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南充业务区EVDO网络RLP吞吐率统计
中国移动3G网络质量对比现场测试规范(20100114)
项目 指标 指标定义 接通率=接通总次数/主叫试呼总次数×100% 说明: (1) 主叫试呼次数:由主叫AC Origination Message表示进行了 试呼,一次呼叫的多条AC Origination Message仅计为一次。 (2) 接通次数:当一次试呼开始后被叫方收到Service Connect 或Service Connect Completion或Alert With Information消息 就计为一次接通 (3) 接通率取综合主、被叫手机信息的统计结果。 掉话率=掉话总次数/接通总次数×100% 说明: (1) 接通次数:同CDMA接通率定义中的接通次数。 (2) 掉话次数:在一次通话中,接通之后如出现Release Order Message,就计为一次呼叫正常释放。只有当该消息未出现而收 到SC Sync Message或测试手机直接由专用模式转为空闲模式 时,才计为一次掉话。 (3) 在一次掉话过程中如果出现主被叫同时掉话情况,只计一次 掉话。 定义:覆盖率=(前向RSSI≥-90dBm&Ec/Io≥-12dB)的采样点数/ 采样点总数×100% 说明: (1) 空闲状态下采集到的采样点数按(前向RSSI≥-90dBm&Ec/Io ≥-12dB)纳入统计。 (2) 采样点总数为主、被叫测试手机的采样点样本数之和。 平均呼叫接续时延=(呼叫接续时延总和/接通总次数) 说明: (1) 呼叫接续时延:主叫手机发出第一条AC Orignation Message到被叫手机接收到Alert with information的时间差。 (2) 取所有测试样本中除了呼叫失败情况外的平均时长。 切换成功次数/总切换尝试次数
覆盖率统计公式
1DT测试1.1覆盖率(%)电信集团规定:覆盖率=DO覆盖区域内“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的采样点数目占所有采样点比例。
方法:1.CAN->Analysis->Data Query,在Edit Fiter中设定“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查询条件,2. 点“Apply”显示覆盖百分比1.2SINR信噪比(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Best ASP SINR”,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Best ASP SINR1.3终端接收功率(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Rx Power0”,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Rx Power01.4终端发射功率(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Tx Total Power”,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Tx Total Power1.5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请参考1.6的分析方法;1.6分组业务建立时延(s)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1.CAN->Data Service Analysis->PPP Delay Analysis2.点Export导出PPP时延数据明细,采用附录A的工具统计区间分布(V7.01.03.0320统计的PPP时延偏大,补丁版本正在开发)1.7分组业务掉话率(%)电信集团规定:定义:分组业务掉话率=异常释放的分组业务次数/分组业务建立成功总次数×100%说明:(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均认为异常释放的分组呼叫次数:a)网络原因造成拨号连接异常断开,判断依据为在测试终端正常释放拨号连接前的任何中断。
W和G网网络指标定义
指标
导频污染比例 导频污染 -90dBm覆盖率
业务类型
所有业务 所有业务 所有业务 所有业务 所有业务
定义
导频污染比例=导频污染点数/总采样点数*100% 比当前最强小区的Ec/Io低不到3dB的小区数量>3,则视为导频污染 (DT数据处理时需考虑手机检测到的所有小区的导频情况)。 -90dBm覆盖率=(前向RSSI≥-90dBm&Ec/Io≥-12dB)的采样点数/采样 点总数×100%; -85dBm覆盖率=(前向RSSI≥-85dBm&Ec/Io≥-10dB)的采样点数/采 样点总数×100% -90dBm栅格覆盖率=(前向RSSI≥-90dBm&Ec/Io≥-12dB)的栅格数/栅 格总数×100%; 说明:栅格为10米*10米,取均值 -85dBm栅格覆盖率=(前向RSSI≥-85dBm&Ec/Io≥-10dB)的栅格数/ 栅格总数×100%; 说明:栅格为10米*10米,取均值 接通率=接通总次数/主叫试呼总次数×100% 1)主叫试呼次数:由主叫AC Origination Message表示进行了试 呼,一次呼叫的多余AC Origination Message仅计为一次。 2)接通次数:当一次试呼开始后被叫方收到Service Connect或 Service Connect Completion或Alert With Information消息就计为一 次接通 Session建立成功率=SESSION建立成功次数/SESSION建立请求次数 *100% 1)Session建立请求:手机收到“AC->AddressMgmt/UATIRequest” 信令则标识Session建立请求; 2)Session建立成功:手机收到Session建立请求信令之后,收到“ AC->AddressMgmt/UATIComplete”消息则认为Session建立成功。 Connection建立成功率=Connection建立成功次数/Connection建立 请求次数*100% 1)Connection建立请求:AT收到AC->RouteUpdate/RouteUpdate和 AC->IdleState/ConnectionRequest信令则认为Connection建立请 求; 2)Connection建立成功:AT发送Connection建立请求信令后,收到 RTC->RouteUpdate /TrafficChannelComplete信令则认为 Connection建立成功 PPP连接建立成功=PPP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分组)/ 拨号尝试次数 (分组) ×100%
中国电信CDMA网络DTCQT测试技术规范(2013 版)
中国电信CDMA网络DT/CQT 测试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3年3月V1.0目录1. 总则 (8)1.1概述 (8)1.2术语定义 (8)1.3测试场景类型 (8)1.4测试人员及设备要求 (9)1.4.1测试人员要求 (9)1.4.2测试设备要求 (9)1.5测试范围及工作量 (9)1.5.1考核测试 (9)1、城区及农村DT (9)2、城区CQT (10)1.5.2专项测试 (13)1、农村CQT (13)2、校园CQT (13)3、省内高速DT (13)4、铁路及高铁DT (14)5、航道及海域测试 (14)6、重点业务及行业应用的测试 (15)1.6测试方法与对应的指标 (15)1.6.1 常规DT/CQT测试方法及对应的指标 (15)1.6.2 特殊测试方法及对应的指标 (16)2.测试方法 (16)2.1城区DT测试 (17)2.1.1 CDMA网络语音业务 (17)1、测试时间 (17)2、测试范围 (17)3、测试速度 (17)4、短呼测试步骤 (17)2.1.2 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18)1、测试时间 (18)2、测试范围 (18)3、测试速度 (18)4、短呼测试步骤 (18)2.1.3 EVDO网络PING数据业务 (20)1、测试时间 (20)2、测试范围 (20)3、测试速度 (20)4、短呼测试步骤 (20)2.2农村DT测试 (21)2.2.1 CDMA网络语音业务 (21)1、测试时间 (21)2、测试范围 (22)3、测试速度 (22)4、短呼测试步骤 (22)2.2.2 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22)1、测试时间 (22)2、测试范围 (22)3、测试速度 (22)4、短呼测试步骤 (23)2.3高速公路DT测试 (23)2.3.1 CDMA网络语音业务 (23)1、测试时间 (23)2、测试车速 (23)3、测试范围 (23)4、长呼测试步骤 (23)5、短呼测试步骤 (24)2.3.2 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25)1、测试时间 (25)2、测试范围 (25)3、测试速度 (25)4、长呼测试步骤 (25)2.4铁路(含高铁)DT测试 (25)2.5航道DT测试 (25)2.6海域测试 (26)2.6.1 海岸沿线CDMA网络语音业务 (26)1、测试时间 (26)2、测试范围 (26)3、测试速度 (26)4、短呼测试步骤 (26)2.6.2 海岸沿线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27)1、测试时间 (27)2、测试范围 (27)3、测试速度 (27)4、短呼测试步骤 (27)2.6.3 最远距离CDMA网络语音业务 (27)1、测试时间 (27)2、测试范围 (27)3、测试速度 (28)4、短呼测试步骤 (28)2.7城区、农村及特殊场景CQT测试 (28)2.7.1 CDMA网络语音业务 (28)1、测试时间 (28)2、测试范围 (28)3、短呼测试步骤(定点) (28)4、短呼测试步骤(移动) (29)2.7.2 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30)1、测试时间 (30)2、测试范围 (30)3、短呼测试步骤(定点) (30)4、短呼测试步骤(移动) (32)2.7.3 EVDO网络PING数据业务 (32)1、测试时间 (32)2、测试范围 (32)3、短呼测试步骤(定点) (32)2.7.4 EVDO网络HTTP数据业务 (33)1、测试时间 (33)2、测试范围 (33)3、短呼测试步骤(定点) (33)4、短呼测试步骤(移动) (33)3.指标定义 (34)3.1栅格化统计法 (34)3.2CDMA及EVDO (35)3.2.1 CDMA 1X语音 (35)1、接通率 (35)2、掉话率 (36)3、DT覆盖率 (37)4、CQT覆盖率 (38)5、语音MOS值 (39)3.2.2 EVDO数据 (45)1、DT覆盖率 (45)2、CQT覆盖率 (46)3、Connection建立成功率 (47)4、Connection建立时延 (47)5、Connection掉话率 (48)6、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50)7、分组业务建立时延 (50)8、FTP业务掉线率 (51)9、数据掉线比 (52)10、里程覆盖率 (52)11、里程掉话比 (54)12、下行FTP吞吐率 (54)13、上行FTP吞吐率 (56)14、PING时延 (57)15、HTTP网站登录成功率 (58)16、HTTP网站登录时延 (59)17、HTTP网站登录下行吞吐率 (59)3.3GSM、WCDMA及TD-SCDMA (60)3.3.1 GSM语音 (60)1、接通率 (60)2、掉话率 (60)3、DT覆盖率 (61)4、CQT覆盖率 (62)5、语音MOS值 (62)6、里程覆盖率 (63)7、里程掉话比 (64)8、呼叫建立时延 (64)9、语音业务品质 (65)10、其他性能指标与覆盖率在栅格统计中的差异 (65)3.3.2 WCDMA数据 (66)1、DT覆盖率 (66)2、CQT覆盖率 (67)3、无线链路建立成功率 (67)4、无线链路建立时延 (68)5、无线链路掉话率 (69)6、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69)7、分组业务建立时延 (70)8、FTP业务掉线率 (70)9、数据掉线比 (71)10、里程覆盖率 (71)11、里程掉话比 (72)12、下行FTP吞吐率 (72)13、上行FTP吞吐率 (72)14、PING时延 (72)15、HTTP网站登录成功率 (72)16、HTTP网站登录时延 (73)17、HTTP网站登录下行吞吐率 (73)3.3.3 TD-SCDMA数据 (73)1、DT覆盖率 (73)2、CQT覆盖率 (74)3、无线链路建立成功率 (74)4、无线链路建立时延 (74)5、无线链路掉话率 (75)6、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75)7、分组业务建立时延 (75)8、FTP业务掉线率 (75)9、数据掉线比 (76)10、里程覆盖率 (76)11、里程掉话比 (77)12、下行FTP吞吐率 (77)13、上行FTP吞吐率 (77)14、PING时延 (78)15、HTTP网站登录成功率 (78)16、HTTP网站登录时延 (78)17、HTTP网站登录下行吞吐率 (78)3.3.4 TD-SCDMA语音 (78)1、TD-PCCPCH覆盖率 (78)2、TD-DPCH业务信道覆盖率 (78)3、TD语音接通率 (79)4、TD语音掉话率 (79)5、TD语音里程覆盖率 (80)6、TD语音里程掉话比 (81)3.3.5 WCDMA语音 (81)1、WCDMA语音覆盖率 (81)2、WCDMA语音接通率 (81)4.测试记录及采集数据要求 (83)1、DT测试统计表 (84)2、DT测试采集的原始数据包 (84)3、CQT测试统计表 (84)4、CQT测试采集的原始数据包 (85)附录1. 测试终端计算机设置要求 (85)附录2. 拨号调制解调器配置 (86)附录3. FTP测评服务器 (86)附3.1FTP服务端要求 (87)附3.2FTP服务器部署要求 (87)附录4. 其他指标定义 (88)附录4.1CDMA&EVDO指标 (88)附4.1.1 Ec/Io (88)附4.1.2 信噪比SINR (88)附4.1.3终端接收功率(Rx_Power) (88)附4.1.4终端发射功率(Tx_Power) (88)附4.1.5 上下行链路平衡(TX_Adj) (89)附4.1.6 前向误帧率(FFER) (89)附4.1.7 DRC申请速率 (90)附4.1.8前向PER误包率 (90)附4.1.9上行RLP层吞吐率 (90)附4.1.10下行RLP层吞吐率 (91)附4.1.11 虚拟软切换成功率 (91)附4.1.12虚拟软切换时延 (91)附4.1.13反向软切换成功率 (91)附4.1.14 激活态Ping成功率 (92)附4.1.15 激活态Ping平均时延 (92)附4.1.16 休眠重激活PING成功率 (92)附4.1.17 休眠重激活PING平均时延 (92)附4.1.18 激活态DO->1X切换成功率 (92)附4.1.19 激活态DO->1X切换时延 (93)附4.1.20 休眠态DO->1X切换成功率 (93)附4.1.21 休眠态1X->DO切换成功率 (94)1. 总则1.1 概述无线网络只有通过实际网络质量的检查测试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运行质量信息,才能了解用户对网络质量的真实感受。
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CTC-(-话务网V-)-ALU-
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CTC-(-话务网V-)-ALU-————————————————————————————————作者:————————————————————————————————日期:中国电信CDMA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零零九年六月目录编制说明: (1)1、报表1(配置信息报表) (4)2、报表2(交换负荷和资源使用报表) (6)3、报表3(无线负荷和资源使用报表) (7)4、报表4(系统性能指标表) (8)5、报表5(与用户行为有关的指标表) (9)6、报表6(与接续无关的指标表) (10)7、报表7(交换负荷数据表) (10)8、报表8(交换性能数据表) (15)9、报表9(用户行为数据表) (23)10、报表10(无线负荷数据表)2711、报表11(无线性能数据表)3312、报表12(TMGW/GMGW性能统计表)48附录:无线容量计算办法 (51)编制说明:由于CDMA移动网络中软交换设备的引入,CDMA网络组网结构、网元接口、消息信令等与原CDMA交换网相比有了较大变化,需要重新制定新的CDMA话务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以客观反映网络实际,满足网络运营与维护的需要。
《中国电信CDMA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0)(以下简称“话务网指标体系”)是在《中国电信CDMA网络指标统计体系(试行)》中第一部分“CDMA网络话务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以下简称“话务网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CDMA软交换网网络特点,修订完成,并单独编成一册,命名为《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O)。
与原“话务网指标体系(试行)”相比,主要修订内容有:一、增加内容:1、《配置信息报表》中增加交换机IP接口配置指标、MGW接口配置、资源配置指标;2、《交换负荷与资源使用报表》中增加交换机IP接口与链路负荷指标、MGW接口与链路负荷指标、MGW资源使用指标;3、《系统性能报表》中增加与IP承载QoS相关的系统性能指标;4、《交换负荷数据表》中增加与IP、SCTP、RTP负荷相关的数据指标;5、《交换性能数据表》中增加IPQoS相关性能数据指标,及“HLR开机用户数”。
覆盖率统计公式
DT测试9.1覆盖率(% )电信集团规定:覆盖率=DO覆盖区域内“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 ' 的采样点数目占所有采样点比例。
方法:1. CAN->Analysis->Data Query,在Edit Fiter 中设定“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 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 ”查询条件,2•点“ Apply ”显示覆盖百分比9.2 SINR信噪比(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Best ASP SINR”,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Best ASP SINR9.3终端接收功率(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Rx PowerO”,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Rx PowerO9.4终端发射功率(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Tx Total Power ”,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Tx Total Power9.5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请参考1.6的分析方法;9.6分组业务建立时延(s)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1.CAN->Data Service An alysis->PPP Delay An alysis2.点Export导出PPP时延数据明细,采用附录A的工具统计区间分布(V7.01.03.0320统计的9.7分组业务掉话率(% )电信集团规定:定义:分组业务掉话率=异常释放的分组业务次数/分组业务建立成功总次数X 100 %说明:(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均认为异常释放的分组呼叫次数:a)网络原因造成拨号连接异常断开,判断依据为在测试终端正常释放拨号连接前的任何中断。
(完整版)高流量数据业务区域分析说明
高流量数据业务区域分析说明一、概述本文通过对CDMA网络数据流量高的载扇进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数据流类型维度等方面分析,定位高流量区域,最终确定高EVDO数据流量热点场所,建设WLAN系统进行有效分流。
二、热点区域定位分析流程为有效、快捷定位出高EVDO数据流量热点场所,分析流程如下:三、指标分析3.1高流量小区定义根据基站EVDO载波配置、覆盖区域类型、EVDO数据流量、区域发展潜力等因数综合确定WLAN网络有效分流EVDO流量的热点区域。
高EVDO流量的目标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EVDO统计指标条件:单载扇忙时(网元忙时而不是系统忙时)平均前向时隙占用率≥70%且每载扇等效用户数≥4;N载扇忙时平均前向时隙占用率≥50%且每载扇等效用户数≥4;以周为单位进行EVDO数据统计,一周中满足条件一次大于2次,且持续2周出现;◆EVDO扇区忙时流量超过区域均值,并持续增长;◆重点区域重要楼宇、标志性建筑或发展潜力大的区域。
(源自《2010年2月广东WLAN分流EVDO热点分析指导意见》)3.2高流量小区统计本次提取2011年11月1日—11月7日网元忙时EVDO话务统计数据,根据高EVDO数据流量扇区定义对提取的话统数据进行筛选,共筛选出94个高流量EVDO扇区,详细见插件:DO高话务筛选.xls3.3数据分析对现网高EVDO数据流量扇区分别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数据流类型维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定位热点场所,然后进行WIFI建设对高EVDO数据流量扇区进行有效分流。
3.3.1空间维度分析3.3.1.1地理化分析将筛选出的94个高流量扇区用Mapinfo或GoogleEarth进行地理化展示,然后根据扇区周边的建筑环境初步判定可能产生高数据流量的区域和楼宇。
图1:94个高数据流量扇区分布图从上面分布图可以看出高数据流量载扇主要分布在白云区西南角、天河、海珠三个区域。
电信CDMA 1X EV-D0(REV A)指标统计体系v1 0608_notrack
中国电信CDMA2000 1xEV-DO 无线网络统计指标V1.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零一零年一月编写说明:为建立统一的、客观的EVDO无线网络评估体系,满足EVDO无线网络的运营维护工作需要,集团公司网络运行维护部组织编制了《中国电信CDMA2000 1xEV-DO无线网络统计指标(V1.0)》,明确了现阶段重点关注的EVDO无线网络指标。
本文档所涵盖的指标根据现阶段网络发展现状制定,包含EVDO Rev.A无线网络现阶段维护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网络资源、负荷、性能等指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由网络分析人员定期提取指标数据并进行网络运行质量分析。
本版本适用于EVDO Rev.A阶段的无线网维护工作。
随着业务发展、技术演进和实际运营维护工作的需要,将在本版本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和增加相关条目,并发布新的版本。
应答纪录目录1报表1(EV-DO Rev.A 资源类指标) (8)1.1 DO基站总数 (8)1.2 单载频基站数量 (8)1.3 双载频基站数量 (8)1.4 三载频基站数量 (8)1.5 四载频及以上基站数量 (9)1.6 载扇数量 (9)1.7 反向CE最高利用率 (9)1.8 反向CE最大忙数 (9)1.9 反向CE可用数 (10)1.10 前向业务MacIndex最高利用率 (10)1.11 前向业务MacIndex的最大忙数 (11)1.12 PCF数量 (11)1.13 PCF主处理器平均负荷 (11)1.14 PCF内最大可同时支持的HRPD会话数量 (12)1.15 PCF内最大可同时支持的激活的HRPD会话数量 (12)1.16 PCF配置的上行最大吞吐率 (12)1.17 PCF配置的下行最大吞吐率 (12)1.18 A-Bis接口带宽平均利用率 (13)1.19 A-Bis接口配置的端口带宽 (13)1.20 A-Bis接口平均占用带宽 (13)1.21 超忙基站数 (14)1.22 超闲基站数 (15)2报表2(EV-DO Rev.A连接指标) (15)2.1 无线连接成功率 (15)2.2 AT发起的无线连接成功率 (15)2.3 AN发起的无线连接成功率 (16)2.4 AT发起的无线连接请求次数 (16)2.5 AN发起的无线连接请求次数 (16)2.6 AT发起的无线连接成功次数 (17)2.7 AN发起的无线连接成功次数 (17)2.8 无线网络连接成功率(含A8、A10接口) (18)2.9 无线网络连接成功次数(含A8、A10接口) (18)2.10 无线网络连接请求次数(含A8、A10接口) (19)2.11 用户早释率 (19)2.12 用户早释次数 (19)2.13 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次数(原因为分配资源失败) (20)2.14 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次数(原因为反向业务信道俘获失败) (20)2.15 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次数(原因为没有收到TCC消息) (21)2.16 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含PDSN要求释放次数) (21)2.17 无线连接释放次数(不含PDSN要求释放次数) (22)2.18 PDSN原因要求释放次数 (22)2.19 无线掉线次数(空口丢失) (23)2.20 无线掉线次数(硬切换失败导致的掉线) (23)2.21 无线掉线次数(其他原因) (23)2.22 无线掉线率 (24)2.23 网络掉线率 (24)2.24 无线连接平均建立时长 (24)2.25 无线连接平均占用时长 (25)2.26 DRC前向速率为﹝小于307.2K﹞的申请比率 (26)2.27 DRC前向速率为﹝307.2K ~1228K﹞的申请比率 (27)2.28 DRC前向速率为﹝大于1228K﹞的申请比率 (28)3报表3(EV-DO Rev.A HRPD会话性能指标) (29)3.1 UATI分配成功率 (29)3.2 UATI请求次数 (29)3.3 UATI分配成功次数 (29)3.4 UATI分配失败次数 (30)3.5 UATI平均建立时长 (30)3.6 Session接入鉴权成功率 (31)3.7 Session接入鉴权成功次数 (31)3.8 Session接入鉴权请求次数 (31)3.9 Session接入鉴权拒绝次数 (32)3.10 Session接入鉴权失败次数 (32)3.11 Session协商成功率 (32)3.12 Session协商成功次数 (33)3.13 Session协商失败次数 (33)3.14 Session跨AN Dormant切换成功率 (34)3.15 Session跨AN Dormant切换次数 (34)3.16 Session跨AN Dormant切换成功次数 (35)3.17 Session会话数 (36)3.18 Active态Session会话数 (36)3.19 非Active态Session会话数 (37)4报表4(EV-DO Rev.A PCF指标) (37)4.1 用户从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成功率 (37)4.2 用户从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请求总次数 (37)4.3 用户从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成功总次数 (38)4.4 AT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成功率 (38)4.5 AT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激活请求次数 (38)4.6 AT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激活成功次数 (39)4.7 AT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激活失败次数 (39)4.8 AN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激活成功率 (39)4.9 AN发起的Dormant到Active态的激活请求次数 (40)4.10 AN发起的Dormant到Active态的激活成功次数 (40)4.11 AN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失败次数 (41)5报表5(EV-DO Rev.A话务量指标) (41)5.1 等效用户数 (41)5.2 呼叫话务量 (41)5.3 CE话务量 (42)5.4 软切换话务量 (42)5.5 软切换因子 (42)6报表6(EV-DO Rev.A流量统计指标) (43)6.1 PCF反向数据流量 (43)6.2 PCF前向数据流量 (43)6.3 PCF 接收的反向分组业务的总包数 (43)6.4 PCF 接收的前向分组数据的总包数 (44)6.5 反向分组业务在PCF丢弃的包数 (44)6.6 前向分组业务在PCF丢弃的包数 (45)6.7 PCF反向分组丢包率 (45)6.8 PCF前向分组丢包率 (45)6.9 前向RLP数据吞吐量 (46)6.10 前向RLP重传率 (46)6.11 反向RLP数据吞吐量 (48)6.12 反向RLP重传率 (48)6.13 前向业务信道物理层平均吞吐量 (50)6.14 前向业务信道物理层突发吞吐量 (50)6.15 反向业务信道物理层平均吞吐量 (53)6.16 反向业务信道物理层突发吞吐量 (54)6.17 前向物理层业务信道时隙占用率 (56)6.18 前向物理层控制信道时隙占用率 (57)6.19 反向接入信道时隙占用率 (57)6.20 反向链路繁忙率 (58)7报表7(EV-DO Rev.A切换类统计指标) (58)7.1 全局软切换成功率 (58)7.2 全局软切换请求次数 (59)7.3 全局软切换成功次数 (59)7.4 AN内软切换成功率 (60)7.5 AN内软切换请求次数 (60)7.6 AN内软切换成功次数 (61)7.7 AN间软切换成功率 (62)7.8 AN间软切换请求次数 (62)7.9 AN间软切换成功次数 (63)7.10 AN内硬切换成功率 (63)7.11 AN内硬切换请求次数 (64)7.12 AN内硬切换成功次数 (64)7.13 AN间硬切换成功率 (65)7.14 AN间硬切换请求次数 (65)7.15 AN间硬切换成功次数 (66)8报表8(EV-DO Rev.A寻呼类统计指标) (66)8.1 寻呼响应率 (66)8.2 寻呼请求次数 (66)8.3 寻呼响应总次数 (67)1报表1(EV-DO Rev.A 资源类指标)1.1 DO基站总数定义:现网实际运行的各种DO基站的总数。
电信网络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电信网络服务质量评价标准1. 引言如今,电信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电信网络的服务质量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信网络服务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指标,旨在提供给相关行业参考和借鉴。
2. 用户体验指标2.1 延迟延迟是指用户发送请求到接收到响应所需的时间。
通常分为往返延时和单向延时。
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延迟影响着用户对于网络的满意度。
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和测量工具,对延迟进行准确的评估是评价电信网络质量的关键。
2.2 丢包率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或未能到达目的地的数据包比例。
高丢包率会导致网络连接不稳定,甚至导致通信中断,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评价电信网络质量的标准应包括对丢包率的测量与分析。
3. 网络容量指标3.1 带宽带宽是指网络传输数据的速率。
它代表了网络的容量,即网络能够同时传输的数据量。
在评价电信网络质量时,需要考虑网络的带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带宽标准。
3.2 吞吐量吞吐量是指网络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它与带宽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网络拥塞等因素的影响。
作为评价网络运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吞吐量的合理评价可以帮助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4. 可靠性指标4.1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网络系统能够连续运行而不中断的能力。
网络的中断会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进行通信和使用网络资源,给用户带来不便与损失。
对于电信网络服务的评价,应该将可用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并设定相应的标准。
4.2 故障恢复时间故障恢复时间是指网络故障发生后,恢复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时间。
网络故障的快速恢复能够有效减少中断时间,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因此,评价电信网络质量的标准应包括对故障恢复时间的要求。
5. 安全性指标5.1 防护能力电信网络的安全性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
防护能力包括识别和阻止恶意攻击、病毒传播、网络入侵等不法行为的能力。
中国电信CDMA&DO路测分析指导书
鼎利CDMA路测分析指导书2009年12月目录目录 (2)1、路测指标含义和简单分析: (3)1.1语音路测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3)1.1.1 路测在覆盖分析中的应用 (3)1.1.2 如何根据路测数据评估网络覆盖性能 (3)1.2EVDO路测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4)1.2.1 DT 无线性能指标: (4)1.2.1 DT 指标详解 (5)1.1.3 改善覆盖质量的常用优化措施 (10)2、路测发生的事件简单归类分析 (11)2.1路测在呼叫失败分析中的应用 (11)2.1.1 呼叫失败原因分析 (11)2.2路测在掉话分析中的应用 (16)2.2.1 掉话原因分析 (16)1、路测指标含义和简单分析:1.1 语音路测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1.1.1 路测在覆盖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路测,可以直接得到以下数据,作为衡量网络覆盖性能的指标。
最强导频(Ec/IodB):移动台所收到的最强导频信号每PN 码片的能量Ec与收到的总频谱密度信号加噪声Io 的比值。
移动台接收功率(RxPwrdBm):移动台接收的功率强度1.23MHz 带宽内所有信号,包括干扰信号。
移动台发射功率(TxPwrdBm):移动台通话或接入时输出的信号强度。
移动台(Tx-AdjdB):移动台发射功率控制的调整值,对于Band Class 0 的800M 系统,TxPwr=-73-RxPwr+Tx-Adj。
前向误帧率(Fwd FER%)1.1.2 如何根据路测数据评估网络覆盖性能1.1.2.1 单项指标分析1.移动台接收功率(RxPwrdBm)移动台接收功率Rx Power 是衡量前向链路覆盖深度的一个指标。
移动台的接收功率灵敏度设为-105dBm,考虑5dB 的边界覆盖裕量,则对于不同的覆盖环境,路测数据要满足以下要求:接收功率大于-100dBm 的范围为室外覆盖;接收功率大于-85dBm 的范围为普通室内覆盖;接收功率大于-80dBm 的范围为密集城区室内覆盖。
四川电信EVDO优化指导书
四川电信EVDO优化指导书(V.1)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1 DT/CQT测试与分析 (4)1.1 :前台测试 (4)1.1.1 :使用工具 (4)1.1.2 测试内容 (4)1.1.3 FTP下载、上传服务器 (4)1.1.4 测试笔记本电脑设置 (5)1.2 测试过程 (5)1.2.1 下载测试 (5)1.2.2 设置数据测试方案 (9)1.2.3 开始测试 (10)1.2.4 上传测试 (12)1.3 后台分析(ZXPOS CAN` V7.01使用) (14)1.3.1 准备工作 (14)1.3.2 指标分析 (14)2 参数优化 (28)2.1 接入信道参数优化 (28)2.2 扇区切换参数优化 (29)2.3 载频最大用户数限制优化 (31)2.4 外环功率控制优化 (32)2.5 虚拟软切换时延优化 (33)2.6 QoS相关参数 (34)2.7 预定义定时器优化 (35)2.8 反向负载测量方式优化 (36)2.9 反向静默参数优化 (36)2.10 反向负载门限优化 (36)3 数据速率优化 (42)3.1 测试电脑TCPWindowSize的设置: (42)3.2 射频优化 (42)3.2.1 前向C/I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弱覆盖 (43)3.2.3 单站工作状态的核查,基站硬件核查 (47)3.2.4 反向干扰 (47)3.2.5 系统资源不足 (47)3.2.6 减少切换区域面积,避免频繁切换 (47)3.3 邻区优化 (48)1DT/CQT测试与分析1.1:测试准备1.1.1:使用工具1.EVDO A测试终端;2.直连测试线;3.笔记本电脑;4.车用逆变器;5.GPS;6.ZXPOS CNT1 V5.82测试软件7.MapInfo电子地图。
中国电信指标解释业务部分
中国电信指标解释业务部分在中国电信的业务部分,有一些指标需要解释,以便用户更好地了解其业务以及评估服务质量。
本文将针对中国电信的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由于中国电信的主要业务是固定电话和宽带服务,因此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接入带宽。
接入带宽是指用户在使用宽带服务时所能获取的带宽速度。
通常以兆比特每秒(Mbps)为单位,较高的接入带宽意味着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接入带宽越高,用户在观看高清视频、下载大文件等高带宽需求场景中的体验越好。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网络延迟。
网络延迟是指数据从用户设备发送到服务器并返回所需的时间。
网络延迟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表示。
较低的网络延迟意味着数据传输速度更快,用户在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的体验更好。
除了接入带宽和网络延迟,网络覆盖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中国电信作为全国范围内的运营商,在中国各地都有网络覆盖。
网络覆盖指的是中国电信提供的信号能够覆盖的地区范围,包括城市、乡村和偏远地区。
较广泛的网络覆盖意味着更多的地区能够享受到中国电信提供的通信服务,例如手机信号覆盖、宽带接入等。
除了上述的指标,中国电信还注重用户满意度和投诉处理速度。
用户满意度是衡量用户对中国电信服务满意程度的指标,其中包括对接入带宽、网络延迟、网络覆盖等指标的评价。
中国电信通过用户调查、反馈和投诉处理等方式来了解用户对其服务的满意程度并进行改进。
投诉处理速度是指解决用户投诉的效率和速度,包括用户向中国电信提出投诉后的反馈时间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
此外,中国电信还提供一些增值业务,如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
这些业务也有相应的指标需要解释。
例如,在云计算领域,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服务器响应时间,即服务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给出响应所需的时间。
服务器响应时间越短,用户在访问云服务和处理数据时的体验越好。
在物联网领域,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设备连接数,即能够同时连接到中国电信物联网网络的设备数量。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2
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 A.MSC 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B.1和6交叉,2和3交叉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
(D ) A.ANN B.ACM C.GSM D.IAM (IAI)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 A.0类业务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A 16 B 4 C 8 D 2 12. 信息信号单元MSU中的业务表示语SI为0100时,表明该MSU属于______用户层A A 电话用户部分TUP B ISDN用户部分ISUP C 信令网管理SNM D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13. 信令链路的定位属于B A LEVEL 1 B LEVEL 2 C LEVEL 3 14. MAP中,取消位置更新程序由_____发起A A HLR B VMSC C AUC D VLR 15. A接口指的是_______之间的接口 C A HLR---VLR B MSC---HLR C BSC---MSC D MSC---MSC 16. TCAP使用的是SCCP的______业务C A CLASS3 B CLASS0 C CLASS1 D CLASS217. PLMN网络模型中,A接口信令协议参考模型分为____ CA 四层B 两层C 三层18. BSSAP的功能也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DTAP功能和BSSMAP功能。
最大吞吐率的计算公式
最大吞吐率的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最大吞吐率的计算公式”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吞吐率”这个词,尤其是在涉及到数据处理、网络传输等领域。
那到底什么是最大吞吐率呢?简单来说,最大吞吐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或者传输的数据量。
比如说,我之前去一家快递公司参观,发现他们在处理包裹的时候,就会涉及到吞吐率的问题。
每个小时,他们的分拣线上能够处理的包裹数量是有限的。
这就好像是一条流水线,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是有上限的。
如果想要提高这个上限,就得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最大吞吐率的计算公式呢,其实并不是特别复杂,但要理解清楚其中的每个参数,还是需要花点心思的。
一般来说,最大吞吐率 = 完成的任务数量 / 花费的时间。
这里的“完成的任务数量”可以是传输的数据字节数、处理的文件个数等等,而“花费的时间”则通常以秒、分钟或者小时为单位。
假设我们有一个网络服务器,在 1 小时内成功传输了 10000 个文件。
那么,它的最大吞吐率就是 10000 个文件 / 1 小时,换算一下,也就是10000 个文件 / 3600 秒,约等于 2.78 个文件每秒。
再举个例子,假如有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在 30 分钟内处理了 5000条数据记录。
那么它的最大吞吐率就是 5000 条数据记录 / 30 分钟,也就是 5000 条数据记录 / 1800 秒,约等于 2.78 条数据记录每秒。
不过,要注意的是,实际情况中,最大吞吐率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快递公司,如果突然来了一大批加急的包裹,可能会导致分拣线上的工人手忙脚乱,原本的工作节奏被打乱,这时候吞吐率就会下降。
在网络传输中,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都会影响最大吞吐率。
比如说,如果网络带宽很小,就像是一条很窄的道路,能够同时通过的数据量就有限,即使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很强,也没办法把数据快速传输出去,从而限制了最大吞吐率。
电信行业网络覆盖率数据分析报告
电信行业网络覆盖率数据分析报告I. 引言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信行业的网络覆盖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电信行业网络覆盖率的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II. 数据收集与方法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本报告采用了以下数据收集方法:1. 网络覆盖范围数据:通过与各大电信运营商合作,获取相关网络覆盖范围数据,包括城市、乡村以及人口密集区的覆盖情况。
2. 用户体验调查:开展用户体验调查,了解用户在不同地区的网络使用情况,包括网络速度、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等指标。
3. 数据分析软件: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网络覆盖率数据。
III. 网络覆盖率概述电信行业的网络覆盖率是衡量网络服务提供商覆盖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用户在某一特定地区能够享受到网络服务的概率。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电信行业的网络覆盖率基本可以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IV. 城市网络覆盖率分析1.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网络覆盖率方面表现较为出色,覆盖率接近100%。
这些城市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网络密度,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2. 二线城市:像成都、重庆、杭州和南京这样的二线城市在网络覆盖率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覆盖率在90%以上。
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相对较低。
3. 三线及以下城市:相对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一些较小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网络覆盖率仍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
为了推动网络覆盖的全面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和电信运营商应加大投入,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V. 乡村网络覆盖率分析1. 乡村网络覆盖情况良好:在过去几年里,我国乡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取得了长足进步,不少乡村地区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倾斜和电信运营商的投入。
2. 薄弱环节仍需加强:尽管乡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计算机网络速率,带宽,吞吐量概念
计算机⽹络速率,带宽,吞吐量概念1、速率速率是指计算机⽹络中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单位时间内从⼀端传送到另⼀端的数据量,即数据传输率,也称数据率或⽐特率。
⽐特(bit)是数据量的最⼩单位,s(秒)是时间的最⼩单位。
所以速率单位为bit/s或bps(bit persecond),类似的有kb/s(k=10^3)、Mb/s(M=10^6)、Gb/s(G=10^9)、Tb/s(T=10^12),1Byte=8bit 1B=8b1B/s=8b/s(或1Bps=8bps)2、带宽计算机⽹络中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单位时间内从⼀端传送到另⼀端的最⼤数据量,即最⼤速率。
⽤⽐喻来帮助理解带宽的含义。
⽤供⽔管来⽐喻,假设管⼦中有流动的⽔。
这⾥的⽔就好⽐数据。
单位时间内,从管⼦的某个横截⾯流出的⽔量可以看作是速率,当管⼦充满⽔时,单位时间内,从管⼦的某个横截⾯流出的⽔量可以看作是最⼤速率,即带宽;管⼦横截⾯越⼤,单位时间内流出的⽔量就越⼤,即带宽就越⼤。
在实际上⽹应⽤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为125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的单位是⽐特,⽽⼀般下载软件显⽰的是字节(1字节=8⽐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
我们以1M 宽带为例,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下:1Mb/s=1000Kb/s=1000/8KB/s=125KB/s通常我们说的带宽是理论值。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0KB/s(即2000Kb/s),实际速率⼤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户计算机性能、⽹络设备质量、资源使⽤情况、⽹络⾼峰期、⽹站服务能⼒、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500KB/s,实际速率⼤约为200-440kB/s。
上⾏速率是指⽤户电脑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下⾏速率是指⽹络向⽤户电脑发送信息时的传输速率。
吞吐量详解
吞吐量详解
吞吐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下面将详细讲解吞吐量相关技术参数。
一、吞吐量概览:
1.吞吐量的指标影响因素:响应时间、服务器软硬件配置、网络状态等
1)吞吐量越大,响应时间越长。
2)服务器硬件配置越高,吞吐量越大。
3)网络越差,吞吐量越小。
2.一个系统的吞度量(承压能力)与request对CPU的消耗、外部接口、IO等等紧密关
联。
单个reqeust 对CPU消耗越高,外部系统接口、IO影响速度越慢,系统吞吐能力越低,反之越高。
二、QPS(TPS)、并发数、响应时间的关系
公式:QPS(TPS)= 并发数/平均响应时间
一个系统吞吐量通常由QPS(TPS)、并发数两个因素决定,每套系统这两个值都有一个相对极限值。
在应用场景访问压力下,只要某一项达到系统最高值,系统的吞吐量就上不去了,如果压力继续增大,系统的吞吐量反而会下降,原因是系统超负荷工作,上下文切换、内存等等其它消耗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100.00 to 200.00
422
5.01
200.00 to 400.00
972
11.53
400.00 to 600.00
1122
13.31
600.00 to 800.00
2050
24.33
>800.00
3490
41.42
平均值(kbps)
678.39
最大值(kbps)
1492.87
21
21.21
> 2000.00
57
57.58
平均值(kbps)
2012.23
最大值(kbps)
2605.38
最小值(kbps)
1175.14
采样点总数
99
2.
(1)上行RLP层吞吐率-DT覆盖轨迹图
(2)上行RLP层吞吐率-DT区间分布表
上行RLP层吞吐率-DT(kbps)
采样点数
百分比(%)
< 100.00
最小值(kbps)
0
采样点总数
8427
(3)上行RLP层吞吐率-CQT区间分布表
上行RLP层吞吐率-CQT(kbps)
采样点数
百分比(%)
< 100.00
0
0
100.00 to 200.00
0
0
200.00 to 400.00
0
0
400.00 to 600.00
0
0
600.00 to 800.00
0
最小值(kbps)
0
采样点总数
8177
(3)下行RLP层吞吐率-CQT区间分布表
下行RLP层吞吐率-CQT(kbps)
采样点数
百分比(%)
< 400.00
0
0
400.00 to 800.00
0
0
800.00 to 1200.00
2
2.02
1200.00 to 1600.00
19
19.19
1600.00 to 2000.00
中国电信EVDO网络DT/CQT测试RLP层吞吐率统计
南充市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9年4月
目录
1.下行RLP层吞吐率2
2.上行RLP层吞吐率3
1.
(1)下行RLP层吞吐率-DT覆盖轨迹图
(2)下行RLP层吞吐率-DT区间分布表
下行RLP层吞吐率-DT(kbps)
采样点数
百分比(%)
< 400.00
1041
12.73
400.00 to 800.00
1782
21.79
800.00 to 1200.00
2318
28.35
00 to 1600.00
1890
23.11
1600.00 to 2000.00
810
9.91
> 2000.00
336
4.11
平均值(kbps)
1030.9
最大值(kbps)
2735.33
0
>800.00
145
100
平均值(kbps)
1135.42
最大值(kbps)
1363.01
最小值(kbps)
949.23
采样点总数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