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第 3 第 6期 O卷
崔 卫 东 等 :四 川 盆 地 中 部 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储 层 控 制 因素 研 究
随压实强 度 的增 加 ,压 溶作用 逐 渐增 强 ,并导 致砂 岩颗粒 之 间的接 触关 系逐 渐 由点一 线一 面一 缝合
线变化 。结果 导致 原生 粒间 孑 的大 幅缩小 ,物 性 明显变 差 。 L
孔 隙 的破 坏 ;溶 蚀 作 用 则 是 次 生 孔 隙 形 成 改 善 储 层 质 量 的 关键 因 素 。 [ 关键 词 ] 储 层 ;成 岩 作 用 ;控 制 因素 ; 四川 盆 地 ;须 家 河 组
[ 图分 类 号 ] T l 2 2 中 E 2. 1
[ 文献 标 识 码 ] A
1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经 大量薄 片观察 发现 ,成 岩作 用是影 响工 区储集 砂岩储 集性 能的 主要 因素 之一 ,根据 成岩 作用对砂
岩储层 孔隙 的影 响可 将该 区成 岩作 用分 为建设 性和 破坏性成 岩作 用两类 ,其 中减 少储 层 孔 隙的主要成 岩 作 用是 压实压溶 作用 、胶 结作用 。形成次 生孔 隙 的主要成岩 作用 为溶蚀 作用 。
由灰黑 色泥岩 、炭质 泥岩 夹粉砂 岩 及煤线 组成 的湖 相沉积 物 ,其储 集 性能差 是 区 内 良好 的生油 层 ;须二 段 、须 四段 、须 六段 是在 湖退 环境 下沉 积的 一套灰 白色 、灰 色细一 中粒一 粒砂 岩 ,问夹 少量 黑色 泥岩 与 粗 薄层煤 线组成 的三角 洲沉 积物 ,这 3段 为 区内的主要 储层段 ,但 储层 在纵 、横 向上 的分 布极不 均匀 ,并 且 储层 的质量差 异很 大 。因此 要搞 清楚 优质储 层 的分布规律 就必 须弄 清楚储 层 的控 制 因素 。笔 者通过大 量薄片 观察 、数 据统 计并 参考前 人 研究成 果对 须家 河组储层 发育 的影 响 因素做 了较 为详 细 的探 讨 ,以期 为 区内后期 的勘 探提供 一定 的理 论 支撑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地层
四川省地层 总结方案
J1-2 白田坝组或自流井群
川西
白田 坝组
川中
自流 井群
上
须家
三
河组
叠
统
上组 下组
须五
须四 须三 须二
香六
香五 香四 香三 香二
小塘子组、 小塘子、 小塘子、 垮洪洞组 马鞍塘组 马鞍塘组
香一
T1-2
雷口坡组
蜀南 地区 珍珠 冲组 须六 须五 须四 须三 须二
须一
川东 地区
珍珠 冲组
2 427.1m 2 427.6m 2 428.1m 2 428.6m
X 具不清晰波状纹层粉细砂岩。
H 含煤片细-中粒砂岩,具丘、凹状层理。
B 含砾细-中粒岩屑砂岩,砾石有炭质泥岩 砾,菱铁矿化泥岩砾,底具冲刷面。 H 含煤片中-细粒砂岩,煤片呈丘状、凹状 分布,丘高 5~6cm 以上。
P 具平行层理的中粒岩屑砂岩。
第 12 卷 第 6 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12 月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付 冠1 张良华2 袁志华2 陈 波2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达州 635000;2.重庆气矿,重庆 401220)
摘 要: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为湿地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几种类型。 晚三叠世早期,川西地
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
中 图 分 类 号 :TE35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1980(2010)06-0017-05
四川盆地位于上扬子准地台北部, 西界为龙 门山断褶带,北为米仓山隆起,东北边缘为大巴山 断褶带,东南侧为鄂湘黔断褶带,南侧是峨嵋山- 凉山块断带, 是扬子古板块上的一个多旋回沉积 盆地。震旦纪—中三叠统为海相沉积,中三叠世末 发生的印支早幕运动使上扬子海盆结束了自震旦 纪以来大规模海域分布的历史, 特提斯海水逐渐 退出川西盆地, 使得四川地区雷口坡组遭受不同 程度的剥蚀。 同时中三叠世末发生的印支早幕挤 压构造运动,使龙门山岛链开始缓慢上升,由海盆 逐 渐 转 变 为 陆 盆[1]。
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毕亦巍;张昌民【摘要】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段,该地区的沉积受到多物源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重矿物、碎屑组分、岩屑成分和古水流方向的分析,最终确定了研究区须四段的物源来自龙门山、大巴山和米仓山3个方向.其中,元坝西部地区物源来自于龙门山褶皱带方向;元坝东部地区物源来自大巴山褶皱带东南部方向;元坝中部部分地区表现为龙门山和大巴山的混合堆积;通南巴西部地区物源来自米仓山褶皱带方向,通南巴东部物源表现为大巴山和米仓山的混合堆积.【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7页(P134-139,159)【关键词】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四段;物源方向【作者】毕亦巍;张昌民【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P618.120 前言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和勘探前景,多口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是川东北地区陆相勘探的重点层段[1].在勘探研究工作中,物源区母岩性质控制砂岩类型、骨架矿物成分及其平面分布规律,同时影响了砂岩的成岩作用路径与成岩产物的类型,并最终影响了油气勘探的结果,因此对于母岩来源方向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前人对川东北地区物源方向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2-6],运用沉积学特征及测井特征分析等方法,确定其具有多物源的性质,分别来自龙门山、大巴山和米仓山方向,但对于物源范围没有精细的研究,因而制约了准确沉积相、砂体展布和储层特征的认识.随着基础资料逐渐丰富,深入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研究区重矿物、碎屑组分和古水流方向的分析,对须四段的物源方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储层的预测,有利勘探区块的落实,以及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基础.1 研究区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川北低缓褶皱带,西临龙门山断褶带,北接米仓-大巴断褶带,包括元坝及通南巴地区(图1)[7].须家河组沉积于晚三叠世中晚期,由于华南与华北地块间的持续挤压及古特提斯大洋板块的向东俯冲,川东北地区在龙门山冲断带远程效应和米仓-大巴山逆冲推覆导致的上地壳载荷作用影响下,缓慢沉降形成了川东北类前陆盆地,并开始接受沉积[8].在须三段和须四段之间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构造运动——安县运动,波及影响了整个四川盆地[9-11].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全面抬升,逆冲褶皱成山,研究区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12],米仓-大巴山也开始进入强烈的构造隆升,川东北前陆盆地较大幅度的持续沉降,龙门山和米仓-大巴山向研究区提供了大量陆源碎屑.图1 研究区位置图Fig.1 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1—盆地边界(basin boundary);2—断层(fault);3—构造单元界线(tectonic boundary);4—研究区(study area)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是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的地层,前人根据沉积厚度和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须一至须六段,其厚度整体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向南减薄的趋势,其中元坝地区普遍缺失须六段及部分须五段地层,通南巴地区普遍缺失须六段、须一段及须二下段.须四段厚度不稳定,差别较大,总体厚度在40~130 m之间,岩性以灰白色—浅灰色中—粗砂岩、杂色砾岩、灰色含砾粗—细砂岩为主,元坝地区西部灰质含量较高,砂岩中夹有黑色炭质页岩和薄煤层,见植物碎片及大型冲刷面,为特征明显的陆相环境.2 物源分析2.1 重矿物分析沉积学中的重矿物指的是存在于陆源碎屑岩之中,比重大于2.86 g/cm3,含量一般不超于1%的透明和非透明矿物.重矿物耐磨蚀且稳定性强,可以较多的保留母岩的特征,是物源分析中的重要方法[13].在碎屑物质搬运的过程中,稳定重矿物的含量相对增加,不稳定重矿物的含量相对减少,因此稳定重矿物的比值可以更好地反映物源特征,这些比值被称为重矿物特征指数,其中ZTR指数是重矿物中最为稳定的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组成的透明矿物的百分含量,是一种重矿物分析中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方法[14].经统计,研究区7个野外剖面及10口井的数据中发现的陆源重矿物类型有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石榴石、磁铁矿、赤褐铁矿、白钛矿、绿帘石、绿泥石、黝帘石、闪锌矿等(图2).其中位于元坝东部的区域Ⅰ中,YL26井、YB29井和YL32井的重矿物组合相似,以白钛矿+金红石+磁铁矿+锆石为主要重矿物组合,与工农镇剖面相比,稳定重矿物白钛矿、金红石、磁铁矿、电气石和锆石的含量均有升高,不稳定重矿物石榴石的含量减为零,且ZTR指数增加,因此其与工农镇剖面来自同一物源;位于元坝地区中部及通南巴地区西部的区域Ⅱ内,YL28井和RL1井的重矿物组合主要以白钛矿+金红石为主,以磁铁矿+锆石+电气石为次要重矿物组合,与桥亭剖面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相似,且与剖面相比ZTR值升高,不稳定重矿物含量减少,因此区域Ⅱ物源应来自桥亭剖面方向;位于通南巴地区东部的区域Ⅲ内,M201井和M102井重矿物组合十分接近,以白钛矿+赤褐铁矿为主要重矿物,以磁铁矿+金红石+绿泥石+锆石为次要重矿物组合,尤其是赤褐铁矿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井,与竹裕剖面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相似,根据ZTR指数,M201井和M102井的物源应来自于竹裕剖面方向;位于元坝地区东部的区域Ⅳ内,YL172井、YL173井和YL176井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相似,以白钛矿+金红石+磁铁矿为主要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电气石+绿泥石+绿帘石为次要重矿物组合,与长石剖面的重矿物特征相似,且ZTR指数接近,为同一物源体系.图2 研究区须四段重矿物组合特征Fig.2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in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ZTR 指数(ZTR index);2—锆石(zircon);3—石榴石(garnet);4—白钛矿(leucoxene);5—黝帘石(zoisite);6—金红石(rutile);7—磁铁矿(magnetite);8—绿帘石(epidote);9—闪锌矿(sphalerite);10—电气石(tourmaline);11—赤褐铁矿(hematite and limonite);12—绿泥石(chlorite);13—露头(outcrop);14—井位(well site);15—研究区(study area);16—分区线(subarea boundary)2.2 轻矿物分析轻矿物是相对于重矿物而言,密度小于2.85 g/cm3的矿物,主要包括石英、长石、岩屑等.盆地沉积物中轻矿物主要来源盆地周缘的物源区,二者组分、结构特征与构造性质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盆地内沉积物中轻矿物含量来判断物源位置.陆源碎屑岩的碎屑物质是母岩的破碎产物,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升高,容易被风化和剥蚀的长石和岩屑的含量相对减少,石英的含量相对增加[15],而来自不同物源碎屑物质的岩屑组成成分及含量不同.研究区须四段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石英含量普遍高于岩屑和长石含量,且长石含量偏低,其岩屑组成中各地区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含量有明显不同.根据各井砂岩岩石类型、碎屑成分以及岩屑成分的不同(图3~5),将整个研究区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其中区域Ⅰ(元坝地区西部)岩性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砂岩为主,岩屑含量与其他区域相比较高,其岩屑组成中,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含量基本相同,且大于变质岩含量,该区域应属于同一物源.区域Ⅱ(通南巴西部地区)的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在整个研究区中最高,且沿着自北向南的方向,石英含量逐渐增高,其岩屑组成中,变质岩含量最高,沉积岩次之,岩浆岩含量最低,该区域沉积物应来自同一物源方向,物源来自北方.区域Ⅲ(通南巴地区东部)岩性主要以岩屑砂岩为主,长石相对含量最低,其岩屑成分中变质岩相对含量最低,该区域应属于同一物源.区域Ⅳ(元坝地区东部)岩性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长石含量较其他区域略高,自东南到西北方向,石英含量增加,其岩屑组成中变质岩的含量略高于沉积岩和岩浆岩,该区域属于同一物源,物源应来自东南方向.图3 研究区须四段岩石类型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rock types in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露头(outcrop);2—井位(well site);3—研究区(study area);4—分区界线(subarea boundary);A—石英砂岩(quartz sandstone);B—长石石英砂岩(feldspar quartz sandstone);C—岩屑石英砂岩(lithic quartz sandstone);D—长石砂岩(arkose);E—岩屑长石砂岩(lithic arkose);F—长石岩屑砂岩(feldspar lithic sandstone);G—岩屑砂岩(lithic sandstone)图4 研究区须四段碎屑成分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of clastic constituents in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石英(quartz);2—长石(feldspar);3—岩屑(debris);4—露头(outcrop);5—井位(well site);6—研究区(study area);7—分区界线(subarea boundary)图5 研究区须四段岩屑成分分布图Fig.5 Distribution of debris compositions in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2—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3—岩浆岩(magmatic rock);4—露头(outcrop);5—井位(well site);6—研究区(study area);7—分区线(subarea boundary)2.3 古水流分析古水流分析是对沉积时期波浪和水体运动状况的重建,根据古水流可以判断沉积盆地演化中古斜坡的倾斜方向、沉积物的供给方向、沉积环境以及沉积体的走向和几何形态[16],以此可以确定沉积物的物源方向.研究古水流的方法有很多,主要运用不同类型的交错层理、波痕、印模构造、生物化石、颗粒组构等标志.本文应用成像测井资料对交错层理的统计,绘制交错层理倾向玫瑰花图.根据玫瑰花图(图6)显示,元坝西部YB204井、YL6、YL8井显示主要的古水流指向东南向,说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于西北方向;元坝中部的YL2井显示的古水流主要指向为东南和东北方向,次要指向为西南方向,说明该区域的沉积物具有混源的特征;元坝东部的YL16井和YL171井的古水流方向为西北方向,说明其主要物源来自于东南方向;通南巴地区东部的M3井显示的古水流方向主要指向东南,说明该区域接受了来自西北部的物源沉积,但根据该区域的重矿物分析,该区域同时接受来自东北方向的物源,因此该区域的沉积物为混源堆积. 图6 研究区须四段古水流方向分布图Fig.6 Distribution of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of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井位(well site);2—露头(outcrop);3—研究区(study area);4—古水流玫瑰花图(rosediagram of paleocurrent)根据古水流资料对物源方向的指示,结合以上重矿物和轻矿物的分析结果,综合认为川东北地区须四段时期的沉积物受到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褶皱带3个不同方向物源的共同作用(图7).其中元坝西部地区重矿物组合相似,自西北至东南方向ZTR指数逐渐增大,岩古类型、碎屑成分及岩屑组成类似,物源应来自于西北部的龙门山褶皱带;元坝东部地区重矿物组合相似,ZTR值相近,自东南至西北方向碎屑成分中石英含量逐渐升高,岩屑组成类似,物源应来自于东南方向的大巴山褶皱带;通南巴西部地区与正北方向的野外剖面相比ZTR值升高,岩石特征及岩屑特征相似,石英含量自北向南逐渐增高,物源应来自于正北方向的米仓山褶皱带;而元坝中部地区和通南巴东部地区的沉积物,应受到混合物源的影响.图7 研究区须四段物源方向示意图Fig.7 Provenance direction sketch map of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井位(well site);2—露头(outcrop);3—研究区(study area);4—物源方向(provenance direction)3 结论(1)综合运用重矿物、碎屑组分、岩屑成分和古水流方向的分析方法,得出研究区须家河组须四段时期共存在3个不同方向的物源区,分别为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该结论验证了前人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精细厘定了物源范围.(2)元坝地区西部发育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砂岩,母岩以沉积岩和变质岩为主,物源来自龙门山褶皱带方向;元坝地区中部部分地区具有混源的特征,其物源来自于龙门山和米仓山褶皱带;元坝地区东部发育长石岩屑砂岩,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岩浆岩,物源来自于大巴山褶皱带东南部.(3)通南巴西部地区发育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母岩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物源来自米仓山褶皱带;通南巴东部地区发育岩屑砂岩,母岩多为沉积岩,物源是来自米仓山和大巴山褶皱带的混合物源.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周霞.川东北地区须四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17,29(12):33-36. [2]谢继容,李国辉,唐大海.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29(4):1-3.[3]戴朝成,郑荣才,任军平,等.四川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44(4):1085-1096.[4]淡永.川东北须家河组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5]周霞,王威,杜红权,等.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5,36(4):443-449.[6]潘磊,申继山,郝景宇.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须四段储层物源类型及主控因素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6,36(1):104-108.[7]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等.川东北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3):27-34,190-191.[8]钟怡江.川东北长兴期—须家河期构造-沉积演化[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9]王金琪.安县构造运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11(3):223-234.[10]罗启后.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1,31(6):21-27.[11]林良彪,陈彦庆,淡永,等.川东北须家河组中铝土矿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J].岩石学报,2011,27(8):2392-2402.[12]林良彪,陈洪德,胡晓强,等.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J].地层学杂志,2007,31(4):415-422.[13]赵红格,刘池洋.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03,21(3):409-415. [14]沈丽琪.沉积岩重矿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B 辑,1985(1):70-78.[15]周新锋,李继红,王帅,等.沉积物物源分析方法综述[J].地下水,2013,35(1):107-108.[16]汪正江,陈洪德,张锦泉.物源分析的研究与展望[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20(4):104-110.。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李军;郭彤楼;邹华耀;张国常;李平平;张彦振【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2(032)003【摘要】为准确认识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基于近年来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区煤系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生烃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地质、热力学和生烃动力学模型,其次,选取古水深、沉积水界面温度、古热流值作为模拟参数,对该区17口钻井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须家河组烃源岩生气时段发生在快速沉降阶段,总体表现为快速生气的特点,元坝地区的生气时间略早于通南巴地区;②须家河组烃源岩在中侏罗世中期R.达到0.6%,开始生气,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R.达到0.7%,开始大量生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R.达到1.0%,进入生气高峰期;③随着埋深进一步增大(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烃源岩进入高一过成熟阶段,至晚白垩世盆地整体大幅度抬升,地温降低,逐渐停止生烃.【总页数】4页(P25-28)【作者】李军;郭彤楼;邹华耀;张国常;李平平;张彦振【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高产机制 [J], 王威;林良彪2.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 [J], 毕亦巍;张昌民3.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 [J], 杜红权;王威;时志强;谈健康;曹环宇;殷雪峰4.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J], 孙海涛;钟大康;王威;王爱;杨烁;杜红权;唐自成;周志恒5.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J], 林良彪;余瑜;南红丽;陈洪德;刘磊;吴冬;王志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相_张响响
第32卷 第2期2011年3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32M ar.N o.2201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 05001)资助。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张响响,女,1977年8月生,200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与储层科研工作。
E -mail:zxx 77@文章编号:0253O 2697(2011)02O 0257O 08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相张响响 邹才能 朱如凯 陶士振 杨式升(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摘要: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成岩相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曲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区须家河组成岩相纵向及平面分布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破坏性成岩作用及溶蚀、绿泥石胶结建设性成岩作用。
将储层划分为低孔特低渗溶蚀相、特低孔超低渗压实-溶蚀相、致密强压实相、致密硅质胶结相、致密方解石胶结相5种成岩相类型。
低孔特低渗溶蚀相及特低孔超低渗压实-溶蚀相主要分布在须二段、须四段与须六段下部,致密强压实相、致密硅质胶结相、致密方解石胶结相在纵向及横向上封隔有利成岩相,形成岩性圈闭。
平面上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层划分为低孔特低渗溶蚀相、特低孔超低渗压实-溶蚀相及致密强压实相分布区。
关键词: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成岩作用中图分类号:T E 112123 文献标识码:AReservoir diagenetic facies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in the central Sichuan BasinZH ANG Xiangx iang ZOU Caineng ZH U Rukai TA O Shizhen YANG Shisheng(Petr oChina R esearch I ns titute of Petr oleum Ex p lor ation and D ev elo p ment,Beij ing 100083,China)Abstract :Based on data o f cast -slice,cat hodelum inescence and SEM analy ses dat a,the present paper co mpr ehensively inv estig a -ted ty pes and char acter istics of reserv o ir diagenesis o f the U pper T r iassic Xujiahe Fo rm atio n in the centr al Sichuan Basin,distin -g uished types of diag enetic facies,discussed log g ing cur ve featur es o f diag enetic facies,and ex amined ve rtica l and lat eral dist ribu -t ions o f diag enetic facies.T he result s demo nst rated that clastic reserv o ir s o f the Xujiahe F o rma tio n in the studied a rea ex per ienced destr uctiv e diag enesis by co mpactio n,siliceo us cem ent atio n,car bonate cementatio n and constr uct ive diag enesis by denudatio n,ch lo rit e cem ent atio n.T he r eserv oirs co uld be divided into fiv e ty pes o f diag enetic fa cies,including low po r osit y par ticularly lo w pe rmeabilit y co rr oded facies,part icular ly lo w po ro sity ex tr emely lo w per meabilit y com pa cted -co rr oded facies,intensive ly co m -pacted tig ht facies,siliceo us cem ented t ig ht fa cies and calcite cemented tig ht facies.O f w hich the tw o fo rm er facies occurr ed mainly in lo w er par ts of t he seco nd,fo rth and six th member s o f the Xujiahe Fo rm atio n,w hile the r est three facies ve rtica lly and later ally iso lated ot he r fav or able diag enetic facies,for ming litho lo gic t raps.H o rizo ntally ,reser vo ir s of the Xujiahe F or mation o f the central S ichuan Basin co uld be div ided int o three ar eas acco rding t o different diag enetic facies,such as low po ro sity par ticula r -ly low perm eability co rr oded facies,par ticular ly lo w po ro sity ex tr emely lo w per meabilit y com pacted -co rr oded facies and intensiv e -ly co mpacted tig ht facies.Key words :central Sichuan Basin;U pper T riassic;Xujiahe Fo rmation;diag enetic facies;diag enesis近几年,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勘探成果丰硕,落实了广安气田和合川气田,这两个气田的储量规模均超1@1011m 3,且勘探开发效果很好,显示出研究区须家河组良好的勘探前景和潜力[1-2]。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沉积相
于浅湖砂坝 、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 、水下分支河道 ,部分席状砂 、水上分支河道以及心滩微相也是良好的储层 。建
议今后勘探应注重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的分支河道砂 、河口砂坝中的块状粗 —中砂岩储层 。
关键词 :沉积相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碎屑岩 ;四川盆地
中图分类号 : TE111. 3
文献标识码 : A
(1.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川中油气矿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 :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测井 、录井 、钻井和岩心资料 ,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
和四段进行了高精度的沉积相研究 ,探讨了储集砂体的展布规律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油气层主要分布
三角洲前缘亚相 ( Ⅱ2 )是陆相盆地的主要储油 相带 ,研究表明其水下分支河道 ( Ⅱ2a )和河口坝砂 ( Ⅱ2b )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层 [ 10 ] 。水下分支河道微 相多为浅灰色 、浅绿灰色细 —中粒长石岩屑砂岩 ,含 泥砾 、炭块的中 —粗粒砂岩 ,很少夹粉砂岩 、泥岩 ,但 可夹泥质条带 ;砂体底部可见底冲刷面 ,有泥砾岩或 泥砾砂岩 ,也可见少量外来砾石 ;具块状 、平行和板 状层理 ;砂岩细层间常见泥质纹层或炭屑纹层 ,但很 少见泥岩夹层 ,因辫状河道上部细粒泥质沉积物少 , 又常被冲刷掉 ,只剩下部粗粒砂质沉积物 ,观察岩心 时 ,正常辫状河相上部细粒泥质与下部粗粒砂质沉 积物之比等于 1 /10,川中地区两者之比小于 1 /10; 砂岩中粒间孔 、粒间溶孔较常见 ,可成为好的储层 ; 其自然伽马曲线常呈钟形 。 1. 5 河口砂坝
状 、波状和沙纹层理 ,可见虫孔 ;砂岩中常见原生粒 间孔和粒间溶孔等 。 1. 6 席状砂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谭聪;于炳松;阮壮;郝士龙;李琨;罗忠;刘润达【摘要】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ology theory,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a large number of outcrops,drilling cores,well logging and seismic,this paper studied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Research found that despite the complexity of structure,the different direction of the material supply,the change of rock facies belts and different naming system in each partition,there are traceable unconformity and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which enable the study went on.Through the sequence boundary tracking and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cycle,Xujiahe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3 super long-term cycles,6 long-term cycles and 21 middle-term cycles.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contrast in the whole Sichuan Basin,the thickness of north-south strata is stable,however,east-west strata distribution is complex.The whole LSC6 and most of LSC5 are absent in the west,while most of LSC1 is absent in the east.Because the settlement-deposition center is located at the Longmenshan frontal depression,and the sedimentary rate is very high in the west of the basin,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body present like a wedge,which is thick in the west and thin in the east.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sequencestratigraphy,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was tentativelycreated.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stratigraphy,the relative age of each cycle and the value of the unconformity sedimentary interval are concluded.This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next step of production and practices in Sichuan Basin.%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层序格架和时空分布,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及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开展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发现盆地内虽然具有构造复杂、物源多样、岩相不均、组名不统一的特点,但依然具有全盆地范围内可追溯的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通过层序界面追踪及沉积旋回分析,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3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盆地内各级旋回的对比关系.通过全盆地对比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南北方向上各级旋回个数变化不大,沉积厚度相对稳定;东西方向上旋回变化复杂,西部缺失LSC6旋回和大部分LSC5旋回,东部则缺失大部分LSC1旋回,由于沉降与沉积中心位于龙门山前缘坳陷,盆地近西部沉积速率极高,整体的沉积体展布呈现西厚东薄的楔形体形态特征.在层序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年代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的综合对比,推测了各旋回的相对年龄值以及不整合面的沉积间断时间,为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下一步油气资源探勘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7(031)002【总页数】12页(P290-301)【关键词】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年代-层序地层格架【作者】谭聪;于炳松;阮壮;郝士龙;李琨;罗忠;刘润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P534.51四川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直作为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1-3]。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演化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地球科学前沿, 2017, 7(1), 77-89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journal/ag https:///10.12677/ag.2017.71009文章引用: 李英娇,邵龙义.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演化[J]. 地球科学前沿, 2017, 7(1):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within a Sequence Framework in the Sichuan BasinYingjiao Li 1,2, Longyi Shao 21Chongq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ongqing 2College of Geoscienc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Received: Feb. 6th , 2017; accepted: Feb. 25th , 2017; published: Feb. 28th , 2017AbstractThe Xujiahe formation is a succession of continental, coal-bearing strata that is deposited in al-luvial fan, braided and meandering rivers, overbank or shallow lacustrine and deltaic environ-ments. Within the Xujiahe formation, five sequence boundari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cores and outcrops including tectonic unconformities and basinal facies-tract dislocations associated with fluvial rejuvenation and incision. Sequence boundaries define third-order sequences (SQ1, 2, 3 and 4) that correspond to Member 1, Members 2 and 3, Members 4 and 5, and Member 6 and 7. paleogeographic units include alluvial fan, fluvial, delta plain and front, and shallow lacustrine. Shallow lacustrine widely developed during SQ1, and small sand bars deposited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basin. Alluvial fans developed in front of the fold-and-thrust belt in western basin in SQ2 and SQ3, while fluvial and deltaic units well developed in the basin, and the lacustrine area shifted to the west. Tectonic uplift occurred in SQ4, and the strata were eroded in the northwestern basin. A number of deltaic lobes developed in the basin, lake area shank and present as a belt parallel to the west margin of the basin. Coal accumulation center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regions along the boundary of delta plain and delta front. KeywordsXujiahe Forma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Sichuan Basin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演化李英娇1,2,邵龙义21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李英娇,邵龙义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17年2月6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25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28日摘要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矿物学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陶士振,米敬奎,高晓辉,杨春,张响响,庞正炼,范建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多层系产气、大面积含了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长期生烃、持续充注的特气、天然气分布不受构造控制,气水分异差,含征。
分析了流体包裹体中的气体成分和同位素特气饱和度变化大。
前人对该区烃源岩和现今气田征,揭示了地史时期天然气充注和运聚过程中,气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根据613C2介于一30%o~保存下来的气体613Cl和613C2总体上比现今气田一249/00之间,8Dc2H6=一1509'/oo~-110‰(梁艳等,气稍偏重,表明经历的运移和水洗、同位素分馏2006:肖芝华等,2008),认为须家河组天然气效应较弱;而包裹体中613Cc02较轻,表明地层流为自生自储的煤成气,煤系烃源岩全天候生气,体中溶解的无机成因C02气体混入较少。
因此,根据有限的包裹体温度统计分布呈现双峰特征包裹体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用于揭示(90~100℃和130~150℃),认为天然气幕式油气运移和充注过程中的地质与地球化学信息,充注,裂缝是主要输导通道,具有晚期成藏特征恢复油气形成演化历史中天然气地球化学行为(蒋裕强等,2006)。
现今气田气成分和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晚期特征。
成藏聚集的天然气组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本研究采集了42口井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但无法反映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生排出的天然层中100余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均分布于川中地气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即无法揭示运移和充注过区各个气田的含气层段中,所采集的须家河组岩程中的天然气地球化学演化和特征。
石样品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目前须家河组天然气研究中存在的基础问分成熟度较高,但结构成熟度低。
所属沉积微相题主要是,须家河组地史时期烃源岩生气排驱充为三角洲平原一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中粗粒砂注过程中保存的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现今岩。
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
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郑荣才;戴朝成;罗清林;汪小平;雷光明;蒋昊;陈虎【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1(031)009【摘要】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3种观点:①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一沼泽等沉积体系的多类型;②湖泊滩坝沉积相;③浅海潮汐砂坝沉积相.为此,根据多年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成果,再次坚持和论证了须家河组为多类型陆相沉积体系复合体的传统认识.具体证据如下:在对地表剖面和钻井岩心精细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和测井资料,可从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在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和川东南坳陷围限川中前陆隆起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中,各沉积体系展布各具特色,规律为:沿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前缘为冲积扇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带;围绕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坳陷带为湖泊—沼泽沉积体系发育带;盆地中心的川中前陆隆起为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带.结论认为:受“三坳围-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沼泽等多元相沉积体系在时空中有规律的组合、展布和演化,应该是解释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更可靠的答案.【总页数】9页(P16-24)【作者】郑荣才;戴朝成;罗清林;汪小平;雷光明;蒋昊;陈虎【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J], 胡明毅;李士祥;魏国齐;杨威;王延奇;王辉2.古气候恢复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J], 徐兆辉;胡素云;汪泽成;徐安娜;江青春3.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六段海侵沉积记录 [J], 施振生;谢武仁;马石玉;李国宪4.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时期古气候 [J], 徐兆辉;汪泽成;胡素云;朱世发;江青春5.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的划分对比及沉积演化 [J], 刘金华;张世奇;孙耀庭;魏垂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及展布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及展布
申艳;谢继容;唐大海
【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2006(029)003
【摘要】根据控制沉积物孔隙形成与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将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储层划分为6种成岩相,即浅埋藏强压实相、浅-中埋藏钙质胶结相、中埋藏绿泥石胶结相、中-深埋藏硅质胶结相、深埋藏溶蚀相和近地表高岭石胶结相.各种成岩相的形成和分布与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密切相关.各成岩相之间储层物性差别大,不同的成岩组合可形成成岩圈闭.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申艳;谢继容;唐大海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 [J], 张庄;曾伟;杨西燕
2.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 冯明石;张同伍;宋宪生;吕俊平
3.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研究 [J], 徐芳艮;黄加力;张天宇;百成钢;井攀;陈彦梅
4.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低孔渗砂岩成岩相类型划分及半定量评价 [J], 张响响;邹才能;陶士振;徐春春;宋建荣;李国辉
5.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郑荣才;李国辉;常海亮;李世临;王小娟;王昌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判识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判识杜敏;汪三谷;万茂霞;张琦;王兰生【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7(030)002【摘要】根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甲烷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和同系物的系列碳同位素值关系,可判断其天然气为有机成因;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碳同位素富集系数,明显高于下伏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富集系数,与部分侏罗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富集系数较为相近.利用天然气碳同位素富集系数与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值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以成熟的煤型气为主,部分气藏为成熟的油系-煤系的混合气,少数构造的须家河天然气为高成熟的油系-煤系混合气.【总页数】4页(P26-29)【作者】杜敏;汪三谷;万茂霞;张琦;王兰生【作者单位】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低孔渗砂岩成岩相类型划分及半定量评价 [J], 张响响;邹才能;陶士振;徐春春;宋建荣;李国辉2.泸州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来源 [J], 李延钧;张文济;李其荣;张本健;隆辉;马彦良3.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 [J], 杜红权;王威;时志强;谈健康;曹环宇;殷雪峰4.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J], 孙海涛;钟大康;王威;王爱;杨烁;杜红权;唐自成;周志恒5.四川盆地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特征及天然气成因探讨 [J],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谢刚平;胡东风;姜照勇;董同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赵霞飞;胡东风;张闻林;张银德;唐波;林杭杰【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3(087)011【摘要】通过盆地边缘地表剖面,以及元坝区岩芯的研究,发现须家河组并非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定的陆相沉积,而是海岸系统产物.须二段属潮控河口湾环境,包括冲积河道、潮汐河流水道、UFR沙坪、潮汐沙坝、泥坪和盐沼等相.须四段属潮控三角洲环境,包括三角洲平原河道、分流河口潮汐沙坝、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泥坪与盐沼等相.这两种环境(沉积),都是海侵的产物,都是地史上的暂时现象.当其被充满时(海退),就变为潮坪海岸平原环境,分别对应于须三段、须五段的细粒含煤序列.基于储层质量与原始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划分了5类储层相.根据我们研究安岳地区须家河组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勘探建议.【总页数】15页(P1748-1762)【作者】赵霞飞;胡东风;张闻林;张银德;唐波;林杭杰【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公司,成都,61004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6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风暴岩沉积特征 [J], 李华启;姜在兴;邢焕清;鲜本忠2.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J], 李雅楠;郑荣才;李国晖;王小娟;李楠;王昌勇3.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J], 梁西文;何文斌;盛贤才4.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研究 [J], 沈均均;陈波;凡睿;周林;程超5.潮控河口湾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以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北部区块上白垩统Napo组LU段为例 [J], 李阳;金振奎;朱小二;史书婷;袁坤;黎瑞;王金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拜龙王、虎头潮、鲈鱼美——灌河口三奇
拜龙王、虎头潮、鲈鱼美——灌河口三奇
凌申
【期刊名称】《海洋世界》
【年(卷),期】2002(000)010
【摘要】灌河地处江苏省北部,西接六塘河诸水,向东经灌云、响水境内流入黄海。
灌河水量丰富,河道宽阔,在入海口呈喇叭型,是苏北境内惟一一条没有建闸的天然潮汐河道,有“苏北的黄浦江”之称。
灌河口物产丰富,景色独特,是苏北沿海一处风格独特的旅游胜地,尤其是“灌河口三奇”更令人称道。
【总页数】1页(P)
【作者】凌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9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 [J], 赵霞飞;胡东风;张闻林;张银德;唐波;林杭杰
2.卢卡奇的“审美反拜物化使命”研究 [J], 王向志;罗华
3.卢卡奇的"审美反拜物化使命"研究 [J], 王向志;罗华
4.海平面变化背景下三大河口咸潮入侵特征及变化浅析 [J], 左常圣;王慧;李文善;黄清泽;张建立;刘秋林
5.河口挡潮闸对三角洲潮汐不对称时空变化的影响 [J], 沈倩颖;季小梅;张蔚;徐龑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相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相施振生;王志宏;郝翠果;郭长敏;莫午零【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5(17)6【摘要】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勘探层系之一.通过12条露头和10口取心井的岩石学特征分析,结合480口钻井测井相分析和2500 km二维地震测线解释,系统探讨了其沉积相类型、分布、相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由南向北依次发育礁滩相、潟湖相、潮坪相和三角洲相.礁滩相主要沿着盆地西部龙门山造山带分布,潮坪相和潟湖相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而三角洲相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北部和中部.3大因素控制着马鞍塘组沉积相的形成,即古地形平缓、碳酸盐生产率低和古基准面变化速率低.马鞍塘组发育鲕粒滩、生屑滩、生物礁和三角洲砂体4类储集层和潟湖相烃源岩,储集层与烃源岩纵向上有效配套,构成有效生储盖组合.【总页数】16页(P771-786)【作者】施振生;王志宏;郝翠果;郭长敏;莫午零【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中部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相特征 [J], 米色子哈;刘树根;秦川;孙玮;张长俊2.龙门山前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杨荣军;刘树根;吴熙纯;赵霞飞;彭靖淞;孙玮3.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有利沉积相带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J], 吕玉珍;倪超;张建勇;谷明峰;孙秋分;刘志上;辛勇光4.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 [J], 邓涛;李勇;董顺利;胡文超5.四川盆地中三叠统-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天然气藏特征和有利勘探地区 [J], 秦川;刘树根;汪华;孙玮;李德星;杨荣军;张长俊;吴熙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薄尚尚;田继先;李曜良;王晔桐;王昊;孙国强【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24(36)2【摘要】根据地质剖面野外考察、重点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周缘地质体年龄、地层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期的物源来自北东和南东2个方向,盆地腹部的七里乡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物是由东北部山前带的大巴山地质公园和东南部山前带的复平镇黑天池汇入,从山前带到腹部,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ZTR指数由小变大。
(2)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北东方向的秦岭造山带和南东方向的江南造山带,碎屑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210~282 Ma,400~500 Ma,650~850 Ma,1500~2000 Ma,2265~2600 Ma 共5个年龄区间,峰值分别为~213 Ma,~427 Ma,~725 Ma,~1694 Ma,~2352 Ma,须家河组沉积年龄应不早于~213 Ma。
(3)~213 Ma与勉略缝合带形成相对应,主要源自南秦岭造山带;~427 Ma与商丹洋俯冲关闭相对应,主要源自北秦岭造山带;~725 Ma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江南造山带西段最可能成为该年龄段的物源;~1694 Ma年龄段锆石可能形成于Columbia超大陆拼合、裂解过程,该年龄段锆石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和江南造山带西段等外源区;含量较少的~2352 Ma 的锆石来自再旋回物源。
(4)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发育于北东和南东两大物源供给体系下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中,2个方向的物源控制着储层岩石类型和孔隙发育情况,使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总页数】14页(P99-112)【作者】薄尚尚;田继先;李曜良;王晔桐;王昊;孙国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P618.13【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段物源分析2.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3.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源分析4.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5.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段物源及储层特征差异对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郑荣才;李国辉;常海亮;李世临;王小娟;王昌勇【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5(042)004【摘要】以野外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和古生物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川东垫江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层序界面及洪泛面的识别,结果表明:须一段属于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须二—须六段地层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可将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划分为于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分别相当“须下盆”和“须上盆”的2个构造层序及对应于须一至须六段的6个长期旋回层序(LSC1~LSC6);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等时地层对比标志,建立了川中隆起—川东南坳陷等时地层格架;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ˇ岩相古地理图,解析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相带展布规律.研究成果对指导川东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总页数】13页(P1024-1036)【作者】郑荣才;李国辉;常海亮;李世临;王小娟;王昌勇【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40002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1【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J], 何政权;刘晓博2.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特征 [J], 高彩霞;邵龙义;李大华;李长林;任世聪3.威东-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 [J], 王文之;田景春;张翔;刘娟4.陆相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研究和层序岩相古地理: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J], 朱如凯;白斌;刘柳红;苏玲;高志勇;罗忠5.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演化 [J], 李英娇;邵龙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四段和须五段沉积相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四段和须五段沉积相胡广成;鲍志东【期刊名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27)4【摘要】为了从整个四川盆地的视角来研究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在全盆地内的演化特征,根据须家河组最近新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在重新厘定大量岩心、录井和测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单井相和连井相,着重分析了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五段地层和砂体的展布及演化特征,并对其沉积相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通过研究认为,须四段主要为灰黄色、灰白色厚层中细砂岩,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沉积;须五段主要为灰黑色、深灰色泥页岩夹褐灰色中薄层粉砂岩,普遍夹可采煤层或煤线,发育滨浅湖沉积。
须四段的厚层砂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须五段不但是重要的烃源岩系,也是优质的盖层;须四段和须五段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且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总页数】4页(P508-511)【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格架;沉积相;演化特征【作者】胡广成;鲍志东【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1【相关文献】1.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沉积相 [J], 库丽曼;刘树根;张长俊;朱平;雍自权;罗玉宏;龚昌明2.威东-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 [J], 王文之;田景春;张翔;刘娟3.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 [J], 毕亦巍;张昌民4.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J], 林良彪;余瑜;南红丽;陈洪德;刘磊;吴冬;王志康5.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甜点"储层特征及分布 [J], 叶素娟;杨映涛;张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特征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特征谢继容;李国辉;罗凤姿【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36)1【摘要】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具有如下储集特征:(1)储集砂岩类型多样,厚度大,分布广泛;(2)以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及孔隙型储层为主,局部发育高孔渗储层;(3)储层普遍存在敏感性,储层保护及低渗改造是及时发现气层和增加产量的关键;(4)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溶蚀及绿泥石胶结作用、构造破裂作用以及前陆盆地结构的共同影响;(5)储层大面积分布,具备形成岩性、构造-岩性复合气藏的条件.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藏的储集条件,前陆斜坡带上的岩性、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应是勘探的重点目标.【总页数】6页(P13-18)【作者】谢继容;李国辉;罗凤姿【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5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51;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郑荣才;李国辉;常海亮;李世临;王小娟;王昌勇2.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J], 徐樟有;吴胜和;张小青;赵艳;曾小英;张晓玉3.川中PL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有利储集砂体地震相识别及预测 [J], 陈小二;王静;范昆;赵尧;李忠;赵欣;汤兴友4.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 [J], 杜红权;王威;时志强;谈健康;曹环宇;殷雪峰5.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甜点"储层特征及分布 [J], 叶素娟;杨映涛;张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对其沉积环境 , 已 提 出 多 种 看 法 。较 早 的认 识 是: 须 家河 组 由下 向上 , “ 由以海 相 为 主 的海 陆交 互 相一 以 陆 相 为 主 的 海 陆 交 互 相 一 纯 陆 相 沉 积 ” o。 上个世 纪 8 O年代 以来 , 各家 提 出 的看法 有 : 受 海 水 影响 的滨海 湖盆 ( 罗 启后 , l 9 8 3 ) o, 认 为其 主 要砂 层 属河 口地 区 的 水 ( 海) 进 型三 角 洲成 因 ( 罗启 后 , l 9 8 3 , 2 0 l 1 ) ; 河 流相 及湖 泊 中三角洲 、 扇 三角洲 或辫 状河 三 角洲 ( 苟 宗海 , 2 0 0 1 ; 胡 明毅 等 , 2 0 0 6 ; 林 良彪
区位 于 川 北 旺 苍 以 南 , 苍 溪县 和 巴中市 之间 , 大约在
等, 2 0 0 6 ; 叶泰然 等 2 0 1 1 ) ; 湖 泊沉积 ( 陈 辉 等,
2 0 0 8 ) ; 陆相 冲积一 湖泊 三 角洲体 系 ( 郑 荣才 等 , 2 0 0 8 ; 2 0 1 1 ) ; 湖成 滩坝 砂体 系 ( 侯 方浩等 , 2 0 0 5 ; 蒋 裕强 等 , 2 O 1 1 ) 。以上看 法一致 地认 为须 家河组 属陆 相成 因 。 此外 , 有 的学 者 ( 王金琪, 2 0 0 2 ) 认为 T 。 盆” ) 属 陆缘 海相 , 而 安 县 运 动 以后 , T 。 ( “ 须 下 ( “ 须 上
成 都市 东北 2 5 0 k m处 ( 图1 ) 。我 们 的研 究 主 要 基
于岩芯 观察 。已描 述 了元 坝 至今 所 有 的 岩 芯 ( 总 厚 度约 9 8 0 m) , 解 释 其沉 积 微 相 , 由此 扩 展 到 测 井 曲 线( GR、 Rt ) 的相分 析 。 同时 , 利用 已有 的薄 片 、 物 性 资料 , 研 究沉 积相 并评 估储 层 。 关 于须 家河组 的沉 积 环境 , 须一 段 ( 原“ 小 塘 子 组” ) 由于含 较丰 富 的海 相 瓣 腮 类 化石 , 自然 属 于 海
赵霞 飞 , 胡 东 风 , 张闻 林 , 张 银 德¨, 唐波 ¨, 林杭 杰D
1 )成都 理工 大学 能源 学院 , 成都 , 6 1 0 0 5 9 ;
2 )油气 藏 地质 与开发 工程 国家重 点 实验室 ( 成都 理工 大学 ) , 成都 , 6 1 0 0 5 9 ; 3 )中 国石 化勘探 南方 公 司 , 成都 , 6 1 0 0 4 1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7 2 6 ; 改 回 日期 : 2 O l 2 - 1 2 - 1 7 ; 责任编辑 : 周健 。
带 和前 陆 隆起 带 ( 何登 发 , 1 9 9 6 ) , 元 坝地 区位 于前 渊
盐 沼等 相 。这 两 种 环 境 ( 沉积) , 都是海侵的产物 , 都 是 地 史 上 的 暂 时 现 象 。当 其 被 充 满 时 ( 海退) , 就 变 为 潮 坪一 海 岸
平原环境 , 分别对应于须三段 、 须 五段 的 细粒 含煤 序 列 。基 于储 层 质 量 与 原 始 沉 积 环 境 密 切 相 关 , 划 分 了 5类 储 层
4 )中 国 石 油 西 南 油 气 田分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成都 , 6 1 0 0 6 1
内容 提 要 : 通过盆地边缘地表剖面 , 以及 元 坝 区岩 芯 的 研 究 , 发 现须 家 河 组 并 非 长 期 以来 人 们 普 遍 认 定 的陆 相 沉积 , 而 是 海 岸 系 统 产 物 。 须 二段 属潮 控河 口湾 环境 , 包括冲积河道 、 潮汐 河流水道 、 UF R沙 坪 、 潮汐 沙坝 、 泥 坪 和 盐 沼等 相 。须 四段 属 潮 控 三 角 洲 环 境 , 包括三角洲平原河道 、 分 流 河 口潮 汐 沙 坝 、 三角 洲前缘与前 三角洲 、 泥 坪 与
相 。根 据 我 们研 究 安 岳 地 区须 家河 组 的 成 功 经验 , 提 出 了勘 探 建 议 。
关键词 : 元坝地 区; 须家河组 ; 潮 控 河 口湾 沉 积 ; 潮控 二 三 角洲 沉 积 ; 储 层 分 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川 盆 地 是 中 国主 要产 气 区 之一 , 天然气产 自 元古 字 、 古生 界和 中生界 的多 个层 系 。近年来 , 上 三 叠统 须 家河组 已成 为重要 的勘 探开 发对 象 。元坝地
年
薯 1 曹 地 质 学 报 A C T A G E O I O G I C A S I N I C A V o N 1 O . 8 V 7 . N 2 o 0 . 1 1 3
四川 盆 地 元 坝 地 区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的 潮 控 河 口湾 与 潮 控 三 角 洲 沉 积
等, 2 0 0 8 ) , 之 后 又 进 一 步予 以论 证 ( 赵霞飞等,
2 01 1 )。
1 地 质 构 造 背 景
四川 I 盆地 近 似菱形 , 位 于扬子 地块西 北部 , 其西 北 是龙 门 山逆 冲推 复带 和 松 潘甘 孜 褶 皱 带 , 其 东北 是 大 巴山逆 冲推 复带和秦 岭构 造带 。盆地 在 中新生 代 具有 前陆 盆地 特征 , 可 分 为前缘坳 陷带 、 前 陆斜坡
相沉 积 , 人 们 没 有 异 议 。而 须 二 段 至 须 六 段 中 , 海 相 化石极 罕 见 , 却 富含 植 物 化 石 与植 物 碎 屑 ; 近 5 0年
盆” ) 则转 化为 陆相 湖泊三 角洲沉 积 。但 2 0 0 8年 , 本
文作 者 首次提 出须 家河 组 属 近 海潮 汐 沉 积 ( 赵 霞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