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新探索——从《现代文学讲演录》谈起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温儒敏(1899-1966),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20世纪新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现代文学改革的推动者和提倡者,拥有深厚文学功底。
他在课堂中讲授一些现代文学名篇,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文学发展历史,而且也让文学精神融入到课堂之中。
温儒敏在讲授现代文学名篇时,他会先讲解名篇的背景,如作者经历,影响下的文学流派,社会状况等,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创作背景。
接着,他会详细的解析名篇的内容,重点讲解情节,分析人物,解读语言,揭示主题,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敏锐的感受作者的境遇与心理。
最后,温儒敏会从每篇名篇身上找到一个不同维度来谈论文学,比如从文学史、社会现实到文学理论等等,让学生们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部作品的价值。
从温儒敏讲授的现代文学名篇中,学生们可以看到20 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思想洪流、文学精神的深刻影响以及现代文学的努力方向。
例如,无论是鲁迅的《故事新编》、茅盾的《围城》和《谁的青春不迷茫》等等,都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20 世纪上半叶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们对于社会变革的不懈努力。
另一方面,温儒敏也将文学元素融入到讲堂当中,他教学时以“故事”为入口叙述文学历史,比如谈及鲁迅文学思想时,会将其它作家的经历与鲁迅文学思想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情节故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文学的内涵,达到一种愉悦的心境。
归纳起来说,温儒敏讲授现代文学名篇,不仅让学生更多的了解
文学历史发展,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一部作品的价值,同时也让学生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体会文学之美。
一名优秀教师必读的书目
一名优秀教师必读的书目我认为,一个有志于语文教学研究和有所追求的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必须阅读好和反思好以下十六类书目,才有可能真正的成书在胸,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推陈出新,建设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
第一类,教科书。
第二类,语文教育史。
“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一点语文教育史的书”。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问题与对策》、《中学语文教育史纲》、《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国外语文教学概况》、《新世纪中学语文教育》等。
第三类,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了解一点,思维开阔一点。
特别是语文界泰斗三公的著作。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朱光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修养》和《谈文学》。
陈望道有《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陈望道论语文教育》。
郭绍虞《郭绍虞论语文教育》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吕叔湘《语文常谈》、《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张志公文集》(三)“语文教学论集”《刘征(刘国正)文集》(一)“语文教育论著”陈原先《语言与社会生活》。
张中行先生有《流年碎影》、《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谈文论语集》、《文言读本续编》。
启功先生有《汉语现象论丛》。
第四类,当代名师专著《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于漪、高润华、陆继椿、钱蓉芬、陈钟梁、徐振维、朱兆麟、杨墨秋、过传忠等人的25篇课文的“上课实录”)于漪老师,有《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讲课稿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义这个学期我们开始接触一门新的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学们可能会笑:文学既不像计算机、金融、管理等热门学科那样一毕业就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也不像烹饪,钳工等教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技术。
学文学好像不是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最迫切的事情。
这个观点对不对?从局部看,是对的,学文学暴富的人有,但是整体比例很小。
但是从全局来看,从个人、民族、国家存在方式来看,文学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所代替不了的。
文学是我们的一种存在方式:人在两个层面上活着:精神的和物质的。
不管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如果只有物质的富裕,精神上是一片荒漠,那么就会引发精神危机,最终走向消亡,即使肉身存活,也是一个空洞的没有价值和意义的符号。
所以广州、东莞这些城市虽然非常富裕,但是人们提到他们的时候,总是少了一分敬意,总觉得有一股“暴发户”的味道。
文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精华就存在于文学经典之中。
论语。
庄子,孟子,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曹雪芹,他们的文字记载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喜怒哀乐,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表达的是形象的意识形态。
换而言之,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存在方式。
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红透半边天,就是因为她的心得得到人们的强烈共鸣。
如果你对本民族的文学文化非常了解,非常热爱,那么你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广阔的精神家园。
所以文学发达的民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很难被消灭。
如中国,数度被异族入侵,统治,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被汉族同化。
所以英国一位首相说:宁肯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帮助我们安身立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绝对不可以放松人文修养,要做一个有内涵有底蕴的人。
人真正的美来自知性美,气质美,这种美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愈发增添动人的魅力。
我们是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生,更应该主动的积极的带好这个头。
同时我们也是学习语言类的文科生,语言和文学在一定层面上是不分家的,那么掌握一些文学类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你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国文学,怎么可能学好语言呢?你们学了《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该知道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你只有把自己所熟知的东西翻译、介绍给别人,才能正真实现文化的交流,才能让别人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书笔记怎样写关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读书报告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畅销书。
在近年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资源的清理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四”、鲁迅和翻译理论在现当代文学的重建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韦勒克、沃伦的“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等观点显然给了当时的研究者更大的启发。
本文不是一般性的知识考古学研究,而是要以《文学理论》为参照,重新观察它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差异性,进而使对现当代文学的反省趋向于历史语境化。
关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有辅助读本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貌似没有,我最近也在看这本书,相比国内的教材来说,外国人写的书好像条理和观点的确不是很清晰,另外翻译肯定也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感觉很多话都说得很扭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还在看第一部分,初步感觉是的确很难啃,我问过一些师兄师姐,普遍都说很难懂,我觉得对于这样的书,我们就应该耐下性子,有坚持精神地来看,千万不要指望自己可以很快、或者翻一遍都懂了个八九不离十,而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至少三遍,用心读,这样的书由不得我们囫囵吞枣。
我的做法是一边看书一边写读书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要的观点话语(这个是必须的,对于任何一本学术著作来讲观点都是立足点),最重要的是,做笔记的过程是梳理脉络的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下勾划出每一张章内容里面的具体框架,譬如这一章里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然后再把每个问题细化,看看作者的具体阐述,自己整理出一份笔记来,这样你就会很清楚书里面的具体内容了,而不必每次翻开书又是一阵迷茫。
这个过程完了以后,再对全书进行宏观把握,可以结合刘象愚的序言以及一些其它权威的评价,自己提炼出全书的内核,作者的学术思想的支撑点,就形成了你自己独一这本书的独特理解。
这样,才可以算读懂了,当然日后也常需要温故知新,才不会遗忘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适用。
批“灵学”破“鬼相”:对新文化倡导中“科学与迷信”讨论的回顾
“ 科 学 与 迷信 ’ ’ 讨 论 的 回顾
陈方竞
( 汕 头 大学文 学院 ,广 东汕 头 5 1 5 0 2 1 )
摘 要 :1 9 1 8 年 《 新青年 》以陈大齐为主的批 “ 灵学”破 “ 鬼相” ,即 “ 科学与迷信”的讨论 ,由社会现实问题所触发 ,有
明确 的针对性 ,是一场不弱于 “ 批孔”的硬仗 ,具有重要 的思想启蒙意义 ,但论辩 中的 “ 灵学”问题 ,难说可以 “ 盖棺论定”。 陈大齐跻身 《 新青年 》的另一重要 意义 ,是使现代心理学之真正进入中国,并有多方面运用 ,其思想与学术价值不可低估 。 关键 词 :陈大齐 《 辟 “ 灵学 ”》 ;鬼相 念写 ;科 学与迷信 ;现代心理学
第i 1 卷 第 5 期
2 0 1 3 年l 0 月
红河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o n g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1 1 N o . 5 O c t . 2 0 1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批 “ 灵 学 "破 “ 鬼相 ’ ’:对 新 文 化倡 导 中
《 科学方法论 》及第二种 《 迷信与心理 》之 出版 , 迄 今已六月。其广告除本志外 ,并登在京 沪各报 , 为国人所共知。”该期刊 出的 “ 新潮丛书”广告 , 为每一本书都撰写 了广告词 , 《 迷信与心理 》一书 的广告词如下 : 大哲 学 家 笛 卡 儿 主 张人 类 要 有 明 白分 明 的 思 想 ,非先把思想上的 尘垢打扫清楚不可。 中国思想 上积得最厚的尘垢 ,莫过 于迷信 了。大家要有明 白 分 明 的 思想 吗 ?要 把 中 国种 种 迷信 ,得 着 心理 学上 的解答吗?这本 书正等诸君 ! 认识这段话 ,需要走 出一个历史的 “ 误点” : 后 来进入 “ 文学 史 ”叙述 的是 《 新 青年 》的 “ 批 孔 ”和倡导 “ 文学革命” ,为人熟知的还有 “ 双簧 戏 ”、 “ 女子 问题 ”讨 论 、 “ 林 琴南 事 件 ”等等 ; 其实 ,1 9 1 8 年的批 “ 灵学”破 “ 鬼相”即 “ 科学与 迷信”的讨论 ,同样是 《 新青年 》新文化倡导经历 的一场硬仗 ,况且 ,这场讨论 中的 “ 灵学”问题本 身 ,也难说可以 “ 盖棺论定”。
语文课程性质的历史论争及当代启示
语文课程性质的历史论争及当代启示1904年,“中国文学”科目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出现,标志着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
一百多年以来,涉及语文课程性质的论争从未停止。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概括来看,有三轮辩论值得我们提要回顾,反思认识。
一、20世纪前期:文与道第一轮辩论发生在20世纪前期,论题是“文与道”。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一直主张“文与道”统一。
近代,融入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一般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发生了“裂变”,出现了修身、读经、辞章、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等课程。
其教学活动虽都是选读文章,却开始有了“文”或“道”的不同侧重,“文与道”的学习有了一定程度的分离。
例如,修身、读经的学习重在学习选文内容,重在精神思想教育,专注于“道”的传输与浸润;而辞章、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等的学习,却开始注意学习选文形式,注意学习文章及诗词歌赋的相关知识和写作方法,“文”的学习受到关注。
1909年,早期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教科书编辑沈颐在《论小学校之教授国文》中提出,“宜以实用为归而不必蹈辞章之习”,“授以布帛粟菽之文字而不必语以清庙明堂,则真国民教育之旨也”[1]。
即偏重实用性的“文”的学习,这可以看作是语文课程“工具论”的滥觞。
然而,语文教学有着久远的历史,与民族深层意识融为一体,在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国家常常会要求语文教学实现其教化功能。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清朝末年“裂变”而出的多门语文课程“聚变”为一,语文课程的学习又重新强调“文与道”的并行。
1916年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施行细则》第三条说:“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其智德。
”[2] 20世纪前期,面临异国觊觎和民族危机,为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振兴之路,有识之士倡导并践行教育救国。
1920年,当国语教育兴起时,蔡元培《在国语讲习所演说词》中又一次强调语文的意识形态意义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作用:“为什么要有国语?一是对于国外的防御,一是求国内的统一。
现当代文学思潮论文
现当代文学思潮论文范文一: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思考现代文学具体指在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一定的历史变革影响下,广泛接受外来文学思想而逐渐形成的新文学形式,不仅使用现代化的语言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方面都与传统文学具有较大差异,并且在新时期出现了现代小说、话剧、散文诗、新诗和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具有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特征,与世界文学潮流一起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文学形式。
现代文学的教育意义,在我国研究较早,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现代文学教育意义研究关于现代文学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意义,许多学者在研究中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为武永明对张志公文学教育思想的分析,认为其站在促进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高度思考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看法,特别是其在文学教育功能方面的论述,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郭虎妹也在其硕士阶段的研究中指出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语文教学存在的缺陷,且在综合分析后对语文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站在文学阅读的角度,探究了现代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最终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多维度文学观念,将西方文学的教育批评方式引入到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文学教育的影响力[1]。
此外还有诸多学者也对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不仅丰富和现代文学教育意义的研究内容,也对我国高校现代文学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文学的教育意义文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一个无争的事实,并且文学的教育意义对我国各个时期的人才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和审美对象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接受文学作品中的教育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感受文学作品的娱乐作用和审美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所塑造的生动形象,优美的文学意境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趣味等获得自由的文学享受,进而体会审美主体的自由和自豪之感,这在本质上表现出对现代文学教育意义的升华。
现当代文学研究之路———逄增玉访谈记录
现当代文学研究之路———逄增玉访谈记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孙晓平:您是何时开始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逄增玉:我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起点,是在大学期间。
我是1977 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就读中文系。
读书期间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兴趣,起因是当时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有位蒋锡金先生给我们讲授鲁迅旧体诗研究。
蒋先生是三十年代参加过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人,当时从事诗歌写作,后来协助鲁迅夫人许广平参与鲁迅全集的编纂工作;抗战爆发后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还曾经协助茅盾等人编辑《抗战文艺》,与流亡到武汉的东北作家萧军、萧红和端木蕻良等过从甚密,与楼适宜等人是挚友;后来到苏北新四军根据地,在沙家浜的新四军纪念馆里还有他与张云逸等人的合影。
抗战胜利后随新四军到达东北,东北大学成立后被派到大学任教,当时还有来自延安的吴伯箫、张毕来、萧军、舒群等人一起进入大学,张毕来等人还写过五十年代较早的《新文学史纲》著作。
由于是从现代中国历史中走过来的老人,所以蒋锡金的课程引起我强烈的兴趣,加上当时东北师大中文系也是研究茅盾的重点单位,关于茅盾的选修课我认真听讲和学习,把几本当时研究茅盾的著作都看了。
而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里那时还有很多民国时代的书籍可以随便借阅———东北师范大学五十年代的校长成仿吾是早年留学日本的湖南人,二十年代与郭沫若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是创造社的著名批评家。
后来与郭沫若等人一起参加北伐和后来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又是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所以他执掌校长时候有意让随南下的东北野战军的文化人收集关内南方的大量新文学作品,所以我读大学时,没有想到不是新文化和新文学发源地、一向人文不盛的东北的师范大学,竟有那么多新文学典籍,连那时现代文学史不提的周作人、张爱玲和沈从文的作品都有,我尽可能地都找来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文学”的研究阶段。
“新文学”在若干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出现、《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众多批评家的涌现,都使得这个学科初具雏形。
第二阶段是“现代文学”的研究时期。
文学研究受到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束缚较大,但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和鲁迅研究队伍的建立都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20世纪文学”的研究阶段。
“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这为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直接促成了“重写文学史”的发生。
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已经有了15年的时间,但无论是问题意识的发现,还是当下文学创作的立场,都还没有摆脱20世纪文学研究的阶段。
“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仍未过时。
关键词:“新文学”;“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09606在中国高校教育体制内,中国现代文学①是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②,规定开设各种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硕士和博士的研究生学位课程。
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具有较长的学科史和较为丰富的学科内涵。
如果我们追溯它的学术研究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文学”的研究阶段(1917―1949年);第二阶段,“现代文学”的研究阶段(1950―1985年);第三阶段,“20世纪文学”的研究阶段(1985年以后)。
一上文所取的“新文学”“现代文学”和“20世纪文学”都是一个代名词,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对这门学科的不同认识。
“新文学”是“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提倡的以白话为主要语言,以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各类文学样式(现代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随笔、新诗、话剧等)为主要文学样式,旨在批判中国传统社会及其文化的落后现象,提倡人的自由和人性高扬的文学运动的代名词。
“新文学”的对立面,一是表现传统士大夫阶级没落情绪的贵族文学(如旧体诗、骈文小说、桐城派古文等);二是新兴于文化市场的市民文学(各类通俗文学)。
融通古今
不再 成 为社 会 的重 心 和 时 代 的宠 儿 , 日益 走 向大 众
化 与世 俗化 。
读研 并 留校任 教 , 切 身 体 验 到 中 国社 会 和文 化 在 他
7 -8 0 0年 代 改 革前 后 的沧 桑 巨变 , 受 到 8 感 0年 代
西方 思潮 涌入 后 国 内 文学 界 的不 同流 派 之 变 化 , 作
[ 关键 词 ] 樊星; 融通古今; 弘扬传统; 研究历程; 治学启示
[ 图分类 号]26 7 中 10.
[ 文献标 识 码]A
[ 文章 编号 ]6 353 (0 10—020 1 7—95 2 1 )30 3~7
法 以求 突破 和迈进 。然而 , 当代 文 学的 被冷 遇 , 恰 恰
河 ,一 代有 一代 之 文学 ” 文 学 的浪 潮永 远会 奔 涌不 “ ,
息 , 问 中国 当代 文学暂 时低 迷 的原 因 , 试 或许 其 自身
实绩 并 不 为人深 知 , 读者 的关 注 焦点 发 生 了转 移 ; 或 许 它的 发 的方 正
了 ,0世纪  ̄2 0 ) 《 2 ( 0 1 、 当代 文 学与 多 维 文 化 》 2 0 ) ( 0 5
和《 当代 文 学新视 野 讲 演 录 》 2 0 ) 五部 , 为 国 (0 7 共 成
内 当代文 学界 著名 的 研究 专家 和各 级 刊物 的资 深评
[ 稿 日期 12 1-41 收 0 I0 —6
多年 来 笔耕 不 辍 , 成就 斐然 , 绩 可 嘉 。 其 研 究 历 程 总 体 上 经 历 了 9 实 O年 代 初 “ 当代 小说 与 传 统 文 化 ” 究 、 纪 之 研 世 交 的“ 当代 文 学处 境 及 民 族 性 问 题 ” 究 、 五 年 的 “ 研 近 当代 文 学 与 古 典 文 学 关 系” 究 三 个 主 要 阶 段 。 其 治 学精 神 、 研 学 术 意 识及 研 究 方 法 等 均 能 给 后 人 很 强 的 启 示 , 得 当代 学者 思 索 与 借 鉴 。 值
浅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
本文从引言部分出发,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背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教学创新的价值。
接着在分析了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历史演进、主要内容,同时列举了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
同时也探讨了改革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最后在总结了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创新、历史演进、主要内容、实践案例、挑战、未来发展、重要性、影响、建议。
1. 引言1.1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背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之中。
受到西方文学思潮的冲击和启发,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兴起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和传统。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也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学者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教育部对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的文学人才。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也给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学生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文学信息和知识,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2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学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文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教学环境。
教学改革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也取得了诸多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应强调深入理解文学内容以及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们
能够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主题和感情,丰富学生们的情感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们
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以问答方式为主的教学结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可以通
过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探索文学作品中深层涵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知能力。
借助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或口头表演,学生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或社交交流来理解文学
作品,深入体现文学的精髓。
此外,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渠道。
如,使用计算机课
程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文学知识,并且充分把握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可以利
用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以上措施,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可以更加全面有效地实施。
它不仅可以提振学生的
文学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学意识,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科技能,促进人文素质的培养,弘扬
精神文明,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世代相传,有其丰富多样的面貌,诞生了许多优秀的
作品家和著名作品,对于教育界来说,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分别发生,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曙光时期,批判传统的反思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积极的新的思想与文学实践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起来。
接下来的时期是中西文化碰撞、东西折衷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诗词的文学艺术形式,使得文学的神韵再次焕发,也使得中国文学家进入了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时期。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文学政治气氛弥漫,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抗战文学等方面,革命文学家也大胆创作,充分表现了新的文学形态。
20世纪七十以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切入了新的时期,从审美的角度而言,具
有了更加新颖的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它也表现得更加之现代化,也丰富文学艺术的内涵,也指导着文学创作者走向新的方向。
随着研究深入和分析深刻,中国现代文学在新时代也有了新的舞台,更能体现
文学艺术的精髓,这体现了新一轮文学发展的概念,也为文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教学中,要拓展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充分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们明白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既要教授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又能使学生们不断探索新的中国文学,以不断拓展文学领域,激活文学灵感,文学家新时代更加抓住学习机会,打开思想视野,实现文学梦想。
现当代文学讲课稿模板范文
现当代文学讲课稿模板范文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授现当代文学的课程。
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作品,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和人们内心世界的变化。
它们以自由灵动的语言,深刻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影响和塑造了几代人的文化观念。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相较于传统文学,现当代文学更注重个体意识的表达和社会现实的写照。
它们更加关注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独特洞察力。
同时,现当代文学也更加多样化和包容性,通过不同的文体和风格,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其次,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些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
例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人性的复杂。
而现代文学中,《围城》、《骆驼祥子》等作品则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对自由与权力的追求。
除了小说,现当代文学还包括了大量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例如,现代诗人海子的作品,以他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手法,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而现代戏剧作品《茶馆》则通过刻画茶馆中的酸甜苦辣,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冲突和人性的悲剧。
最后,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现当代文学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现当代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一面反映社会现实和传递价值观念的镜子。
通过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变革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拓宽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同时,这些作品也可以引起我们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激发我们对社会公义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总结起来,现当代文学是一扇了解当代社会和个体内心世界的窗口。
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希望与挣扎,看到我们共同的命运和彼此的痛苦。
让我们通过阅读,并用心体味其中的珍贵,成为对文学充满热忱的人,成为关注社会和人类的思考者和行动者。
谢谢大家!。
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及统编教材相关单元的阐释与教学建议
42021.1•高中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及统编教材相关单元的阐释与教学建议(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南京 210019)“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是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对应的学习任务群,但它承接着必修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任务群,特别是“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又关联着选修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等任务群,所以,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任务群。
我们要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2017年版课标”)的指导下,在高中语文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框架中认识这一任务群的性质、目标,对其的学习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一、对该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理解2017年版课标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这一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作了以下规定:(一)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
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这一“学习目标与内容”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习的质。
要“精读”,要读“代表性作家作品”,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
这就要求在对这一任务群的学习中,首先要选择,要在文学史的背景与文学标准的支持下进行选择,按精读的要求来学习,在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上有收获。
在必修阶段,“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对精读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来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而在选择性必修阶段,“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对精读的要求提升为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进行研习,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研习作品,应以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为原则。
具体地说,实现这一任务群的精读目标,应当以必修阶段的精读要求为基础,安排学生独立自主阅读,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从语言、形象、构思、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中国现代新诗:阅读的意义和研究的误区——《中国现代新诗讲演录》之一
中国现代新诗:阅读的意义和研究的误区——《中国现代新诗讲演录》之一李怡【摘要】中国现代诗歌牵动着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化乃至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在二十世纪自我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但是迄今为止的新诗阅读却存在一系列没有解决的问题:新诗,究竟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今天的诗歌阅读和批评,困难何在?这都需要我们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作出深入的回答.【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中国现代新诗;阅读;研究;误区【作者】李怡【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任何学术研究都必须首先思考自己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即将讲述的“中国现代诗歌”也是如此,在真正进入中国现代诗歌的思考与讲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在于:为什么是中国现代诗歌?为什么有要研讨它的必要,中国现代诗歌带给我们的意义何在?我想,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中国现代诗歌牵动着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化乃至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在二十世纪自我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环节,其发生发展影响了方方面面的东西。
对于一位中文系的学生而言,虽然我们可以有多种文体的选择,并不一定将诗歌研究作为自己的专业,但是却有必要对现代诗歌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
因为新诗的很多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了这种文体本身,甚至超出了文学,涉及到现代文化发展范围之内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这,也是由诗歌的文体特点所决定的。
一“不学诗,无以言”无论是用什么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只要是对语言形式展开研究,或对某些国家的文学批评或诗歌批评进行梳理,大家就都会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在文学的几种文体中,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达到最紧密的结合的是诗歌。
随便翻开文学史,我们都可以发现,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很多关于诗歌的论述实际上谈的是思维,谈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本身。
现代文学的学习方法
现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可以拓宽审美视野,使人 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提高审美标准
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和欣赏,有助于提高 个人的审美标准,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 追求更加高雅和精致。
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01
激发创新灵感
02
拓宽 和颠覆性,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激发 创新灵感,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背景与象征
背景描绘
理解作品所描绘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分析其对作品主题和情节 的影响。
象征意义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通过象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03
现代文学的学习技巧
阅读与分析
01
02
03
04
精读与泛读
精读可以深入理解作品,泛读 则可以广泛接触不同风格和主
题的文学作品。
特点
现代文学具有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形式和技巧的特点,关注个体与社会的矛盾,以及人类内心 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现代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尤其在20世纪初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发展阶段
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现代主义思潮在战后达到高潮,现代文学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到荒诞 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演变。
人物塑造
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节发展
理解情节的发展过程,包括起始、发展、高潮、结局等阶段,以及情节中的转 折点和伏笔。
语言与风格
语言分析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 语体风格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 意图。
风格评价
评价作品的风格,包括文笔、文字表 达、叙事角度等方面,以及对读者的 影响和感受。
温儒敏教你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直播文字稿《关于鲁迅与现代文学课文教学的若干探讨》
关于鲁迅与现代文学课文教学的若干探讨这次中语会组织“名家说名作”,指定我讲《温儒敏谈读书》这本书。
感谢中语会的抬爱。
今天我就不讲这本书了,大家若有兴趣,自己去看就可以了。
我想讲比较具体的问题,《关于鲁迅与现代文学课文教学的若干探讨》。
以前我曾专门讲过古诗词的教学问题,发表过《小学语文中的“诗教”》,其实对于中学的古诗词教学也有关心。
大家可以参考。
这次主要讲中学语文的现代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最基础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特别是语体文书面语的阅读写作能力。
语体文是相对文言文而言,指现代汉语写的文章。
语文课也要学习文言文,除了文化传承,还为了接通源流,更好地使用现代汉语。
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
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对现代文的教学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
他们认为文言文比较有“讲头”,考试“好拿分”,精力几乎都放在文言文。
现在语文教材中古诗文课文约占50%,可能要用70%以上的课时,于是就挤压了现代文的教学,现代文几乎就“放羊”了。
这种倾向并不好。
说点实际的,中考和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占分还是高于古诗文,如果不重视现代文的教学,考试这一关就过不去。
去年高考全国卷出了一道鲁迅《理水》的阅读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败下阵来,因为阅读面小,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小说,一看题目就慌了。
这些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题,大都比平时学的课文要难,体式也很多变化,什么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科技史、比较文学,等等,不同专业领域的论文都作为阅读材料了,文学类的阅读考题也有现代文。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轻视甚至放弃现代文,阅读量上不去,视野狭窄,那怎么应对考试?从长远看,语文学习主要还是让学生日后具有基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这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
所以老师们要有这个意识:现代文的教学和古诗文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课时,不能“放羊”减量。
不重视现代文的教学,还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现代文比较容易学,因此不必象古诗文那样下功夫。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已经走过 了近百年 历程 。回望 这个发展 过程 , 最值
得 我们注意的现象是什么呢 ?最值得 我们 深省的问题又
是什么呢? 又表现在 对于既 有理论 的质疑 : ” 鲁迅和 胡适
长 期被认为是中 国现 代知 识分子 的两种代 表, 一个 嫉恶
收 稿 日期 :0 9—1 0 20 2— 8
与全球学术的关系是极其微妙而复杂的” 。这些 左, 一个向右 、 完全背离的吗?“ 历史是复杂的 , 人物更是 性 知识 ’ 复杂的” , … 鲁迅也存在“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温情 , 适 研 究本 身就 已经 构成 了对 于新 国学 的再认识与 再探讨 , 胡 亦有面对大 是大非 的激进。可以说 , 种重审 历史 的质 这 疑 态度 , 正是《 讲演录》 最大的特 点。 为新 国学 的建设性价值增添了崭新的一笔。 值得重视 的是 , 一个 优秀的教 学过程 不仅 能够将 前
其次 , 广泛运 用比较 研究的方法 。这 里 的“ 比较 ” 不 沿 问题 引入教学 , 更应做 到引导学生明辨 是非 , 众说 纷 在 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 文学意义 上的“ 比较 ” 而是一种 具 纭 的争论 中保持清 醒的头 脑。近几年 , 没有晚 清 , 来 , “ 何 有创造性的研究 和授课 手段 。运用 比较 的方 法 , 将文 学 五四 ” 的呼 声越 来越 高 , 期被 忽视 的晚清及晚 清“ 压 长 被 史 的发展脉络中位 列前后 的文学现 象进行 对比 , 将文 学 抑 的现代性” 了学 界炙手 可热 的话 题。作为现 代文学 成 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崭新 的文学研究现象? 这 一大的学术领域 与其他社 会学领 域对 比 , 在经 典 的作 研究 的入门者 , 在 现 的真 正含 义, 尚未 完全 家所具有的特性 方面进行对 比; 经过比较 , 研究对象 的艺 “ 我们 尚未完 全理解 ‘ 代性 ’ 术个性愈发明显 , 听众也能够加深 对文学现 象的认 识 , 提 弄清文学中的 ‘ 现代体验 ’ 和文 学的 ‘ 现代 功用 ’ 的区别 ,
答的过程 中实现对现代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 。这既表现 在书中随处可见 的提 问: 如在 第一讲“ 文学 史的 ‘ 裂 … 断
中, 开篇就提出的一个引人思 索的 问题 : 中 国现 代文学 “
文学作 品往往是 一个时 代给人们 留下 的最 为生 动 、
最为鲜活 的记忆 。中国现 代文学短 短的 3 , 0年 呈现 出了 璀璨 的艺术成就 , 它既是“ 中国文学史发展中一个极其重 要的承 前启后的 点, 它身上交 织着中 国文化 的悠久历 在
多样化 , 其成果表现 形式也呈现 出多种形态 ,讲演录” “ 便 十年中“ 群星荟萃” “ 、 巨星满天”、叠加着 几个世纪的重 “ 量” ¨ 】 。 j然而 , 过研 究者们共同 的挖 掘与开采 , 经 现代 文
扩大 、 研究格局的进 一步拓展和研 究内容被 反复的关注 , 人们开始陷入焦 年来 , 随着学术 界研 究内容 的丰富及研 究视角 的
是其 中的一种。它 的特 点是 , 学者 多年的学术 积 累与 将 学者较深厚的学术积淀 , 又保 留了授课 时平 易近 人 的交 流方式 ; 既是学者在一段时期内教学 与科 研的集合 , 又用
史和灿烂未 来” 它“ , 又是一 个相 当开放 的面” 短短的三 ,
不 同于一般 的现代 文学史研究著作 ,讲 演录》 《 对现 代文
学的“ 掘宝” 过程体现在 以下两点 :
文学与宗教文化 、 心理 文化 、 传播 文化 、 域文化 等结合 地
起来综合分析 ; 三是重述现代文学 3 中典 型的文学思 0年
首先, 它不是按部就班地讲史论史 , 而是在不断的质 疑中求索 。文学史著作通常对 已经形 成共识的论点加 以 阐释 , 注重既有知识 的传授 , 注重对稳 妥的定论的概括和 总结 ; 讲演录》 而《 则在此基础上 , 更加灵活 、 自由 、 开放地
作者简介 : 韩冬梅 (9 5一) 女 , 18 , 吉林松原人 , 北京 师范大学文 学院研 究生 , 北京 文化发展 研 究院研 究部副主 任, 从事 中国现 当代文 学研究。
1 3O
如仇, 一个宽厚温和 。但 他们 的思想倾 向一定 是一 个 向
种学术内部都具 有其 ‘ 自治性 ” , 新 国学 ’ 种 ‘ 方 ’“ 这 地
提 出一些质疑性 的讲解 。本 书在不 断地质疑 、 问和解 提
潮、 流派 ,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 、 对 左翼 、 两大留学生阵营
等进行了探讨 ; 四是对 现代作 家的经典 意义给 予了 自己 独特的解读 。作 为本书 的读 者 , 同时也作 为刘 勇教授 多 次讲演的亲历者 , 我想 就现代 文学教学 与研究 的某些新 的特点和思路谈一点 自己的体会 。
这样的一个成果 。
掘空间和可能?为此 , 讲 演录》 先表明 的一 个重要观 《 首 蕴藏丰富 , 是一个富矿 , 依然可以掘 宝不断 。 ”
那么 , 如何让听众和 读者来 感受这 一点 呢?如 何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的《 代文学讲演录》 是 点就是 ,如果说现代 文学是一 座小山 ……此山 虽小 , 现 就 “ 却 《 讲演录》 在内容上集中体现了对现代文学热 点与难
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 一是对文学史 的建 构进 行了反思 , 梳理了中 国现 代文 学史研 究 中的 “ 裂” “ 断 、 统一 ” “ 、 跨 代” 拓 展” 问题 ; 与“ 等 二是对现代 文学进行文化 阐释 , 将
有限的时间和篇幅 内拂去 历史 的尘 埃 , 现代 文学的璀 将
璨与精华展现给听众 , 是《 演录》 这 讲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 00年第 1期 第2 3卷 ( 15期) 总 0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HAI NAN NORMAL UNI VER n- S Y
No 1 2 0 . 01 Ge ea . O n r lNo 1 5 Vo . 3 12
讲演 台上进发的思想 火花用文 字的方式 记录下来 , 有 学的研究已经积 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随着研究群体 的 既
生动流畅的表述 , 新知 、 学广 泛地传播 到社会 , 而 在何方 ?究竟这一“ 将 新 从 拥挤 ” 的学科还有没有新 的更大的开 更长久的发挥作 用。近期 由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出版 的
( oi cecs Sca Sine) l
现代 文 学教 学 与研 究 的新 探 索
从《 现代 文学讲演录》 谈起
韩 冬 梅
(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京 10 8 ) 北 0 0 6
中 图分 类号 : 2 G4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51 (00 一 1 03 0 1 4— 30 21 ) 0 — 10—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