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60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60人教PPT课件

加 强 通过什么措施把改革的内容确立下来呢?
集 制定秦律 权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 定下来
习 俗
商鞅变法措施训练
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统一度量衡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求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

建经济基础
强 废除世卿世禄制, 否定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
兵 鼓励…
权,提高战斗力
加 普遍推行县制 取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强 哪一措施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制度? 集 权 习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俗
措施
求 富
强 兵
积极作用
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其深远影响有: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
求 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强 兵
积极作用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商鞅变 法具有什么特点?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 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5)强调法治,以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6)强调农业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一课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一课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性质:春秋改革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战国变法是为封建制度取
代奴隶制度。
原因:①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②阶级基础:新 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③内在 动力: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
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
• 改革措施是改革指导思想的体现。下列三幅图片分 别是管仲、李悝、吴起,有同学就三位改革家的思 想派别产生浓厚兴趣,将他们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 张对号入座,并各执己见,讨论的非常热烈。

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奴隶主阶 级进行的 富 改革
鲁国
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魏国 李悝 ①发展农业生产,“尽地力之教”
②推行平籴法

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国 楚国 吴起 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
强 地主阶级 兵 进行的改

②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
③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
④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 有才能有魄力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

改鞅
革变
可法
能 性
的 具 体


材料一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
材料二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卫国人,初为魏相 公叔痤家臣,后入秦。⑴游说: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 公,劝说他“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变法要坚决果断。⑵辩 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 不法古”。得到秦孝公赏识。⑶立信: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被秦孝公任左庶长,实行变法,商鞅虽然后来被旧贵族杀害, 但是,变法却推行下去,“商君虽死而秦法行”,秦国从此强 大起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节《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参考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节《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参考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5、学时数:40 分钟6、教学媒介:PPT 黑板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教学建议】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社会变化的新气象,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秦孝公发愤图强,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迅速强盛起来。

建议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注意启发学生联系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本课引言由战国形势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

教师以文字内容和插图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商鞅变法的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温故而知新】★春秋战国概念:(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大发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4)途径:变法
封邑制: 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 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受封者称封君,在封 邑内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分封以宗法制度为 根据,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 封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并可 世袭。
一、背景
3.军事方面: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为改革变法(富国强兵)提供了动力:
铁器、牛耕的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社 会 的 发 展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经 济 基 础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上 层 各国展开变法 建 封建制度确立 筑
决定
阅读材料: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 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 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 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 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 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1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质是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1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13.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这两种现象分别 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 A、齐国和鲁国 B、魏国和鲁国 C、鲁国和楚国 D、齐国和楚国 1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气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出现改革变法风潮 B、思想文化繁荣 C、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D、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请回答:上面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 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
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33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33人教PPT课件
(时代背景、必要性)
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根本原因
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建立强 化封建专制制度
军事: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动力。 直接动力
文化:百家争鸣。
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政.军.文)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改革的迫切性
①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②秦国的落后:地处西陲,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③前代改革虽有一定成效,但整体面貌仍无改观。
2、改革的有利条件 ①君权集中;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②法家学说兴盛
③尚武精神;
3、改革的历史机遇
①三家分晋,力量大大削弱;
②“士人游说” ;
③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富国强兵
特点:
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著名改革: 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鲁国改革:“初税亩”。
2.战国时期: 地主阶级改革




吴起
吴起
3、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
名称
内容含义

成效
魏文 候变 法
楚国
秦国
政治:“选贤任能”,改革旧 的世卿世禄制度
李悝 经济:“尽地力之教”;推行 变法 “平籴法”
法律:制定《法经》,加强法 治
生产 人身依附关系

关系 的出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 地主、自耕农
现:
2.政治方面: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1)原因 经济基础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的 形成,生产力的发展
(2)目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引言秦国历史上的改革变法风潮是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整个历史时期中,秦国不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改革变法风潮如何塑造了秦国的历史,以及这些改革带来的机遇。

改革变法的动机在秦国历史上,改革变法被视为是走向繁荣和强大的关键因素。

秦国在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面临着多种问题,包括分封制度的束缚、官员贪污腐败、国家制度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给秦国带来了内忧外患,使得国家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因此,秦国迫切需要改革变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改革变法的导向改革变法的导向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秦国的改革在政治上致力于消除君主集权体制中的腐败现象。

通过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秦国成功地改革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增强了国家的统治能力。

其次,在经济上,秦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推动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

改革变法的实践为了实现改革变法的目标,秦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践措施。

首先,秦王在政治方面采取了揭竿而起和左原变法等措施,以废除封建的分封制度,并建立集权的国家体制。

其次,在经济方面,秦国实施了农田改革、货币统一和水利工程建设等举措,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另外,秦国还进行了教育改革,推广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进一步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改革变法的影响改革变法的风潮对秦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上,改革变法使得秦国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国家实力得到了提升。

其次,在经济上,改革变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为秦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改革变法还对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结论改革变法风潮为秦国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改革,秦国成功地解决了内外问题,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强盛。

改革变法的机遇使得秦国在中国历史上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伟大而强大的国家。

注: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因此无法附带图片和网址,请您谅解。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_______的重要时期。

2.表现(1)经济上①农业:________和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邯郸、______、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____________为主,战国以____________为主。

(4)文化上①____________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___________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国别主持者内容目的性质春秋齐管仲①发展____________②整顿和发展军备③改革赋税制度,______________富国强兵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改革鲁初税亩战国魏李悝①发展农业生产,“____________”②稳定经济,推行“________”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楚吴起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______②变相没收________的土地③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④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1)秦国偏居______,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

(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

2.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___________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充斥。

3.历史机遇(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第二章 第一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二章   第一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1、秦国变法的必要性
(1)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国步入春秋强国的行列,但总体上落后于 中原各国。 (2)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一些改革,但是,秦国的总体面 貌仍无根本改观。
2、秦国变法的可能性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
韩国 申不害 前335年 “循功劳,视次第” 诸侯不来侵
的因功行赏制度

齐国 邹忌 前347年 整顿吏治、谨修法 东方诸侯霸
律而督奸吏

燕国 乐毅 前311至 “与百姓同甘苦” 使燕国强盛
前279年
起来
思考2:比较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异同,并分
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根本项原目因:生产力春水秋平时不期同。春秋时战期国,时奴期隶制仅仅
学习内容:
一、商鞅变法的大背景: 春秋战国时的时代背景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齐国、鲁国、魏国、楚国改革)
三、商鞅变法的小背景: (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
探究一:商鞅变法的大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2、具体表现
2、具体表现
(1)经济上: 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①农业: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②手工业: 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商业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 和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3)政治上:
(4)军事上:
商鞅入秦
2、秦国变法的可能性
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5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57人教PPT课件
李 悝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 与之分土
——《史记》
商鞅入秦
社会大变革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大变革
政治上: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 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 统治。
铁农具、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2、鲁国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前)
1、经济基础: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3、内在动力: “富国强兵”
4、著名变法及内容: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一)秦穆公称霸西戎: (二)秦献公改革: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第1课与第2课第1目内容分 析讨论。从时代大背景(经济、政 治、军事、思想)、各诸侯国的状 况、秦国的状况及秦孝公的态度等 角度分析。
变法的历史条件:
有利条件:①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 动荡、大变革时期。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 关系的出现。(物质基础)
导入:
这反映一个怎样的成语故事? 大家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立木为信
商鞅
有谁能说一说“立木取信”的故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面临着哪些有利条件 和机遇?变法为何势在必行?
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平籴法” (3)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 步。

选修一第2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选修一第2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改革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改革内容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改革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时间分期:
西周
BC770
东周
春秋
BC476
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P19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 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 国时期的变法活动。 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 的理论升华。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的经济,才 能够富国强兵。 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 战胜对方的目的。
大发展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 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 级要求变革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决定
大动荡
经 济 基 础
大变革
百家争鸣
上 层 建 筑
决定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目的: 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内容: ①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 ②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 ③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途径----变法
封邑制: 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 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受封者称封君,在封 邑内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分封以宗法制度为 根据,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 封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并可 世袭。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李悝变法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李悝变法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

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

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

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选修1第2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选修1第2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C
2.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
B
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 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 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 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 要是指( ) A.公开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提示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 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 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 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 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 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国家 赵国 韩国 主持者 赵列侯 申不害 时间 前408至 前387年 前335年 内容 作用 选拔贤能做官, 封建政权 并“节财俭用” 得以巩固 “循功劳,视次 诸侯不来 第”的因功行赏 侵伐 制度
齐国
邹忌
前347年
整顿吏治、谨修 东方诸侯 法律而督奸吏 霸主
燕国
乐毅
前311至 “与百姓同甘苦” 使燕国强 前279年 盛起来
手工业技术进步
春 秋 早 期 重 环 纹 铜 鼎
战国晚期兽形足铜敦
春秋时期蟠虺纹高蹄足铜鼎
邯郸 大梁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课 时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分 析
当 堂
●新课导入


课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21岁的渠梁继承王位,即是秦 达
前 自
孝公,一连三天,秦孝公闭门停朝,同一位同样年轻的男 标




分 1.目的:富国强兵,扩充实力。

2.概况
当 堂 双





自 主
时期 国别
主持者
内容
性质


(1)发展_农__工__商__业__




堂 互


管仲
(2)整顿和发展军备
奴隶主
(3)改革__赋__税__制__度___, 阶级改
后 知 能 检
“相地而衰征”




鲁 季孙氏 初税亩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自 ①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_________________政治
基 达 标
主 导
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统治。
学 ②世卿世禄、__________局面需要打破。废除奴隶主贵族 课


封建专制
知 能



封邑制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C项错误在于“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这与历史史实不符。

答案: C
2.《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B.诸侯势力日益发展
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D.诸侯国拒绝纳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主要原因是诸侯与王室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诸侯力量超过了周王。

答案: B
3.2011年12月3日,凤凰网以“春秋时期伟大改革家管仲”为题,评价历史上的管仲改革。

管仲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其实质是( )
A.实行土地国有制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D.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这就改变了之前只有井田纳税的政策,实质是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A项是对井田制的描述;B、C两项结合管仲的阶级属性及改革性质,明显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4.《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初税亩”
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改革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中的“管子”可以判断出是管仲的改革。

答案: A
5.在变法中提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惠农思想”的改革家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主要改革家的改革内容。

李悝在变法中推行“平籴法”,“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答案: B
6.春秋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管仲改革和鲁国实行“初税亩”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对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B.都是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解析:这里的改革应该指的是齐国的管仲改革和鲁国的“初税亩”改革,二者的性质都是奴隶主阶级改革,所以目的不可能是发展封建经济。

答案: B
7.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而②③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D
8.2011年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

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束、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者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凿,若其事立。

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材料三初税亩。

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籍二不税。

初亩者,非正也。

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早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诗经·大田》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中所说的“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亩者……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
(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和材料二中的“铁官”等信息归纳新现象。

然后结合材料二回答“铁官”的任务。

第(2)问关键是读懂材料三,然后对照材料四,分析公田、私田的变化情况,归纳总结作答。

第(3)问考查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虑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影响。

答案:(1)农业出现牛耕和铁器。

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

(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的出现,认为交税是不合法的。

实行前。

原因:私田不交税,私田数量超过公田。

(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产生了封建生产方式,奴隶制度走向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