产与社会公共财富的区别。
同时,非权利人有可能不通过法律途径去“处分”属于他人而自己并未实际“占有”的知识产品。
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识产权,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按照一国法律获得承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发生法律效力。
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的以外,知识产权没有域外效力,其他国家对这种权利没有保护的义务,任何人均可在自己的国家内自由使用该知识产品,既无须取得权利人的同意,也不必向权利人支付报酬。
在一国获得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如果要在他国受到法律保护,就必须按照该国法律规定登记注册或审查批准。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知识产权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权利,其时间性的特点表明: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自考知识产权法章节考点整理

自考知识产权法章节考点整理总论(选、简)一、知识产权知识产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最早见于17世纪法国卡普夫,后为比利时皮卡第所发展)广义:著作权、邻接权(或相关权)、商标权(包括服务标志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即传统意义上的。
著作权(包括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
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有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性质与特征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
即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区别。
知识产权的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的有形而言的。
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具体表现为: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产,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
特征: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1、专有性: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
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不过,由于知识产品是精神领域的产品,知识产权的效力内容不同于所有权的效力内容。
2、地域性:知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地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该处的地域既可是一个国家,也可是一个地区。
3、时间性: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的权利,其时间性的特点表现: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从本质上看,只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才是知产所属权利的共同法律特征。
知识产权法自考重点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人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法: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专门的国际制度原是主体:在作品创造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地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委托作品: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合作作品: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作品: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孟中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文档:用来表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等著作人生权: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生相连而无直接财产内容权利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修改权:修改或者授予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予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物质利益权益复制权:以印顺、复印、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领接权:指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出版权;出版者对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统称表演者权利:依法对表演所享有的权利广播组织:通过无线电播由或图像构成录音作品的人合理使用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植物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或则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可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植物新品种权:育种者对于植物新品种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全部转移给他人的法律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对著作权工作进行管理的行为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领接权的制度著作权侵权行为: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使用专利: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专利行政法进行审查,认定为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发明;科技开发者依照自然规律或规则,运用自己的资金和智力创造出来的新技术的方案专利申请权:指公民、法人等依据法律规定就发明创造向国务院商标:是生产经营者在其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由文字、图形、字母组合,便于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标记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商标注册:将其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注册条件,向商标权提出注册申请商标管理: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依法对商标的注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称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采取保密措施简答题:著作权的特征㈠著作权与所有权1著作权客体具有无形性2利用上的特殊性3权能的可分性4存续的有限性5具有人声性㈡与专利权区别:保护对象不同、保护条件不同、权力产生程序不同、适用领域不同㈢著作权与商标权区别:权利属性、保护条件、权利取得方式著作权制度的发展变化:1国际著作权保护体系的逐渐形成1 2新的著作权权项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力制度连续出现3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4两大法系著作权立法的差异逐渐缩小作者具备条件:1作者是直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2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3通过创作产生了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作品类别文学作品、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建筑、摄影、电影、计算机软民间艺术作品特点:集体性、长期性、变异性、继承性民间文学作品保护,考虑的因素:直接保护,对于不健全的,如宗教等,予以保护将民间艺术作品的主体界定为国家保护民间艺术作品及表达形式的收集者、整理者、传播者计算机保护条件:原创性、固定性软件著作权归属:合法开发、委托开发、制定开发、职务开发、非职务开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内容: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翻译权违反《《计算机保护条例>>规定,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著作人身权内容:发表权-首要权利署名权-重要权利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内容: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享有的其他权利领接权与著作权关系;共同点都与作品相联系、都是法律规定的权利、都有严格地域性区别:主体、客体、权利内容、权利内容、保护期限不同出版者权的内容:1图书出版则的专有出版权2版式设计出版者的义务:1与著作权人订约的义务2按期、按质出版作品义务3重印、再版作品的通知义务4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义务表演者义务:1表演者使用他人作品演出的,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2表演者使用改编、翻译、注释进行演出的3表演者依法使用时,不得侵犯作者署名、修改、保护作品表演者权利:1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权利2保护表演权利不受歪曲的权利3许可他人传播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权利4许可他人录音录像5许可他人复制、录音录像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录像制作者义务1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2取得改编、翻译、整理作品著作权人许可3被许可人复制、发行、通过网络信息媒体传播作品时,因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许可广播组织权利:1有权授权禁止转播他们的广播节目2禁止录制他们广播权利3有权向公众传播节目广播组织的义务:1播放人未播放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2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硬当支付报酬著作权许可使用的特征:1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被许可认取得的只是使用权,并不能成为著作权主体2被许可人只能是按照约定方式、地域范围和期限使用作品,不得转让给第三人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特征1诺成合同2双务合同3有偿合同著作权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1权利的种类2许可使用权是专有使用权或非专有使用权3范围、期限4付酬的标准和方法5违约的责任著作权行政管理特征:1性质是行政行为2以著作权管理为内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1 国务院贯彻著作权法律、法规、制定、查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权的侵权案件批准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负责国家享有的著作权的管理工作1 颁布强制许可证2地方部门检查本地区著作法实施情况对于本地区的侵权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接待来信、来访宣传、普及著作法知识为法院处理案件时,提供帮助著作权集体管理意义:1协调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2保证著作权人权利的实现3减少和避免纠纷著作权侵权行为有:擅自发表他人的作品歪曲、改造他人作品侵占他人作品强制在他人作品上署名擅自使用他人作品拒付报酬剽窃他人作品侵犯专有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侵犯领接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 民事、行政、刑事、专利特征是特殊的发明创造,是产生专利权基础符合专利条件或者专利性的发明创造需经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法定程序审查专利权特征:相同的发明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专利权保护期短专利制度特点:法律保护科学审查公开通报、国际交流专利制度对知识经济作用:激励知识创造有效配置智力资源将创造者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护技术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吸引外国先进技术专利申请权基本特征相对性、暂时性、相关性专利申请原则书面原则、先申请原则、单一性1 专利权人在有效期内享有的权利独占实施权转让权实施许可权放弃权标记权专利侵权行为特征擅自实施了他人的专利实施他人专利无合同约定,也没有法律依据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有效原则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的原则技术特征完整对待原则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多余指定原则商标作用标示作用商品质量的监督商品选购的指导作用商品销售的广告作用商标注册申请原则:1 一申请一商标原则同一申请最先申请者取得注册原则同日申请最新使用者取得注册权立注册商标转让原则:连同转让原则自由转让原则注册商标转让的限制类似商品使用同一注册商标,不得分割转让集体商标不得转让联合商标不得分开转让共同所有商标,任何一人都不得私自转让商标管理的意义规范商标行为,发挥商标功能,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强企业和商标使用人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纠纷注册商标的管理检查商标的适用范围是否属于商标局核定的商品范围商标注册人是否自行改变了注册商标的标志、名义、地址是否自行转让注册商标是否连续3年停止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注册商标是否签订了使用合同是否存在非法印刷或买卖商标标识行为加强对商标注册证的管理加强对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的管理1 保护商标权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保护商标所有人在国外合法利益的有力武器保护公平的社会主义竞争秩序商标侵权行为表现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商品上禁止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未经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
自考法律知识产权法复习要点

总论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自1986《民法通则》颁布后,正式通行之前“智力成果权”广义: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智力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狭义: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文学/工业 2.知识产权的性质:本体的私权性、客体非物质性3.客体非物质性: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不发生有效损耗的使用、不发生消灭知识产权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4.知识产权专有性的表现: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对同一项知识产权,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属性的存在5.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1709英《安娜法令》6.知识产权法的体系:主体制度、客体制度、权项制度、利用制度、保护制度、管理制度7.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工业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地理标志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著作权概述1.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2.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著作权客体的无形性、著作权利用上的特殊性、著作权权能的可分性、著作权存续的有限性、著作权具有人身性3.著作权与专利权的不同:保护对象不同专利权保护创造人的思想内容,著作权保护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保护条件不同发明要求有首创性、著作权要求作品有独创性;权利产生程序不同专利权国家行政授权,著作权自动保护;适用领域不同1.原始主体:作品完成创作后直接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雇主、委托出资人等2.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 3.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的区别:原始主体的资格基于创作行为或法律规定直接产生,继受主体以他人原有著作权的合法存在为条件,是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取得著作权而形成;原始主体对其创作的作品可能享有全部的著作权和全部的人身权,继受主体只能取得财产权的部分或全部,不能获得人身权4.外国著作在我国受保护的情况:外国主体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受保护;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或经常居住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条约享有著作权;外国人、无国际人的作品在中国境外出版后,30天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参加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国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或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5.作者具备的条件:直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作者通过创作产生了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其他的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6.我国合作作品权利归属及使用规定: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有,行使著作权要征得全体著作人的同意;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分割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作品可单独享有著作权,行使著作权时不能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不可分割的,不能单独使用,合作作者不能协商一致时,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他方行使7.职务作品公民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所创作的作品,我国的规定: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知识产权法自考复习重点

知识产权法自考复习重点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1)知识产权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但知识产权是可以转让的。
2)知识产权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但知识产权是可以分割的。
3)知识产权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但知识产权是有地域内的有效性的。
4)知识产权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但知识产权只在一定时间内有效。
二、知识产权法概述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著作权法1、著作权、著作权法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著作权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旨在调整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著作权的主体和归属著作权的主体:作者。
法人作品,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
著作权的归属:一般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3、著作权的客体和内容著作权的客体:作品。
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职务作品、委托作品、合作作品、汇编作品按一定规则确定著作权。
计算机软件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的内容: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4、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和限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作者生前及死后50年。
合作作品截止最后一个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著作权的限制:合理使用(个人使用,新闻报道使用,公务使用,图书馆陈列或保存版本等使用)、法定许可(报刊转载,录音录像,教学教材等使用)。
四、专利法1、专利、专利法概述专利是指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创造经申请专利并经专利机关审查,认为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则授予专利权。
发明或设计人(或单位)称专利权人,享有专利权。
00226知识产权法自考最新考点

00226知识产权法自考最新考点第一章总论【识记】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广义: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智力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狭义: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
2、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和领接权。
3、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知识产权的客体制度、知识产权的权项制度、知识产权的利用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工业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地理标志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领会】1、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客体的非物质性。
2、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第二章著作权【识记】1、概念: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2、1709年《安娜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领会】著作权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与发展。
【应用】1、著作权与所有权:客体的无形性、利用上的特殊性、权能的可分性、存续的有限性、人身性。
2、著作权与专利权:保护对象、保护条件、权利产生程序、适用领域。
3、著作权与商标权:权利属性、保护条件、权利取得方式。
第三章著作权的主体【识记】一、概念:亦称著作权人,即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二、1、演绎作品: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2、合作作品: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自考“知识产权法”重点归纳及问答题汇总

知识产权保护法1)知识产权的重要特征知识产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即权利人在享有对自己的智力成果的署名权、获得荣誉权等的同时,还可以因使用或转让智力成果而获得经济利益。
2)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版权)和工业产权。
工业产权又是由发明专利权、商标及外观设计权等组成的,即包括专利法和商标法,3)什么是著作权著作权又称版权。
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内容。
著作人身权是作者拥有的绝对权利,不能转让或被剥夺。
它包括:署名权、公开发表权、保持作品完整权、作品修改权、已发表作品的收回权。
已发表作品的收回权,指作者因为其观点改变,作品内容错误等正当理由,有权以赔偿使用者的损失为条件收回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同人身权不同,它可以转让、继承。
著作财产权又可具体化为复制权、出版权、表演权、播放权、展览权、改编权、翻译权、获得报酬权。
4)计算机软件要受法律保护吗要。
计算机软件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之一。
5)未经出版的创作成果享有著作权吗《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其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经出版或以其他形式发表的作品,只要具备创造性并能以一定形式反映或表达成果,就是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
6)“一稿多投”合法吗投稿人故意同时“一稿多投”是违法的;而投寄一家出版单位后,未得到答复再改投别处,则要看投寄稿件的种类和时间来定。
一般来说,寄往报社是15天,寄往杂志社是30天(以上均从寄出日起算),寄住图书出版者是半年(从收到日起算),超过这一期限,作者便可将作品另投他处或索回稿件。
7)著作权的限制(1)时间限制。
我国法律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终生加其死后五十年,也就是说作者死了五十年以后,其著作权就不再受到法律保护了。
如果是两人或多人合作的作品,其作品的保护期为最后死亡的作者有生之年加其死后五十年。
对于摄影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各国都规定了较短的保护期,但一般都不少于1O年。
自考《知识产权法》命题重点(1)

第⼀编 绪论 1.试论知识产权的特征? 答:知识产权,是指⼈们基于⾃⼰的智⼒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依法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作为⽆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基于特征:⼀,知识产权的国家授予性。
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所有权不同,后者根据⼀定的法律事实即可设定和取得,并不需要每交由国家机关认可或核准,⽽知识产权需要由主管机关依法授予或确认⽽产⽣。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知识产权是⼀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它同所有权⼀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主要表现在两个⽅⾯:第⼀,知识产权为权利⼈所独占,权利⼈垄断这种专有权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许可,任何⼈不得使⽤权利⼈的智⼒成果。
第⼆,对同⼀项智⼒成果,不允许有两上或两个以上的同⼀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例如,两个相同的发明物,根据法律程序只能将专利权授与其中的⼀个,⽽以后的发明与⼰有的技术相⽐,如⽆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也不能取得相应的权利。
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作为⼀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并不是⽆限的,⽽是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性,其效⼒只限于本国境内。
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这⼀特点表明: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知识产权就⾃⾏消灭,相关智⼒成果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类所共同使⽤。
这⼀特点是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的主要区别之⼀。
第⼆编 著作权 第⼀章 著作权概述 1.试述著作权概念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答: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对⽂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原始版权保护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宋朝,宋神宗继位之前,朝廷曾颁布朋“禁擅镌”的命令。
⼆,15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印刷商冯。
施贝叶为期5年的印刷出版专有权,被认为是西⽅第⼀个由统治政权颁发的保护翻印之权的特许令。
三,欧洲第⼀个要求享有“作者权”,亦即地印刷商⽆偿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的是德国宗教改⾰俯视马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法知识点整理
作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作者是直接参与创作的自然人; (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
件或其他服务的人不能认为是作者)
2. 确认作者的方法是,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
3. 作者通过创作产生了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
职务作品的权利主体: 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 优先使用。
(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 使用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如果在作品完成后的两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 内不使用,那么作者可以要求单位同意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相同方式使用, 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
由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的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这些特殊的职务作品有:①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 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 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著作人身权(作者享有的人身权)的内容:
① 发表权 ② 署名权 ③ 修改权 ④ 保护作品完整权
1. 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权利;
2. 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
3. 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4. 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1、
2、 四、 表演者的权利:
精选文库
5.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五、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
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
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
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
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
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
录像;
11.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精选文库
12. 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以上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 权利的限制。
1、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善良风尚的发明创造;违法获取或者利用遗 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2、不可获专利的主题。
科学发现;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动物和植物品种;
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作出主要标识作用的设计。
①新颖性②创造性③实用性
一事不再理的效力,任何人不得以同样的理由对该专利提出无效请求; 追溯力效力,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视为自始至终不存在;
强制许可,也称非自愿许可,是法律规定的对专利权利人实施独占实施权的
限制之一,是国家专利主管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不经专利人许可,授权符合法定条 件的申请人实施专利的法律制度。
六、
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七、
发明、实用新型的专利授予实质条件: 八、
专利权无效宣告的法律后果:
1、 2、
3、 对世效力,即对双方当事人和一般公众均有效。
九、
专利权强制许可:
精选文库
1、防止专利权滥用的强制许可;
2、为公共利益目的的强制许可;
3、为公共健康目的的强制许可;
4、交叉强制许可。
十、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1.专利权的穷竭;(首次销售原则)
2.先用权人的实施;“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
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
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
3.临时过境;
4.医药审批的使用;
5.专为科学或实验目的的使用。
商标的含义:
1、商标是用于商品或服务上的标记;
2、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
3、商标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声音等,以
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具有显著特征的认为标记。
十二、商标注册申请的原则
1、一申请一商标原则;
2、同一申请最先申请者取得注册的原则;
3、同日申请最先使用者取得注册的原则。
十三、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民事责任(赔偿数额)
商标法坚持“填平损失”的原则。
精选文库如果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300万元以下的赔偿。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十
四、
1
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
2
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
3
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
4
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
5
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
十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
五、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1
、
2
商标评审委员会;
、
3
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