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发展史

合集下载

微机发展历史

微机发展历史

微机发展历史微机,也被称为个人电脑或PC(Personal Computer),是一种小型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组成。

微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和创新,如今的微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70年代初,微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当时的微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有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才能购买和使用。

这些早期的微机主要采用了8位或16位的微处理器,内存容量非常有限。

由于技术限制,这些微机的计算能力和图形显示功能都很有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集成电路的发展,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个人电脑Apple II,这是当时市场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微机。

Apple II采用了8位的6502微处理器,拥有16KB的内存,具备了图形显示和音频功能。

它的成功引领了个人电脑的潮流,使得微机逐渐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

1981年,IBM推出了第一台IBM PC,这是一款以8088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个人电脑。

IBM PC的推出标志着微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奠定了微机的标准化地位。

IBM PC的成功使得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MS-DOS成为了主流操作系统,微机市场进一步扩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机的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1985年,Intel推出了第一款x86架构的微处理器386,它的推出使得微机的计算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发展。

微软公司于是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使得微机的用户界面更加友好和直观。

1990年代,微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微机开始与网络结合,人们可以通过微机上网冲浪、发送电子邮件等。

同时,微机的硬件技术也不断创新,处理器频率、内存容量、存储空间等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微机不再局限于个人使用,也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娱乐等领域。

进入21世纪,微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个人电脑。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摘要自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便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快捷、小型、廉价、可靠性高、灵活性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不断换代,先后经历了80286、80386、80486乃至当前的80586(Pentium)微处理器芯片阶段,并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在内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计算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性以及易用性方面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的飞跃,便携式计算机更是以小巧、轻便、无线联网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现状发展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4年,罗伯茨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了一种专供业余爱好者试验用的计算机“牛郎星”(Altair)。

第一台真正的微型计算机——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设计成功了他们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装在一个木盒子里,它有一块较大的电路板,8KB的存储器,能发声,且可以显示高分辨率图形。

1977年,沃兹尼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个人计算机——AppleⅡ,并“追认”他们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机器为AppleⅠ。

1978年初,他们又为AppleⅡ增加了磁盘驱动器。

从微型计算机的档次来划分,它的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微机——第一代PC机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代表,CPU是8088,诞生于1981年,如图1-3所示。

后来出现了许多兼容机。

第二代微机——IBM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IBM PC/AT标志着第二代PC机的诞生。

它采用80286为CPU,其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能力都大大提高。

第三代微机——1987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

二、微机发展简史
4、第四代CPU(32位)
1985年的80386,主频33MHz,含27.5万个晶体 管;1989年的80486,是将80386和80387(数学协 处理器,支持浮点运算)及8KB高速缓存器Cache 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首次采用了RISC技术,其 性能较80386DX/80387的组合提高4倍,其主频逐 步提高到100MHz,单片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
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硬件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 计算机主机包括CPU和存储器
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四. 计算机分类、特点、用途
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机:运算速度达每秒上亿次。如我国研制的银 河、曙光、神州等超级计算机。
大型机:速度和性能比巨型机稍低,其特点是有自 己的专用操作系统。
从计算能力来看,不如现在的小计算器。 ENIAC的照片: (见下图)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模型
➢ 电子计算机之父 以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1903-1957 ,电
子计算机之父)为首的研制小组提出了“存储程序控制”的计 算机结构(即诺依曼机),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 冯·诺依曼模型的主要思想 ⑴ 计算机(指硬件)由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⑵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⑶ 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执行程 序。
计算机概述
一. 计算机、微机发展简史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第一代 )
1946年2月,美国研制成功 ENIAC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aculator 爱尼克)。它由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 电器等组成,重30吨,耗电150千瓦,占地170 平方米,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这是以电子 管为逻辑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微机发展史

微机发展史

微机发展史.txt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

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

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

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

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20世纪以后,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

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

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

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自1981年美国IBM 公司推出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微型机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怏捷、性价比高、轻便小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快速换代,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还是易用性等方面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飞跃。

便携机更是以使用便捷、无线联网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自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CS-4诞生后,一直到现在,微机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一般以字长和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作为划分标志,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1~1973)主要是字长为4位的微型机和字长为8位的低档微型机。

这一阶段的典型微处理器有: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及随后的改进版4040,它们都是字长为4位的。

在随后的第二年,Intel又研制出了字长为8位的处理器芯片8008,集成度和性能都有所提高。

8008采用PMOS工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48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uS,时钟频率为500KHz,集成度约为3500晶体管/片。

第二个阶段(1973~1978)主要是字长为8位的中、高档微型机。

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I8080、I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

以I8080为例,I8080采用NMOS工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70多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10uS,时钟频率高于1MHz,集成度约为6000晶体管/片。

第三个阶段(1978~1985)主要是字长为16位的微型机。

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8086/8088/80286、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

Intel CPU的发展史

Intel CPU的发展史

intel 4004 微处理器
精选ppt课件
2
二.Intel 8008 & 8080
随后1972年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 8008的运算能力比4004
强劲2倍。1974年,8008发展成8080。8080拥有16位地址总线和8
位数据总线,包含7个8位寄存器(A,B,C,D,E,F,G,其中BC,DE,HL组
多任务是通过多任务硬件机构使微处理器在各种任务间来回快速 切换;处理速度。最早PC机的速度是4MHz,第一台基于80286 的AT机运行速度为6MHz至8MHz,一些制造商还自行提高速度, 使80286达到了20MHz,
使用80286处 理器的电脑
精选ppt课件
7
五. Intel 80386
1985年10月17日,英特尔的划时代的产品80386DX正式发布了,其内
售历史的一个里程碑。
Intel 8008 & 8080 微处理器
精选ppt课件
3
二.Intel 8008 & 8080
基于8080芯片的计算机Processor Technology Sol-20
内部结构
精选ppt课件
4
三. Intel 8086 & 8088
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
8086是第一个16位的微处理器。
安腾处理器是构建在IA-64(Intel Architecture 64),也就是说 “IA-64是一个与x86代码的决裂,它是为未来设计的“
精选ppt课件
17
十五.Intel Core
Intel Core微处理器架构是一个由零设计起的架构,但其有类似 Pentium M的设计。它有14条管线(Pipeline),相比NetBurst中 Prescott所有的足足少一倍,即其有一个更大带宽的执行核心。 另外,它的执行核心亦由P6、P6-M、及Netburst的一次可处理3 个指令增加至4个。本架构亦是一个双核心的设计,两个核心的 L1内存互相连接,分享的L2内存。使用以上设计以达到最高效能 功耗比(Performance per watt)。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最新)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最新)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学号:030841019 姓名:向世柱中文摘要:计算机自从问世以来,就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之就带来了工业上的一次飞跃,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一次变革,不论是在工业上还是在生活中,可以说到处都闪现着他的身影,计算机不断普及的过程也就是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发展史现状未来正文部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长河中,计算工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如曾有“结绳记事”的绳结、算筹、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

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且也孕育了电子计算机的设计思想的雏形。

1943 年美国为解决复杂的导弹计算而开始研制电子计算机。

1946 年2 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物理学博士莫克利和电气工程师埃克特领导的研制小组,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 alculator )。

虽然它既大又贵,但却是现在各种计算机的先驱,为发展至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至今人们仍然公认,ENIAC的问世标志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在ENIAC的研制过程中,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 ohn von Nermann)总结并提出两点改进意见。

其一是计算机内部直接采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其二是将指令和数据都存储起来,由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执行。

1974年,罗伯茨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了一种专供业余爱好者试验用的计算机“牛郎星”(Altair),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诞生。

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设计成功了他们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装在一个木盒子里,它有一块较大的电路板,8KB的存储器,能发声,且可以显示高分辨率图形。

1977年,沃兹尼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个人计算机——AppleⅡ,并“追认”他们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机器为AppleⅠ。

微机的发展史

微机的发展史

微机的发展史微机是指个人计算机,它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本文将从微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介绍微机的发展史。

一、微机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体积逐渐缩小,价格逐渐下降。

1969年,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这标志着微机的诞生。

当时的微机还非常庞大,只能由专业人员操作,价格昂贵,普通人难以接触。

二、微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机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1976年,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苹果”的个人计算机,这款计算机的问世引发了一场个人计算机革命。

个人计算机从此开始走向普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80年代,微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各国纷纷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研发,推动了微机技术的不断创新。

1981年,IBM公司发布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这款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开放给其他厂商使用,从而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标准化和普及。

个人计算机市场竞争激烈,各家厂商相继推出了各种型号的微机,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微机的功能进一步扩展。

人们可以通过微机上网冲浪、发送电子邮件等,微机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办公和娱乐。

同时,微机的体积也逐渐减小,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使得微机进一步普及。

三、微机的未来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机的未来前景将更加广阔。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微机将具备更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微机将与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再次,微机将继续向轻薄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人们的移动办公和生活需求。

微机作为个人计算机的代表,经历了起源、发展和未来前景三个阶段。

从庞大昂贵的计算机到普及化的个人计算机,微机在不断演进和创新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机的未来前景将更加广阔,我们可以期待微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小编推荐你不可不知的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让你更加了解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

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

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

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

五.计算机的速度指标
➢计算机速度的度量单位一般是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但MIPS和指令复杂度没有关系,为了描述浮点 数的运算速度,另一个指标是FLOPS (FLOPS:Floating point number Operations Per Second )
➢ 网络化 多种接入方式——在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比较普及的情况下, 逐步普及无线接入方式(无线公网或无线局域网) 主干通信实现三网合一——整合计算机网、电信网和广播电 视网,实现数据包交换。
名称解读
◆PC--我们使用的最多的就是personal computer ,即个人计算
机的意思。pc是什么意思?PC一词源自于1978年IBM的第一 部桌上型计算机型号PC,指所有台式机及笔记本,一般为个 人所使用故得名PC(个人电脑)。 PC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词语,很多地方就是电脑的统称 。 ◆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英文的缩写,全称含义为“信息技 术”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 信息领域的技术。 IT行业主要指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以及相关服务的行业。
集成电路图示
集成电路图示
•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 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 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 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 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 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 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 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二、微机发展简史
5、第五代CPU(64位)
1993年推出Pentium(奔腾)处理器,即 80586,集成晶体管320万个,主频逐步提高 到166MHz ,实现了超标量体系结构,性能明 显提高;1995年Pentium Pro(多能奔腾)处 理器面世,俗称P6,集成550万个晶体管,主 频高达200MHz。

微型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简史

微型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简史

第1章绪论1.1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1.1.1 计算机的历史在电子计算机出现后短短的半个多世纪里,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正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并逐步进入家庭,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由窄到广,功能越来越强,技术越来越完善。

它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成为人类处理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四个阶段的特点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起止年代主要元件主要元件图例运算速度/次/秒特点与应用领域第一代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电子管5千~1万计算机发展的初级阶段,体积巨大,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主要用来进行科学计算第二代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晶体管几万~几十万体积减小,耗电较少,运算速度较高,价格下降,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并逐渐用于工业控制第三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几十万~几百万体积、功耗进一步减小,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到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J ava2 计算机维护技术第四代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千万~几百亿性能大幅度提高,价格大幅度下降,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办公室和家庭。

在办公自动化、电子编辑排版、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专家系统等领域中大显身手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计算机是一种具有类似人的思维能力,能“说”、“看”、“听”、“想”和“做”,能替代人的一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计算机。

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速度更快、功能更强、更接近于人脑的光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

总而言之,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正朝着巨型化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的信息传输和应用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对社会和生活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1.1.2 计算机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计算机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微型计算机系统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系统发展史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计算机的分类,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讲解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

第一节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自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

此后,电子计算机随其主要部件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演变。

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和商业管理等领域。

由于微处理器高速度发展,微型计算机应用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微型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在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上与计算机大致相同,但由于微型计算机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件及特定的总线结构,微型计算机具有了更简单、更规范的系统结构和易于扩充的特点。

典型的微型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子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三者由系统总线连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

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其基本功能是进行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暂存数据、控制和指挥其它部件协调一致的工作。

微型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存储器: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储器采用集成度高、容量大、体积小、功耗低的半导体存储器。

内存储器根据信息存取方式不同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类;随机存取存储器又称读写存储器,存储器中的信息按需要可以随机地读出,也可随机地写入和修改,但在断电后不再保留原信息,它一般是用来存放用户程序和数据;只读存储器的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和修改,在断电后仍保存原信息,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系统必须的基本程序。

I/O(输入/输出)子系统一般包括I/O接口电路与I/O设备。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介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电路,I/O接口电路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对数据的缓存作用,使各种速度的外部设备与计算机速度相适配;对信号的变换作用,使各种电气特性不同的外部设备与计算机相联接;联络作用,使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与计算机操作同步。

微机发展历史概述

微机发展历史概述

80486DX4 主板
80486 PC机
3.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5)第五代微型机
• 1993年,Intel推出了Pentium(奔腾)CPU,即拉丁文5,习惯称586。 它含310万晶体管,频率高达200MHz,内置16K的一级缓存;并首 次引入了超频(Over Clock)技术,使系统能运行在更高的频率, 每秒执行1亿条指令。
3.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3)第三代微型机
• 1985年Intel推出32位CPU 80386DX。含27.5万晶体管,频率33MHz, 32根地址线可寻址4GB内存,首次使用外置高速缓存(Cache),速度 600万指令/秒。它还支持“虚拟86”工作模式,可以模拟多个8086来 提供多任务能力。接着,又推出了与286兼容的386SX、低功耗的 386DL以及80387协处理器等芯片。
• Apple 产 品 最 早 使 用 视 窗 操 作 系 统 , 在 90 年 代 初 的 苹 果 电 脑 Machintoch上配置了黑白视窗操作系统,很受欢迎。因机器太贵, 它未能得到发展。
• 1983 年 , 微 软 向 苹 果 购 买 了 Apple 视 窗 操 作 系 统 。 1985 年 , Windows 1.0问世,为16位PC机提供初步图形用户界面。
• 1986年9月Compaq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386计算机,配置20MB 硬盘,1.2M B软驱。
• 同时,微软发布了Windows操作系统,CD-ROM技术也问世了。用 386设计的32位PC机运算能力强大,应用扩展到了商业办公、工程 设计、数值计算、数据中心和个人娱乐等领域。
80386SL 80386DX
• 类似芯片还有AMD公司的K5、Cyrix公司的6x86。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1971年,Intel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个微处理器芯⽚Intel4004,并以它为核⼼组成了世界上第⼀台微型计算机MCS-4。

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此后各种各样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如⾬后春笋般地研制出来,潮⽔般地涌向市场,成为当时⾸屈⼀指的畅销品。

这种势头直⾄今天仍然⽅兴未艾。

特别是IBM-PC系列机诞⽣以后,⼏乎⼀统世界微型机市场,各种各样的兼容机也相继问世。

所谓微型计算机是指以⼤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集成了计算机主要部件——控制器和运算器的微处理器为核⼼所构造出的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是第四代电⼦计算机的典型代表。

⾃第⼀台微型计算机MCS-4诞⽣后,⼀直到现在,微机计算机的发展⾮常迅速!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般以字长和典型的微处理器芯⽚作为划分标志,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个阶段(1971~1973)主要是字长为4位的微型机和字长为8位的低档微型机。

这⼀阶段的典型微处理器有:世界上第⼀个微处理器芯⽚4004,以及随后的改进版4040,它们都是字长为4位的。

在随后的第⼆年,Intel⼜研制出了字长为8位的处理器芯⽚8008,集成度和性能都有所提⾼。

8008采⽤PMOS⼯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48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uS,时钟频率为500KHz,集成度约为3500晶体管/⽚。

第⼆个阶段(1973~1978)主要是字长为8位的中、⾼档微型机。

这⼀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有:Intel公司的I8080、I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

以I8080为例,I8080采⽤NMOS⼯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70多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10uS,时钟频率⾼于1MHz,集成度约为6000晶体管/⽚。

第三个阶段(1978~1985)主要是字长为16位的微型机。

这⼀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有:Intel公司的8086/8088/80286、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 戈登· 摩尔将电脑浓缩在一颗芯片上
晶 体 管 数 目 2,300 4004 奔腾4 酷睿4核
8
22.7亿
4.2亿
3.微型计算机
1971年,Intel公司成 功地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了 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制成 了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 Intel 4004,并用它组成了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CS-4, 从此揭开了微型计算机发 展的序幕。
微型机的发展
• 按微处理器的发展水平,可分为以下几个 阶段: 1. 第一代微型机(1971~1972年) 1971年美国Intel公司首先研制成4004微处 理器,它是一种4位微处理器,随后又研制 出 8 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由这种4位或8 位微处理器制成微型机都属于第一代。
3. 第三代微型机(1978~1981年) 1978年 Intel 公司生产出16位微处理器 8086,其性能比第二代提高近10倍。 典型产品有 Intel 8086、Z8000、M68000 等。用16位微处理器生产出的微处理器支 持多种应用,如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
4
4. 第四代微型机(1981年至今) 典型产品有 Intel 公司的 Pentium 系列; AMD 公司的 AMD 公司的 AMD K6、AMD K6-2等。用 32 位微处理器生产的微型机, 一般将归于第四代,其性能可与20世纪70 年代的大、中型计算机相媲美。
• 人们一般以字长和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作 为各阶段的标志。 •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计算机 的体积也越来越微型化,微型计算机由4位 机增加至64位机。
• 人们通常以微处理器为依据来讨论微型计 算机的发展历史。
摩尔定律
•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 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 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 能也将提升一倍。 •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 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 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 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中国国产微型机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产微型机的发展历程

安 徽无线电 厂 和 上 无 十 四厂 联 合研制 出 D J S

0国 微 型机市
,
由上 海 长 江计算机 厂 小批 量 生 产 同年
6 800 C P U
,

,
1
4
7
所研制 国 产多 片

场进 人持续快 速增 长 阶 段 实 际上
, 、 ,


并 装 出我 国 第 一 台 l )J S
品 的上 市 甚 至 与国 际 同步

从 19 7
14 0
年 美 国 玩 叫 公 司 研 制 成功 第 一 台微 处 理 器
4
三 8 0 年代

4 和 随 后 的第 一 台 M C 0 S 年
S

故 型 机 间世 后

` 、
,
我 国也从
— 我 国 微 机 市场 销 售量在千台 以 上始 于
.
山国旅抓产 业翻 市加 R 始形成
机 厂 小 批量 生 产
`
同年 陕 西 省 电 子所 湖南 省 电 子所分别 用

嚓性
i 机 研制和 计 划生产 计 划 分配
跳 瓜 粤 平 呼 咫黔哪卿繁 钾

计算 机 市场发展 过 程
`
`
`
盆 左

进 口 器件组 装 出 D J S
19
06 2 及 D J S

06 3 口和


1 8

,
电子 部 六 所 用 部 分进
, , , ,
,
,

9 别 年 1
江 苏无线 电 厂 用 国 产 单片 8 0 C 0 8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1. 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 (2)过程检测与控制 (3)信息管理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半导体存储器发展规律 1.(6)硬盘存储技术发展规律
Company Logo
1.1 微型计算机旳发展历程
微型计算机旳应用和特点
2. 特点
(1)高性能、低价格 (2)体积小、功耗低 (3)可靠性高 (4)应用面广泛
Company Logo
1.2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2.4 微型计算机系统旳构成
▪ 存储系统旳容量
1KB = 210B = 1024B 1MB = 210KB = 1024KB 1GB = 210MB = 1024MB 1TB = 210GB = 1024GB
Company Logo
1.3计算机内数据和指令旳表达
Company Logo
1.1 微型计算机旳发展历程
1.1.2 微型计算机
▪ 硬件发展规律
(1)Moore定律 (2)Bell定律 (3)Gilder定律 (4)Metcalfe定律 (5)半导体存储器发展规律 (6)硬盘存储技术发展规律
Company Logo
1.1 微型计算机旳发展历程
微型计算机旳应用和特点
PCMark2023等测试程序
▪ 以EVEREST为例进行阐明
Company Logo
1.5 微型机性能测试程序
1.4.5 计算机性能测试程序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1 微型计算机旳发展历程
微型机旳分类
1.按制造工艺 2.按机器构成 3.按机器字长
Company Logo
1.1 微型计算机旳发展历程
一体机与平板电脑
1.一体机 一体机又称一体台式机,是指将老式分体台式机旳主机 集成到显示屏中,从而形成一体台式机。

微机发展历史

微机发展历史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VLSI、LSI)
1976年苹果计算机:集成电 路的发展,计算机开始了小型化 的历程。
计算机硬件制造技术(核心部件)
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SI
大规模、超大规模SI
计算机分类
计算机发展趋势(自己完善资料)
微型化 巨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多媒体化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 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 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 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 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76年,DJS-183、184、185、186、 1804机研制成功。
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外存储器。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为百万—几百万次每秒,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芯存储器的
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
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为几百万—千万亿次每秒,主存储器均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主要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 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 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 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 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 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 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 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的发展史发展趋势及相关内容作者陈杰摘要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类科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许许多多热衷于此并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探索,正是这一代代的积累才构筑了今天的“信息大厦”。

从下面这个按时间顺序展现的计算机发展简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艰辛及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力。

计算机发展是一部短暂却扣人心弦的历史。

看这部历史,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比如从技术发展看,比如也可从公司演变看。

我们还可以从计算机的普及历程来看。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史趋势现代微机引言计算机发展是一部短暂却扣人心弦的历史。

看这部历史,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比如从技术发展看,可以从1946年拙笨而庞大的ENIAC一直源溯到今天快速而灵巧的PII;比如也可从公司演变看,从IBM的大型机时代到DEC的小型机时代,以及Apple的个人电脑时代,直到当今如日中天的网络时代;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计算机的普及历程来看,从玻璃屋神秘的大机器,到走入企业机构的信息工具,到今天迅速向家庭扩张的娱乐工具......计算机的发展史: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类科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许许多多热衷于此并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探索,正是这一代代的积累才构筑了今天的“信息大厦”。

从下面这个按时间顺序展现的计算机发展简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艰辛及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力一、机械计算机的诞生,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而在这些思想创意的火花中,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则是最耀眼、最夺目的一朵。

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

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多数试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运: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见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而后人在享用这些甜美成果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品味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滋味……二、电子计算机问世,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

二者地位发生转化的时候,计算机也正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由此导致电子计算机正式问世。

三、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因其体积大、能耗高、故障多、价格贵,从而制约了它的普及和应用。

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

四、集成电路为现代计算机铺平道路,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价格、减少了故障,但离用户的实际要求仍相距甚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生产性能更强、重量更轻、价格更低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

集成电路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

高集成度不仅使计算机的体积得以减小,也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

从此,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

五、当代计算机技术渐入辉煌,在此之前,应该说计算机技术还是主要集中于大型机和小型机领域的发展。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障碍逐渐被突破。

特别是在Intel公司发布了其面向个人用户的微处理器8080 之后,这一浪潮终于汹涌澎湃起来,同时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信息时代的弄潮儿,如Stephen Jobs(史缔芬?乔布斯)、Bill Gates(比尔?盖茨)等,至今他们对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时段,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应用与发展,计算机真正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1946年2月15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

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

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

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

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

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

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

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

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

到了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

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1981 年,IBM 推出个人计算机(PC) 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

与IBM PC 竞争的Apple Macintosh 系列于1984 年推出,Macintosh 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计算机发展史2009-09-18 12:04计算机的产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大事件之一。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也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和智能化,量子、光子、分子和纳米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并带动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多极化如今,个人计算机已席卷全球,但由于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巨型机、大型机的需求也稳步增长,巨型、大型、小型、微型机各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一种多极化的形势。

如巨型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天文、气象、地质、核反应、航天飞机和卫星轨道计算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和国防事业领域,它标志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

目前运算速度为每秒几百亿次到上万亿次的巨型计算机已经投入运行,并正在研制更高速的巨型机。

2)智能化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智能计算机。

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

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

目前,已研制出多种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机器人。

3)网络化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

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

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

目前,大到世界范围的通信网,小到实验室内部的局域网已经很普及,因特网(Internet)已经连接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共享和处理,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多媒体多媒体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之一。

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

这些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图像、图形、声音、文字等。

多媒体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了有机联系,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将真正改善人机界面,使计算机朝着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发展。

未来计算机1、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的量子物理设备,当某个设备是由两子元件组装,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2、神经网络计算机人脑总体运行速度相当于每妙1000万亿次的电脑功能,可把生物大脑神经网络看做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紧密耦合的、能自行重组的计算网络。

从大脑工作的模型中抽取计算机设计模型,用许多处理机模仿人脑的神经元机构,将信息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中,并采用大量的并行分布式网络就构成了神经网络计算机。

3、化学、生物计算机在运行机理上,化学计算机以化学制品中的微观碳分子作信息载体,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存储。

DNA分子在酶的作用下可以从某基因代码通过生物化学反应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转变前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运算结果,利用这一过程可以制成新型的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最大的优点是生物芯片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能够跟人体的组织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可以和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有机的连接,使人机接口自然吻合,免除了繁琐的人机对话,这样,生物计算机就可以听人指挥,成为人脑的外延或扩充部分,还能够从人体的细胞中吸收营养来补充能量,不要任何外界的能源,由于生物计算机的蛋白质分子具有自我组合的能力,从而使生物计算机具有自调节能力、自修复能力和自再生能力,更易于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